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 大学英语三级 |

【www.guakaob.com--大学英语三级】

篇一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王淑娟:女大学生养蜜蜂与众不同年售千万

[致富经]女孩饱受流言蜚语背后的财富 20160803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女孩饱受流言蜚语背后的财富(2016.8.3)

  她是一个学音乐的女孩,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孩。面对记者,她的父亲更是竟然语出惊人。而饱受非议的她,却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当地400多户农户致富,音乐系女大学生养蜜蜂有何与众不同?财富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

  她就是王淑娟。记者来采访的时候,她正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件事将影响她和合作社一年的收入。记者很好奇,决定一探究竟。

  王淑娟:提前过来帮他们看一下场地,然后可能帮他们运一下场地,因为保护区里面的猴子和狗熊很多,如果场地选择不好,这两个小动物会把蜂箱给你搬走,把蜜蜂给你吃掉了。

  王淑娟要做的,就是帮助合作社的蜂农勘察养蜜蜂的场地。

  王淑娟:这边,放到这边。有阳光刚好挡雨,加点蜜进去,看看放在这个地方,这两天有没有猴子或者狗熊来偷,有的话这个场地就不能选了。

  蜂箱放置好后,记者赶紧架设了几台摄像设备,看能否抓拍到野生动物偷吃蜂蜜的情景。仅半个小时,偷蜜贼就出现了。

  记者:有猴来。

  王淑娟:对,现在来了一只,待会估计后面是一群过来,这是先头部队。

  记者:它正在搬你的箱子。

  王淑娟:对,所以这个场地估计不太适合搬蜂箱,因为才放了这么一会就有猴子来的话,平常只要一没人的话就很容易被偷掉。一般猴子先派一个人出来,打探一下,如果这边没有东西他一呼唤一群就全部来了。

  见到涂抹过蜂蜜的蜂箱,猴群如获至宝,都陆续赶了过来,足足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离开。

  王淑娟:这些猴子把蜂蜜舔的超干净,一点都没剩,把巢筐弄坏了,如果把蜂巢整个搬过来的话,后期不知道被猴子光临多少次。

  记者:只能换个地。

  王淑娟:换个地吧。

  王淑娟又选择了一个靠近公路的地方,天色渐晚,也没有任何动静。看来这是个适合养蜂的好地方。王淑娟连夜帮蜂农把蜂箱搬过来。

  

  王淑娟:因为蜜蜂白天的时候都出去,出去采蜜了,它只有晚上才会归巢,所以我们这个时候搬运蜂箱,如果白天搬的话蜜蜂蜂群会乱掉,对蜂农来说会损失很大。

  王淑娟是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带动400多农户养蜜蜂致富。而记者采访时却发现,她的创业,在当地引起过很多非议。

  王淑娟的同学:对她有很多非议,说什么,靠着什么人上位。

  某公司员工:现在有些女的,你知道,自己长得漂亮,有时候在外边可能胡搞乱搞什么的,来钱可能还比较快。

  面对外面的风言风语,王淑娟的母亲却并不在乎。

  王淑娟的母亲:那都成了习惯了,人越出名说的人越多,啥话都要说出来,别人有些说你的女儿怎样怎样了,经常在我面前说,我说我的女子我自己晓得,我的女儿怎么样,我自己的女儿我自己都不晓得你晓得。

  王淑娟:也多亏了他们这样说我,自己才会(争)一口气,把事情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如果他们不说,可能就相当于不能化那种悲痛为动力。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记者疑惑重重。因为王淑娟的创业,不仅周边一些人有非议,王淑娟的父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三个多月,每次打电话,父亲都不接或者挂断。

  王淑娟:老爸,你跟我说一下在哪?

  最终,记者联系上了王淑娟的父亲,在记者的说服下,王淑娟的父亲同意接受记者的采访。

  第二天,在距离青川县170公里的江油市武都镇,记者见到了王淑娟的父亲王星翔。

  王淑娟的父亲:真的,不用问了,不用了,这样,你就说她没有父亲,就完了。

  记者:怎么能说这话?

  王淑娟的父亲:怎么不可以?

