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摘抄

| 日本移民 |

【www.guakaob.com--日本移民】

古文名句摘抄
古文摘抄(一)

古文名句摘抄

1.“群臣吏民,,受上赏;,,受下赏。”令初下, ;期年之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故木受绳则直,,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 ,上食

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用

心躁也。

(《劝学》)

4.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襟三江而带五湖,。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6.披乡闼, ;雁

阵惊寒,

9.嗟乎!时运不齐,。冯唐易老,。

桑榆非晚。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

。 12.吾师道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吾未见其明也。 1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师说》)

16.盘盘焉,,蜂房水涡,何龙?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楚人不炬,可怜焦土! 19.呜呼!,;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阿房宫赋》)

20.六国破灭,,战不善,。,破灭之乎也。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侵之愈急。

22.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悲夫!有如此之势,,

! ,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

24.古人之观、、、,往往有得,;险以远,。、常在险远, (《游褒禅山记》)

2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6.举酒属客,

27.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

28.哀吾生之须臾,。狭飞仙以遨游,。

(《赤壁赋》) ,,娴于辞令。

30.信而见疑,,。

31.其文约,,其志洁,。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是以见放。【古文摘抄】

(《屈原列传》)

古诗文名句背默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古文摘抄】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欧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客至》)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7.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8.写出两个《琵琶行》中有关月亮的句子:

9.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白居易《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杜甫《琵琶行》)10.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请写出下面两句所化用的诗句: 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 (白居易《琵琶行》)1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12.女娲练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1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 14.以下化用唐朝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是: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15.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的一联是: ,。

1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17.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19.。

(《念奴娇·赤壁怀古》)

20. 2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2.! (《杨州慢》) 23.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至今商女, ,

。(《桂枝香·金陵怀古》)

2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鹊桥仙》) 25.寻寻觅觅,。 (《声声慢》)

2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27.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班。。

28.。

(《长亭送别》) 29.。 (《劝学》)

30.(《劝学》)

31.令初下,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2.,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列传》)

3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屈原列传》) 34., (《滕王阁序》) 3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滕王阁序》) 36.。

(《陈情表》)

37.(《陈情表》

名句名篇背默(一) 1.填写下列诗篇中空缺的诗句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卫风、氓》) 。余虽好修 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离骚》节选)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2.补写下列诗句中的名句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短歌行》) ,。,

(《山居秋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古文摘抄】

(《梦游天姥吟留别》) 3.名句联写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 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

4.写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卫风、氓》)

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节选) 民生各有所乐兮,(《离骚》节选)

(《迢迢牵牛星》)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山不在高,海不在深。。(《短歌行》)

飞湍瀑流急喧豗,(《蜀道难》)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经典古文摘录
古文摘抄(二)

经典古文摘录

经典古文摘录 (85篇)

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师说 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 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劝学 《荀子》(战国)名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gà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í)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问说 刘开(清)字明东、方来 号孟涂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

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前赤壁赋 苏轼(北宋)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古文摘抄】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古文摘抄】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古文摘抄】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六国论 苏洵(北宋) 字明允 《嘉祐集•权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餍),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ì)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wéi)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涉江 屈原(战国 楚) 名平 字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jia)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qiu)兮骖(can)白螭(chi),吾与重华游兮瑶(yao)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ai)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di)余车兮方林。

【古文摘抄】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陼(zhu)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chan)佪(huai)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xian)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kun)首兮,桑扈臝(luo)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zu)醢(hai)。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事道而不豫兮,固将然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念信侘(cha)傺(chi),忽乎吾将行兮。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天地,惊破<<霓裳习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花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条,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忍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

必修一古文摘抄
古文摘抄(三)

子衿

《诗经·郑风》【古文摘抄】【古文摘抄】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古文摘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③,在城阙(que4)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②宁(ning4):难道。嗣音:传音讯。

③挑(táo)、达(tà):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古文摘抄】

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助词),雨(yu4)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大风歌

(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gai1)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i1)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古文摘抄】

生年不满百

《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指来年)?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yu2huang2)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xiu4),

阳景(同“影”)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jiu4)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an4)。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古文名句大全
古文摘抄(四)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古文名句大全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8、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古文名句大全

