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一
《大学语文考试习题》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二
《2014年古诗文笔试 试卷答案》

2014年“新华杯”小学生古诗文知识竞赛预赛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得分:

一、请写出含有“中国梦”的诗句。(每题1分,共3分)

1、中:

2、国:

3、梦:

二、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每题1分,共8分)

1、报得三春晖 ( huī ) 2、花重锦官城 ( zhòng )

3 xūn ) 4 jiá )

5 sì ) 6 zhào )

7 nòng ) 8 yuàn )

三、解释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每题1分,共10分)

1( 怜惜 )2 史册 )

3 任凭你 )4 哑 )

5 ( 清晨 )6 小路 )

7 参加 承担 )8 因为 )

9、风景旧曾谙 ( 熟悉 ) 10、萋萋满别情( 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

四、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每题1分,共8分)

1、青青园中葵, 。

2、飞燕子, 睡鸳鸯。

3、, 山色空蒙雨亦奇。

4、 童孙未解供耕织,。

5、 ,西湖歌舞几时休?

6、 ,莫待无花空折枝。

7、 四月 ,山寺 。

8、 尘与土, 云和月。

五、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陆游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在散文、诗词、书画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 )

2、“正是河豚欲上时 ”和“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诗中的“欲”意思是想要。

( × )

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 )

4、《竹石》是一手咏物诗,诗人郑燮通过吟咏立根青山的劲松,含蓄的表达了自

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 )

5、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的“红”

是指花。( √ )

6、曲是一种诗体,在元代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

并立的一座丰碑。( √ )

7、《江雪》和《浪淘沙》都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的代表作。( × )

8、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是一首后人推崇备至的边塞诗,被后人称为“唐人

七绝压卷之作”,有称“唐人第一绝”。( × )

9、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 )

10、洞庭湖在进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 )

六、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2分)

1、“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词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句话是( B )对

唐诗宋词的品评。

A、鲁迅 B、钱钟书 C、陈衍 D、叶绍翁

2、“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话是杜甫评价( C )的诗。

A、王维、B、韦应物 C、李白 D、苏轼

3、( B )清朝词人,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造诣颇深,文学成就中以

词最著名,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

A、王士祯B、纳兰性德C、郑燮 D、龚自珍

4、下列哪首词被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贞誉为“乐府之冠”。( A )

A、《敕勒歌》B、《江南》C、《长歌行》D、《木兰诗》

5、你知道宋词的“开山鼻祖”是( C )。

A、苏轼B、晏殊C、梅尧臣D、黄庭坚

6、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A )。

A、蔡文姬 B、李清照 C、薛涛 D、秋瑾

7、南朝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是( C )

A、《文心雕龙》B、《木兰辞》C、《西洲曲》D、《诗品》

8、清朝袁枚“绝地通天一枝笔,请看依傍是何人?”描写的是( C )的壮观

奇妙景象。

A.南雁荡卓笔峰 B.中雁荡卓笔峰 C.北雁荡卓笔峰 D.显圣门卓笔峰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D )。

A.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白居易《江南好》

C.杜牧《江南春》 D.白居易《忆江南》

10、《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绮”读( C )。

A、xǐ B、yǐ C、qǐ D、qī

11、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自哪两人的诗句?( A )

A、欧阳修、 苏舜钦 B、苏舜钦、苏 轼 C、苏 轼、欧阳修

12、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B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在;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中有两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不给分。每

题1分,共10分)

1、关于王安石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CDE )

A、江西临川人 B、南宋人 C、政治家 D、文学家

E、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下列诗人中是江西籍的有( ABCDE )

A、朱熹 B、杨万里 C、王安石 D、晏殊 E、曾几

3、下列诗作是陆游所写的有( ABCDE )

A、《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关山月》C、《示儿》

D、《书愤》E、《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

4、下列诗句中使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的有( AB )

A、只留清气满乾坤 B、道是无晴却有晴

C、一枝红杏出墙来 D、望湖楼下水如天

5、下列诗句是赞颂梅花的有( ABDE )

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E、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为鬼雄。

6、下列四首诗是讽刺诗的有( AC )

A、《寒食》B、《元日》C、《题临安邸》D、《夏日绝句》

7、被誉为“史学双壁”的是( BE )

A、《春秋》B、《史记》 C、《汉书》D、《说文解字》E、《资治通鉴》

8、“岁寒三友”指( ABD )

