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篇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
神态和动作描写的“三”和“三”
人物的神态是指人的神情姿态,多是通过脸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描写神态的语句。例如: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着……”(《鸡毛信》)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一个粗瓷大碗》) 神态描写要注意下面三点:
第一,注意结合。人物神态的变化总是受内心世界支配的,是通过外貌、说话、动作等方面表露出来,因此,描写人物的神态,常常是与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写,才能更好地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比如,《鸡毛信》中描写“歪嘴黑狗”用“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着”形象地勾画这个坏蛋阴险、狡诈的丑恶嘴脸,同时又从侧面衬托了海娃机智、沉着的斗争精神。又如《草船借箭》中,“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作者通过一个“吃惊”一个“笑”的鲜明对比,就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活画出来了。
第二,注意场合。写人物的神态,又要符合当时、当地人物的情绪。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鲁迅先生看到拉车的脚被扎伤,痛苦难忍的样子,便对他无限同情,对黑暗的旧社会恨之入骨,这种爱憎分明的感情,是通过“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表现出来了。《在炮兵阵地上》写了彭总的三次神态变化。第一次是“脸色有些不好看了”,第二次是“再也忍不住了”,“电闪雷鸣地发作了”,第三次是“彭总压住了火,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这样写,好就好在神态描写与人物的心情一致,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更能突出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第三,注意需要。写神态可以写喜悦和激动,也可以写忧愁、惊恐、悲伤或不安等。写哪些,不写哪些,这要看文章中具体的情节需要和人物当时的处境而定,不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不能生拉硬扯,那样就画蛇添足了。
平时,要注意观察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在各种场合的神态怎样,做到心中有数,写人物神态就不费难了。
动作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这种方法对刻画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那么怎样进行动作描写呢?
一是回顾描摹。作文所写的人物,既然值得我们写,就应该是我们脑中留下过较为深刻印象的。写作前,我们要竭力回顾他们的音容笑貌、所作所为。特别是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动作举止,在某件事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抓住几个主要环节,细细描摹。方志敏在《清贫》中,有这样一节:“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一个铜板都没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一个林柄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在这节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士兵”的关键性动作,写出了他贪婪、凶狠的本性。我们写人,要先在脑中思考、回顾、想得细些、深些、活些,笔下描摹的人物就显得真切、现实。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乱写,必然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
二是借助修辞。 我国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常借助比喻、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来刻划人
物动作。修辞手法用得妥贴,会给人鲜明的印象。读过《故乡》的人,都不会忘记鲁迅先生笔下杨二嫂的形象:“一个……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使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杨二嫂的动作,十分具体。
三是精选动词。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精选。如表示“看”这一个动作,就有远眺、近察、俯瞰、顾后、窥探、端详、瞻仰、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青睐……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它不同的用处。刻划人物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动作和无声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以突出主题。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关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动词就用得非常准确。先写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一个“蹒跚”,表现出父亲的老态和因肥胖而行动不便,暗示后面爬铁道更难。从月台下来,写父亲“慢慢探身下去”,“探”字用得很传神,表现父亲小心翼翼地在冒险。到铁道那边是更精彩的一笔,要爬上去,用一个“攀”字,显示月台高,很不容易爬;两只脚的动作用一个“缩”字,那是无可奈何的笨办法;“身体向左微倾”,显示腿抬不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这一连串的动作便是无声的语言,打动作者的心,“泪很快地流下来”;也感动着读者,多慈爱的老人!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准确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爱子这一性格特征的。
此外,在动词前后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制和修饰性词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表达出来。如一个“跳”字所表达的动作,前后所加的修饰词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急风似地住前一跳……”同是写跳,但二者却显然不同。这说明,在动词前后加上必要的限制修饰性词语是不可忽略的。
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篇二:《4动作神态描写》
动作神态描写
【训练重点】
1.学习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方法。
2.学习人物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3.掌握和运用人物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会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
动作描写
【技法指导】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为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做出的反映——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课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1、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才能把人物描写得丰满、生动。
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道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框内。
点拨:打篮球,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同学还亲自参加过,但很多同学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打篮球的动作写得栩栩如生,读后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征。
例: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
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点拨:上面的示例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描写,把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师形象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3、要准确而切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
例: 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点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等5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此段人物的动作描写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4、亮丽语言
例:罗纳尔多踢进了球。(人物+特定动作)
⑴巧用动词。 只见罗纳尔多灵活地盘过对方高大的后卫,连闯数关,直插球门区,急停,转身,飞起一脚,球若流星,天哪!又进啦!
