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容音乐

| 职称俄语 |

【www.guakaob.com--职称俄语】

怎样形容音乐篇一
《古人如何描写音乐》

古人如何描写音乐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74期)

古代文人雅士多喜爱音乐,历代文人的作品不乏描写音乐的篇章。古人对音乐的描写多采用烘托手法,巧借外物,善打比方,让读者用各个感官欣赏音乐,从而给人留下不尽的想象空间,体会音乐之妙。

《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写秦青善歌,并没有直接写他如何唱,而只言其效果。“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便可想象得出他的歌声是多么嘹亮高远。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十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追而谢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十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雁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在这段中,写韩娥的歌唱饱含悲喜之情,极富感染力,而这些都是作者通过对听众反应的描写表现出来的。

《论语·述而》:“子于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通过写孔子听了《韶》乐如痴如醉,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来写《韶》乐的美妙。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

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大量的比喻和烘托手法,写出了琵琶声的急促与舒缓,清脆和轻快,欢悦与忧伤,高昂和低沉,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广阔空间,使人不得不叹服琵琶女弹技之高超。

《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洞箫的声音好像一个人在哭泣,在诉说心中的哀怨。深涧中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上的嫠妇为之哭泣。可见,乐乃情也。 《虎丘记》:“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也是通过演唱效果来写歌唱之妙的。

《西厢记》中“ 崔莺莺夜听琴”一节:

“[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作者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调动读者的生活体验,列举外界事物的各种声音,以声写声,让读者尽情去想象,进而感悟琴声之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与李公子回乡途中为风雪所阻,杜十娘闲来无事便清唱一曲,“声冲霄汉云皆驻,响入深泉鱼出游”。巧借外物的变化,写出了杜十娘声音的清越、嘹亮、高亢、甜美。

怎样形容音乐篇二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家是如何描述他所描述的对象的?》

在音乐作品中,音乐家是如何描述他所描述的对象的? 姓名:李艾玉

学号:20120921110 院系:物电系

所谓音乐描述,是指音乐倾听者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所表达的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这种表达方式常运用于音乐评论、教学以及美学研究之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然而对音乐的描述则不仅限于对声音的描述,而且包含了对非声音因素的描述。

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可以是纯声音因素,对声音成分的描述,将意味着作品的形式结构得到充分展示;审美价值也可以是那些与声音构成物紧密联系的非声音成分,而非声音成分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情感因素;位于“声音发射点最远区域”的人文含义,则是描述者最难把握的结构层。然而,对人文含义的发掘将使作品的最终价值得以实现,即人精神的升华。 波兰哲学家、美学家茵加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音乐作品本身除了声音成分外,还存在非声音成分的问题。关于声音成分,他认为是指“本体结构中诸如旋律、和声等那些通过听觉感官可以感知到的有声因素。这种因素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时期的作品中所占的地位各不相同,但它无疑构成了音乐作品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声音成分的描述是一种本体性描述。那么,本体性描述是否意味着作品的形式结构得到充分展示呢?

其实,人们对声音的描述是相当苛刻的,即使是面对名人名作。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曾针对贝多芬的作品提出过批评意见:“他的小号在乐队中音响突出;圆号的音程难度大,而且不适当;弦乐声部独特;木管乐器往往过分注意音色。”显然,这里对声音的描述已上升为评价了。事实上评论者首先是一个审美者,当他否定某个作品时,率先刺激他感官,并引起不适的一定是声音构成物。也就是说,位于音乐审美感知前沿的是听觉,而不是其他感官知觉。

“如果对‘描述’作一种巧妙的扩展,就可以把表现性描绘归入描述方式。”所谓表现性描绘是指描绘者对描绘对象的各种印象的谈论。这种谈论的生动性能使人获得“他向你讲述的那种意象。这种意象相当于在这种情况下他向你‘展现’的那种东西。”实际上,对描述对象进行表现性描绘是音乐评论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比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作品《音乐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序奏及狮王的行进;公鸡和母鸡;野马;乌龟;大象;袋鼠;水族馆;长耳人;林中杜鹃;大鸟笼;钢琴家;化石;天鹅;终曲。

