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柳中庸翻译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一
《听筝柳中庸》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二
《诗歌鉴赏——听筝柳中庸》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 )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那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江南歧路洛阳城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窜南陲海涯这末二句也许是有感而发吧)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①“听”总领全诗,这首诗着力表达的正是诗人听筝的感受。

②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奠定了全诗悲怨的感情基调。

(2)全诗是这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颔联借用比喻,以春风、杨柳、花鸟形象地渲染了筝声中的所流露出的伤春惜春之情。

②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通过灯下独愁、楼上空思等意象,表现孤单、寂寞之情。 ③尾联写筝弦与自己心弦同声相应,将对远方亲人思念渗透到自己听筝的审美体验中,使筝声中蕴含的悲愁之情更为强烈。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三
《听筝柳中庸》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典范,请对这两字作简要 分析。(3分)

参考答案:10(1)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答“借景抒情”“联想想象”的适当给一点分即可)(2)“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分)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四
《感悲音而增叹 怆憔悴而怀愁——柳中庸《听筝》赏析》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五
《翻译琵琶行序》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六
《高二期末考试卷》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实验中学期末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8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卡区域作答。

2.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9-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②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③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

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④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⑤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运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选自李永毅、李永刚《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B.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C.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

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

B.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

衷于观看血腥表演。

C.崇尚仁慈虽然一直是罗马人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古罗马文化中,它与欣赏娱乐性的血腥

表演是并行不悖的。

D.罗马知识分子担心,尽管血腥表演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但密集、强烈的暴力表

演会对道德产生腐蚀作用。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

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B.罗马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把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当作娱乐节

目,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

C.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而且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因此,很

难将竞技庆典中的屠杀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

D.罗马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对此称赞有加,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

良心。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

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

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

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

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

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

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

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

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

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

扣紧马缰缓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

B.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

C.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

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 A B  拔剑切而啖之不求闻达于诸侯

惜乎朝廷无一忠臣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C 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

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

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

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

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8、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因寄所托,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酌贪泉而觉爽, 。 (王勃《滕王阁序》)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挟飞似以遨游, 。 (苏轼《赤壁赋》)

(8)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风 吹 稻 浪

徐晓佳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摇一摆,像荡秋千。

娘咧嘴笑。

是哩,稻子熟哩。要收哩!

娘就打来电话:囝,回来吧,收稻哩!

我不情愿:快毕业了,投简历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回乡做苦力?

又不能回绝——家里只娘一人。

只得收拾一番,踏上北归的火车。

到家。檐前屋后找不见娘,却在田间稻浪里发现了。娘朝我笑着说:来了好,来了好,

穗沉得要断,正等人割哩!

我心里满是忧虑:真要割稻?两亩多稻田,单靠两个人两把镰刀,割到猴年马月?

急啥?娘站在田埂上说,这么些稻,还怕割不完?你爹在的时候,他一人就给收拾利索了

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就是人来疯。

一阵风吹来,窸窸窣窣。

我可受不了——怎么叫人受得了?我说:娘,都啥年代了,现在全都机械化,机械化插秧,

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收稻,谁还脸朝黄土背朝天傻干?告诉你,你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听我

的,叫收割机,保管比爹快。

娘脸偏一边说:啥叫收割机?我和你爹咋没听说过?

这开哪门子国际玩笑!人类都计划登陆火星了,娘竟说不知道什么是收割机!我四下张望,

指着远处一台在田里工作着的收割机,说:快看,就是那个,那就是收割机,一边朝前开,

一边把稻脱粒装袋。

娘低头对着稻田说:娘是啥也没见着哩,囝。

不抬眼去看,怎么看得见?

我终于有点气恼,说:娘,你肯定舍不得那几十块收割费,别顽固了,都什么年代了,

该偷懒就偷懒,两亩多地靠人割怎么吃得消?

娘把手放到额头上,说:真的啥也没哩,囝。

存心不想看,怎么看得见!——娘铁了心不想看见?

