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听筝柳中庸篇一
《听筝柳中庸》

听筝柳中庸篇二
《听筝柳中庸》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典范,请对这两字作简要 分析。(3分)

参考答案:10(1)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答“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的适当给一点分即可)(2)“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分)

听筝柳中庸篇三
《诗歌鉴赏——听筝柳中庸》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 )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那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许是有感而发吧)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①“听”总领全诗,这首诗着力表达的正是诗人听筝的感受。

②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感情基调。

(2)全诗是这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的所流露出的伤春惜春之情。

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意象,表现孤单、寂寞之情。 ③尾联写筝弦与自己心弦同声相应,将对远方亲人思念渗透到自己听筝的审美体验中,使筝声中蕴含的悲愁之情更为强烈。

听筝柳中庸篇四
《感悲音而增叹 怆憔悴而怀愁——柳中庸《听筝》赏析》

听筝柳中庸篇五
《辽宁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大连24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 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

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

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臵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

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山

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

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

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

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

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 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

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

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

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蛟

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

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

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

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

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

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

之蛟也。”

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

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

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

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

鲨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

必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

的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鲛”所

指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但

是,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

的这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经学大师

颜师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

了蛟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

时“鲛”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

雅翼》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

长是蛟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

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

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

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

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

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

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

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 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 C. 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 D. 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

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 B. 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 D. 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

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 B. 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D.

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起

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梁武帝萧衍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

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

选.”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以摛为侍读.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

事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

职.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

参军.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入为.

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武帝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

明敏,辞义可观,武帝意释。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

异之,宠遇日隆.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

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

安大好山水,任防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

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

者。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堡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

卒,年七十八。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

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形质陋小,若不胜衣 胜:承担住 .

B.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 .

C.大通初,王总戎北伐 .

D.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 ..简:挑选 总:全,都 舅姑:公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徐摛有才华的一项是 (3分) ( )

①文学俱长,兼有行者 ②教命军书,多自摛出③应对明敏,辞义可观

④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 ⑤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经过表弟

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

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在朱异的挑拨离

间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太

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5分)

(2)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

南陲海涯。

8.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力

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作者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5分)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范仲淹《渔家傲》)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房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

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

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 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

车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打量他的体形,没有我高,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也许我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自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怎么突然吓呆了呢?或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不好意思动手。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生意好吗?老乡。”

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才回答我:

“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来。”

“不会吧?你不是回头车?刚刚还有客人包了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车,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能?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即使赶不回员林上课,请一天假又有什么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鸡车冒险?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好汉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不行!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无论如何,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神色。

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第一段文字,其实是第四段的浓缩、提前,作者一起笔就写“我”疑心司机有意

抢劫、后悔搭上野鸡计程车,刻意营造紧张气氛,以吸引读者。

B.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者,以“我”的视点作为叙述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也使读者较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C.文中只有一处“我”与司机的对话,两人各怀心思地出言试探,但由于惊惧怀疑,两

听筝柳中庸篇六
《广东省中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中山市2013届高考模拟试题(三)

语 文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

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是( )

A.豢养( huàn) 占卜 (zhān) 伛偻( lǚ) 书声琅琅 (láng) ....

B.隽永 (juàn) 矍铄( juã) 根茎叶 (jìng) 果实累累( lãi) ....

C.靡费 (mǐ) 强迫(qiǎng) 通缉令( jī ) 飞来横祸( hâng) ....

D.参与( yù) 咋舌 (zhà) 应用文( yìng) 莺啼鸟啭( zhuàn)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逢全国“两会”召开,市场变得异常敏感。上周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时而激情洋溢如坐春风,....

时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故有幸结识了一批如雷..

贯耳的学者、教授。 ..

C.在我国即将步入老龄时代、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转向稀缺的背景下,要处心积虑把“不上学、不工作、....