⑵善用修辞。
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球便像一颗炮弹似的被射进对方门中。(比喻)
⑶恰当引用诗句。
罗纳尔多带着球,冲到禁区前,飞起一脚,球便像一颗炮弹似的被射进对方门中,真可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素材积累】
1、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2、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3、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4、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写作训练】
写一段比赛或文娱活动场面。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要尽量让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特点。(300字左右)
【范文示例】
例文(一)
五年级时,我参加了书法兴趣小组,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第一次拿起了蘸满黑汁的毛笔。按照辅导老师的指点:拿笔要把食指和中指贴在笔杆外边,无名提和小拇指贴在笔杆里头。我一笔一画认真地写了起来。一点,一横,一竖,一捺。可这哪里像字呀,分明是三岁的小孩胡乱画。一点,是一个浓浓的大墨团;一横,弯弯曲曲像一条小蛇;一竖,却像美术上的大象腿脚一样粗;一捺,更不像话,像一把早已被人丢弃的秃扫把。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哭笑不得。这几个笔画写得高低不齐,笔画也不匀称,更谈不上什么间架结构。可是辅导老师却说:“写得不错嘛!看来你很有培养前途,好好练,将来准能成材。”
例文(二)
海涛找到了麻雀窝后,就把电筒往腰里一别,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吭哧吭哧地往上爬。爬到了麻雀窝前,他头一低,对我们说:“喂,看准了,准备接麻雀!”说完,就站在另一枝树杈上,直起身子。不料,头正好碰到麻雀窝,把麻雀们吓惊了。只听得窝里一阵蠕动声,接着,几只麻雀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海涛一急,伸手一抓,才抓得一只。他用手电筒往窝里一照,还剩下一只,大概因
为挤不出来,叽叽喳喳地乱叫着。海涛伸手一捉,又得一只,他用塑料袋装好,朝下一扔,正好扔在小胖面前,小胖高兴地捡起来,把麻雀从袋里掏出来,看着麻雀扑腾着,扇着翅膀,他高兴地叫:“真好玩儿,真好玩儿……”
神态描写
【技法指导】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极为密切,内心活动常常是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欢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比如笑,“微笑”是反映发自内心的喜悦;“歪起嘴笑”是表示心怀鬼胎,不怀好意;“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 例:高兴时——嘴角上泛起一阵阵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伤心时——鼻子两翼一掀一掀,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紧张时——不住地喘气,脸色灰白,双眉紧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愤怒时——竖起了眉毛,眼珠子瞪得像要弹出来似的。
发愣时——两眼直呆呆向前望去,木头一般地站在那里。
哭泣时——亮晶晶的泪珠在他的眼睛里滚动,然后,大大的、圆圆的、一颗颗闪
闪发亮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滚下来,滴在嘴角上、胸膛上、地上。(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点拨:从以上示例中可以看出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中反映
出人物不同的性格。
2、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
例:我的同桌好胜心可强了。前些天语文测验,我得了98分,他呢?97分。就这么一分之差,他就不高兴了,嘟着嘴把我的考卷拿过去,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
点拨:示例中同桌的“好胜心”是从人物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出来的。“嘟着嘴”“瞪大眼睛”写出了同桌的不高兴,虽然只差一分,但他也怀着妒忌心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情感都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结合在人物行为或语言叙述中,加强文章表现力。
例: 这天早上,董开旋脸上擦了香水,吹过风的头发上还擦了油,神气活现(神态)地来到教室。站在讲台上的王老师闻到了他身上的香味,就叫他过去。董开旋一挺(动作)胸,自以为很美,得意洋洋(神态)地快步走到老师面前。王老师故意问他:“董开旋,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他以为老师要表扬他,更加神气活现(神态)地把头一抬(动作),大声说:“我嘛,擦了点香水,抹了点发油”(语言)老师看着他,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董开旋,擦香水抹发油可不是真正的美呀!想想,怎样才算美,明天我们一块讨论讨论。”董开旋像才睡醒的小猫似的揉了揉(动作)鼻子,一下子溜到(动作)了座位上,直抓(动作)自己的头发,好像这样能把发油、香水抓掉似的。
点拨:“挺胸、抬头、快步走”这些动作和“神气活现、得意洋洋”体现他自我欣赏的神态;“揉鼻子、抓头发”体现了他的尴尬、羞愧;“更加神气活现地把头一抬,大声说:‘我嘛,擦了点香水,抹了点发油!’”人物的语言,从语气、语调到句式的选择都跟人物的神态描写保持一致,集中表现了董开旋的自我欣赏。
4、亮丽语言
例:她与母亲争吵。
1、巧用动词、形容词。 她与母亲争得面红耳赤,嘴角微微颤动着,胸脯一起一伏,瞪圆的两只大眼睛仿佛要射出火焰似的。她好委屈呀!她的鼻子耸了耸,晶莹的泪水润湿了眼睛,硬是没有流出。猛然,她倔强地把头向侧面一甩,嘴一努,眼睛紧盯着一个角落。
2、善用修辞。
她与母亲争得面红耳赤,她咬着嘴唇,鼻子耸了耸,眼睛满是泪水,像山葡萄上挂满的露珠。(比喻)
3、化用诗句。
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篇三:《写人作文之神态、动作描写[1]》
一、神态描写
1、不同表情:
好开心啊! 乐呵呵„„ 见到明星了! 好多钱啊
!
