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美柚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篇一 创业案例美柚
案例解析:美柚资源位如何钻展点击率高达6%

  美柚资源位点击率6%怎么做到     美柚资源位上线后,由于精准的人群流量人群,获得热烈的欢迎!

  但是也有部分掌柜,创意没有把握好,导致引流成本极高,未达到推广目的,

  通过反面案例和成功案例的解析,小二总结了下主要原因,希望对您的推广有所帮助。

  一、feeds流推广效果差的原因

  美柚精准流量了,不论是通投还是定向,只要拿到流量就是精准流量,

  案例1:点击率:0.38%,引流成本3.57元一个!

  案例2:点击率:0.22%,引流成本5.34元一个!

  1、没有了解美柚人群特征就制图

  以上2组案例,其实美工制图能力不差,但是没有了解美柚app里面人群的特性而没有把握好创意制作的方向!

  我们进入美柚后,会看到整体都是粉粉的,而且美柚里面都是女性,绝大部分还都是白领,从人群特征的分析中可以明确看到:

  2、没有对美柚广告位环境做解析

  美柚的推广展现位置是在feeds流里面,大家都是看分享,看美图!如果突然来个卖货性质很可能第一时间就会遭到消费者的抗拒,点击率就不会高啦!

  所以创意图片还是要以符合美柚的调调的哦~要美美的,色差在审核范围内可大胆醒目点,增加眼球度哦~

  同时请注意,除了美柚,所有feeds流里面banner图的对应落地URL建议不要直接呈现卖货页面,要集合feeds流消费者的目的去做,相当于是隐形广告,效果质量也会上升哦!

  商品详情页面也有“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的按钮,但是客户体验和影响力比纯卖货的页面要好很多!建议feeds流尽量以活动页面、首页或者商品详情页为URL落地页面。

  二、美柚feeds流成功案例

  案例1:美妆类目

  在美柚,只要图片好,点击率高,通投也能给您超多的流量!通过无线站外引流后,店铺收藏增加速度很赞!

  (放大看)

  该店铺在无线投放的宗旨:

  无线端的个性化现在比较多,无线店铺的收藏非常重要,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长期战略性的东西,短期的ROI可能代表不了什么!

  上图:店铺收藏数:341,宝贝收藏数:149

  案例2:母婴类目

  测试点击率高的创意图片在美柚非常重要,将决定您的精准入店的消费者数量;

  该客户的点击率还不错,但是CPM价出价比价低,故获得流量比较少;

  通投点击率:1.65%,成本0.37元

  卖家图片赏析:

  美柚投放小结:

  1、 美柚资源位流量精准,都是女性,买通投也一样精准

  2、 创意设计要先了解美柚的买家特征,然后贴合特征进行设计

  3、 落地页面建议要以feeds流的页面的阅读习惯设计效果会更好,

  建议feeds流尽量以活动页面、首页或者商品详情页为URL落地页面

  如您美柚投放效果没有本贴的优秀商家好,那么轻快快调整继续测试吧,美柚资源位本次投放时间截止4月30日哦~

  案例解析:美柚资源位如何钻展点击率高达6%
  

篇二 创业案例美柚
淘宝运营案例:我是如何把一个个店铺送上百万级别的?

  文/叫我xh

  做电商如果思路没有理清,永远都是在摸黑前行。我看到太多的人执迷于直通车质量得分的高低或者钻展CPC的高低,而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们把免费流量带起来,更不懂如何让店铺长久地发展。他们总是寄望于靠一个两个推广工具,就想把店铺做起来,而无视了其他更多重要的东西。

  这是一篇运营序曲,但里面提到的一些思路却是非常重要的。后面我会把与运营有关的一系列知识写完,从各个方面帮大家理清思路,弄明白一个正常的店铺原来是这样做的。

  直通车钻展怎么用

  关于如何引入搜索流量可以看我前面写的SEO系列,很多人问直通车和钻展如何配合着使用,我拿最近操作的一个店铺来进行解说吧。这个店铺是做母婴产品的,前期靠直通车(后期每天2000元预算)和搜索带起的全店流量,前面一切还顺利,在5月18日店铺流量升到2.1万访客后,但半个多月后的6月5日,店铺访客数还是2.1万,流量停滞不前,销售额也在三万上下徘徊。为了改变现状,决定从6月6日起尝试用钻展来打开一条路,然后你可以看到钻展如果利用的好,可以非常强大。

  这种情况,如何投放就变得很重要了,我讲一个最核心的要点:让推广预算渐进式增长,比如钻展预算3000元一天,不要第二天直接就投3000元,而且应该从第一天300元起投,每天增加10%,第10天开始稳定3000元一天,后续通过优化,在推广预算不再增加的时候,通过原有数据的优化合理降低CPC提升流量,这样可以使全店的付费流量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都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也就是全店的人气稳定增长,正常情况下你都可以看到免费流量也在同步更快速地增长。

  (6月20日前后那10来天流量有所下滑是因为刚好碰上了女装年中大促,经历过的都懂,那段时间非大卖家搜索流量都在下滑,付费推广成本升高,全店流量不可避免地下滑。)

  上面只是用钻展做例子,用直通车也是一样的,这个店铺直通车和钻展都有投放,在这二者的结合下,还没到第10天,只用一个星期就让流量发生显着的变化。6月12日起日访客从之前的2.1万升到3.2万以上,钻展带来访客日均4000左右,更多的是因合理投放钻展快速带动起来的免费流量。付费流量占比从7.7%变成17%左右,但全店流量增长了近70%。