不培训”的青年送出家门。

D.在这个没有各归其位的非稳态社会,于丹没料到自己因“清浅的鸡汤”得到不虞之誉,又因“鸡汤的....

清浅”遭到求全之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投资年会上,ICAN Capital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康渃浠表示,目前中国企业的造假已成为阻碍中国

企业不能赴境外上市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税务造假。

B.近些年,“穿越”成为中国大众文化书写的重要方式。 而回到哪个过去以及去拯救哪个未来,成为理

解穿越文化的关键所在。

C.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称,经抽样调查发现,14个户外服装品牌都不同程度

地在服装面料中添加了全氟辛酸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D.目前该物流公司的珠三角货运的网点在整个东莞货运公司中也是较多的,基本覆盖珠三角的每一个镇

区,甚至每一个中小城市。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

②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

③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

④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 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灌木盆栽,而是

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

⑤站在花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的境界。

⑥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

A.⑥⑤④③②① B.⑥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②③①⑥ D.⑤④①②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高节妇传

(清)方苞

节妇段氏,宛平民高位妻也。京师俗早嫁娶,位之死,节妇年十七,有二子矣。高氏无宗亲,依兄以

居。丧期毕,数喻以更嫁,节妇曰:“吾不识兄意何居?吾非难死也,无如二子何。”其兄曰:“于正无如

二子何也,我力食,能长为妹赡二甥乎?”节妇曰:“易耳。自今日,即无累兄,但望毋羞我贫,暇则频

过我,使人知我尚有兄,足矣。”方是时,节妇嫁时物,仅余一箱,直二千。取臵门外,索半直,立售。

即日移居小市板屋中。

京师地贵,或作板屋于中衢,妇人贫无依者,多僦居,为市人缝纫。节妇以此为生,几二十年。二子

长,始就僦屋以居。二子幼时,节妇艰衣食,不能使就学。长子市贩,中年殁。次子为小点吏,以罪谪辽

左。节妇复抚诸孙。又十余年,孙裔发愤成进士,赎其父以归,而节妇年九十矣。

节妇性严毅,常早起,子妇虽老,终日侍立,不命不敢坐。裔之母谷氏,性笃孝。鸡初鸣,起洒扫,

奉匜侍盥,就灶下作羹食,亲上之。食毕而退,率以为常。及贵盛,姻党皆曰:“世有太夫人年七十而执

仆婢之役者乎?”将公为节妇言之,谷氏曰:“若毋言,吾与姑故寒苦,姑习我,非我供事,姑终不适。

吾皤然白发,身无疾,洒扫盥馈以事吾姑,此日可多得耶?”

节妇以康熙戊辰卒,年九十六,距位之死,七十有九年。始节妇所僦板屋,在珠市西。及孙贵,卜居

正当其地。家童数十,出入呼拥,节妇时指示子孙姻党,京师之人亦以为美谈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

【注】①匜(yí):古代盥器,瓢形。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能长为妹赡二甥乎 赡:赡养 .

B.但望毋羞我贫,暇则频过我 过:看望 .

C.妇人贫无依者,多僦居 僦:租赁 .

D.就灶下作羹食 就:走近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位之死,节妇年十七 京师之人亦以为美谈云 ..

B.食毕而退 赎其父以归,而节妇年九十矣 ..

C.高氏无宗亲,依兄以居 节妇以此为生 ..

D.为市人缝纫 将公为节妇言之 ..

7.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节妇段氏“性严毅”的一组是( )(3分)

①节妇年十七,有二子矣 ②自今日,即无累兄 ③节妇以此为生,几二十年

④终日侍立,不命不敢坐 ⑤非我供事,姑终不适 ⑥节妇时指示子孙姻党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妇段氏早年丧夫,虽然哥哥多次劝说,却并未改嫁,住在小市的板屋中,以替别人缝纫为生,等两

个儿子长大后,才搬到租赁的屋子中居住。

B.节妇段氏等到家世显贵了,却还是保持干奴婢们干的活的习惯,以至于她的亲戚们都说:“世间还有年

纪七十了还干奴婢们的活的太夫人吗?”

