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袁枚译文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遣兴袁枚译文篇一
《袁枚诗》

袁枚诗集2009年04月15日 星期三 12:29【湖上杂诗】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鸡】养鸡纵鸡食,[1]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注释】:[1]纵鸡食:让鸡吃饱。纵:放任。【论诗绝句】[1]仿元遗山论诗[2]不相菲薄不相师,[3]公道持论我最知;[4]一代正宗才力薄,[5]望溪文集阮亭诗。[6]【注释】:[1]论诗绝句:这一组论诗绝句共三十八首,是模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的,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2]元遗山:即元好问,他的《论诗三十首》表达了他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提倡刚健豪放,重视独创精神的诗歌理论。是继杜甫之后,比较系统地运用绝句形式来表达诗歌评论的重要诗人,对后世影响很大。袁枚曾说:"遗山论诗,古多今少。余古少今多,兼怀人故也。其所未见与虽见而胸中无所轩轾者,俱付阙如。"[3]菲薄:鄙薄,轻视。师:这里是动词,指效仿,盲目崇拜。[4]公道句:这句是说我最懂得评论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持论:指评论,阐述观点。[5]正宗:本为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宗派。《古尊宿语录·题云峰悦禅师语录》:"不受然灯记莂,自提三印正宗。"后来泛指学术技法的嫡传正派。[6]望溪:指方苞,号望溪。为桐城派的初祖,著有《方望溪集》。刘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本朝论文多宗望溪,数十年来,未有异议。" 阮亭:即王士祯,袁枚自注曰:本诗是论王新成的,新城乃王士祯的郡望。【马嵬驿】[1]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3]石壕村里夫妻别,[4]泪比长生殿上多![5]【注释】:[1]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3]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遣怀】才人已嫁邯郸卒,名士谁

当曳落河?出世风怀蝴蝶梦,伤春心事鹧鸪歌。聪明得福人间少,侥幸成名史上多。帘外芙蓉好颜色,晚秋寂莫照金波。【遣兴】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沙沟】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注释】:[1]沙沟:旷野中沙土形成的沟梁。[2]这句形容风刮到沙沟上掀起阵阵沙尘,使得日影迷茫不清,天色昏暗起来。[3]车帘:旧时北方乘人的车子,前面挂着帘子,可以遮挡风沙。???【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1]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注释】:[1]沉沉:深沉。更鼓:晚间报更的鼓。【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这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一幅画。【同舍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1]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2]。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3]。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4]。山腰有洞五里许[5],秉火直入冲乌鸦[6]。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7]。万古不知风云色[8],一群仙鼠依为家[9]。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10]。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11]。蚩尤喷妖雾[12],尸罗袒右肩[13],猛士植竿发[14],鬼母戏青莲[15]。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16],水沙激荡风轮颠[17]。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18],精灵腾踔有万千[19],彼此游戏相爱怜。忽然刚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20]。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21]。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22],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23],金台公子酌我酒[24],听我狂言呼否否。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25]。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26]。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注释】:[1]这首诗是作者在乾隆元年游广西时所作。沛恩:为同游之人名。栖霞寺:在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上,寺后有洞,即七星岩,旧称栖霞洞、碧霞岩,自隋唐以来就为游览胜地。桂林诸山:这里指独秀峰、象鼻山、迭彩山、月牙山、洑波山、南溪山、芦笛岩等,均为景色秀美的胜景。[2]奇山二句:意思是说中国中部没有奇山秀峰,边远地区才有。中原:此处指内地,别于边远地区而言。穷边:偏远的地方。逞怪:显示出奇特、不同一般。[3]吹霜花:形容空气冷、气温低。[4]芙蓉:形容秀丽

的山峰。如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5]山腰有洞:指栖霞洞,原为古地下河道,全长约1公里,岩洞雄奇深遽,钟乳凝结,瑰丽多彩。[6]秉火:手持火把。冲乌鸦:指惊起栖居洞中的蝙蝠,四处乱窜。因蝙蝠多为黑色,故用乌鸦代指。[7]谽谺:山谷空洞的样子。争谽谺:指在火把的照射下,岩洞深处巨兽张开的幽深大口。[8]万古:形容年代久远。[9]仙鼠:也指蝙蝠。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人掌茶》诗序:"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10]疑是二句:这两句意思为桂林的奇峰好象是盘古死后头目手足骨节等所化成的。盘古: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任蚄《述异记》:"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11]又疑三句:意思是说山色随着云烟的变幻而变化,就如女娲氏一样善于变化。女娲氏: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据说她曾炼五色石补天。《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12]蚩尤:古代神话中的氏族首领。《通鉴外记》:"轩辕(黄帝)征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禽蚩尤。"[13]尸罗:梵语,义译为清凉,也译为戒。这里指西域番僧。袒右肩:解上衣露右肩,这是佛教僧侣的礼仪。《金刚经集注》:"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僧若讷注:"言偏袒者,此土谢过请罪,故肉袒。西土兴敬礼仪,故偏袒,两土风俗有所不同。[14]植竿发:指头竖直如竿。[15]鬼母:神话传说中的怪物,任昉《述异记》:"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青莲:僧肇《维摩诘经注》:"天竺有青莲花,其叶修广,青白分明。"以上四句形容桂林诸秀峰的奇特。[16]混沌: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如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乾坤:即天地。[17]风轮:佛教名词。《楼炭经》:"地深九亿万里,第四是地轮第五是水轮,第六是风轮。"这句意是说地的最深处都被翻了上来。[18]溶在一炉内:化用《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19]腾踔:跳跃,凌空。[20]忽然二句:这两句的意思是