A、松 B、梅 C、兰 D、竹 E、菊

9、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相关的错误选项有( DE )。

A、出自《夏日绝句》 B、作者是李清照 C、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 D、作者是李白 E、作者是唐朝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

A、《江南》出自《汉乐府》 B、范成大是唐朝诗人 C、《石灰吟》作者于谦

D、郑燮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画竹名家郑板桥

E、“九曲黄河万里沙”作者刘禹锡

八、古诗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39分)

1、《竹石》这首诗表面写,其实是写。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

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2、风筝又称,也有人叫,古书上有“ ,

”的记载。公输子也就是木匠祖师 ,

由此推断,风筝的鼻祖就是“ 木鸢 ”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中“王谢”指 。

4、金陵(今江苏,是六朝古都。唐人金陵怀古诗的名作很多,

如杜牧的《 泊秦淮 》,李白的《 登金陵凤凰台 》,李商隐的《 陈后宫 》、

韦庄的《 台城 》等。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 批判了六朝的政治风气 ,

在时间的永恒中感叹历史的变化。

5、《秋夕》的作者是代。第 句写景,“、

“ 凉 ”写出了深宫秋夜的枯寂凄清。 二、四 句写人,“ 扑流萤 ”

和“ 坐看 ” 表现了宫女的无聊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采取 以小见大、以实写虚 的手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表现了 春天小园

的美丽景色,同时,又提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

紧闭不住的 。

7、我们曾学过宋代词人陆游教育儿子如何学习的一首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 实践出真知。

8、唐代诗人王维希望朋友 不要忘记自己,却不明言只是叮嘱友人 。此句点题, 相呼

应,一语双关。这首诗是《 相思 》,另一个题目是《 江上赠李龟年 》。

九、巧填诗句(每题2分,共18分)

1、今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话中引用“面 ,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朱熹的《春日》,是习总书记对文化多样性的

理想状态的描述。

2、李克强总理2014年2月16日给陕西一初一学生江欣桐的回信中引用了唐代

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3、我们常引用:“。”

告诫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4、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 。

5、表面写雨过天“晴”,实写人间有“情”的古诗是: 东边日出西边雨 ,

6、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

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春蚕到死

丝方尽 , 蜡烛成灰泪始干 ,”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

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7、小明学习很刻苦,可不爱思考,小王很聪明,可老不用功,结果,每次考试,

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8、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

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

时才能“天生我才必有,千金散尽还复来 或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

呀!

十、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共32分)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作者简介(5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2、诗歌背景(5分)

《古朗月行》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3诗歌理解(6分)

(1)疑:怀疑。 (2)团团:圆圆的样子。 (3)与谁餐:给谁吃 (4)天人:天上人间。

(5)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6)凄怆:伤心之意。

4、诗歌赏析(16分)

(1)诗人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7分)

(2)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3分)

(3)请借用名家点评,体会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6分)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注:

沈德潜《唐诗别裁》:“暗指贵妃能惑主听。”

陈沆云:“月后象,日君象,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蜍蚀日月,以喻宫闱之蛊惑。”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三
《春江花月夜》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四
《春江花月夜》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五
《大学语文第四讲_唐诗选析》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张若虚约生于660-720年间,扬州人。与贺知章、 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全唐诗》仅存其二首。《代答闺梦还》(五言排律)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 原 稿 )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最早收载,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郭茂倩《乐 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 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浮 华艳丽,艺术平平。至张若虚诗起,此题方脍 炙人口。 内容上,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 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 言歌行相似。 诗题令人心驰神往集中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春江花月夜》的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 张若虚也就以这一首诗确立了文学史上永 不磨灭的地位。 将春、江、花、月、夜依次引出。 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 暂。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 人生的开端 江月有情,岁月无情, 人生易逝,青春易老。 江月有恨 流水无情自然景色——人生图象 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游 子思 妇 全诗感情冲动的高潮所在“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 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 遣不去的离愁。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 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 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 整首诗笼罩在月、春、江、花 中,朦胧、空灵,吸引着我们去探 寻其中美的真谛。 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借对春 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美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人生真谛的追寻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 意境。 一、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 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 情,又紧紧结合着人生,体现了对人生 哲理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二、景为情设,情景交融。以“月”为主体,体

