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作用?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篇一:《苦木研究进展》

苦木研究进展

姜秀晶 综述

辽宁中医药大学 04药普

摘 要 苦木作为一种中药,性味苦寒。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作用。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等。本文就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苦木 研究进展 生药学 化学成分

随着西药抗生素滥用及不良反应的增加,开发具有良好抗菌效果的中药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我国开发中草药的成功例子,苦木已经有许多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就其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1 生药学研究

苦木(e/crams quassioides)属苦木科(Sinovrubaceae)植物,乔木或小乔木,高达lore,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以广东、广西最多;它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茎、枝、叶所含的苦木素(Quashing)、异苦木素(Pyramid)、苦树素(Persian)、苦木酮(Nigakinone)等十几种生物碱。

苦木以枝叶入药,称苦木枝或苦木叶。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cm~2.0 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纵纹及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奇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近无柄,长4 ciifl~16 cm,宽1.5 cm~0.6 cm;丙面常绿色,有的下面淡紫红色,中脉有柔毛。干、皮可提取有效药用成份。气徽,味极昔。功能主洽:抗菌消炎,祛湿解毒。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细菌性痢疾,湿疹、疮疖、毒蛇咬伤等。

l 苦木科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乔木或灌木,树皮具苦味。鳞芽或裸芽。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或脱落。花小,单性或杂性,稀两性,整齐,排成总状、圆锥或聚伞花序,萼片3~5.常部分台生,花瓣3~5,很少缺;花盘环形,全缘或分裂;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成2轮.花药2室,纵裂,子房上位,2~ 5裂,1~5室,中轴胎座,心皮基部分离,花柱1~5枚,分离或台生,柱头头状;胚珠每室常1粒。常为核果、翅果。种子常单生,胚乳少或无。

1.1 臭椿属(Agent’s Deaf~)

常落叶乔木,树皮有苦昧 鳞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揉之有臭味,全缘或基部边缘有数对腺齿。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杂性或雌雄异抹;萼片5~6,花瓣与尊片同数,雄蕊low,花盘low裂,雌蕊具5~6心皮 翅果,离生l~6个,每翅果含1粒种子。本属四川有4种。

1.1.1 臭椿(樗树、臭楮、山椿、樗椿、白椿) ( 枞“ agissiraa(Mil1)Swing) 乔木,幼枝、叶柄及叶轴均不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l(13)对,卵状披针形,全缘,叶基两侧有1~2对腺齿,幼枝及叶柄无剌。圆锥花序长10 cm~20(34)raft。翅果长不超过4.5cm,熟时淡红色或灰黄褐色。花期5月~7月,果期8月~l0月。分布于成都、都江堰、峨眉、邛崃、金川、木里、域口、平武、米易、美姑、宝兴、理县、北川、沪定、康定、小金、汶川、卧龙、黑水、九龙、丹巴、得荣、乡城等(市)县的海拔850 m~2900 m之间的混交林、杂木林和灌丛中以及石灰岩和干热河各地带。 一

1.2 刺樗(刺椿)(,4ihadkus “ raw Doe)

乔本,幼枝、叶柄及叶轴均不被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8~17对,披针状长圆形.叶基[1]

两则具2~4对腺齿;幼枝和叶柄具刺。圆锥花序长约20 cm~30 am。翅果长约4.5 cm~5 cm,花期6月,果期7月 分布于都江堰、术里等(市)县的海拔1 O00m-~2 5口0m之衄的干热河谷地带。

1.3.3 大果臭椿(大果樗树)(d妇 f^Hs altissimo(Mali)Single Vary

Sutchuerlensis(Dude)Re—he et Wilson)

此种与臭椿的区别为.幼枝红褐色,具光泽叶柄带紫色,小叶常较大.叶缘无纤毛 圆锥花序长35 cm~50 cm。翅果长4.5 cm~6 cm。分布于成部.城口等(市)县的海拔850 m~1 300 131路旁、淘边杂木林或灌丛中。

1,1 4 毛臭椿(四川臭椿)f “ 曲 #radii Dude)

乔木,幼枝,叶柄及叶轴均密被微柔毛;叶大,奇数羽状复叶,小叶l7~35对,近基每侧有1~2腺齿,叶绿渡状 圆锥花序长20 cm~30 cm。翅果长约6 cm 分布于我省东部地区。

1.2 苦术属( M BL.)