我不甘心,说:娘,别心疼那几十块收割费了,现在几十块钱算个啥?不够领导抽包烟,不够老板吃顿饭,不够学生买双鞋。

娘不作声。

又一阵风吹来,稻浪汹涌澎湃。

娘还是不出声。

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无奈,我只得转身朝家踱去。可以想见,我将不得不套上破外衣,戴顶烂草帽,揣把磨得锃亮如新的镰刀,然后龙虾似地弓背弯腰流血流汗地劳作。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拼命学习,考上大学,想在城里找工作,然后买房,安家,再买车,娶妻,生子„„彻彻底底变成城里人。

可眼前竟逃不掉这恼人的活儿!

我故意拖拖拉拉,磨蹭了半个多小时,才穿了那可恶的行头出门。

令我始料未及的一幕出现了:老远,一台收割机正在娘跟前的稻田里轰鸣,稻子成片消失,唯留下车轮碾过的两行干枯印迹。

我走过去,站到娘身边。娘揉着眼睛说:囝,你不晓得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倒是人来疯„„

秋风又一次吹来,但再也吹不起稻浪汹涌,只微微撩起娘耳边几根老发。

(选自《短小说》2009年第3期)

11、分析小说首段文字的手法和作用。(4分)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摇一摆,像荡秋千。

答: 。

12、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6分)

答: 。

13、分析小说中母亲和“我”的形象的特点。(8分)

答: 。

14、这篇小说意蕴深厚,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小说的主旨。(7分)

答: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阴霾 张驰有致 媲(bì)美 相形见绌(chù) ..

B.草坪 流光溢采 涨(zhǎnɡ)幅 若即(jì)若离

C.蝉连 金榜题名 透露(lòu) 含英咀(jǔ)华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七
《2015年秋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秋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时代”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人类原本是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的,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阅”更容易被记忆,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形象,表达抽象思维的文字符号也可用非文字符号替代。某些领域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但技术的未来发展至少会使符号的重要性显著下降。

有人说,读唐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会怀念自己的故乡,而用图表达就没有这样的魅力。须知,唐诗的魅力在于语言,而不是字符。语言可创造文学意境,图也可以。文学上图与影像无法取代语言,但与语言结合后并非不能取代文字。

“阅时代”理念必将深深刺激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这是在预测未来,而不是对未来投票表决。未来不由我们决定,当看到青少年和儿童强烈地倾向于阅图时,未来实际上已

被确定:无论出版人多么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情感无助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1.下列关于“阅时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阅时代”是相对于“读时代”而言的,是随着现代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

B.“阅时代”将极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

C.“阅时代”理念深深刺激了传统出版人的情感,但为了未来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虽不情愿,也只能理性面对。

D.“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因为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

2.下列关于“阅图”与“读文”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与“读文”相比,“阅图”时大脑不需额外解码,比较轻松,而且“阅图”更容易被记忆,人们会利用图形来强化记忆。

B.“读文”不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因为受者在解码中可能会添加自己的东西。而“阅图”却不会如此。

C.面对“读文”和“阅图”,儿童和青少年都比较喜欢“阅图”,因为“读文”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技能,“阅图”是人类的天性。

D.“阅图”时,人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文”时,人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现代技术使“阅影像”可间断和接续,克服了音像传播中的缺陷,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收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使文字符号改变它原有的功能。

B.语言、字符和图像的功能不尽相同,虽然文学上图像不能取代语言,但图像和语言结合后可以取代文字,因为图像和语言都可以创造文学意境。

C.授者通过文字字符能提供间接的信息,让受者产生联想;而图像能提供直接的、确定的信息,但会影响受者的想象力。

D.虽然用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抽象思维具有便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表达抽象思维时会淘汰文字符号而采用非文字符号。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

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郞。会昌初致仕,卒。 ..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

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

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

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 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

B.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

C.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

D.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B.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C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D.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

诗名远播。

C.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4分)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3)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9、按要求将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0分)

(1),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7) 《蜀道难》中写蜀道开辟艰难的句子是 , 。

(8) 《琵琶行》中通过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2分)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

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八
《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岳阳县远志学校2013届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李军 审题人:米蓉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晕车(yùn) 驯鸽(xùn) 蜕变(tuì) 涸辙之鱼(hã)

B.惩创(chuàng) 婆娑(suō) 窒息(zhì) 剜肉补疮(wān)

C.彷徨(huáng) 坍塌(tān) 佣金(yōng) 专横跋扈(hâng)

D.蜂窠 (kē) 胡诌(zhōu) 怔住(zhâng) 半身不遂 (su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柔韧的小草,不正是我们无数卑微弱小的生命吗?我

