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略论杜甫的曲江诗》

龙源期刊网 .cn

略论杜甫的曲江诗

作者:张晟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5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杜甫曲江诗的诗性阐释,揭示杜诗独有的诗歌体貌在曲江诗中的表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析杜甫曲江诗中所蕴含的超越盛世之诗的丰富而系统的思想内涵;二是阐述其在丰富的思想内容与多样的艺术形式间的内在整合性。

关键词: 杜甫 曲江诗 诗歌体貌

曲江在今陕西西安境内,位于府城东南,在秦为宜春苑,在汉为乐游园。自秦汉以来,曲江与文学的关系多与长安的历史兴衰有关。纵观全杜诗,杜甫的诗歌与他生平的行迹有很大关联。杜甫的曲江诗从大范围看,当属长安诗一类,较之其他以地理为标轴划分的诗歌而言,时间的跨度性较大,记录了杜甫在困守长安、安史之乱及平乱之后最后留守长安的经历。同时,曲江拥有独特的地理、文化风貌,承载了诗人特殊的情感语调,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日臻成熟,因此曲江诗在杜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一、曲江诗之辨

杜甫涉及曲江的诗,约有二十首左右,大致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曲江之景事明确纳入写作内容、并展现于纸上的诗歌,如《曲江三章章五句》、《九日曲江》、《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等,然而实际上,杜甫的曲江诗中似乎并没有纯粹以曲江本体为创作对象的作品,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借景抒怀的作品。另一类诗歌中没有具体提及曲江之景,而是以曲江为背景,笼统地借曲江的繁荣表现王朝宴游之乐、讽刺奢靡之事,并借曲江今昔之比表现时代的变迁。

二、诗性阐释:杜甫曲江诗独有的诗歌体貌

1.超越盛世之诗的丰富思想底蕴

(1)复杂的个体思绪

如《乐游园歌》中的此番陈情: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篇二:《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与文言翻译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 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 ,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 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

曲江对酒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

9. 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 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 的思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 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图”,后两句写“ 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

浪淘沙令 李煜曲江对酒翻译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 风物,表现了征人的 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 而不 ,虽 而又含有对 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

画堂春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 之美,下片写 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菩萨蛮 王安石曲江对酒翻译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 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是: 。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词鉴赏习题续2

1.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2.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3.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4.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5.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6.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 个字。

7.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8.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

B(不超过40字)曲江对酒翻译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9.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0.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1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12.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篇三:《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三 语 文 试 题 2016年1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共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水平。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陆上丝绸之路担当东西贸易的商人主要是月氏、匈奴人。关于边境贸易,《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前来北魏“四夷馆”贩货的“商胡客贩,日奔塞下”,把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表现无遗。外商来了之后,“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不可胜数”。这些侨居商人,即所谓西夷。

隋唐一统,特别是唐太宗平东突厥、平高昌,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是为适应边境贸易而订。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安禄山最早在幽州做互市牙郎,就是管这项工作的。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新唐书•西域传下》说:“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税倍。”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陆上通道受影响,海上贸易因而兴盛。13世纪蒙古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东西方贸易也空前高涨。可是,西人东来,不仅冲破了中间商的盘剥与垄断,也冲击了中国政府特别是明朝政府在丝路所经南海地区的朝贡体系。1500年至1800年期间,中国对外政策的大体趋势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总之,远东地区与欧亚非大陆的贸易,从上古的走私活动,到汉唐时代的边境贸易,乃至大海航时代以来的中欧直接通商,不仅仅是沟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的伟大贸易活动,也是“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实力兴衰消长的晴雨表。

(节选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有删改)

1.下列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是在张骞之后,这是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采取反击匈奴政策的结果。

B.历代所建立的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保障了陆上贸易通道的畅通,使这条丝绸之路有了不断发展。

C.陆上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连接中亚、西亚原有道路网一直通到欧洲的一条贸易通道。

D.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由于西北地区受西夏政权掌控,丝绸之路的商贸荡然无存,蒙古帝国的建立,东西方贸易又恢复并空前高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周时期,东西方通道已经走通。《管子》多次谈到的“月氏之玉”就是从新疆和田运过来的,只不过这条路属于“走私”性质。

B.北魏时期,边境贸易较为繁华,《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贩货的商客来华贸易的热闹情景,很多人因商贸和“中国土风”侨居下来。

C.吐鲁番出土文书显示,唐朝时期边贸官员为适应边境贸易制定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因而这些制度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D.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的“互市监”所收税收是边境节度使的财政收入之一,边军经费从中开支,这在《新唐书•西域传下》里有记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西戎民族在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以及秦穆公称霸西戎时的贸易活动对汉代后来建立发展的陆上丝绸之路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张骞发现的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是他第二次出使的路线,这次出使促使了诸部族和邦国的一些使者来华进行贸易活动。