本属四川仅1种。苦树(苦木、黄楝树、熊胆树、苦弹子、臭辣子、苦楝子、苦擅木、苦胆术) (Picrasmaq~mssioides·(D·Don)Benn)落叶小乔木。树皮薄,极苦;枝条有黄色皮孔;裸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7(~1 5)对,近无柄,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基部偏斜,叶缘锯齿较细小,无腺体。聚伞花序腋生,花序长约8 cm~1 5 cm,有柔毛.花朵性异株;花黄绿色,萼片4~5,宿存而增大;花瓣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长于花瓣2倍,子房4~5个,离生心皮。核果近球形或例卵形,熟时蓝黑色。花期3月~7月,果期4月~9月。分布于成都、都江堰、峨眉、邛崃、康定、南川、城口、奉节、宝兴、沪定、雷波、平武、小金、天全、巫山、峨边、石棉、内江、石柱、汶JI『、卧龙、洪雅、桧潘、茂汶、苍溪、南坪、绵阳、九龙、丹巴等(市)县的海拔450 m~2 600 m之间较湿润的山谷杂木林、路旁、沟边或灌丛中。

1.3 鸦胆子属(Bruce F Mil1)

我省仅局部地区有栽培,有1种。鸦胆子(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Bruce Jamaica(1J.)Merry)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苦。全株有黄色柔毛,鳞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对,卵状披针形,叶缘有粗锯齿,有腺体。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暗紫色.为4数;萼片宿存不增大,雄蕊4,花盘杯状,子房常4心皮.核果1~4个,分离,果呈长卵形,熟时黑色。我省米易县海拔1 00 rifle地带有栽培。

2 化学成分

2.1苦木苦味素(苦木内酯)

苦木苦味素是苦木科植物的特征性化合物,多为四环三萜内酯及五环三萜内酯,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1994年于荣敏等[3][2]曾对这类物质的研究情况予以介绍,现将其后发现的

[4]新苦木苦味素进行总结。2002年Bain等从高樗(Ailanthus excels)茎木、树皮的甲醇提取物氯仿层得到3个新的C20-苦木苦味素,并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出glaucarubolone

F,并用光谱法鉴定了结构

Greco等[7][5]。Takeya等从刺樗(Ailanthus vilmorinana)的树皮中得到5个新的苦味素,命名为vilmorinines B~。2000年Trip etch等[6]。从Currycomb Harman Diana根中分离鉴定出3个特殊的15α-羟基苦味素iandonosides A、B和abandonee,光谱分析确定了结构。从多雄蕊堡树(Castelapolyandra)的枝条中得到6个新的C20,1-表-holacanthone、15-O-乙酰基-glaucarubol、15-O-乙酰基-?4,5-glaucarubol、1-表-5-异-glaucarubolone、1-表-glaucarubolone、?4,5-glaucarubol和1个C19苦味素15-O-乙酰基-5(S)-polyandrol,通过X射线衍射证明了结构。Jiwajinda等[8]。从长叶宽树冠木(Eurycomalongifolia)叶中

得到一个新物质12-表-11-dehydroklaineanone,但其无抑制黄瓜苗和稻苗生长的作用。日本学者从东南亚生长的长叶宽树冠木根中得到3个新苦味素(eurycolactones A~C)

和eurycolactone),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结构

2.2生物碱

Trip etch等[11][10][9],其后又得到新化合物C18-苦木苦味素eurycolactone D以及2个C19-苦木苦味素(eurycolactone E。 从Currycomb Harman Diana根中得到2个新生物碱,铁屎米-6-酮-9-O-β-吡

[12]喃葡糖苷、7-羟基-β-咔啉-丙酸。澳大利亚学者从苦木科的一个新种SAC-2825

(aff.Samadera bawdily)中分离得到1个柠檬苦素、1个苦木苦味素、3个生物碱、7个双环辛烷型木脂素,其中生物碱2-(10'ξ-acetoxyundecanyl)-l-乙羧基甲基-4-喹诺酮为新化合物,这是首次在同一种植物中同时发现苦木苦味素和柠檬苦素。

2.3其它

近年来,从苦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蒽酮类化合物。Tatiana等[13]从Piranha expenses树皮中得mayo side C,用重循环-HPLC、光谱分析和CD谱确定了结构。通过重循环-HPLC从美洲苦木(Picramniateapensis)树皮中得到3个新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蒽酮糖苷picramniosides

D、E和1个蒽酚酮糖苷mayo side B,并用CD谱确定了结构[14]。墨西哥学者[15]从Piranha amides茎木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mayo side和surfside,这两个化合物属于非对映异构体

diastereoisomeric oxanthrones。从Piranha amides根中得到1个新大黄酚蒽酮糖苷(offside)

