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 翻译 |

【www.guakaob.com--翻译】

朱子格言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一篇

朱子格言

心无妄念,身无妄动,口无妄言,君子所以思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不亏父母,不亏兄弟,不亏妻子,君之所以宜家。 不负天子,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版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二篇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一早就该起床 开始整理家里 务求家里的整洁 (这个很少人做得到)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到晚上就该休息 (也就是别熬夜的意思) 然后门窗要关好 亲自检查 保障安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吃东西不要浪费 要想农夫种田辛苦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穿衣不要奢华 不要一直买新衣 要珍惜 想做件衣服很不容易 要珍惜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在问题尚未发生时就要先防范 就像不要在没水用时才去凿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自己平常要节俭 请客或被请时最好少续拖 会出问题 (对以前人来说就是留客人住家里) ●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用的东西假如保持干净清洁 就算是用比较便宜的东西 也比华丽的用具好

●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愈 (我以前是背 园蔬愈珍馐)

吃东西吃营养简单、少油少炸的 (也就是少吃垃圾食物) 那自己种的菜也会比山珍海味美味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不要买大房子 不要贪肥沃的田 (容易遭忌)

勿谋良田 在现在可以说是不要贪报酬率高的工作 或是坐大位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常常讲是非的人别亲近 那是做坏事的开端(媒介)

●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良: 妻美妾娇)

老婆和婢女太漂亮 不是件好事(招蜂引蝶)

女朋友也是别一直找正妹的意思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童 (我是记 童仆)

佣人别找太帅的 老婆平时别打扮太漂亮 (很容易就勾搭上了) (良: 会招蜂引蝶 惹祸上身)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要饮水思源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要教会孩子做人处世的道理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俭 (我记俭朴) (良: 质朴—修身以本质朴实为目标)

做人要节俭 教孩子要教他们道义 (礼义廉耻 五伦 五常等)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不要贪意外之财 容易多生事端

不要喝过量的酒 对身体不好 也容易肇事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和路边小贩买东西 因为人家做生意不容易 不要讨价还价 想占人便宜

●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碰到可怜人要多帮忙人家

>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做人太刻薄 常常刁难人而建立起的事业 好景不常 总会衰败的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在家中 对父母兄弟姐妹不尊敬友爱 总有一天一定会落魄 (因为没有人会帮助你)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 (良: “兄弟叔伯” 较合理)

"对于兄弟、叔侄等,要依自己的能力,根据实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援助"

润应该是帮助的意思另一版本是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良: 多:富人,寡:穷人, „分‟与 ‟润‟ 为动词, 自富者分出以帮助贫者) 自己有多余的能力 就该帮助家境不好的亲戚

●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一家里面 应该长幼有序 遵守家规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

(原文有性别歧视XD)

听和你亲近的人 而离弃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 不是个好男人 大丈夫 (好儿子)-要孝顺 ●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赀 (这是另一版本写的)

不要因为利益 而疏离、没有好好侍奉父母 是不孝子 (就当父母没生过你)

●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

要嫁女儿 不要贪嫁妆 而是该挑一个好的对象(良: 索取很多聘金)

●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娶媳妇要娶能操持家务的贤内助 不要计较聘金(良: 奁:嫁妆)【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

死命巴结有钱和有地位的人 很可耻

●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看到贫困或地位不高的人 而感到很高的优越感 还表现出来 很贱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生活不要和人争辩 只要弄到打官司 都是不好的事 劳心伤财(良: 终:结果)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不要多说话 不要说长道短 言多必失 话总会到处传的

●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不要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不要因为贪吃或私欲 就妄杀生命或陷害别人(良: 勿仗势欺人)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刚愎自用的人 一定常常因为自己的自负而后悔

●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隳 自甘堕落而不思长进的人 (包含眼高手低 不愿做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

一定没法成家立业

(很多人到三四十岁都还靠家里吃饭 就因为这个原因)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

和无赖、没工作整天打混的人整天腻在一起 一定会被拖累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这个我有点不确定

应该是说 多和隐世不出的人、老练、思虑周详的人来往

在危急时往往他们能够依靠(良: 向他们请教或求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我猜应该是: 要多听人的意见 因为那很可能是人家对你的忠告 忠言逆耳 不要轻易动气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如果和人有争执 很可能是自己的错 要平心静气 自己心里先仔细想过一次问题所在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这个不用解释吧XD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要替别人留余地 自己占了便宜就不要赶尽杀绝

