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相悦古诗词

| 新西兰移民 |

【www.guakaob.com--新西兰移民】

两情相悦古诗词 篇一:《2013古诗词赏析》

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首句起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此句统摄全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为一篇中心,全篇写追求过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后两章是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

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和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

面。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思想感情: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

感情基调: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练习: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 至 春秋 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 “诗三百” 。整部诗集共分 风 (160篇) 雅 (105篇) 颂 (40

篇)三部分,并多采用 赋 、 比 、 兴 的艺术手法。

2、请写出《关雎》一诗的故事梗概。

3.《关雎》中耳熟能详、统摄全篇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中最能体现主人公

夜不成眠、相思之痛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4.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恋,诗人即景言情,借助气氛的烘托、

幻想境界的描述,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诗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梦想成真、化苦为乐的真实情景。

C、《蒹葭》共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D、两首诗相比,《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有一条较为明晰的叙事线索;《蒹葭》重在抒情,景

物与情感完美结合。

5、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即景抒情生动的抒发了强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诗中善用双声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C、诗歌末章抒写了主人公梦想成真的欢乐情景。

D、诗中由“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好逑”是比兴手法。

(两情相悦古诗词)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大胆的追求却追求不到,最后在幻想中得到心爱的姑娘。

6、请查有关本诗资料,看看孔子说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什么意思?

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思想感情: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

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和执着、敬慕。(这些从每章的后四句可看出)

艺术特色:兴的手法 借景抒情 重章叠句

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用芦苇,霜露,秋水的景物渲染出一种凄清迷离的气氛,来烘托所思

不见的惆怅之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

人意会到主人公已在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

练习: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蒹葭、白露、道阻、水中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纯洁和

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含蓄 美、 意境 美、 回环 美、

音乐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苍苍—萋萋 坻----沚 湄----涘

的思想感情。

5、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见赏析)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此诗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渴慕、思念之情,是庄重而亲切的,虽有焦灼,但并不哀伤。 4、诗歌抒发了一种 主人公苦苦追寻自己心中的“伊人”,但是却始终可望不可即的痛苦 的强烈。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

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四 饮酒(两情相悦古诗词)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

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

(两情相悦古诗词)

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

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景、

抒情、说理于一体。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他一起回

去了。

(两情相悦古诗词)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恬淡静谧 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常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

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为什么这样说?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的悠闲,不是有意而“望”而是无意而“见”,从

而很好的表现出作者悠然恬静的心境。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的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

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

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

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续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 ”(用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用原文)这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9.描写人和自然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

官场的生活和世俗的纷扰

8.作者身居闹市但保持宁静的生活状态的原因是 “心远地自偏”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点明送别之地:长安

风烟望五津。 点明朋友赴任之地:四川。 “ 望”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 方“蜀川”联系起来

与君离别意, 写离情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千古名句,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无为:不要。

儿女共沾巾。 尾联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及对友人的诚恳劝慰之情。

··················································································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

也如同比邻一般。运用设喻,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一扫以

往送别诗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 王勃 ,他和 杨炯 、 卢照邻 、 骆宾王 并称“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 一扫以往送别诗中的离愁别恨,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本诗中的句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4、简要谈谈诗中“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使人产生的联想。

“望”字使人联想到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远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使人联想到气象开阔。表达了诗人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5、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是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6、你能写出两句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样感情基调的送别诗句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7、下列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

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

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两情相悦古诗词)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为邻,

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真挚的友情能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两情相悦古诗词 篇二:《原创古诗词》

