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介绍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东华理工大学(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原名华东地质学院,创建于1956年。下面是招生考试网chinazhaokao.com分享的东华理工大学。供大家参考!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原名华东地质学院,创建于1956年。位于著名的“才子之乡”——江西省抚州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文、管、经、法、教兼备的综合性大学。[1]也是江西省规模较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省部共建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第四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MBA工程硕士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东华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地质学院,创建于1956年。全校占地面积3000亩,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南昌本部、枫林校区和抚州校区,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东华理工大学既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也是省部共建高校,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军、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著名研究型大学。此外东华理工大学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2011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东华理工大学理科基础扎实,工科实力雄厚。2004年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取得突破性科研进展以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1956年建校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成为中国核工业开路先锋和核燃料循环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涌现出包括长江学者和大学校长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中国核军工事业、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东华理工收购南昌理工学院枫林校区南苑,2013届会有部分专业迁居枫林(主要是文科专业)。

  沿革简介

  

 

  太谷地质学校学生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为了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创立了太谷地质学校,这就是东华理工大学的前身。[2]

  1958年6月 经教育部批准,在太谷地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太原地质专科学校(本科),校址由山西省太谷县城迁往省会太原市。

  1959年9月 二机部(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决定,学校迁至毗邻素有“中国铀都”之美誉的721矿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

  1969年至1973年 受“文革”的影响,学校停办。

  1974年 开始筹建复校。其间培养了三届中专生。

  1978年4月 复办大学,校名为抚州地质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历史照片1982年1月 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9年4月 军工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后,学院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转属地省管理,实行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管理体制,以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2001年,东华理工大学成为国防科工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前身)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共建协议的第一所高校,在全国首创了部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进行省部(委)实质性共建的新模式。

  2002年1月 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华东地质学院。

  2002年4月 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

  200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政府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技学院同时挂牌成立。

  2007年1月 经专家组讨论通过,同意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

  2007年5月18日 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东华理工大学。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建东华理工大学协议

  2013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

  东华理工大学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000余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他们绝大部分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和国家经济建设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涌现出包括长江学者和大学校长在内的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东华理工的校庆日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是同月同日,为1964年10月16日。

  大事记

  

 

  东华理工大学风景照2001年6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国防工科委共建该校签字仪式在南昌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原子能机构主任张华祝和省政府副省长胡振鹏在仪式讲话并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2001年7月,学校与香港网大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共同开办华东地质学院网大国际学院(独立二级学院),现为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

  2002年1月1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受聘该校名誉校长仪式在南昌举行,副省长胡振鹏出席仪式并向钱院士颁发了省政府聘书。钱七虎院士为总参科技委副主任、少将军衔、全国政协委员。

  2002年1月15日,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并入该校,当日,南昌校区挂牌。

  2002年3月6日,该校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报送的“地热水样品化学分析实验室比对项目”420个数据全部正确,100%被接受,获18国实验室比对项目第一名,该测试研究中心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为参比(仲裁)实验室。

  2002年4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地质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6月8日,学校隆重举行新校名揭牌庆典。

  2003年6月16日,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东华理工大学。

  2004年3月9日,校教学实验大楼工程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定为 2003年度国家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是江西高校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工程项目。

  2004年11月13日至19日,国家教育部对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实际考察和评估。专家组对该校的本科教学水平给予充分肯定,用“六个没有想到”给予了高度赞扬。

  200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成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学校被中国人民海军确定为招收国防生定点高校,并下达了2005年国防生计划。同年5月,举行了共同培养国防生签字仪式。

  2005年2月28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03-2004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结果,该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全省70所大中专院校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二,被评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05年7月21日,中核集团与该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向东华理工大学预定急需的核资源勘查与核技术等领域博士生61人、硕士生256人以及本科生1000多人。

  2006年初,教育部函告东华理工大学:学校被列为国控核类专业战略人才储备培养的11所高校之一。在核类专业人才培养领域,东华理工大学正式跻身国家队。此前,学校还荣获了“‘十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特殊贡献奖”。