说突然吹来一阵刚风,把这些人物、精灵变成了石头。清气散后,浊气使这些石头更加坚固。刚风:亦作罡风。道家语,指高空刚劲之风。[21]造化:指大自然的创造化育者。千手眼:喻有极高的本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园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菩萨言:'昔千光王静住如来,为我说咒。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乃至身生千手千眼。"雕镌:雕刻。[22]唐突:冒犯。真宰:即造物。此处指天。[23]耿耿:烦燥不安的样子。群飞欲刺天:韩愈《祭柳宗元文》:"一斥不复,群飞刺天。"这句是说山势踊跃起伏,象要冲天而起。[24]金台公子:指金沛恩。台:长官的尊称。当时广西巡抚名金鉷,疑金沛恩是其子,所以此处称金台公子。[25]更指二句:是说自己坚持上述说法,并指点奇峰来进一步印证自己的观点,面奇峰也出没在白云间,频繁地向我招手示意。[26]醉兀兀:大醉昏沉沉的样子。【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注释】:这首诗写得有些拖沓,试比较唐代诗人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箴作诗者】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袁枚的诗歌 (2009-10-25 11:58:14)转载标签: 宗教 禅宗 禅家 禅学 袁枚 中国 杂谈 袁枚的诗歌腾跃着鲜活的生命气息,灵动洒脱,清新自然,在清代乾嘉诗坛独树一帜 。综观袁枚诗歌作品,禅影踪迹不时闪现。拨开袁枚“不喜佛禅”的表象,即可看出他从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表现内容等方面都对禅宗有所吸收与扬弃。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2)01-0086-06看到这样一个题目,或许使人心生疑惑:袁枚一向不喜佛禅,何以将其与佛禅扯在一起?其实,袁枚虽然口称不喜佛禅,而实际上却吸收了佛禅的思维方式、观念和精神。纵观其诗歌创作,禅影踪迹不时闪现。? 一袁枚以“才子”著称于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在思想上的过人之处,在于精神上保持独立。他恃才傲物,心气很高,但并非目空一切,全面否定既存的精神产品。他广闻博采,兼取众长,“有如养蜜蜂,百花无不有”。[1](P259)转益多师,既不迷信权威,也没有门户之见。读书是袁枚终生不易的嗜好,潘瑛、高岑《国朝诗萃初集》谓,袁枚“聚书数万卷于小仓山房,吟诵不辍者四十余年。诗自汉魏以下,迄于本朝,无所不窥,亦无所依傍。惊才绝艳,殊非株守绳墨者所能望其项背”。“无所不窥”、“无所依

傍”正是袁枚读书的态度。他博览群书,又能驱使简策,出神入化,被称为“通天神狐”。所谓“我有神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1](P417)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正是由于袁枚既有独立精神,又善于博采众长,因而其精神活动中常常存有一些看上去矛盾的地方,对于佛禅的态度就是如此。他既不礼佛,也不佞佛,不喜佛禅,又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其有所吸收。? 二袁枚一再声称自己不喜佛禅。他不持斋,不佞佛,不信阴阳祈祷之事。彭尺木“来书教以禅学”,力劝他崇信禅佛,他却不以为然,表示自己“甘心为门外人”,并对“佛”的虚妄痛加指斥:而无如二千年来,凡所谓佛者,率皆支离诞幻,如捕风然,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祷之而不应。如来,释迦与夏畦之庸鬼,同一虚无,有异端之虚名,无异端之实效,以故智者不为也。[2](P338)他临终前嘱咐自己的儿子,“至于诵经、念谶、做七、营斋,我平生所最厌者。……倘和尚到门,木鱼一敲,我之灵魂必掩耳而逃矣”,[3](P1)避之唯恐不及。不仅如此,袁枚对佛禅还时有调侃、揶揄。《牍外余言》载,“某禅师爱予慧业,强之学佛。予问:‘佛可娶乎?’曰:‘不娶。’曰:‘杀生乎?’曰:‘不杀生。’曰:‘然则使佛教大行,则不过四五十年,天下人类尽绝,而惟牛、羊、鸡、豕满天下矣。佛又谁与传道耶?将传于牛、羊、鸡、豕耶?’禅师不能答。”袁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禅师非常尴尬。他在《杂书十一绝句》诗中写道:“不婚不嫁悟真如,我替如来大吃虚。未到百年人类尽,可将塔庙付龟鱼!”[1](P898)对佛教禁婚的教条明确予以否定。袁枚自谓“以著作争胜负,故不喜赌钱;以吟咏当笙簧,故不爱听曲;居易以俟命,故不信风水阴阳;听其所止而休焉,故不屑求仙礼佛”。[4](P27)钟情于文学创作,以吟咏诗歌为乐趣,任天而动,悉取自然,对求仙礼佛采取了不屑的态度。然而,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袁枚对佛禅之学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有所取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佞佛,也不辟佛”。[5](P139)因为在他看来,“佞佛者愚,辟佛者迂”。[6](P48)崇佞与排斥皆不可取:笃信者唯恐越雷池一步而走向僵化;规避三舍,不能吸收其合理因素即是迂腐。由此看来,令袁枚深恶痛绝的,是佛禅的祈祷、持斋、诵经等繁文缛节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迷信,而对禅学的吸收则是在思维方式、精神实质的层面上。? 三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禅”即梵语“禅那(Dhy āna)的略称,意译为“思维修”、“弃恶”等,新译“

