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篇一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戴立洪养殖梅花鹿的致富故事

  [生财有道]大山中的秀才“鹿倌”(20131021)

  梅花鹿是一种喜欢在寒冷地区生活的中型鹿,戴立洪却把梅花鹿北鹿南迁,并在江南丽水这样一个夏季炎热、湿润的环境下把梅花鹿规模化养殖成功,他是怎么做到的?

  戴立洪养鹿创业故事:

  2007年下半年,大学毕业后在丽水一家公司跑销售业务的戴立洪,在温州出差时,有一个在国外的朋友让他帮忙购买一些鹿茸邮寄给他。从没接触过鹿茸行情的他,到市场上一问,发现鹿茸价格很高,干的鹿茸是每公斤要9200元至9600元不等,湿的鹿茸每公斤4600元。也许是突然间发现这个商机,他就立即在温州的市场进行调查,发现鹿的全身都是宝,如新鲜的鹿肉、鹿血可以现买,鹿鞭可以制酒……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鹿产品的开发研制前景将越来越好,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经过市场调研后,敢想敢闯的戴立洪,就立即以一种创业的激情投入到养殖梅花鹿的实际行动中。为了学习养殖经验,他辞掉正在干的工作,跑到吉林省长春市双阳镇的“广村鹿业有限公司”蹲点学习有关梅花鹿的的养殖技术。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他学到了养殖梅花鹿的基本知识,然后就在该公司养殖基地里,向朋友借资22万元购买30只野生的梅花鹿运回饲养。   

  为养好这批鹿仔, 戴立洪经过考察,到莲都区太平乡城头村的葛畈自然村,租赁300多平方米的土地,投资3万元资金建起养殖场。今年6月,第一批梅花鹿,就放在这里饲养。由于是野生的,30只梅花鹿每天要食用150多公斤的树叶等青饲料。现在这一饲料的采集任务就落在他的父母身上。自从开始梅花鹿养殖以来,富有创业激情的戴立洪,每天起早摸黑的与30只梅花鹿为伍,在进行精心饲养的同时,也在认真摸索学习和积累有关梅花鹿的养殖、疾病预防等技术知识。为扩大养殖规模,他已经和双阳镇的“广村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第二批70只鹿仔的购买协议。

  丽水市康帝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立洪:梅花鹿是北方的东西,在南方比较少,而且它的产品在南方需求量是最大的,梅花鹿全身是宝,它的营养价值和带来的经济效益都比较高,所以我选择这个比较少又比较难养的东西。

  历经四年的摸索,戴立洪从一个学机械的门外汉,蜕变成了一名从事梅花鹿养殖的“专业户”。现在,他的“鹿园”已经发展到600多头的规模,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长白山野生梅花鹿养殖基地。最近,作为莲都区“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专项奖的首位得主,他领到了首笔一万元的奖金。

  丽水市康帝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立洪:我还有一个最大的理想,就是我要做到,东北有梅花鹿之乡吉林,南方有梅花鹿之乡丽水。

篇二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探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提供农村公共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机制,拓展发展渠道,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一、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这类村大多地处边缘的山区或半山区,虽然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当地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

  

  二、工业园区型

  

  近几年来,随着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投资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村社就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想方设法盘活、建造厂房,发展“房东经济”。特别是一些近效村社在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工业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筑巢引凤”,积极招商引资,使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1、合理整合资源,拓展投资发展空间。积极整合闲置的存量资产,有效利用村庄留用地,提升土地资源价值;将建造标准厂房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

  2、有效运作集体资金,增加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对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村来说,大量的货币资金闲置在银行,收益率低下,对外投资又有很大的风险。通过投资工业,建造厂房,除了确保村级货币资金的保值增值外,还可实现村级经济的“滚动式”增长。

  3、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投资软环境。许多村社不仅按“八通一平”的高标准建造标准厂房,同时也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从人员配备、服务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安全、整洁、优美的生产经营软环境。

  

  三、政策扶持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仅补充发展了集体经济,也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一是出台相关惠农政策。如在土地政策上,规定土地征用时要按5%~10%比例留给村集体发展二、三产业。二是深入实施“欠发达村奔小康工程”,对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通过结对扶贫、开发项目、政策优惠的方式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

  

  四、股份合作型

  

  一些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的村将经济合作社改造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对村属全部资产的清理、评估、量化与分配,使得过去模糊不清的集体资产产权得到了明晰。将以前“人人拥有”,但在一定意义上又“人人空有”的集体资产落实成实际股份,成为农民实实在在可以拿到手的收益。这种方式不仅创新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机制,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而且还创新了集体资产的运行机制,使其更具有活力,增值更快。

  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坚持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现阶段很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村社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做好了以下几篇文章:

  1、做好用人文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离不开精明能干的“领头羊”。近几年来,各镇乡(街道)不断拓宽村干部选人视野,采取多种形式、多重渠道选任能人,如吸纳个私企业主、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综合素质优良的人员为村干部,把一批政治素质高、年轻、懂经营、懂技术、有创新意识并且乐于为集体作贡献的能人选配到村领导班子岗位上来。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多渠道、大规模地对农村干部进行素质教育,使得基层干部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2、做好因地制宜发展文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从最容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入手,挖掘经济增长点。凡是村级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村社,都能够根据各自的区位和资源特点,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潜力,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探索出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3、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做好增收节支文章。按照规范、民主、公开、合理、创新的思路,着力健全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制度,把村级财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渠道,以做到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严控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强化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民代表(村民)大会和经济议案决议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强化考核。考核实行分组排名通报制度,考核排名情况在内部通报,并把各组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定为本年度“村级财务管理重点单位”,与镇村干部的奖惩相挂钩。

