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译文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优美诗文翻译
杳杳寒山道译文 第一篇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 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Cooing And Wooing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He can not fall asleep,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XIANG YU’S LAST SONG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HOME-COMING

He Zhizhang

Old, I return to the homeland while young,

Thinner has grown my hair, though I speak the same tongue.

My children, whom I meet, do not know am I.

“Where are you from, dear sir?” they ask with beaming eye.

曹植【杳杳寒山道译文】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登鹳雀楼

WRITTEN WHILE TAKING SEVEN PACES Cao Zhi

Pods burned to cook peas,

Peas weep in the pot:

“Grown from same root, please,

Why boil us so hot?”

RETURN TO NATURE

Tao Yuanming

I sow beans’ neath southern hill;

Bean shoots are lost where weeds o’ erthepath grow.

I weed at dawn though early still;

I plod home with my moonlit hoe.

The path is narrow, grasses tall,

With evening dew my clothes wet,

To which I pay no heed at all,

If my desire can but be met.

ON THE STOCK TOWER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Wang Zhihuan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eat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SPRING MORNING

Meng Haoran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A TRANQUIL NIGHT

Li Bai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n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赋得古原草送别

LEAVING THE WHITE KING’S TOWN AT DAWN Li Bai

Leaving at dawn the White King crowned with rainbow cloud,

I have sailed a thousand miles through Three Georges in a day.

With monkeys’ sad adieus the riverbanks are loud;

My boat has left ten thought mountains far away.

SPRING VIEW

Du Fu

On war-torn land streams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

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杳杳寒山道译文】

Grieved o’er the years, 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

Seeing us part, 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

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

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

I can 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

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pin.

GRASS ON THE ANCIENT PLAIN –FAREWELL TO A FRIEND

【杳杳寒山道译文】

《叠词英译》
杳杳寒山道译文 第二篇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翻译

【摘 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

1.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

2.1 汉语叠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卿卿我我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8)A呀/啊A式:唱呀唱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2.2 英语叠词类型

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从词的两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叠词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叠声,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其中原因及辅音均无变化。如:hush-hush(机密的),no-no(禁忌),chin-chin(告别话),frou-frou(沙沙声)等。

(2)双声,即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的原因不同,如:clitter-clatter(咔哒声),flip-flop(啪嗒啪嗒声),tic-tac(滴答滴答),see-saw(跷跷板)等。

(3)叠韵,即两个成分的原因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如:fuddy-duddy(爱唠叨的人),hoity-toity(轻浮的)等。

除上述三类叠词外,还有一类复合词因相互押韵的两个过三个以上成分之间带有一个嵌入音节,如:chock-a-block(塞满的),rat-a-tat-tat(哒,哒,哒)等。

2.3 汉英叠词功能对比

?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杳杳寒山道译文】

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例如:

There are so much to see, and we’d always stopped to chit-chat with friends.(My Fair Lady, Readers Digest, Dec.1991)

可观看的东西多着呢,于是我们常常停下来和朋友聊一聊。

3. 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侧重于非诗歌叠词)

汉语叠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如其分的翻译成英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英译时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3.1 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

例如: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译文:A stream gurgles over the stones.

汉语原文使用了拟声词的副词?潺潺?来形容水的声音,译文中也用拟声词gurgle来翻译。虽词性同?潺潺?不相符,但其音标中两个辅音【g】形成的叠音来翻译原文的叠音,出色地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3.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头韵、尾韵、元音谐音等

例如: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译文: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but my father’s were worn and torn.

汉语原文用了?干干净净?和?破破烂烂?这两个形容词的叠音词,译文中使用了元音谐音词组neat and clean和押尾韵词组worn and torn以弥补翻译中失去叠词的损失,使译文在意义和音韵上尽量接近原文。

3.3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英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by and by (渐渐的),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far and near (远远近近), high and low (高高低低), 使用这种结构能产生一种整齐美,因而是翻译叠词的常用结构。

例如: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杳杳寒山道译文】

3.4 用?同词连续反复?方法翻译

同次连续反复即同一词用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 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类似于汉语的重叠现象。

例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3.5 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

以叠词译叠词或以头韵等辞格来补偿汉语叠词等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所受的形式局限也较大,因此还有一种翻译叠词的方法就是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这种方法运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是翻译汉语叠词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罗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红楼梦》)

When the food is gone the bird return to the wood; All that’s left is emptiness and great void.