遣兴袁枚译文篇二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17】王先生解读版》

【中考语文真题卷——王先生解读】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⑻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⑼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

(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大小的蝴蝶翩 然起舞,令人陶醉。 .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 .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shì 后,年轻人纷纷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shēnɡ ,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不绝口。

【(1)piān】 【(2)jīn】 【(3)事】 【(4)生】(每空1分)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示例:

(用正楷字书写,1分;书写正确、工整,1分;美观,1分)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1)王羲之《何如帖》 (2)张旭《肚痛帖》 (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A.(1)楷书 (2)行书 (3)草书;B.(1)行书 (2)草书 (3)楷书;

C.(1)行书 (2)楷书 (3)草书;D.(1)草书 (2)行书 (3)楷书;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5.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 C; )(2分)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6.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

也设计一个问题。(3分)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6.(3分)示例: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钱”来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4分)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

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1)韩麦尔先生,您别难过,我会永远记住今天的课的。

他说:(2)谢谢你,好孩子,你更要记住我们的法语啊!

我说:(3)您放心,韩麦尔先生,我会继续好好学习法语的。

语文试卷 第2页

他说:(4)对,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法语,我们的法国就不会灭亡。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②①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遣兴》二首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表现作者写诗的态度和见解。 作品原文

遣兴

【其一】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⑴。

【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⑵。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⑶。

【注释译文】

⑴“阿婆”二句:比喻老年写诗还似少时用心。初笄(jī 基),古代女子成年称及笄,这里是刚成年的意思。头未梳成,比喻诗未改定。

⑵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⑶解用:懂得用,会用。

【字词解释:】

“阿婆”二句:比喻老年写诗还似少时用心。初笄(jī 基),古代女子成年称及笄,这里是刚成年的意思。头未梳成,比喻诗未改定。

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解用:懂得用,会用。介绍: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1739年(乾隆四年)中进士。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等。

袁枚主张: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去瑕留璧、一诗千改的劳动成果。

〔一〕这两首诗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表现作者写诗的态度和见解。〔二〕“阿婆”二句:比喻老年写诗还似少时用心。初笄(jī 基),古代女子成年称及笄,这里是刚成年的意思。头未梳成,比喻诗未改定。〔三〕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解用:懂得用,会用。

这首诗,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袁枚《遣兴》之一)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有朋友问我还有多少石头,我的回答是:“多乎哉?不多也!”虽不多,也还有一些,拍张照片发出来倒是不难,难就难在还要写点文字。不写不行吗?不行,“悟石堂”可以一时悟不出来,但不可以不悟。

语文试卷 第3页 [1]

我这个人写东西很慢,一篇文章的构思往往需要许多天。初稿写好后,虽不像袁枚那样“一诗千改”,也是要反复修改几遍的。 开博后的一段时间,我之所以能天天更新,是因为还有些以前写的存货。后来存货用完了,只好当天写当天发。好在那时还比较悠闲,还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思索,静静地写作,抓紧一点还有修改的时间。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每天用于写作的时间更少了,而且时间很零碎,常常为了找不到灵感而心烦意乱。我很不适应这种节奏,渐渐地,心失去了安宁,变得浮躁了。 我开始讨厌自己写的东西,因此,许多文章还没写完就夭折了。有时看看以前的文章,似乎是在看别人的作品,好像自己从来没写过,也从来不会写一样!我确实感到自己已经枯竭了。

既然客观是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努力去适应它。我想,是不是可以把更新博客的速度放慢一点,一天的时间不够用,那就两天、三天„„再者,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在读书、学习上。我肚子里本就没有多少墨水,哪里受得了天天往外倒!

