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一
《实词例句翻译2》

21.度,读音一:dù

(1)名词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③制度,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纺织生产。

④气度,常态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读音二:dúo

(1)动词

①丈量,计算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治平篇》)

——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22.非,fēi

(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刘开《问说》)

——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③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

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训俭示康》)

——你不仅自己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用这个道理教育你的子孙,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啊。

②除了,除非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除了刘备以外,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23.复,fù

(1)动词

①回来

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远行南方却没有回来。

②恢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不能恢复,(由这里)就可以知道了。

③回答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④报复

(伍员)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左传·定公四年》)

——伍员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报复楚国。”

⑤通“覆”,遮盖,盖上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用手掌把它盖住,觉得手心里空空的,好像没有什么东西。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

——用红罗做的双层的床帐,四个角上都挂着香囊。

②繁复,重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一重一重的出现,前面似乎无路可走了,可是走过柳树茂密,山花

鲜艳的地方,意外的又看到一个村庄。

(3)副词,再,又,还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各位将军官吏如有再敢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和这个书案一样。

24.负,fù

(1)动词

①以背载物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②担负,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衡量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下来,让秦承担理亏(的责任)。

③仗恃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贪心,倚仗它的强盛,用空话来求取(我们的)宝玉。

④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实在害怕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⑤背弃,违背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实行了斋戒,也一定会背弃盟约,不补偿给赵国城池。

⑥覆盖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青苍色的山峰上覆盖着白雪,像明亮的蜡烛一样,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名词,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谋攻》)

——不了解对方,却了解自己,胜败(的几率)各占一半。

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的《劝学解》。

1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25.盖,读音一:gài

(1)名词

①车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枝叶茂盛),像车盖一样了。

②器物的盖子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张衡传》)

——盖子高高的鼓起来,形状像酒樽一样。

(2)动词

①遮盖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天像个帐篷,遮盖着大地。

②胜过,压倒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刘备是汉朝王室的后代,杰出的才能超过了当世之人。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冯婉贞》)

——不久,敌军果然抬着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4)语气词,用在句首,不译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二
《张亢译文、戏为六绝句、牛奶菜油杯子作文》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鄜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徙:调任。

B.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易之 易:轻率。

D.及堡成,乃发封自劾 发:打开。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夜引兵袭击,大破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吴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4.(3分)C(易:轻视)

5.(3分)D(①“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是政绩;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是慷慨好施)

6.(3分)B(错在“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7.(10分)

(1)(5分)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盛,用军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译出大意给1分;“会”“炽”“纵”“钞”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张亢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译出大意给1分;“阴”“易”“趣”“值”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张亢”译文

张亢,字公寿,年轻时性格豪迈有出众的气节。担任应天府推官时,整治了白沙、石

梁两渠,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通判镇戎军时,上奏说:“元昊喜欢杀戮,将来必定难以控制,应该立即防守边境。”趁机论述西北防守的计策,仁宗想重用他,适逢他母亲去世,回家守丧。元昊反叛后,(张亢)担任泾原路兵马钤辖,多次升迁后任鄜州知府。