篇一:古诗词

菩萨蛮-瑾瑜

孤独千载隋堤柳,

万寻佳丽终不就。

心性困高楼, 乌夜啼--别卿-瑾瑜 迷雾掩了卿踪,视空空, 兀趣堤柳独噎再相逢。 君之泪,心也碎,又几宗? 情诗对咏 四季芳菲情何痴。

五度南国折红豆,只盼佳人来解丝。一季芙蓉妖娆姿,柳丝抚磬愁。

天生怜我意,

解去心中芰。

秋水玉莲留,

相约生世游。

鹊桥仙-七夕 -瑾瑜

星辉池畔,

莲连情愁,

江风痴痴舞柳。

牛郎织女期梦圆,

爱无限、千年依旧。

两情相悦,

山盟海誓,

缱绻爱意长久。

今生有幸伴卿旁,

莲并柳、风雨同走。

无题-瑾瑜

疏星占却往月夜,

清风抚柳也失神。

相拥亭台碧水绕,

无言予卿情更深。

戏叹世间恋情离聚共。 春花咏-玉莲 两枝迎春雷, 花锦绿叶陪。 纵有情切切, 无奈时不随。 寻君-玉莲 几度春秋几多愁, 三更梦遥心难收。 深深帘幕, 梧桐芭蕉空小楼。 岁岁流云深山钟, 万里觅君寒梦留。 潇潇井雨, 殷勤垂杨风中守。 绝句-玉莲 一缕午阳透阁中, 绿竹含情细细风。 莺戏窗花蛾眉笑, 笑吟浅浅断长空。 几度秋雨夜来思。天山雪莲凌霜开,屡屡含香为君痴。 寻卿-瑾瑜 三朝轻梦五度秋, 七巧心灵寄情愁; 昏昏秋月

, 孤灯浊酒独夜舟。 四季风雨六国走, 八方访卿惟梦有; 滔滔江水, 相思莲灯水中游。 七夕-瑾瑜 七仙下凡觅真情,夕落月升柳下迎。快解相思驱缱绻,乐观银汉勇怀卿。

蝶恋花-瑾瑜 玉月疏星辉共溢,

恼煞闲云,欲借清风避。 神色黯然挥泪离, 化雨却入群花隙。

阁楼凭栏闲伫立,

堤上飘絮,欲挽行人迹。 却不知郎情妾意, 徒闻嬉戏伤悲起。

如梦令-玉莲 日幕亭风温柔, 半帘阁纱醉透。 月夜芙蓉影, 亦是风举衣袖。 且留,

且留,

小苑月华如旧! 秋夜寄情-玉莲 秋宵苦短星辉远, 浅言伴君意犹绵。 枫林红叶萧萧语, 清霜柔怀露失寒。(两情相悦古诗词)

晨晓有感(四)瑾瑜 荒山幽径度晨晓, 沿途欣羡野菊傲。 北风微冷舞青丝,

闲观佳人会心笑。 蝶恋花-玉莲 风拂柳条花醉晓。 燕子回时,碧水潺潺绕。 湖里莲荷游鱼悄, 萍影浮叶鸳鸯少。 水映晴川山俊俏。 人怨情愁,暮霭何时了? 曾记暮芳盈泪袅, 脉情只为君一笑。 如梦令-玉莲 浅月星移淡雾, 日阑风卷林木。 月夜独游野, 偶觅醉花阴处。 追暮, 追暮, 沾起一身湿露。 秋夜晚情-瑾瑜 校场丽影畅柔情, 院外烟火掩月痕。 红袖添香闻桂魄, 瑾瑜纵兴伴佳人。 晨意-玉莲 匆匆往意如水东, 今夕雨意芳华浓。 流连一方风休住, 莫负此情赏花红! 定风波.红尘路 -玉莲 寒朔关山木兰肠, 青史长河淌媚娘。 苍凉斜晖巷里陌。 风起, 万古狂沙吹脸庞。

仰天长吟云共月, 长夜。 夜里幽梦魂穿廊。 试问红尘路何如? 莫道, 几缕忧思几多惘! 长相思-玉莲 夜浅延, 云犹闲, 归雁双双思绪染。 翼翔苍穹间。 月绵绵, 心无言, 涟泪独感魂儿单, 似花空留眠 千寻梦回-玉莲 如烟浮云横眉宇, 纷纷扰扰红尘音。 梨花带雨撩心绪, 梦里千寻归来去!