总之,今后的写作,既要学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又要像鲁迅那样,“写不出来的时候不要硬写”,更要努力做到“头未梳成不许看”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赏析]

诗人在此诗中表明了他作诗态度的认真和虔诚,每首诗都要修改再三,经过不断的推敲删改之后,才能放心。就像一个刚刚懂事可以出嫁的少女,在头发没有梳理好以前绝对不让别人看见一样。比喻十分形象贴切。

这是清代袁枚《遣兴》中的两句名诗。可以这样理解,爱好多由心生,如创作诗一样,也与环境大有关联,可是如果要爱好者将其转为文,或者放大转换为实现的志业,就不是人人可以为之的事,这是为“难”;当创作之后,只有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才能心“安”。其实这也是讲一种“认真”选择的人生哲学和做事一丝不苟的行事态度。

诗歌赏析:

诗的大概意思是“由于自己十分爱好诗歌,所以总是想写出质量高的作品来,越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笔很难。”作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诗的初稿出来后,还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一样,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

纵观历代有大成就的诗人,他们从来都是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的。唐代的卢廷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苦吟诗人贾岛有“推敲”的美谈;诗圣杜甫有“为人性爱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宋代王安石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反复修改的趣闻。正因为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是这样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奇文佳句。

阿婆原是初笄女,头未梳成未许看

清代大诗人袁枚有一首《遣兴》诗: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原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语文试卷 第4页

诗的大意是说一个诗人要想写好一首好诗,从来是难下笔的,有时写成了一首诗的草稿,总是千百次地修改,一直改到自已满意了才心安。打个笔比方,一个女人梳头,纵使是老太婆了,她还像那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一样,自己的头没有梳得自已满意,是绝对不会给人家看的。诗人写诗也一样,一首诗没有经过反复修改好,也是不会给人家看的。

我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袁枚作诗的态度是何等认真!本来袁枚读了那么多书,写一首诗是可以一挥而就的了。但是,他到了老年仍像年轻女孩子梳头打扮一样,每写一首诗,自己未修改满意之前,从不给人看。这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已负责。

从古以来大诗人、大作家都是这样慎重其事的。宋代大诗人欧阳修先生在退了休之后,还是时亲灯火,忙个不停,把自己的作品一改再改,经常到深夜尚未休息。他的夫人见他如此劳累,风趣地说:“先生,你青少年时候在学堂里读书,这样认认真真温习修改,是怕先生批评你,现在退休了,没有先生来批评你了,何苦还这样深更半夜花费神思呢?”欧阳修捋了捋胡须,笑着回答说:“是啊,我现在虽然不怕先生批评了,但只怕后生笑我啊!”“不怕先生批评,只怕后生笑我”这句话成了千古名言。一个人当你在学校读书时,写一篇文章或一首诗,中间有差错,老师能给你当面指出或批改,使作品莫见笑于人。因此有先生批评的时候还算早啊,自已修改也还来得及。等到百年之后,后人来看你的东西,如果问题百出,那时后生笑我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每个写诗的人,都要学习这种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所谓“难中难者莫过诗”啊,多写多修改好。

安化夏新寰先生曾经说过:“我经常碰到一些诗朋友,一见面就说;‘我写诗喜欢一气呵成,从不修改,临场作戏,即席赋诗,不感困难。’于是,他拿出大把大把的诗稿来给我看,当然,也有一些好的,但很大一部分,连我这样的水平看了也觉得问题不少,有些甚至打不得出手。你如果凭着好意,给他指出不足之处,或给他改一句半句,他当面接受背后不依的还算是好人。有的改了他一个字或一个词他接受不了,当面破口大骂,说我不知道几个初一十五,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写诗吗,是要人看、要人评论、要人指出缺点才有进步。你的诗人家评不得、改不得,那你为什么自己不先反复修改再拿出来呢?你不给我看我倒不知道,你给我一看并且骂,我就知道你的诗品和人品了。”这段话也是说明写诗要“一诗千改始心安”的治学严谨的态度。

我自己反复对照、检查自己,以前我也何常不是草草了事吗?现在,我反复领会袁枚、欧阳修、夏新寰先生的这种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炼字 诗者,本为最精炼之文学组织。在一首近体诗中,最少者二十字,最多亦不过五十六字而已。(排律不计)故下字之稳当与否?关系作品好坏至钜。

刘勰之【文心雕龙】炼字篇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苏东坡亦尝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皇甫汸亦云:“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累,并弃其余。此刘勰所谓‘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也”。

在在阐言炼字之重要。大抵诗文于草创之后,仍须不断之修饰润色,反覆求工,方能成为佳作。

清袁子才之【遣兴诗】云: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于此可证明纵是文坛老手,亦不能废弃锻炼之过程。务待精心改定,方肯公开发表。

元刘秉忠作【读遗山诗】云:

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

直待雪销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

即是描述元遗山吟诗炼字之情景,道出其锲而不舍之精神,及有所得后之会心况味。其中甘苦,乃一切创作者必经之历程。吟诗作文,于此一关,殊无捷径可寻,必须勤加修习,方克竟其功。