由双钢琴颤音的序奏开始,接着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登场,这万兽之王耀武扬威的迈着步伐,带着动物们由远及近,低音部半音型的乐句,描述狮子的吼叫声;单簧管与钢琴的配合,向人们描述了一副热闹的公鸡母鸡爱情曲;由两台钢琴飞驰般的快速演奏,描写了在辽阔的草原上敏捷奔跑,相互追逐的野驴;又由一段以低音弦乐器为主的和缓谐趣的音乐描述出乌龟缓慢的爬行;又引用《仲夏夜之梦》中轻快地诙谐曲描述大象沉重的步伐;圣桑用两架钢琴交替奏出轻快旋律,描写袋鼠的跳跃前进动作...等等。

其中《天鹅》是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是整部组曲中唯一一首优雅、温柔的小曲,与其他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伴奏竖琴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圆滑奏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优美。竖琴伴奏的节奏与音型均与前奏相同,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和无间。结尾乐句也很美,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

音乐作品的描述,是音乐家的语言,深刻的反映了客观世界。通过音乐作品,我们获得的是对客观世界新奇的体验,当我们了解音乐怎样描述客观世界这一问题之后,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了。

怎样形容音乐篇三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设计2009-08-15 22:11“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教学设计

〔分层教学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歌中“景”与“情”的对应关系。

②了解对同一“情景”描写的不同手法与特点。

③对同一题材的作品试作研究性的分析。

〔重点与难点〕

①唐诗中音乐描写的“各有侧重”分析。

②相关的音乐描写的“不同手法”分析。

〔思想方法与人文因素教育

①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作反映了时代。

②个性化的风格,创作出风格化的诗作。

〔教法与学法〕

① 比较阅读,专题讨论。

② 对象-手法-目的,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课前预习〕

查找有关描写某一情境的诗句。

〔教学步骤〕

师导入:中国传统诗词的创作,非常讲求“景与情”的对应关系,无论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或词人都很注重对有关“景”的信息的撷取。讲究对有关“景”的信息的转达,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概莫能外。今天,我们就以“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为话题,从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的手法和特点入手,通过比较阅读来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对同一景况或情境,因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表述的基本特点。 师:这里的“景与情”的对位具体指什么?

生:用什么样的景,抒什么样的情,要合乎情理。

师提示:大家应该记得《琵琶行》中有关音乐描写的句子吧!下面分小组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诗句。

(边打出幻灯片,边请上网查阅过的同学说明这些有关音乐描写的句子的共同的特点) 让我们在诵读中聆听

――《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边归纳边打出幻灯片)

师: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生:分别回答。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师阶段小结:白居易的描写“常物设喻,朴实自然,可见可闻”。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生:集体朗读。分头找到。

师提示: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找出描写音乐的句子。

师: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描写,明显与《琵琶行》有区别,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生:《琵琶行》侧重于对音乐本身的描写,《李凭箜篌引》侧重于对音乐效果的描写。 师:总体的风格是什么?具体的表现在哪里?

生:浪漫主义。

(归纳并逐条打出幻灯片)

鬼泣神惊 妙不可言

—《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效果

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

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

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

乐声使神妪感动得也来求教李凭;

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

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师生共同归纳: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

白居易——侧重于音乐的形象描写;

李 贺——侧重于音乐的效果描写。

师:下面请10位同学把他们查找到的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朗读并分析一下。

生:分别朗读并分析。

师归纳: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大致如此。

(打出幻灯片)

对好音乐的描写与赞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欣赏一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一首同样是描写音乐的诗歌――《听颖师弹琴》。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师:与《琵琶行》及《李凭箜篌引》比较,《听颖师弹琴》中音乐描写的角度及手法又有哪些特点或不同?

生:既有有关音乐本身的描写,也有相关音乐效果的描写。

师:很准确!我们再请几位同学就着具体的诗句来赏析一下。

(在学生赏析的过程中适时打出幻灯片)

生:正面比喻写琴声: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生: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三位诗人诗作中的音乐描写作一番归纳小结了吧!

