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诗近义词

| 韩国移民 |

【www.guakaob.com--韩国移民】

古诗文及近义反义词
画中有诗近义词(一)

古诗文篇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ji)色,城中增暮寒。

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

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o)笠(li)翁,独钓寒江雪。

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寻隐者不遇》

唐·贾(jia)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lang)仙,一作浪仙。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u)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shi)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e)。

意欲捕鸣蝉(chan),忽然闭口立。

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zhai),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画中有诗近义词】

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ran)。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ling)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家?

《鹿柴(zha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王维(701-761),汉族,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mo jie),号摩诘居士。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译文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画中有诗近义词】【画中有诗近义词】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huang)里,弹琴复长啸(xia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画中有诗近义词】

《鸟鸣涧(jian)》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山谷寂静无声,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着,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时不时的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yan)柴扉(fei)。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游子呵你能不能回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画中有诗近义词】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xiang)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qu)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fan)南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刘长卿,洛阳人,字文房。

《人日思归》

【画中有诗近义词】

隋(sui)·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薛(xue)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fen)阴(今山西省荣河县东北)人。 《秋浦歌(十五)》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画中有诗近义词(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一、字

3.多音字

4. 形近字

二、词

1. 课本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来来往往 毫无保留 形态各异 丰富多彩 清清楚楚 奔流不息 双龙戏珠 名扬中外

2.成语

⑴含反义词的成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⑵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虎视眈眈 守株待兔 群龙无首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千军万马羊入虎口 猴年马月 鸡犬不宁 猪狗不如 初生牛犊不怕虎

⑶描写书画作品的成语

入木三分 龙飞凤舞 力透纸背 栩栩如生 画中有诗 古色古香 挥洒自如 活灵活现神来之笔 呼之欲出

3.近义词

闻名-著名 渊博-广博 佩服-敬佩 长进-进步 拜访-拜见 漆黑-黑暗

逐渐-渐渐 滋润-滋养 辽阔-广阔 混沌-模糊 茂盛-繁茂 节省-节约

宝贵-珍贵 才干-才能 闻名-著名 雄伟-宏伟 精美-精致 保存-保管

悠闲-清闲 惊扰-惊吓 完整-完全 日夜兼程-马不停蹄 名扬中外—名满天下

4..反义词:

敬重-轻蔑 黑暗-光明 茂盛-枯萎 美丽-丑陋 上升-下降 黑暗-光明 清-浊 节省-浪费 容易-困难 热闹-冷清 保存-丟弃 普通-特殊 重-轻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5.词语解释

渊博:形容懂的知识很多。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风尘仆仆:比喻旅途劳累。

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逐渐:渐渐,逐步。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奔流不息:指水急速地流动而不停息。 创造:做出了新的成绩或东西。 滋润:本课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缠绕:围绕。 回首遥望:把头转到后方观望。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

形态各异:指形状神态各不相同。 悠闲:闲适自得。

溜达:散步、闲走。 传神:文学或艺术作品中描绘的人或物,给人生动逼真的印象。

三、句

1. 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有关读书学习的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⑸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3.春联

上联 下联 横批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吉星高照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春意盎然

山山水水处处春 家家户户年年丰 春满人间

四、阅读

1

抄写

2

20)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013.2语文
画中有诗近义词(三)

2013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综合测试卷(语文部分50分)

一、看一看,仿写成语。(2分)

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二、歇一歇,吐露真言(3分)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 水仙不开花—— 太平洋的警察——

三、看一看,安宫扎寨。(3分)

动物住处的特称有:巢、洞、厩、栏、棚、圈、窝、笼、窟、穴、牢等。 (1)蛇的住外称( ) (2)牛的住外称( ) (3)马的住外称( ) (4)猪的住外称( ) (5)兔的住外称( ) (6)虎的住外称( )

四、想一想,寻找规律。(2分)

温柔

(1)小明摔了一跤,小红温柔地问道:“要不要紧,没事吧?” (2)在赛场上可不能太温柔,要拼命才能赢。

你发现了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一褒一贬两种意思。你也试着来写写。

骄傲

五、按要求填空。(5分)

这个寒假,我读了不少好书,认识了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身残志坚的 ;世界一流童话家 的《快乐王子》让我爱不释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把奸诈的人骂做 ;把量窄的人谓为 。

六、连一连,对号入座。(5分)

《相送》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山居杂诗》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中吕·喜春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香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

瘦马驮诗天一涯 风弄红蕉叶叶声 国色天香人咏尽 倦鸟呼愁村数家 雨匀紫菊丛丛色 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溪亭日暮 不知何地再逢君 一曲离歌两行泪 丹心独抱更谁知

七、填一填,收获知识。(10分,第5题3分,其它一题1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2.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 3.诗人王冕这样夸梅花: , ;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眼中的梅花又是这样的: , 。

4.《 》这个故事常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5. 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 ) 小杜( ) 诗仙( ) 诗圣( ) 诗鬼( )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6.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 , 。 7.我做一道数学思考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正当我毫无办法时,爸爸走过来轻轻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 _______________ __。”于是我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八、读一读,完成练习。(10分)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有一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北京参加数学研究会。

一天,华罗庚收到一封来信。信上大意是,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这本书,觉( jiào jué )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书里有一个问题的计算是错误的。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颗“明星”,那末,这个错误就好像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 ( gēng gèng ) 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 真的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 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青年就是陈景润,后来成为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1分) 2.给第3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1分) 3.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写进括号里。(3分) 重复( ) 更改( ) 缺点( ) 4.“明星”在文中指,“微尘”指(2分) 5.结合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分)

①本文赞扬了陈景润认真钻研学问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

②本文歌颂了华罗庚教授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并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 ③本文说明了任何书都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仍然是好书。( ) 8、“真的太好了”你知道好在哪里吗?(2分) 九、写一写,提高自己。(10分) 题目:我最喜欢 节

要求:1.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再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述要清楚、具体,语句要通顺。

参考答案:

二、差得太远 装蒜 管得宽 三、洞 棚 厩 栏 窟 穴

五、海伦·凯勒 王尔德 诸葛亮 曹操 周瑜

六、 林高风有态,苔滑水无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1.而亲仁 2.不耻下问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狐假虎威

5. 杜甫 杜牧 李白 杜甫 李贺 王维 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诗鸟鸣涧的诗意_鸟鸣涧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
画中有诗近义词(四)

<鸟鸣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前言]
<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古诗鸟鸣涧的诗意_鸟鸣涧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注释]
选自<王右丞集笺注>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
涧:很小的峡谷,但有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古诗鸟鸣涧的诗意_鸟鸣涧阅读答案_作者王维
桂花:一种春桂,木犀的通称。一般在八月开花。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时:时而,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山鸟:山中的鸟
[翻译]
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了,惊动了山中的鸟。时而在山涧处发出轻轻的鸣叫声。
[赏析]
王维写<鸟鸣涧>的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古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鸟鸣涧>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是一首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之一。
<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夜深人静,月亮还没有出来,万籁无声。忽然,月光穿云而出,给大自然披上了盈盈轻纱。田野空旷,幽谷静谧安详。这是世界都睡着了吗?诗人在静思中发现,这春山空而不虚。
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动静结合。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四季桂)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世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写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细细地啼听花落鸟鸣  王维鸟鸣涧书法帖的天籁,他的内心宁静淡泊,但又富于幽雅情致。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月出无声,而山鸟惊飞,这是动静相衬的艺术佳境。<而庵说唐诗>:"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唐诗笺注>:"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结合的方法衬托出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游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8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