论语关于问的句子

| 荷兰移民 |

【www.guakaob.com--荷兰移民】

篇一:《关于论语学习的句子》

关于论语学习的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篇二:《论语句子》

论语名句

一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

【原文】 子曰:‚道(2)千乘之国(3),敬事(4)而言,节用而爱人(5),使民以时(6)。‛

【注解】

(1)本句摘自《论语〃学而》

(2)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3)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4)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5)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6)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

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拓展延伸】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论语关于问的句子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创新思维】 一论语关于问的句子

孔子说:治理有能力出一千辆兵车的大国时,应该要谨慎行事以让人民感受到我们的诚恳信实,进而使他们能信赖政府,对国家的财物要节约使用以爱护体恤人民,在需要人民服公役(劳役或兵役)时,要选择农闲的时期以免过度扰民、防碍生产。 孔子此章主要在点出处理大国国政时,要注意三件事:敬信--争取人民信赖;节用论语关于问的句子

--经济问题;役时--服公役不扰民。事实上这里还隐藏了一个半的问题,这一个问题是为何要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难道说治理万乘之国或百乘之国就另有其它方式或秘诀吗?至于那半个问题就是‚使民‛。

先来看这半个问题吧!‚使民‛在论语中共出现5次,其中3次说明为政之道的,皆作使人民服公役来解。公冶长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儿的使民也义可解为:需要人民服公役的原因和时机都相当合宜。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儿的使民如承大祭是说:要以执行盛大祭祀时一样恭敬郑重的态度,来役使人民服公役。

另有一章即为争议焦点的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此章应该也是指为政之道,所以小弟将之视为使民的倒装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则解为:在使人民服公役时,对于那些已经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而可以顺利役使的人民,便可让他们直接依照着其已知的方法去工作了;但对于那些不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人民,就应该先教导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之后才开始让他们工作。

这种解法亦与下列三章相呼应。子路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表示当时真可能有人并未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便驱使人民服兵役上战场的。子路篇,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是论语关于问的句子

强调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亦须要一定的时间,为免弃民之议,贤人应准备有妥善适当的时间来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至于宪问篇,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更是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近,皆为倒装句。且‚民易使‛若可解为易使民,则民可使由之当然应可视为‚民可使,由之‛而解为‚可使之民,由之‛了;又既然民可分为易使与不易使;自然也应该有可使与不可使之民的分别了。如不然一定要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视之,则可由‚不可‛下手。‚不可‛解为不可以但是不可以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不应该而不可以‛,另一个则是‚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之义,论语中‚不可‛共出现于35章,其中至少有15章(含本章)其‚不可‛可解为或最好解为‚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如此则解为教育人民,只能作到让大家知道待人处事的方法,而使之遵照着去做;但是却很难让大家都知道为何要以这些方法来待人处事的大道理。

看完了这半个问题再来就来分析一下剩下的那个问题:为何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先看看另一章与本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章意为子贡向孔子请示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必须生产充足的粮食,整备一定程度的武力,之后还要施行教化使人民能信赖政府。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自这三件事中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先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那应该先把军备放到一边。子贡再问:如果还是迫不得已,一定要自

这剩下的两件事中再要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放弃粮食吧。因为自古以来谁能不死?但是一个群体之间如无相互信赖的话,这整个群体都会无法生存下去的。此章揭橥的为政三件重要的事:依次为民信、经济、国防与道千乘之国这章相对照:‚民信‛与‚敬事而信‛,这信是一样的;‚足食‛与‚节用而爱人‛俱是指经济问题,况且节用是节用国家的财物,而粮食正是国家重要的财物;‚足兵‛与‚使民以时‛;因使民为要人民服公役,这公役亦包括兵役。

由此可知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只是千乘之国的为政之道,也是万乘之国、百乘之国的为政之道。

‚道‛,治理。‚乘‛,兵车。‚使‛,征用。‚时‛,农闲之时。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说:‚要治理好一个能出一千乘兵车的大诸侯国其实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以下三点就行了:慎重处理国事取信于人民,节省开支爱护人民,征用民工只在农闲之时。‛

‚道千乘之国‛一句,说明事之大。治理国家本来就属天下最大、最难的事,况且还是千乘大国,就更大更难了。古时八百家出车一乘,千乘之国应有四百万人口。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治理大诸侯国,对于天下大事和难事的基本态度:即大事其实不大、难事其实也不难,只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小事做起、做好,也就能把国家治理好。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圣人的‚大智慧‛和‚大能耐‛,治国其实要‚务本‛,要‚务实‛,要从小事做起,要把小事办好。这不是与‚大象无

篇三:《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篇四:《论语经典名句》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经典名句。”——<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19237.html

    上一篇:授权委托内容

    下一篇:海,诗歌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