  没说几句,王淑娟的父亲就开始躲避摄像机,沉默了一会,他跟记者提出了一个要求。

  王淑娟的父亲:叫王淑娟来,父亲在她一生中间是否重要,我们父子俩如果能谈到一个频道上,我们就好好采访。

  王淑娟父亲的这句话让记者感到一头雾水。此时,躲在一边的王淑娟走过来给记者说了这样的话。

  王淑娟:有些公司上面的事情我们私下聊,公司内部事情。

  记者:不好说。

  王淑娟:对。

  就在记者跟王淑娟说话的时候,王淑娟的父亲突然把车开走了。记者和王淑娟只好扛着设备走了几公里的路,路上,王淑娟一直给父亲打电话沟通。王淑娟的父亲终于停了车,可大家刚走到车前,王淑娟的父亲却又将车开走了。

  王淑娟:我爸开走了。

  记者:你跟他说一声,我们设备都在车上。

  王淑娟:你自己说吧。

  王淑娟父亲的举动,实在让记者难以理解。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的王淑娟,为什么却不被父亲认可,她创业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

  2009年6月,王淑娟从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本来是有机会留在成都市成为一名音乐教师,可王淑娟偏偏选择了回老家创业。

  王淑娟:如果一辈子都做一样的事情我觉得我自己会受不了,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爱折腾的人

  回到家里的王淑娟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她雇了几个工人,叮叮当当做出了200多只这种木箱子。

  王淑娟:很惨,当时钉了两三天,然后手都弄起泡了,因为这个东西弄起来很麻烦,这是一个盖对不对?盖的话这里要做两个孔,让它们透气,我们还要做这样一个盖子加上纱网,防止它们逃跑,以及要做这样的一个摆放在中间,把它们分开,就为了防止它们打架,这里要做一个可以活动的门,可以调大可以调小,就方便它们进出。

  王淑娟的财富秘密就隐藏在这些木箱子中,她要养蜜蜂创业。

  王淑娟和爷爷感情至深,可是2008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却将她的爷爷埋在废墟之下,这件事情成了她心中一直抹不去的伤痛。爷爷养了一辈子的蜜蜂,也让王淑娟决定要延续爷爷的事业。

  王淑娟:养蜂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一定要把养蜂养好,然后我希望爷爷在另外一个世界看到我把蜜蜂养的这么好,他也能够为我感到高兴,为我感到欣慰。

  王淑娟做的木头箱子就是用来养这种中华蜜蜂的。中华蜜蜂,又叫中华蜂,具有无须饲养,人工成本低、收益高的养殖优势 ,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青川县及周围地区植被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养蜂优势,是四川省的养蜂大县,王淑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优势才选择了养蜂。

  王淑娟自己拿出了10万元,在老家承包2亩地,养了200箱蜜蜂,又在县城开了一家土特产专卖店。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竟自己拿出了10万元,各种风言风语扑面而来。

  某服装店老板:刚出来的时候,就拿十万块钱来创业,作为一个女孩子,好像在外面,别人都认为是在胡搞乱搞。

  某公司职员:我觉得她这十多万块钱,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挺惊讶,因为我们有一些朋友也是大学创业,可能就有两三万块钱,你知道女生长得比较漂亮,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各方面可能像我们想那样,对吧,有些时候。

  记者:想象哪样?

  某公司职员:那样,你懂得呀。

  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王淑娟,从小就喜欢音乐,天赋也高。面对流言蜚语,她也不解释,就沉浸在自己弹奏的音乐中。

  王淑娟:现在因为工作忙,摸钢琴的时间太少了,只能是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想怎么换下心情的时候才会来弹一弹。

  王淑娟公司的经理:在面对这些不理解还有这些不赞同等等的反对意见的时候,淑娟是坚强的,至少她在别人面前没有表现出来软弱。

  王淑娟:别人爱怎么说,就说我说去,但是有一点,自己我这边必须要做出成绩给别人看。

  2010年,王淑娟又筹集了20万元建起了一个300多平米的蜂蜜加工厂。 这一年她的事业初见起色,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80万元。

  2013年,王淑娟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建立了电商平台,她还牵头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

  村民贾友福,是王淑娟合作社中的养蜂大户,养了500箱蜜蜂。他的蜂场就在这座大山中,这里山清水秀,蜜源植物丰富,是当地养蜂人的首选。

  当年王淑娟找到贾友福的时候,贾友福是怎么也不愿意加入合作社。

  村民:就像他们说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你也动这个,本身这个都是劳动人民干的事,肯定不可能。

  不仅如此,有些村民甚至怀疑王淑娟成立合作社的动机。

  村支书:她想搞个什么,到我们这来成立个什么合作社,成立个合作社,按我的这种认为,好像认为是搞个合作社或者是以其它的方式骗取国家政策性的一些资金。

  可现在贾友福见到王淑娟就像见到财神一样。

  王淑娟:贾哥。

  王淑娟:这两天蜂蜜可以摇了吗?

  村民:我看看,有个别的还是可以摇。

  王淑娟:个别可以摇,我看一下。

  就在王淑娟看蜂蜜的时候,突然被蜜蜂蛰了。

  记者:被蜇了?蜇在什么地方了?