当初,张亢请求乘驿车入京面奏,皇帝下诏命他手写奏章上奏(即可),上奏的主张后来大多被采用。适逢元昊势力更加强大,用军队围攻河外,放任流动骑兵在麟州、府州之间掠夺,二州闭门不出。百姓缺乏饮水,城内一两黄金换一杯水。调张亢担任办理麟州、府州军马事。张亢独自一人去敲城门,拿出朝廷所授的敕书让城上的人看,城门打开。入城后,就让州民出城砍柴割草并到涧谷里打水。然而夏人还不时地出来抢掠,张亢就修筑了城堡派兵守卫。当时禁兵都打了败仗,没有斗志,张亢于是招募敢于战斗的士兵,夜里埋伏在险隘的道路上,半路阻击夏人的流动骑兵。等到天明,有拿着敌人的首级来献的,张亢用锦袍赏赐他们,禁兵才惭愧而振奋地说:“我们难道不如他们吗?”都愿作战。张亢知道士气可用,才谋划攻击琉璃堡,夜里率领军队去袭击,大败敌军。在兔毛川作战,张亢自己用大阵抵御,而让勇将在山后埋伏了几千持短兵器强劲弓弩的士兵。张亢因为万胜军全是从京城新招募的市井无赖子弟,软弱不能战斗,敌人称他们为“东军”,向来轻视他们,但害怕虎翼军的勇敢强悍。张亢就暗中更换了他们的旗帜来误导敌人,敌人果然奔向“东军”,却遇到虎翼军士兵。搏战了很久,伏兵出动,敌军大败,斩杀敌首两千级。范仲淹安抚河东,又上奏说张亢以前增建扩展的堡寨,应该让他前去总管这件事。诏书已经下达,明镐认为不可,屡次传送文书阻止。张亢说:“我受诏命修置堡寨,怎能因为收到经略使的文书就停止呢?犯违抗节度命令的罪,死也甘心,堡寨是一定要建的。”每次收到文书,就搁置到案几上,督促工役更加紧急。等到堡寨建成,才打开文书,弹劾自己,朝廷搁置起来不追究。蕃汉回归的有几千户,一年减少戍边士兵一万人,河外于是成为并、汾的屏障。张亢喜好施与,轻视钱财,

凡是宴席犒劳或馈赠,大都很丰厚,甚至派人贸易资助其费用,总还觉得不够。因此人们乐于为他所用。他治军严明,所到之处很有政绩,百姓画了他的图像祭祀他。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琼瑶:喻雪。此指雪峰。山灵:山神。晴雪:喻白发。

说明:林则徐(1785至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道光十七年(1837)授湖广总督。十八年,奉召进京,力陈禁烟方略,特命为钦差大臣,驰驿广东,严行禁烟。十九年,林则徐因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戏为塞外绝句》共十首,本诗为光绪二十二年秋冬间林则徐赴戍新疆伊犁途中所作。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8.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形象2分,简析2分)(酌情给分)

9.①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②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

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③拟人。“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④双关。“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晴雪”,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⑤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答两种即可,每种2分)(酌情给分)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二、命题特点

这是一则哲思类材料作文,材料往往具有隐喻性特征,不直接说明道理,一般借用生活中的日常事例,讽喻、劝诫、启迪人们,寄寓深刻道理。

三、立意分析

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的欲望、物质享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从查标情况来看,学生较多能从这个角度入手。

思路一: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

思路二: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三
《《淳于髡》ppt课件》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四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春秋时期的民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由于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李唐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杜甫《忆昔二首》之二)。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努力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能解答诞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不能证明诞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神州,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单仍然未能产生李白杜甫那样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

,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

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

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

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荻港早行 许有壬

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

8、第二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做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4题 (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原载《金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只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

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

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天飞因为高考时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而变傻,但她仍然拿闵天飞做出气筒,这说明她心理严重扭曲。

D.家人带着闵天飞去上海治病,徐芳心神不宁;闵天飞的病没有治好,徐芳竟然有点幸灾乐祸,说明她没有一点仁爱之心。

E.徐芳偶然的一打,竟是闵天飞恢复了智力,因此,徐芳懊悔不已,常常幻想再把他打回傻瓜去,使自己不是垫底的人。

(2)小说中的徐芳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安排闵天飞去上海看病这一情节,对于故事发展有哪些作用?(6分)

(4)小说题目命名为“垫底的人”,是出于人物、结构、主旨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曹禺的清华求学生活

田本相

1930年暑假,曹禺决心离开南开大学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他觉得在南开所学的专业太不符合他的志愿了。也许,他还觉得南开比较保守。曹禺是作为西洋文学系二年级插班生被清华录取的,这对曹禺来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他终于摆脱了早已厌倦的政治经济学。而西洋文学系,对热爱文学、热爱戏剧的他,当然是富于诱惑力的。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怎能不高兴呢!他总是充满着憧憬,新的机遇又使他在憧憬中织出一幅幅美妙的图景。