古人云:“诗有极平板,而炼一字顿殊金铁者,如‘柳色黄金,梨花白雪’原皆为死句,而着一‘嫩’字、‘香’字遂有生气﹂。

又晚唐人记游诗云:“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之句,渔舟、樵客、山、水、雨、风及来、去等,原皆为村塾蒙童之板对语,而炼一“带”字、“生”字顿成名句,于此益信炼字之为先务。

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云:“一首五律,如四十位贤人,着一屠沽儿不得”。

唐刘餗之【隋唐嘉话】曾云:“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马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初欲作‘推’字,复欲作‘敲’字,吟之未定,不觉冲尹。时韩吏部权京尹,左右拥至前,岛具告所以。韩立马良久曰:‘作敲字佳矣’,遂定交”。后之谓斟酌字句曰推敲,盖衍于此。

而欧阳文忠公之【六一诗话】亦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诸客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而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语文试卷 第5页

遣兴袁枚译文篇三
《袁枚的诗》

《十二月十五夜》清·袁枚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偶作五绝句》清·袁枚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消夏诗》清·袁枚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寒夜》清·袁枚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听诗叟》清·袁枚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大龙湫之瀑》清·袁枚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遣兴》(二十四首选三)清·袁枚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桐江作》(四首选二)清·袁枚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到石梁观瀑布》清·袁枚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清·袁枚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独秀峰》清·袁枚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沙沟》清·袁枚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清·袁枚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清·袁枚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山中绝句》清·袁枚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赤壁》清·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大树》清·袁枚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鸡》清·袁枚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谒岳王墓》清·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才觉重西湖。《咏史》(六首选—)清·袁枚东汉耻机权,君子多硁硁。悲哉陈与窦,谋疎功不成。其时凉州反,有人颁孝经;意欲口打贼,贼闻笑不胜。虽无补国家,尚未远人情。一变至南宋,佛行而儒名。希哲学主静,人死不闻声。魏公败符离,自夸心学精,杀人三十万,於心不曾惊。似此称理学,何处托生灵。呜呼孔与孟,九泉涕沾缨。《明皇与贵妃》清·袁枚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箴作诗者》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清·袁枚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绝命词》清·袁枚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遣兴袁枚译文篇四
《袁枚诗词》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偶作五绝句》

清·袁枚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消夏诗》

清·袁枚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寒夜》

清·袁枚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听诗叟》

清·袁枚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

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大龙湫之瀑》

清·袁枚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遣兴》(二十四首选三)

清·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桐江作》(四首选二)

清·袁枚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到石梁观瀑布》

清·袁枚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

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

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清·袁枚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独秀峰》

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沙沟》

清·袁枚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

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清·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过柴桑乱峰中,蹑梯而上观陶公醉石》

清·袁枚

先生容易醉,偶尔石上眠。

谁知一拳石,艳传千百年。

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

不如此石占桑,胜立穹碑万丈长。

《山中绝句》

清·袁枚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

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赤壁》

清·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大树》

清·袁枚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

遣兴袁枚译文篇五
《实验高中08年语文高二上学期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歌当(dàng)哭 牡蛎(lì) 喋(dié)血 钟磬(qìng) B.殒(yǔn)身不恤 惩创(chuāng) 租赁(lìn) 桀骜(ào) C.万姓胪(lú)欢 歆(xīn)羡 穿着(zhuó) 椽(chuán)子 D.滥(làn)杀无辜 编纂(zuàn) 冠冕(guān) 修葺(qì)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伟大啊!B.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败..色彩。 C.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曾..

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D.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尽管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达7亿亩,却未能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供应上发挥主导作用,甚至也无法遏制全国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在整体上愈演愈烈,生态持续恶化。

B.我们每天急匆匆地跟在一件事的后面,追逐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奔赴一个别人成功过的目标,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在别人嚼剩的残渣中寻觅零星的营养。

C.儒商,上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下启市场经济的伦理新风,已成为当今华人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一种令人瞩目的现象。

D.绕城公路在重庆线网中起放射作用,进出重庆的交通更加畅通,将极大地加强东部与西部的交流。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_________。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 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

用雄黄酒拌水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

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5.下列各项中,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有为了辟邪,祭龙,纪念屈原、勾践、伍子胥、曹娥等多种说法。 B.根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的记载,端午节作为节日,应该是起源于汉代。 C.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D.古代端午节习俗多与水有关,这与古人五行相生相克说中的“以水克火”的观念有关。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端午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B.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7.根据文意,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

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 “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

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 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

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

券,临死日,尽燔之。 8.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恐以威武见.忌 见:被

B.求福反以速.祸 速:加速 C.为将躬.勤细事 躬:亲自 D.有千金责.