C.这篇节妇传记叙事具体,形象生动,不发议论,不作评断,先写节妇二十年历尽艰辛抚育儿孙,再写

其儿媳,衬托节妇性格严毅,以孝治家。

D.这篇节妇传记,通过叙述节妇段氏与哥哥、谷氏两个人物之间不同时期的家庭境况,最后就板屋进行

点染,把今昔贯穿起来,含苦尽甜来之意。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吾不识兄意何居?吾非难死也,无如二子何。(3分) ②长子市贩,中年殁。次子为小点吏,以罪谪辽左。节妇复抚诸孙。(4分) ③吾皤然白发,身无疾,洒扫盥馈以事吾姑,此日可多得耶?(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简要赏析“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两句。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记分)(6分)

(1)子曰:“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 (《滕王阁序》)

(3)此时相望不相闻, 。鸿雁长飞光不度, 。 (《春江花月夜》)

(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局外人的感情探险

邱立本

与其说李安是台湾之光,倒不如说他是全球华人之光。因为他的生命经验,超越了一个地理的局限,

而是在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精华,焕发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因此拍出世界级的电

影。

可以想象,如果李安只是待在台湾,而没有美国的教育和工作经验,他很难会有今天的成就。他在美

国接触了美国电影界的丰富资源,但又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接触,体会全球华人的文化

力量。他不断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下,发现新的创意,也分享多元文化的结晶。

也许李安和法国小说家卡缪相似,都不断探索边缘与核心的关系。卡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就写

出一个社会边缘人莫名的哀愁。他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是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也不断有身份认同的危机。

李安在台湾是外省人第二代,在美国是新移民,到中国大陆是台胞,都被视为主流社会之外,是局外人,

是永远的少数派,也常常遇到了一些透明或不透明的围墙与天花板。他说着中国腔的英文,却走进了靠嘴

巴吃饭的好莱坞,曾经被歧视,遇上不少被怀疑的眼光。他要不断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证明自己

的过人之处。李安恰恰是在局外人的困境中,找到生命的出口。他用文化的创意,超越身份认同的危机,

并且将边缘与核心连结起来,让主流与非主流社会都一起共鸣。他在局外人的视野中,反而看到主流社会

的欠缺。他拍的电影,从《喜宴》、《卧虎藏龙》、《冰风暴》到《断背山》,都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发现

生命的意义。

李安的父亲是来自江西的知识分子,曾任台南一中校长,沿袭了儒家温良恭俭让的文化传统,李安幼

承庭训,对中华文化的实践有深刻的体会。但他不受僵硬的礼教所局限,不断思考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生

活路径,也在美国发现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发现不同文化的碰撞,刺激他思考人文世界的普世核心价值。

人性是没有断层的;人性也是没有地理之别的。他的电影都蕴含深远的人文情怀,让东方遇上了西方,

也让西方发现东方,写情细腻动人,让观众难以忘怀。而李安不断向新的题材挑战。他从不固定在一个类型电影中,但无论是《饮食男女》的美食,还是《卧虎藏龙》的刀光剑影,或是《断背山》的同性恋,和最新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虎啸,他都发掘出其它导演所难以发现的人性幽微之处。这也让李安登上了世界导演的顶尖地位。他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处理迥然不同的题材,都得心应手,也将一些导演视为畏途的特技,驾驭圆熟。他在一些本来陌生的领域中,却展现了挥洒自如的力量。

李安的电影,就是感情探险的旅程,让他和观众一起发现了新的自己。局外人从边缘的探索中,发现局内人所忽略的核心价值。

(选自《凤凰博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李安因为有美国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所以拍出了世界级的电影。

B、李安用文化的创意,超越身份认同的危机,并且将边缘与核心连结起来,让主流与核心社会都一起共鸣。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发现生命的意义。