这是《红楼梦》十二首曲子的尾声《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集中于是了《红楼梦》的结局:到头来万事都是一场空。译文用emptiness and great void来翻译?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虽然?茫茫?的叠词形式舍弃了,但意思贴切,展现了大结局的悲凉气氛。

3.6 用英语的回声词(echo-word)翻译汉语的叠词

回声词通过间接摹声来象征语义、与汉语的一叠词颇类似,有很好的修辞效果。例如: 你能听见马达的砰砰声吗?

Can you hear the put-put of motor?

3.7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ing?形式

例如:叶子本身就是肩并肩秘密地紧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The leaves, jostling and overlapping, produces as it were, a wave of deep green. (王椒升译)

3.8 用复数形式翻译

例如:一群一群的人蜂拥而进大厅。

Crowds of people swarmed into the hall.

3.9 借助every(every-)、all、each等词语翻译叠词

例如:件件衣服都很漂亮。

All of these suits of clothes are beautiful.

除这些方法之外,汉语叠词的翻译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汉语叠词翻译成英语的颜色词或数词;借用汉语拼音翻译叠词;部分叠用的形容词、副词译为英语习语,等等。

4. 诗歌叠词的翻译

叠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追溯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清人洪吉亮称其?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足见其叠词运用之多之频。自此,叠词被历代诗人词人仿效,已然成为传统。例如,《古诗十九首》之二以?青青河畔草?为首连用六对叠字;之十?迢迢牵牛星?共用六对叠字;宋玉《九辨》中用了十一次叠字;而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更是从第一行诗句的首端起用叠字,一贯到底,八行诗用了八对叠字;李清照的《声声慢》被誉为?叠韵绝唱?,前后共用了九对叠字。

4.1 诗歌叠词翻译之难

叠词?一直被诗家或评论家认为是诗中之厄,如叶梦得曾有‘诗下双字极难’之说,顾炎武有‘诗用叠字最难’之同调?(奚永吉,2001:2008)。若付诸翻译,则难上加难。

其一,由于汉英语言文字上的巨大差异,英语中虽然也有叠词,偶尔也用之于诗歌,但是远不如在汉语应用得广泛,出现频率也不高,要找到英语中的对应词(equivalent)不容易。

其二,叠词中除了具有音乐美以外,还含有深层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底蕴。若不熟谙中西思维和文化之差异,翻译时就难免捉襟见肘,或得音而忘义,或存义而失声,结果都是得不偿失。

其三,汉语文字往往一词多义,?作此释固可,作彼释亦通?(俞平伯,1983:88)。再加上历代诗评家对一字一词的解释往往不尽相同,让译者无所适从。

4.2 诗歌叠词的译法

叠字翻译虽难,但并非无法可依,无规可循。但是,由于叠字是中国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段,而?英语中的‘叠字’,即一字复用,除了有强调的意思以外,不存在类似汉语叠字那中音、形、义三维美,如very very,too too,long long 等,只是一种强调手段,用得也不多?(刘宓庆,2005:

42)。在翻译时,必须灵活处理,以期达到相似的审美效果。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补偿方法。

4.2.1 拟声(Onomatopoeia)

在叠音词中,拟声词和拟态词占很大比重。对此,我们可以采取音译,也可用英语中对应的拟声词。例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The thick strings loudly thrummed like the pattering rain, /The fine strings softly tinkled in amurmuring strain; /When mingling loud and soft notes were together played, /It was like large and small pearls dropping on plate of jade. (许渊冲译)

许渊冲的翻译是成功的,原因在于译者对原诗中的?嘈嘈切切?并不是采用象声词简单复制,而是添加了形象的副词(loudly 和softly)和动词(thrum 和tinkle),更兼loud and soft 和large and small 形成对比。译文生动活泼、形象传神。

4.2.2 重沓(Repetition)

用英语字词的重沓来翻译叠字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如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许渊冲译:Long, long the pathway to Cold Hill; /Drear, drear the waterside so chill. /Chirp, chirp, I oftenhear the bird; /Mute, mute, nobody says a word. /Gust by gust winds across my face; /Flake on flake snow covers all trace. /From day to day the sun won’t shine; /From year to year no spring is mine.

