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_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二:七年级历史第23课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三:初一历史上册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 识记: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生活年代和成就

2、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3、 分析:祖冲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难点: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

学习过程

导入:学生回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及其特点,以此引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就特色。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1、 祖冲之是南朝---、----之际著名的科学家

2、 圆周率的推算过程 (线、绳 直尺 画图 用线量出直径和周长 根据公

式得出圆周率的值,对比与祖冲之得出的值是否相同或是相似 教师

进行协助)

3、 比一比:谁在20秒内记住的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多。

4、 圆周率的地位及祖冲之的其他成就。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山东青州市人(益都)

1、这部书涉及到哪些领域?

2、这部书的成书过程及历史地位。

3、什么是“齐民“?什么是“要术”?

4、你知道的“农谚、歌谣”有哪些?

5、表演施种、耕地、收割等动作,进行评价。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是-------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2、《水经》是一部什么书?

3、《水经注》和《水经》的关系?

4、你知道如何查找古代的地位吗?(利用“每课一得”)

5、描述家乡的地理环境。

【讨论*思考*总结】

1、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给

我们什么启示?

2、 请自制表格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

【板书设计】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祖冲之------圆周率(世界第一,早约1000年)

科学 成就 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郦道元------《水经注》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四:初一历史(课本)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中题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想一想】 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答:⒈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大运河对生态环境会有哪些影响?

答: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课

第三课

【议一议】 反对和支持武则天的都是些什么人?

答: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生豪门大族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的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

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改正: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第四课

【想一想】 1、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查哪些能力

答: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好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查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2、鲁迅为什么把昭陵上“刻有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当作唐代豪迈闳放的象征?

答:此骏马是唐太宗打江山时的坐骑之一,唐太宗为纪念它而特地请人雕刻的。它以一种缺憾的美好求真求实的手法,颂扬唐人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与进取的精神。“鸵鸟”是一种外来动物,唐太宗请人雕刻,体现了唐代对外交流开放的心态。因而鲁迅把它们当作唐代豪迈闳放的象征。

【自我测评】 说说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是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好创新精神。

第五课

【想一想】 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答: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好

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自我测评】 1、说一说“天可汗”的含义。

答:“天可汗”即唐太宗。“可汗”原为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主的称号,贞观四年(630),回纥等首领拥戴唐太宗为各族共主,尊称“天可汗”。

2、谈谈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含义。

答: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第六课

【材料阅读】 根据玄奘记录的这一幕情景,想一想玄奘西行途中的艰难程度。

答: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等。

【自我测评】 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

答: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第七课

【想一想】

1、 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答:不一样。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是在中国古代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在火药发明的背景下产生,其引燃剂即为黑火药,但仍然得借助于弓弩等机械力发射,功能在于纵火或延烧。后来人们在普通的羽毛箭上绑上一个火药筒,点燃引线后借助于火药燃烧的燃气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自行发射,这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推进原理基本一致。

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其结构也相当复杂,可用于探测高空大气、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功能很多。(参见“资料与注释”)

2、 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答:赵州桥采用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第八课

【材料阅读】 从这一材料中,你能想象出李白的风采吗?

答:通过材料可见李白豪放傲岸、激昂奔放、无所掩饰、潇洒超脱的风采。

【自我测评】 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李白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第二单元 第十课

【请思考】 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答: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了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严重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夏人民反对战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宋统治者软弱无能,同意议和。

【想一想】 一些国家的语言中用“契丹”的音译称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

【每课一得】 榷场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答: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往来,促进了双方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阅读】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河西夏都在哪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答: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自我测评】 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击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正义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好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十一课

【想一想】 金朝为什么要变革旧俗?

答: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自我测评】 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

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第十二课

【想一想】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自我测评】

第十三课

【想一想】 你知道端午节、七夕节等节日的来历吗?