券 责:通“债”,债务 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高长恭优秀品质的一组是( ) ①率五百骑再入周军 ②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 ③自是有疾不疗 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⑥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长恭作战勇敢,在邙山之战中,他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敌军阵中,同城中齐军将士联合将敌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歌颂此事,后成为《兰陵王入阵曲》这首曲子。

B.高长恭因是文襄帝的四儿子,所以在回答齐后主的问话时引起齐后主的忌惮,又不能听从尉相愿的劝告而隐退,被赐饮毒酒而死。

C.高长恭在任瀛州刺史时,曾被行参军阳士深告发贪赃枉法,所以被免职。在进攻定阳的战斗中,高长恭借机报复,把阳士深打了二十杖。

D.高长恭声音和容貌都很美,但心志雄壮,在军中为将,能关心士卒,对身边的仆从要求也不苛刻,表明了他品行中良善的一面。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遣兴

袁枚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由诗的前两句看,这是一首论诗诗,是说诗要经过千百次的修改才能完成。那么你认为作者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出下列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 ①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②事不目见耳闻, __________ ,可乎?

③ 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

④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① ,汶水、徂来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

道士塔(节选)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了王道士的裤腰带上。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

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要详细地复述这笔交换账,也许我的笔会不太沉稳,我只能简略地说: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5大箱、600多卷经卷„„

道士也有过犹豫,怕这样会得罪了神。解除这种犹豫十分简单,那个斯坦因就哄他说,自己十分崇拜唐僧,这次是倒溯着唐僧的脚印,从印度到中国取经来了。好,既然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开了门。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

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没有走向省城,因为老爷早就说过,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称伯希和为“贝大人讳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银元,这是平常化缘很难得到的。他依依惜别,感谢司大人、贝大人的“布施”。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站阵

决胜负于城下

对于这批学者,这些诗句或许太硬。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14. “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的“古怪”,其含义是什么?(4分)

15. “他们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佩服”他们什么?“一些极基本的前提”又指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16.“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的意思是什么?(6分)

17.一批敦煌文献送京的情景说明了那些问题?(6分)

六、(15分)

18.把下面句子改为整句。(5分)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地膜、农药污染。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二是粮食、蔬果污染。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三是养殖污染。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四是焚烧秸杆污染。一到夏、秋收获季节,留在地里的麦茬、玉米秸都被一把火烧掉,浓烟四散,造成大气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关键词:□□ □□ □□ □□

20.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5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爱因斯坦:“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

方志敏:“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朱光潜:“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以上是中外名人对人生的解读。你是怎样解读人生的呢?请以“解读人生”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可以写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1、D(编纂(zuǎn))

2、D (动人心弦:形容使人受到感动而引起共鸣。 颓败:衰落,腐败。常用于景象。 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发生。此处应用“何尝”。)

3、B( A成分残缺, C主谓不搭配, D暗换主语) 4、B (“营”“成”“整”“ 成”“ 症”押韵)

二、5、B (形成于汉代。)

6、B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不是“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而是表现;“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是端午节今天成为中国人重要节日的原因,而不是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7、A (根据原文第一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 三、8、B(速:招致。“速”的三个义项是:①快,迅速;②召请;③招致。)

9、D( ②属贪赃行为;③属避祸的无奈之举;⑥是说他的容貌声音,不是说优秀品质。)

10、C(高长恭并非借机报复,打阳士深是为了消除他的顾虑。)

四、 11、 ①大王以前已经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望名声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关键词:“既”译为“已经”,“属”译为“借口”, “事”译为“政事”)

②我竭尽忠诚来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关键词:“忠”译为“忠心、忠诚”,“上”译为“皇上”)

③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关键词:“每”译为“每

次”,“虽”译为“即使”“哪怕”,“必”译为“一定”。)

12、比喻。(2分)从表面上看,诗人写老阿婆就像初笄的少女一样,一定要把头发梳好,打扮漂亮才

允许别人观看。由上两句来看,这是作者在运用比喻,说自己虽是功力纯熟的老诗人,也要像初学作诗者一样,认真严肃,对诗稿要反复改正,以去掉“瑕疵”才能供人观赏。(4分)这两句比喻不仅使前两句的感受更形象化,同时增添了诗的情趣,避免了议论的枯燥,使读者易于接受。(2分)

13.⑴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而臆断其有无 春与秋其代序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⑵ 望晚日照城郭 难赋深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14. 斯坦因他们觉得让王道士这么一个蠢人,这么一个对文物无知识的道士掌管敦煌的稀世珍宝,是令人诧异的。

15. 他们是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他们不远万里、风餐露宿赶来;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他们采取不正当的途径,骗购了大量的文物。在学术上,令人佩服。但他们忘了,世界是分成一个一个国家的,敦煌在中国,敦煌文物在中国,中国政府对敦煌文物拥有主权。

16. 额尔金仍下白手套,表示理亏、认罪、投降,我接受他的投降。我把剑甩过去,要同额尔金决斗,额尔金接剑,接受挑战。

17. ①说明清政府官员毫不珍惜这批无比珍贵的文物;②说明官员又极端贪婪自私,化公为私,作为个人收藏。

六、18. 它不是在阳春三月开放,而是在寒冬腊月开放;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而是在冰天雪地怒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 19、农村、污染、突出(严重)、治理。

20、⑴示例: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太少。②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⑵示例:①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②我为你演奏,你应该倾听。