现春江花月夜清幽的 意境美。1、以时间顺序(月亮的升落时序)来描绘景物。 升起—高悬—西斜—落下2、以月光为背景,描绘月光下的各种景象,如 潮水、波光、芳甸、花林、飞霜、白云、扁舟、楼台、 海雾、江树等,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 的画卷。 三、文笔清丽畅美,韵律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把 以声韵来透露思妇情绪变化的升级,显示出自然美景无人共赏青春虚度的凄楚,使思妇的离愁与景自然和诗歌声韵节奏的外在律与诗人感情的内在律有机融合,谐,表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功力。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 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 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 轻盈。 李泽厚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 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清〕王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压全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 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 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 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 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 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 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 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 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 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 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1、解题 《远别离》是一首有政治寓意的古题乐府 。 2、内容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泪染湘竹之事, 言远别离之苦。并借《竹书》杂记见逼舜禹、 难巡野死之说,点缀起间,以著人君失权之 戒。使其辞闪幻可骇,增奇险之趣。 3、艺术:(1)以香草美人来寄寓丰富的政治情怀。 (2)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贴自然。 杜甫(712~770),字子美, 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 遗、杜工部。 杜甫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

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 矛盾,被称为“诗史” 。 杜甫诸体兼备,无体不工, 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 “沉郁顿挫”的风格指深沉积郁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 出来。这一方面与诗人的性格遭际有关,另一方 面也与杜甫的审美理想有关。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作于至德元载(756)八月初陷贼时。本年五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七月,肃宗即位。八月,杜甫闻讯只身奔赴行在,中途为叛军所执,拘于长安。诗即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思新 奇,情真意切,明白如话,深婉动 人,真可谓天下第一情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点题,不从自己落墨,而是从对方着笔,透露出亲 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妻子是和儿女一起生活的,诗中却 说是“独看”,这是因为以前他们曾经“同看”过,在他们的患难生活中,曾有过许多次的“共度良宵”的经历,显出今夜妻子形单影只的难堪。还因为妻子的心事, 眼前的儿女年幼无知,无法理解,更不会替母亲分忧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紧扣上联的“独”字,更进一步以小儿女的不解忆, 反衬闺中妻子的独看、独忆。“忆长安”很可能包含往 日一家人在长安城中共同生活的情景,更主要的则是指 今日丈夫身陷乱军集中营里;安危未晓,生死未卜。妻 子为诗人承受了多大的精神负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着力描写想象中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语丽情悲。 诗人设想夜深了雾气会浸湿妻子的“云鬟”,清冷的月色里,妻子的“玉臂”也会感到寒冷。诗人用“云鬟”“玉臂”来形容自己妻子的外貌特征,传达出诗人 对妻子的眷恋之情;而这份深爱之情正是丈夫的对妻子 的最好安慰。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逢的心绪。此外,“双照”而泪 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 清晰可辨。 李商隐 《无题》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岁孤贫,中年丧妻,一生之中屡屡为情爱而痛苦。这样的生或遭际,形成了他忧郁感伤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 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这综合起来对他的 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

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首联凌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则直接写景,突出诗人忽然梦醒后的孤寂、惆怅的感受,而梦醒后的 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颔联用细节描写表现出诗人梦醒后刻骨的相思之情。因为远别,故只在梦境中欢聚,而美梦惊醒后则是更深的思念。强烈的思念促使抒情主人公不等墨磨浓就奋笔疾书。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颈联是实境与幻觉的交融, 通过对室内氛围的细致刻画,用 往昔爱情生活的美好来反衬如今室空人散的孤寂与落寞。就这样,抒情主人公逐渐清醒过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尾联用寻仙不遇之事,点明天涯阻 隔、相见实难,令人回味无穷。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六
《《春江花月夜》课用2014.1》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七
《春江花月夜》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八
《春江花月夜学案》

《春江花月夜》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上课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自己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学法 :诵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学前磨剑: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

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3、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意象与意境是否相同?

意象与意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境生于象外”,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诗歌的鉴赏只有通过“意象”这把钥匙,让读者去开启,领悟到诗歌的意境。

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领悟到诗的“意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作家作品:

1、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 1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合作探究

一、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

明确: 春江、潮水、明月、芳甸、流霜、白沙、等等

二、探究学习(重在能抓住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展现意境,体悟情感。不拘泥答案的完全一致性)

(一)赏析前8句;

1、找出这8句诗中的意象,运用你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

2、赏析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自由诵读体悟

(二)赏析诗歌9——16句。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思考: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哪些问题?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只”,有些版本写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字还是作“望”字好?