  4、做好扶持发展文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政府积极从资金扶助、资源整合、人员帮扶等方面入手,努力为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重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积极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系。落实区域结对帮扶,实行“欠发达村奔小康工程”,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是重人员帮扶。通过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和实施驻村指导员制度等途径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各级领导每人都联系一个欠发达村,帮助

[1] [2] 下一页

篇三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长春版语文四下《爱美的梅花鹿》优质公开课课件

篇四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关于我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县农业发展历史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和农业快速增长期(1978年—1984年);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农业稳定增长期(1985年—1999年);三是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和效益农业推进期(1999年至今)。

我县农业经济占我县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8%,主要有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主导特色产业。200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04亿元,其中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分别占37.0%、17.0%、11.1%、9.9%、2.9%。

二、我县农业优劣势及机遇、挑战分析

我县农业具有特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同时存在农民素质不高、产品结构层次低、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投入力度小、农技队伍不健全问题。面临机遇中央重视“三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省市 “百亿”交通工程启动等机遇,同时面临WTO冲击、农产品绿色壁垒、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

三、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内容

(一)调整基本原则

1、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

坚持以林、山、水、区域品牌等特色资源为优势,以独特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带动,大力开发有资源优势,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2、农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导向相结合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向优质化、多样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要求。

3、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坚持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抓手,以开发绿色有机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深加工技术及设备为重点,以农资、良种、生产、加工、储运、包装、保鲜、营销等环节为切入点,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品质、产业链、市场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加工转化程度,促进农产品市场的高端化和价值链的增值化。

4、农业结构调整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开放、优化、互动”原则,充分利用我县生态环境、山水文化、旅游风景区等独特资源优势,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发能带动农业发展的相关产业,完善农业生产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5、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县建设相结合

坚持科学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生态县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农业结构调整与强村富民相结合

坚持“强业、壮村、富民”原则,一切从各乡镇、村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不断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挥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民致富,逐步实现“村级低保”,推进“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实施。

(二)产业基本构架

1、县域特色资源开发产业带

利用我县水资源充足、水质良好,林业资源丰富、林区自然风光独特和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优势,进行有机地结合,做到保护有力,开发有序适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护境内各大溪流水体质量。大力开发林业、水资源等,形成特色资源开发产业带。

2、沿山名特优绿色产业带

利用我县山区生态环境优良、山地面积较大、农村劳动力富裕、农业基础比较扎实、特色农产品丰富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瓯北、乌牛、上塘、桥下等沿江乡镇的山区主要发展畜禽、蔬菜、乌牛早茶叶、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山区乡镇重点发展蔬菜、畜禽、水果、田鱼、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名特优绿色产业带。

3、沿溪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

利用国家级楠溪江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沿楠溪江流域主要景区和林区,重点发展一批集特色水果、原产花卉、耕读文化、乡土民俗、民间艺术于一体,并融入到生态环境和自然山水风光中,具有旅游观光、劳动体验、休闲度假、现场购物等功能,形成富有休闲性、观赏性、知识性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带。

4、临镇生态休闲居住区

利用我县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优美、山水文化独特、风水文化独有、耕读文化深厚等优势,在岩头、枫林、大箬岩等生活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集镇,并符合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的居住环境优美地段,适度开发生态休闲居住区,发展生态休闲房产业。

5、沿江农业精深加工区

开发深度加工农产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同时要在沿江乡镇工业区内规划建设农业精深加工园区,作为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深加工基地和引进同农业发展相关的企业用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重点发展产业

1、基本保证粮食稳定生产

要正确处理好沿江工业发展与粮食稳定生产的关系,既要科学合理整理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土地,为工业发展提供适量用地空间,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工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又要实行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面积不减少,做到工业发展与粮食稳定生产两不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整体抗灾能力;大力引进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等优良新品种,增加单产;在稳定家庭联产二轮承包制的基础上,引导鼓励种田大户实行规模经营;健全农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广应用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化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总产值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2、大力提升主导优势产业

我县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较扎实、山地林场广阔,培育了畜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了罗东乌牛早茶、碧莲早香柚、枫林蔬菜、茗岙田鱼、东皋红柿等一批示范基地,获得了中国乌牛早茶之乡国家级“金名片”和乌牛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具有明显比较优势,为我县农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但我县农业存在着素质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同市场需求结构的高端化要求很不相适应,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抓住机遇,面对挑战,突出重点,大力提升主导优势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重要任务。主要发展蓄禽、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主导优势产业,重点推进蔬菜、茶叶、田鱼、山地鸡等主要农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关键通过五个方面路径提升产业层次: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二是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加快农业产前、产后和产业链的整体开发深度。严格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加工、

包装、储运、分级、保鲜、营销等,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三是开展农业订单生产。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农民之间、农民与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与联合,形成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五是规范市场监管。按照食品质量安全有关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品牌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规范农产品销售市场秩序。