不然困兽之斗 最后的反扑往往是最可怕的

(其实我觉得如果是在商场上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独大也不是件好事【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领导者该有远见 应该是互助互利而共荣的)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嫉不要嫉妒过得很幸福的人 妒忌是邪恶的开端(良: 不要见不得别人好)

●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看到过得不好的人 不要看好戏 觉得得意 这也是邪恶(良: 不要幸灾乐祸)

(人常常都会降的 是否人心有善有恶?)【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做善事还要让人知道 只是博取虚名的一种手段 不是真的有善心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做错事 做坏事 应该认错改过 假如还想文过饰非 企图隐藏 那就是错上加错 是邪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起色心、做坏事 一定会有报应

●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用阴险的计谋算计别人 也会有报应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只要一家和乐 就算贫穷 也会过得很开心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这个我也不确定...

查了一下 上面写

"及时交纳该缴付的税收或其他应尽的义务,哪怕是口袋空空,也安稳过日子,自得其乐" 就是不亏欠任何人 尽自己该尽的义务

哪怕没有钱 或是一无所有 都会因为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念 而感到开心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读书做事做官 都该有个理想和目标

能够修身养性 成为一个正直、品性高洁的人

或是能够时刻不忘为别人服务的精神 希望世界更好 都是很重要的

我高中的老师说 为自己订一个远大的理想 哪怕一辈子都达不到

追着追着 自己也会很开心 因为有希望:)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守自己的本分 安于自己的生活

凡事不要强求 要顺着常道 顺着中庸之道来做事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人若此,庶乎近焉。

如果能做到这样 那就近于圣人之道了!

古人的智慧 真厉害啊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三篇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1(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白话):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已经到了黄昏的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必须自己去查看一下。

2(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原文):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白话):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4(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白话):自己享受,必须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可没有限度!

5(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愈珍馐。

(白话):饮食用具,质朴结实,又洗得干净,虽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美,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6(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白话):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7(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白话):三姑和六婆,都是奸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8(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白话):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9(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白话):祖宗虽然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的举行;子孙虽是笨拙的,五经、四书,却要诵读,并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心里,做为世的方针。

10(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白话):自己做人,要节俭朴实;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11(原文):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白话):不要贪不义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12(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白话):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人们,要温慰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13(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白文):对人刻薄而起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乱了伦常的人,会立刻见到灭亡的。

14(原文):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白话):兄和弟,叔和侄的中间,要把多的分出来,补助少的。一家人里,老的、少的、女的、男的,应有严正的规矩和庄重的言辞。

15(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白话):听信妇人数挑拨话,而伤了骨肉之亲的感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16(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白话):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

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妆奁!

17(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白话):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谄媚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装起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18(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白话):人们住家,要慎防争斗诉讼!因为诉讼,无论胜败,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所以结果总是凶多吉少的。处世,不可多说话!话说多了,总难免有失当的地方。

19(原文):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白话):不可恃势力来欺陵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的屠杀牛羊鸡鸭等物!

20(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白话):性情乖张古怪,却自以为是的人,做错了事情,终于懊悔,一定是多的。甘心颓废,自暴自弃的人,是难成家立业的。

21(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白话):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

22(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白话):听人向你说话,不考察他的用意,便相信它?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的坏话呢?总要忍气耐烦的再三思考!因为一点事情起了口角,怎知不是我自己的不对?必须平心静气的自己反省!

23(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白话):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而望酬报!受了人的惠,不要了报答!

24(原文):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白话):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的地步;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25(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幸心!

(白话):他人有了喜欢吉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的意思!人有了祸患的时候,不可有幸灾乐祸的心肠!

26(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白话):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是沽名钓誉,不是真正的行善。做了事,而怕他人佑道,就是有意做大恶,不是偶然做了的坏事。

27(原文):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朱子治家格言翻译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四篇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翻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翻译: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翻译: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乱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与肩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翻译: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翻译: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翻译: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古代读书名言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五篇

最近读了很多古文,对读书也有一些感悟,我摘抄了一些古代读书名言。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古代读书名言。——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4、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6、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康熙名言名句
朱子格言老外读吗 第六篇

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2、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智,保持他的忠诚、有信,使他能时时处处不丧失这些品德。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追求真理的思想,也是永远不息,有如不知自己的年纪已进4入老年。所以,凡是有志于圣人学问的人,他们选择认为是好的就坚持不懈,3、凡人处世,惟当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样景象。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此诚至理也夫!