鹧鸪天.凌云壮志 -玉莲

危峰绝顶终可攀, 云隐飞鸟不知闲。 造化神秀阴阳气, 荡尽浮尘壮志还。 山常青,水长环, 古愁今恨皆淡然。 村郭黄尘夕阳道, 把酒临风不谓残! 深夜思绪-瑾瑜 游云终将弃月去, 何恐清月不再明。 少郎自当谱新曲, 重铸瑾瑜英雄躯。 华夏颂-瑾瑜 长江黄河千年炽, 时今华夏势愈炀。 天际疆域何趋弱, 神舟天宫宇内翔。 光辉辛亥百年纪, 恢弘建党九十载。 承古启今拂玉疵, 祥云东方中华彰。

答古月郎君-瑾瑜 天生三杰扶社稷, 地造我辈五岳齐。 今朝有运入蟾宫,

定要攀摘桂花枝。 问志-瑾瑜 三更一点晨晓鸡, 铁骑龙城凌云志。 凭谁要问何作为, 挥笔考场金榜题。 秋夜即兴(一)瑾瑜 秋风乘兴携细雨, 旌旗飘扬飞歌声。 军训学子待检阅, 万千不尽是豪情! 酬知音-玉莲 茫茫人海寻知己, 飞鸟盘旋觅林栖。 自是诗行不堪醴, 愿有灵犀齐鹏翼。 晓江吟玉莲 昨夜霏雨昨夜风, 晨起残梦催晓钟。 风卷梧叶上江楼, 雨打芭蕉愁更愁。 目断孤舟江风迎, 风怜多少望江人? 悠悠往日随浮云, 六月去后难顾君。 秋思-玉莲 一袭暖阳透轩中, 今朝花胜去日红。 已是霜重萧瑟露, 谁拟寒意沐春风。 浣溪沙.江山颂 -玉莲 日破祥云金光盏, 滚滚江山落日圆。 锦绣山河旌旗间。 长江黄河依山恋, 万里巨龙卧云巅。 素手丹青牡丹卷。 龙年大好-瑾瑜 阖家欢笑辞旧岁, 爆竹招财暖阳辉。 身体健康事事顺, 幸福吉祥龙年瑞。 西湖午游-瑾瑜 云放金光印残荷, 碧水轻荡游秋叶。 西湖楼台歌舞起, 池中闲鱼亦飞跃。 何人方唱二泉吟, 近来乍惊彭老群。 暮年时光多逍遥, 可与夕阳争余晖。 傲菊-瑾瑜 相借悲壮登峰去, 险径历风环细雨。 群蒿枯死百花尽, 唯留傲菊共我叙。

虞美人-玉莲 清风明月无知晓, 红尘人易老。 小园花朝又黄昏, 残红不胜露浓黯销魂。

红渠池苑莲依旧, 千年隋堤柳。 多少痴心红尘泪, 但凭一杯酌酒醉千回! 浪淘沙-天涯路 -瑾瑜

心欲求仙丹, 梦境可圆,

径迷浓雾路行难。 错拌青叶衣允露, 回首茫然。(两情相悦古诗词)

文社话诗缘, 巧遇玉莲,

东流壮志去也还。 继往开来天下路, 踏上云间。 午夜游-玉莲 三更轻梦夜初寒, 素净星空尽兴欢。 细步田园闻虫鱼,

且将醉意驻花间。 佳节思乡-瑾瑜 元旦巧至添新象, 远游学子正思乡。 寄笺北风商月止, 急表归意上东墙。 心伤令-玉莲 曲水桃花畔, 小舟自生帆。 意欲随风行, 何处是炊烟? 点绛唇-瑾瑜 人世千难, 余心独惧家常苦。 风尘回坞, 怎却吵无数。 又是疯言, 难忍心中怒。 归何处? 聚离无趣, 伤透秦淮路。 寒冬晓感-瑾瑜 犬吠绵雨云相忖, 残叶冬树久待春。 是以今冬无奇景, 房后山坳菊犹存。 三月三-瑾瑜 莺飞草长燕儿归,

蝶舞花开春风催。三月三来云鸢起。与卿念少欲野炊。三月三-玉莲 东风乍暖野郊媚,柳丝柔拂春江水。 三月三来小舟楫, 涟漪炊火鸢纷飞。 友情永恒___赠潘玉-瑾瑜 深挚友谊, 凭谁记? 有折扇一支, 书清词一首。 数年之后, 睹物忆。 若无语与可, 明月可传意! 楼台书扇韵-玉莲 平湖波光细沙明, 西畔清溪水绕村。 竹映楼台叠绿痕, 昏鸦留影近黄昏。

