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意思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一
《伯牙绝弦》

25伯牙绝弦

执教:王群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伯牙绝弦》(注意正音)。学习文言文,咱们首先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读懂内容、最后还要熟读成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板书读准、读通、读懂、读熟)你有信心学好它吗?那就请翻开书137页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请一个同学来试试看。

师评:第一次就读得这么好,把掌声送给她。谁还想读?都读得比较好了,只是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就必须读出节奏。试试看,读节奏来。

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刚才你在这些地方注意停顿了吗?课件出示: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请照着大屏幕在你的书上也划出表示停顿的斜线,再大声地练习读一次。 生: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评:真好,我最喜欢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峨峨……”,第二个“必得之”第三个是“终身不复鼓”掌声送给她。

师: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读得怎么样?你喜欢我读的哪个地方?能像老师这样再读课文吗?

生: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就是说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对吧?那你明白文章中的意思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

生: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师:真会读书。(学习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大家熟悉的表达方式来说意思。) 师:用这种方法,我们边读书边看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哪些句子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在同方讨论交流。

师:你读懂了哪些句子?

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板书:伯牙善鼓琴 子期善听)

(出示课件)师:这个“善”字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生: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生1:啊!生2:好啊!

师:用现在的说法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生1:真棒啊!生2:了不起!生3: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都表示赞叹。你还读懂了哪些句子?(依次出示课件)

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

生2: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

生3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师:你们又从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返回课件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你怎么赞叹?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出示课件: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春雨潇潇 读一读,有感情)假如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

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你怎么赞叹?(“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当伯牙鼓琴,志在炊烟、志在流水、志在芳草、志在春雨时,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出示课件)

师: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就是知音。(板书: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师:伯牙在遇到钟子期前,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了,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把钟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师:那么,别人会怎样赞美他?

(学生自由说)

师:这样的赞美只是表面的、肤浅的。对伯牙来说毫无价值。

唯有钟子期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师;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峨哦兮若泰山。

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洋洋兮若江河。

师:此时的伯牙内心充满了什么?

生1:失望。生2:寂寞。生3 :忧虑。生4:渴望。……

师:他在心里一定会忍不住发出呼唤。我的知音啊——

生:你在哪里?

师:后来,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这个能明白他内心深处的人,他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生1:快乐。生2:激动。:生3:充满希望。生4:欣慰。……

师: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钟子期也!)

师:是啊,知音相聚,一定非常欢乐、非常融洽,我们齐读前4句,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喜悦。(指导朗读到位)

师:无奈世事难料,子期得病而死,伯牙——(出示课件)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之死 绝弦) 师:这句说的是什么意思?伯牙为什么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呢? 生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

师:是啊,从今以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

善哉,峨哦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从此以后,他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没人理解,这种无人能够倾述的痛苦,最后转化成一种极端的行为: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最后一句。

伯牙是那么地爱音乐,那他也肯定像爱自己地生命一样爱他的琴,然而他却为了子期摔破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他把知音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这正是士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师:据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一定很寂寞,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话说得好,不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有同情心、善解人意、会安慰人、善良)

师:无奈斯人已远去,唯有这个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请你欣赏。(播放乐曲)

多么动听的旋律,多么深厚的情谊,让我们伴着这《高山流水》的旋律,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的就背诵。

“千古知音最难觅”,同学们,如果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了知音,请你一定好好珍惜!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 之死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二
《25.伯牙绝弦课件PPT》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三
《伯牙绝弦ppt》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四
《《伯牙绝弦》PPT课件》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五
《25 伯牙绝弦(很好用)》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六
《伯牙绝弦意思》

绝 :断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善 :擅长,善于。 善哉:太好了。 若 :好像。 洋洋 :广大。 谓 :认为。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复:再,重新。 乃 :就。 破琴:把琴摔破。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七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八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时能注意到节奏和韵律。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疏通文章大意,能够感受到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并理解伯牙绝弦的痛苦与无奈。

4、客观看待伯牙在子期死后的消沉、极端的做法,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谊,理解伯牙在子期死后的伤心欲绝和痛苦绝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教师示范法、角色互换法,小组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语文课的时间了,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一句话”游戏,好吗?(教师说具体要求:用“我”和“语文”说一句话表达一定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肯定其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

二、情境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动画城,来欣赏一个动画。希望所有的同学用心看,看过之后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好吗?

1、播放课件《高山流水》,师生一起欣赏。

2、学生交流看后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在黑板上贴伯牙和子期两人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疏通动画的主要大意。)

3、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千古流传,为后人称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来学习他的经典原文。(课件出示课题)

三、学文明理。

(一)反复诵读,疏通大意。

1、通过课件展示全文,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弄清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悍、字词用法区别于白话文等。)并鼓励学生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进而喜欢文言文。

2、通过课件展示划分朗读节奏的全文内容,借助分割线的划分,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

(1)教师范读。(2)学生的自由读。(3)找生读。(4)两人合作读。(5)男女生合作读。(6)师生齐读。(7)配乐朗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师在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不仅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师:学习文言文,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是有捷径可以走的,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请来了个小帮手(课件出示文章注释),学生借助注释的帮助,自己逐句了解文章意思,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大家在班级中交流各组的学习收获。

(二)精钻细研,感悟中心。

课件出示思考题,启发学生深入文章内容思考,伯牙善鼓琴体现在何处,子期的善听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

1、读书自悟,思考伯牙的善鼓琴和子期的善听体现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

2、集体交流各自的体会与感悟。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并板书。

4、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的两个“善”字的意思,并与文章中另外两个“善”字比较,进行深入理解,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所在。

5、利用超级链接导入教育网农远资源题库中的习题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尽情说说说”,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如果听到伯牙的弹奏会说些什么。

师:同学们,伯牙的弹奏能展现高山的巍峨,能表现流水的气势,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如果有幸听到伯牙的弹奏,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配乐讲述伯牙蓬莱东海学艺的传说故事。

3、师:伯牙有如此之高的琴艺,课文中也有相关的描述,他能在他的弹奏中生动展现高山流水的气势,那么他的弹奏中还会有什么情景呢?(学生驰骋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让学生朗读。

5、“摇身变变变”,课件出示活动题,角色转换,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是善听的子期,将如何评价伯牙。

6、借助课件中的词语,老师引导学生模仿书中“善哉,……兮 若……”进行称颂伯牙的弹奏,通过师生的合作,生生的合作,让学生着实过一把子期瘾。

7、教师归结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知音”的含义,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8、(配乐)教师讲解子期死后,有关资料中所介绍的伯牙在子期坟前摔破琴,从此以后不再弹琴的内容,并课件出示伯牙为子期写的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的伤心欲绝、无可奈何与绝望至极。

9、“真情劝劝劝”,在学生了解和理解了伯牙的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伯牙破琴绝弦的极端做法予以劝阻。

(1)生交流自己将如何劝说伯牙。

(2)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师:同学们,虽然知音千古难觅,生命也十分可贵,相信,有生命在,就有音乐在,就会有知音在!愿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用我们的勤勉演奏人生壮丽的曲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播放《高山流水》)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笑声)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全场掌声。)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

师:怎么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善哉!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

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笑)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生朗读)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全场掌声)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这是何等的志向与怀抱?!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义。知音,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生: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钟子期!

师:谁能必得之?

生:钟子期!

师:这才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绝弦的意思篇九
《伯牙绝弦(优秀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0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