3、诵读领悟作者的思索

(三)赏析17——28句

1、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2

2、“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

6、诵读17——28句,品悟情感。

(四)赏析最后8句

1、这几句主要写了什么?

2、“江水流春去欲尽”中“流春”有何丰富意蕴?

3、“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4、诵读最后8句,体悟情感。

(五)《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六)、理清诗歌结构:

3

(七)、诗歌中景、情、理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课堂检测,填空:

1、张若虚是唐代有名的“ ”之一,与 、 、 齐名。

2、《春江花月夜》中体现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思考的诗句是

3、 ?江月何年初照人?

4、 不知江月待何人, 。

5、可怜楼上月徘徊, 。

6、春江潮水连海平, 。

7、 ,皎皎空中孤月轮。

8、斜月沉沉藏海雾, 。

9、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

10、白云一片去悠悠, 谁家今夜扁舟子, 。 ,应照离人梳妆台。

11、昨夜闲潭梦落花,

12、鸿雁长飞光不度,

13、江水流春去欲尽,

延伸拓展

1、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代答闺梦还

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4

知识链接:

(1) 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 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 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虚实、抑扬变化、铺陈描写、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课外练笔:以“月”为话题,写一篇散文,要求用上本诗诗句及更多关于“月”的诗句。

5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九
《春江花月夜》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篇十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二、方法指导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

2、诵读涵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境,找出景语推测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4、鉴赏评价(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三、预习导引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识

滟滟()芳甸()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

3、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提示:本诗可以分为三层)

四、预习疑难:

五、课堂学习

1、诵读指导

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美读课文,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写出层意

明确:本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为开头八句,

第二部分为接下八句,

第三部分为余下二十句,

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 、 、 、 、 ,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4、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5、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6、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7、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10、月亮是诗歌的主要意象,结合本文及所学课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内涵?

11、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你对本诗的内容有何评价?学完本诗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请写下你的心得体会

六、课外阅读

(一)代答闺梦还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诗歌所写的意象,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②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鱼鳞瓦风火墙草顶屋吊脚楼,打湿了衡山庐山峨眉山雁荡山,打湿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我们看见严凤英赤脚在青草池塘畔“打猪草”,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③雪总是落在赭黄色的北方,落在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落在乾陵黄土塬下、边关燧火台上覆盖着平遥老宅草原敖包黄土窑洞四合大院,覆盖着天山阴山昆仑山祁连山,覆盖着渭河黄河塔里木河绥芬河,覆盖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战袍、苏武的额发、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满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黄河静无声,飞雪连天射白鹿——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秦腔总是如狼烟般冲天而起,那是苦难生命的呐喊,如暴风雪般抽打得我的脸与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温暖湿润风调雨顺的气候让南方人民种稻植桑,酿酒水纺丝绸,富足的生活又让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鸳鸯蝴蝶寒冷干旱让北方多风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风不调雨不顺的气候给人类的生存雪上加霜,恶劣的生存条件造就了强硬的民魂只有狂风才吹得起猎猎大纛,只有苦难才塑得出坚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南方农耕民族纷争与融合的历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结果,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南北温差当西伯利亚冷空气横扫中国大陆便使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落红殆尽黄叶萧萧,这便是冬天立春以后南方沿海的湿润季风以持久的恒心一点一滴地向北方反攻,进入盛夏但紧接着北方寒流开始频繁活动,一阵阵清凉秋风是它们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队”,紧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无情冷漠的“百万大兵”,不久又将占领南方⑥北方的风雪中,大豆高梁小麦棉花早已收获;南方的烟雨里,水稻茶叶甘蔗桑叶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进黄河里,黄河岸边走着骆驼与牦牛;南方的雨流进长江里,长江岸边腾飞起孔雀与凤凰北方的黄河像男人,是龙的子孙;南方的长江像女儿,是凤的传人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那一片无垠的蔚蓝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向往的——因为,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国土之上。

1、第②、③段分别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请简要归纳这两段从哪几个方面对南北方进行比较,并请据此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点。2、②、③段罗列了不少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景和物,如“断桥”“桃花”“斗篷”“墓草”等等,却不直接写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第⑤段写南北气候,寒风暖气来来回回“反攻”“打入”“占领”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末尾,作者以“黄河长江最终在茫茫的大海上热烈拥抱”作譬,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59637.html

    上一篇:诚信考试的承诺

    下一篇:留宿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