答:端午节又称重阳、重午、重五。端午节原是月初五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中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的等来悼念他。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召回,只许两人每年七月初七夜晚在鹊桥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这就是七夕节的来历。

【自我测评】 描述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宋代的统治阶级包括皇族、官僚、地主。士农工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干。“士”指读书人,“士”普遍受到尊敬,社会地位较高。因为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大兴科举制,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士”是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农”指农民,有自耕农、半自耕农、无地佃户之分。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半自耕农都有或多或少的生产资料,可以过着自给自足或维持温饱的生活。而佃户没有土地,只能靠承租地主的土地生活,受的剥削较重,基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工指各种手工业,这个阶层的人数不少,多集中于城市、集镇。他们依据所从事的职业分成不同的行,每行推选出行首,一般由行首出面揽活,他们受雇一天即付一天工资,人身相对自由一些。商指商人,有坐商和行商之分,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经商是可耻之事,商人的地位开始提高。

第十四课

【想一想】 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答: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五课

【想一想】 你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

答: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汉字的计算机处理成为现实,印刷出版也开始了“告别纸与笔,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打印出来,可黑白印刷,也可彩印。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的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相机也可以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

第十六课

【想一想】 对司马光幼年的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答:我们应发扬其勤奋刻苦、自觉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材料阅读】 阅读这段材料,想一下元曲为什么能够兴盛。

答:元统一后,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作为直接反映生活的戏剧形式元杂剧,适应了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三单元

第十八课

【材料阅读】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皇权高度膨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是封建社会逐渐衰弱的表现。

【自我测评】

比较隋唐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的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考试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第十九课

【议一议】 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

【每课一得】 对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认识?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与大陆有密切联系,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我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设台湾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自我测评】

答:荷兰殖民者在失败后仍垂涎台湾;台湾那是否守住关系到清朝的海防和整个国家的安危。

第二十课

【想一想】 清朝为什么要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答: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以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

【自我测评】

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答:措施:1.坚决镇压准噶尔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2.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的金瓶擎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3.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等官职,加强对西北和东北边疆的管辖;4.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

特点:刚柔并济。

第二十一课

【查一查】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

答: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

【材料阅读】 想一想,长城沿线地区出现的上述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长城的修筑,巩固了北部边疆,使得长城沿线人民安心农耕,人口增加;农业的发展又推动商业的繁荣,边境城镇也呈显出繁荣景象。

【自我测评】 说一说,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

答: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五: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

巢氏。 ——《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

—《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

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 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 以树木建房子,用来

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

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

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

生活?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 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 材料三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证明了当时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会用火来烤食物和制作石器。

2、材料一: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

材料二: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请回答:

(1) 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耜,弯曲木棍做成耒,并把使用耒耜的好处告诉

天下的百姓们

材料二:

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人们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2) 材料一何材料二分别反映原始社会哪个行业的发展?

反映了原始社会种植业的发展

(3)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谁的事迹?

反映的是神龙氏的事迹

3、阅读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1) 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

(2) 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多民族跨地狱跨文化杂居,渐次融合。主干是中原炎黄后裔汉族。

(3)谁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他们分别有什么贡献?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炎帝改进了农具,叫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为人们治病,他尝遍百草,发明了医药,还组织了集市较易 。

黄帝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 请将材料一、二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五千年的文化都来自轩辕,相传他创造了指南针,平定了蚩尤的叛乱,使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文明。

材料二:

挖通大山,疏导河道,凿穿龙门。。。疏导三江五湖,使他们注入东海,以造福贵州。

(2) 材料一、二分别歌颂了哪两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

歌颂了蚩尤和大禹的事迹

(3) 材料一中的“我先”还有什么贡献?

创造指南针、造纸技术、印刷术、火药

(4) 材料二的人物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最典型的是大禹治水

(5) 从这两位先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为人民着想;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5、材料一: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史记》

材料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史记》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六:第23课思想与文学艺术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七: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欲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2.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

①吸取北宋灭亡教训;②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③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④完善科举制,创设殿试和武举;⑤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⑥开通了大运河。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⑤ D.②⑤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政权是

A. 辽 B.金 C.蒙古 D. 元

4.下列画面不应该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出现的是 ...

