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意思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古诗作品译文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一篇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1/1

2、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的

呢?

3、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4、《登乐游原》出自,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古

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悯农的意思翻译】

翻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5、 秋浦歌原文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的诗意/秋浦歌的意思

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看着镜子中的影子,不知道两鬓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染上这秋霜的。

!” 6、江上渔者 (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悯农的意思翻译】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悯农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二篇

总【悯农的意思翻译】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悯农的意思翻译】

悯农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三篇

来源:外网【悯农的意思翻译】

古诗悯农的意思_悯农二首原文_作者李绅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四篇

<悯农>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绅。其全文诗词如下:
第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
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古诗悯农的意思_悯农二首原文_作者李绅。<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古诗悯农的意思_悯农二首原文_作者李绅。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第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古诗村居的意思_村居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张舜民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五篇

<村居>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舜民。其诗词全文如下: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译文]
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古诗村居的意思_村居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张舜民。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
[鉴赏]
<村居>是张舜民其代表作之一。诗里所描写的是一幅静谧谈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
“水绕陂田竹绕篱”,选材如同电影镜头的转换,由远景转到近景。古诗村居的意思_村居原文翻译赏析_作者张舜民。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牛蹄声打破了沉寂,诗人把镜头又转换到小院外。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景象早在<诗经>中就被咏唱过:“日之夕矣,牛羊下来”。(<王风·君子役>)然而诗人并不去重复前人诗意,而是捕捉到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老牛自行归来,牛背上并不是短笛横吹的牧牛郎,而是伫立的寒鸦。寒鸦易惊善飞,却在这宁静的气氛中悠闲自在,站立牛背,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牛之动涵容了寒鸦之静,大小相映,动静相衬,构成新颖的画面。宋人诗力求生新,于此可见一斑。“无人卧”三字是不是赘笔呢?为什么不直说:“夕阳牛背寒鸦立?”这正是此诗韵味的所在。“无人卧”是顿笔,引起读者提出问题: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于是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没有这一顿挫,则太平直,缺少韵致了。牛背负鸟这一景象,与张舜民时代相近的诗人也曾描写过。如苏迈的断句:“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见<东坡题跋>卷上<书迈诗>),贺铸的“水牯负鸲鹆”(<庆湖遗老集>卷五<快哉亭朝暮寓目>)。张舜民此诗显然意境更高。一是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色彩。牛背寒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但作者使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在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二是刻划形象更为细腻生动。“带”与“两两”相互配合,则牛的怡然自得,牛和鸦的自然无猜,神态毕现。看似淡淡写来,却已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宁静,是这首小诗的基调。前两句选择的是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以静写静。后两句却是变换手法,以动写静。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是没有破坏环境的和谐统一,奥秘就在于动作的迟缓,声调的单一。这显然与王维的山水诗如<山屋秋瞑>、<鸟鸣涧>等手法相同,以动写静,更显其静。此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村居>这首绝句,张舜民的<画墁集>和<补遗>里都没有收入。钱钟书<宋诗选注>根据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引<复斋漫录>,选入了这首诗,归在张舜民名下。诗人以清淡的笔墨,兼用以静写静和以动写静的手法,展现出秋日黄昏村野的景色。诗的情调氛围是宁静、疏落、萧散、暗淡的,流荡着诗人伤秋的淡淡惆怅。难得的是通篇意象直接呈示,情寓景中,自然浑成,有唐人七绝风味。三、四句所写的牧归景象,在乡村中是常见的,但似乎过去还没有人捕捉住,张舜民发现了它的诗意,如实写出,使读者从一个新鲜的镜头感受村野黄昏的静趣。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同时有几个诗人都写这种景象,例如苏迈的断句说:'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的<快哉亭朝暮寓目>诗说:'水牯负鸲鹆'。"相比之下.还是张舜民这一联写得生动、具体、有趣,诗味更浓郁,所以颇为当时的诗评家赞赏。

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_滁州西涧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六篇

<滁州西涧>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言]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_滁州西涧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_滁州西涧翻译赏析_作者韦应物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赏析]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悯农古诗
悯农的意思翻译 第七篇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悯农古诗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悯农古诗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00976.html

    上一篇:宴词翻译

    下一篇:拔苗助长文言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