两情相悦古诗词 篇三:《古典诗词里的爱情》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陈艳芳

古代社会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舍, 不只注重外在美,更重要的是看她们的品德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外在美与内心善的结合, 因此,《诗经》爱情诗中纯洁善良的女性人物无形中带着宝贵的内在美。

(一)大胆、真挚、热情

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历代女性,《诗经》中的女性可谓是当之无愧。最原始的便是最天然的,诗经时代最接近原始,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具备着人类最原始的良好品质和美丽。在那个少有封建约束的时代,她们的身心沐浴在大自然下,随心随性地活着,思想甚是纯洁、真挚。面对爱情,《唐风·有杕之杜》中的少女呼出自己的渴望,不扭捏不羞涩。《卫风· 木瓜》中的少女面对馈赠的定情信物,更是当场回赠,并唱出“匪报也,永以为好。”的承诺,足以显示她的热情真挚的一面。

(二)善良、勤劳、贤惠

善良是最美的品质,温柔善良之于女性则更是美丽的。《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周身都散发着善良的气息。《诗经》开篇《关雎》中让君子“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即具备这样善良的品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再有“淑”,善,好。可见诗中让君子“寤寐思服”的女子是一位内心纯洁善良的女性。《邶风· 静女》中活泼可爱的“静女”也同样善良,其情人歌唱她时称其为“静”。“静”,善也。这样可爱又善良的女子,男子怎么会不喜欢呢?勤劳,是上古社会对女性的基本要求,之前提到的《关雎》是君子追求采荇少女的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君子眼中劳动的少女不停歇地随着水流采集荇菜,正是其勤劳的表现。弃妇诗《氓》中的妇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夜操劳,努力劳作,任劳任怨,足见她的勤劳之处。《卷耳》中的妇女亦是在劳作时思念未归的丈夫。贤惠的女性亦可见于《鸡鸣》《君子于役》《谷风》等解说中。善良、勤劳、贤惠不仅仅是当时女性所具备的品德,亦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三)情感坚定、专一

通观《诗经》中的爱情诗,这群女性提到感情时多情意绵绵,深情坚定,令人敬佩。专一感情,是人之常情,专一中才会见真情。《王风· 大车》中的女子因某些原因暂时未能与情人在一起,她对着情人发誓“活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这句话暗示大家,女子定要嫁给文中的男子,即使无法与情人在一起,女子也不会另嫁他人,可见文中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她们的形象犹如田野中的蒲公英,率性自然,敢爱敢恨,在文学的天空下绽放自己纯真个性,成为后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典范。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女性形象之比较(节选) 鄂川秀

一、主动求爱化为曲折求生

《诗经》时代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时期, 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小农经济形式使人们仅仅局限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 但男女在劳动和生活中, 平等友爱, 互信互助。/对爱、自由与正义的崇奉, 是一部《诗经》最为突出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 基调健康、积极, 带有强烈的个性自主意识, 主观抒情的作品占绝大多数。《静女》的女主人公活泼、诙谐, 设“小计”对心上人加以考验,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竟急得小伙子“搔首踟躇”, 这和李白《长干行》中那个“ 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的少妇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 《诗经》中的很多女性, 其思想是开放的, 其性格是泼辣的, 其行为是主动的。

如果说《诗经》中的女性是主动求爱、大胆开放的火红玫瑰, 那么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就是曲折求生、忍辱负重的荒芥草藤。到了汉代,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男子已逐渐能够独立完成耕种等一系列农业劳动,妇女由室外劳动逐渐转向室内劳动, 妇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下降了,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男子在生产生活中的统治地位。汉儒认为: “ 阳刚而阴柔, 乾健而坤顺,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乃天之道, 是人类不得不遵守的自然法则”, 妇女在被幽禁于闺阁的同时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汉乐府民歌中, 女性的性格在长期受压迫中逐渐发生扭曲, 越来越趋于委曲求全, 象《上邪》中那样惊天地、泣