(打出幻灯片)

白(居易)诗移人—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

李(贺)诗泣鬼—笔下的箜篌音乐使鬼神动情落泪;

韩(愈)诗惊天—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

师:可见――诗国乐声别具一格,诗作状乐各具特色。

〔布置作业〕

课后查找、阅读与整理:

愁”(包括忧、悲、恨、,恼等等)是一种感情活动,如何才能形象而又生动地把它表现出来呢?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比喻。

请从你所阅读过的诗词和现在正在阅读的课文中,回忆和查找出借助比喻来描写“愁”的诗句。要求如下:

1、写出具体的诗词原句,能标明作者和出处最好。

2、在原句下注明喻体并说明此句突出表现了“愁”的何种情态。

3、一律写在练习本上,作为本次练习的第一项,多少不计。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08 更新时间:2008-3-22

Tags:中学语文免费教案,为您提供优秀的免费教案!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专题教学设计

安徽无为襄安中学高一(2)班语文教师 陈荣胜

[三维目标]

①了解古典诗歌中的“景”与“情”之间对应关系;

②留心对同一“情景”或形象描写的不同手法与特点;

③尝试对同一题材的描写音乐的诗歌作品进行探究性分析;

④赏读几首唐诗中的音乐形象;

⑤学习渲染、烘托的笔法。体会比喻摹声、通感的描写技法;

⑥激发兴趣,初步品味诗歌意境的美感。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趣味。

[教学方法]

1.拟用讨论互动式、精要点拨法。

2.准备中国经典乐曲带,适时播放,生成情境,营造音乐氛围,获得听觉享受,以期让师生满意,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时数]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播放古曲,营造赏读的音乐氛围

1.导入专题 :天地万物皆成画,喜怒哀乐都是诗。好的音乐百听不厌。好诗不厌百回读,其中必有动情声。大诗人白居易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今天我们专题赏读唐代著名诗人几首关于描写音乐的诗——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

2.板书专题“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3.伴乐朗诵《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经典语句——“寻声暗问弹者谁?------唯见江心秋月白”。

[简评]音乐之声具有严格时间限制的表演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是生命的诠释,是真情的流露;诗,是清新的韵律,是飘逸的舞蹈。随着浔阳江头枫叶纷飞、荻花的谢幕,那琵琶女在万籁俱寂的江上,奏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幽怨绝响,让每位听众浮想联翩。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探究三位诗人如何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特征的表演艺术,需要潜心体悟古人高超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把读者带进怎样的声音世界里。

4.齐读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预习《琵琶行》时已这两首诗印发给学生)

二、整体感知三首诗,理清基本思路

1.韩愈在《听颖师弹琴》里如何调动丰富的生动意象来构造听琴的具体感受及意境的?

2.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乐声时摹写的意象有哪些?

(分组齐读)明确:儿女语/赴敌场/浮云柳絮/百鸟群/孤凤凰(旋律变化:柔—刚—柔)

归结:诗中的琴音忽高忽低,起伏缓急,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前10句,后8 句思路明晰,既有正面摹写,又有听琴感受;选取的画面有“起坐”不安,有“推手止之”、“泪雨滂沱”、“冰炭置肠”。大喜大悲,冷暖刺激实叫人无法承受。这种情绪上的强烈震荡,无法用语言形容,但韩愈能凭真切的感知,生动的文字描摹得穷形尽相。

(指名同学一人读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前的调弦、校正指法,弹奏过程。)

归结:诗人是这样选择意象凸现音乐特征的。意象:急雨/私语/珍珠落盘/莺语/泉流/瓶破浆迸/铁骑刀枪/裂帛(旋律变化:繁密的声势→清幽的音韵→清脆而和谐→悠扬而明快→低沉而冷涩→突发而激烈→清脆而尖锐→刚劲而激越。意象组合呈现出琴声的起伏变化,由徐缓而激越,而低沉,而休停,而快捷收束,戛然才止。搞艺术有一句行话:雕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也是流动的雕塑。音乐形象看不见,诗人们却能用如此丰富的意象完美地再现乐声,把抽象听觉转化为可视之物象(即具象)。

3.集体朗读或背诵(借助想象)。请大家想想以上二首诗意象组合都采用什么修辞或描写方法?