C、李安思考人文世界的普世核心价值的动力来源于他发现美国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发现不同文化的碰撞以及他不拘泥于僵硬的礼教,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生活路径也给予了他一定的启示。

D、李安的电影都蕴含深远的人文情怀,让东方遇上了西方,也让东方发现西方,写情细腻动人,让观众难以忘怀。

E、李安拍摄电影,他都能发掘出其它导演所难以发现的人性幽微之处。

13、下列选项与文中“局外人”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成龙拍摄的“中国工夫”系列电影在美国受到好评。

B、姚明在NBA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C、莫言的表现中国地方特色的小说获得国际大奖。

D、加拿大演员大山在中国学习相声,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14、根据文意,概括李安能拍出世界级的电影的原因?(4分)

15、分析说明“局外人从边缘的探索中,发现局内人所忽略的核心价值”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合“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后仰投篮

吴静男

今年NBA季后赛首轮比赛,火箭队和爵士队在休斯敦进行第七场生死大战。在前六场比赛中,双方战成了3:3平。两队势均力敌,主场球迷的作用成了打破均衡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都看好休斯敦火箭队。

但比赛出人意料地偏向了客队,到第三节比赛结束时,爵士队领先火箭队8分。当然,火箭队也在奋起直追,但每当他们把比分差距缩小到两三分时,又会被对手打一个小高潮把比分拉开。什么原因呢?两位解说员说那天火箭队的手感不好,屡投不中。为什么手感不好?因为肌肉发紧,动作变形。而肌肉发紧则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火箭队在2004—2005赛季的季后赛中,也是与小牛队打到第七场,结果在客场被小牛队狂胜40分。可现在有主场优势呀!爵士队已经有好几年没打过季后赛,该他们肌肉僵硬呀!在姚明连续7次投篮不中后,解说员作出了调整,他们不再谈论什么手感的问题,他们就谈姚明,谈姚明的失误,说姚明胆怯。防守姚明的奥库比姚明矮了半头,但他与基里连科联手,强悍地把姚明顶出三秒区,而且还令姚明不得不撤步后仰投篮。后仰幅度之大,让姚明一次又一次摔倒在地。场上最高的人变成了最矮的人。美国的现场解说员赶忙发“寻人启事”:“姚明,中国上海人,身高2、26米。如有找到姚明者,请速将他送回丰田中心篮球馆。”

谁都看到了症结所在:姚明,站直了,别趴下!到了第四节,姚明不再撤步,不再后仰,而是与奥库硬碰硬,强行上篮,终于收到成效,一分钟内,裁判两次吹奥库犯规,让姚明“打3分”。第四节,姚明拿到了15分,而前三节加起来他才拿到14分。这就是直立与横躺的区别。火箭队球迷欢欣鼓舞的时刻终于到来,火箭队将比分逆转为85:80,而且麦迪还有一次罚篮。这时距全场比赛结束不到4分钟。但火箭队领先的局面只是昙花一现,麦迪罚篮不中,反倒让奥库连续两次“打3分”成功,火箭队落后1分。这时,火箭队把球交到了姚明手里。姚明敢于与奥库硬碰硬吗?他选择了撤步,选择了后仰投篮。他再次摔倒在地板上,火箭队也以99:103葬送了一个赛季的努力。

姚明说他从小就听毛主席的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到了美国才明白NBA永远是比赛第一,友谊第