  王淑娟:耳朵,这个刺不小了,很痛的。

  被蜜蜂蛰到的王淑娟,赶紧离开,不然所有蜜蜂将会寻着被蜇的气味,对他发动群体攻击。

  贾友福也开始做起了摇蜂蜜的准备。

  记者:摇蜂蜜之前都得戴上这个东西?

  村民:对,不然的话就要蜇人了。

  记者:这么一抖它就下去了。

  王淑娟:对,抖完之后扫一扫。

  记者:要削到什么样?

  村民:要把这个封盖,这个盖蜡,全部削了。

  记者:摇蜜要摇多久?

  村民:每次要摇十几转,至少要摇十几转,这个封盖蜜,它也就能达到巢蜜的品质。

篇二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致富经蜂蜜]崔红旗:养蜂卖蜂蜜二十年 年售千万元

[致富经]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 20160425  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致富经:稀罕的蜂蜜 说赚就赚(2016.4.25)

  他从小怕蜜蜂,见了就跑。但命运却让他在20年里和蜜蜂相伴。普通的蜂蜜,在他手里变化多端。他的思路天马行空,让蜜蜂听话,在瓶子里筑巢。安徽芜湖的崔红旗,养蜂二十年,从传统到时尚,靠着小小的蜜蜂,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每年三四月份,金黄色油菜花在全国各地陆续盛开。穿梭在其中的,不仅有爱拍照的游客,还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

  蜜蜂每天要往返十多次外出采蜜,这样高0.6米的蜂箱就是它的家,这个小木栓就是出入的大门,蜜蜂采到的蜜放在这一小格一小格六边形的蜂脾里,我们喝到的蜂蜜就是把蜂脾通过离心力甩成这样的液体蜂蜜。但在安徽芜湖,有个人却让蜜蜂把巢筑在了这样的玻璃瓶里,这里边究竟是什么样子,想要看一眼还得用锤子敲。

  崔红旗:这个瓶底是椭圆形的,你看到没有,就长在这个瓶子里面,就是蜜蜂自己依瓶而建。

  记者:包括你看这个侧面,都是沿着瓶子壁慢慢贴上去。

  崔红旗:我们继续敲,好吧。

  这种蜂巢蜜看着新鲜,很多人第一次尝感觉也是不一样。

  消费者1:以前市场上买的蜂蜜都是放到水里和着喝的那种,这个就是嚼着吃的蜂蜜,非常的特别。

  消费者2:(别的)蜂蜜没有看到这种蜂巢,看起来不放心一样,这种看起来放心一点,正宗。

  消费者3:我吃过蜂蜜没吃过这种。

  记者:有什么不一样吗?

  消费者3:有嚼劲。

  蜂巢蜜,顾名思义,就是带着蜂巢一起卖的蜜,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把蜂巢带蜜一起割下来装进瓶子里就行了,很简单,不过,在安徽芜湖见到的蜂巢蜜,虽然也在瓶子里,但是和以前的不一样,蜂巢与瓶子边缘连接得非常紧密,好像是粘在一起的。

  

  崔红旗:你看,我敲开以后,它是顺着瓶子而建的(蜂巢),你看它就是长在这瓶子上。

  记者:我拿一下,(一瓶)好沉啊,也就是说这一块都连接得特别紧,动不了。

  崔红旗:动不了,它已经粘住了,它整个长在这个瓶底下面。

  记者:粘性好大。

  在瓶子里酿蜜,蜜蜂怎么就会听话乖乖的钻进去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连养了几十年蜜蜂的人一看到这种特殊的蜂蜜都觉得稀罕。

  蜂农:瓶子里做的,没见过。

  记者:稀罕吗?

  蜂农:没见过,什么?送给我?

  记者:让您看看,您觉得稀罕吗?

  蜂农:稀罕,瓶子里做的(蜂蜜)稀罕。

  蜂农高自宝:这个比较难做。

  记者:为什么说难做?

  蜂农高自宝:因为把瓶子放在蜂箱里面,蜜蜂做起来很慢。

  蜂农胡坤生:就是有这个怀疑,这个瓶子里蜜蜂怎么能愿意钻进去,酿蜜酿在里面,我们一起跑的十家都没有,少见。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这种特殊的蜂巢蜜,当地的蜂农告诉记者,要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就得去找一个人,这个人可不一般,在当地,甚至是全国,很多养蜂人都知道他。

  蜂农:他非常牛,全国他是“第一蜂”,我们做这种产品,都要他亲自指导的,他不指导,我们不知道怎么弄。

  蜂农高自宝:像我们想象不到的他能想象到,有能力,感觉不是一般人。

  蜂农:老大,在这里做得挺好的,他搞得蛮好,这个年头赚钱多。

  蜂农钱泽林:我们养蜂界基本都佩服他,脑瓜转得快。

  他叫崔红旗,就是蜂农们口中的那个牛人,如何在让蜜蜂在瓶子里酿蜜是他的秘密,记者刚去采访,他就忙着准备,想让记者看看,他是如何让小蜜蜂自己钻进瓶子的。没过几分钟,就在准备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正在拍摄的摄像老师突然脱起了衣服。

  记者:你们给他看一下。

  崔红旗:有没有蛰到,蛰到把针拔出来。

  记者:你给看一下,哪里有啊?

