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廉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天津考察时,看了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展览后,从不轻易题字的他写下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八个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大雅.荡》,是召穆公斥责昏庸无道的周厉王所写下的一段话:“天生庶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上天生下这么多百姓,他们的命运谁来管?当政者制定的法令,虽然开始多是好的,但不断地变来变去,大多有始无终。单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善终。它告诉人们许多事情有好的开始容易,但坚持到底就难了。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阐释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深刻含义。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也以铁的事实印证了这一古训。如胡长清、成克杰等人,曾身为党的高级干部,他们在参加工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曾勤奋努力过,甚至做出了一定成绩。但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缺乏慎终如始的自律能力,没能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和金钱美色的诱惑,最终滑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正是基于这些沉痛教训,吴官正同志才郑重题写了这样八个大字,给世人以警示和启迪。

警示和启迪之一,要慎初。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掌握了一定权力后,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腐蚀拉拢,甚至用重金美色来诱惑。如果意志薄弱,必然落入圈套,跌入险境。

所以,党员领导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那一天起就要进一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以律已,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做好每一件事,坚持起点高,迈好第一步,做到慎初。明朝有一个轿夫刚开始总是躲着泥水走,后来一不小心还是踩到泥水里,看到自己一双新鞋顷刻间变脏了,轿夫也就“不复顾惜”了。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慎初的重要意义。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

警示和启迪之二,要坚定持久。坚定,是指作为党员干部,既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还要有坚定高尚的道德操守和坚定自觉的纪律观念。持久,就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历久弥坚。党员领导干部在顺境中要能够戒骄戒躁,在逆境中更要忍辱负重。刘青山、张子善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甚至坐过牢,在敌人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面前,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但他们经不起胜利的考验,经不起和平环境的考验。胡长清、成克杰开始也做过 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权钱美色的考验。这些人都应验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训诫。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信念、持久的毅力、严格的自律精神显得格外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用党章警示约束自己;要在是非面前增强辨别能力,在警示面前增强悔过能力;要答好加快发展和永不变质两张答卷,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各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也是使党员干部不犯、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对一些有犯错误苗头的人要警钟长鸣、毛毛雨常下、小木鱼常敲,使之有所戒惧,做到不出格、不越轨。 警示和启迪之三,要善始善终。有一句古诗:“叹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的一生在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一个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为人民群众办事的时间更是有限,一定要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但近些年却有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想后事、找退路,甚至出现了退休前以权谋私的“五九现象”。中央电视台曾播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70岁的外国老翁带着儿子千辛万苦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峰顶,他高兴地给90多岁的老父亲打电话。老父亲电话里告诫儿孙:“不要高兴的太早,上去了不算成功,只有平安下了山,才算成功。”人与登山同理。一个领导干部只有走好路,永远走正路,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才算最后的成功。江泽民同志曾批评“有的人表现一直很好,快要退休了,最后却搞的自己身败名裂”。我们都不要做这种人。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类的事例不胜枚举。毛泽东同志就曾教导人们,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古训,请君谨记。

篇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寓意何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寓意何为?

9月3日抗战大阅兵举世瞩目,我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为老兵的抗战经历而热泪盈眶,为军人英姿、各种先进武器而震撼,虽然抗战大阅兵已经结束,但背后的历史我们却不应该忘记,国人仍然不断热议大阅兵的各个精彩场面。

篇三:《2016高考作文热点题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引用“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一古典名句,引发国民关注与热议。

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习大大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引用这句话,可谓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写一篇作文,高考要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1.给 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 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 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 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 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 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善始善终,精彩人生

歌德说:“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而我想说,能将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善始善终的人,是最成功的人。回顾历史,我们不免惊叹于伟人的成功。史学家司马迁为写《史记》花了九年的时间,李时珍用了十五年完成《本草纲目》,托尔斯泰用了二十七年写成《战争与和平》。正因为他们善始善终的精神,铸就了他们的成功。因此,做人应善始善终,才能创造成功而精彩的人生。 做人善始善终,才能把握机遇。如果一个人做事总爱三分钟热度,他能找到成功的钥匙吗?答案是肯定不会。只有一心把事情做下去,才会与机遇之神碰面,从而把握机遇,迈向成功。为何诸葛亮肯效命于刘备军下?正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咨臣以当世之事”,打动了诸葛亮,也为刘备的建国大业打下坚实基础。试问当初如果刘备去完一次草庐而不了了之,诸葛亮会帮助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越王勾践若

不卧薪尝胆十年,而是无助地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能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吗?显然,只有善始善终的人,才能把握成功的机遇,为自己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做人善始善终,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认可,肯定自我的价值。既然认同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就应该学会成为善始善终的人,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同。其貌不扬、声音不美的孔庆翔,正因为他那善始善终的精神,坚持一直参加比赛,而得到了美国人的赞许,从而成为美国最红的华人。无独有偶,韩世民也凭善始善终的品质,携妻照顾瘫痪的初恋情人34年,从而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了全中国。善始善终的人是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敬的,同样也会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善始善终的人。

做人善始善终,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是短暂的,没有人会想带着遗憾离开。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一心一意,做到最后,我们才会不后悔。日本把“国家最具贡献奖”颁给了一个默默无闻的邮递员——野生爷爷。从事邮递工作50多年,50年如一日地工作,从未送错一封信,弄错一个地址,保持着对工作的执著和热情,一直干下去。野生爷爷善始善终的精神,让他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做人善始善终,是我们的人生写照。从今天起,做个善始善终的人吧!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点评:这是一篇颇为典范的议论文。作者开篇从歌德的一名名言出发,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善始善终,才能创造成功而精彩的人生”,接着分三个分论点展开深入论述,“做人善始善终,才能把握机遇”;“善始善终,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同”;“善始善终,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结尾呼应开头,号召“做个善始善终的人!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明晰,议论充分,有理有据。

