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篇一:《诗歌翻译答案1》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郎君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

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秦始皇的阿房宫中,宫女起舞,罗袖翻飞,大富豪石崇的金谷园中,楼台高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还系着当年炀帝下江南的龙舟的缆绳,这些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又一个春天来到,正是野花盛放的暮春时候啊

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

战火也曾燃烧在赤壁山,

班超投笔从戎却空老在玉门关。

伤心啊!秦时明月汉时关!

生灵涂炭,

只换得读书人一声长叹!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角弓上的箭射出了,弦声强风一起呼啸!将军的猎骑,飞驰在渭城的晴郊。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象是风追叶飘。

转眼间,猎骑穿过了新丰市,驻马时,细柳营已经来到。

回头看,那射落大雕的地方,千里无垠的大地啊,暮云笼罩着原野静悄悄。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贾 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诗的前两句“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一写贾谊,一写文帝.“谋议”,谋略、建议,诗中指贾谊的治国安民之方;“略”,此处有“大体上”之意;“薄”,指轻视,与表示推服器重之“重”相对。这两句是反诘句,意为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斗蟋蟀。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暮春三月,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雨丝中,江边绿草如茵,四望迷蒙,烟笼雾罩,如梦如幻,不免引人遐思。欢快婉转的鸟啼声中,追想起曾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都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瞻仰凭吊的历史遗迹。无情的就是那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 繁茂的杨柳)依然在烟雾笼罩的十里长堤边随风飘曳,依旧能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让人想起当年繁荣昌盛的局面。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月 夜

杜 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

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

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

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

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

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

观书有感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篇二:《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从诗的第三、四句看,李白与幽人的交情如何?诗人的性格如何?

参考答案:“我醉欲眠卿且去”,诗意率直坦诚,表示李白与幽人是不拘俗礼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这正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重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即来的熟稔,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表现出诗人率直坦诚的性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方面,充分体现出李白诗歌浅显如话的特色。“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浅白自然,全不露雕饰痕迹。

兵车行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

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诗眼”指的是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诗句。《兵车行》的“诗眼”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点行频”。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

2.这首诗从作者亲见的情景写起,但其深刻意义并不限于反映眼前所见的事。试说说它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作者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持怎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唐玄宗长期以来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同情人民疾苦,控诉统治者的罪行,尤其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

3.分析“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含义。

参考答案:孩子才十五岁便被征远方,还不会束发,里正心中不忍,替他束发,衬托其父母的悲伤;白发归来,又被征到前线。以一个役夫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黩武政策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4.“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怎样控诉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政策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痛苦?

参考答案:反映士兵大量死亡,丧夫失子而造成的心灵剧创,前一句的自我安慰更衬托了后一句的哀叹至深,穷兵黩武的政策就这样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无法避免、难以承受的痛苦。

5.“君不闻”之后和“君不见”之前都是写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否重复? 参考答案:不重复。“君不见”描写的是山东景象,而后者是役夫家乡关西的景象;“君不闻”是从广阔的社会层面描写,而后者是从百姓的生活感受上叙述。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个体的渺小,以及孤独寂寞之情。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这首诗写“春兰秋桂”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诗中,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2.说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用语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诗的语言精粹。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秋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练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自洛之越①

孟浩然

皇皇②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③。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④。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注]①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应举不第,大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首诗就作于诗

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故诗题作“自洛之越”。②皇皇:忙碌的样子。③洛京:洛阳长安。④公卿:代指高官王侯。

1.以诗歌的内容为依据,说说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诗人自洛赴越之事,抒发了失意愤懑之情,刻画了一个落拓不羁、傲岸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从句式特点入手,说说“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诗的含意和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应该是“厌洛京风尘”,才去“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便显得劲健,既符合格律,又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不满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但是,因为奔走毫无结果,而终于厌烦,想去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篇三:《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专题训练: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九 古代诗歌鉴赏

训练一 鉴赏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释】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 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

(唐)刘禹锡

②①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注释】①米嘉荣:中唐著名的歌唱家。②凉州: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

概括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②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二 鉴赏语言

1.阅读训练一第1题唐诗《送邹明府游灵武》,然后回答问题。

贾岛注重用字的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骤 雨

(宋)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颔联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

韩 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释】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ɡ):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⑤④②③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三 鉴赏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明)苏 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洛阳道翻译赏析,作者储光羲

【注释】①觱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释】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颔联的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①周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②③①②①③④②①

篇四:《洛阳道翻译赏析_作者储光羲》

<洛阳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储光羲。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
[译文]
洛阳城里的大道平直如伸展的头发,洛阳的春天气候适宜,有很多阳光明媚的日子,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洛阳道翻译赏析_作者储光羲。在这样的日子里,洛阳著名的五处皇家陵园常有富家子弟去踏春,这时,在大道上飘扬着马匹上的玉饰发出的叮当声,不用看也知道是公子们成双结对而来了。
[鉴赏]
储光羲是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备受许多大家的推崇。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消尽常言”,有“浩然之气”,且带有古意。
该诗是<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中的第三首。大道直如发,显示了洛阳的繁荣,诗题为“洛阳道”,诗里写了大道的样子,题目可以理解为专指大道,像长安道之类的,无非有个代指的意思,洛阳道,很宽很直的大道。大道之上,没有写别的,专门写了洛阳的贵族,似乎在说明一种特权,但也还是在洛阳的重要上下笔。这是聪明的。古诗就是这样,有许多明明白白的见证,又有许多隐隐约约的佐证。
后人中没有多少人见过洛阳道,但一看诗,就知道了洛阳有笔直的大道,了解了生活在洛阳的贵族们常做的事情。读这首作品,可以简单的认识洛阳道的宽阔平坦,也可以深入理解诗人展现出来的贵族们悠闲的生活。其实诗人对轻松舒适的洛阳生活,并没有多少的批判,或者说没有指责的意思,诗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表现洛阳的大道,对繁华中的贵族们没有像有的诗人那样,说他们不务正业,甘做寄生虫之类的,而是把他们的形象美化了,把他们作为洛阳道的装饰,用以加深人们对这条官道的印象。不管怎样,贵族子弟在那个时代里是很有特征的一群人,用有特征的素材来表现主题,写得过了,就离题,写得不到,就使主题苍白。这首诗里,用到骑马的贵族,这样写,对洛阳道这个主题还是很合适的。毕竟这是在描绘东都的官道,能同时通过多匹骏马,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洛阳道的宽阔。顺着诗的题目来读这首作品,就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想按文字下的一些隐藏起来的因素来理解,那么结果就会有很多。生动的形象刻画使此诗显得含蓄蕴藉,颇具匠心。

篇五:《羁卧山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羁卧山中>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羁卧山中翻译赏析_作者卢照邻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35434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