C.大海航时代的西人东来对中国海上朝贡体系有所冲击,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调整为:明末渐趋开放,清初限制性开放,雍乾日益收缩。

D.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活动的兴衰消长折射出中国及“一路一带”沿途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的兴衰消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

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

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

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曲江对酒翻译

A.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B.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C.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D.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中“拜”指授予官职,“转”指平调官职,“行兖州刺史”中“行”指代理官职或兼职。

B.文中“河北”指黄河以北,与《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北”中的“河北”所指范围基本相同,与现在行政区域“河北”不同。

C.“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D.“会越薨”中“薨”指王侯司马越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死。”可谓“死”之等级森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他年轻时就被人赏识,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尚书右丞、北军中候、兖州刺史、东平郡侯等官职。 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东海王司马越以苟晞为前锋征讨并平定汲桑,后讨吕朗,破公师藩,败石勒,时人把他比作韩信、白起。

C.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明。其弟做督护时被砍头,之后他穿丧服去哭丧,吊祭时称杀弟弟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

D.苟晞为人处事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时,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每次得到珍贵物品,都快速运送,拿去巴结京城权贵。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5分)

(2)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曲江对酒①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②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③远,老大徒伤未拂衣④。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判,念pān,甘愿的意思。③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④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

8、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一派怎样的景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9、这首诗的颈联与《旅夜书怀》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在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在表达意图上略有不同。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3)《使至塞上》中,王维借两种自然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杰克太太的救赎

李良旭

一天,埃弗森应酬回家,看到在自己别墅的门口,家里的管家正在大声呵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只见那老妇人佝偻着单薄的身子,如刀刻般皱纹的脸上写满疲惫,当看到埃弗森出现时,她浑浊的眼睛立马放亮,惊喜地一连串喊道:“埃弗森先生,埃弗森先生,是您吗?我是杰克的太太,您还记得我吗?我终于找到您了!”

埃弗森看着那妇人,愣了好一会儿,才惊讶地问道:“杰克太太?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杰克太太顿时满眼泪水,哽咽道:“埃弗森先生,为了找您,我找得好苦啊!20年啦,我终于完成了杰克的遗愿了!欠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我今天终于可以还上了。”

杰克太太一边说一边慌忙从怀里紧紧抱着的那个看不出颜色的破旧的包里拿出厚厚一沓钞票,对埃弗森说道:“这是杰克20年前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请原谅我只能付您1万智利比索的利息,一共101万智利比索,您点点。”

杰克太太的话仿佛一声惊雷击中了埃弗森,他一下子站立不稳,脸色全变了。他努力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嗫嚅道:“我想起来了,我和杰克是有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当时因为杰克突然发生意外,我过于悲伤和难过,才将那 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给忘了。”

埃弗森的思绪一下飘忽到20年前,当时埃弗森和邻居杰克不仅是好朋友,而且还是好邻居,他们都租住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部郊外的贫民窟里。

一天,两人又坐在一起望着对面的富人居住区,憧憬着何时能够赚笔大钱,早日搬离这个贫民窟。埃弗森对杰克说:“我要是有一笔钱,就去做水产生意,听别人说目前做这个很赚钱。可惜,我没本钱。”说完自嘲地摇了摇头。

听到这话,杰克沉思了一会,向埃弗森低声耳语道:“我有一笔多年积攒的私房钱,连我太太都不知道,我把这笔钱先借给你,等你做生意赚了钱后还给我,我就给太太说是我们共同做水产生意赚的,从此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由于杰克非常信任埃弗森,就没让他打借条。他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我一直当你是我兄弟,我还不相信你吗?”

没想到,3天后,一伙毒贩在贫民窟里发生了内讧,并进行了激烈的枪战,正巧路过的杰克被一颗流弹击中,当场殁命。

杰克的突然死亡,让埃弗森悲痛万分。但他忽然想起,自己刚借了杰克l00万智利比索,而这100万智利比索自己又没有给杰克打借条,当时杰克说过这笔钱他还没有告诉过他太太,这样的话,自己是不是可以悄无声息地吞下这一大笔钱?