始终皆完善,方为真成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来我们都强调凡事要争取好的开头,要赢在起跑线上,这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善了始,还要善终,方称得上为真成功。

善始之道,人深谙之。古人有孟母三迁的佳话,孟母之所以厌其烦地搬迁,难道不正是为了给孟子一个能接受良好熏陶的童年,一个好的开始吗?今人更有胎教之现象,无一不体现了善始的重要性。俗语有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此话绝非夸大,例如下棋,倘若开盘不慎,极易陷入不利阵势,进而处处受对方牵制,最后唯有节节败退,落荒而逃。要想成功,必须有善始作为后盾。

然而,古往今来,不善始之害可谓不胜枚举。方仲永年幼时堪称神童,然而他父亲鼠目寸光,忽视了童年正是培养文学根基的重要一环,终于仲永在乡里流转作为赚钱工具的时候,他的才华也就流失殆尽了。现代社会不外如是,所谓万丈高楼拔地起,没有稳固的根基,又怎能保证其屹立不倒呢?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没有善始之行,怎能圆你成功之梦?

若要成功,有了善始还不足够,因为“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甜者,才是胜利者”。他做到了,当他抱着正直、清廉的意愿迎面撞上官场的污浊不堪时,他没有屈服,更没有随波逐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他

将忠洁与爱国坚守到了人生终站,在汨罗江里封存千年不腐,他的善终在世人心中竖起了不倒的丰碑。文天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将忠肝义胆剖开在异国沙场,只为守住他永不蜕质的坚贞。他们在人生品格上的善终,铸就了千年不朽的佳话。若要成功,怎能不善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造句

不善终者,唯有与成功失之交臂。飞行员失事最多是在返航时,没有了枪林弹雨的威胁,反而毁在最后的忽。不善终之害啊,可见一斑。牛顿在晚年痴迷于对上帝的探索和对飞黄腾达的追求,因而在他辉煌的一生中留下了不该有的污点。美国名噪一时的“圆圈饼之王”在创业后豪赌成瘾,最终沦为乞丐。这更是不善终之惨痛教训啊!

人生是一个过程,唯有善始善终,通力合作,互相照应,才能缔造一个成功的人生。

简评:文章逻辑性强,论述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开篇直奔主题,提出中心论点,“善了始,还要善终,方称得上为真成功”。文章主体部分即层层展开析理,要想成功,必须有善始;有了善始还不足够,还得善终;不善终者,唯有与成功失之交臂。论述旁征博引,环环相扣,颇有说服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善妖善老,善始善终。”用来形容做事情要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然而,生活中很多人刚刚做某件事时信心百倍,积极肯干。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松懈下来,结果功亏一篑。正如《诗经》所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其原因,没有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明朝嘉靖年, 杨爵素以直言犯谏著称于世。杨爵曾在行人司供职 ,曾出入河南、山西等地 。亲眼目睹过百姓们提着筐子用刀割取路边死尸的肉,来充饥的悲惨景象。杨爵回京后特地写了一篇 《固邦本疏》 向皇帝劝谏,希望他体察民情,抚恤百姓。当时嘉靖刚即位不久 ,下决心要做个好皇帝 。因此他对杨爵的进谏十分赞赏,不仅采纳他的意见开仓赈灾,而且擢升杨爵为监察御史 。因为励精图治,轻徭薄赋 ,嘉靖即位不久便出现了政治清明的局面 。然而 ,好景不长 ,在位没多久 ,嘉靖就开始耽于享乐,玩弄权术,终日醉生梦死。杨爵深感痛心,再次上疏劝谏道:“陛下您即位之初励精图治,现在却荒废朝政,希望您能念在祖宗创业艰难的份儿上改变作风 ,考虑实施我的治国方略。”

杨爵原以为嘉靖会如 当年一样采纳自己的意见,没想到,嘉靖看完谏书后勃然大怒,即刻将他逮捕入狱,打得血肉模糊。由于长期荒废朝政 ,痴迷炼丹,嘉靖的统治越来越混乱,最终引发了 “壬寅官变”,使得国力日益衰退。毛泽东曾为此写下了 “靡不有初”四个字。打造良好的开端并不难,但能善始善终才

是最重要的。

西方有一位数学家,毕生从事圆周率的计算。他花了半生的心血把圆周率推算到了小数点后的七百多位数,可是后人却发现他在小数点后的二百多位数那里就出错了,这意味着他后面的努力全是无用功。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如果他计算时能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态度,也许就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的遗憾了。

事情一开始时,人们都能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去做,可是,做到一半时,就会有人松懈。只有由始至终都能克服自己的躁动,以不变的态度做下去的人才能成功。

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如宋濂、范仲淹等,他们由始至终都抱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谦虚地向别人请教,终于成为了名流千古的大文豪。还有我们的航天工作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枯燥的计算、训练,却始终以热忱的心去对待,不忽略任何一个小数点、任何一个细微的细节,才使得我们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至今还未出现美国“哥伦比亚号”那样的悲剧。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所以人生百里,唯有善终,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篇四:《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

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晏子春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运命论>)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文赋>)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关于成语的名言警句。(元·程端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大巧若拙,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兼听则明,倔信则暗。(<汉·王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成语名言警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释道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篇五:《古代名言诗句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古代名言诗句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24544.html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去

    下一篇:英语说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