3、积极培育有潜力特色产业

进一步挖崛丰富的中药材、林业、水资源的优势,做好中药、水、林等有发展潜力特色产业的战略研究,制订科学合理规划,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中药产业。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最具优势的民族传统产业,是国家“十一五”鼓励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我省正在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利用中药材资源的优势和制药业的基础,发展现代中药业,调整农业结构,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据去年行业统计,全球中药市场销售额达160多亿美元,近年来均以15%左右速度递增。我国国内市场销售额达8亿美元,其中进口4亿美元。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中药的用途还从治病向保健、食用和美容等方面扩展,市场潜力非常大。据报导,香港李嘉诚先生将投资上百亿元发展中药业,把中药材原料和成药生产基地建到大陆,在香港设立销售中心,把中成药销往全世界。据调查,我县中药材资源的品种约占全省的72.3%,资源很丰富,钩滕、白术、丹皮、金银花等品种非常道地,种植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种植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发展了杜仲、温郁金、浙贝母、厚朴、金银花、天麻等一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是我县农业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无论从外部市场环境看,还是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看,发展中药业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一是制订中药业发展规划。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预测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基础,研究中药产业发展战略,并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培育中药生产企业。制订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我县有意向发展中药产业的工业大企业发展中药业;引进外地中成药生产企业在我县投资办厂,在山区建立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带动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我县中药产业化。【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2)水资源产业。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资源水量仅为2730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5%。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用水量的增加,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用水量不断上升,将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主要资源之一。据预测,在供水保证率95%的情况下,到2010年温州将缺淡水4.19亿立方米,到2020年将缺淡水12.19亿立方米。我县水资源非常丰富,平均水资源总量34.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850立方米。水利设施比较完善,已建成大小水库、山塘598座,楠溪江供水工程即将投入建设,西向供水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优质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优势,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合理有序综合开发水资源,发展水资源产业。一是研究发展战略。根据生态县建设目标、水资源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好我县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研究,并制订开发与保护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水体保护。加大对楠溪江源头及各流域水体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限制楠溪江上游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增加治理投入,减少水体污染。三是合理开发水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科学利用水资源,综合开发水利发电、引水供水、瓶罐装饮用水、水产养殖、旅游观赏等产业,吸引对水源水质有严格要求,并能带动农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我县投资。

(3)林业资源产业。我县境内山青水秀,溪流纵横,环境优美,林业资源丰富,是一个较有特色的林业大县,发展潜力巨大。充分利用我县物种资源丰富、适林地域辽阔、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交通优越、农村劳动力充足等方面的优势,开发野菜、野果等森林食品;兰花、盆景等花卉;根雕等竹木制品、旅游工艺品及木制出口玩具等产品;石蛙、梅花鹿、七

彩山鸡等野生驯养业。进一步提升龙湾潭、四海山森林公园;开发楠溪江源头、五星奇潭森林公园等,建立森林生态休闲旅游网络,开辟森林旅游营销渠道。继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业产业化。

4、加快发展与农业相关产业

进一步完善农业配套服务业,改善农业结构调整环境。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规模经济和效益。

(1)农业生产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农技服务机构及网络,建立特色农业专业培训机构、专业信息网站、庄稼医院、畜牧医院、良种母本园、种子种苗基地等;鼓励创办农产品销售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服务能力。

(2)旅游观光农业。利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平台,开发具有山水风情、耕读文化、动植物园、生态水果园、农家乐等功能,能开展采果品尝、体验劳动、旅游观光、农产品现场销售及吃住玩一体化等活动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提升岩头牡丹园、下日川楠溪耕读乐园、楠溪江文化书院的品位,扩大服务功能;引进有实力开发商,适度开发新的富有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项目,实施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

(3)生态休闲房产业。利用楠溪江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山水文化、风水文化、耕读文化等特有的居住环境资源优势,在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框架内,结合旧村改造,编制位于岩头、枫林、大箬岩等生活配套比较齐全的集镇辖区内的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房地产开发商,适度有序开发具有楠溪江古村特色的生态休闲房产业,提高山区乡镇土地资源的附加值,提升山区重点乡镇的城市化品位,转变小农经济陈旧观念,拉动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四、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突出一个指导思想

坚持“以资源带产业,以工业促农业,反哺农业,回报农民”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县提前实现现代化。

(二)完善五大支撑体系

1、组织领导保障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应切实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领导,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各乡镇、部门特别是农业乡镇、涉农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应成立农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将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相关乡镇、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完善决策机制。应制订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程序,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开展对我县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名特优农产品的调查,为农业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依据。应邀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农业结构调整专家组,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建立考评体系。根据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责任制要求,制订农业结构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和奖罚机制。建立农业结构调整示范乡镇、示范基地,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政策引导推动体系。一是完善规划体系。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乡镇领导、科研院校专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建立编制小组,负责编制我县大农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农业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健全扶农政策。围绕特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主导优势产业提升、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制订一套体系完善、推动有力、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3、市场信息导向体系。一是健全信息平台。及时收集有关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供需、农业投资、上级扶农政策等方面信息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拓展发展渠道。利用我县在外开超市能人回家过春节的机会组织联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谊活动,并推介我县农业及名特优农产品,通过超市平台销售我县农产品,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一步健全在外经营能人商会组织,加强联系沟通。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销公司。三是建设交易市场。在乌牛、罗东等地建立乌牛早茶交易市场;在上塘、枫林、岩头等地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获得市场信息对称性,降低农业企业和农民交易成本,提高主导农产品市场集散能力。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培育一批集散能力强、知名度高农产品交易市场。