  流量增长的同时,销量也在同步增长,从投钻展前的平均2.9万元一天,增长到5万左右一天,一天成交700件左右,本以为可以快速达成1000件每天的目标,却在6月30日天猫抽检结果中,因为材质描述不符,被扣6分,宝贝被删,停止投放直通车和钻展一个星期。流量第二的宝贝被删,当天就少了五千左右访客,加上付费推广被停,6月30日从前一天的3.5万访客掉到2.4万,受此影响,几天后日访客掉到了1.7万左右,日销售额从原来的5.1万元掉到2.1万元。

  在7月7日付费推广解禁后,经过一系列操作,7月13日起访客数恢复到三万以上,付费流量控制在20%左右,店铺日销售额升到4.4万元左右,近期还在稳步上涨中,若不是来天猫抽检这一出,日销售额早已突破六七万一天,进入二百万元级别店铺了。幸好我们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很快又要追上之前最高峰,并继续突破了。 

  这也是2015年上半年,我亲手送上百万元级别的第四个店铺。

  全店操作流程

  一般来说,我接手一个店铺都会有一个操作流程,把这些梳理一遍,一个店铺的方向也就清晰了:

  1.先分析店铺,有足够的把握才接手;

  2.正式操作前要与店主有足够多的沟通,把可能存在的问题先提出来并商量好解决的方案;

  3.确定好店铺的装修风格,拍摄,价位和目标人群;

  4.进行全店产品布局,制定上新计划;

  5.分析竞争对手,对行业数据心中有数;

  6.要求控制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可以从之前的评价得到存在的售后问题;了解供应链;

  7.优化淘宝首页,无线首页,各个二级页和分类;

  8.选款,测款;

  9.深入优化主推款的PC和无线端详情页,重新核定价格,提取营销卖点;

  10.优化任何影响权重的因素,像手机专享价,淘金币,折扣率,主图,卖点等;

  11.对过去的中差评进行解释,天猫店的话对不好的评价进行解释,对好的进行感谢;

  12.建议品类关键词词库,进行全店关键词布局和上下架时间调整;

  淘宝运营案例:我是如何把一个个店铺送上百万级别的?
  

篇三 创业案例美柚
如果你的idea能用百度贴吧解决,就别创业了

如果你的idea能用百度贴吧解决,就别创业了

每年的创业大潮都会涌现出一批概念,O2O、AR/VR、智能硬件等等,但是有一个概念一直不冷不热就在那里,垂直社区。

作为一个科技媒体的从业者,我最不缺的就是奇奇怪怪的创业者来加我好友,告诉我他有一个非常不错的idea,虽然并不能颠覆微信,但是可以获取一部分垂直用户,做垂直电商还是很爽的。

我接过来他的APP一看,这不就是一个贴吧么,不过是做的好看了点,这也拿来糊弄我?糊弄我就算了,还想要我介绍投资人给你糊弄,你当投资人都是智障吗?

Follow和LBS杀死了第一批垂直社区

在我看来,垂直社区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宽泛的,雪球、果壳、美柚,甚至豆瓣读书、豆瓣电影都算是垂直社区中的佼佼者。但是往10年前、15年前说,垂直社区=论坛,等于Discuz,等于PHPwind。

放到今天来看,大部分的论坛都已经濒临倒闭了,虽然开源厂商们尝试打造新的开源系统,例如SNS、微博、社交问答系统,但是最终结果都很惨淡。

尽管在综合社区方面,贴吧和微博瓜分了大量的论坛用户,尤其是论坛牛人,后来者知乎也顺势再掀起一波抢占用户的热潮。但是在垂直社区领域,SNS开源系统也好,微博开源系统也好,最近的开源社交问答系统也好,都没有成功的取代Discuz和phpwind的地位。

有人认为这是数据转移难度太大造成的,但是若真的是这样,为什么现在连垂直微博,垂直知乎也很少见呢?毕竟就算老站点没法搞数据转移,新站点完全可以采用新的系统。

论坛式垂直社区为什么能够崛起,我觉得原因特别的简单,因为早起互联网产品都是没有follow机制的,如果不去垂直论坛,你可能压根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因为信息噪音太严重了。笔者在自己初一(2006年)的时候曾经申请过一

个带二级域名的免费论坛,那个时候做论坛真的是只要定位精准人气立马爆炸。因为讨论交流的需求是存在的,就是实在是找不到那个地方。

等到到了微博时代,有了follow机制之后就很难再沿用这样的老套路。最典型的特别惨淡的案例就是当年微博搞Xweibo推广了一堆堆垂直微博,像是什么zol微博,金鹰网微博,现在找都找不到了。

以zol微博为例,zol微博当初的想法是搞一个专业的UGC式的数码产品测评问答交流微博平台,问题是这些事情在微博上也能做啊,人家只要关注几个数码产品的大V就好。就算是中关村在线也没法带动这个垂直微博啊。

因为同样的理由被搞死的还有地方社区论坛,自从有着LBS定位功能的团购APP和陌陌出现之后,就把地方社区论坛最有用的两个功能给替代了——找好吃的饭店和约炮。

知乎也很难作为一个垂直社区的方案,不过原因比较复杂。

第一,知乎的结构式把每一个回答当作一次发布(post),这些回答放在垂直论坛里面这尼玛都是能单独开帖子的。如果稍微小众一点的垂直社区真拿知乎当例子来做个产品,那就是每天只有一个新主题的节奏,因为所有内容都在一个帖子里面了。

