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望高蟾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金陵晚望》与《金陵图》比较赏读
金陵晚望高蟾(一)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

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

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

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

好归来。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2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

思对即可)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

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 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

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

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

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

高蟾《金陵晚望》高考诗歌精读
金陵晚望高蟾(二)

高蟾《金陵晚望》赏析

【金陵晚望高蟾】

古诗鉴赏

0111 1158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这是很辩证的。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附:

韦庄《金陵图》和高蟾《金陵晚望》对比赏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金陵晚望高蟾】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真个是画不成么?”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届高考语文(苏教版)专项提升: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金陵晚望高蟾(三)

古代诗歌鉴赏

1.(2013·盐城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金陵晚望高蟾】

崔 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做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南京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泰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金陵晚望高蟾】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3·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州夜饮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

(1)“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做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南京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行 香 子

过七里濑

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富春江的一段,在今浙江省桐庐县。②严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对于其归隐,有人称赞,亦有人认为他钓鱼是假,沽名是真。此处东坡也笑严陵当年白白终老于此,不曾领略到山水的佳处。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怎样的景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算当年、虚老严陵”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3·南通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

②①

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州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陵晚望高蟾】

(2)“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3·苏州调研)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 陵 晚 望

高 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 陵 图

韦 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2·盐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④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金陵晚望高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2·江苏百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蜀 先 主 庙 ①②③④①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暗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中的“尚”字有何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③②

金陵晚望翻译赏析_作者高蟾
金陵晚望高蟾(四)

<金陵晚望>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高蟾。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鉴赏]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金陵晚望翻译赏析_作者高蟾。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

咏风阅读答案_咏风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金陵晚望高蟾(五)

<咏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诗词全文如下: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咏风阅读答案_咏风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0454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