们是平凡的草民,却也可以描绘春天,为大地梳装,弱小的生命联合起来,还可以

改变环境,创造世界。

B.如果说竹林的连绵绿浪让人心旷神怡、江南的清浅流水使人流连忘返的话,那么

面对祁连山脉的峰峦起伏,我们只能用振撼磅礴来形容了。

C.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山青水秀,惠风婉柔,太深的留恋便

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D.昆仑,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这里林

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更是别具风韵。

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往往有一些这样的人,自己做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不思深刻反

省自己的错误,即使面对铁一般的事实,他们也常常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

B.2011年3月19日晚,法国和英国等国的战机或舰艇向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自

此,这个曾经并不不起眼的非洲国家,使世界对它不得不刮目相看。

C.12月16日,武汉爆炸案嫌疑犯王海剑到武汉总医院就医,因其形迹可疑,被人

发现并举报,很快,疑犯即被迅速赶来的刑警抓获。“12·1”爆炸案告破。

D.现在距离高考已经不到160天,尽管复习任务多么繁重,但是母校高三年级的

部分学生仍然抽出时间,在周日下午深入周边的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爱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说来,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三个部分组成,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

机构。在公司的组织机构中,要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的原则。

B.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

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C.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

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

了独家专访。

D.2010年12月,美国宇航局专家通过对比时隔数年拍摄的火星上同一区域的照片

后认为,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液态水。

5. 下面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然而,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生活的意义就越为重大。

②一是因为在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只有躬身体验才能去伪存真。

③一是因为深入生活,不仅包括信息掌握,更包含着感情培养,而后者正是艺术创

作的激情源泉。

④在今天信息化的社会里,“秀才不出门”固然也能“尽知天下事”。

⑤在这个意义上,正如一位论者所言:现代农业可以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

⑥但艺术创作如果也搞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就不可能产生鲜活、富有生气的作

品。

A.④①②③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②①③⑤⑥ D.⑤⑥④①③②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6—9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

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

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

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

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

“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

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

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

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

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

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

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

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

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

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

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

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的铜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

钟、王:钟繇、王羲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等到 .

B.时藩府数用师 师:军师 .

C.使酒人恶能勇 恶:怎么 .

D.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分条陈述 .

7.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旦因客诣生谢 / 蒙故业,因遗策 ..

B.日游其间以自娱 / 樊哙侧其盾以撞 ..

C.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 故遣将守关者 ..

D.久之,稍厌事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宫生年轻时喜爱侠义,好交朋乐友,对财物看得很轻,这一品质一直保持

到老年。

B.南宫生壮年时本想趁天下大乱建功立业,但由于道路堵塞,又无豪杰赏识最

后只能打道回府。

C.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

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D.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

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3分)

译文 ⑵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3分)

译文 ⑶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表达技巧别具一格,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

析。(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典范,请对这两字作简要分析。(4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 ,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14题。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

“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D.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艺术作品对“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14.文章结尾说,“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会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 那么文章列举了哪些误区?请分析。(5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忆飞飞

韩少功

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定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圆拱型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九
《语文试卷》

广东番禺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迸发/间不容发 ......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

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沿途花朵姹紫嫣红....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跑步前行。 ....

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B

C

D.“地球一小时”是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

4.

___ ,___ ,___ ,____,____。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

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①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大概忘寝食 恐怕 ..

C.虽细事不苟也 马虎之 求教 ..

63分)

A.①不求知于人余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

C.①与所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73分)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翻译和断句(10分)(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

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听 筝 柳中庸

(1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4分)

11

1分。)(6分)

(1(韩愈《师说》)

(2(杜牧《阿房宫赋》)

(3)

(4)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

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住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

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12—13(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分)

A

B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

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E.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

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13.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4.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

形而提出的?(4分)

15.根据文本内容,文化产品应该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新年的故事——向伟明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年的尽头,新年悄悄地来临。

迎新春的声音响成一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生着一种莫名的忧郁和悲伤。叹生命短暂如斯,叹命运浅薄如纸。岁月如水,某一天,我也将青春不再。这个新年的

记得那年的除夕之夜,我与好友并肩而坐听钟声,在她天真无邪的脸上我看到了春天,那个新年的故事便有了新的起点。于是,我不再有黑夜来临的恐慌和寂寞,一切死寂都与我无缘。可是,岁月最终还是把我们分开,天各一方,许多年来都不曾相见。重游当年那条小巷,环绕我的是无边的黑暗,回首往事,不禁黯然。我们的这条小巷,是否承载过同样的故事?

