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频道致富经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篇一 农业频道致富经
刘军:大学生养殖蚯蚓收入百万

3月26日,刘军(左)与助理员在查看蚯蚓生长情况。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凭着在一项目上的突破,刘军夺得了2013年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不顾劝说 放弃高薪回乡养殖蚯蚓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刘军正手持锄头,和工人一起翻垄挖收蚯蚓。

  刘军说,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目前,仅蚯蚓养殖,刘军的年收入达百万元。

  3年前,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

  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重大突破 稀土尾砂地变废为宝

  刘军说,在中国,养殖蚯蚓的人不少,尤其是北方,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养殖蚯蚓。在大学时,他研究的课题就跟这有关。

  2010年暑假,刘军获悉信丰生猪养殖规模大,每天所产生的猪粪有几千吨,而这些猪粪除了部分用于果园、菜园、稻田作肥料外,大多被排在山涧河道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既然有这么多的猪粪,何不把它利用起来养殖蚯蚓?

  返回学校后,刘军开始着手相关研究,成功掌握了猪粪无害化处理技术。2011年7月,返回家乡的刘军,把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猪粪用来饲养蚯蚓,结果取得成功。经不断摸索和技术改进,刘军用猪粪养殖蚯蚓,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比国内其他用牛粪养殖蚯蚓的产量高出近一倍。刘军所掌握的这项技术,一举攻破了“猪粪难以养殖蚯蚓”这一课题。而更让刘军感到欣喜的是,用猪粪养殖过蚯蚓的土地,土质变得暗黑,异常肥沃松软。刘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当地的一些稀土尾砂地。当年冬,刘军租赁了嘉定镇龙舌村阿夏塘一块100多亩的稀土尾砂地进行实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原本几十亩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现已成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从此,刘军把技术示范基地设在这里,昔日这块超百亩的稀土尾砂地在逐步消失,而今成为了一处“聚宝盆”。刘军这一治理稀土尾砂地的办法,得到了赣州市矿管、水土等部门的高度赞扬。

  今年1月,在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中,刘军的“用猪粪来养蚯蚓,再用蚯蚓来改善土质”创业项目,征服了在场评委,从入围决赛的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并赢得10万元创业奖金。

  自行钻研 脐橙专用肥将投放使用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研发的多个创业项目获得成功,江西、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等地的多所农业大学,邀请刘军前往授课,介绍返乡创业的成功经验及课题交流。刘军两名学弟,大学毕业后也慕名前来,辅助刘军一起研发新的项目。

  一些信丰本地及周边的菜农、果农、苗农都纷纷前往刘军的养殖基地,收购他养殖蚯蚓后的猪粪。刘军开始思量,赣南是脐橙之乡,但目前仍没有专供脐橙使用的肥料。于是,刘军经过配方改良,研发出了脐橙专用肥。目前,该专用肥项目的研发,已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专家的评审。为了使该专用肥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刘军目前正在基地内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与信丰当地一家大型果业公司达成协议,创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招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成立创业团队,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刘军透露,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农业大学的老师向他引荐人才,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已签订了工作意向。刘军说,创业基地建成后,脐橙专用肥很快会生产出来,并投放到市场。

  心怀梦想 搭平台携乡亲共同致富

  刘军成功创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专栏的关注。3月2日,该专栏派出两名记者,从刘军就读的山东农业大学开始拍摄,一路南下,经南昌、吉安等地寻访客户,最终到达信丰,直至3月18日结束行程返回北京。全程采访,详细记录了刘军返乡创业的创业故事。

  刘军说,返乡创业的想法,在大学时期就有了,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近两年来,刘军在创业打拼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当地乡亲。附近村民在种养殖方面遇到了什么问题,只要找到他,刘军都会提供无偿帮助。无法指导解决的,他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联系有关专家前来指导。

