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一)
《公输》

17.公输

*内容理解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或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见义勇为的精神。

3、墨子止楚攻宋的过程:

说服公输盘,使其理屈词穷 (“吾义固不杀人”,请君入瓮) →说服楚王,使其理屈词穷(运用 比喻、对比、类比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道义上的谴责)→模拟攻守取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实力上的折服)。

4、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地大物博)和宋国的土地、物产(贫穷弱小,资源匮乏)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5、课文用“九设”、“九距”表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的结果,用“诎”点明公输盘黔驴技穷。

6、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宋何罪之有?

7、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8、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9、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10、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

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11、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

12、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以外,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了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1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14、 “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15、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人物形象

墨 子:爱好和平,机智善辩,镇定从容,不畏强权。(注:爱国作为备选答案) 公输盘:阴险狡诈,凶狠毒辣。

楚 王:霸道强硬,狡诈虚伪,贪婪好利。

*课外拓展

1、与公输盘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不写“默”守“陈”规),比喻只按老办法做事,不求革新改进。

3、对联:

①公输造梯失慧才 墨子说楚赢正义

②墨子有备公输败 公输不胜楚王屈

③讲道理公输无语 展实力楚王屈服

18.《孟子》两章

*内容理解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②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起到什么什么作用?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强调地利不足恃,只有“人和”才可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

5、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7、本文体现出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

8、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

9、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战争中“攻城”、“守城”的事例作为例证。

类比论证——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10、得“人和”的实质是“多助”,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2、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

3、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回答)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心惊动,性情坚韧,原来所没有的才能得以增长,从而担当起上天下达的重大担子。)

4、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艰难困苦的磨炼)

5、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经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句话?

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8、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9、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

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全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归纳论点,得出结论。

12、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

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1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心思想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课外拓展

1、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白事理,辨清是非。

2、结合本文,谈谈中学生为迎接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作好怎样的准备。

作为中学生,担负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大使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抛弃物质、精神上的各种享受,勇闯困境,磨炼自己的意志,有起百折不回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为将来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经失去了意义,请谈谈对此观点的看法。

这一观点不正确。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越要居安思危。一方面,优越的条件容易使人懒散、堕落、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即使在优越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要想战胜这些挫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其三,经历过困境的人,才干会得以增长,这会提高他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的能力。所以,生活条件优越与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识并不矛盾。

4、关于孟子的名言

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⑤仁者无敌。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写出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或事例、成语

③众人拾柴火焰高

④团结就是力量

⑤人心齐,泰山移。

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⑦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反例) ⑧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正例)

⑨成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心协力 / 孤掌难鸣

6、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②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7、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

①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内容理解 19.鱼我所欲也

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

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

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

“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一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生”并不去做“不义”之事?

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6、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第一段作者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8、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9、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关系人的生死时,“行道之人”和“乞人”为什么“不受”?举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不受”的原因是有“羞恶之心”,认为“义””重于“生”。作用是通过事实证明“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并衬托出“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的错误。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二)
《公输练习题及答案》

公输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短褐( ) 犀兕( ) 麋鹿( ) 楩楠 ( )

2、把下面的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文。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然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

(7) 吾知所以距子矣:

(8) 此为何若人?

(9)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0)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11)杀所不足而争有余。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①《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②《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③这场模拟攻守战,结果是墨子胜利了。“________”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

5、解释加粗的重点字。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________ (4)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________

(5)胡不已乎________ (6)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7)虽然________ (8)以牒为械________

(9)待楚寇矣________ (10)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1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________

6、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何罪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比较“为”字的读音和意思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④必为有窃疾矣。

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⑦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8、区别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以:将以攻宋________ 以牒为械______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________

(2)类:不可谓知类________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_______

(3)于:起于鲁________ 至于郢________ 今有人于此________ 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有余于地________

于是见楚王________

9、指出下列句中“请”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B.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C. 臣是以无请也。 D.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知而不争。

B.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C. 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之意。

D.子墨于解带为城。 以牒为械。

二、文言文阅读。

(一)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主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的假想的攻守战,哪些语句表明战斗之激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哪个词表明公输盘已技穷?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他的办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 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6、子墨子说服公输盘采用了什么方法?