鬼神的女子形象实为屈指可数。低下的地位使她们泯灭了天性, 丧失了人格。“时代的弃妇”已成了汉乐府时期爱情诗里吟唱的主人公, 不论是《有所思》中初起果断、继而忧伤失望以致无奈的少妇, 还是《上邪》中惊世骇俗、气指天地的大胆女子, 抑或是《白头吟》中毅然决然、发誓“愿得一心人, 白头不相离”的女子,以及“举身赴清池”、以死抗拒封建家长制的刘兰芝, 都难逃弃妇的命运。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迫已使妇女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只能在长期沉默中忍受痛苦的折磨。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节选) 谢柏梁

从悲剧的角度来看,《长恨歌》的戏剧冲突主要集中在事件冲突和情感冲突两方面。 „„

在情感冲突方面, 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开始, 皇帝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茫茫的无奈之中。从此, 恩情常在而美人不再、风景尚在而物是人非,“未亡人”尚在而人鬼永隔, 都成为老皇帝情感冲突的诸多波澜。马嵬坡下的泥土不语, 皇宫中的池苑依旧, 太液宫如面的芙蓉, 未央宫如眉的柳叶, 一土一池, 一花一草, 哪一样不见证着妃子的娇态, 哪一样不伴随着昔日的合欢? 哪一处没有留下帝妃俩携手双行的足迹? 昔日的回眸一笑在哪里? 华清池凝脂娇飞在哪里? 春宵苦短日高起的酣睡不醒又在哪里? 承欢侍宴无闲暇的热闹繁华, 何处可以寻觅?

眼下, 只有寂寞相伴, 只有失眠长随;“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长夜既然如此落寞, 人间既然如此孤寂, 那就拜托道士神仙们到天上去寻找爱妃的魂魄去吧。

最为美妙的结局, 不仅在于找到了爱妃的下落,还获知其“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两地相思, 一样的孤寂, 从此便有了踏实些的牵挂。这一牵挂又以钿合金钗作为依托的信物, 寄寓着“天上人间会相见”的美好明天。

当然最为美妙的是爱情的永恒, 美好瞬间的定格, 幻化无穷的相伴相依, 比天地还要长久的情感遗恨。“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浪漫主义的情感升华, 使得全诗的情感冲突, 有了绵延不断的高潮, 也具备了悲剧的崇高、圣洁和穿越时空的大美。

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极写了命运对天子的挟持和凌逼。唐明皇在与杨贵妃的朝歌暮舞中, 竟又把会跳胡旋舞的安禄山收为干儿, 且演出了一段洗儿会“私事”。此事终于引起了国舅杨国忠的警觉, 奏请皇帝遣派安禄山为渔阳节度使。当唐明皇与贵妃在长生殿乞巧盟誓, 两下里情浓意浓,“愿世世生生, 共为夫妇, 永不相离”之后, 于御花园中赏玩秋色之时, 渔阳鼙鼓却敲动起来, 惊破了皇帝与贵妃的美梦。他们亲手培植下的祸害根芽终于结下了恶果, 安禄山兵临城下, 唐明皇仓皇逃窜。马嵬坡前, 唐明皇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 着妃子自缢以谢天下。事虽如此, 皇上却如何经受得了

这生离死别的惨痛:

他是朵娇滴滴海棠花, 怎做得闹荒荒亡国祸根芽? 再不将曲弯弯远山眉儿画,乱松松鬓堆鸦。怎下的碜磕磕马蹄儿脸上踏, 则将细袅袅咽喉掐, 早把条长搀搀素白练安排下。他那里一身受死, 我痛煞煞独力难加!

大敌当前, 杨贵妃确实怨不得唐明皇的绝情。噩运临头, 唐天子的王位比皇妃的红颜贵重, 唐王朝的命运比长生殿的盟誓金贵。就国势言, 明皇无法挽救; 就军情论, 玄宗亦难于控制。杨李之间的爱情悲剧, 体现出现实的严酷性。国将不国, 君将不君,何暇去顾及帝妃间的儿女之情?