我也要吃 哼,鄙视你! 刚才飘过的是什么? 好感动啊!
欲哭无泪 你伤了我的心! 噶„„ 人物的表情总是很丰富的,其中欢乐和喜悦的表情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今天呀,就让我们一同起进笑的世界吧!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精彩段落赏析:
晚上,弟弟拿了一张讽刺画进了房间。大家看了,都笑起来。爸爸推了推眼镜,
靠在沙发上,皮笑肉不笑地笑了笑,一会儿又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翘起二郎腿,倚在皮沙发上,看起了报纸。奶奶则笑成了一朵菊花,她满面笑容的伸出粗糙的手,摸了摸弟弟的头:“ 我的宝贝孙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画呀,瞧把我们大家笑得!”可不是吗,妈妈竟笑出了眼泪,这会儿,她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抬起眼镜,右手轻轻的揉了揉眼睛。而我更夸张,一手拍了下大腿,一手捂住肚子,头低下去了,样子像个肚子疼的小孩子,可那雷声般响亮的笑声暴雨般降临到他们头上,大家大笑之余,都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只有姐姐,带着清脆的笑声小碎步跑回了房间。我悄悄跟上——姐姐躺在床上又忍不住笑了,她用双手紧紧的按住肚子,身体一卷,像一个怕冷的小女孩,可那银铃般的笑声却没有停止,为这个充满凉气的家带来了温暖。
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来写。
(2)人物描写要有鲜明的个性,必须运用对话与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相结合。(描写老师上课有动作还有神态)
二、动作描写 心理学家: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
高尔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老舍: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是水里追逐的浪花。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走一步,再走一步》
B、他(闻一多)“做”了,在情况紧急的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取动作描写的文段例子注意了典型原则,一个揭示了人物心理,一个表现
了人物品质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总结出动作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病例分析: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脱下衣服,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学游泳》片段
思考:问题在哪?
具体实施为:
第1步,让学生讨明确,这段文字也使用了动词,但内容不具体,描写的目的不明确,动词也不生动。应该针对“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的叙述进行改写。 第2步,让学生明确学游泳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动作特点,为改写做准备。心理变化过程可概括为:紧张——紧张与轻松交替——轻松。
第3步,动笔改写并交流。这里特意将中间环节的改写展出,并动笔前将学生交流出的可采用的关键动词写出,意在降低难度,如:
下水后, 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
我会游了!
可用词:沉、抱住、抓住、伸缩、拨、划、手脚并用,浮
第4步,写完后,交流,评价是否目的明确,动词是否准确、生动。最后打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能够对照。
展示为:
下水后,我只觉得身体往下沉,急忙紧紧抱住爸爸的脖子。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我便练习两腿向后伸缩,两手向旁拨水。慢慢地,我学会了手脚并用。我体会了好久,感觉能浮起来了。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我心里那个兴奋啊!我会游了! 第二个训练片段是欣赏视频,结合图片捕捉精彩镜头。这一个是对学生动作描写能力的综合演练题。基本上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检查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步骤为:
第1步,欣赏视频和图片。选播姚明大赛的一段视频,随后展示一组姚明运球、起跳投球、进球欢呼的一组照片。目的是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关经验的回忆,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和兴趣。
第2步,再让学生用“他刚一接过球”开头续写一个片段,把姚明一次成功突破、得分的精彩镜头捕捉下来。
第3步,学生自己想想描写的目的和可选用的动词。让学生牢固树立意在笔先的意识,也能够动笔。
第4步,动笔写作,并交流、评价。及时肯定写的成功之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第5步,出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参照、评价。展示为:
他刚一接过球,马上将身子一侧,晃过了对方,运球向篮下飞了过去。又趁对方立足未稳,将身子一沉,随机凌空飞起,左手向前护驾,右手就托球砸向蓝筐。在观众掌声的伴奏下,球进了!他不禁握紧了拳头连连向观众致意。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一)描写一个人物活动场面,注意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