  崔红旗:蜜蜂还在里面。

  记者:哪里哪里,先别拿出来我们看一下?

  崔红旗:已经掉了。

  记者:你给涂了点什么?

  崔红旗:涂点蜂王浆,已经蛰了一口了。

  记者:这是刚才蛰他的蜜蜂?

  崔红旗:不是,他要给你表演一下怎么蛰。

  记者:这还要表演。

  崔红旗:蜜蜂蛰一口,针在这里。

  记者:就是这样的,天呢?你现在已经不怕蛰了吧?

  蜂农:不怕。

  虽然被蜜蜂蜇是拍摄途中的小插曲,蜂农们已经见怪不怪,他们每个人不知道都被蜜蜂蜇了多少次,但很多蜂农都不知道的是,他们现在跟着的这个带头大哥崔红旗,曾经见到蜜蜂的样子比我们摄像被蛰更不淡定。

  老婆高玉梅:见了蜂箱绕着走,就是怕,躲着跑。

  记者:这么夸张。

  老婆高玉梅:真的,他不愿意养,就是蛰得疼。

  崔红旗:每次蛰了以后开始疼,后来肿,又难看,当时不想从事这个行业。

  崔红旗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的一个养蜂世家,父母和家里三个姐姐都靠养蜜蜂为生,1993年,高中毕业后崔红旗说什么也不肯和家人一样,除了害怕蜜蜂,他有自己的想法。

  崔红旗:当时很排斥养蜂这个行业,长大后不想养这个,因为看到爸爸妈妈也很辛苦,看他们在外漂泊,也经常不回家,就是感觉父母心特别狠。

  当蜂农辛苦,追着花期跑,到哪里都是这样一顶帐篷,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心气高的崔红旗说什么也不愿意养蜜蜂,虽然家人反对,但父母还是尊重他的想法,给崔红旗花5万元买了一辆货车搞运输,但谁都没有想到,三年时间,崔红旗开货车不仅没赚钱,还欠下了七八万元债务,选择了几个行业后他还是硬着头皮接手家族事业——养蜜蜂。

  1997年到2003年,崔红旗走南闯北,四处采蜜,就在这时,他表现出和普通蜂农不一样的一面,崔红旗一边自己养蜜蜂,一边记录着各地不同时节的蜂蜜产量和蜂农的联系方式,到2003年,崔红旗积累了满满的几本笔记,自己对养蜜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老婆高玉梅:非常爱小蜜蜂,看到蜜蜂在树上,要是没有回家,他晚上看见了就把它捧回家,摆在箱子里,就是那种痴迷。

  崔红旗:蜜蜂就像一个家一样,它很团结,分工很明细,干活也任劳任怨,我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之后,真正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也锁定这个行业是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干着干着就爱上它了,就不离不弃。

  除了对蜜蜂的情感,崔红旗也看到了蜂蜜未来的商机,2003年,崔红旗成立了芜湖市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有50几个农户跟着他一起养蜜蜂,崔红旗负责收蜜,再帮农户卖出去,每年几百吨的产品让他练就了一身识别蜂蜜的本领,蜂蜜好不好,他有很多妙招,记者去采访时,他就想考考我们。

  崔红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这里有两瓶都号称是紫云英蜂蜜。

  记者:我看这个外形好像也都是一样,看颜色没什么区别。

  崔红旗:对,先装等量的蜂蜜进去。

  记者:我装(2号小瓶包装)的,你装(1号大瓶包装)的。

  崔红旗:好的。

  记者:我这瓶是52.7g,你的是53.1g,差不多了。

  取等量蜂蜜,再加入比蜂蜜多两倍的水,让两瓶的重量一致。

  记者:加完水后这两瓶都是182g,这个是我的(蜂蜜),那个是你的(蜂蜜),咱两分清楚了。

  崔红旗:颜色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记者:对,现在看起来还是一样。

  崔红旗:现在开始摇晃。

  记者:摇晃,拧紧了。

  崔红旗:用力摇晃。

  记者:预备开始。

  摇晃一分钟后。

  崔红旗:放在这里。

  记者:现在已经看出来有不一样的地方了。

  崔红旗:你看,一个泡沫很丰富,一个没有泡沫,你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吗?