等[18][16]。Hernandez[17]从Permanent hirsute根中得1个蒽酚酮(mayo side)。Mohamed

[19]从阿比西尼亚牛筋果(Harrisoniaabyssinica)根皮中得到11β,12β从多雄蕊堡树的枝条中得到非苦味素的新物质aβ-糖苷

[20]-Diacetoxyharrisonin。Greco等和1个甾族化合物,并通过晶体衍射确定了结构。巴西学者从Picrolemma greatness的茎

木和树皮中分离出3个新的三萜化合物7a,24,25-三羟基-3-氧代-apotirucalla-14,20(22)-二烯-21,23-交酯、7a,24,25-三羟基-3-氧代-apotirucalla-1,14,20(22)-三烯-21,23-交酯和21,23-环氧-7a,20,21,24,25-penta-hydroxyapotirucalla-14-烯-3-酮以及8个已知苦味素。Laying等[21]对鸦胆子进行分离提纯,从显示抗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乙酸乙酯层中得到1个新的木脂素,愈创木甘油-β-O-6'-(2-甲氧基)肉桂酰醇酯,但化合物单体对HL-60细胞无活性。

3 药理学研究苦木作用?

3.1 现代药理

3.1.1 抗菌消炎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苦木生物碱的抗菌消炎研究[22],曾先后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院级奖和广东省卫生系统科学大会奖。该研究表明:苦木生物碱有抗真菌作用。体外抗真菌实验发现苦木总碱对溶血性乙型链球菌816、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宋内氏痢疾杆菌51334、枯草杆菌6633和八叠球菌有抑菌作用。沙静姝

3.1.2 解 热

沙静姝[23][23]报道苦木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和蛋清性足肿,肌肉注射莲胆注射液(穿心莲、苦木),有明显抑制使用。 报道给家兔肌肉注射莲胆注射液(穿心莲、苦木)对伤寒,副伤寒混合菌所致发热有解热作用。

3.1.3 降 压

马树德[24]等人报道苦木总生物碱对麻醉犬、兔静脉注射和对正常大鼠、肾型高血压大鼠灌

胃均有明显降压作用,降压强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大。未发现快速耐受现象。总碱可抑制家兔颈交感神经放电。认为降压作用与交感神经中枢抑制有关。

3.1.4 对心脏的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表明

室传导作用。苦木作用?

3.1.5 增强局部血流量

木本太一

使用。

3.1.6 降低转氨酶

《有毒中草药大辞典》苦木作用?

3.1.7 抗 癌

苦木作用?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3.1.8 抗蛇毒

梁文法[28]报道苦木注射液对银环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犬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小白鼠保护率为75.6%,尤为100%。洪庚辛等的文章指出对眼镜蛇毒中毒小鼠立即给予苦树50 g/kg(60%醇提取物,以最大耐受量灌胃),其保护率为66·7%。

3.1.9毒 性

苦木总碱对大鼠生长发育、肝、肾功能、血象及实质性器官、心、肝、肺、肾未见明显影响

[26][27][26][25][22],苦木总碱可使大鼠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做功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尚能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有一定程度的延长P-R间期及减慢房等给家兔静脉注射苦木心材及边材的水提取物对肠血管血流量均有显著的增强报道苦木总碱对CCl4(四氯化碳)严重中毒性肝炎的家兔有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但对正常家兔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不明显。 中指出,苦木科植物美洲苦木的树汁中的苦木苦素有抗癌作用,能[27]提高存活率。苦木植物苦木树汁中和非洲苦木中的苦木内酯有抗癌作用。 。

[27]3.1.10 抗 疟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用。

3.1.11 其 它

苦木科植物茎木中的苦木素可作健胃剂,增进食欲,过量引起呕吐,可作为吐根碱的良好代用品。1∶10 000的浓度在体外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的运动。苦木浸剂灌肠可治蛲虫

苦木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赣林等,苦木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3期

[2]. 马丽莎,四川苦木科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四川林业科技-1997年4期

[3]于荣敏,林少霞,张惟才,等.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4,4(3):224~232

[4] Bain C J,Annul P,Rakish S,et al.Phytochemistry,2003,62(4):579~584苦木作用?

