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观后感

| 美国移民 |

【www.guakaob.com--美国移民】

《宝岛一村》观后感

  这是一个不说就很可能会随即消逝的故事……

  1949年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六十万军人、军眷是中国近代史上仅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在人类历史中也算一次巨大的迁移。当时为解决新移民的居住问题,政府兴建了不少临时性的眷舍予以安置。这批当时被视为战败外来者的新住民,带着反攻大陆的期望,在这些眷村中居住下来。

  所谓的族群融合,对这一大群飘洋过海、背井离乡的人们而言,必须从自己周遭开始做起才行。眷村中住着来自中国四面八方各省各族的人们,方言也不同,生活饮食更是大不同。大家共同拥有的,是共同的贫穷、共同的苦难、共同的乡愁。

  这一个庞大多元却又被归成同一族群的人们,从离家、到想回家、到这里就是家的过程是一段动人而特殊的历史,属于台湾、属于华人、属于全人类。到如今,虽然全台湾眷村已经几乎拆迁完毕,从竹篱笆内走出来的人才遍布社会各行各业,直接把眷村的特殊能量与人生价值观注入到台湾社会中。

  《宝岛一村》是位于嘉义某地的空军眷村。经过同样是眷村长大的王伟忠的编剧,经过赖声川的戏剧性创作,王伟忠回忆中的众多人物化成《宝岛一村》舞台上的三家人所经历的五十年生活。这就是《宝岛一村》的故事,也是台湾特有的故事。

  台海六十年风雨,宝岛依然孤悬海外。我不懂,政治分歧为何能如此压抑着民族意识:因为政治分歧,多少人有家不能回,多少人妻离子散,多少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因为政治分歧,血浓于水的民族兄弟却被一条台湾海峡分隔至今。但也是因为政治分歧,背井离乡的三个家庭守望相助演绎传奇的眷村人生;还是因为政治分歧,在异乡的游子始终坚定着家的信仰,守着民族的魂和根,因为他们这是他们能够活下来的力量。曾经看到过韩寒写过的一篇文章,说台湾在真正庇佑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我觉得一点都不假。因为没有这股内在力,他们就不能活,而且一活就是几十年。相反,我们守着九百六十万广阔的疆域,有着号称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却守不住自己的文化,以至于连汉服都渐渐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如果台湾真的庇佑着华夏文明,那我们的根又在哪里呢?

  随着台湾第一代眷村人的故去,也伴着第二代眷村人的日渐苍老,不知道正值壮年的第三代眷村人在台湾社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曾经他们的祖辈那一段风雨飘摇的故事,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不说就很可能会随即消逝的故事。他们已经把台湾当成家。经历了祖辈想家、父辈想回家的无奈与痛苦挣扎后,第三代眷村人真的把台湾当成家了。因为这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他们已经把根扎在了那里!我渐渐能够理解为什么台湾曾经试图“去中国化”,或许我们应该这么问,现在的中国是中国么?现在的台湾又是台湾么?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王伟忠和赖声川,是这两个人的珠联璧合才让新一代的台湾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去,了解了自己的根。同样,面对这样精彩剧本,大陆也敞开了胸怀,因为这是一座桥梁,让大陆重新认识台湾审视自己,也让台湾重新了解自己懂得大陆!

  《宝岛一村》

  ——这出戏对目前关于保护台湾共同回忆的省思有相当的贡献,也为海峡两岸紧张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给予了一个人性的诠释。(国际先锋论坛报)

  ——我们老抱怨老舍、曹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现在有赖声川,不是很幸运么?(新京报)

  我想说,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来自台湾的演员,包括金钟影帝屈中恒、相声大师宋少卿等,在表演上已有上乘功力,却依然不能与人艺的戏剧舞台相比,所以自嘲一句说,可见我们还是有文化的。但是,这部戏的剧本、故事情节、历史背景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只要演员置身其中就可以淋漓尽致,因为那是一种味道,眷村的味道也是台湾的味道!

  《宝岛一村》让所有人都看得懂,这是艺术;让所有人都边哭边笑,这更是艺术!

  回顾历史,珍爱和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min/6209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