篇三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老来当“蜂王”,致富路子宽

老来当“蜂王”,致富路子宽

——记合江县白鹿镇柏松村老干部袁仁笃

稀疏的头发,斑白的两鬓,矫健的步伐,熟练的技巧,一位老者来回穿梭在几十个蜂箱间,谁能想象他已80岁高龄? 他叫袁仁笃,男,现年8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合江县柏松村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袁老支书”。“肯干、能干、会干、舍得干”,这是现任柏松村村主任刘万华对他的评价。只要提起他,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是怎样的一位支书?

38年如一日,老支书谱写不悔篇章

从17岁初任会计,到55岁光荣退休,袁仁笃一干就是38年。这38年里,他当过会计、任过队长、还当上了支部书记。“群众选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有义务要把工作做好。”袁仁笃斩钉截铁地说到。

以前的生活不富裕,袁仁笃就凭借着一股干劲,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白天,他带领群众种小麦、种水稻,群众干时他在干,群众休息时他也在干。晚上回到家中,袁仁笃还得忙自家的活路。 “我是干部,就得走在群众前面,就得起带头作用。”为了脱贫致富,袁仁笃办过红苕粉丝厂、打米加工厂、面粉加工厂,还带领群众种过柑橘。没有苗子,他免费提供;没有技术,他免

费指导;群众思想懈怠,他挨家挨户做工作。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干劲,袁仁笃赢得了村民几十年的信任。

懂经济、有头脑,老支书有本“致富经”

退而不休,热情不改,袁仁笃依然走在致富的道路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只要我走得、看得见,我就要干下去!”这是他的原话。

卸下了支书的重担,袁仁笃养起了蜜蜂,当起了“蜂王”。“现在的蜜蜂有100余桶,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准备把它们再分箱。”袁仁笃介绍到。

养蜜蜂,袁仁笃有独特的技术,那就是“追花走”、“流动放蜂”。每到花开的季节,他就和三儿子开着汽车、拉着蜜蜂、带着帐篷,哪里花开得好,就在哪里住,等蜜蜂们“吃饱了”再去下一站。最远的,到过古蔺、贵州;时间最长的,一出去就是2、3个月。有时借住在农家,有时利用太阳能自己开生活,总之,袁仁笃把养蜂干得不亦乐乎。

“别看他年龄大,可眼力还好,管蜂、取蜂糖等技术活,都是他在干,我都不如他。”袁仁笃的三儿子开心地说着。父子齐心,其利断金,光是养蜂,一年就有20余万元的收入。

除了养殖蜜蜂,袁仁笃还种植了30亩真龙柚和5亩荔枝,现均已初投产,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自己富了不算富,袁仁笃时刻不忘带领村民致富。目前,他

正在发动周边群众成片发展真龙柚。他承诺,真龙柚苗他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他免费指导传授。只要大家肯干,他尽全力支持。

言传身教、退位让贤,老支书事业后继有人

袁仁笃育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在教育子女上,他一直坚持言传身教,要求子女们要爱劳动、多学习、懂法律、懂政策。在他的教育下,子女们有的去了审计局,有的去了质监局,还有的当了志愿军,都把他踏实、肯干的精神传承了下来。

55岁那年,袁仁笃主动提出退位让贤。一方面,他感觉到年龄大了,精力不足;另一方面,他想让年轻干部有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在“退休”之前,袁仁笃也给了组织一个满意的交待,培养推荐了一批能干会干的年轻干部,其中,刘万荣从他退任至今一直连任该村支部书记,深受群众好评。袁仁笃的事业有了可靠的继承人。【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袁仁笃最关心的,还有他的技术。“儿女们都各有各的前程,只有三儿子,愿意跟我学,我很高兴。”袁仁笃欣慰地说到。不管是养蜂,还是栽种真龙柚,他都把技术经验一点一滴地传授给了三儿子袁卫平,至此,袁仁笃的技术也有了传承人。【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缺资金、缺帮扶,老支书也得“皱眉头”

这段时间,袁仁笃都徘徊在自家门前发愁。

原来,在他门前不远处有条小河,老式的石头路面非常危险,夏天涨水过不了,冬天长期下雨,路面滑。可这条路却是柏松、尹家坪、水竹三个村一千多名群众上街、看病,以及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袁仁笃想从自家房屋侧边修建一条水泥路接上村上的公路,经过他的初步测量,公路长约150米,其中需要修建一座小桥约25米,大约需要资金35万余元。面对这个数字,他皱起了眉头,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

“修这条路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让三个村千余群众走得安全,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上级部门能给予大力支持,给予资金方面的帮扶,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袁仁笃说。

篇四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从100元到1亿元的致富经

从100元到1亿元的致富经

作者:佚名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财智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A.将生活费用变成第一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