4、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一是提高农民防灾意识。加大对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对典型防灾减灾的案例进行剖析,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农户防灾意识。邀请有关从事防灾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人员进行防灾减灾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我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二是健全灾害预报网络。把国家气象、防疫部门年度预报的台风、洪旱、疫情等灾害预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送给农业企业、农户,使他们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工作。有关乡镇、部门干部要及时到农业企业、农户指导防灾工作,最低限度地减少农业损失。三是建立防灾专项预案。要制订重要农业基地及农产品的防灾应急专项预案,根据应急专项预案要求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模拟演习,进一步提高实施防灾应急能力。

5、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一是完善水利设施。进一步加强瓯江一级支流的楠溪、西溪、菇流、乌牛溪和主要二级支流的小流域治理工作。二是保护基本农田。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科学整合土地资源,集约化使用土地。三是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重点做好瓯江北岸、楠溪江两岸及源头、重点风景区、生态脆弱地段的生态保护。

(三)启动九大扶农工程

1、特色资源开发工程。一是制订资源开发计划。建立由相关部门及有关乡镇组成的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特色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相关部门组成资源联合调查组,对山区资源进行专项调查,摸清资源情况,建立资源数据库。委托有关科研院校,研究我县特色资源开发战略,帮助我们理清开发思路,指导政府科学决策。制订我县农业及相关特色资源产业专项规划,指导我县特色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二是建立资源开发项目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选定的优势开发项目编制可行性报告,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从中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进入资源开发项目库。三是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制订专项优惠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来我县投资开发。在媒介上介绍我县特色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和引资项目,让广大投资者了解永嘉、关心永嘉、投资永嘉。同时邀请有意向投资者召开特色资源开发投资说明会。

2、山区农业帮扶工程。一是选择一批帮扶产业。从资源优势强、产业特色浓、乡镇领导决心大的重点农业乡镇中选择一批基础扎实、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中选择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基地和农户,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育。二是建立一套帮扶机制。建立以挂钩部门扶特色基地,沿江乡镇轮换扶山区乡镇,沿江村居扶山区农业示范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扶农业科技项目,工业行业协会、商会帮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业企业帮农业企业、示范户的帮扶体系。重点扶持特色浓、开发潜力大的产业,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基地,观念新、市场意识强、实力厚的龙头企业、示范户。三是出台一个扶农政策。结合全市实施的“139富民攻坚计划”,县委、县政府已经制订一个推动有力的扶农政策。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制订配套实施方案,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

3、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制订培训计划。要计划通过5年时间,使种养殖农户和农业企业负责人通过150个课时以上的培训,掌握3~5门农业实用技术或技能,进一步提高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户的整体素质。按照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户的文化水平、培训需求,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培训。二是创建培训载体。将已建立的科协农函大、科技局远程教育、农业局农广校等教育培训平台进行整合,在各产业相对比较集聚的乡镇建立技校,对农户进行培

篇五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2)

锤炼字词

标题是文章的海报。文字传递信息有局限,比较枯燥,相对抽象,但文字能给人想像的空间。我们要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激活读者的想像力。什么是好标题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要有动感。标题要抢眼,就要多用动词,让标题活起来,富有张力,这样才抓人。同样一个动作,真正精当的动词可能只有一两个,要挖空心思、捻断胡须去“搜索”。一个恰到好处的动词,力透纸背,呼之欲出,形成冲击波,让人不由跟着“动”起来。例如:《“撕”掉诚信谁吃亏》,一个“撕”字把不讲诚信刻画得入木三分;《济南:空调改“喝”热气》,稿子不长,一“喝”添彩,让人心里一动:空调怎么“喝”热气啊?

念起来顺口。汉字的音韵,搭配好了可以产生节奏感,像音乐一样。好标题要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好记易传。在准确的基础上,标题应做得像“标语”或者广告词。很多文章的内容时间一久就淡忘了,那些响亮的标题却历久弥新。例如《化“庄”为“城”开新天》,说的是石家庄的变化,一看标题,眼前一亮,全国最大的“庄”终于变为“城”了。既说现实,也是发展思路。《从“大粮仓”跨向“大厨房”》,两个比喻构成对仗,通俗好记,气势跃然纸上,多少年难忘。

要有悬念。消息的标题一般应实话实说,通讯和评论的标题不妨制造一些悬念,诱惑读者追下去。例如《三江源:不考核GDP,考什么?》先退一步,再追问一下,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再如《如何看待北京GDP增速“垫底”》,首善之区的GDP增长竟然是老末,到底怎么回事?题目打下埋伏,让人欲罢读而不能。再看评论《今晚,让我们静静地等候》,写在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票决的当晚,犹如即将爆裂的彩色气球,好看但“不好摸”,悬而未决,令人窒息。再如《千年塔,十年“放倒”?》,千年与十年,强烈的对比犹如满弓,构成疑窦和惊讶,不由你不看。

要有形象。我们看电影有这种体验,许多台词、人物等可能记不住,某个画面常深深地印在脑海,多年以后,依然经常显影。这就是画面的魅力,标题要突出形象,以“画”制胜。所谓文中有画,王维、苏东坡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本人就是画家。通过画面来弥补文字的表现力,如《安澜黄河铺展青春画卷》,看到标题,眼前立刻浮现滔滔黄河被驯服,惠及两岸百姓的情景。“青春画卷”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感;再如《小岗:摁在大地的红手印》,逼真形象,一个红手印摁在大地上,也印进了读者心间。

要有思想性。题目蕴含深刻的哲理,厚重大气,给人启发,令人深思。这种标题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最持久的。如《筑起的不仅仅是一座大坝》,有转有承,表面写实,实则含虚,回味无穷。当然,这个实践起来比较难。【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上几个要素并不冲突,交集越多效果越好。