七、21、写作提示:让中学生解读人生,是否为时过早?否,“少年心事当拿云”,夏完淳16岁英勇就义,刘胡兰15岁壮烈牺牲,列宁18岁参加俄国第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小组,麦克斯韦15岁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史蒂芬19岁当煤矿机械师……中学生解读人生,早日激发雄心壮志,早日树立人生航标,早日坚定奋斗信念,善莫大焉。具体写法,多种多样。可集中表述自己对人生理想的看法,抒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可写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可解剖关于人生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深刻地谈透一点。也可编述有关人生的故事。

译文:

兰陵武王高长恭,是文襄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多次升迁官至并州刺史。突厥入侵晋阳,高长恭率军尽全力反击。齐军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时,高长恭在中军,率领五百骑兵两次杀入周军,最终冲到金墉城下,被周军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齐军不认识高长恭。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给齐军看,齐军才派出弓箭手下城救援,将周军打得大败。齐军将士一起歌颂此事,编成一曲,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后他历任司州牧、青州刺史、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贿赂。后来做了太尉,和段韶率军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段韶生病,高长恭总领军队。

齐军在邙山大捷时,齐后主对高长恭说:“你杀入敌阵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来不及。”高长恭说:“一想到这是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觉地冲进去了。”后主厌恶高长恭说的“家事”一词,从此对他有所顾忌。等到高长恭在定阳,属尉相愿对高长恭说:“大王既然受朝廷重用,为什么还如此贪婪?”高长恭未加回答。相愿说:“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忌恨,想要自我玷污吗?”高长恭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大王,在这些事情上就可以处罚您,您本为求福,反而易招来祸患。”高长恭流下眼泪,上前跪下,向相愿请教安身之术。相愿说:“大王以前已经有功勋,现在又获大捷,威望名声太重,应当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预政事。”高长恭认为此言有理,但最终没有实施。等到江淮地区敌寇扰乱,高长恭害怕重又为将带兵作战,叹息说:“我去年得了脸肿病,现在为何不发病呢!”从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疗。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让高长恭喝毒酒。高长恭对妃子郑氏说:“我竭尽忠诚来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郑氏说:“你为何不求见皇上?”高长恭说:“我哪里能够见到皇上!”便饮毒酒而死。死后追赠为太尉。

高长恭外貌温柔,但内心豪壮,声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军中为将,亲自处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水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分吃。当初在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他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便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曾经有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独自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武成皇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贾护为他买了二十个小妾,高长恭只接受了一个。家中有价值上千金的债券,临死的那天,高长恭将它们全都烧掉了。

遣兴袁枚译文篇六
《2015古诗学生版》

1.(三)柳枝词 (宋)郑文宝 2014年古诗词鉴赏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一艘艘画船系着杨柳树枝停靠在岸边,岸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摆。诗人看着岸上的行人在附近的酒家饮酒送别还没喝到一半,船家却已经载着朋友起锚远走了。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3]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

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

2.(四)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3.(五)(4分)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

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由于自己十分爱好诗歌,所以总是想写出质量高的作品来,越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笔很难。”作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诗的初稿出来后,还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是年轻时

那样十分爱美一样,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②①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这首诗的意思在初秋的一个晴天在长江边眺望长江。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和浩浩荡荡的赞美

之情。赞叹长江的一望无际。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7、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最美的景致是在初春,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这时就应以诗家的慧眼,赞美杨柳,歌唱春天,以唤起人们的热爱。如果等到春深花茂,就像皇家庭园上林苑那样锦绣满地,那时,人人都会懂得去看花爱花,就不需要你来多事了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8. 过湖

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桂 。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初春时节,我乘一小舟(船)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梅花正悄然

飘落。抬头望去,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轴画般横在天地间,白鸥飞过,给我带来了吟诗的雅兴。

18.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

9.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 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 河口雨过天晴风又停止了 蜻蜓和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0、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大雁的声音渐响渐远人声也随着消失,是哪家的纺织机织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样的绸缎。

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11.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

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译文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5.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

16.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遣兴袁枚译文篇七
《2015古诗词教师版》

1.(三)柳枝词 (宋)郑文宝 2015年古诗词鉴赏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一艘艘画船系着杨柳树枝停靠在岸边,岸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摆。诗人看着岸上的行人在附近的酒家饮酒送别还没喝到一半,船家却已经载着朋友起锚远走了。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无情的画船带着行人离去了,将越走越远,满载着离恨去遥远的江南。[3]

26.诗中将无形的愁思具体化,并表现出愁思很多的一个字是 ;作者埋怨船“不管烟波与风雨”都要出发,“烟波与风雨”既指自然的现象,也指 。

(三)26.载;(2分)社会的险恶,人生的困难、坎坷等。(意思对即可)(2分)

郑重说明:主观题意思对即可;有一定道理,酌情给分。

2.(四) 淮上与友人别(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四)(4分)

23.D(是握别诗)(2分)

24.“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一点1分,共2分)

3.(五)(4分)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2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2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清幽,宁静

