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荷花的赞美诗

| 新加坡移民 |

【www.guakaob.com--新加坡移民】

《赞美荷花的诗句》
对荷花的赞美诗 第一篇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吉祥丰兴的预兆,是佛教中神圣净洁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虽然后世的红学专家们都认为这不是过作者借咏晴雯之名而赞黛玉之洁,不过无论

如何荷花总是与女儿般的冰清玉洁联系在一起的。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使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

花。

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

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

风度清香趁画船。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

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

故应将尔当西施。

赞美荷花的诗句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荷花象征 纯洁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

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贴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子夜吴歌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五月,西施泛舟出现了,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西施就被越王带邀而去了。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对荷花的赞美诗】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乌栖曲

张籍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 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对荷花的赞美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叶嘉莹)》
对荷花的赞美诗 第二篇

2. “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

【对荷花的赞美诗】

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错】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

24.

25.

26.

27.

28.

29.

30. 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 《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 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 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 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 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 《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错】 4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

43.

44.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46.

47.

48.

49.

50.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 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A和C】 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错】 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对】 51.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四句三平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曹丕】 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对】 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 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 苏轼的号是【苏东坡】 《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对】 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错】 61. 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 62.

63.

64.

65.

66. 《向晚二首》写于()年。【1978】 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 《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错】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诗出自《隋宫》。【对】 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68.

69.

70. 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对】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对】 71.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李笠翁】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 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对】 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对】 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 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与苏澈并称“苏黄”】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身意】 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错】 《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

81.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临桂词派】 82.

83.

84.

85.

86.

87.

8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 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对】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才德美好的贤士】 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对】 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错】【对荷花的赞美诗】

9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年。【1908~1910】 91. 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对荷花的赞美诗】

110. 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对】 《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对】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 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别号太虚居士】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魏泰】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对】 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对】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玚】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 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错】 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对】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 “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女子】 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 “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对】 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错】 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

《赞美莲花的诗句》
对荷花的赞美诗 第三篇

赞美莲花的诗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对荷花的赞美诗】

自译诗意:

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

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

2、《诗经. 国风》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自译诗意:

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

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

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

《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

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采莲曲 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7、采莲曲 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8、咏同心芙蓉诗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曲池荷 唐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1、乐府三首 唐.孟郊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12、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3、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4、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5、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6、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赞美荷花的优美诗句》
对荷花的赞美诗 第四篇

1、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2、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3、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赞美荷花的优美诗句。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4、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赞美荷花的优美诗句

8、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9、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10、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2、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3、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1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5、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16、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17、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18、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19、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20、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21、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22、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23、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4、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关于赞美荷花的句子》
对荷花的赞美诗 第五篇

1、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人们常说它,“出污泥而不染”。荷花长在湖里的淤泥里,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荷花冲出水面后,却一点也不脏。关于赞美荷花的句子。而是秀美的、干净的、大方的。人们爱荷花,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2、瞧它开得多美丽,一朵朵露出了甜美的笑脸,有的只有两三片花瓣,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花瓣落了结出了一个个碧绿的小莲蓬,小莲蓬很害羞,一直低着头。荷池清香阵阵,姿态万千,我疲惫的心情一下子变轻松了。一阵微风吹过,粉红的荷花们翩翩起舞,真像一位位伟大的舞蹈家,3、如果没有荷叶,荷花也就不会是这样生机勃勃了。荷叶宽大,呈深绿色,让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的感觉。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关于赞美荷花的句子。送走一个晚霞,又迎来一个朝霞。可是,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一个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与真诚。梅花、茉莉花等虽美,但荷花更美,因为它代表纯洁让人感觉美。我喜欢你,荷花!纯洁的荷花!

4、荷花不仅艳丽迷人,婀娜多姿,香气纯正,意味清新,既可供人观赏,又可供人食用药用,更可贵的是,不像浮萍,随波逐流;不像红柳,孤芳自赏;荷花不畏炎夏的威力,不惧晚秋的欺凌,不怕虫害的噬咬,岁岁夏夏,周而复始,造福人类。

5、啊!荷花你真美!你的美让所有人陶醉!我们爱你那洁白无瑕的外表!爱你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更爱你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人们常说它,“出污泥而不染”。荷花长在湖里的淤泥里,它的根就深深地扎在那里。荷花冲出水面后,却一点也不脏。而是秀美的、干净的、大方的。人们爱荷花,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6、我还爱荷花,爱她平易近人、处处为家、处处美丽的性格,试问世间又有几多花能做到这点呢。

7、荷花看上去,给人一种雍容大气的感觉。从远处就能闻见荷花,淡淡的、甜甜的清香。荷花的颜色更好看,有粉中透白的、紫中带粉的和洁白如雪的。荷花有全绽开的,向人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还有半开半合的,像羞涩的少女一样。含苞待放的荷花,正在努力的要开花。人们爱荷花,或许就正爱这一点吧!