——————————————【标题、文章】————————————————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本消除了“空壳村”

厚实村里家底 鼓起农民钱袋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办公室里整洁有序,村干部忙着为群众办事„„这是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和丰村村委会看到的情景。近年来,突泉县按照“明晰产权、规范管理、公开运作、保值增值”的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负债累累”到“零”、再从“零”到“万”的跨越。一组数据说明了这种变化:2010年,全县188个村中“空壳村”有38个,42个村没有机动地,有收入的也大多是靠林木、土地资源。如今,全县10%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2/3以上的村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基本消除了“空壳村”。

“背靠背”到“面对面”

能人、贤人成为村干部,激发了发展活力,消除了群众心中的“疙瘩”

太平乡五星村前几年由于集体经济收入少,村组无钱办事,村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难以改善,陷入干部难当家、群众怨言多的尴尬境地。村干部和群众之间隔着“一面墙”,开会、吃饭都“背靠背”,坐不到一起;村级债务52万元,村里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同时,由于群众怀疑个别干部在选举中弄虚作假,有对立情绪,整整一届没有选出村委会,村上各项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强村必须先强班子。”秦守杰当选为新任村支部书记后意识到,首先要提升和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消除群众心中的“疙瘩”,将群众团结起来。他上任后,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选举出了新的村委会主任。

针对当时村里欠52万元外债的难题,秦守杰带领群众发展蔬菜设施农业、建大棚种植绿色瓜菜、发展壮大肉羊养殖业,偿清了所有债务,村集体每年还有10万多元的经济收入。五星村从一个基础环境差、经济发展慢的落后村变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过去,突泉县像五星村这样的“空壳村”不在少数,集体经济不仅空有其名,甚至债台高筑,内外交困,经费短缺,有的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对上完不成安排的工作,对下无力服务群众,降低了村级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发展村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关键要把靠得住、有本事、品行佳、口碑好的能人、贤人选进班子。”突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兴宇说,在去年的“两委”换届中,236名致富带头人、30名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离岗退休干部及复员退伍军人当选村“两委”班子正职,比例达到70.7%。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书记们干事创业热情,突泉县在全县188个行政村开展了争创“红旗党组织”、争当“模范党组织书记”活动,业绩突出的党组织书记将享受事业单位副科级工资待遇。一整套系统的评比、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了竞争、赶超氛围,各个村书记较上了劲,一门心思求发展。在县乡两级组织推动下,形成了主导产业带动、产业服务、物业经营、资产租赁、资源开发、入股分红等多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方式。

“独木难支”到“百花齐放”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收入增长近三成

过去,突泉县农业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种玉米、种大豆、种杂粮的都有,但优的不多,多的不优。

资源没有优势,增收没有门路,发展集体经济路在何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杜尔基镇杜祥村的党总支书记董有林。“种地不行,养奶牛怎么样?”通过对蒙牛公司的考察和学习,老董的思想更加解放,同时也增强了他发展奶牛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这些安于现状的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真比登天还难。为了发展奶牛养殖,他到各户去做工作,挨家挨户做宣传,结果还是成效不大。

没办法,董有林只能自己带头先搞,又让几户亲戚跟着搞,终于有27户群众报了名,但资金又成了问题,于是老董又四处协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董有林最终如愿以偿,杜祥村购回了27头奶牛,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杜祥村如今已有奶牛户84户,奶牛70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村集体每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政策的扶持,也需要根据实际灵活变化。”六户镇钢铁村党总支书记姜树春说。这个村是葡萄种植专业村,2010年通过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建起15个温室大棚,每个大棚投资5.5万元,上级帮扶2.5万元,参与项目的群众只需自筹3万元。然而,这种方式只有少数人受益,大伙儿有意见。2012年开始,钢铁村不再把资金补助给个人,而是集体建设集体所有,建成后发包出去,一包6年,预收租金。去年建大棚1万平方米,预收15万元,这部分资金又投入到今年的棚舍建设上,再建1万平方米,通过预收租金为明年建设棚舍奠定了基础,滚动壮大了集体资产。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已成为突泉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突泉县县长屈振年告诉记者,通过基金扶持和案例引导,各村立足优势明确思路,分别培育了白羽肉鸡、绿色瓜菜、葡萄、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肉羊和梅花鹿养殖等一批特色产业,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2012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323.09万元,较上年增长26.6%。

干部决策到村民议事

大事小情拿到会上说,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走进六户镇和丰村,崭新的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欢乐的秧歌声,整齐划一的院墙、平坦的水泥路、宽敞的活动室,洗澡有浴池、跳舞有广场„„一幅新农村画卷扑面而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和丰村“用好村财,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的治村理念。

村里有钱了,如何更好地为群众办事?村级事务怎样管理?过去,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村干部的事,有些事情因为不够民主,干部“吃了亏”、群众还“不买账”。有些无职党员不知道自己应该发挥些什么作用,对村里的一些事务不清楚,有意见。