讨论后归纳板书: 比喻—通感;正面渲染,塑造音乐形象。[提示:比喻传递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因为喻体是可以不断变换的,于是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脑子里形成鲜明可感形象,才能品味语句,领会意境。以上二首诗运用了比喻摹声和视听切换处理(即通感),成功地描写出音乐形象,就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三、布置作业:要求背诵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乐声的名句,熟读韩愈《听颖师弹琴》。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比较研习,赏读探究

1.检查背诵。再齐读《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启发同学们思考: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乐声的侧重点有何区别?其风格各自有什么特色?

讨论后明确:《琵琶行》侧重于音乐本身描写,风格写实;《李凭箜篌引》侧重于音乐效果描写,风格相当浪漫;《听颖师弹琴》则兼而有之。

2.《行》《听》《引》三首诗描写技法主要是正面铺描,摹声渲染得充分,想想还有没有别的笔法?

选择《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中的其中一首,加工为现代诗歌。

[教师示范]

纤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喁喁私语/高亢昂扬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热闹喧嚣得像一群鸟儿栖集在一棵树上。/群音中一声独闯如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以上是正面写琴声)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音乐的耳朵/一窍不通竟也被乐声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终被美妙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

赶紧伸手去止住颖师不能再弹下去了。/好本事啊!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以上是侧写听琴感受)。

韩愈以自己百感交集、无可名状的体验来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催人泪下;而白居易用听者入迷沉醉其中,“悄无言”、“秋月白”句,将人物景物和谐烘托,突出琵琶女弹奏艺术的高妙,行文笔法是有区别的。

3.再读《李凭箜篌引》。李贺的诗与前二首既有相同表现手法,更有在意境创造、描写技法的不同。

[提示]李贺作诗想象奇特,选取物象非凡。箜篌之音使鬼泣神惊,简直妙不可言。

你想——乐声使神女感动得悲啼不止;乐声使天帝感动得变暖天气;乐声使天惊石破落下萧萧秋雨;乐声使神妪来求救李凭;乐声使鱼龙感动得随波起舞;乐声使吴刚忘情而夜不能眠

怎样形容音乐篇四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

古诗阅读之音乐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鉴赏古诗音乐描写的技巧。

2 体味古典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一 情景导入

回忆《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诗句

二 自主学习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⑵,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⑶,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⑷。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⑸。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⑹。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⑺。

推手遽止之⑻,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⑼![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 填空 韩愈,字( )郡望昌黎,世称韩( )。

李贺,世称:( )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朝代)三 李。

3朗读诗歌,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句。

4组互查朗读

三 合作探究学习

听颖师弹琴 1、本诗是首描写音乐的作品,为什么诗中不谈音乐而是描摩场景呢?

2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

3、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他为什么不让颖师弹琴了呢?

李凭箜篌引 1 诗的第一句写了物象什么 , 为什么这样写 ?

2 二三句是怎样写乐声的,有什么效果?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3音乐的高潮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4总结本诗所描写的旋律变化情况。

四 交流归纳总结

1古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有那些?

2如何选取使用表现手法?

五 训练拓展提升

1 小组内向组员介绍一段所喜欢的特点。

2 听下面一段音乐,写一段描写文字。

六作业

1把《李凭箜篌引》改写成一段散文。

2 背诵这两首诗。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怎样形容音乐篇五
《描写音乐》

怎样形容音乐篇六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怎样形容音乐篇七
《描写音乐的诗词》

怎样形容音乐篇八
《怎样理解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

怎样理解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

12300180040 孙鉴辉

用语言来形容音乐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音乐不能表达概念,但是能表达感情。诗人说,“有什么情感是不能被音乐嗅起或平息的”,足以证明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巨大作用。古典作曲家门德尔松还说过:“音乐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这就可以看出音乐相较于语言,在表达中更为含蓄,也更为细腻深沉。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旋律、和声和节奏。器乐作品中,乐器的选用是曲作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乐器能否切合作品的旋律、和声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旋律分为很多种,抒情性的旋律注重旋律线条的流畅性,比较舒展、优美,因此在抒情性的音乐作品中,就要运用音域较广、声音柔美的乐器,钢琴、提琴等就比较受青睐;而在舞蹈性的旋律中,要塑造轻松活泼的感觉,比较注重动感,因此嘹亮、节奏感强的吉他、贝司等等就常被使用,而很少有人用小提琴等乐器。同样,节奏的宽长代表着庄重、深远、辽阔和歌颂,而短促的节奏则可能同欢快、活泼、紧张等情绪相连。不同节奏的乐曲当然使用乐器是不一样的,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明确,带律动性,所用的乐器当然和舒缓的协奏曲不一样。 下面我以大提琴为例,看看器乐作品中的乐器是如何表达作品的音乐语言的。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乐器,不但从演奏外观上看是如此的高雅和自然,而且从大提琴的音色气质上讲是最接近人声的。

