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

| 成人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成人英语三级】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一
《英语修辞手法有哪些 英语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解释和例句》

1.Simile 明喻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例如: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2.Metaphor 隐喻,暗喻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例如: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3.Metonymy 借喻,转喻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4.Synecdoche 提喻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例如: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他是本世纪的牛顿.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 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 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例如: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百合花)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品尝Mozart的音乐.6.Personification 拟人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例如:1>.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fevered heads.(把夜拟人化)2>.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7.Hyperbole 夸张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

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例如: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8.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例如: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9.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例如: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10.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英文解释:an expressive style that uses fictional characters and events to describe some subject by suggestive resemblances; an extended metaphor 摘自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一书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例如:1>.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真正意味:趁热打铁2>.It's time to turn plough into sword.表层含义:是时候把犁变成剑11.Irony 反语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近乎责难的说法.例如: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12.Pun 双关双关就是用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双重含义,借题发挥.作出多种解释,旁敲侧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例如:1>.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2>.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3>.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13.Parody 仿拟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例如: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14.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3>.If you give a girl an inch nowadays she will make address of it.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例如:1>.How was it 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15.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more.2>.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3>.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16.Paradox 隽语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例如: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17.Oxymoron 反意法,逆喻这也是一种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形容一个事物,以不协调的搭配使读者领悟句中微妙的含义.例如:1>.No light, 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没有光亮,黑暗却清晰可见2>.The state of this house is cheerless welcome.18.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例如: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19.Anticlimax 渐降法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例如:1>.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2>.The duties of a soldier are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peel potatoes.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二
《英语修辞手法有哪些 英语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解释和例句》

英语修辞手法有哪些 英语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解释和例句

1. 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

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

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

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

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

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如:

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百合花)

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

品尝Mozart的音乐.

6.Personification 拟人

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

1>.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fevered heads.(把夜拟人化)

2>.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

7.Hyperbole 夸张

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

例如:

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

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

8.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

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9.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例如:

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

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

10.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

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

英文解释:an expressive style that uses fictional characters and events to describe some

subject by suggestive resemblances; an extended metaphor 摘自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一书

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例如:

1>.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

真正意味:趁热打铁

2>.It's time to turn plough into sword.

表层含义:是时候把犁变成剑

11.Irony 反语

反语指用相反意义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作文方式.如在指责过失.错误时,用赞同过失的说法,而在表扬时,则近乎责难的说法.

例如:

1>.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2>"Of course, you only carry large notes, no small change on you. "the waiter said to the beggar.

12.Pun 双关

双关就是用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双重含义,借题发挥.作出多种解释,旁敲侧击,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滑稽效果.它主要以相似

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例如:

1>.She i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2>.An ambassador is an honest man who lies abroad for the good of his country.

3>.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hang separately.

13.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例如:

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14.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3>.If you give a girl an inch nowadays she will make address of it.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

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

1>.How was it 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 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15.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more.

2>.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3>.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16.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例如:

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17.Oxymoron 反意法,逆喻

这也是一种矛盾修辞法,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形容一个事物,以不协调的搭配使读者领悟句中微妙的含义.

例如:

1>.No light, but rather darkness visible.没有光亮,黑暗却清晰可见

2>.The state of this house is cheerless welcome.

18.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

这种修辞是将一系列词语按照意念的大小.轻重.深浅.高低等逐层渐进,最后达到顶点.可以增强语势,逐渐加深读者印象.

例如:

1>.I am sorry, I am so sorry, I am so extremely sorry.

2>.Eye had not seen nor ear heard, and nothing had touched his heart of stone.

19.Anticlimax 渐降法

与climax相反的一种修辞法,将一系列词语由大到小,由强到弱地排列.

例如:

1>.On his breast he wears his decorations, at his side a sword, on his feet a pair of boots. 2>.The duties of a soldier are to protect his country and peel potatoes.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三
《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

1. 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前提: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比拟的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形象。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的三种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夸张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加强气势、抒发强烈感情、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类型:

1、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类型: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反复的作用: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作用:加强语气,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①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借代的作用:简洁凝练,引人联想,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的作用: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对比的作用:更突出、更强调。

14.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的作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的类型:意义双关、谐音双关。 意义双关:

1、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

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的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

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四
小学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修辞手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

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 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 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 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

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 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修辞及其例句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五
《修辞手法例句》

修辞手法例句

比喻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比拟句:拟人1、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

2、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3、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 拟物:他跑的像兔子一样快,妈妈追不上他.