清华,的确是美丽的,俨然一座“世外桃源”。和南开比起来,处处都显得更新鲜更动人了。校园清静幽雅,小桥流水,绿树成阴。在绿阴中露出矗立于土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色的天空,还有天空中悠悠的朵朵白云。这里既有被吴宓教授考证为《红楼梦》中怡红院的古月堂,还有为朱自清教授所欣赏流连的“荷塘月色”„„这些都诱发着人们强烈的攻读愿望!而土丘、木桥„„更给清华园增添了秀丽的姿色。这美好的学府给曹禺带来美的遐想。

他满以为西洋文学系的课程,定会比南开的政治经济课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但他的希望却部分地落空了。他早就知道西洋文学系主任王文显教授,据说王先生对戏剧很有研究,专门教授戏剧,他对教授抱着满腔希望,但王先生讲课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按照他编的讲稿在课堂上读,照本宣科。高年级同学说,他每年都是这样照本宣读,不增也不减。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这未免使曹禺感到太枯燥了。还有吴宓教授,为人很怪,教的是西洋文学,讲19世纪浪漫诗人的诗,却专门写文言文,一身老古董气息。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听课是不行了,必须自己去找老师,那就是书籍。

清华有一种很好的风气,每个教授上课都指定许多参考书,就放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上,任学生自己去读。像王文显先生的戏剧课,就指定学生去阅读欧美的戏剧名著。清华图书馆为曹禺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戏剧天地。图书馆的阅览室,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每当坐下来,打开书本,他就像进入了一个生动活跃的世界。他沉迷在这世界里忘记了一切。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世界变得是如此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特别是那么多戏剧书刊,很多是他未曾看到的,他真是如饥似渴地在吞吸着。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他的老同学孙浩然这样回顾曹禺在清华大学的读书生活:几个人在一起聊天,他很少发言,他总是全在一边听,一边记。他什么都记,把那些警句记下来。笔记本上横七竖八,也记别人的谈话,他是博闻强记。他课内功课不是很好,他学好几种外语,又要看好多书,顾不上其他功课。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从图书馆出来,也总是抱着一摞书,在路上碰到他,他也在看书。

他更多的时间是钻研戏剧。读戏剧史,也读戏剧理论,从希腊悲剧到现代的奥尼尔,从莎士比亚到契诃夫、高尔基。他徜徉在希腊悲剧之中,他惊异的是那些具有神奇诱惑力的故事,血缘的关系,天意的报应,命运的残酷;在那些绝妙的巧合中都隐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东西,是那么令人痴迷,又是那么令人深思。他还不能说清楚这种悲剧的神秘性,但他似乎从中领悟到戏剧的美感和那种神秘是凝结在一起的。

当他迈进莎士比亚的戏剧殿堂之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复杂变异的人性,精妙的戏剧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主义精神,浩瀚的想象力,使他拍案叫绝。他特别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诗意和诗的语言,每个人物说出来的台词,时如潺潺涓流,时如长江大河,内蕴着人性的奥秘,饱含着永恒的真理。莎士比亚的浩瀚博大令其折服,而契诃夫戏剧于平淡中见深邃的风格也使他倾心。契诃夫把他迷住了。他觉得契诃夫同易卜生、莎士比亚都不一样,契诃夫的戏剧感情深沉而不外露,看不到一丝雕琢的痕迹。他把这个审美的追求深深地藏在心里。

他流连于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里,除了这些令他醉心的戏剧大师,其他如法国的莫里哀、雨果,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英国的王尔德、肖伯纳,高尔斯华绥,还有开现代派戏剧先河的斯特林堡、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人的剧作,都在他系统阅读之列。他在写出惊世名剧《雷雨》之前,已经读了几百部中外剧作。

(摘编自田本相的《曾禺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曹禺早已厌倦了所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更不能接受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所以他下决心转考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五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比如说,春秋时期的民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由于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李唐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杜甫《忆昔二首》之二)。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努力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能解答诞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不能证明诞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神州,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单仍然未能产生李白杜甫那样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

“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南平教谕 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

,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

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

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

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荻港早行 许有壬

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

8、第二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两个字?请做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廊坊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4题 (25分)

垫底的人

陈大超

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

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

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

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

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

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

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六
《《淳于髡》ppt课件

戏为六绝句之二翻译篇七
《《淳于髡》ppt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0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