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成人英语三级】
篇一:《古代哲学名言名句》
《中国哲学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
名言名句背诵篇
《概论》零
1.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2.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 道德仁义礼,温良恭俭让。
《道》一
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 无为,无违焉。
3.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4.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8.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9.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其不遇,没身而已。
10. 变易、简易、不易。
11.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 孟子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4.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1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德》二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4.
5.
6.
7.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0.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
天下,其德乃普。
11.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古代反省名言。
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吴生曰:“所谓不在三更早、五更迟,只怕一暴,十日寒。读书者当观此。”
12. 德行,在心为德,在施为行。
13.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14. 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6.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
误。
17.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chěng)畋(tián)猎,令人心发
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8.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19.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0.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仁》三
1.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2.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
者人恒敬之。”
《义》四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3.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4.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
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礼》五
1. 不学礼,无以立。
2.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3.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古代反省名言。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7.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今》六
1.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2. 敬天爱人。
3.
4.
5.
6. 所有的宗教只有一个字:爱。 只有宗教般的意志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成就某种事业。 领导者三秘笈:信念、方法、恒心。 宽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研天下之理,定其
心应天下之变。
7. 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
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8. 管理十诫:不愿冒任何风险;思维僵化,我行我素;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犯了错误,
拒不承认,目空一切;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知半解;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信息错位,沟通不畅;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9. 在永远理解别人的同时,还要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就是理解。
10. 聆听每一个人的声音,是领导沟通的绝招之一。
11. 快乐的心态,并非去追求快乐,而是能够承担悲痛。
12. 世界本来是不公平的,你的心平了,世界就公平了。
13. 这个世界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
14. 若想被人赞赏,就要学会欣赏。
15. 成熟的稻谷都是低着头的,唯有不成熟的稻谷才是昂着头的。
16. 不要认为自己聪明,那是有人在你面前表现出了谦卑。
17. 别在喜悦时作出承诺,别在忧伤时作出回答,别在愤怒时作出决定。
18. 看别人不顺眼,首先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19. 日日精进,日行一善。
20. 知行合一,知一行一。
篇二:《古代教育名言》
1、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
《明州慈溪县学记》,见《王文公文集》卷三十四。)
意思: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2、 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见《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
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
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松滋儒学记》,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十五册,第7页) 意思: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教师,弘扬教化的任务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础是各地的学校.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论语.阳货》)
意思: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意思: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张履祥:《备忘二》,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
意思:德行是衡量学者的第一要求,德行是才学的统筹,才学是德的资本.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都很好的人,他的成就必定很大.反之,即使有成就也是小成就
6、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
二者亦交养护发,实是一种功夫。(张履祥《备忘三》,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一) 意思:道德是事业的根本,事业是道德的显现。道德进步事业就会发展,事业发展了道德也会提高,二者相互滋养促进,这是一种功夫。
7、 战虽有成,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勇敢却是为根本。办理丧葬讲求礼仪,但哀痛是根本。士人虽有学问,但德行是根本。
8、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
学者旷废隳隋,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
意思: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虽然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象没有舵木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幺地方为止呢?
9、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墨子.修身》) 意思:意志不坚强,智慧就不会有高境界;说话不诚信,做事就不会有好结果。
10、 智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
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徐干:《中论.治学》)
意思:学习以立志为主,资质是次要的。学习,不怕资质不够好,而应忧虑的是不能立志。 学习的人有亿兆之多,而能成功的却没有几个,所以君子学习必先立定志向
11、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
而为盈,约而为泰,亡而为有,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见《张载集》,第287页)
12、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
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
学不成也。(张载:《经学理窟.义理(下》,见《张载集》,第273页)
意思:假如一个人对于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他(她)则很难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人要学 有所成,就要有远大志向并专心 致志地学习。
13、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日盛,成乎富有;志之笃。
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14、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
不严,则入于匪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集》卷三十六。)
意思:少年要有远大的志向,要严于律己,志向不高就会迷失在俗世,不严于律己,就会落入流言蜚语中
15、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意思: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这才是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行为啊!
16、 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辩。今所学果为何事?人生天地
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陆九渊:《语录(下)》,见《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70页)
17、 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恶,言之是非,则心术
自能向正,虽离父母师傅,亦可不至于邪慝矣。谚语:知好恶。
此其实也。(张履祥:《初学备忘录(上)》,见《杨园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1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丘:《论语.公治长》)
意思:起初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动。
19、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轲:《孟子.告子(下)》)
意思: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0、 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
之。庶乎善日积而恶远也。(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 意思:对于善恶,不仅仅要能够分辨,还要有断然为之的决心。知道这件事是善的,就要果断去做;知道这是坏的,就坚决舍弃不做。(这样)几乎就是善行越积越多,而而恶一天天被改掉。
2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轲:
《孟子.滕文公(下)》)
意思: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说的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22、 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墨翟:《墨子.公孟》) 意思:现在的世道,一心向善的人太少了,如果不是努力的去说服别人,人们就不知道(要向善)这个道理。
23、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唯何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丘:《论语.述而》)
意思:互相提问 学生非常疑惑 说一起进步 不能放弃 只是有的人为难我们前进 宁可和他纠缠 也不随波逐流
24、 责善,朋友知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
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惑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见《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丘:《论语.述而》) 意思: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丘:《论语.里仁》) 意思: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7、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
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睱责人。(王守仁:《转习录》,见《王阳明全集》卷三)
28、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善言则拜。(孟轲:《孟子.公孙丑》
(上)。)
篇三:《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古代反省名言。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古代反省名言。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篇四:《有关反省的名人名言》
1、濯清泉以自洁。——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3、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王选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5、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别人更加知耻。有关反省的名人名言。——德谟克利特
6、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7、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8、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9、只有自己深深痛过,才能体会别人的痛,于是难得自我反省。——席绢<迷路>
10、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1、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2、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诀则是自我反省。有关反省的名人名言。——陈安之
13、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14、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
15、反省是一面镜子,16、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
17、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18、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19、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20、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21、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22、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申居郧<西岩赘语>
23、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24、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
25、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6、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27、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28、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29、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瓦茨
30、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31、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
篇五:《反省自己的名言》
1、只有自己深深痛过,才能体会别人的痛,于是难得自我反省。—— 席绢
2、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海涅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4、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反省自己的名言。——日本
5、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6、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7、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 申居郧
8、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诀则是自我反省。——陈安之
9、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10、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
11、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反省自己的名言。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
12、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13、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
14、濯清泉以自洁。——韩愈
15、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瓦茨
16、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17、在每个人身上,时刻有二种要求,一种向往上帝,一种向往撒旦。——波德莱尔
18、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苏联
19、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20、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
21、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别人更加知耻。()——德谟克利特
22、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23、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24、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25、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6、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
27、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
28、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上一篇:记忆一般都是那些词形容的
下一篇:有关距离远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