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之后, 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李杨爱情题材的代表作, 当然得数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传奇。就写生死不渝的纯粹爱情而言, 洪昇作品的影响当然还要大得多。

一部《长生殿》, 大抵在“情”字上做文章。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爱, 固然因纵欲侈心而酿就了安史之乱的苦果, 引出了“呈侈心而穷人欲, 祸败随之”的山河易代和国破人亡的兴亡之感, 但剧本并没有停留在这里。下半部《长生殿》, 仍然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李杨情的变化和发展。从人鬼之恋到人仙相会,虽然处处不脱血泊离乱的阴影, 但也时时显出两情弥坚、哀感天宇的光彩。最后连神仙也为他们执着的情感所动, 使唐明皇和杨贵妃同赴忉利天宫。一点真情两心同, 死生幽明的界限都能于顷刻打破; 为爱情而生死相系, 最终获得了永不分离的权利, 这正是《长生殿》与《牡丹亭》异曲同工的地方。

举动自专由 ——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原因探析 陈灿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这首诗记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妻的悲情故事。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自古以来, 有情人难成眷属。一曲曲爱情悲歌激荡人心, 感人肺腑。南宋时, 陆游与唐婉情投意合却好景不长, 劳燕分飞; 东晋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相悦却有缘无分, 演绎了双双化蝶的悲歌; 汉末建安中, 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恩爱却不能长相守, 黄泉路上一起同归。历来人们都认为, 这些爱情悲剧的原因都在于封建礼教, 是罪恶的封建家长制破坏了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这种说法, 对于前两对, 笔者比较认同, 但若把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也仅仅归结于封建礼教, 似乎缺乏说服力。此外, 对于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 还有“门第说”、“无子说”、“情爱说”等观点。持“门第说”的人认为, 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 且“仕宦于台阁”, 有地位和身份, 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 与焦仲卿贵贱差距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 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主张“无子说”的人认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 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就是“无后”, 断了宗族的“香火”。刘兰芝嫁到焦家, 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也就失去了在焦家存在的意义。无子被休, 也是名正言顺的。主张“情爱说”的人则根据《礼记·内则》中的“子甚宜其妻, 父母不悦, 出”的说法, 认为刘兰芝的不为焦母所容, 是由于焦仲卿“甚宜其妻”, 把以前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因而引起了焦母的失落

感、不满情绪。以上种种说法笔者还是不敢苟同。不可否认, 这些原因也都是造成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前提, 单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刘兰芝的“举

动自专由”, 这才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也恰恰在于此: 即刘兰芝的性格与行为所致。焦母为何执意要“遣”兰芝? 从诗中我们可以找出答案, 那就是“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婆婆为何说她“无礼节”? 恐怕“自专由”就是其依据。诗中尽管刘兰芝也一再强调: “奉事循公母, 进止敢自专? ”“ 处处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然而, 她做事真的没有“自专由”或者说是“自任专”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章开篇之处刘兰芝的自诉: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从这段自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刘兰芝是满腹怨气。她自视才高, 心灵手巧, 却事事不顺心。心中常苦悲的原因有二: 一是夫妻分离, 不能长相守; 二是辛勤劳作, 婆婆却不满意。由此可见, 婆媳间确实存在着矛盾, 但还没有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婆婆也没有说要休她。然而, 刘兰芝却忍受不了了: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她自作主张, 主动请“遣”。对于焦仲卿来说, 他可以理解妻子的苦衷, 但对于婆婆来说, 却是极大的羞辱: 自己还没说什么, 媳妇却要回娘家, 是媳妇不愿再跟她儿子过日子了。在她看来, 刘兰芝这样做, 简直是大逆不道! 因为在封建社会里, 婆婆对于儿媳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是说一不二的。对婆婆的话, 不管对错, 媳妇都要绝对服从, 这样方显家长的权威。而刘兰芝却不是一个能忍的人, 她不是那种“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的人, 她骨子里有种叛逆的刚性, 正是这种刚性让婆婆大为不满。刘兰芝深深地爱着焦仲卿, 但因为婆母对自己不满, 于是不等对方开口就主动请“遣”, 这一举动的结果是彻底激怒了婆婆, 坚定了婆婆驱逐她的决心: 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 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显然, 刘兰芝的这次“自专由”才是遭“遣”的导火线。主动请“遣”, 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一。再看刘兰芝回到娘家后的情况: 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 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有人上门提亲, 对方条件相当不错, 母亲也满意。但刘兰芝并没有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应允, 而是一心想着府吏, 想着二人之间的誓言、约定, 所以不嫁的态度很坚决: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婉言拒婚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二。