因此深受古今作曲家的喜爱,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作品。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以及海顿都对大提琴作曲有独到理解,还吨的C大调和D大调两首大提琴协奏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

为何大提琴被作曲大家们格外喜爱?因为它可以表达多样性的音乐语言。首先,大提琴的音域极广,可从大字组的C到小字四组的E,是唯一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所能达到高度的乐器。大提琴的音量变化幅度又非常大,可以演奏出多种力度的音乐语言,从而增强了音乐戏剧性张力,从音色上说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就像是四部和声中的四个不同声部,低音区深沉、浑厚,中音区圆融、柔美,高音区宽广、明朗、激昂,既能表现那种阳光、宽广、刚劲的明朗风格,又充满了细腻、深沉、含蓄的忧郁气质。因此它对音乐语言的表达是多样的。

那么它又是如何在器乐作品中表达音乐语言的?刚刚提到,旋律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语言要素,对于那种需要细腻、深沉的歌唱性旋律,抒情性乐器中的佼佼者大提琴自然是合适的选择。其次,大提琴乐器本身具有十分包容和磁性的音色,与其他器乐的声音非常融合,因而成为和声声部不可或缺的色彩支持;再次,大提琴作为一种低音乐器,尤其在交响和室内乐中扮演了重要的低音角色,往往起到了引导节奏律动,变换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大提琴音乐语言的重要特点。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杰作。作曲家立足于鲜明的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融入了美国黑人音乐元素。选用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德沃夏克正是看重大提琴音色浑厚、

温婉柔和、表现力丰富的音乐语言特点,最终的效果让这首协奏曲很好的表达了一种爱国和浪漫的内容。这就是合理运用乐器音乐语言特点的典范。

其它器乐作品大多类似,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是核心和关键,钢琴优雅、律动,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因此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总是给人以静谧、轻盈、优美的感觉,由此可见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对器乐作品的整体表达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怎样形容音乐篇九
《音乐如何表达真理》

音乐如何表达真理?

臧艺兵

内容提要:本文从音乐哲学的角度,通过对音乐存在形式、表现力以及作为人类创造的独特符号系统的思考,在涂尔干“科学真理”和“神话真理”两个真理范畴内,讨论“音乐如何表达真理”这一命题。文章结论认为音乐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宇宙真理的体现,其变化无穷的声音形态,涵盖着我们可以感觉和感觉不到的世界的整个范围。就音乐如何表达真理问题一般而言,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人类自身精神世界以及外部世界,也是人类认知宇宙世界独特的途径;音乐是宇宙可知与未知;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精神、情感与理性、人性与神性等诸多相冲突、相隔绝的事物之间理想的沟通桥梁。同时作为学术的音乐本身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统。

关键词:音乐 真理科学真理神话真理表达数字建构沟通

在对音乐进行哲学思考的领域里,有自律(autonom)论认为:音乐不受外界约束,也不受感情支配,音乐的法则存在于音乐自身之中;有他律(heteronom)论认为:音乐以反映外界事物思想感情为内容,并据此规定自身的法则;也有二者混合的立场认为:音乐作为独立的语言等。但是本文并不希望将音乐看成已经被某种观念所框定的东西,而是期望依据自己感受和音乐经验,阐发自己对音乐的某种思考,这样做也更符合音乐的实际。因为音乐的本质的确很难有一个公认的界定,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音乐,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

把音乐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同真理放在一起来讨论,可能特别吃力不讨好,因为在不同人心里,相同的音乐存在很大的感受差异。而真理,在很多情况下,得到完全认同也可能遇到困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将这两个乍看起来不太相干的概念放在一起思考,只要将讨论的范畴做适当限定,却可能产生一些富有启发意味的思想,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作为学术的音乐。