第二,知乎的follow机制、关注话题机制和关注收藏夹机制都很强大,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的把知乎的该关注的话题都关注了,那功能其实和垂直社区区别不大了。讲道理,如果知乎的搜索不是那么屎,大部分垂直社区真的很难和它竞争。

第三,即使是知乎自己这种形式其实也有问题,知乎的讨论机制更加适合口水问题(例如情感区,脑洞题)而非专业问题。像如何评价王菲和谢霆锋复合这种问题都有800个回答,其实这种问题需要什么回答啊,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轮得到你这妖怪来反对?800个回答说来说去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反观知乎中的专业问题,比如kaiser回答过的很多空气动力学相关的专业问题很可能就是只有他一个答案,唯一且正确。

如果这种情况放到垂直社区里面就是更加没法看了,因为在垂直社区里面的人都是基础知识相近的,虽说不一定更加容易达成共识,但是像知乎这种二缺问题都有800个回复的壮观景象可能真不会多见了。专业问题就寥寥数个回答,真是凄惨的一塌糊涂。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也许对于综合性社区而言,论坛并不是产品层面的最优解,但是对于用户不多的垂直社区来说,论坛就是唯一的最优解。这也就是开源微博系统,开源问答系统最终没有成功取代Discuz和PHPwind的原因。

但是我觉得有些情况下部分垂直社区是可以考虑借鉴知乎的产品形态的。同样是在我小学-初中时期有一个垂直论坛叫opcns,是海贼王这部作品的主题论坛,这其实是很厉害的,一个作品的垂直社区。从侧面也体现出当时信息噪音有多严重,逼的别人要开论坛讨论某个作品。

印象中这个论坛会员人数在10万左右,最牛逼的地方在于每周海贼王漫画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出来10个以上的针对本话的分析贴,主楼的内容都非常详实。以顶上战争白胡子被砍了一刀为例子,那一话放出来之后就有了很多分析预测主题,分析角度各不相同,有人分析蜘蛛为什么要砍自家老爹,有人分析接下来的走势,还有人以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分析了白胡子到底会不会死。

如果说一个垂直的动漫社区借鉴类知乎的部分产品形态来运营某些话题作品的讨论能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对于技术、产品和运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毫无疑问,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想要做个论坛来创业,基本上是不现实的,毕竟当初最大的优势,防信息噪音合理隔离,已经被follow机制、LBS定位等多种技术手段代替,人们不再需要一个单独的论坛来做这些兴趣,地理的隔离了。

想要活下去,就需要更好地产品与运营

那么,垂直社区的机会在哪?我以贴吧、果壳、美柚、雪球、半次元为例,讲一下我认为未来垂直社区的道路应该怎么走。

1、利用用户习惯形成先发优势

贴吧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百度亲爹导流。一个人在不熟悉某些东西,比如我不熟悉龙与地下城,那我肯定先百度啊,然后就有龙与地下城吧,我就在里面安家落户了,尽管有更加专业的TRPG论坛,但是用户的习惯是特别可怕的,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很难打动用户。

同理,果壳当年运营的非常出色,谣言粉碎机一战成名,然后大家从此都有个习惯,凡事觉得不太确定的去果壳看看搜搜,看看是不是谣言。但是从产品层面上来说,其实果壳没什么特别的异化措施。

一个产品,它的用户体验比贴吧更好,产品结构比贴吧更棒,其实都没什么卵用,除非有显而易见的功能能够让用户一下子明白这个东西对自己有用,否则很难让用户转移他们的阵地,况且社区类产品不仅仅是看里面的内容,还看社区的氛围。

社区类产品对先发极其看重。因为用户的惯性大的惊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论坛现在的数据还是很好看的原因,想要看到这些论坛彻底衰落,必须得等论坛的用户们工作结婚生子等等重大的人生节点没时间刷论坛了,才可能看得到论坛的数据变差,像Stage1st这种用户都是处男的论坛黏性就更加恐怖了。你看饭否到今天都有人在用,所以快速建立优势先圈一波用户其实挺重要的。

社区产品的这一特性其实也对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的运营除了维持社区秩序之外,还需要做把社区的氛围带动起来,把内容充实起来,让用户能够快速的在这里安家落户。知乎的冷启动和果壳的一战成名就是特别好的例子。

2、认真思考产品形态

我们以美柚、雪球和半次元为例子。

美柚是典型的以工具带社区,但是百度贴吧不可能专门去做一个大姨妈计算器,所以大家只能下载美柚来用,用了计算器自然而然看一下tab栏,再用一下它的社区,此外,美柚的社区尽管和贴吧很像,但是隐私保护做的很出色。

雪球和半次元都在产品层面上做了足够多的异化,在雪球你想要灌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入口可以让你灌水,搜索栏里面基本上就是填股票代码然后直接进那个股票的专区了。半次元更加夸张,在半次元cos区你如果发的内容和cosplay无关,可能连基本信息都填不全。以至于半次元在搞绘画社区的时候需要完全重做一个新区,和原来的老区的联系仅限于大家用的是同一个账户。

这种产品异化有两个好处,讨论专门内容的时候用户体验比论坛高的多,甚至可以促进更加多优秀内容的产生,综合类社区也不可能来模范你,护城河还是比较高的。

针对用户场景改进才是出路

要怎么样得出来这种典型的产品形态呢,其实就是要关注用户场景。如果你的社区用户用你的论坛主要是找当地好吃的饭店的,恭喜你,你的社区完蛋了。

但是如果是讨论学术,讨论工程的呢?比如像科创论坛那样,那你就可以去参考一下知网的结构,参考一下国外的数据库和学术论坛的产品形态,考虑进行适当的改造,让用户更加方便的讨论学术,讨论工程,讨论IDY。比如大家可能都DIY电磁炮,那就可以搞一个合集功能,把这些电磁炮集中起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电磁炮更粗更长。