过了不久, 又有人来提亲。从文中可以推断, 兰芝起初并不同意。这时:阿兄得闻之, 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 作事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 本不想嫁人, 当哥哥说出“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时, 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刘兰芝的灵魂, 那种凛然不可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 所以她“仰头”回答, 很快应允了:

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 中道还家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

从允婚的过程看, 兰芝确实受到了来自兄长的压力。但也并不像她对府吏所说的那样: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长, 以我应他人。其实, 嫁与不嫁, 还是她自个说了算。因

为母亲始终顺着她的意思: 第一次回绝媒人时说: 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 不得便相许。第二次回绝媒人时, 态度更坚决, 话语更果断: 女子先有誓, 老姥岂敢言! 由此可见, 母亲并没逼她。再看兄长的一番话,虽有怨言、怒气, 但没有恶意, 他是为她的将来着想。刘兰芝自己也认为兄长说的有道理, “理实如兄言”。所以, 兄长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丑恶, 他虽然性格粗暴, 但也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并没有逼着妹妹非嫁不可, 而只是在劝嫁, 只不过是态度强硬些罢了。其实, 刘兰芝答不答应这门婚事, 主要还是在自

己。在这种情况下, 她还是可以推托, 可以委曲求全的。但是, 在未与府吏沟通的情况下, 在府吏浑然不知的情况下, 在自尊心的强烈驱使下, 她作出了嫁人的决定。赌气允婚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三。

再看故事的高潮部分: 二人双双徇情。徇情的决定出自谁? 是焦仲卿还是刘兰芝? 看一看二人相见时的对话及死时的情形便可明白。相见时, 焦仲卿对刘兰芝说: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纫, 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 吾独向黄泉!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 勿违今日言!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焦仲卿说的“吾独向黄泉! ”显然是气话, 他并不是真想死, 只是在跟刘兰芝赌气。面对焦仲卿的冷嘲热讽, 刘兰芝因负言而羞愧难当, 在自尊心的驱使下, 她想一死了之, 她说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显然是发自内心, 她说得干脆, 态度坚决。自杀时, 刘兰芝是“揽裙脱丝履, 举身赴清池”。死时, 她毫不迟疑; 而焦仲卿则是“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其中“徘徊”二字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临死之时, 他内心极不平静, 还在犹豫不决。他并不是真心想死, 只是无奈。所以说, 二人殉情的决定也是刘兰芝最后作出的。面对兄长她曾说过: /处分随兄意, 那得自任专! 但结果又如何呢? 她并没有按兄长的意愿嫁人过日子, 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赴黄泉。由此可知, 果断徇情是其“自专由”的表现之四。

综上, 导致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封建礼教或其他因素, 而在于其本人刚强而自尊的性格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自专由”的举动。在诗中, 尽管作者也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 但在善良与温顺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

这种刚性广泛地体现于兰芝的全部行动细节里, 与刚性紧密相连的是自尊, 二者结合, 便有了“自专由”的举动。而这种“自专由”既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因素。

两情相悦古诗词 篇四:《形容两情相悦的优美诗句》

1、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4、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形容两情相悦的优美诗句。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6、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9、结发为夫妻,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1、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1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5、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1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0、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1、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2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3、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24、有很多词中,单句很美,全词拎出来就过凄凉了。

2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6、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2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情相悦古诗词 篇五:《形容两情相悦的诗句 思郎恨郎郎不知》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形容两情相悦的诗句 思郎恨郎郎不知
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5、有很多词中,单句很美,全词拎出来就过凄凉了。
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9、投我以木桃,思郎恨郎郎不知。
1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2、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13、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4、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395424.html

    【两情相悦古诗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