A.扩充国学规模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行天竺

5.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6. 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判断这幅作品是

A.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图》 D.敦煌莫高窟的敦煌壁画

8.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 小明同学选用宋代众多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研究的主题是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南宋货郎图

A.农业经济的发达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民族政权并立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

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

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

下达

11. 在我国古代苏州城中出现这样一则事情:由于苏州任税官的横征暴敛,使得苏州许多

机户关门停工。令城失业的机工有万余人。在葛成的带领下.苏州机工展开了抗税斗争。

这一则事情最早有可能发生在

A.秦汉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朝晚期 D.清朝初期

A. 中原政权历来重视加强与藏族的关系 B. 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具有向心力

C.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与巩固 D. 中央政权平定边疆地区分裂势力

13.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是郭沫若所写的挽联。这幅挽联称颂

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

14. 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均取材于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这部作品是

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单刀赴会 挥泪斩马谡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5. 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下列有关两宋历史

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

B.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C.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16、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先秦时期 B.唐朝 C.秦汉时期 D.宋朝

17、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18、火药什么时期开始用于军事( )

A.北宋 B.南宋 C.唐末 D.元朝

19、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

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20、明长城的东西起点是( )

A.临洮和陇西 B.鸭绿江和嘉峪关

C.余杭和涿郡 D.临清和东平

初一历史试题

时间:50分钟 满分: 100分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 1405年,郑和率领官兵、水手、工匠、翻译等27 000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船队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1423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16国使臣1 200多人„„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4分)

(2)写出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最远所到达的地区。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6分)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1)材料一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态度?(3分)

(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6分)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醒世恒言》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俩口。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十几年后,他们幽买了两所大房子和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他们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那时的机工大都来自破产的机户和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天不干活,就得挨饿。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自的身份是什么?(4分)

⑵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3分)

⑶出现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什么?(3分)

24.阅读材料后请回答:(22分)

材料一:“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材料二:“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三: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

(1)这部条约名称是什么?何时签订的?这部条约鉴订前,俄军曾在什么地方两次被打败?(6分)

(2)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6分)

(4)这两种不同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后果?这种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6分)

初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CBB 6——10 DCBBD

11——15 CCBAC 16----20 BAACB

二、非选择题

21、(1)日本。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风俗习惯等传到日本。

(2)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特点:时间早、规模大。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和平外交。玄奘西行到天竺。

22.(1) 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2) 以天朝大国自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3)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对外交流。

23.⑴“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⑵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之间的关系

⑶前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24.(1)尼布楚条约。1689年签订的。雅克萨。

(2)这部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明朝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往;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4)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启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我们应当学习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发展经济,对外开放,才能使国家富裕。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八:初一下历史复习提纲(13-23课)鲁教版

初一下册13-23课复习提纲

1.北宋__________年。

2.最早的指南仪器_____是_____时期发明的,_____时,制成了_____,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_____时广泛用于航海, 3.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_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北宋史学家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_ ___到__ __的历史。 6北宋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_____________》。两宋之交的女词人__ ___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南宋______的词发扬了__ __风格。

、毕升,400 2、“司南”,战国,北宋,南宋 3、唐朝末年,宋元时期,欧洲 4、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5、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战国,五代 6、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 辛弃疾,豪放 7._____和____组成元曲。元朝剧作家___代表作《》 8。北宋画家______的《的繁荣景象,是风俗画的代表。

9.元朝 “__ ____”。其代表作是《 》。

10、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被人称为宋四家,。其中既是著名词人又是书法家的是 。

、杂剧,散曲,关汉卿,〈〈窦娥冤〉〉 8、风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汴河 9、赵孟 ,“神品”、《秋郊饮马图》 10、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