4、朕自幼登极,凡礼坛庙、礼神佛,必以诚敬存心。

5、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

6、凡人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于未然,则自然事不生。康熙名言名句。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7、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8、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

9、诚以天下事繁,日有万机,为君者一身处九重之内,所知岂能尽乎?时常看书,知古人事,庶可以寡过。

10、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

11、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天下不广?

12、即理事务、对诸大臣,总以实心相待,不务虚名。

13、庭训格言:道理之载于典籍者,一定而有限,而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

14、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

15、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16、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17、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可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

18、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

19、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20、训曰: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

21、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朕则不然。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22、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

23、训曰: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

24、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25、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可以失人心也。

26、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所谓“敬以直内”也。

27、人以改过为贵,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大小,皆不当罪也。

28、<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人苟能有决尼不移之志,勇猛精迸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29、<荀子>云:“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此二语简而要。人之一世能依此二语行之,过差何由而生。

30、志向的发展,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志之所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一个人如果立志于道,那么,他将以义理作为根本,使任何物质欲望都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从这点来看,一个人的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又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自然不会失却其先后、轻重的次序,使主要的和次要的都能照应到,内的、外的都能得到陶冶,还可以从容不迫地深入领会一切。达到这种境界,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圣人的行列。

31、训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

32、训曰:吾自幼好看书,今虽年高,万机之暇,犹手不释卷。

33、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于长上,则不得罪于朋侪,则不召过,且于养身亦大有益。

34、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35、训曰:世之财物,天地所生,以养人者有限,人若节用,自可有余;奢用则顷刻尽耳,何处得增益耶?

36、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37、读书以明理为要。

38、吾人凡事惟当以诚,而无务虚名。

39、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40、人生于世,无论老少,虽一时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

41、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也不可急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以投之,一有偏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朕于诸艺无所不能,尔等曾见我偏好一艺乎?是故凡艺皆不能溺我。

42、凡事暂时易,久则难。

43、现在的人们认为只要是不吃肉就是在持斋了,岂不知古人持斋是和守戒连在一起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4、学者诚即事而求之,则可以通三才,而兼备于万事万物之理矣。

45、己不知,焉能断人是非?

46、故朕所行事,一出于真诚,无纤毫虚饰。

47、朕为帝王,何等物不可用?然而朕之衣食毫无过费。3。所以然者,特为天地所生有限之才,而惜之也。

48、慎重者,敬也。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以应事,务必谨终如始慎,修思荣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49、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蚕或受之寒,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50、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51、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

52、由一理之微,可以包六合之大;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

53、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待思索矣。

54、虽然,书不贵多而贵精,学必由博而守约,过能精而约之,以贯其多,与博合其大,而极于无余,会其全而备于有用,圣贤之道,岂外是哉?

55、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若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诚至言也。

56、惟持善心,行合道理。

57、书之在天下,<五经>而下,若传若史,诸子百家,上而天,下而地,中而人与物,固无一事之不具,亦无一理之不该。

58、凡爱人爱物,皆爱也。

59、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缘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从给之与?

60、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灭矣。

61、人生凡事故有定数,然而其中以人力夺天工者有之。

62、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矣。皆圣洁之大道,何足惧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几其长也,亦无非常。

63、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也。

64、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而命由心造,福自己求。

65、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逐事图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

66、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

67、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68、为人甚不可被虚意承顺赞美之言所欺,诸凡学问皆以此存心可也。

69、喜庆之辰,易心平气和,语言吉祥。

70、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71、至于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

72、故朕理天下事五十余年,无甚差忒者,亦看书之益也。

73、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74、人只有一心,心动兴致起,会产生种种思想和考虑。这种种思虑正确与否,只在一刹那间。如果一个念头不正确,很快就被发现了,并且及时纠正它,自然不至于离正道很远。

75、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爱情 )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

76、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敝也。

77、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

78、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7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