在惯常情况下,音乐被看作一种艺术,一种以审美为第一要务的艺术形式。但是,在古代思想家们视野里,音乐作为一种人类独创的符号体系,它是与其它元学科并置的主要的知识门类,而非只是一种满足愉悦的技艺。在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同几何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是同等重要的。在毕达哥拉斯的思想里,音乐是有关宇宙万物存在与秩序的哲学,音乐是数字,而宇宙是音乐。杰米·詹姆斯(Jamie James):《天体的音乐》:音乐科学和宇宙的自然秩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7页。“亚里斯多德在它的《形而上学》中展示一幅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的清晰图画,告诉我们是如何从熟悉的纯粹原则中得到其物理世界的图景的,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原则是如何由音乐表现的:音乐音阶的属性是由数字表现的,因为就其自然属性来说,也都是模仿数字,数

字是自然中第一位的事情,他们认为数字的要素便是一切事情的要素,而整个天堂便是一个音乐音阶和一个数字系统。”杰米·詹姆斯(Jamie James):《天体的音乐》:音乐科学和宇宙的自然秩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7页。

在古代中国,孔子在他的教育课程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音乐。而支撑中国古代文明的学术支柱“六经”,其中也包括《乐经》,但可惜在秦火中被焚毁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文化历史的“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也许我们没有设想过,那《乐经》记载的是什么内容?如果它存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会如何?总之,笔者要想说明的是:作为学术的音乐,是人类一种具有古老传统学术门类,是对于人类生存非常重要学术领域,如果说数字、语言、音乐是我们开启宇宙的三把钥匙,那么相对与前二者,音乐这把可以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的真正作用,显然还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尽管它是那样普遍地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关于真理,按照肯尼斯·麦克利什(KennethMcleish)的观点:“真理(truth)虽然可以被看作绝对的概念,但在需要追求精确地定义真理的学科如数学和哲学中,它却比那种认为是可能的概念的东西更难把握。回答‘什么是真理’的问题有各种不同哲学理论,按照真理对应理论,如果一个陈述对应于事实,对应于事物的存在状态,那么这个陈述就是真的。”麦克利什·肯尼思:《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吴琼、齐鹏、李志红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1482-1483页。对应理论的真理观应该是我们一般意义的真理观念,作为本文的一种真理范畴。本文要涉及的另外的两种真理概念是爱弥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在《实用主义与社会学》一书的“真理的不同类型”一章中所划分的科学真理和神话真理。涂先生说道:

“在人类的思想史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真理,即神话真理和科学真理。在第一种类型中,所有真理都是未经证真便被接受的命题的载体,而科学真理便不同,它通常要得到检验和证明。假如未经证明,它们从哪里才能得到真理的性质呢?只有表现才能创造神话所具有的客观性,而且它们的集体性质为神话赋予了创造力,从而能够使神话强加在灵魂之上。集体表现给神话提供了对象,使其得以生存。所以对相信神话的社会来说,神话真理就是这些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共同的生活预设了共同的观念,以及智识上的一致性,由于集体接受了这些观念,神话的观念便不在诉诸个体的偶然了。继而,便有了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特点。”爱弥尔·涂尔干(Emil Durkheim):《实用主义与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42页。

涂尔干没有对神话真理提供详细的界定,但是却告知了神话真理的本质特征。就“能够使神话强加在心灵之上”来说,虽然我们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真理”,“随心所欲地转换实在”但是,有些真理却是我们像创造神话一样建构起来的。涂尔干启发我们认识到,神话真理其实并非只存在于“相信神话社会”,而是在不同现实社会,广义的神话真理可能以各种方式建构出来,包括以

音乐的方式。

一、音乐能够表达科学真理

音乐不仅能够表达科学真理,甚至音乐所展现的客观世界的内容,远要比我们预想的丰富的多。音乐揭示了我们通过其它途径所不能了解的世界。但相对于数字和语言所描述的世界,人类对音乐所描述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