(二)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咒麋 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给下列字注音。

①犀兕( )( ) ②鳖( )

③鼋鼍( )( )④糠糟( )(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文轩 (2)敝舆: ③粱肉: ④短褐: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句中“以…为”应翻译成以下哪个句式?() A凭借…作为 b 以…作为c.认为…是

(4)与“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荆之地,方五千里 B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C.宋何罪之有? D.犀咒麋鹿满之

(5)翻译下列语句。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译:______。事紧接着前一事。

《公输》练习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喏。”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 子墨子九距之。 九:______________

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______________

③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才美不外见 B. 以牒为械

于是见公输盘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 子墨子九距之 D. 楚王问其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______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5.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要标一处)

(1) 公 输 盘 为 楚 造 云 梯 之 械

(2) 宋 无 罪 而 攻 之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起于齐( ) (2)请说之( )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4)不可谓知类( )

7.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 ,体现了墨子的 主张。

8.“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⑴ 子墨子曰 ( ) ⑵ 愿借子杀之 ( )

⑶ 吾义固不杀人( ) ⑷ 不可谓知类 ( )

10.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三)
《公输》

《公输》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能联系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学习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助读资料

1.《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学情分析: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目标定向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墨子。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 2、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守圉.之器( .) 禽滑厘...( . .) 犀兕麋...鹿. ( ) ( ) 雉.兔鲋.鱼 ( )文梓.. ( ) 楩楠豫章....(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1)起.于鲁________ (2)请.说之________ (3)胡不已.乎________ (4)胡不见.

我于王________ (5)虽然..________ (6)以.牒为械________ (7)待楚寇.

矣________ (8)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法指导

1、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2、同桌互相翻译,抽查重点语句。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反语

(1)宋何罪之有? (2)夫子何命焉为? (3)胡不见我于王? (4)胡不已乎?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子墨子九距之。____________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__________ (3)公输盘诎。____________ (4)公输盘不说____________ 2、(1)比较“为”的用法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江汉鱼鳖黿鼍为天下富( 此同类(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解带为城。 (2)比较“子”的用法 子墨子闻之( )( ),愿借子杀之( )

六、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总结升华

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3)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为与 )

《公输》导学案 第二课时

答: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能联系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学习难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 一、情境导入,目标定向

1、复习检查翻译句子 2、概述故事内容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子墨子曰 ( ) ⑵ 愿借子杀之 ( ) ⑶ 吾义固不杀人 ( ) ⑷ 不可谓知类 (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B.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D.于是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⑵宋何罪之有?

译: 4.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答:

5.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答:6.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学法指导

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止楚攻宋战略分几步走? 1、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思考: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2、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3、分角色朗读13~16段

思考:墨子最终是怎样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人物分析

墨子: 楚王: 公输:

五、系列训练,当堂达标 (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内容: 2.给加黑的字注意

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北方有侮臣者(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a.夫子何命焉为________ b.愿借子杀之________

c.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d.子墨子起,再拜________ e.不可谓仁________ f.不可谓知类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a.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b.吾义固不杀人。

5.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角度,历数公输盘的不是,善于运用________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句式,能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6.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________之中,最终折服,放弃________的错误行为。 (二)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万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 、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_________记述墨子__________的辑录。 2.给加黑的字注音:

短褐( ) 犀 ( ) 麋鹿( ) 楩 ( ) 3.解释加黑的字词:

(1)敝舆____________ (2)舍其文轩____________

(3)舍其锦绣____________ (4)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__________ (5)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___________ (6)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为何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与此同类”“此”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①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_________”。

7.第③段中,从楚宋地理条件、物质条件的__________来显示楚攻宋的非正义性。 8.①、③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 、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

9.比较①、③段,可以看出楚王攻宋的行为跟 是一样的。 10.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 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

六、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17《公输》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墨子 翟 战国 鲁 墨家 非攻 二、bān yǐng yú fù yù gǔ

三、(1)出发 动身 (2)允许,敬辞 (3)停止 (4)引见 (5)这样 (6)用、拿 (7)入侵 (8)杀尽 四、(1)拒 抵挡 防御 (2)御 抵挡 (3)屈 折服 (4)悦 高兴

五、(1)宋国有什么罪呢? (2)您有什么见教呢? (3)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4)为什么不停止(进攻楚国)呢? (5)虽是这样,公输盘替我造了云梯,我一定要轻取宋国。 (6)即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四 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2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第二课时 二 1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2、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3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子守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子墨子预守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子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四墨子:热爱和平 不辞劳苦 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公输盘: 阴险,狡诈,顽固 阴险,表现在公输盘诎,

