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流传千古的名句》
昭君怨卢照邻 第一篇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流传千古的名句
1、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2、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梅花落》
3、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 。《昭君怨》
4、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咏史四首》
5、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赠益府群官》
6、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曲池荷》
《经典诵读材料《初唐四杰 六首诗》》
昭君怨卢照邻 第二篇
初唐四杰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春庄》 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译文】
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小路,路边长了满兰叶,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事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咏风》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译文: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乐府·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译文:长城以北路途遥远,地域广阔无际,城南的战事悲苦艰辛。战旗猎猎,想鸟的翅膀一样;盔明甲亮,像鱼的鳞片一样。冻水十分寒冷,冻伤了马匹,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愁煞了人们的心。微小的心意也表达了征人们光明的内心世界;征程千里,大漠黄沙飞,遮天蔽日。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译文:皇上的恩德被阻断不能下达,因此我无奈出胡。来探望我的使
者也越来越少,看来皇帝已忘了我这忠义之人。想当年我肝肠寸断辞别了大汉,形单影只向胡地而去。想来中原春草已绿,这里风沙正飞。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作品译文
就在这易水河畔,荆轲作别燕国太子丹,前去刺杀秦王。悲歌响起,壮士们怒发冲冠。古时的悲歌之士已长逝,只留下这易水的波涛一如既往地深寒。
《2014年苏教版古诗词专项检测检及答案》
昭君怨卢照邻 第三篇
2014年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一(2013年徐州一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3分)
(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请从内容上作简要说明。(4分)
(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2013年徐州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①高阙:指长城两边的山。②节旄: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分)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昭君怨卢照邻}
三(2013年徐州三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 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四(2013苏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昭君怨卢照邻}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 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2) 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五(2013年无锡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唐)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 首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分)
(2) 赏析“远烧入秋山”一句中“入”字的表达效果。(4分)
(3) 本诗四联景情相间,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六(2013年南京四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七(2013年扬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昭君怨卢照邻}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 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 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4分){昭君怨卢照邻}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 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4分)
八(2013南通一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4分){昭君怨卢照邻}{昭君怨卢照邻}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九(2013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昭君怨卢照邻}
十(2013连云港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南宋)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
(1)请说出“只许姚黄独步”中“独步”的含义。(2分)
(2)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3)“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分析。(4分){昭君怨卢照邻}
十一(2012年徐州一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①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昭君怨卢照邻}
绦镟②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释:①身:同“竦身”,耸起身子。②愁胡:这里指发怒的猢狲。③绦镟:系鹰用丝绳铜环。
(1)首联中“风霜”因何而起?{昭君怨卢照邻}
(2)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请以颔联为例加以赏析。
(3) 前人评价本诗“曲尽其妙”,请结合尾联谈谈诗人表达的情志。
2014年古诗词练习答案:
一(2013年徐州一检)(1)(3分)比喻、夸张。(1分,答出其一即可)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2分,只答出1点不给分)
(2)(4分)作者只能与鸥鹭为伴,表现其落职闲居的孤独之情;感叹鸥鹭不能理解自己举杯浇愁的情怀,表现其不被理解的孤独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3分)对带湖的喜爱;对不得志的自我劝慰;不能用世的无奈(落寞)。(每点1分)
二(2013年徐州摸底) (1)(2分)①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分)。
(2)(4分)①比喻(1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分)。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分)。
(3)(4分)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分);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分)。
三(2013年徐州三检)(1)(3分)①点明人物、季节;(2分)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1分)
(2)(3分)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3)(4分)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
四(2013苏州期末)(1)《三国志》(1分)。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暗示河山分裂”1分,“点题”、“缘起”、“伏笔”写出一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2)颔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对偶”不给分),并且视听结合(1分),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肃杀之景(或“暗示了战云纷乱、动荡不安的时局”,1分)。
(3)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1分),报国无门(或“年老无成”)的哀叹(1分),忧国伤时的情怀(1分)。
五(2013年无锡期末)(1)(2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云”“鸟”片刻千里的快速飞行引发“我”久滞难归的感伤。(1分)(若答“对比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思家更为迫切”之意也可)
(2)(4分)“入”字写出夕照逐渐暗淡的动态过程(1分);也表明诗人伫望之久,乡愁之深(1分);余晖渐暗之景,渲染出感伤情调(1分),引发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1分)
(3)(4分)先是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思乡之情(2分),继而是夕阳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2分)。(分析中景与情的具体内容须阐明,不可太笼统。)
六(2013年南京四校)(1)生活的艰辛;(1分)命途的不顺;(1分)生命的衰老。(1分)
(2)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七(2013年扬州期末)(1)表达了作者对宁静(1分)、和谐、自然生活(1分)的喜爱之情。
(2)①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
《昭君怨咏荷上雨翻译赏析_作者杨万里》
昭君怨卢照邻 第四篇
<昭君怨咏荷上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全诗如下: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昭君怨咏荷上雨翻译赏析_作者杨万里。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前言]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译文]
夏日午眠,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鉴赏]
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绝句翻译赏析_作者释志南》
昭君怨卢照邻 第五篇
<绝句>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释志南。古诗全文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在参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杖,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绝句翻译赏析_作者释志南。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鉴赏]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你",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绝句翻译赏析_作者释志南。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
上一篇:昭君怨合殿古诗答案
下一篇:对女朋友的关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