  2011年,刘军种植象草饲养蝗虫取得成功,经本报报道后,不少省内外的农户打电话或慕名前来,找到刘军咨询饲养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大家。与此同时,刘军的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招聘了不少当地的中老年人及妇女任员工,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军表示,自己返乡创业,当时就认准了一个理:“身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摆放好自己的位置,不管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央给了赣南老区人民许多优惠政策,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篇二 农业频道致富经
致富经 案例

致富经

致富经是中央电视台七套播出的一档节目。该节目内容定位是以百姓视角解读他们身边的致富明星,报道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感的真实案例。目前栏目设有两个版块:“闯天下”和“经济视野”。

目录

节目介绍

节目发展

节目板块

大事记

节目信息

节目介绍

节目发展

节目板块

大事记

节目信息

展开

【农业频道致富经】

编辑本段节目介绍

节目理念

这是一个渴望致富的时代,统筹城乡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统筹城乡为创业致富提供了许多新的发展空间,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机会、新的挑战、新的抉择。

节目定位

《致富经》栏目内容定位就是以百姓视角解读他们身边的致富明星,报道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感的真实案例。

节目特色

别人的致富项目不可以照搬,但别人的致富经验一定要参考,《致富经》节目就是要激发观众的财富敏感,让观众善于把握商机,发现自己身边的财富。

节目宣传语

《致富经》栏目的宣传语: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 编辑本段节目发展

2001年1月2日,《致富经》栏目正式开播,当时每周播出五次,每期时长为24分钟。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调整,《致富经》栏目改为日播,时长每期28分钟。三年来,《致富经》栏目报道的内容在与时俱进的变化,报道的风格和视角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持人的面孔也时有变化,但是《致富经》栏目的宗旨:传递致富经验,更新致富观念一直没有变。

三年以来,《致富经》栏目报道了大量的致富信息、致富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观众创造财富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致富经》平均每天能接到三百个左右的观众咨询电话,每天能收到几十到上百封的观众来信。

2002年10月,国家统计局所属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中央台七套农业节目全国收视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致富经》在栏目知名度、观众满意度、观众人数等方面排名第一。

2003年10月,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的《2003年中央台七套全国收视状况调查报告》调查表明:“致富经”是最受中央台七套观众喜爱的涉农节目。

2003年下半年度中央电视台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致富经》栏目的观众期待度在央视200多个栏目中排名第五,高期待度是栏目竞争力强的有力体现。

观众的喜爱,是《致富经》栏目发展的原动力。为了把节目办得更精彩、好看、有用,2003年11月3日,《致富经》栏目全面改版。改版后的《致富经》栏目提出了“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的宣传语。《致富经》栏目每期报道一个创造财富的故事,看了我们的节目,心动更要行动。

编辑本段节目板块

目前,《致富经》设有三个版块:

闯天下:报道老百姓身边的“致富明星”,以农民的创业经历、经济生活或经营涉农产业的城市人的创业经历、经济生活为题材,讲述一个具有时代感的财富故事。

经济视野:及时报道涉农经济热点事件和现象,也报道各地发展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特色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的一些创新做法和经验。 名人本色:从百姓视角解读中国涉农商界风云人物的事业经验,理清产业脉络,洞悉产业发展趋势;选择涉农商界名人,行业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成功失败会影响业界的产业格局。【农业频道致富经】

财富无限,尽在《致富经》。为寻找项目、寻找机会想致富的人提供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典型案例,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致富经》栏目不变的选择。

编辑本段大事记

2003年

为了及时报道涉农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服务观众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致富经》栏目全面改版,栏目定位、目标观众、节目内容、节目风格都有很大变化。改版后的《致富经》栏目的节目内容定位、节目功能定位、节目市场定位都很清晰。

2004年

五一特别节目:乡村旅游经济系列,其中的《复活的形象》获农影中心2004年度优秀特别节目一等奖,本片被评为2004-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入围作品。

2005年

1. 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一起策划发布“首届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栏目节目内容,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赚钱其实并不难》一书。