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3点)(四大发明及意义) 答1)

总之,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答:北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迈奔放。 两宋之交 女词人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南宋 辛弃疾, 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

画家: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元:赵孟頫

1、 年 建立明朝,都城应天(今南京),他就是 。 2、目的: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__ _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是_ _。影响:八股取士使更多的读书人只顾埋头读书,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3、明太祖死后,建文帝下令_____,北平的燕王_____,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

”。结果朱棣胜,称帝,他就是 。 4、1421年 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

、1368 朱元璋 明太祖 元太祖2、四书五经 八股文3、削藩 朱棣 靖难之役 4、明成祖(朱棣) 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1)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 2)设特务机构锦衣卫,对臣民进行监视。 (3)加强思想统治,实行八股取士。

明成祖:(4)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5)实行削藩政策。 (6)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影响:许多读书人为了考中,苦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船队从 出发。

2、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沿海居民称他们为_____。明政府派______抗倭。他率领______,在浙江的______,九战九捷;______称为民族英雄。

3、1553年

殖民者骗取了在我国广东_______的居住权。 、刘家港2、倭寇 戚继光 戚家军 台州 戚继光3.葡萄牙 澳门

96页) 条件:(1)国力强盛(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3)郑和的勇气和才能。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过程: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

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1)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

世界史上的伟大航海家。(2)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1、明末闯王____领导农民军,于 年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 年女真首领 自立为汗,国号 ,史称 。 3、皇太极改女真族为 。 年他在 称帝,改国号为 。他就是清太宗。

4、清初中央权力集中于 会议;

帝时设立 ,军国大事完全听从皇帝指挥。 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5、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 、和 三朝,制造 。

、李自成 1644 2、 努尔哈 金

后金 3、满洲 1636盛京 清 4、议政王大臣 雍正 军机处 军机处5

、康熙 雍正 乾隆 文字狱

(1)清初设内阁和六部,保留着议政王大臣会议

(1)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2)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大批文字狱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影响 :清朝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明朝后期, 殖民者(头目:揆一)侵占了台湾。 年民族英雄___ 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 年清朝设置 ,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2、17

世纪中期, (头目:托尔布津)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清 帝组织两次 之战。1689年 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 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

荷兰 1662 郑成功 1684 台湾府 2、沙俄 康熙 雅克萨

中俄 尼布楚 尼布楚条约

意义。 时间:1689年

双方:中俄 性质:平等协商

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1)戚继光抗倭平息了倭患2)、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

1、清 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 的封号。 帝又赐予另一位首领为 的封号。从此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 年清朝设置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清 帝平定了回部贵族 和 的叛乱。清朝设 置 ,管辖包括 在内的整个 地区。 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高产作物有原产南美洲的 和 等,还有 、 和 等。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广到北方。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瓷器,畅销海内外。

3、明清时期,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许多富商,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5、明清时期, 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6、明朝后期的戏剧家是 ,其代表作是《 》。 7、北京在19世纪中期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

8、明朝著名书法家有 ,其书法有才“ ”之美。 9、明朝的画家 ,善用泼墨,代表作是《 》。 4、受沙俄控制的 部众在其首领 的领导下重返祖国,受到清 帝的妥善安置。

、顺治 达赖喇嘛 康熙 班禅额尔德尼 2、1727 驻藏大臣 3、乾隆 大和卓 小和卓 伊犁将军 巴尔喀什湖

新疆 4、土尔扈特 渥巴锡 乾隆

封另一位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并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

理西藏事务。

3、达赖和班禅的继承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批准。清朝的这些

答:1、唐朝时西藏地区称吐蕃,文成、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

2、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3、清朝确立了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里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

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2)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签订了中俄《尼布楚》

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3)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

藏的管辖。

(4)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

管辖。 (5)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由于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出现了 ,到了清代进一步发展。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2、苏州

南京景德镇 青花 3、北京 南京4、资本主义萌芽

答:条件:商品经济的繁荣。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苏州、松江等地 部门:纺织业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