3、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借代:为了明天的“面包”和昨日的债务,我不得辛苦的工作着。(借代生活)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小明这次又拿了“满江红”,唯恐回家又要被骂了。

乌纱帽

夸张: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水。

我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喂不到嘴边。

对偶句:正对: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反对:谦受益,满招损。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串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排比句: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设问句: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

这瓶饮料时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的。

这是谁的房子?哦!这是吴敏的房子。

反问句: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这条街难道不热闹吗?

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骄傲的呢?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六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小学生修辞手法例句精选

第一部分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 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第二部分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第三部分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拟人)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反问)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拟人)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比喻)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比喻)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设问)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比喻)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夸张)。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

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拟人)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排比)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排比)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比喻)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设问)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排比)

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对偶)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夸张)

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

第四部分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七
《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包括(本体、喻体、比喻词)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答在其中。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八
《所有19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

所有19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英语中所有19种修辞手法的全部解释和例句:Simile明喻、Metaphor 隐喻,暗喻、Metonymy 借喻,转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Personification 拟人、Hyperbole 夸张、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Allegory 讽喻,比方、Irony 反语、Pun 双关、Parody 仿拟、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Antithesis 对照,对比,对偶、Paradox 隽语、Oxymoron 反意法,逆喻、Climax 渐进法,层进法、Anticlimax 渐降法。快来学习吧!

1.Simile 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常用 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

1>.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2>.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3>.Einstein only had a blanket on, as if he had just walked out of a fairy tale.

2.Metaphor 隐喻,暗喻

隐喻是简缩了的明喻,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通过比较形成. 例如:

1>.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 is a bad supper.

2>.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3.Metonymy 借喻,转喻

借喻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事物,而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

I.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

1>.The kettle boils. 水开了.

2>.The room sat silent. 全屋人安静地坐着.

II.以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

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

III.以作者代替作品,例如:

a complete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全集

VI.以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例如:

I had the muscle, and they made money out of it. 我有力气,他们就用我的力气赚钱.

4.Synecdoche 提喻

提喻用部分代替全体,或用全体代替部分,或特殊代替一般.

例如:

1>.There are about 100 hands working in his factory.(部分代整体)

他的厂里约有100名工人.

2>.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特殊代一般)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3>.The fox goes very well with your cap.(整体代部分)

这狐皮围脖与你的帽子很相配.

5.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

这种修辞法是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如:

1>.The birds sat upon a tree and poured forth their lily like voice.(用视觉形容听觉,鸟落在树上,由它发出的声音联想到百合花)

鸟儿落在树上,倾泻出百合花似的声音.

2>.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

品尝Mozart的音乐.

6.Personification 拟人

拟人是把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

1>.The night gently lays her hand at our fevered heads.(把夜拟人化) 2>.I was very happy and coul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in the woods.(把鸟拟人化)

7.Hyperbole 夸张

夸张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 例如:

1>.I beg a thousand pardons.

2>.Love you. You are the whole world to me, and the moon and the stars. 3>.When she heard the bad news, a river of tears poured out.

8.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

这种修辞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

1>.No one can be perfectly free till all are free;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moral till all are moral; no one can be perfectly happy till all are happy.

2>.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 and yours, to the la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In the days when all these things are to be answered for, I summon your brother, the worst of your bad race, to answer for them separately.

9.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例如:

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 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

10.Allegory 讽喻,比方(原意“寓言”)

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

英文解释:an expressive style that uses fictional characters and events to describe some subject by suggestive resemblances; an extended metaphor 摘自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程》一书

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修辞手法有哪些例句篇九
《英语修辞手法及例句》

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1、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钻石部是商店的心脏和核心。

2.He is a pig.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3.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3.Mark Twain is a mirror of America.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三、提喻(synecdoche)

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换喻主要借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提喻大致归纳为四种情况:

a.部分和全体互代;

b.以材料代替事物;

c.抽象和具体互代;

d.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例如:

1.Outside,(there is) a sea of faces.外面街上,是人的海洋。(以人体的局部代全体,即以faces 表示people)

2. Have you any coppers? 你有钱吗?(以材料代事物,即以copper铜喻指coin money铜币)

3.They share the same roof.他们住在一起。(以部分代全体,即用roof屋顶,表示house屋子、住宅)

4.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他是本世纪的牛顿。(以个体代整个类,用Newton表示scientist科学家)

5.It was reported that China won the volleyball match.椐报载:在这次排球赛中,中国队赢了。(以国家名称China代该国球队the Chinese Volleyball Team)

6.Life was a wearing to him.生活令他感到厌倦。(以抽象代具体,即用wearing喻指a wearing thing令人厌倦的事情)

7、“...saying that it was the most beautiful tongue in the world,...” „„他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里用具体的“tongue”代替抽象的“language”。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1、It must be created by the blood and the work of all of us who believe in the future, who believe in man and his glorious man—made destiny.