音乐的奇迹,在于它用数字化声音形式呈现了物质存在的三种最基本的范畴:时间性;空间性和运动性。

其一,音乐的时间性特征表现在音乐无论是它的呈现形式还是人感受它的存在,都必须是一个时间的过程,音乐不能凝固也不能倒序,必须是先后呈现。音乐只能同时间一同存在,我们无法听到一种停止的音乐。我们聆听音乐的过程,也同我们体验生命的过程是一致的。

其二,音乐不仅具有物质运动的时间特性;同时它也具有物质运动的空间特性,音乐的声波是通过空气传递,所以音乐能充斥在一切开放的空间中,人的耳朵并不像人的眼睛那样能够随意关闭这个感觉器官,可以有选择的观看对象,而听觉必须接受一切传过来的声音。这使得音乐能够具有某种空气一样的空间特性。音乐正是通过营造一种空间氛围,影响人生理和心理,从而作用人的思想和行为。

其三,整个音乐声音的构成都是乐音的运动构成,每一首乐曲都构成了自己特有的声音运动系统,声音的不停运行构成了音乐存在的基本形式,这无疑是同宇宙的运动本质相契合的。你无法感受一种静止不动的音乐,如同你无法想象一个静止的宇宙。

音乐的物质形态本身是可以被我们的听觉所检验和证明的客观实在。但实际上我们不能说一切声音都是音乐,音乐与非音乐的区别,狭义来说,一切被我们赋予了某种特定文化意义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音乐。无论是简单的节奏敲击,还是复杂的大型乐队,无论是自然的声音,还是人为创造的声音;无论是能够被人类所共同认同的音乐形式,还是因为文化习惯差异所表现迥异的音乐音响。广义的说来,有许多音乐,人们创造它,发现它,它带给人的精神体验,却并非限于在审美的用途,而是更加广泛。审美也常常被认为是人类最高意义的功能,也如席勒所言:“美应该走在自由之前。”席勒·弗里德里希(Fridrich Schiler)《审美教育书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1页。总的说来,音乐从帮助我们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愉悦身心,整合思维,乃至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世界,走向更加广阔的宇宙等,在各个层面都发挥着它的作用。

音乐另外的特征还表现在,它带给我们的经验是审美的、形而上的、情感的、主观的内容,但是音乐形式的构成基础,却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声学(acoustics)和以数学为基础的乐律学(temperament)。詹姆斯·杰米(Jamie James):《天体的音乐:音乐科学和宇宙的自然秩序》,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从声学上看,音高取决于基音或占优势的泛音的振动;高频率通常由较小

的物体振动产生,低音通常由较大的物体振动产生;音量取决于物体的振幅;音色取决于泛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的分配。缪天瑞:《律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至人耳,人耳接受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这些知识都是我们能够认识并控制声音的前提。另一方面,我们还知道更多关于音乐构成的数学原理:那就是乐律学,和声学;旋律学;不同的律学体系构成了不同音律模式和音阶形式。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纯律等不同的律制都是从数学计算得来的。中国人为了追求音乐的“旋宫转调”问题,进行了一千八百年的乐律学探索,从《管子·地员篇》直到十六世纪才由明代的一个王子朱载堉算出“新法密律”,就是十二平均律,从理论上解决音乐的“黃鍾还原”问题,进而对音乐的十二律做出了合乎数理逻辑的解释。事实上,各种音乐的外在形式无不源自它内部的数学构成。例如和声学,它的基本单位和弦的三度构成,都是基于一种泛音列的排列;使得我们通过在众多的声音重叠排列之中,制造出我们所需要的声音混响效果。不同音乐风格的形成同不同的音阶构成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音阶的构成更是与不同的律制有关,例如交响乐队和中国民族乐队混在一起演奏,但是演奏出来的音阶所依据的律制不同声音就不协调。在数字时代,现代的电声音乐,数码技术传输声音等,更表现出数学与音乐结合的新的成就。

在此知识范围内,人类按照声学和数学的法则,如果我们不在审美满足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有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系统的掌握,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征的音乐来,音乐历史本身也是这样证明的。也就是说我们也能够借助各种系统的音乐语言,把人们内心的思想情感、所感悟到的宇宙中的各种信息转化成不同的音乐形式并表达出来。这种转换的能力,一部份是通过刻苦的技能训练学习得来,而另外的部分则是要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需要对宇宙和人的内在秩序具有深刻而独到的洞察力。