译文与原文中的叠词完全对应,如?杳杳?译为?long, long?,?啾啾?译作?chirp, chirp?。

4.2.3 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即诗行中相邻近词的声母(辅音)重复出现而产生音乐美。例如:

温庭筠《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

许渊冲译:The slanting sun sheds sympathetic ray; /The carefree river carries it away.

4.2.4 弃之不译

借修饰语增强语势,形容词如all,both,every,副词如so,how 等,例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林语堂译: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4.2.5 综合法

综合法,即不拘一格综合采用多种修辞手段来再现原诗的音乐美。如美国意象派诗人Amy Lowell 所译杨贵妃的《赠张云容舞》,综合使用了拟声、重复、谐元韵、头韵等多种修辞手法,译文精巧,匠心独运,声音和意义、内容与形式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堪称佳译。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译文:Wide sleeves sway. /Scents, /Sweet scents /Incessant coming. //It is red lilies, /Lotus lilies, /Floating up,/And up, /Out of autumn mist. //Thin clouds /Puffed /Fluttered, /Blown on a rippling wind /Through a mountain pass. //Young willow shoots /Touching /Brushing /The water /Of the garden pool.

4. 结 论

叠词是使语言具有音乐美的乐感手段之一,形式工整,英译时最好可以予以保留。如果实在无法译出,也应该采取相应的补偿手段,这样原作的美感才不会在译文中丧失。译者在处理叠字时,可针

对具体的审美对象,采用一种或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不拘一格,殊途同归,以期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

广泛运用叠词表达各种意义是汉语的特色,但对翻译也构成了一定的困难。英语中虽有某些与之类似的修辞手段,但在翻译中能?对号入座?的实属不多。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的差别,叠词很难进行直译,一般都需要变通转换。(魏志成,2006:366)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参考文献

肖辉、汪晓毛,2008,《汉译英教程》。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第74页到79页

司显柱、曾剑平,2007,《汉译英教程》。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第180页到198页

魏志成, 2006,《汉英比较翻译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66页到367页,第408页到410页

朱微,2004,《汉英翻译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第31页,第39页。

网络文献:

王艳蓉、王长江,2008年20卷第3期,武汉工程技术学院院报,《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

安芳,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年11月,《声声动听,字字关情——从审美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中叠字的英译》

周笃宝,1999年03期 周笃宝,中国翻译,《汉英叠词与翻译》

一、叠词的形态格式

叠词(reduplicated word)是治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AA式 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 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 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5、ABAB式 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漆黑漆黑

6、A-A式 看一看 试一试 热一热 猜一猜

7、A了(一)A式 看了看 试了试 摸了摸 拍了拍(看了一看) (试了一试) (摸了一摸) (拍了一拍)

8、A呀/呵A式 唱呀唱 游呀游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 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器着器着

10、A里AB式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一举一动)和A都A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

二、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

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但是,动词以AABB格式重叠后,往往的人很多。商商量量地办事。形容词以ABAB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 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这种词义变化命名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命名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例 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形容词、副词重叠后,数量词不达意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A呀/

《叠词英译》
杳杳寒山道译文 第三篇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系 别:

班 级: 06英语1班

姓 名: 肖春香

学 号:

任课教师:

2008年12月20日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摘 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

1. 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杳杳寒山道译文】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

2.1 汉语叠词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

(1)AA式: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式: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式:高高兴兴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卿卿我我

(5)ABAB式: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6)A一A式:看一看 试一试

(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

(8)A呀/啊A式:唱呀唱 走呀走 读啊读

(9)A着A着式: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10)A里AB式:糊里糊涂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2.2 英语叠词类型

英语中的叠词,除了少数的拟声词可以临时构成外,一般都可在词典中找到。从词的两组成部分的声韵来看,叠词大致分为三类:

(1)完全叠声,即两个成分完全相同,其中原因及辅音均无变化。如:hush-hush(机密的),no-no(禁忌),chin-chin(告别话),frou-frou(沙沙声)等。

(2)双声,即两个成分的辅音相同,而中间的原因不同,如:clitter-clatter(咔哒声),flip-flop(啪嗒啪嗒声),tic-tac(滴答滴答),see-saw(跷跷板)等。

(3)叠韵,即两个成分的原因相同,开首辅音不同,如:fuddy-duddy(爱唠叨的人),hoity-toity(轻浮的)等。

除上述三类叠词外,还有一类复合词因相互押韵的两个过三个以上成分之间带有一个嵌入音节,如:chock-a-block(塞满的),rat-a-tat-tat(哒,哒,哒)等。