它必须用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的鲜血和汗水去创造。

2、... Because good technique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means more quickly—cured patients, less pain, less discomfort, less death, less disease and less deformity. 因为优良的医疗技术和外科手术意味着更快地治疗病人,更少痛苦,更少不安,更少死亡,更少疾病,和更少残废。

七、转喻(Metonymy)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是在“相似”;而是在“联想”。转喻又称换喻,或借代。

例如:

1.The kettle boils.壶水开。

(用the kettle壶,表示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壶水)

2.He is fond of the bottle.他喜欢喝酒。

(用bottle装酒的瓶子,表示wine酒)

3.Gre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老人应受到尊重。

(用grey hairs白发,表示 old people老人)

4.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要比剑更锋利。(用pen笔,表示article文章)

5.I am reading Lu xun.我在读鲁迅的作品。

(用Lu xun鲁迅,表示Lu Hsun's works鲁迅的作品)

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它主要以相似的词形.词意和谐音的方式出现.

Napoleon was astonished.”Either you are mad, or I am,”he declared. “Both,sir!”cried the Swede proudly.

“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九、拟声(onomatopoe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

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1、On the root of the school house some pigeons were softly cooing.

在学校房屋的屋顶上一些鸽子正轻轻地咕咕叫着。

2、She brought me into touch with everything that could be reached or felt——sunlight, the rustling of silk, the noises of insects, the creaking of a door, the voice of a loved one.

她使我接触到所有够得着的或者感觉得到的东西,如阳光呀,丝绸摆动时的沙沙声呀,昆虫的叫声呀,开门的吱嗄声呀,亲人的说话声呀。

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

Sarcasm, satire

It would be a fine thing indeed not knowing what time it was in the morning. 早上没有时间观念还真是一件好事啊(真实含义是应该明确早上的时间观念)

Well, of course, I kne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 notes. 啊,当然,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票子。

店员这句话意在讽刺这位穿破衣的顾客: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大票子呢?名为“gentlemen”实则“beggar”而已。

十一、通感(synesthesia)[ˌsinəs'θi:ʒiə]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Taste the music of Mozart.(用嗅觉形容听觉)

品尝Mozart的音乐.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

书是“尝”不出味道的,也是不能“吃”下去将其“消化”掉的。这里把读书中的精读和泛读,阅读欣赏与吸收知识的感受,用味觉功能和消化功能来表示,心理感受是如此逼真和奇特。

十二、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How and why he had come to Princeton, New Jersey is a story of struggle, success, and sadness.

14.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

婉辞法指用委婉,文雅的方法表达粗恶,避讳的话.

例如:

1>.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 他出去方便一下.

2>.His relation with his wife has not been fortunate. 他与妻子关系不融洽.

3>.Deng Xiaoping passed away in 1997. (去世)

15.Parody 仿拟

这是一种模仿名言.警句.谚语,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从而使其产生新意的修辞. 例如:

1>.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nor in a year.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16.Rhetorical question 修辞疑问(反问)

它与疑问句的不同在于它并不以得到答复为目的,而是以疑问为手段,取得修辞上的效果,其特点是:肯定问句表示强烈否定,而否定问句表示强烈的肯定.它的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

1>.How was it possible 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 of note?

2>.Shall we allow those untruths to go unanswered?

17.Paradox 隽语

这是一种貌似矛盾,但包含一定哲理的意味深长的说法,是一种矛盾修辞法..

例如:

1>.More haste, 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

2>.The child is the father to the man.(童年时代可决定人之未来)三岁看大,四岁看老。

18.Antithesis 【æn'tɪθɪsɪs】对照,对比,对偶

这种修辞指将意义完全相反的语句排在一起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

1>.Not that I loved Caese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more.

2>.You are staying; I am going.

3>.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186018.html

    上一篇:励志最短句

    下一篇:优美的文言文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