贫穷者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所以,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B.最初几年困难最大

其实,贫穷者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如果赚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那么,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也许只需5年,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

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速度已经加上去,只需轻

轻踩下油门,车就会疾驶如飞。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的日子,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且越来越容易。

C.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一件事这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假如一个恃才傲物的职员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他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不会溜须拍马,那就太片面了。老板固然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你的价值。同样,假如你第一次去办营业执照,就和工作人员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永远只能是个小店,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连日常理财都难做好。

篇五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致富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致富

来源:辽宁金农通农业信息网

果园养鹅高效益好致富:果园养鹅是一种互相促进的高效益种养形式,概括起来有如下好处:一是鹅能除草,又能灭虫。鹅有取食青草和草子的习性,对杂草有一定的防除和抑制作用。据试验,每亩果园放养20只鹅,杂草只有对照果园的10%左右,鹅数增强,杂草更少。鹅在果园觅食,可把果园地面上和草丛中的绝大部分害虫吃掉,从而减轻害虫对果树的危害。 二是提高果园中土壤的肥力,减少肥料投资。鹅粪含有氮、磷、钾等果树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据分析,一只鹅一年所产鹅粪含氮肥1000克、磷肥900克、钾肥510克。如果按每亩果园养20只鹅计算,就相当于施入氮肥20公斤、磷肥18公斤、钾肥10公斤,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果树生长,节约了肥料,又减少了投资。(摘自:中国农商网)

无奈养鹅,赚得百万

图解: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山村百顷良田之中,有一片荒凉的林地,杂草丛生,四周高高的围网中断了和外界的联系,让里面显得更加神秘。这片林地的主人叫张梅,愣是用这片看上去疏于管理的林地获取了几百万元的财富,这片树林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这还要从她2006年遭遇的一件闹心事说起。

2006年的4月,张梅租用的这500多亩地,经历了5年多的时间,种植的樱桃马上就要结出果实,20000多棵速生杨也快能砍伐了,就在张梅即将就能拿到丰厚回报的时候,一夜之间,却发生了巨变。

张梅:早上一起来一看,我那个树全成了光杆了,没叶子了。

眼前的一切来的那么突然,张梅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

政府下发了紧急通知,淄博遭到了喜欢以阔叶为食的美国白蛾突然来袭,植被破坏严重。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副区长尹鹏:暴发的时候比较厉害,你像我见到的,一棵树上,一棵大树如果防治不好的话,一棵大树,六七米高的大树,两夜之间,这棵树叶子就吃光了。

图解: 为了阻止美国白蛾在自己的林地蔓延,张梅带着工人不停地打药,可是美国白蛾的数量却是有增无减。树叶上到处都是美国白蛾孵化出来的虫卵。此时,张梅才意识到,当初自己为了让树木得到充分的营养,特意花了几十万元引进了滴灌设备。如今却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张梅:我浇地的时候我在滴灌里施尿素,我施上了以后,它直接机械化给我浇树,浇上了以后,只要这个地方有草它迅速增长。

杂草吸收了养分,快速的生长,起初并没有引起张梅的注意,仍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树木的身上。这时才发现长出来的杂草为美国白蛾繁衍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张梅:美国白蛾它有一个习性,老虫它必须从树上下来,到地下杂草进行交配,这样它要二十天,这样交配成功后它再继续繁育后代。

图解: 一只美国白蛾一年产卵就能达到1亿多,即使保守的估算,一年也能孵化出3000万只幼虫。只有阻断它的生存环境才能控制蔓延。张梅聘用了几十名工人专门做起了清除杂草的工作,本以为这不过就是10天完成的事,却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工人刘崇勋:一个工人一天锄八亩来地,锄的是不少,反正是你锄到往后,锄都锄不过来,你这边锄了那边长,你看这500亩地,你转一圈,不到锄完的时候,那边又老高了,有一人多高了,那边还没锄到了,那边又长起来了。

锄草成了张梅和工人们每天的必修课。反反复复不停地锄,不停地长,似乎永无尽头。人工锄草的方法显然行不通,只能使用化学药剂。但具有破坏杂草根部的药剂,锄草的同时也会破坏树木的根茎。不得已,张梅只能使用去表不去根,促使杂草枯黄的除草剂。可是一场雨下来,杂草就重新冒了出来。张梅只好不停地喷药来控制杂草的生长,几个月的功夫她的积蓄就消耗得干干净净。

张梅:这个园子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所有的钱都花进去了,最后我没有办法,我就贷款,这样贷了50万元钱,可是50万元钱又花完了。