如果是美剧社区,那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排除下载资源下载字幕这些,对于热门作品,例如《行尸走肉》、《权力的游戏》,可以设计分集剧情讨论,但是非热门作品就可以选择集中性的讨论,免得内容显得太空。美剧社区首页的话可以给出这些作品的图片链接,但是展示一个list,上面是所有作品相关的讨论,让人在首页可以看见绝大部分作品露面。

篇四 创业案例美柚
大姨吗CEO柴可自述:三个错误导致大姨吗落后美柚

大姨吗CEO柴可自述:三个错误导致大姨吗落后美柚

来源:i黑马

这几年,女性市场的热度不断上升,而作为细分领域的女性个人健康管理类应用,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仅次于美柚的第二大女性个人健康管理应用,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在与微创新研究院创始人金错刀的专访中,透露了自己做大姨吗时犯的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使大姨吗在激烈的竞争中错失了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柴可的反思极具借鉴意义。

以下为柴可自述。

大姨吗发展至今已走过3年,每年至少经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错误,这些错误导致我们错过了一些机会。我认为每一次痛苦或打击,对我们成长的帮助最大。

【创业案例美柚】

错误一:管理不当导致团队分崩离析

2012年遭遇大量员工离职,16人小团队先后出走12人,我们反思真正创业伙伴不是80%或90%与你共事之人,而是同甘共苦之人,而且只有在危机时刻才能分辨出谁是最值得信任的创业伙伴。

员工之所以离职,无非是管理或品牌认可出现问题,企业运营涉及资金流水、人员流动等各个环节,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还应积极提升员工收入水平。

员工离职使我意识到企业经营不能只满足于做好产品,必须依靠团队合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我第一次真正有了做CEO的感觉。外界热议CEO必须是产品经理,我并不认可这种说法,CEO 70%到80%的时间必须做CEO份内之事,从给予员工信任、招聘,到建立整个公司流程、融资等。把公司的整个流程里面不对的地方、不优秀的地方、成本过于浪费的地方、不高效的地方,要砍掉和解决。CEO必须亲力亲为,因为没有任何人会帮CEO去处理。

错误二:判断失误错失市场机会

2013年踩过的坑是市场竞争。我们原本占据先机,但市场上仍活跃二三十家发展不错的竞争对手,直接原因是我们不够狠。在中国创业环境中,我们一直希望靠数据、产品、创新去获得市场和资本认可,2007年美国已诞生类似大姨吗产品,反观中国,2012年6月我们融资之前,中国没有一个女性健康或生理周期健康应用被资本市场认可,也没被广大女性接受,直到大姨吗获得天使投资才打破这一尴尬局面。

企业管理带宽分为能做和选择做的事情,企业拥有30M还是100M带宽,主要取决于资历、经验和团队规模等因素。如果企业管理带宽是100M,调用30M带宽做产品创新,期间往往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产品创新的企业优势不明显,而有些不拿出30M带宽做创新的企业照样活得滋润,他们可能把30M带宽放在市场推广上。

市场规则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有巨大红利窗口的创业市场,我们必须尊重市场规则,一旦忽略市场红利、手段和方法,无形中给美柚制造发展机会。这与美国依靠技术和创新缓慢推动市场变革完全不同,中国创业者擅长以短平快的方式去抢占市场。对大姨吗而言,终极目标不是有朝一日成为微信级别的超级App,而是在用户需要的关键时刻提供产品和服务,用户无需每分每秒都使用大姨吗。 错误三:产品问题导致用户闪退

2014年大姨吗经历的惨痛教训是数据化。早期产品创新没有数据支撑,完全靠经验、直觉和小范围的用户建议,才得以实现产品迭代,这种产品更新方式持续整整2年。到了2014年,我们发现用户突破5000万后,数据比例化在统计学中无法构成有效例证,比如500人不能代表5000万人,我们必须把每个用户数据当成一份数据来观察,而不是简单抽样分析,这对服务器架构和底层数据提出重大挑战,产品在重新架构的过程中问题频发,去年上半年近10%用户遭遇闪退现象,数据化思维使我们吃尽苦头。

同时,用户达到5000万量级之后,我们对产品做了几次大幅改版,每个版本都有很多用户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发现男人女人都不喜欢被当成一个群体,而是希

望保持个性和唯一性。我们思考个性能否在产品中得到充分体现,于是给新版本起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名字——“我”,我们的产品思维变成如何满足所有人,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皮肤、主题等。如果数据和算法足够精准,产品从核心到外围都能做到尊重和放大每个用户,用户粘性和信任度自然提升。 大姨吗并不急于开展商业化,我认为一定要思考用户使用产品的背景,如果把用户简单看成流量,流量可以通过广告、游戏等途径变现,导致忽略流量背后的逻辑,要知道流量产生的源头才真正具备商业化潜力。

以大姨吗为例,如果简单考虑流量,产品所有流量都可以作为面向用户的商业变现来源,从而忽略流量中“女性”扮演的重要角色。女性与健康都不可分割,她们是大姨吗商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数据和女性自身需求,努力填补市场空白,才是最适合大姨吗的商业化策略。