  

 

  东华理工大学风景照2006年4月8日,中俄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首次实质性合作在该校启动。该校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俄罗斯科学院科拉中心矿山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院院士梅尔尼科夫代表两国专业学会和科研院所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2006年10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省委书记孟建柱、省长黄智权、副省长孙刚、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中核建设集团总经理穆占英、国家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等分别发来贺信或题词。

  2006年12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国防科工委共建东华理工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陈求发、副省长孙刚出席签字仪式,并分别代表国防科工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协议上签字,为东华理工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学院揭牌。

  2007年5月18日,东华理工大学揭牌庆典隆重举行。省政府副省长胡振鹏、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现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副主任张华祝、原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党组书记朱新均,海军政治部副主任渠承军少将、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委副主任、名誉校长钱七虎院士、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运来等100多名嘉宾和全校师生一起欢庆揭牌。

  2007年6月,该校乐长高教授主持的《离子液体在药物和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李荣同副教授主持的《菌核侧耳东华虎奶-1号人工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7年7月19日,该校荣获“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牌匾,成为首批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单位之一。

  2007年8月15日,该校“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正式列入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2007年12月31日,从《北京科技报》获悉,该校陈焕文博士发明的"EESI-MS的新技术"入选该报推出的"2007中国科学十大发现",跻身前三名,受到媒体的热点关注和高度评价。

  2009年,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签订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的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学校的建设与核类人才的培养。这是中核集团首次与省级政府共建一所大学,也是江西省首次与央企共建大学。

  2009年5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摄制的28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国防生》在东华理工大学南区开机拍摄,该剧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选培办推动摄制的。作为国内首部涉足国防生题材的电视剧,《中国国防生》涉及国防生的训练、学习、生活和爱情,反映了国防生的思想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和转变过程,展现了国防生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

  2009年10月22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该校陈焕文教授研究团队关于“粘稠物检测”质谱方法的创新成果,这是该期《自然》“研究亮点”报道唯一的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温家宝视察东华理工大学2010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省长吴新雄,抚州市委书记甘良淼、市长张勇等省市领导陪同下,莅临东华理工大学视察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慰问入住学校的父老乡亲,看望奋战在安置一线的师生员工,并对东华理工大学救灾工作十分满意。

  2010年3月,该校“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被批准为2009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该校的江西省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10月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代质谱实验室获批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2010年10月1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隆重举行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国防科技工业局胡亚枫副局长、江西省孙刚副省长分别作了讲话,并在共建协议上签字。为落实省、局共建协议,该校先后与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等签署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合作协议,校企携手共促核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学校核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1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使该校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从2个增加到14个。按二级学科计算,该校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从30个增加到65个;该校在环境工程等5个领域获得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使该校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领域从5个增加到10个。

  2010年10月,该校两篇科技论文首次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

  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中,该校参赛队分别获得综合项目第一名和团体总分一等奖的佳绩。

  

 

  东华理工大学风景照2012年12月6日下午,校党委书记徐跃进在以《铸魂育人党旗红、科学发展满园春》为题的学校党建工作汇报中,指出2007年~2012年间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一是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为标志,该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以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批为标志,该校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提升;三是以陈焕文博士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标志,该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四是以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获批为标志,该校军工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五是进入到21世纪初,该校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国防基础研究等系列国家级别的现代科技研究项目,每年的科技研究经费均为9000多万元,2012年到账经费突破1.2亿元;进入到21世纪初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600多篇,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共39项,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该校特色的科技研究成果,在普通高校的学术“平原”上造就特色“高峰”。

  2013年3月,该校被评为“2012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朱志权同志被评为“2012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工作者”。

  2013年5月16日,国土资源部、江西省政府共建东华理工大学签字仪式在江西南昌举行。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出席签字仪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张少农、江西省副省长姚木根在协议上签字。国土资源部把共建工作纳入全国国土资源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学校与部属单位开展广泛合作,支持学校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实习基地和学校博物馆建设。江西省政府把东华理工大学的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1518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