二。他也多次表示自己要打得更有侵犯性。这都是NBA文化熏陶的结果。确实,姚明在场上越来越NBA了,他长了块头,留起小胡子,比赛时大喊大叫,让对手全方位的觉得自己具有“侵犯性”,以至于拿“两双”如探囊取物。但在更具侵犯性的爵士队面前,我们看到了儒雅的姚明,甚至看到了儒雅的火箭队,结果儒雅输给了粗鲁。都说中国人才有中庸的思想,其实人家美国人也有。美国的绅士培养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野蛮人”的运动,比如橄榄球、冰球、拳击,就是要在身体的强烈对抗中培养孩子的侵犯性。如果你觉得这个字眼刺目,换成“进取心”亦可。美国的裁判和观众一致欣赏并鼓励这种合乎规则的侵犯。粗而不野,一个让中国人多么陌生的中庸之道啊!在潜意识里向往文弱的中国人很不习惯身体的碰撞,碰撞会让人变粗,而粗人总是与没文化、没修养联系在一起。所以,玩起没有身体碰撞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我们顺心又顺手。姚明的后仰投篮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文化。策略他早就调整过来了,而文化一时半会调整不过来,让他连续7次做着没有效果的同一个动作。

16.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7.为什么说“姚明的后仰投篮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文化”?(5分)

18.“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是两种理念,也是两种文化。你更赞同哪一种?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

“我这个人啊,懒散,被动,你认为可以就可以啦。”

说着说着,梁朝伟便“哈哈哈”的低下头去。过去三年里他一直苦练咏春拳,虽然散散地坐在沙发上,他却有一种端正的姿态,像一颗凝固的水滴。《一代宗师》里他扮演让咏春拳开枝散叶的宗师叶问,样貌儒雅而身手敏捷,他觉得至少“站出来要像”。“天天都念着怎样才可以不用练功,怎样逃课。一下子练不到那个程度,我也不急,一点儿也不急。反正能练就练,导演说能拍过就拍过。”

他说得一本正经,却不提每天几个小时一动不动扎马步的经过,也不怎么在意由于练习过猛而摔断左手的事故。在《一代宗师》拍摄的第一年里,他只拍武戏,一个雨中的镜头拍了一个月,随行记录花絮的摄影师都已经不耐烦地打道回府,他还是一点儿都不着急。那时,除了知道要扮演叶问这个人物之外,他和所有人一样对这部电影知之甚少,王家卫扔给他一大堆历朝历代武术宗师的资料,又嘱咐他看了一堆武侠小说,却没有交代太多有关叶问的细节。为什么?他不知道。故事会如何发展,人物性格该如何铺陈?王家卫不说,他便不问。

一切准备,他觉得理所当然。拍《鹿鼎记》前他把原著看足六遍,剧本熟读三遍,然后比较两者,把文字化作表情动作,夜夜通宵试演法。《悲情城市》里虽然不用说话,但侯孝贤叫他读的那一尺来高的书,包括枯燥的台湾历史,他都在酒店里默默啃掉,休息时就下楼买包洗衣粉,自己洗衣服。这一次演叶问,每天除了拍戏,他便一个人在房间里读资料、练功夫,与世隔绝一般,“反正广东开平也没什地方去,东北也没什么地方去。”

“即使无法控制,你同样要用十二分的心,毫无保留地投入,必须认认真真做每一件事。”他常常焦虑到夜不成寐,只听到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却找不到答案和出口。他怕因为自己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进程,也怕再一次独自面对那种挫折感:“你到了某个位臵,莫名其妙就会有很多压力,会觉得有许多双眼睛看着你,你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有时,安眠药会成为他唯一的解药:没有办法放过自己,又不肯放

听筝柳中庸篇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板块一 炼字

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见出诗人所用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宇,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丰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运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对全诗的理解,本诗颔联写大自然的景物,颈联则写人世的悲欢。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因丈夫远行而望月长叹。考生

作答时应注意“独”与“空”所蕴涵的情感。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表达到了极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6.(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①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①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细读全诗,包括题目和注释。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杜鹃的啼声,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颔联描绘了“贪夫”及“远客”听后的感受。“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远客”初听“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一个“空”字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传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板块二 诗眼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③。

【注】 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只有“苦”。从全诗来看,它是全诗感情所在。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

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此一字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 ①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锁”字是第二句中的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有人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抒写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24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