[5] Takeya K,Kubota H,Osaka A,et al.Phytochemistry,1998,48(3):565~568

[6] Trip etch K,Yogi K,Phannipha C,et al.Phytochemistry,2001,57(10):1205~1208

[7] Greco PA,Haddad J,Punier-Nunez MM,et al.Phytochemistry,1999,50(4):637~645

[8] Jiwajinda S,Santisopasri V,Murakami A,et al.Phytochemistry,2001,58(6):[27]指出,苦木科植物苦木树汁中和非洲苦木中的苦木内酯有抗疟作。

959~962

[9] Nag HH,Hitotsuyanagi Y,Fuquay H,et al.TetrahedronLetters,2000,41(7):6849~6853

[10] Nag HH,Hitotsuyanagi Y,Fuquay H,et al.Phytochemistry,2002,59(8):833~837

[11] Trip etch K,Yogi K,Phannipha C,et al.Phytochemistry,2001,56(2):383~386

[12] Simon G,Lyn C,Clyde D,et al.Phytochemistry,1997,44(6):1109~1114

[13] Tatiana R-G,Sandra R V,Joao B F,et al.Phytochemistry,2000,55(7):837~841

[14] Tatiana R G,Juab F,Edison R F,et al.Phytochemistry,1999,51(5):583~586

[15] Hernandez-Medal MDR,Ramirez-Cora’s CO,Rivera-Dominguez MN,et

al.Phytochemistry,1999,50(11):1379~1383

[16] Hernandez-Medal MDR,Garcia-Salmons I,Scintilla R,et al.Phytochemistry,1998,49(8):2599~2601

[17] Hernandez-Medal MDR,Lopez-Marquez O,Scintilla R,et al.Phytochemistry,1996,43(1):279~281

[18] Mohamed S R,Frank R F,Dulcimer A M,et al.Phytochemistry,1999,52(1):127~133

[19] Greco PA,Haddad J,Punier-Nunez MM,et al.Phytochemistry,1999,51(4):575~578

[20] Edison R Of,Joao B F,et al.Phytochemistry,1996,43(4):857~862

[21] Laying L,Such N,Fong HH,et al.Phytochemistry,1996,43(2):409~412

[22]宋振玉,周同惠,方起程,等·中草药现代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68·469·

[23]沙静姝·莲胆注射液[J]·药学通报,1988;23(7):440·

[24]马树德·苦木总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药学学报,1982;5(5):327-330·

[25]木本太一·增强局部血流量的生药成份[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6(5):53·

[26]郭晓庄,喇万英,张树峰,等·有毒中草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90·

[27]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编·植物药有效成份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75,961,876·

[28]梁文法·苦木的抗蛇毒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4):54·

篇二:《鸦胆子 临床新用途》

鸦胆子 临床新用途

[别名] 苦参子、老鸦胆、鸦胆、鸦蛋子、鸭蛋子、解苦楝、小苦楝。

[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苦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长于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3~9月份成熟晒干,种子根和叶都可做药用,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成分] 鸦胆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苦味素。从中分离出9种以上单体,称为鸦胆子苦素A、B、C、D、E、F、G以及鸦胆子苦肉酯和鸦胆子苦醇等。另外还含有苷,如鸦胆子苷,均为粗制品,缺乏深入的化学研究。

[药理]

1.抗阿米巴作用 体外试验,去油鸦胆子水浸液和乙醚浸膏加入感染粪便,均能杀灭阿米巴。但去油鸦胆子浸液1:1000时,须与阿米巴培养基接触48小时,始能杀灭3种阿米巴中之2种。鸦胆子油无作用。

2.抗疟作用 鸡疟实验结果表明,鸦胆子仁口服,或其水浸液和粗制无晶形粉肌注,都有显著的抗疟作用,使血中疟原虫迅速减少,乃至转为阴性,但未确证是否已根治。

3.抗其他寄生虫作用 鸦胆子粗提物能驱除犬肠道线虫和绦虫。在治疗过程中也曾观察到鸦胆子对鞭虫和蛔虫有驱除作用。对钩虫亦有极强的驱杀作用。

4.抗肿瘤作用 用甲基胆葸醋酮诱发的小鼠皮肤癌和乳头状瘤进行试验,证明鸦胆子仁糊剂和水剂局部应用,能使瘤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和坏死。但对正常组织亦有类似作用。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去油鸦胆子浸剂及其他粗提物静脉注射,可使犬血压下降。

6.对平滑肌器官的作用 鸦胆子仁的各种浸出物均能兴奋离体子宫、小肠及在位小肠。

7.其他作用 鸦胆子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霍乱弧菌,以及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无明显抑杀作用。