大姨吗坚定不移走健康和生活化路线,无论是产品发展还是商业化,为达到目标而不断改进。比如为了让用户在社区更方便找到兴趣话题或相关知识,我们发现不是在完善社区功能,而是把社区打造成工具,通过社区聊天、检索信息、资讯获取答案等方式去解决女性刚性需求。所以我认为一切皆工具,即只要能解决既定问题,一切资源都是可调用的工具,社区也是工具的一种。

篇五 创业案例美柚
会会CEO李翔昊:社交产品十年记

社交产品十年记:生死两茫茫

一篇《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激起了多少文艺青年对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社区的感慨与回想。作为一个理工男,似乎难有这样的共鸣。

但仔细回想,自2006年至今,我从开始接触“校内网”,到踏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一名多年从事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也算是经历了社交产品10年的更迭交替。既是年底大家喜欢盘点的时刻,也就说说我所体会到的——这10年里社交产品的发展。

1

前仆后继的校园社交

2006年,当我们还在校园读书时,校内网就打着精英高校的噱头,在宿舍楼下张贴A4小海报,发放小传单,开始踏入SNS最早的战场。

随后被人津津乐道的注册送鸡腿等营销活动,和现在扫码注册送礼品的O2O补贴何其相似,都是拿钱换用户。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做鸡腿营销的,并不是从清华北大做种子用户起家的校内网,而是后来想在北京市场追赶校内的占座网和5Q校缘网。事实证明,没有实际的关系沉淀和社交场景,这些靠鸡腿吸引过来的注册用户也只能成为融资的数据,却不能有效转化成活跃用户。

所以后来占座网、5Q校缘网,也未能在北京、上海等先发城市超越校内网。5Q校缘网是千橡公司的旗下网站,该公司创始人陈一舟带有创业光环,曾是ChinaRen的联合创始人。5Q校缘网在北京争

夺用户不成,转而在东北发力,靠校园地推获得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具备了融资的本钱。而占座网走的是团委路线,显然毫无群众基础,纵然创始人张帆有着和陈一舟一样的斯坦福MBA背景,占尽了早期融资的优势,也再无后续。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校内网创始人王兴,因为背景不如上述几位高大上,融资失败,最后不得不将校内卖给陈一舟。此后,5Q校缘网与校内网合并,实际上沿用的还是校内网的产品。校内网在08、09年时迎来了用户的快速爆发,09年更名为人人网,11年上市,可谓创造了国内社交网络最辉煌的时刻。

为什么是校园社交?

让我们先来看看20岁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离开高中,进入了一个群体高密度的校园空间,原有的社交关系被打破急需重建。校园网络较之家庭网络的先进,群体在空间里的高密度,为产品的营销推广带来了便利,口碑效应极容易展现。

所以到现在,校园社交,依然是被不少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一直惦记着的话题。

tataUFO,10点10分,早已陨落的“师兄帮帮忙”,以及无数我在新闻资讯里看到过的项目,都在走这个方向。哪怕是课程格子——这个靠着工具起家的产品,在赢得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后,给投资人讲的故事,也还是校园社交。

回想校内网当年,虽然陈一舟和张帆都有着斯坦福MBA背景,但是在产品上也还是做不过离开校园没几年的王兴。所以说,这个领域的创业,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创新,还是得年龄阶段或心态与学生更接近的创业者来完成。

去年IDG在少帅李丰(当时还在)鼓捣下,大力支持90后创业,也是这个缘由。

这几年,似乎没有哪个能够复制校内网从校园走出来的成功路径。也许是因为,现在宽带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校园的网络环境优势不复存在,大学生和普通年轻人的社交边界似乎变得模糊。校园市场也不是当初的那块SNS处女地。过于激烈的创业竞争,已经存在的巨头,校园的蓝海早已不再。

2

人人、微博到微信

——硝烟将尽的主战场

较之人人网,让更多白领用户了解社交网络的,应该是迅猛崛起,又快速衰落,到现在销声匿迹的开心网。

开心网,应该是在那个年代,从传播渠道到产品特性,都曾创造病毒营销的经典案例。

先说传播渠道。程炳皓的新浪前同事群,为开心网带来了非常优质的、拥有互联网人和媒体人双重属性的种子人群;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的是,开心网充分利用MSN messenger这一和邮件结合的工具。

曾几何时,在那个社交工具还依然被QQ统治的年代,我却很少使用QQ,却一直是MSN的忠实用户,归根结底是因为QQ的关系太杂乱了,什么样的人都有。犹记得,当时的白领用户,工作沟通一律加MSN。这一举动或有崇洋媚外的品牌情节,但更多是为了保障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有效区分。MSN可以绑定电子邮箱,也为工作沟通带来了便利。

现在微信也开始变得像当年的QQ,各种群,各种人,记不清谁是谁,好多甚至连一面之缘都谈不上。在我看来,职业人的社交更需精炼,更需降噪,更需高效,这也是我现在创业做会会的初衷。

言归正处,开心网的病毒营销,就借助绑定的MSN邮箱用户,开始往messenger的用户扩散开来。他们给用户的messenger联系人发营销邮件,更改用户签名,迅速带来了大量用户。这是传播渠道上的借力到位。之后再用同样手段照葫芦画瓢的产品,就很难再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说产品特性,买卖奴隶、抢车位、开心农场,这些既符合白领用户心态又好玩的游戏,是最早的社交网页小游戏。一起玩的朋友越多,便会有更多互动,乐趣越足。每天偷几分钟菜,还能成为办公室同事的谈资,形成主动传播。开心网也随之迅速引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开心网在社交游戏的火爆之后,并没有像校内网->人人网一样继续蓬勃发展。

其中的原因,外界有很多马后炮式的分析。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开心网的确在产品发展变化上不足,非常保守。