沉淀所有的心情,回到纯真的最初,离别并不代表永诀,离别只是新的追求的开始。春夏秋冬的轮回,流转青春善变的容颜,注定会将长发飞扬的女孩、神采奕奕的少年和曾经稚气的笑脸,全部留在日渐远去的昨天。

少年时代的梦想,在少年们的怀中依然是沉甸甸,孕育着酸甜苦辣。历经现实的风霜雨露后,残酷的显得那样困

听筝柳中庸翻译篇十
《2013届新课标高考模拟题》

2013届新课标高考模拟题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

陈桂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蛟”到底是何种动物?

翻检史籍我们发现,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

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

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臵笱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广雅》

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山

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

肿,可以已痔”(《山海经•南山经》)。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还谈到

其药用价值。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汉书注》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

的解释是:“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

也。”行文至此,我们对于蛟的原始意象似乎已有一模糊的轮廓。

从诸位学者对蛟的特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蛟的两个显著特征:其一,蛟的体形

兼具鱼、蛇之形,正所谓“鱼身而蛇尾”,且拥有四足;其二,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攻

击性强。这两大特点,不禁使人联想到另一水中猛兽——鳄鱼。而宋代文人彭乘在《墨客挥

犀》卷三中对蛟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一佐证:“蛟

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数丈。多居溪潭石穴,声如牛鸣。岸行或溪行者,时遭其害。见

人先腥涎绕之,即于腰下吮其血,血尽乃止。”因此,有学者认为“两项对照,蛟龙特征与

鳄鱼一一对应,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向柏松《中国水神崇

拜》138页)。应该说“鳄鱼为蛟之原型”这一观点符合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但蛟作为一

虚构组合之物,其特征绝非任何一种动物所能兼具。对于“蛟为鳄鱼”这一观点最早质疑的

人是颜师古。他在《汉书注》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张说蛟者是鲛鱼,非蛟龙

之蛟也。”

那么,古代所说之“鲛鱼”究竟为何鱼种?

让我们看看古代医学家们对它的解释。《唐本草》对“鲛鱼”释名称“沙鱼、鱼昔鱼、鳆

鱼、溜鱼”。李时珍对其注解为:“鲛波有沙,其文交错鹊驳,故有诸名。古曰鲛,今曰沙,

其实一也;或曰:本名鲛叚,讹为鲛。”(《本草纲目》卷四四)这样看来,鲛鱼所指应该是鲨

鱼。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所以,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鲛鱼皮为必

备之物(《通典•食货》)。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并对其皮的

用途着重叙述:“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马鞍剑。”既然鲛鱼之“鲛”所指

的是鲨鱼,那么,按照颜师古的推理逻辑,张揖在《广雅》中所说的蛟也应该是鲨鱼。但是,

我们再看张揖对蛟的描述,“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蛟的这

些特征与鲨鱼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张揖所说之蛟更像鳄鱼而不是鲨鱼。经学大师颜师

古的这次判断是不准确的。但他对于“鲛鱼与蛟龙”有所区别的说法却从另一侧面道出了蛟

的原型动物除鳄鱼外,至少与鱼还有关系。唐人释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说明了唐代时“鲛”

与“蛟”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系,他在《尔雅翼》

卷三十中说:“是以,二物为一物也。皮有珠,饰刀剑者是鲛鱼昔之鲛;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