8、宋朝诗人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赞美荷花,使众人为之倾倒。我也喜欢荷花,她那柔美的身姿吸引了我,让我如痴如醉,它那朴实高洁的不凡品质,让我迷恋。我要向荷花那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夏日的荷花啊!我爱你!我爱你那使人心旷神怡的清香;我爱你那千姿百态的舞姿,我爱你那内心纯洁无瑕的精神。难道不是吗?荷花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壤中,都结出惹人怜爱的花儿,可以看出荷花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难道这样的荷花不值得我爱吗?

10、荷花的叶子,又嫩又绿是小水珠的摇篮;荷花的叶子又大又圆,还可以给鱼儿避风躲雨。荷花根粗壮有力,()能举起又大又圆的荷叶。一到夏天,荷花的花苞慢慢地绽放。看着一朵朵清洁高雅的荷花,就想起一句座右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长在脏泥土里,不过开的花没有被脏的泥土弄脏,依然光彩夺目,鲜艳美丽。

11、荷花就是莲花,周敦颐的<爱莲说>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认为,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品格高尚,我觉得人也应该像莲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

12、荷花不仅仅外貌美,品德也很美。它高潮,无瑕,洁身自好,不少人用它来做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13、荷花不仅没有牡丹那样华丽高贵,而且没有桂花那样十里飘香。既没有梅花那样顽强不屈,也没有水仙那样朴实秀丽。但是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14、在火炉一样的夏天里,只有荷花,顶着烈日怒放;在冬天冰冷的水塘里,只有荷花在水中深藏;在水里污浊的泥土里,只有荷花扎根成长而不受污染;在收获喜悦的日子里,只有荷花把“白珍珠”献上。我爱荷花,爱她的妩媚娇艳,爱她的圣洁高雅,爱她的顽强性格,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

15、荷花从不和别的花争奇斗艳,也不和别的花比美,只是孤独地立在水中,默默无闻地站着,站在水里,站在风里,站在雨里。送走一个晚霞,又迎来一个朝霞。可是,它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只能过一个夏季。可人们都会记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与真诚。

16、看,那一枝枝亭亭玉立、仪态万千的荷花,一扫羞涩,忘情地展露丰姿。她们有的傲然探出碧波,舒展着粉白镶红的花瓣,一任蝴蝶、蜻蜓穿行在金黄色的花蕊间,以显示自己超群的美丽;有的与绿叶齐眉,含情浅笑,展红傲绿,争奇斗艳;有的躲在茂密的翠绿丛中,胆怯地窥视着人们,含苞待放。而那如盖、如伞、如毯、如裙的荷叶,或仰首,或低眉,或俯身,或傲立,簇簇满池,组成一泓碧海,守护着娇花。那一片片清爽、鲜嫩的叶面上,残留着雨水冲刷后的痕迹,滚动着晶莹的水珠。她们是那样的雅致、清丽、洁净,又是这样的超尘脱俗!

17、处江南水乡,眺望荷塘、莲田、河流、湖泊射出的一支支荷箭,舒展开一田田莲叶,放出一簇簇莲花。一圈圈像红云,一层层似丹霞,映得湛绿湛绿像陈年老酒似的碧水如脂如染;情不自禁地诵起筑室庐山莲峰山下的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借花喻人、以明其志的千古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8、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却没有被染上一点污秽,清洁无瑕,许多中国人喜欢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把这句话为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它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19、在荷塘中散步,我钦佩荷的品性,周敦颐的<爱莲说>曾经形容:“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生性与众不同,永保自己的个性。

20、荷花的叶子像一把小伞,正面碧绿,反面是粉绿,有的平平浮在水面上,有的亭亭玉立浮于在碧波之上,互相簇拥。荷花不长藤不分枝,远处看过去,就如滚滚的波浪,近看,像一块快翡翠一样,五光十色。特别是那刚刚冒出水面的嫩荷叶,像紧握的小拳头,显示着极强的生命力。无论什么也激不了荷花那么刚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42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