2.3 汉英叠词功能对比

“汉语的叠词功能在于强调,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增添音韵美。”(陈宏薇,1998)从形式角度来看,叠词使词语音节匀称、形式整齐,同时可以赋予词语以新的意义和感情色彩。从语义的角度来看,重叠引起意义的增加、减少或减弱。具体而言,通过重叠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叠词的衔接功能

胡壮麟(1994)指出:最直接的词汇衔接手段就是意义和形式相同的词或词组的重复出现,其中包括词素的重复使用。

(2)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在汉语的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诗词中,叠词的美学价值很高。叠词的使用可以创造非常形象生动的意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果。

相比较于汉语叠词而言,英语叠词多属于随意问题(casual style)或亲昵文体(intimate style),多用于非正式场合的朋友、熟人间的闲谈,处于自然、不拘礼节的一般性互访,也用于家庭成员或亲爱者之间,感到说话亲切,无任何拘束,表露内心的感情。例如:

There are so much to see, and we’d always stopped to chit-chat with friends.(My Fair Lady, Readers Digest, Dec.1991)

可观看的东西多着呢,于是我们常常停下来和朋友聊一聊。

3. 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侧重于非诗歌叠词)

汉语叠词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如其分的翻译成英语是翻译中的一个难题。英语有重叠元音或辅音形成的词汇,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以及拟声词重叠的现象。翻译时可以利用这些词汇,英译时尽量保持这些特点与效果。

3.1 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

例如:溪水在石头上潺潺流过。

译文:A stream gurgles over the stones.

汉语原文使用了拟声词的副词“潺潺”来形容水的声音,译文中也用拟声词gurgle来翻译。虽词性同“潺潺”不相符,但其音标中两个辅音【g】形成的叠音来翻译原文的叠音,出色地传达了原文的音韵美。将汉语叠音词译成英语叠音词,较好地传译了原文的功能和意义。

3.2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头韵、尾韵、元音谐音等

例如:现在我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译文: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but my father’s were worn and torn. 汉语原文用了“干干净净”和“破破烂烂”这两个形容词的叠音词,译文中

使用了元音谐音词组neat and clean和押尾韵词组worn and torn以弥补翻译中失去叠词的损失,使译文在意义和音韵上尽量接近原文。

3.3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英语有很多平行结构,如little by little,by and by (渐渐的), day and night (日日夜夜), far and near (远远近近), high and low (高高低低), 使用这种结构能产生一种整齐美,因而是翻译叠词的常用结构。

例如: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3.4 用“同词连续反复”方法翻译

同次连续反复即同一词用介词after, by, in to, upon, with等,连词and或用连字符连接起来使用,或者用逗号隔开重叠使用,类似于汉语的重叠现象。

例如: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他们顽强地生活和战斗在荒山野林里。

Day after day and year after year,fought and lived stubbornly in the wild mountains and forests.

3.5 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

以叠词译叠词或以头韵等辞格来补偿汉语叠词等方法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所受的形式局限也较大,因此还有一种翻译叠词的方法就是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这种方法运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是翻译汉语叠词时最普遍的方法。

例如: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罗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红楼梦》) When the food is gone the bird return to the wood; All that’s left is emptiness and great void.

这是《红楼梦》十二首曲子的尾声《飞鸟各投林》的最后一句,集中于是了《红楼梦》的结局:到头来万事都是一场空。译文用emptiness and great void来

《杳杳寒山道阅读答案_杳杳寒山道翻译赏析_作者寒山》
杳杳寒山道译文 第四篇

<杳杳寒山道>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寒山。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杳杳寒山道阅读答案_杳杳寒山道翻译赏析_作者寒山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
幽暗深远的寒山小路,孤独地矗立在溪水冰冷的山涧边上。经常有小鸟在啾啾地鸣叫,显得寂静的山野更加没有人气。湿润的山风扑面而来,雪花纷纷扬扬,堆积满了我的身子。每天看不到一丝阳光,搞得我过了一年又一年,都不知道春天到底有没有来过。
[鉴赏]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杳杳寒山道阅读答案_杳杳寒山道翻译赏析_作者寒山。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叠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叠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叠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叠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叠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43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