无休止的投入已经让张梅感到筋疲力尽,不得不停止了下来。没有了药物的控制,杂草又开始了疯狂地生长,美国白蛾也迅速找到了适合它们繁衍的环境,卷土重来。很快就在张梅的林地全面暴发。不出一个星期,整个园子都成为了枯枯的树干,所有的叶子被吃了个干干净净。

张梅:这个树叶就是树的一个肺,这样它就没法进行光合作用了,它的花芽和这个叶芽也很难形成了,不但当年没有收入连第二年也得绝产。就是说几百万就是投到这个果园里,一夜之间一切都没有了。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5年的心血,几百万元的资金,眼看着就要拿到丰厚的回报,可眨眼之间却变得一无所有,张梅接受不了眼前的现实,心力交瘁一病不起。

张梅:感觉就是真是没法活了,晚上睡觉都是大把大把吃安眠药,有时候晚上一坐一宿。

图解: 张梅知道防治美国白蛾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可继续下去只会越陷越深。此时的张梅后悔当初的选择,一心只希望尽快结束眼前的这场噩梦。可没想到当初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镇政府签订了30年的承包期,如今却成为了甩不掉的包袱,让她欲罢不能。

山东省淄博市南郊镇副镇长冯喜生:土地承包合同是30年的,她当时干了一共不到10年,下去还有20多年的租期,如果她不干,那么这20多年的土地租金她就得继续支付,否则就得承担合同规定的违约责任。

终止协议首先要给人家恢复地容地貌,这样会赔得更多,已经陷入了经济困境的张梅经不起违约责任的赔偿,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苦撑。可一年去除杂草的费用少说也要30多万元,迫不得已她将在城区的门面房低价卖了出去。就在张梅在绝境中苦苦挣扎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让她因祸得福,彻底摆脱了困境。 2007年3月,张梅打听到南京有一种专门防治林地杂草的药剂,于是带着卖掉房子的40万元来到南京,没想到就在买药的路上,她被一则广告牢牢的吸引住了。

张梅:有一个大招牌写着草原鹅,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费了很多的力,投了很多的钱,这个地方好像就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

张梅琢磨,鹅专门吃草,如果能把鹅请回家,不就能节省下锄草的开销。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办法能不能成功,可是购买鹅苗总要比买药便宜很多。想到这儿张梅再也没有了买药的心思,直接跑到种苗场,购买了8000只鹅苗带回了家。建鹅舍,挖池塘。一个月的功夫,小鹅也渐渐长大,开始了四处奔跑觅食,周边鲜嫩的杂草自然而然成了它们的美食。

张梅:一只鹅一天能吃七八斤草,这鹅就像一个割草机,拼命地吃,而且鹅是个吃肠子,边吃边拉,吃够了就趴着,杂草连吃带踩,很快鹅舍周围的草就不见了,就吃成平地了。

图解: 就在张梅心里为自己作出的这个英明决定暗自高兴的时候,一场大雨突然到来,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原本就喜欢水的鹅一下子变得兴奋了起来,向四面八方散开,彻底失去了控制。张梅知道这个时候小鹅的隔水毛还没长全,如果淋了雨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全军覆没。可是不管她用什么方法,小鹅就是不肯回家。

张梅:有的在果园里,有的在林地里,还有的在池塘里,下雨的时候,怎么轰也轰不到鹅舍里,我甚至用棍子,小竹竿打它,它也不进去,缩着脖子朝着天。 第二天清早,张梅一清点存活下来的鹅只剩下了不到两千只。这次惨痛的教训给张梅提了个醒,要想让鹅听话必须制订了一套驯化方案,从小培养。当重新买回的鹅苗还在育雏的时候她的计划就悄悄地展开了。

张梅:这个动物它有喜欢吃东西的习性,我就经常拿着青饲料喂它,喂它的同时我吹哨,这样它就都来了。经过一段时间和动物的磨合吧,它就听话了,我一吹哨四面八方的鹅,也就都来了,全当作是和我下了命令一样。

鹅群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天清晨,只要张梅吹起哨子,鹅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排着整齐的长队。在张梅的带领下一个接一个,向远处的杂草丛进发,过起了游牧般的生活。

美国白蛾缺少了寄生繁衍的环境渐渐退去,张梅也开始为她的樱桃和速生杨的生意忙活了起来。2007年做苗木生意的闫洪亮找到了张梅,就在他参观樱桃园的时候,鹅群恰巧从那里经过,这让闫洪亮感到无比的新奇。

苗木经销商闫洪亮:原先农村都是在家庭养个三只,二只,十只八只的,一到这里一看成群结队的,很壮观。地上全是鹅,走到哪儿鹅跟到哪儿,吃到哪儿。 回去后闫洪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做生态餐厅的朋友王福亮,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生态餐厅,王福亮一直也在寻找适合自己餐厅的产品。可是他说什么也不敢相信,距离自己只有几十公里的周山村会有像游牧一样散养的鹅,于是专程跑到了张梅的林地考察。

