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初中九年级上《出师表》重点句子
出师表句子(一)
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十二.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十四.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十五.五开放性试题
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写出文中任一名句,得2分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贤臣,远小人”对人物的把握能从文中章中找到依据,可得2分如:忠君报国,深谋远虑
2、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2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吴
(4)北拒:北拒曹魏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5、回忆全文内容,从诸葛亮对刘禅“宜开张圣听”、“不宜偏私”、“宜自谋”、“不宜妄自菲薄”、“亲贤臣,远小人”的谆谆教导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审慎交友(除此四点外,有新的感悟也可)
出师表的重点语句
出师表句子(二)
出师表的重点语句
关于出师表的重点语句写出来
一些易出题目的句子: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4)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另一种说法: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
7、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重点句子翻译
出师表句子(三)
05出师表文白对照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字词:先帝:指刘备。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古代皇帝死称“崩”或“殂”。 疲弊,指民力困乏。 诚:果真,实在。 秋:时。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的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字词:懈,懈怠。 忘身:奋不顾身。 追,追念。 殊遇:特殊待遇。 盖:副词,推测原因。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字词: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恢弘:扩大,发扬。 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忠谏:忠心地进行规劝。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当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字词:宫中:指皇宫中。 府中:指丞相府中。 陟:提升。 罚:惩罚。 臧:表扬。否:批评。 臧否: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异同:这里是“异”的意思。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之事、触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字词:作奸:干坏事。 犯科:犯法。 科,法律条文。 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论:判定。刑赏:处罚和奖赏。 昭:显示,表明。 理:治理。偏私:偏爱,不公道。 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
6、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 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字词:简拔:选拔。 遗(wèi):给予。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文: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字词:愚:用于自称的谦辞,相当于“我”。 悉:副词,都,全。 咨:询问,征求意见。 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阙,同“缺”,缺点。 漏,疏漏。
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文: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字词: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淑均:善良不偏激。晓畅:通晓,熟悉。 督:官名。
9、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同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军队中(将士)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字词:行阵:军队的行列,这里指军队。 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字词:小人:品质恶劣的人。 倾颓:衰败。
1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字词:痛恨:痛心和遗憾。
1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期不远了。
字词: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3、臣本布衣,耕躬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字词:布衣:指平民。 躬耕:亲自种地。躬,自身,亲自。 苟全:苟且保全。 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
1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亲自降低自己的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字词:以,因为。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 三顾:三次拜访。 由是:由于这样。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驱驰:奔走效劳。
15、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后来遭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字词:值:遇到。 倾覆,指兵败。 奉命:接受命令。 尔来:从那以来。 有,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字词:寄:托付。 大事:指国家大事。
17、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译文: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字词: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夙:早晨。 效:成效。 不毛,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出师表句子】
18、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字词:定:平定。 兵甲:武器装备。 奖率:勉励和率领。 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庶:副词,表示希望。 竭:用尽。 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驽:劣马。 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
1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字词:所以:用来„„的事。 职分:职责、职务范围中应作的事。
20、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译文: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字词: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损:减少。 益,增加。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字词:(兴复之)效:任务。 (不)效:功效。
2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译文: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攸之、祎、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
字词:慢:怠慢,疏忽。 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
2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文: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字词: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 察纳:识别采纳。 雅言,正确的言论。 深追:深切地追念。
24、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出师表句子】
2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字词:临表涕零:面对着奏章(即《出师表》)眼泪滴落。临,面对。 涕零:落泪。 涕:眼泪。 零:落下。【出师表句子】
一、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 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关于出师北伐这一决策的说明。
第三部分(8—9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结束全文。
二、逐段概括
1
2、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
4、向后主举荐可靠的武将向宠。
5、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6、追念先帝知遇之恩,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7、转入出师正题,说明北伐时机已经成熟。
8、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9、表明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隐含着担忧,透露了复杂矛盾的心情。
出师表中的名句
出师表句子(四)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中的名句。
4、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励志名言诗句
出师表句子(五)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励志名言诗句。——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励志名言诗句。——苏轼<晁错论>
12、绳锯木断,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子罕>
1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2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班超<后汉书·班超传>
2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警世贤文·勤奋篇>
2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佚名<周易>
3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3、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4、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3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佚名<长歌行>
4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3、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4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佚名<孟子·告子下>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4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对联>
5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5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54、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5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5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其二>
6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64、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6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6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