埃弗森一边帮助杰克太太料理杰克的后事,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悲痛不已的杰克太太一边抽泣,一边对着杰克的遗体喃喃自语:“亲爱的杰克,你对我说过的那笔钱的事,我记得的,我知道该怎么做的,你放心地去吧。”

一旁的埃弗森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见杰克太太并没有向自己讨要那笔借款,等杰克一下葬,埃弗森立即搬离了他居住的贫民窟,并用那100万智利比索真的做起了水产生意。

没想到,埃弗森的水产生意居然做得顺风顺水,没两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终于住进了富人区,还买了很大的别墅,请了管家保姆。一年一年过去了,埃弗森早就将当初借杰克100万智利比索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他每天过着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生活。

杰克太太愧疚地对埃弗森说:“真是抱歉,由于杰克突然离去,我当时的生活很困难,一时无法偿还你的欠款,所以这一拖就是20年了。”

“杰克说他借了我100万智利比索?”埃弗森惊讶地问道。

“杰克去世的前两天,曾神秘地对我说,他借了你100万智利比索,准备做水产生意,等赚了钱,就可以带我搬到富人区,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没想到,杰克就这么去了。当时我也不知道他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投到什么地方了。为了还清杰克借您的100万智利比索,我到建筑工地做苦工,给人家当搬运工,进山给人家当伐木工„„今年,我终于攒够了还您的钱啦,并且终于找到您啦。虽然已经过去20年了,但希望您不要怪我还得太晚。”杰克太太说完,眼里流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

看着杰克太太一副卸下重担的轻松表情,听着杰克太太的一番话,埃弗森的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羞愧不已的他猛地双膝跪在了杰克太太面前,大喊着:“杰克,请你原谅我,原谅我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她浑浊的眼睛立马放亮”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杰克太太终于见到埃弗森时的那种难抑的惊喜。

B.埃弗森因为杰克突然去世而悲痛万分,又因为想悄无声息地吞掉100万智利比索而搬离贫民窟,这足以见出埃弗森的虚伪做作。

C.小说以埃弗森跪在杰克太太面前向她忏悔作为结局,表现出了埃弗森在真诚守信的杰克太太面前的无地自容和良心发现,很好地反映了小说主题。

D.“杰克太太的救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它既指杰克太太历经辛苦偿还埃弗森的“借款”,又指杰克太太给予埃弗森的“心灵救赎”。

E.小说写杰克借钱给埃弗森做生意,结果却被埃弗森赖账,意在告诉人们,不要随便借钱给他人,不要过分相信所谓的朋友。

(2)概括埃弗森见到杰克太太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3)小说在讲述故事上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结合文本分析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6分)

(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杰克太太,也有人认为是埃弗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潘光旦:寂寞鸿儒,强国优种

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开了一门课《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期末,潘光旦向老师交了一篇读书报告,梁启超看后,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善为精密观察,持此法以治百学,蔑(没有)不济(成功)矣。”

这篇报告就是22岁的潘光旦写的《冯小青考》,今天这已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冯小青是明代才女,但却红颜薄命,她的死因后人众说纷纭。潘光旦借助西方性科学的原理,对冯的死因作了分析,得出了冯小青是死于她病态的“自恋”。这在对“性”讳莫如深的中国社会里,可谓惊世骇俗。《冯小青考》是潘光旦借助近现代科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的一次实践,也是近

篇四:《曲江对酒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曲江对酒>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其诗词全文如下: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曲江对酒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译文]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我也是厌世者,[鉴赏]
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曲江对酒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这个“不”字很有讲究,如用“坐未归”,只反映客观现象,没有回去;“坐不归”,则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可见心中的情绪。这就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垫笔。
以下三句,接写坐时所见。“水精宫殿转霏微”,水精宫殿,即苑中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在“宫殿”、“霏微”间,又着一“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这似乎是承“坐不归”而来的:久坐不归,时已向晚,故而宫殿霏微。但是,我们从下面的描写中,却看不到日暮的景象,这就透露了诗人另有笔意。浦起龙<读杜心解>曾将诗人这一时期所写的<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跟作于安史之乱以前的<丽人行>作过比较,指出:“此处曲江诗,所言皆‘花’、‘鸟’、‘蜻’、‘蝶’。一及宫苑,则云‘巢翡翠’,‘转霏微’,‘云覆’,‘晚静’而已。视前此所咏‘云幕’,‘御厨’,觉盛衰在目,彼此一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水精宫殿转霏微”所显示的,即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篇五:《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春寒>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陈与义。其全诗如下: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1、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
2、怯:怕,这里让人感到畏惧的意思。
3、园公:作者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4、胭脂:形容海棠花色。杜甫<曲江对酒>:“林花着雨胭脂湿。”宋祁<锦缠道>词:“海棠经雨胭脂透。”
[译文]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经是新花嫩叶装点着春光了。这时候,人们所希望的是风和日丽,蜂蝶纷纷,把春光点缀得更加浓郁。春寒翻译赏析_作者陈与义。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夹着风雨侵袭来了,就会发生“倒春寒”,这些花儿叶儿就要遭受摧残。
[鉴赏]
“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下面,笔锋一转,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 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性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色”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色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独立,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色”会被冲刷掉, 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
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独立”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色,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43124.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