8.毒性 鸦胆子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成分存在于水溶性苦味部分,而其挥发油则有局部刺激作用。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人大肠、肝经。功能:清解热毒,抗疟治痢燥湿,杀虫,腐蚀赘疮。主治:冷痢久泻、热毒血痢、间日疟疾、内外痔疮、疔毒、癌瘤、赘疣、鸡眼等。

[临床新用途]

1.治疗阿米巴痢疾 据50例和65例两组的观察,近期治愈率分别为72%和94%。其中50例组的复发率为6%,治愈病例大都在2—7日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3~5日转为阴性。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子对阴虚体质用糖胆胶囊为佳。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其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日为1个疗程,门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子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岁1~2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子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m1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口1次, 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日后再单独使用。

2.治疗疟疾 对间闩疟、三口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鸭胆子仁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4次,连服至第4—5日剂量减半,全程5闩。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4岁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3.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 鸦胆子仁20粒加水lOOml,煎成20ml,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日1次,治疗6例滴虫性阴道炎,经2~3次用药即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另一报道用鸦胆子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ml,煎成40ml,行阴道灌洗,每日1次,治疗1例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经7日后亦获痊愈。

4.治疗小肿瘤 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滴入,每日1~2次,3~7日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油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擦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在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1~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黏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

5.治疗扁平疣 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油滴于疣上,每4~7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应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肤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治疗中可有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此现象则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可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

6.治疗肛裂,内痔、乙状结肠肉芽肿用鸦胆子仁内服,对于肛门裂和内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虫病合并乙状结肠肉芽肿,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篇三:《桑皮的功效与作用》

桑皮的功效与作用:桑皮又叫桑白皮、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双白皮、炙桑皮,桑皮的功效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皮的作用是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桑皮用药禁

桑皮的功效:
桑皮又叫桑白皮、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双白皮、炙桑皮,桑皮的功效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皮的作用是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桑皮用药禁忌是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桑皮。
药名:桑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桑皮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来源:桑皮为桑科植物桑根皮。桑皮的功效与作用
炮制方法:
1、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
2、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

桑皮的作用:
桑皮治肺热喘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尤善泻肺火而平喘咳,桑皮治肺热咳喘,痰稠而黄。<本草>云:桑皮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缝金疮。续断、麻子、桂心为之使,忌铁铅。
1、桑皮治传染性肝炎: 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2、桑皮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挫散,入棱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刮、儿药证直诀>泻自散)
3、桑皮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 (<肘后方>)
4、桑皮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 桑根白皮一斤。米浴浸三宿,净刮上黄皮,挫细,人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钦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5、桑皮治糖尿病: 桑自皮四钱,拘把子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6、桑皮治水饮停肺 胀满喘急:桑根自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姜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7、桑皮治卒小便多,消渴: 桑根自皮,炙令黄黑,挫,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匆用盐。(<肘后方>)
8、桑皮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 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草苗子三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9、桑皮治坠马锄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于损处。(<经验后方>)
10、桑皮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11、桑皮治水肿通身皆肿:桑根白皮(炙黄色 锉)五两 吴茱萸(水浸一宿 炒干)二两 甘草(炙)一两.上三味口父咀如麻豆.每服五钱匕用水二盏 生姜一枣大(切) 饴糖半匙 煎至二盏 去滓.温服 日再.(<圣济总录>桑白皮汤)
12、桑皮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 蜀桑根自皮,阴干捣末,佯胶,以酒和数肿。(<干金方>)
13、桑皮治肺气喘急 坐卧不安:桑根白皮锉 甜葶苈隔纸炒.上二味等分 粗捣筛.每服三钱匕 水一盏 煎至六分 去滓 食后温服 微利为度.(<圣济总录>泻肺汤)
14、桑皮治娱蚁毒: 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 (<湖南药物志>)
桑皮水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均有明显利尿作用;正丁醇提取物静注,能明显增加犬胃肠活动,乙醇提取物对离体兔子肠和子宫有兴奋作用,水提取物呈导泻作用;桑皮水或正丁醇提取物呈现镇静安定作用,以及轻度镇咳作用,水提取物有明显镇痛作用;桑皮煎剂和水、甲醇、乙醇、正丁醇或乙醚等多种溶媒提取物,对麻醉家兔、大鼠或肾性高血压大鼠均有不用程度的降压作用,作用缓和持久,且反复用药无快速耐药作用;桑皮煎剂有抑菌作用,桑皮甲醇桑糖朊均具有降糖作用。

桑皮用药禁忌:
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桑皮,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3561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