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楚王:仗势欺人,霸道、虚伪、骄横、傲慢、口是心非。

五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三)1.⑴先生,是墨子的弟子们对他的新尊称 ⑵对男子的尊称,您 ⑶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⑷懂得,明白 2.C 3.⑴你有什么见教? ⑵宋国有什么罪? 4.⑴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⑵请献十金。 5.吾义固不杀人 义不杀少而杀众 6.智:聪明;仁:对人亲善、友爱;忠:忠诚;强:坚强;知类:懂得事理。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

六、(一)1.墨子用道理折服公输盘 2.yuè shuō wǔ 3.a表疑问语气 b您 c本来,决 d第二次 e对人亲善,友爱 f明白事理 4.a北方有侮辱我的人,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b我坚

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决不杀人。 5.智、仁、忠、强;排比、反复 6.义不杀少而杀众 自相矛盾 帮楚攻宋

(二)1.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言行 2.hè sì mí pián 3.(1)破 (2)彩饰 (3)舍弃 (4)所说的,所称的 (5)好像 (6)制造 4.(1)这算是怎样的人? (2)我认为大王您派官吏攻打宋国,是跟这一样的事情。 5.舍文轩、窃敝舆等 6.必为有窃疾矣 7.对比 8.地大物博 “敝舆”“短褐”“糠糟” 9.患窃疾者 10.比喻说理(类比) 15参考答案 1、(1)yí (2)jié nàn (3)zhì (4)cī 2、(1)英 作 《随笔》《新工具》(2)邓拓《燕山夜话》 3、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论证方法: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4、消遣 装潢 增长才干 求知与才干的关系。 5、一般的书 只读一部分 粗糙的书 只知梗概

好 书 精读,细读,反复读

6、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7、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1)“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2)“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

8、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 9、(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2)“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是恰当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 成美丽的盆景的,那么同样的,“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是比喻论证。 10、(1)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对于第一点,作者先列举六种特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叫归纳论证。对于第二点,作者主要用类比论证。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

11、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 。达到反驳的目的。 12、C 13、D 14、A、B 15、(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2)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16、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四)
《公输 一句一译》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墨子听说这件事后,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去拜见了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说:“先生您有什么见教吗?”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了他。”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墨子站起身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一事。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要用它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呢?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楚国的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牺牲不足的百姓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这是仁义;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诚;去劝阻了而没有成功,不能说是尽心竭力。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你坚持正义不杀少的数人而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墨子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这事呢?”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把这件事对楚王说过了。”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公输盘说:“好。”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墨子拜见楚王,说:“假如现在有这么一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舍弃自己锦绣衣裳不穿,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不吃,却想去偷吃邻居的糠糟。大王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装饰华美车子同破车子相比。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楚国有云梦大泽,犀兕(sì)麋鹿到处都是,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yuán)鱼、鳄鱼多的天下无比,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宋国就像人们所说的没有野鸡野兔鲋鱼的地方。这就好像好饭好菜和糠糟相比。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楚国楚国有高大的松树梓树楩树楠树樟树,宋国却连多余的树都没有。这就好像华美的衣服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的手下攻打宋国,这种做法就和这类偷盗行为一样。”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说:“好呀!虽然如此,不过公输盘给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作为(防御的)器械。公输盘一连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抵挡他。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防御的方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公输盘(虽然)屈服了,但他说:“我知道用用来抵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他其中的原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墨子说:“公输盘先生的意思,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能守住了,就可以进攻了。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然而我的弟子禽滑(gǔ)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守卫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入侵。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楚王说:“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五)
《公输》

公输

1. 作家作品

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于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 生字词 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能造奇巧的器械,有人说他就是鲁班。

云梯:古代战争中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学生对墨子的尊称。 起,起身,出发。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臣:秦汉以前对一般人也可自称“臣”。

愿借子杀之: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愿,希望。借,凭借,依靠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奉送(你)十金(作为杀人的报酬)。请,和下文“请说之”的“请”,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请允许我”。金:量词,先秦以二十两(银子)为一金。