2. 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

2006年

1. 《致富经》栏目荣获2005年度农影中心优秀栏目一等奖。

2. 《致富经》出版百姓创业致富案例解析——《财富无处不在》。

3. 《致富经》栏目在杭州市河坊街成功举办了首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

4. “走近目标观众”主题活动第二站在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成功举行。

5. 《致富经》栏目2007年度广告经营独家代理权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获得圆满成功。首开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栏目广告招标先河。

6. 《致富经》策划推出三期整版系列节目——《辣椒演义》,首次全方位梳理全国的辣椒产业。

7. 《致富经》栏目关注大学生就业社会热点,推出《当代大学生创业启示录》10集特别节目,受到广泛关注。

2007年

1. 《致富经》栏目荣获2006年度农影中心优秀栏目一等奖。

2. 《致富经》栏目推出五集反映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型特别节目《探路》。

3. 《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联合发布《2006-2007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4. 《致富经》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型公益活动——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正式开始。

5. 制作播出80分钟十七大特别节目《成渝新观察》。

2008年

1. 《致富经》栏目荣获2007年度农影中心优秀栏目奖。

2. 《致富经》栏目播出揭示餐饮界财富之风云变幻的五集大型系列节目《餐饮风云》。

3. 《致富经》栏目在重庆市成功举办了第三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

4. 《致富经》播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节目《三十年致富传奇人物》。回首三十年,谁敢傲立潮头留下时代烙印?改革开放,谁能风雨兼程书写致富传奇?

5. 《致富经》栏目在大连市举办了第四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 2009年

1. 《致富经》栏目进军黄金时段,首播时间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21:17播出。

2. 《致富经》栏目荣获农影中心2008年度优秀栏目一等奖。

3. 《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此份报告调查过程涉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区域的30个省、市、自治区,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306份,调查采取分群随机抽样,利用结构式问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对象包括正在或者曾经有过创办企业经历的人,调查结果反应出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百姓创业致富的新特征。 4. 在首届中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期间,经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中视协、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等首都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对来自全国各级电视台的380多件作品进行评选。最终,《致富经》栏目选送的《一头肉牛十万元不是传说》和《六旬老太的摇钱树》分别荣获“第三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奖‘优秀农村电视专题片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2010年 1. 在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传媒趋势论坛”上,经过媒体推荐、数据分析、专家评议多个环节,最终《致富经》栏目获得“2009中国原创广播电视栏目20佳”荣誉。

2. 2010年3月30日下午,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的《综艺》报与搜狐娱乐联合主办,CSM媒介研究独家数据支持,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电视行业年度评选活动——第三届《综艺》年度节目评选,结果在京揭晓。结合节目创新性、影响力,以及CSM媒介研究提供的2009年内地电视节目收视数据,通过“市场表现+专家评议+观众反馈”的系统评估,最终,《致富经》栏目荣获“上星频道30佳”称号。

编辑本段节目信息

制片人:冯 克

主 编:王 凯 王德华

主持人:刘栋栋 谢映玲

播出时间: CCTV-7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CCTV-7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3:52—14:22

扩展阅读:

 1

 2

篇三 农业频道致富经
cctv7节目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单

cctv7节目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单

农业频道节目单 00:12 农广天地:致富技术 06:05 农广天地:致富技术 06:35 聚焦三农:关注三农 07:05 人与自然:探秘自然 07:35 芝麻开门:科学游乐园 07:56 大风车 08:21 天天饮食:寻厨艺乐趣品生活真味 08:32 动物世界 09:10 军事报道 09:40 军事纪实:关注军营 10:18 军营大舞台 11:21 太极武当9 11:51 人与自然:探秘自然 12:27 乡土 12:57 聚焦三农:关注三农 13:22 每日农经 13:42 致富经 14:13 科技苑 14:48 农广天地:致富技术 15:23 动物世界 15:57 军事纪实:关注军营 16:27 军营大舞台 17:30 和平年代:军旅国防生活 18:05 生活567:和你在一起 18:30 科技苑 19:00 农广天地:致富技术 19:30 军事报道 20:00 军事纪实:关注军营 20:35 动物世界 21:17 致富经 21:47 每日农经 22:07 聚焦三农:关注三农 22:40 和平年代:军旅国防生活 23:17 生活567:和你在一 23:42 乡土