通常,不同风格的音乐中所涵盖的信息,或者说我们从某种音乐中所能获得的东西,可能远不只是我们已知的情感和审美感受方面的,任何音乐中,都可能有大量我们所没有领悟的信息存在,只是我们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活动,自觉不自觉地从审美好恶的角度,排除了那部分信息。特别是众多的作曲家所创作的极为抽象的标题;无标题音乐;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以及那些要靠严密的论证和公式化的阐述精湛的赋格曲;还有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即兴创造的,伴随他们生存过程的生活化的音乐等,都隐含了我们目前尚不明白的真理内容,而目前只能笼统地冠之以声音的形式美。这是我们以科学实证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音乐所呈现的未知领域。在西方,音乐分析学(music analysis),一直努力探询音乐的声音构成的法则诸方面的进一步的知识。就如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s)所说:“音乐完全孤立其他一切艺术之外,我们不能把音乐看作世间事物上任何理念的仿制、副本,然而音乐却是这么伟大和绝妙的艺术,是这么强烈地影响着人的内心;在人内心作为一种绝对普遍的,明晰程

度上甚至还超过直观世界的语言,是这么完整地这么深刻地为为人所领会;——以致我们在音乐中,除了一种下意识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计数的算术练习外,确实还又别的东西可寻。”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s):《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354页。至于像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家都声称从音乐中获得大量智慧灵感,相信这也是音乐超越一般艺术审美愉悦的佐证。

音乐的乐音运动能够对应呈现宇宙世界各种运动状态。

音乐对应呈现我们所知道的最广泛的事物状态,小到我们最难以捉摸的人的细腻的情感,大到广袤无垠的宇宙秩序的存在形式。乐音通过声音的要素,通过音乐中的节奏划分、旋律进行、和声编织、曲式布局、音色组合、轻重对比、张驰变化等,呈现无穷无尽的音乐形态。这些形态本身是宇宙世界的客观实在,但是通过人的精神投射之后呈现为另一种物质形式。它一方面是人精神现象的一种表达,另一方面这些各种各样的抽象的声音形式,用暗示和象征的途径,对应表达了人所体验到的宇宙世界的状貌和意义。

例如:音乐通过人的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唤起人以往经验的储存,象征性传达客观世界的其他物质形态:色彩感;强硬度;冷暖感;空旷与拥挤;跳跃感;缓慢与急促;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动物鸣叫,流水声,雷电等等。因为不同声音同人类其他对世界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高音,总是同天空,高远、轻质量等类似经验相联系;而低音则是与大地、沉重、稳健、缓慢的类似的感觉相联系。有规则的节奏,总是同正常、安全感、平和等联系在一起,而声音尖锐的和弦总同不安、恐惧对等。从音乐的整体方面看,像巴赫的那些精制完美的复调音乐总使人们体验到无上的神性和天国的境界。柴可夫斯基的一些音乐往往使人们体验到生命的凝重、伤感和无助等。

过去的习惯看法,音乐所表达的是主观的东西、是情感和美感的内容、不可捉摸,飘忽不定的。但是事实上,音乐的声音形态却能常常精确地表达人们希望表达的意义。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给电影场景的一个房间配上各种不同的音乐,就能够改变我们对这个场景存在的意义:我们用柔和轻慢的旋律时,这是一个温馨的居家;我们用急促刺耳且间歇性音响时,这是一个恐怖的凶杀现场;我们还可以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阿拉伯等不同地区风格的音乐,让这个场景的主人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改变。这种表达,甚至能够使一些文化层面的信息传达到确信无疑。

总之,不仅是从哲学思辨而是从物理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音乐所表达的真理内容都能得到实证的表述。

二、音乐能够表达神话真理

音乐是对于人类社会建构力极强的一种文明创造。

按照涂尔干的说法:“在事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情况下,社会是意识不到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个体意识之间的一致。为了注意到这一点,每个人必须要表达社会的经验。不过要想这样做,事物就应呈现为符号。由于社会必须通

怎样形容音乐篇十
《音乐的情感表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4781.html

    上一篇:霸道的话语

    下一篇:男人抽烟伤感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