08、09年是国内各个社交平台做开放平台,引入外部开发者做游戏、应用最火热的时间。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些游戏公司,当年都是各个社交平台上做小页游的开发团队。开心网对开放平台,一直无动于衷。自己也没有再出什么爆款的游戏。社交游戏的模式红利过去之后,用户也被其他社交平台上开发者的游戏夺走。开心网除了在高年龄层次群体中有一定用户之外,再没有突破。融资动静不大,为保护用户体验,创始人也不支持商业化做广告。之后拿了新浪的战略投资,就再没有什么惊动业界的消息,直至被遗忘……

在那之后的几年,社交产品市场争夺竞争激烈,各家产品轮流坐庄,争夺的都是白领用户,或者说主流用户。

09-11年,人人网快速发展,直到上市,一直在努力往高年龄层次用户发展。曾在国贸地铁投过大幅广告,却未能把国贸的用户囊入自己平台。我在人人公司工作期间,为之努力的,曾是人人上市时重

点包装的战略项目——意在抢占职业社交概念的经纬网。有人说,当时人人做经纬网,是承认自己在拓展白领用户时遇到了障碍,可是这些言论却忽视了:职业社交的确存在独立发展的空间;以及上市时增加一个中国linkedin的概念,的确给人人拉升了股价。

之后,人人的发展就没那么如意了。经纬网没有发展起来,人人网在白领用户、移动端,都遇到了新浪微博的挑战。因为人人的起家,靠的是校内网的产品底子。陈一舟是个很厉害的投资人,能够看对很多大方向;但他不是个好的产品经理,他管理下的公司,或许也很难专注地做好定义清晰、体验良好的产品。人人被过多尝试的方向,干扰了定位,分散了资源。

作为前员工,有着对这家公司的感激,也有着很多的遗憾,就不多说了。

在白领用户,乃至主流社交产品中,2010-2012年应该说是新浪微博的黄金时代。

新浪微博利用140字文本,结合图片,适合移动端展示的特性,成功占领了手机App的市场,成为狙击人人网,挑战腾讯的又一经典产品。是的,新浪微博曾经也像现在的微信一样,是用户首选的联系工具。

但在发展路线上,新浪微博或许出现过摇摆。最终,这个公司的媒体基因,在媒体和社交之间,选择继续做开放的媒体平台,而不是相对私密的社交网络。之后,新浪微博将更大的社交网络市场留给了微信。

尽管新浪微博还在努力证明自己的活跃用户有增无减,但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打开新浪微博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消耗我们大量时间的是微信和朋友圈。

篇六 创业案例美柚
社交产品十年记

社交产品十年记:生死两茫茫

一篇《豆瓣十年,一个典型精英社区的起伏兴衰》,激起了多少文艺青年对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社区的感慨与回想。作为一个理工男,似乎难有这样的共鸣。【创业案例美柚】

但仔细回想,自2006年至今,我从开始接触“校内网”,到踏入互联网行业,成为一名多年从事社交产品的产品经理,也算是经历了社交产品10年的更迭交替。既是年底大家喜欢盘点的时刻,也就说说我所体会到的——这10年里社交产品的发展。

1

前仆后继的校园社交

2006年,当我们还在校园读书时,校内网就打着精英高校的噱头,在宿舍楼下张贴A4小海报,发放小传单,开始踏入SNS最早的战场。

随后被人津津乐道的注册送鸡腿等营销活动,和现在扫码注册送礼品的O2O补贴何其相似,都是拿钱换用户。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做鸡腿营销的,并不是从清华北大做种子用户起家的校内网,而是后来想在北京市场追赶校内的占座网和5Q校缘网。事实证明,没有实际的关系沉淀和社交场景,这些靠鸡腿吸引过来的注册用户也只能成为融资的数据,却不能有效转化成活跃用户。

所以后来占座网、5Q校缘网,也未能在北京、上海等先发城市超越校内网。5Q校缘网是千橡公司的旗下网站,该公司创始人陈一舟带有创业光环,曾是ChinaRen的联合创始人。5Q校缘网在北京争夺用户不成,转而在东北发力,靠校园地推获得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具备了融资的本钱。而占座网走的是团委路线,显然毫无群众基础,纵然创始人张帆有着和陈一舟一样的斯坦福MBA背景,占尽了早期融资的优势,也再无后续。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校内网创始人王兴,因为背景不如上述几位高大上,融资失败,最后不得不将校内卖给陈一舟。此后,5Q校缘网与校内网合并,实际上沿用的还是校内网的产品。校内网在08、09年时迎来了用户的快速爆发,09年更名为人人网,11年上市,可谓创造了国内社交网络最辉煌的时刻。

为什么是校园社交?

让我们先来看看20岁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离开高中,进入了一个群体高密度的校园空间,原有的社交关系被打破急需重建。校园网络较之家庭网络的先进,群体在空间里的高密度,为产品的营销推广带来了便利,口碑效应极容易展现。

所以到现在,校园社交,依然是被不少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一直惦记着的话题。

tataUFO,10点10分,早已陨落的“师兄帮帮忙”,以及无数我在新闻资讯里看到过的项目,都在走这个方向。哪怕是课程格子——这个靠着工具起家的产品,在赢得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后,给投资人讲的故事,也还是校园社交。

回想校内网当年,虽然陈一舟和张帆都有着斯坦福MBA背景,但是在产品上也还是做不过离开校园没几年的王兴。所以说,这个领域的创业,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创新,还是得年龄阶段或心态与学生更接近的创业者来完成。