篇四 农业频道致富经
寻大山深处的致富经

【农业频道致富经】

寻大山深处的致富经

【节目预告】他叫储茂清是安吉县章村镇的一位普通农民,他用7年的时间培育了湖州第一个的娃娃鱼繁养基地,他创立的集根雕馆、农家乐和娃娃鱼养殖为一体的立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更是为许多创富中的农民们津津乐道。本期百家寻带您走进这位大山深处的农业致富带头人。【农业频道致富经】

【微博微信预告】他叫储茂清是安吉县章村镇的一位普通农民,他用7年的时间培育了湖州第一个的娃娃鱼繁养基地,他创立的集根雕馆、农家乐和娃娃鱼养殖为一体的立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更是为许多创富中的农民们津津乐道。湖州电视台文化娱乐频道带您走进这位大山深处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主持人口播】寻万家灯火,晓百姓生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晚的百家寻栏目,我是主持人xx 一说起娃娃鱼,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都很陌生,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两栖动物,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作为有很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农业产品在我们身边普及,就在湖州市安吉县就有着这样的一位娃娃鱼养殖专业户,他养殖的娃娃鱼远近闻名,不仅如此他还开起了自己的农家乐,上了央视的致富经栏目,他叫储茂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大山里的娃娃鱼爸爸。

录播: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浙北最高山脉。龙王山腰一个翠竹怀抱的山沟沟里,安吉人储茂清却在这里养殖者自己的宠物--娃娃鱼,他在自己家的后院磊起石头,挖开山洞,建造了自己的娃娃鱼种苗培育基地,在当地家喻户晓。

采访储茂清:为什么会想到在安吉龙王山培育娃娃鱼,因为安吉本来就是我的家龙王山一带又适合娃娃鱼生长

录播:储茂清早年一直与妻子在安吉县城打拼,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娃娃鱼这种动物,这改变了他的生活,储茂清决定放弃在县城的生活,与妻子一起回到村里居住,并天天往大山深处跑,就这样他在龙王山里搞起了人工娃娃鱼养殖,这让储茂清一发不可收拾,一养就是7年。

采访储茂清:一开始我的家人并不是很支持我,但是慢慢的他们也觉得养殖娃娃鱼有效益也支持我了

录播:储茂清告诉我们龙王山的水质非常适合娃娃鱼的养殖,自己当初在山里开山挖洞费了很大的功夫,家里人也一直反对他这么干,但是储茂清并没有退缩,他觉得自己下了决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采访储茂清:自己当时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开山洞,建造娃娃鱼的养殖池塘,付出了很多,人工养殖的娃娃鱼是可以被食用,也可以有药用价值的

录播:在储茂青的带领下我们也有幸走进了这些在山洞里的宝贝,他告诉我们在龙王山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只要看到娃娃鱼,整一年都会风调雨顺,好运连连, 储茂清的灵感就来自那个传说,他想龙王山既然有过娃娃鱼,就说明具备娃娃鱼的生长条件。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有子二代以上才可以开发利用。当时具有养殖开发资质的人很少。而他却看准了这个好时机。

采访储茂清:介绍娃娃鱼的生长习性,和适合的地理环境,怎样培育出健康的娃娃鱼种苗

录播:娃娃鱼生长发育最佳水温为16~23℃,因此,储茂清根据生产季节变换,严格控制水温,殖池水温控制在16~23℃之间,从而提高娃娃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冬季则将池水调升到18~23℃,使娃娃鱼改变冬眠习性,全年均可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他还利用地下水进行循环,对山里的水进行过滤和引流,打造了自己的科学养殖方法。