龙之蛟。”由此看来,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

另外,蛇与牛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但从文献中看,将蛇身与牛首融入蛟的形象应该

是在宋代以后的事,如洪迈《夷坚志》中所述之“阁山蛟”身长九尺,以身缠人,并吸人血,

以致人身亡。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蛟是首似牛,而

身体兼具龙、蛇特点的动物(《庸盦笔记•述异》)。因为,龙本身就是兼具多种动物特点组合

而成,而蛟的最终形象与龙又有几分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

的基础上,综合大鱼、蟒蛇、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

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

(摘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于“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蛟也称为“蛟龙”,与龙相联系,是因为龙本身就是由多种动物特点组合而成的,而蛟也是由大鱼、蟒蛇、牛、鳄鱼等动物特点综合形成的,二者形象相似故而得名。 B. 对于蛟的形象的描述几千年来一直都在不断补充融合,宋代之前的蛟的形象还是以鳄鱼、大鱼等为原型,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蛇、牛、鳄鱼等形象的综合体。 C. 许慎认为蛟是龙的一种,池鱼的首领,张揖记录的蛟皮可以做鼓,郭璞认为蛟是鱼身蛇尾,有四只脚,脖子上有白色颈饰,能吃人,还可以有消肿的药用价值。 D. 文中引用彭乘《墨客挥犀》中记录的蛟见人“于腰下吮其血”与洪迈《夷坚志》中

所述的蛟“吸人血,以致人身亡”意在说明蛟的性情暴烈,有危害性,攻击性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唐本草》中的记载证明了鲛鱼就是我们今天的鲨鱼,李时珍认为鲛鱼在他所处

时代叫沙鱼,他引述他人观点认为世人称为鲛鱼实属误传。

B. 古人早期对蛟的描述就是鳄鱼,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蛟这一神灵形象,这个认识过程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情况,向柏松的这一观点在作者看来并不全面。 C. 张揖认为蛟 “鱼身而蛇尾……可作鼓”,颜师古对此不同意,他认为张揖描述的是鲛鱼而非蛟龙,郭璞的描述是对的,但实际上颜师古的认识也是有错误的。 D. 从彭乘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蛟的形态如蛇,头如虎,身形巨大,多栖息在水边石洞

中,声音好似牛叫,在水边行走的路人经常遭到它的伤害。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颜师古同时期的释玄应以及后代罗愿的解说证明了认为蛟与鱼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颜师古对前人看法不同意的关键所在。 B. 蛟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它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它的描述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今人对它了解的神秘感。 C. 从许慎、张揖、郭璞等诸多先人的记述中,我们对蛟这一原始意象的体形、性情方面的显著特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D. 的高度上对这一“妖物”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摛,字士秀,东海郯人也。摛幼而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起

家太学博士,迁左卫司马.会晋安王纲出戍石头,梁武帝萧衍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

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舍曰:“臣外弟徐摛,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

选.”高祖曰:“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以摛为侍读.后王出镇江州,仍补云麾府记.

事参军,又转平西府中记室.王移镇京口,复随府转为安北中录事参军,带郯令,以母忧去

职.王为丹阳尹,起摛为秣陵令.普通四年,王出镇襄阳,摛固求随府西上,迁晋安王谘议

参军.大通初,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入为.

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

摛之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武帝闻之,怒召摛加让.及见应对

明敏,辞义可观,武帝意释。因问五经大义,次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帝叹

异之,宠遇日隆.领军朱异不说,谓所亲曰:“徐叟出入两宫,渐来逼我,须早为之所.”遂

承间白高祖曰:“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高祖谓摛欲之,乃召摛曰:“新

安大好山水,任防等并经为之,卿为我卧治此郡.”中大通三年,遂出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秩满,还为中庶子,加戎昭将军.

是时临城公纳夫人王氏,即太宗妃之侄女也.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摛引..

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太清三年,侯景攻陷台城,时太宗居永福省,贼众奔入,举兵上殿,侍卫奔散,莫有存

者。摛独嶷然侍立不动,徐谓曰:“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凶威遂折。堡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太宗后被幽禁,摛不获朝谒,因感气疾而

卒,年七十八。长子陵,最知名。

(摘编自《梁

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形质陋小,若不胜衣 胜:承担住 .

B.必有仲宣之才,亦不简容貌 .

C.大通初,王总戎北伐 .