义:坚守道义。 说之:解说这件事。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 荆国:楚国的别称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仁:对人亲善,友爱 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却不对楚王进行劝谏。 知类:明白类推的道理。 然:但是 胡:为什么 已:停止 王:指楚惠王 见:引见 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敝舆:破车 褐:粗布衣服 粱肉:好饭好菜。 何若:什么样的。 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长木:大树。 王吏:指楚王所派攻宋的官吏。 虽然:虽然如此。 牒:木片。 距:通“拒”,抵御。 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诎:通“屈”,意思是理屈 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利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禽滑厘:人名,魏国人。 寇:入侵。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3. 一词多义

起于鲁 出发、动身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胡不见我于王 向 起 为 于

子墨子起 起身 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 今有人于此 在

将以攻宋 凭借 荆之地方五千里

以 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公输盘不说 通“悦”,高兴 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

说 见

请说之 陈述,解释 胡不见我与王 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即使这样 不可谓知类 名词,事理.

虽然 类

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 为与此同类 名词,种类.

四.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五.古今异义

例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舍其文轩 文 刺花纹,彩饰。 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虽然 即使这样 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请献十金 金 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某种金属

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 用来……的。 表示因果的关联词语。

六.特殊句式

1.将以攻宋 省略句 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句 宋国有什么罪呢?

3. 于是见公输盘 省略句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六)
《公输》

公输宋何罪之有的意思(篇七)
《公输归纳》

《公输》知识点归纳

一. 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二.古今异义词

再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所以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

虽然: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让步关系的连词

九 古义:表示次数多,意为多次 今义:一般实指

三、一词多义

1、子: 子墨子闻之 先生

愿借子杀之 您

2、说: 公输盘不说(yuè) 通“悦”,高兴

请说之 陈述、解说

3、已 : 胡不已乎 停止

吾既已言之王矣 已经

4、类: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 )

5、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6、见: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7、虽 : 虽然 即使这样

虽杀臣 即使

虚词

8为 替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语气词 夫子何命焉为?

造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作为 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 必为有窃疾矣

9.之 助词,的。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代词,这。 请说之

提宾的标志,不译。 宋何罪之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10.以 用来 将以攻宋

认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 以牒为械

11.起: 起于鲁 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 起身

12.于: 于胡不见我于王 给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齐 从

13.争: 争有所余: 动词,争夺

知而不争 : 动词,争论

14.而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表顺连,可译为“然后”、“就”等。

知而不争 表转连,可译为“却”。

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好了云梯,将要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见这个消息,就从齐

国起程,走了十天十夜,到了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 墨子说:”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 公输盘说:”

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理屈了。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就此罢手呢?”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抛掉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只有五百里。这就好像

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连过多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一样。”楚王说:“好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

地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了,但他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注释:(1)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指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

对墨翟的尊称。 (2)起于鲁:自鲁国出发。起:起身,出发。

(3)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 何命焉为:有什么见教呢?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4)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5)说:同“悦”高兴,愉快。 (6)义:善良坚持道义。

(7)固:本来,从来。 (8)再拜:表示郑重的礼节,一拜再拜。

(9)请说之: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 (10)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11)见:召见。 (12)知类:明白事理 (20)然:但是。

(13)胡:为什么。(14)已:停止。(15)见:引见 。(16)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17)敝舆:破车。(18)褐:粗布衣服。(19)粱肉:指好饭好菜。

(20)何若:什么样的。 (21)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22)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23)善哉:好呀。

(24)虽然:虽然如此。 (25)牒:木片。 (26)诎:通“屈”,意思是理屈。

(27)寇:入侵。 (28)距:通“拒”守备。(29)守圉:守卫,圉通“御”,抵挡。

(30)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3、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4、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6、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7、九设攻城之机变 译: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8.必为有窃疾矣。 译: 一定是患有偷窃病了。

9.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 即使如此,可公输盘在为我造云梯,一定要攻打宋国。

[理解要点]

1、 《公输》通过墨子( 止楚攻宋 )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

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 )和(顽强斗争 )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 阴险狡诈 ),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 )和(实力 )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区 墨子最终制止了这场战争,他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办法,从道义上谴

责攻宋之不义,他善用( 比喻 ),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排比 )句,增强了说服力。

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

(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

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

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

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4、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对方

的不义,使他们从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对方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小结: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墨子先生的伟大形象。为了阻止这场非正义的战

争,他不畏艰辛,不怕牺牲,孤身深入敌国,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着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表现了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本色。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0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