12、合抱之木,1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1、是可忍,孰不可忍。

2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2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5、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42、尽信书,不如无书。

4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4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4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4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4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5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5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9、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6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1、言必信,行必果。

6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6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7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7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7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8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8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8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88、朝闻道,夕死可矣。

8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9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9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9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6、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9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9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9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01、欲加之罪,何患辞。

10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0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107、既来之,则安之。

10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0、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117、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118、满招损,谦受益。

1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21、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1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2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2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2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1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3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3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34、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1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13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3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3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0、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4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4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4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4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48、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14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5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5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15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5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5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5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7、曲则全,枉则直。

15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5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6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6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6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6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65、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6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6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6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7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3、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17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7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17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7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7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8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8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8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4、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18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8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87、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18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9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9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9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4、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19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9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0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0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0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7、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20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1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14、将欲取之,必先之。

215、多行不义必自毙。

2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1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2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2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2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
古文摘抄(五)

1、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2、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3、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朝花夕拾好句摘抄赏析。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简析:鲁迅留学日本是学医的,本文他用切身的体会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进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剥析,甚至有“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极而言之的话,他用一个思想深刻的医学生的良知和洞察力,击中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要害,并且也显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转变历程,中国后来可能少了一个思想激进/操守严明的好医生,却有了一个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学家,从本文中正可看到其伟大转变的的缘由。

4、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简析: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简析:初一时就背过的文章,当时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读一读倒觉得乐在其中。首先两个“不必说”勾起读者兴趣,“单是”更引人入胜。两个“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见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其乐无穷啊!还有后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样也富有丰富的童年乐趣。

6、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是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赏析:人类总是在赞扬着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兽没有的能力而自豪骄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虽然人类的确值得为这些高兴欢喜,但是却不曾认真想过,正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的复杂,甚至使得我们开始向往那些头脑简单的禽兽的单纯的世界。鲁迅在此说明这些道理,也是让人们反省一下, 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不是让我们用来说空话昧良心的!

7、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赏析:这段话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或者优美的语句,甚至相反的是一种似于骂人的话,可我从这段话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那种气愤和对于那些顽固者的无奈,他发展白话文是为了下一代,也是为了文学的新篇章的开启!

8、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在即将去东关看五猖会是,却被父亲突然叫住,让他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许一家人去的时候心里的感慨。我很同情他,本来是一件很高兴地事,却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扫兴,而且又没有人帮助他。从“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扫兴。

9、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1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11、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赏析: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12、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帜,使牺牲者知道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行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了,因为那时也就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嗷嗷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了。--选自<狗猫鼠>

赏析:这段话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通俗的讲,意思大概是动物哪怕有不足之处,却不会厚颜无耻的当不足为优点。自命清高。而人呢,比动物进步了,有思想有言论,却说着空话么,说着违心之论。两者进行对比,更加明显的反映出当时那个社会中人的品行之恶俗,行为之无耻。以至于鲁迅先生这样讽刺当时人们的品行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13、“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出自<狗·猫·鼠>

赏析:表现了作者不喜欢猫的原因。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1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出自<阿长与山海经>

赏析: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15、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赏析:这是”我“在失去了心爱隐鼠之后,对被说是吃了隐鼠的猫的仇恨感情的抒发。在某种意义上也表达了作家关怀弱小,嫉恶如仇,反抗压迫的精神特征。

16、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17、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死无常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死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赏析: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18、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赏析:这是一段景物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阳光比作光柱让我们知道阳光的形状。语言非常优美,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平静愉悦的心情,很享受,惬意的样子。

19、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是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赏析:人类总是在赞扬着自己的进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兽没有的能力而自豪骄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虽然人类的确值得为这些高兴欢喜,但是却不曾认真想过,正因为人类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使得人类社会变得如此的复杂,甚至使得我们开始向往那些头脑简单的禽兽的单纯的世界。鲁迅在此说明这些道理,也是让人们反省一下, 自己所拥有的这些能力,不是让我们用来说空话昧良心的!

20、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2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赏析: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词语,引出13种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泥墙根、油蛉、蜈蚣、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4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蟊、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已趣味无穷,可见园子里佳趣俯拾皆是,渲染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感情色彩。写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低到高,后一个写动物由高到低。整体部分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则由动物写到植物。

22、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赏析:描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6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