民主不民主,财务公开是关键。突泉县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为目标,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宝石镇宝范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林说,支部、村委所进行的各种事项,都要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实施”的“五步法”决策程序讨论决定,张榜公示,同时建立公开栏、明白墙,把所办实事、所做工程详细公布于众,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我们每个月都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里重要事务都通过‘五步法’程序决策。不论大事小事,都拿到会上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重大事项投票表决。”和丰村党总支书记孙明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富裕了,村“两委”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公益事业。要想富先修路,和丰村也是从修路开始的。村里原来的街道坑洼不平,一到雨天一路泥泞,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于是村里拿出自有资金配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44万元硬化了街道,彻底改变了原来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路有了,村里又拿出了1万元安装了路灯。群众的饮用水、排水和农田灌溉也被村里提上了日程。如今,48眼农田机井解决了全村农田抗旱问题,群众平均每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突泉县县委书记隋维钧说,近两年,突泉县村级组织使用集体经济收益支持公益事业,为村民办好事实事546件,资助贫困大学生313人,扶持困难家庭1000余户;反哺党员群众发展农畜产品种养项目97个,发展加工、收购等个体经济项目37个。通过创办项目、对接市场,村两委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突泉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有差距,但对突泉这个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化刚起步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样的成绩难能可贵。”内蒙古党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牛草宽感慨地说。

武汉 产出递增用水递减

过去十年经济总量增4.93倍,用水总量降7%

人民网武汉7月7日电 (记者顾兆农)日前,武汉要求在汉高校年底前非节水器具全部更换。正是此类一个个节水的“小动作”,创造了“大辉煌”:过去10年,武汉的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增长了4.93倍,然而,用水总量却下降了7%,万元GDP的用水量降幅更是高达83%,武汉以占湖北省13%的用水总量,创造了占全省36%的经济总量。

节水工业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方式。2006年,武汉出台高于国家标准的主要行业地方用水定额标准。被称为武汉第一耗水大户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2000年工业产值不到100亿元,2012年超过1000亿元,但企业用水总量由5亿多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5000多万立方米,下降幅度近90%。武汉卷烟厂、东风本田、神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基本实现用水零排放。 节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建成节水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与上年相比,用水降幅达15%。丽岛花园小区修建的两座雨水收集池,雨水经处理后,输送到120立方米的清水池,用于清洗路面、绿化等,一年可节约1000立方米的自来水。

政府示范,政策引导。“市民之家”等大型公共建筑、青山区政府大院等,都建有中水和雨水非传统水源采集利用系统。去年,武汉出台的《民用建筑节水技术设计导则》,对全市新建筑的设计,都有明确的节水要求,制定了设计规范等,从源头就做节水文章,事半功倍。

武汉市节水办叶辉主任介绍,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到2030年,用水总量只有26%的增长空间,而未来20年,工业倍增计划让用水增量的压力巨大。但现在的节水行动远未成燎原之势,向存量要水的空间依然很大。

篇六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贾家庄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贾家庄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地处吕梁山东麓,紧靠307国道和夏汾高速公路,北依汾酒之乡杏花村,以及新建的汾阳火车站,南傍孝义火车站,东望平遥古城,一百公里高速公路直通省城太原。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全村700多户,2700余人, 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 也是全国农业生态示范点。。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贾家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盐碱滩变为农村城市化,村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生活现代化的富裕文明的小康村。

多年来,贾家庄一直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特别是近年来,贾家庄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 同富裕的道路,着力倡导“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共同富裕的目标”为核心内容的贾家庄精神,创造了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发展局面。截止2010年底, 全村桹食总产量达200万公斤, 工农业总收入突破2.5亿元, 集体资产达3.1亿元, 人均收入突破6500元, 在经济腾飞的同时, 贾家庄村的文化建设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氛围。 早在1998年,贾家庄村党总支、村委会就确立了文化强村的战略目标,并创建了儿童文化园,设立了书画、剪纸、舞蹈等7个班,并聘请各类教师前来辅导。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建起了享有誉的三晋第一园----生态园, 园內设有农业科技园、野生动物园、花卉植物园、儿童游乐园、休闲健身园、佛学道学园以及江南水乡等十几个种类,形成了融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和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市场,中央、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并给予高度赞赏,且留下了墨宝真迹,公园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游客百万人次,并多次举办农产品博览会、商贸旅游节,吸引了省内外商家和农户的光临,省內文艺团体、赵本山、黄宏众多明星纷纷前来献艺。不仅促进了商贸经济的繁荣,而且丰富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多年来,贾家庄村坚持以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利用多种形式宣

传党的方针政策,农村广播是贾家庄村二十多年从未停止过的宣传手段,不仅传播政策理论、文化科技、卫生保健知识,而且即时地表扬好人好事,与此同时,利用自办的《腾飞报》传达各类农村信息,并多次举办诗歌朗诵、戏曲歌舞、征文书法等多项大赛,以此陶冶村民情操。组建的村民文艺宣传队、农民锣鼓队、农民管乐队、老年演唱队、武朮队、健身操队也异常活跃,他们从村里表演到城里,由城里演到了市里,歌舞剧《共同富裕金光道》《腾飞曲》曾获吕梁市文艺调演一等奖。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形式多种的乡村文化,使美丽、富裕的贾家庄增添了勃勃生机。

最值得一提的是贾家庄的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在全省新农村建设中独树一帜,打破了山西新农村建设没有煤炭资源就无从发展的神话。

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贾家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盐碱滩变为农村城市化,村镇园林化,农田林网化,生活现代化的富裕文明的小康村。

一、都市化农村

贾家庄村五十多年的创业历程,既是一部在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又是一部结合本地特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历史。 园林式的农业已经成型--全村四千亩耕地,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耕作机械化,土地水利化,种植区域化,服务科技化。每六、七十亩一块方田,实现了渠、田、林、路四配套。30多万株白杨和垂柳,让村域绿树成荫,花香鸟语。