去年IDG在少帅李丰(当时还在)鼓捣下,大力支持90后创业,也是这个缘由。

这几年,似乎没有哪个能够复制校内网从校园走出来的成功路径。也许是因为,现在宽带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校园的网络环境优势不复存在,大学生和普通年轻人的社交边界似乎变得模糊。校园市场也不是当初的那块SNS处女地。过于激烈的创业竞争,已经存在的巨头,校园的蓝海早已不再。

2

人人、微博到微信

【创业案例美柚】

——硝烟将尽的主战场

较之人人网,让更多白领用户了解社交网络的,应该是迅猛崛起,又快速衰落,到现在销声匿迹的开心网。【创业案例美柚】

开心网,应该是在那个年代,从传播渠道到产品特性,都曾创造病毒营销的经典案例。

先说传播渠道。程炳皓的新浪前同事群,为开心网带来了非常优质的、拥有互联网人和媒体人双重属性的种子人群;发挥了最重要作用的是,开心网充分利用MSN messenger这一和邮件结合的工具。

【创业案例美柚】

曾几何时,在那个社交工具还依然被QQ统治的年代,我却很少使用QQ,却一直是MSN的忠实用户,归根结底是因为QQ的关系太杂乱了,什么样的人都有。犹记得,当时的白领用户,工作沟通一

律加MSN。这一举动或有崇洋媚外的品牌情节,但更多是为了保障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有效区分。MSN可以绑定电子邮箱,也为工作沟通带来了便利。

现在微信也开始变得像当年的QQ,各种群,各种人,记不清谁是谁,好多甚至连一面之缘都谈不上。在我看来,职业人的社交更需精炼,更需降噪,更需高效,这也是我现在创业做会会的初衷。

言归正处,开心网的病毒营销,就借助绑定的MSN邮箱用户,开始往messenger的用户扩散开来。他们给用户的messenger联系人发营销邮件,更改用户签名,迅速带来了大量用户。这是传播渠道上的借力到位。之后再用同样手段照葫芦画瓢的产品,就很难再获得同样的效果。

再说产品特性,买卖奴隶、抢车位、开心农场,这些既符合白领用户心态又好玩的游戏,是最早的社交网页小游戏。一起玩的朋友越多,便会有更多互动,乐趣越足。每天偷几分钟菜,还能成为办公室同事的谈资,形成主动传播。开心网也随之迅速引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开心网在社交游戏的火爆之后,并没有像校内网->人人网一样继续蓬勃发展。

其中的原因,外界有很多马后炮式的分析。我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开心网的确在产品发展变化上不足,非常保守。

08、09年是国内各个社交平台做开放平台,引入外部开发者做游戏、应用最火热的时间。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些游戏公司,当年都是各个社交平台上做小页游的开发团队。开心网对开放平台,一直无动于衷。自己也没有再出什么爆款的游戏。社交游戏的模式红利过去之后,用户也被其他社交平台上开发者的游戏夺走。开心网除了在高年龄层次群体中有一定用户之外,再没有突破。融资动静不大,为保护用户体验,创始人也不支持商业化做广告。之后拿了新浪的战略投资,就再没有什么惊动业界的消息,直至被遗忘……

在那之后的几年,社交产品市场争夺竞争激烈,各家产品轮流坐庄,争夺的都是白领用户,或者说主流用户。

09-11年,人人网快速发展,直到上市,一直在努力往高年龄层次用户发展。曾在国贸地铁投过大幅广告,却未能把国贸的用户囊入自己平台。我在人人公司工作期间,为之努力的,曾是人人上市时重点包装的战略项目——意在抢占职业社交概念的经纬网。有人说,当时人人做经纬网,是承认自己在拓展白领用户时遇到了障碍,可是这些言论却忽视了:职业社交的确存在独立发展的空间;以及上市时增加一个中国linkedin的概念,的确给人人拉升了股价。

之后,人人的发展就没那么如意了。经纬网没有发展起来,人人网在白领用户、移动端,都遇到了新浪微博的挑战。因为人人的起家,靠的是校内网的产品底子。陈一舟是个很厉害的投资人,能够看对很多大方向;但他不是个好的产品经理,他管理下的公司,或许也很难专注地做好定义清晰、体验良好的产品。人人被过多尝试的方向,干扰了定位,分散了资源。

作为前员工,有着对这家公司的感激,也有着很多的遗憾,就不多说了。

在白领用户,乃至主流社交产品中,2010-2012年应该说是新浪微博的黄金时代。

篇七 创业案例美柚
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

史上最全中国104家风投互联网金融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网民渗透率达61.3%,超过六成网民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艾媒分析师认为,在资本推动和中国网民投融资和支付需求逐步释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市场日益壮大,成为整个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分支,有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104家机构投资互联网金融,庞大资金都流向哪儿?

一、投融资概况

从整体上看,2013年至2014年10月21日互联网金融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91起,其中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数(投资方信息公开的)147起,共有104家机构参与过投资。

1.2C(Customer)理财领域最受机构青睐

全球最最赚钱的企业基本都是做C端生意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同样是做2C(Customer)的理财平台最受机构青睐。如上图,无论是从投融资总案例数还是参与机构数的角度来看,仅是网贷、网销金融及消费这两个服务于个人理财需求的子领域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

2.各领域的机构集中程度存在差异

从上面表格和图中都可以看出,网销金融及消费、金融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2B服务)这两个子领域的机构集中度明显较高。机构集中度高的意思是指:在网销金融 及消费领域中38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29家机构参与,金融企业服务中16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仅有13家机构参与。这说明上述两个领域中,机构 参与的广泛程度相对较小,融资者最好有针对性地寻求融资。而网贷领域则刚好相反,39起公开市场化投融资案例中就有44家投资机构,是所有子领域中(除数 据过小的众筹外)投资机构参与最广泛的领域。

如果你对互联网金融稍有关注,就一定听说过各路神仙都热衷于投资网贷的 消息。不仅是银行、保险公司、券商、央企、国家产业基金以及生产烟花的上市公司做网贷,甚至小米、美银美林、高盛这样与网贷“违和感”强烈的公司都出现在 投资方的名单里。在民营银行牌照极度稀缺的情况下,谁不想从战略层面布局一个类银行的环节呢?