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原因:(1)清朝政府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统治者担心领土主权受

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过程或表现:(1)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2)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

(3)后来,只开放广州一个港口,由广州十三行管理贸易。 评价:(1)积极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但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 城。城中心的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 ,西至 ,蜿蜒 余公里。 3、明朝医药学家 ,写出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4、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 》被国外称为“ ”。

清朝的“ ”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

、明成祖 北京 紫禁城 2、鸭绿江 嘉峪关 六千 3、李时珍 本草纲目 4、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古典小说 6、汤显祖 牡丹亭 7、京剧 8、

董其昌 颜骨赵姿 9、徐渭 《墨葡萄图》 扬州八怪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天工开物》 宋应星

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1《三国演义》元末明初 罗贯中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长篇小说

3《西游记》 明朝 吴承恩 充满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 清朝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有高度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

(四大发明及意义) 2、列举宋朝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特点 3、列举宋元时期的画家及书法家

4、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明太祖和明成祖) 5、明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列举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过程和意义。 7、列举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8、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和影响

9、中俄《尼布楚条约》的时间、性质、 意义。 10、古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三次主要斗争 11、清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管辖的?

12、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

唐朝到清朝西藏同中央政府的交往?

13、清前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采取了哪些措施? 14、简述清朝疆域。

15、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时间、地区、部门、标志。 16、简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或评价。 17、列举明朝科技成就(或明朝科学家、著作及价值) 18、明清四大古典小说书名、时间、作者和特点。

19、列举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和代表作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九:江水原文及翻译

江水·三峡(郦道元)

水经注(郦道元)

原文 江水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崖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西,即巫山者也。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北临大江,与夷陵相对。

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经广溪峡,这就是三峡的开端.峡谷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这个峡谷从过去大禹开凿疏通江水,郭景纯叫做巴东之峡的那个峡谷。

江水又向东去,经巫峡,杜宇所凿的用以疏通江水的峡谷。江水经过峡谷向东,又经新崩滩。这座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裂,晋太元二年又崩裂。在崩塌的时候,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涌起几十丈的巨浪。现在险滩上都还有石块,有的圆的像竹篓子,有的方的像房屋,都是山体崩裂掉下来,致使湍流激起波澜,所以叫做“新崩滩”。这个断崖所残留的部分,和其它众多山岭相比,还算是耸立突出的。再往下十多里,有一座大巫山,不单是三峡所没有的,就算和岷山、峨眉山都能一比高低,与衡山、九疑山可一决雌雄。群山像翅膀一样靠着它,一起直指青云,它更接近银河,和群山一辨优劣。西面,就是巫山。 这之间首尾长六十里,

叫做巫峡,是借山起的名。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向东,流经流水滩。这里的水都湍急异常,鱼鳖都不能游弋,行人常常感到苦恼,他们编成歌谣:“滩头用尽力气与水相持,突然之间就会被水淹没与家人永别。”袁山松说:“从四川到这里,五千多里,顺流而下只要五日,逆流而上要用百日。”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宜昌县的北面,县的治所在江水的南岸。北临大江,与夷陵遥相对应。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江水又向东,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个险滩叫黄牛滩。南岸重重叠叠的山岭一层层耸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间有块石头,颜色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看上去非常鲜明。因为人难以到达,不能够穷究实际情况。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纡洄曲折,即使走上两天两夜,还能望到这个石头,所以走路的人编成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下出发,晚上还在黄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黄牛山还是像原来一样看得清楚。”说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长的路后)回头望去黄牛山还像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大略 。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 。仰头欣赏,俯身体味,越熟悉越感到好,流连了两天,忘了返回。眼睛所看到的,从未有过。自从高兴地看到这个奇等的景观,山水如果有灵性,也应当一定会象遇到知己一样高兴

初一历史23课水经注的翻译篇十:初一历史导言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2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