采访储茂清:娃娃鱼喜爱清水,我们利用的水都是龙王山上引流的溪水,而且基本上每天都要给娃娃鱼换水。

录播:储茂清告诉我们娃娃鱼的日常管理需要有条理。投饵时保持三定:定时、定点、定量。了解娃娃鱼的生态习性很重要,娃娃鱼喜静怕吵,喜清水怕浑水,喜阴暗怕强光,养殖中要尽量照顾它的这些习性。另外,定时对娃娃鱼消毒防病,注意水温变化。

【农业频道致富经】

采访储茂清:介绍娃娃鱼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大的娃娃鱼不能和小的娃娃鱼一起养殖,这样会导致自相残杀。

录播:在养殖娃娃鱼的过程中储茂清可以说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进山,开洞,引流,育苗,这些都无不倾注了他自己的心血,他告诉我们,每当看到自己的娃娃鱼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

采访储茂清:谈自己对娃娃鱼的感情,养殖娃娃鱼7年的心路历程

就这样由于人工养殖时食物充足并能规避免自然灾害,娃娃鱼三四年就能成熟。储茂清的鱼成长很快,目前,10斤以上的娃娃鱼已有100多尾。他的山洞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香饽饽。

【节目预告】他叫储茂清是安吉县章村镇的一位普通农民,他用7年的时间培育了湖州第一个的娃娃鱼繁养基地,他创立的集根雕馆、农家乐和娃娃鱼养殖为一体的立体经营模式农家乐更是为许多创富中的农民们津津乐道。接下来百家寻带您走进这位大山深处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主持人口播】在养殖娃娃鱼的过程中储茂清说自己有苦也有甜,苦的是这几年来一直与娃娃鱼相伴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很亏欠,甜的是在短短的几年中自己娃娃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安吉乃至湖州地区最大的娃娃鱼养殖基地,年利润也达到了近200多万元,就这样他开起了自己的生态农庄。

录播:在县城开了十几年饭店的储茂清意识到,饭店要生意好就必须有别人没有的特色。为此,他办齐了各类证件,在自己的家乡长潭村开起了双鱼堂农庄,而娃娃鱼原来就是他开饭店的杀手锏。

采访储茂清:我们娃娃鱼养殖也成功了,是吧,这个应该在我们近百里范围内人家都是没有的,应该讲这个出去影响是比较大的,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色。

录播:就在这几年,长潭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专家考察认定,龙王山原来是黄浦江的源头。这个发现马上让龙王山下的几个偏僻小镇与一座国际大都市扯上了关系。上海、江苏等地的游客纷纷前来寻访探秘,龙王山很快成了旅游区,这让储茂清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

采访储茂清:我养了娃娃鱼,人家未必知道,我每个旅游景点都去一下,对那些导游,游客他们介绍,他到我这里来未必一定要吃娃娃鱼,也许想看看娃娃鱼,这样呢,我的饭店人气相对就比别的饭店旺。

录播: 目前,储茂清建起了这座农家乐饭店。饭店能一次性容纳500人就餐,并有100张住宿床位。饭店建好之后,他就开始主动邀请游客去他的洞里探秘,以次来聚集人气。

采访储茂清 如今,我一共有2000多尾娃娃鱼,更重要的是,娃娃鱼给我的农庄赚足了人气

录播:处了娃娃鱼和农庄储茂清还有一项他自己所追求的爱好那就是根雕,这也成为了他农庄的又一项致富法宝,目前作为安吉根雕协会的会长储茂清自己的根雕作品已经有几百件。

采访储茂清介绍根雕:介绍了自己雕刻的根雕,品种特色也是自己的一种爱好,希望将根雕和娃娃鱼一起做下去。

录播:娃娃鱼,农庄,根雕让这位在大山深处的安吉人活得不亦乐乎,储茂清说做自己想做的事让自己非常快乐,自己从县城回到长潭村也是自己做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主持人口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山水水就是我们农业致富的源泉,储茂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山里人自己的致富经,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储茂清的娃娃鱼 ,根雕已经享誉安吉,目前他说自己最想做的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让更多的人知道,湖州,知道安吉知道长潭村。

篇五 农业频道致富经
农业栏目汇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83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