篇六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鸽王养殖致富经先进事迹材料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从20xx年到20xx年,**省**市**镇前华村6组张玉芬夫妇共生产销售商品鸽2万多只,获纯利12万多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鸽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在养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达到增产增收,已生产销售商品鸽1600多只,获纯利2万多元,成为当地养殖榜样。

现年58岁的张玉芬和老伴既养过肉猪、黄鳝,又种过西瓜,由于不是踏错行情,就是技术不到位的原因,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他们听说市种鸽场养殖美国王鸽非常成功,经过认真考察后便在20xx年毅然投资8000多元,从市种鸽场购进种鸽100多对及相应的鸽笼、水槽、食槽等设备。同时,他们向多位专家求教,并购买养鸽书籍,刻苦学习养鸽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获得了成功。【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鸽子让他们致富了,总结自身成功的经验,张玉芬夫妇认为:农友要办好养殖场,应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选好项目。大众养殖项目往往价格波动较大,利润薄,最好抓住“名、优、特”项目,例如:养殖美国王鸽、七彩野鸡等,往往效益丰厚,事半功倍。其二、破除小农思想,敢于投资。在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看准项目后就要敢于投大资大干。其

三、苦专技术。一些养鸽户的种鸽不下蛋、下无精蛋、仔鸽死亡率高等都是因为技术不过关造成,因此必须苦专技术。技术越好,产量就越高,效益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其

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做好销售工作。他们生产的商品鸽不仅销往**城区,还常年与沙市、宜昌、荆门市的客商密切联系,最远的销到山东省,产品十分畅销,这为获得高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销售过程中要时刻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比如有的顾客嫌商品鸽羽色不一,他们就将杂色种鸽淘汰,以确保商品鸽羽毛颜色一致。同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即使当前商品鸽不愁销,也应积极热情联系新客户,以求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营销效果。

篇七 致富经养蜜蜂致富
一位“土专家”的空心菜致富经

龙源期刊网 .cn

一位“土专家”的空心菜致富经

作者:夏云峰

来源:《农家科技》2015年第06期

戴金国是重庆长生桥镇人,这个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渝南农民从六七岁起便跟着父亲种空心菜、卖空心菜,至今已经和空心菜打了40余年的交道。

种空心菜,种苗繁育是一大难题。空心菜既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茎繁殖,但是种子繁殖的空心菜口感很差,所以川渝地方均采用茎繁殖——取头一年生长期超过140天的空心菜老枝条,经冬藏后,第二年春天进大棚加温催芽,头个月新长成的枝条便可当作种苗出售,后续生长的枝条便可当菜销售。

年年买苗年年泪。买种苗,成本高不说,时间上就已慢了别人很大一截。种菜抢的就是时节,上市越早卖价就越好。只有自己育苗,才能抢在别人的前面,抓住最好的行情。戴金国18岁起便开始钻研空心菜的育苗。

戴金国的第一个杰作叫壤热温床:他找来农村用于筑墙的墙板,在地里垒好厢,最下面铺上牛粪、稻草、青草等,上面覆土,埋入头年冬藏的空心菜老枝,上面再盖一层地皮花,苗床就建好了。位于最下层的填料发酵、腐败的过程中释放热量,正好给上面的苗床加温,达到对空心菜老枝催芽抽枝的目的。

壤热温床的缺点是温度很难控制。温度低了,达不到加热的效果;温度高了就容易烧苗。20岁那年,戴金国又发明了火烧温床。这一次,戴金国从农村烧柴火做饭的土灶上找到灵感。他在苗床底下开挖通道,在大棚外垒起灶来烧煤,再把产生的烟及热量导入苗床底下密布的通道,就像土灶的烟囱一样,来给烟道上方的苗床进行加热。

火烧温床这种加热方式仍然不理想。最明显的不足便是加热不均匀。火烧温床的探索也以失败告终。

戴金国没有气馁,立誓突破空心菜育苗难关。

1988年,戴金国发明了空心菜专用的蒸汽温床育苗技术。此后,他再也不用担心种苗问题了。他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几分地扩展到几亩、十几亩,直至几十亩。2000年前后,戴金国成为当地最大的空心菜种植大户,他专门在南坪设了批发点,源源不断地向重庆城区供应优质空心菜。长生桥及周边的很多地区的种植户都是由他提供空心菜种苗。

2004年,戴金国位于长生桥镇的空心菜种植基地所属土地被当地政府征用,他不得不重新选地。这一次,戴金国选择了綦江通惠。在这里,他把自己的空心菜事业送上了巅峰,成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ngyuleikaoshi/86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