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翻译】
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词】: 忆秦娥① 用太白韵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②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③望断音尘④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⑤双阙⑥。 【注释】: ①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世传李白首制此调,因李白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 ②霜风:刺骨寒风。 ④音尘:音信,消息。 ⑤天际:天边。 【翻译】: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 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象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 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 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阅读训练】: 1.词中的“霜风”、“帆”、“双阙”使用了什么修辞?它们分别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句中的“洗”字生动传神,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了借代,“霜风”代秋风,“帆”代船,“双阙”代朝廷(3分)。 2.”字用拟人手法,写风吹云动,月亮从云中显现出来,如同被秋风洗出一样,更显出山月的皎洁。(4分)
10.忆秦娥——[唐]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宫阙。
【翻译】
缠绵悠长、如泣如诉、悲凉哀婉的箫声在春夜响起,惊醒了睡梦中的秦娥,举头凝望楼上,只有那轮皎洁的明月。望着楼上的明月,她想起了桥头年年依旧青青的柳色*,想起了当年在桥头上深情的依依惜别。
在冷落凄凉的重阳时节,登上乐游原,遥望咸阳古道,依然不见夫君的音信和踪影。呈现眼前的,只有那秋风夕阳之下的汉家陵墓和宫阙。
11、《送别》 作者: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12、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翻译】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
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
13、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翻译】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 ,家童还未打扫。
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14、少年行四首·其一
作者: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翻译】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15、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翻译】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自己的理想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提携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16、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翻译】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17、《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翻译】
窗体顶端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原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
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从头越,即为头越。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翻译: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
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阳光华赤如血。【忆秦娥翻译】
赏析: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简炼地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还创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滂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平
添悲壮。清晨,寒霜漫天,西风猛烈地吹荡,晓月依然挂在天边,这时雁的叫声阵阵传来,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透过这种情调,读者可以想象到即将来临的战斗的紧张和艰险。•“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一幅晓月寒霜图幻化而出,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这种手法似取自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气氛的效果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这霜、晨、月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的词在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
跟着,“霜晨月”这一景句的重复,固然是词牌的规定,同时又起着联系下文的作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碎”,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声不怎么嘹亮之外,还暗示了战斗的壮烈。从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声音的描绘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事实上,红军就是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拿下这座易守难攻的雄关的。词没有直接描叙战斗的过程,但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剧烈。 上阕这四句写景,实则非自然之景,实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国维所说的“景中有我”,实在是写情中之景,以表达景中之情,写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不过是作者的真实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投射在周围景物时所看到的事物。正因为寒冷,才觉得西风烈,正因为路难行,才觉得霜重;正因为心情沉郁,才听得雁叫凄苦,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而这也正是红军当时冬夜行军的真实写照。上阕的整体色调的灰暗的,天色未亮,凄风冷月,行军困苦,可谓没有一点亮色。上阕确定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一句“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让人变得心情沉郁。
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照一般的章法写来,下阕可以写人之困顿,路之艰难,以抒行军艰难之慨,进而深化这种基调,写成一首写长征路难的抒情之作。但作者没有如此,而是笔锋一转,横空出世,全词的调子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下阕的开头,虽然语调比较舒缓了,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这是很精巧的构想,“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因而已被广泛传诵,成为佳句。而句中的“漫道”二字却又展露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句子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今迈步从头越”是上句的自然延伸。“迈步”就是举大步,经过战斗,“雄关”而今已变成通途。“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就出来了。词意图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前一句写山。“苍山”即青山。既写出了山的颜色,也隐约流露出作者的喜悦。“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概萦绕于句中。后一句写夕阳。“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
物,又饱含着感情。写的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描写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烈烈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泽东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泽东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
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分页:
123
« 客户赠言学校毕业赠言 »
更多
10
+1
10
顶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经全文
毛泽东诗词
李白的诗
杜甫的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三峡好人影评
对女朋友圣诞的赠言
刘禹锡:秋词·山明水净夜来霜...
墓碑碑文对联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影评
初三毕业寄语
父亲节给爸爸的祝福赠言
刘禹锡: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
...
评论(0条评论)
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等级不够,发表评论升至指定级别才能获得该特权。详情请参见等级说明。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畅言
本文标题: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本文地址:/retype/zoom/9909d1ee01f69e31433294a8?pn=4&x=0&y=80&raww=20&rawh=15&o=png_6_0_0_135_696_22_17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15&md5sum=5b645e287618481aa30af8b1fad38535&sign=a57942234a&zoom=&png=5463-8827&jpg=1180-2289" target="_blank">高中作文
军训日记作文
军训有感
军训心得体会400字
安徒生童话故事读后感
随机励志文章
一篇令人感动的学生作文
初三毕业典礼主持词
坚持的力量:改变Google的实习...
有关科学的名言名句
唯美的句子大全
气息奄奄造句
情人离别伤感的句子
菲茨杰拉德名言
感恩
父亲,我就是你生命的延续
深夜,为我而留的那盏灯
总有些温暖在路上
有一天,我们也会像爸妈那样老...
别忘了给父母留一把钥匙
爱,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黑天鹅般的爱情,让人想哭一会...
二十岁的我,六十岁的你„【忆秦娥翻译】
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励志电影 励志歌曲 经典语录
好词好句 励志文章 励志故事 人生感悟 伤感日志 创业 读后感
Powered By ZBlog | 鄂ICP备12009277号-3 | 网站地图 | 自动排版 | 资料大全 | 手机版
关闭
-
关闭
-
<怨王孙>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李清照。其全诗如下: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怨王孙翻译赏析_作者李清照。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
1、红稀香少:鲜花衰萎,空气中飘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红,与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中的“红”用法相同。
2、苹: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
3、汀:边平地。
4、似:<历代诗余>等作“应”。
[鉴赏]
此词,作者以亲切清新的笔触,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怨王孙翻译赏析_作者李清照。从情致上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此词当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这首记写秋天郊游的词作,当写于词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自宋玉“悲秋”以来,“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词作开首,词人叙己泛舟湖上,时值深秋,触目所见,秋风阵吹,湖面烟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殒。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萧瑟的氛围,悲秋的情调,然而接下却笔触一转,写出:“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词人心胸宽阔、朗爽,不仅不感到悲,反以为喜、以为亲。这里词人不说自己面对湖光山色感到亲切,反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近。这种移情于物的表现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达了出来。李白诗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词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表现手法略同,只不过李清照写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罢了。
词作下片,词人集中笔触描绘湖面景致。“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湖面上已无夏日那种“十里荷花”盛景,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情致,但词人睹此情形,丝毫没有惆怅、悲凉之感,而是觉得枯老的荷叶和饱满的莲房,也一样给人以欢愉。更何况还有临近岸边的苹花汀草,似经过清露泼洗过一番,清爽,葱俊。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肃爽、静朗的特征勾划出来,也把词人不同一般的阔大胸襟给表现了出来。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里的表现手法与上二句“水光山色与人亲”相似。词人明明是自己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离去。但却不明说,反婉转地说是眠沙鸥鹭舍不得游人离去,以致不肯理睬归去的游人。这种表达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1、<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的诗。
3、<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4、<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5、<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朱熹的诗。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
多情蜂蝶早飞来。
6、<九曲棹歌>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7、<满江红>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
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
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8、<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
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9、<念奴娇>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
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10、<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1、<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12、<水调歌头>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13、<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
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4、<水调歌头>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
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
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15、<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16、<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7、<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
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
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18、<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着瑶台月。
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
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19、<忆秦娥>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
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20、<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