而金融企业服务领域内多为金融IT服务商,技术属性较强,投资门槛本身就较

高,被IDG(涉足5起该领域投资)、深创投、宽带资本这类偏好技术企业的投资机构集中介入,集中度较高也在情理之中。

网销金融及消费领域的投资机构集中程度要更高。IDG就参与了8起投资,经纬中国与华创资本各投了4起,红杉、蓝驰创投、险峰华兴也分别涉足3起。因此在此领域内找投资机构,需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二、主要投资机构偏好

2013年至今,在103家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机构中,有31家机构参与了2起以上的投资。图3便是这31家机构投资案例在各子领域的分布情况。

IDG 资本:如图3所示,IDG是投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多的投资机构,共参与了16起投资。而且有趣的是IDG实际只仅集中布局过网销金融及消费领域、金融企业服 务、虚拟货币这3个子领域,偏好明显,并未涉足网贷这个最受欢迎的子领域。从IDG投资网销金融的项目中存在类网贷元素的情况来看,IDG应该并不排斥网 贷投资,未来填补这一空白恐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偏好技术企业,从IDG投资的铜板街、挖财、PP钱包等项目以及海外投资案例的特点来看,IDG对于移动端项目、生活消费场景化元素较强的项目会更偏好一些。

红杉资本:

红杉凭借15起互联网金融投资坐上了第二把交椅。红杉的投资分散在5个子领域内,重点也很明确,金融搜索与网销金融类项目为主,网贷只有拍拍贷与我来贷。但如果从红杉今年刚投资了一家保理公司(鑫银国际)的情况来看,未来再投P2B网贷,做供应链金融的可能性也不小。

受资方

投资方

所属行业

投资金额

投资时间

融360

红杉 / 光速创投 / 凯鹏华盈 /淡马锡

金融搜索及资讯

USD 6千万

2014-07-23【创业案例美柚】

蜜芽宝贝

真格基金 / 红杉 / 险峰华兴

B2C

USD 2千万

2014-07-18

PP租车

清流资本 / 红杉

电子商务

USD 1千万

2014-06-06

大姨吗

红杉 /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联创策源

其他

USD 3千万

2014-06-06

字节跳动

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 / 红杉

无线互联网服务

USD 1亿

2014-06-03

App Annie

Greycroft / 红杉 / IDG资本

其他

USD 1700万

2014-05-29

金融港

红杉

金融网销

USD 1千万

2014-05-21

金斧子

红杉

金融搜索及资讯

USD 1千万

2014-05-21

酒仙网

红杉 / 东方富海 / 沃衍资本

B2C

RMB 2.6亿

2014-04-03

拍拍贷

红杉 / 光速创投

P2P

USD 1千万

2014-02

大搜车

源渡创投 / 红杉 / 晨兴创投

C2C

USD 1千万

2013-09-22

融360

光速创投 / 清科创投 / 凯鹏华盈 / 红杉

金融搜索及资讯

USD 3千万

2013-07-22

雪球财经(i美股)

红杉 / 晨兴创投

金融搜索及资讯

USD 1千万

2013-06-04

北森测评

经纬中国 / 红杉

咨询

USD 1千万

2013-02-27

蚂蚁短租

蓝驰创投 / 优点资本 / 红杉

其他

USD 1千万

2013-01-06

红杉旗帜人物Doug Leone最近表示,红杉资本已经减少了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上的投资,取而代之的是更基础的科技。从红杉前期的投资案例来看,很可能是指更关注云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应用方面。

经纬中国:

给整个创投圈儿敲警钟的经纬也没少投互联网金融,但如果我们把点名时间排除在互联网金融之外的话,经纬就只投了服务于C端理财的网贷和网销金融。和红杉一样,经纬也投了保理公司(阜鼎汇通),同时,同属经纬投资的积木盒子开始搞保理项目。

经纬比较偏好O2O模式,网销金融打算搞场景化O2O应用的可以留意。据合伙人肖敏介绍经纬喜欢的团队首先要“接地气”。

受资方

投资方

所属行业

投资金额

投资时间

猿题库

经纬中国 / IDG资本

网络教育

USD 1500万

2014-07-22

七牛

经纬中国 / 宽带资本 / 启明创投

其他

非公开

2014-07-15

辣妈帮

景林投资 / 晨兴创投 / 险峰华兴 / 经纬中国 其他

非公开

2014-07-04

美柚

海纳亚洲 / 险峰华兴 / 经纬中国

其他

USD 3500万

2014-06-24

nice品牌滤镜

晨兴创投 / 经纬中国

其他

USD 8百万

2014-04-25

天使客

德迅投资 / 经纬中国

众筹融资

RMB 2百万

2014-04-24

万仕道

华平 / 经纬中国

其他

USD 7千万

2014-04-16

北森测评

经纬中国 / 红杉

咨询

USD 1千万

2013-02-27

华创资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8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