花园式的企业初具规模--全村16个村办企业,正向环保型、清洁型发展,花园式的工厂在这里已经不再是文章里的描述,而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特别是龙头企业--10万吨特种水泥厂已经成为绿化、净化、科技化的典型,经有关部门验收,完全符合省级标准化企业。

都市式的新农村呈现雏型--街道硬化、绿化、清洁化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家电、沼气、液化气逐步进入农家。到2000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000万元,集体资产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新农村,引来了国内外、省内外无数的领导和客人。

二、生态型的园林

在贾家庄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一九九四年贾家庄村就开始在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旅游园区上作文章。他们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加快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绿化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线,以建设生态园为依托,开始了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建设。

生态园建设历时六年,已基本形成框架。先后建成可供科研试验的农业、花卉、养殖等园区4个;可供参观游览的三星殿、迎宾瀑布、九曲柏林园、丹青笔塔、福泽湖、马跑神泉、天下第一根等十几处;可供娱乐健身的射箭场、高空游览车、儿童娱乐园、盘龙柱等6个;可供进行教育的村史教育展览、民俗教育馆、碑林等5处;有湖水面积36亩。整个园区的建筑总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

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有关部门经常深入园区工地调研指导工作,

为生态园的建设运营提供了全方位服务。

2000年生态园接待国内外、省内外游客10万余人,经济总收入为150万元。 1999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莅临生态园视察指导,对贾家庄村平地造景观,白手创大业,重视环保和农业旅游的壮举,给予充分肯定。

山西省前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省委副书记李景田、省人大副主任姚新章等省级党政领导,多次到生态园调研指导工作

非洲21个国家的高级外交官,俄罗斯、法国等7个国家的高级记者,不远万里,分批慕名参观了贾家庄生态园和农业、企业、村镇建设。

同时,生态园还接待了原国家外交部副部长符浩,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茄等领导。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院校师生,山西重型机械厂的党员和老干部参观团也分批到贾家庄参观学习。

贾家庄生态园开园仅几年的时间,其发展已呈现出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强大势头。它不仅是人们慕名向往的旅游胜地,而且是展现生态农业的亮丽窗口,不仅是整个村域"农田林网化,土地水利化,种植区域化"的体现和浓缩,而且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市场。它的建成,填补了汾阳市和吕梁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空白。以生态园为辐射源,对"文明小康生态村"的建设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试验功能

科技试验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园中。农业科技园有四大区域,一是观光农业,集中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药用作物等四大类别和蔬菜、果木共计90余个品种,1000多株苗木,主要进行立体农业种植试验;二是标本陈列,展示各种经过试验获得成功的农作物标本,以及生长、结果的图片、说明;三是温室大棚,重点进行高科技农业试验,并与大田结合进行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让高产作物及时更新换代,几十年不落后,同时利用沼气,生产无公害蔬菜,制成"礼品菜篮",推向市场;四是组培车间,从中国农科院聘请专家,实地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实验。这样,在车间里进行高科技试验,到园区中进行实地栽培,去大田里进行大面积推广,形成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目前,全村有1000多亩土地和200余亩果园主要是作为推广优良品种的试验田。

(二)社会教育功能

由于生态园游览品种多、参观项目全,各种硬件设施逐步到位,不断完善,所以满足了社会各类人士旅游观光的要求。步入生态园,随时可接受各种熏陶和教育。参观农业科技园,可认识农作物的各个品种,亲身感受高科技家业的效应,进行认识农业,审视农民,热爱农村的教育;浏览植物园,可目睹我国北方地区各种名贵乔木、灌水,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进入花卉展厅,可欣赏荟萃南北的奇花异草,学到书本里和课堂上领略不到的许多知识;到了民俗教育馆,可了解三晋高原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参观村史教育展览室,可以从贾家庄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受到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站在"生态碑林"前,面对生态园建设的生动阐述,可感受到贾家庄精神的高尚和可贵,等等。参观生态园是寓教于乐的,受到的教育是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截至目前,汾阳市已有山西省汾阳中学、英雄街中学、府学街小学、实验小学等十几所学校与生态园联系,将生态园确定为教育实践基地。

(三)绿色环保功能

生态园本着留一块绿地给儿孙,还一片蓝天慰人类的创意,在总体设计上紧扣优化生态,造福子孙这一主题,让花、草、树、鱼、鸟唱主角,山、湖、瀑、路、桥为载体,亭、台、楼、阁、榭作点缀,园中植树,空地种草,湖里养鱼,林间喂鸟,立体展花,高空绕藤,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清新优雅的生存环境。这本身就是环保教育的生动教材。目前,园中已植树一百五十余种近四万余株,养花80余种1.5万盆,绿化面积达70%以上,湖水面各个占15%,初步达到了"春花、夏荫、秋果、冬青"的效果。它与全村的4000余亩绿野,30万株树木,互为映衬,浑然一体,构成了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空间。

(四)旅游娱乐功能

凡是到过贾家庄生态园的客人,都为其有极强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健身娱乐功能所感动。这是因为园中修复和构筑的"马跑神泉"、"康庄桥"、"鹤鸣古洞"、"九曲柏林园"、"三星殿"等景点,包含了汾州大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这一;其次是养殖园中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孔雀及驼鸟、梅花鹿,还有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会给青少年学生和儿童带来无穷的知识和情趣;第三是那级级攀登可入云的盘龙大柱,惊而不险,风趣无比的高空游览车,碧波荡漾,极似南国风光的福泽湖等,都会令人们游兴未尽,留恋忘返。