22.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4(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由于自己十分爱好诗歌,所以总是想写出质量高的作品来,越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越是感到下笔很难。”作诗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一首诗的初稿出来后,还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

是年轻时那样十分爱美一样,未梳好头是不许别人看的。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一)(14分)

8.(3分)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

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也可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

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②①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 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 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10.“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2分)

1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1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10、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这首诗的意思在初秋的一个晴天在长江边眺望长江。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和浩浩荡荡的

赞美之情。赞叹长江的一望无际。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6.答案: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评分:共2分。景、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7、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最美的景致是在初春,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这时就应以诗家的慧眼,赞美杨

柳,歌唱春天,以唤起人们的热爱。如果等到春深花茂,就像皇家庭园上林苑那样锦绣满地,那时,人人都会懂得去看花爱花,就不需要你来多事了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

16.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

8. 过湖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桂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初春时节,我乘一小舟(船)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感到日渐温暖,而梅花正

悄然飘落。抬头望去,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轴画般横在天地间,白鸥飞过,给我带来了吟诗的雅兴。 18.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19.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18、(2分)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19、(2分)愉悦、快乐。(大意写出即可)

9. (-}野 池(4分)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 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 河口雨过天晴风又停止了 蜻蜓和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着

1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 的景象。(2分)

1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5。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意思符合即可)

16。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

10、

(一)秋夜山居(4分)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大雁的声音渐响渐远人声也随着消失,是哪家的纺织机织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样的绸缎。

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14.诗歌首句“ ▲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

15.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古诗文阅读(26分)

(一)(4分)

14.(2分)去雁(仅答“雁”不给分)

15.(2分)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

11.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5.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分)

16.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一)(4分)

15.(2分)明

16.(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12、

(三)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

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7.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分)

28.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

(三)27.春风、柳条、藤蔓、黄莺(至少三个,1分)。

28.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

1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9题。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

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6.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

6.答案:绘行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闲适恬静。(3分)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译文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1.(4分)(1)(2分)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 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2)(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15.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①

遣兴袁枚译文篇八
《箴作诗者_Microsoft Word 文档 (6)》

箴作诗者_

遣兴袁枚译文篇九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真题》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春眠不觉晓, 。 (孟浩然《春晓》)

(2)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9)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

象真可谓“ ,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大小的蝴蝶翩 然起舞,令人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shì 后,年轻人纷纷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shēnɡ ,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不绝口。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王羲之《何如帖》 (2)张旭《肚痛帖》 (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A. (1)楷书 (2)行书 (3)草书 B.(1)行书 (2)草书 (3)楷书

C.(1)行书 (2)楷书 (3)草书 D.(1)草书 (2)行书 (3)楷书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5.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 )(2分)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 ,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6.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3分)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7.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4分)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 (1) 他说: (2) 我说: (3) 他说: (4)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

【古诗阅读】

遣 兴

【清】袁枚

爱好 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答:

【古文阅读】

报恩塔

②① ①②【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

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译文: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⑥④⑤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2分)

警 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答: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6分)

雪 人

肖复兴

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选自《无缘无故的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版,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能换成“飘”吗?为什么?(4分)

答:

遣兴袁枚译文篇十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

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春眠不觉晓, 。 (孟浩然《春晓》)

(2)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7)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9)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 ,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大小的蝴蝶翩 然起舞,令人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shì 后,年轻人纷纷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shēnɡ ,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不绝口。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王羲之《何如帖》 (2)张旭《肚痛帖》 (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

A.(1)楷书 (2)行书 (3)草书

B.(1)行书 (2)草书 (3)楷书

C.(1)行书 (2)楷书 (3)草书

D.(1)草书 (2)行书 (3)楷书

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需完成以下几件事。

5.文文编辑“小说悦读”栏目,你想在她的阅读感言中加一句,最合适的是( )(2分)

翻开语文书,走进小说天地,我见到了一个个鲜明的少年形象:有月夜沙地守护瓜田的小闰土, ,还有课余林中朗读《万卡》的李京京……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久久不忘。

A.有夜晚苇塘护送女孩的杜小康

B.有杜小康夜晚苇塘护送的女孩

C.有夜晚芦荡寻找鸭群的杜小康

D.有杜小康夜晚芦荡寻找的鸭群

6.程程编辑“小说疑读”栏目,他结合收集的两则材料,从“叙述者”的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钱”的角度也设计一个问题。(3分)

【材料一】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材料二】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

程程设计的问题:这两篇小说为什么都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态人情? 你设计的问题:

7.关关编辑“小说延读”栏目,展开想像,续写了《最后一课》,你补充其中的一段对话。(4分)

我(小弗郎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大家陆续地离开了教室。韩麦尔先生依然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我走到他面前。

我说: (1)

他说: (2)

我说: (3)

他说: (4)

二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1题。(14分)

【古诗阅读】

遣兴

【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8.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3分) 答:

【古文阅读】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 (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 (4)必顶礼赞叹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译文: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2分)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

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答: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6分)

雪人

肖复兴

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像,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4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