D.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观 ..简:挑选 总:全,都 舅姑:公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徐摛有才华的一项是 (3分)

( )

①文学俱长,兼有行者 ②教命军书,多自摛出③应对明敏,辞义可观

④问历代史及百家杂说,无不应对如响 ⑤摛引春秋、仪礼、杂记之文主之

⑥侯公当以礼见,何得如此?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徐摛幼年好学,博览经史,虽外貌不佳,但才学出众,写文章喜欢求新。经过表弟

周舍的推荐,做了晋安王的侍读。

B.徐摛追随晋安王,转任很多职务,除了母亲去世暂时离职外,晋安王都要求他留在

身边辅助自己,军中命令文书,大多出自徐摛之手。

C.徐摛凭借才华,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恩遇,但遭到领军朱异的不满。在朱异的挑拨离

间之下,皇帝让徐摛出任新安太守。

D.侯景之乱,贼人冲进来时,朝中众人四散奔逃,只有徐摛坚守不去,怒斥侯景。太

宗被废,徐摛也气愤而死。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仪,劝课农桑,期月之中,风俗便改。(5分)

(2)凶威遂折。侯景乃拜,由是常惮摛。太宗嗣位,进授左卫将军,固辞不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

南陲海涯。

8.本诗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却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力

的艺术魅力。结合诗句赏析,作者是如何使诗歌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5分)

9.诗人说“听筝”听出了“无限秦人悲怨声”,试分析,诗中都有哪些“悲怨声”?(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宋濂《送东阳

马生序》) (2 (范仲淹《渔家傲》)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杜牧《阿

房富》)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

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掠。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北处

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 1点半的最后一班平快夜车回员林的,谁知东拉西扯,赶到火车

站时,那班火车已经开走了。怎么办呢?星期一一大早就有课,不赶回去怎么行?

真是的,就算一定得搭野鸡车,也应该睁大眼睛啊,居然司机一说是回头车我就上了,

居然司机说载不载客都无所谓我就让他开了。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考虑到旅途的安全问题呢?

报纸上几乎天天有,计程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过中坜吧,我就感到异样了,就如同我前面所说,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

瞅得我心底发毛。当然,我身上的钱不多,又是一个大男生,实在不必害怕,如果他真正心

怀恶意,如果他嫌钱太少不满意,无论如何,还是我吃亏。我悄悄打量他的体形,没有我高,

但是比我结实多了,单打独斗,我未必就会输他,可是他不可能没带东西,而且我根本不想打。

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一定是他看出我有了戒备,不敢轻率下手,在等待更恰当的时机吧?难道我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也许我可以想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我不是一向自诩最善于动脑筋的吗?怎么突然吓呆了呢?或许我可以试着和他聊聊天,动之以情,让他不好意思动手。于是我吞了口口水,和他搭讪:“生意好吗?老乡。”

他似乎吓了一跳,过了好几秒钟才回答我:

“不好啊,几乎连油钱都跑不回来。”

“不会吧?你不是回头车?刚刚还有客人包了你的车去台北,不是吗?”

他不再回答,我突然想到可能不是真的回头车,一紧张,舌头打结,也沉默下来。沉默最适于培养紧张的气氛。为什么他不跟我聊天?是不是怕暴露他口音或其他特征,增加警方缉捕他的可能?当然明白,我被抢之后必定会去报案的,好聪明狡猾的家伙!我恨恨地咬了咬牙,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即使赶不回员林上课,请一天假又有什么大不了,何必一定要搭野鸡车冒险? 算了,如果他真的要抢,就给他吧!好汉不吃眼前亏,财物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人要就给他,犯不着因此打斗伤身。不行!这么一来,岂不是助长了恶人的气焰?无论如何,都应该和他拼斗一番,给他一点教训。

两种想法交战缠斗,还没有分出胜负,员林居然到了。可爱的员林!当计程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付钱,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上。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慌的神色。

怔怔地站在凌晨两点左右冷冷清清的员林街头,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放入旅行袋,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1)下列有关小说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头第一段文字,其实是第四段的浓缩、提前,作者一起笔就写“我”疑心司机有意

抢劫、后悔搭上野鸡计程车,刻意营造紧张气氛,以吸引读者。

B.作者使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者,以“我”的视点作为叙述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也使读者较容易融入故事情境。

C.文中只有一处“我”与司机的对话,两人各怀心思地出言试探,但由于惊惧怀疑,两

人对对方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误会。

D.作者使用直接说明的叙事方式,写出主人公即将遭遇的危险,使读者感到惊险刺激,

最后的结尾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合乎逻辑。

E.作者在铺陈剧情时,以悬念内容作为主体事件,不断强调乘客自身的危险处境和司

机的凶恶态度,但始终围绕“我”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写下去。

(2)为什么作者写司机是“不怀好意”和“狠毒地”看我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简

要分析。(6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