(五)产业结构调整功能

在2000年的统计报表中,贾家庄村旅游业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8000万元的3.37%。这个比例虽然很小,但因为它是第一次出现,所以也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因为这个村的第三产业毕竟有了一个新的起步和开端。生态园的建成,为开发旅游资源,带动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等关联行业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目前,围绕生态园的服务,贾家庄本身招聘吸纳了40多名工作服务人员外,村里先后有十名青年搞起了出租车的行当,有二十几名家庭妇女,走出家门,摆起了地摊,从事了饮食服务,还有几个刚出校门的青年学生也从事了摄影照像营生。随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村委正在实施建设一条商业街,还计划组织制造加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样,既能为我村的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夯实基础,又能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创造一个优美宽松的环境。

总之,贾家庄村正在以发展生态农业园区建设为核心,推动小康村向生态村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规模化、农业农场化 村庄都市化 生活现代化” 这是贾家庄人未来的目标。

“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郭沬若)。贾庄家,这面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永远不倒!永远飘红!

篇七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领导下乡信息报道汇集

【梅花鹿壮大村集体经济】

11月10日,长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兰来双阳区,对 “联乡包村”联系点双营子回族乡鲁家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在双营子回族乡鲁家村,吴兰听取了鲁家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汇报及部分村民代表就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鲁家村是长春双阳经济开发区的主要承载地,全村人口近3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鲁农村紧紧依托、围绕开发区大型企业的辐射作用,着力打造鲁家村产业发展平台,本着强三优二、乡村联动、村屯互动的原则,营造鲁家村高、新、优特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引导农民扩大再生产,实行产供销一条龙,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截止10月末,在全村8个自然屯中,以禽业为主导产业的社有2个,以梅花鹿为主导产业的社有4个,基本达到了一村一品、一社一品的标准。依托开发区大、中、小型企业,本着外移、内转吸纳的原则,鲁家村加大了劳务经济工作力度,为开发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今年,鲁家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大病救助机制,卫生应急预案,积极引导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听完情况介绍后吴兰指出,鲁家村要利用好产业和地理优势,搞好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对村容村貌进行统一规划,真正让鲁家村绿起来、美起来、整洁起来;要通过建设“欢乐庄稼院”,让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在村务管理方面,要多听取村民意见,切实做好村民自治工作。

就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吴兰指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吴兰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鲁家村是双阳经济开发区的主要承载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民致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村民自觉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各级部门要积极关注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市领导到“联乡包村”联系点调研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长视网

长视网讯:23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子明到“联乡包村”联系点——农安县农安镇调研。

农安镇有党员3005名。全镇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其中,48个村党总支书记都有自己的创业项目。全镇创办党员合作社13个,其中群众村的黑田葫萝卜生产合作社已经成为全县黑田葫萝卜加工和销售基地,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农安镇彻底解决了氟病村饮水安全问题和学校危倒房问题。同时,农安镇还通过建设工业集中区、牧业园区和畜牧小区、招商引资、发展劳务经济等措施,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杨子明指出,市领导到联系点调研,主要是为了直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帮助当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他希望农安镇能高度重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选好带头人。

江油扎实开展“联乡包村帮户”活动

【】 【 2010-08-17 13:46 】

手机看新闻:订阅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超特快

本报讯 今年以来,江油市把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作为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改善民生和落实“两个加快推进”的重要举措。结合今年实施的“八大”民生工程,及时调整工作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促使该项活动整体推进。

活动开展以来,江油市30位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走访群众400余户、1100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300余条,与150户困难群众、发展重点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市级部门深入88个联系村、40个城市社区调研210余次,帮助其制定和完善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发展,推进灾后重建的方案。选派88名中青年干部到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村长助理,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力量。全市7874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1.8万余户,建立帮扶台账,与14018户、32378人结成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00余件。

梓潼县国税局荣获了2009年度联乡包村先进单位,在县委调整帮

扶村镇后,局党组一如继往高度重视,将做好帮扶工作作为支持地方经

济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

作为牵头单位,3月24日县国税局班子成员全体成员深入到了宝石

乡,与乡、村领导见面,了解基本情况,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探讨

帮扶措施,酝酿产业发展规划;县国税局帮扶的白马村,属丘陵干旱地

区,过去,农民发展过米枣,由于品种、规模、管护等原因,未能产生

预期的经济效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实地查看,与干部村民交流,将发展核桃作为重点项目。为使项目顺利实施,县国税局与广元朝天区联系,实地查看参观“全国核桃基地”,4月14日,在局纪检组长刘继红与联系部门有关人员带领下,宝石乡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社干部和种植能手代表一行17人前往了朝天区沙河镇岳农庙村一社,这个25户的社,仅核桃收入上万元的就有10多户,成片的核桃林,让参观者大开眼界;在两河口乡的580亩核基地,名品“硕星”“夏早”规模树状,更让大家惊叹,特别是区农业局局长、工程师、乡、镇领导的情况介绍后,更让此行人员深受启发,一些村社干部还主动寻部相关情况。参观结束后,社干部和种植能手认为眼见为实,坚定了他们大带头种植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信心;近日,县国税局就进一步做好联乡包村工作,支持产业发展落实了相关措施。 (何福永)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842580.html

    上一篇:康逸琨的淘宝店

    下一篇:农业种植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