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回??演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人回??演篇一
《个人回忆录》

一个人的意识是怎样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是数字的排列,是元素的性质体现,还是道的交会?当我的二十岁即将来临的时候,不知为何会突然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感慨。也许是因为一直活在teenager的世界里,突然发现自己已是一个大人的原因,我比满十八岁的那个清明节更想追讨一下我的前面这小段人生。

记忆的起点应该是在两岁多时曾短暂住过的那所房子里,粗浅的记得那是一个不大的平房,门口有当时很常见的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的墙壁。然后是不就之后的搬家,那时在路上空气里弥漫着让我至今讨厌的味道,应该是烧糊了塑料的味道吧。小时的记忆零乱而清晰,随时蹦出一丝一缕让我冥想半天。我不想忘了它们。

后来上了幼儿园。爸妈强送我去的那天,我哭得几乎背过气去。当他们扔下我走后,我倒是开始停下不哭了,看看跟我一块被送来的小孩们,我看见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哭起来太阳穴都凹进去很丑,于是我下意识控制了自己。后来我慢慢接受了幼儿园的环境,也成功融入进去。我扮演了一个不错的角色,我是老师眼中的乖小孩,邻居家比我小一岁郭珊跟小男孩们打架会找我助阵,我算数比绝大多数孩子快,我写字很大,我学会了老师教的很多东西包括折纸、唱歌还有一起跳“小松树”的舞。然后我想起了那次园里的一次儿童节活动。当时我报的是套圈,为此把幼儿园的一个木偶带回家练了好几天。但临时我被弄去赛跑了,赛跑的规则很简单,先跑到另一头算几道题,然后拿着题目跑回来。我一直跑在第三位,到终点的时候却成了第二,因为第二位王姿懿发现忘记带题目又跑回去拿了,第一名是王静。当时我的奖品是一个桃心太郎的铅笔盒,里面装着一块我坚持用到二年级的很好的橡皮,以及一支我从来没有用过的自动铅笔(因为当时第一次见这种东西,所以拿回家我就把它拆了,然后再也组不起来了)。幼儿园里的朋友都很有趣,有跟我从小长大到的,像王姿懿和侯雪琪,还有王志超;有隔了些年又突然见到的像王静、张俊卿;还有王晓峰,他四五岁的时候一度是我的邻居,我记得他搬家走后家里的电风扇好像没有拆走,一直转呀转的直到过热坏掉。还有可爱的老师们,尹老师,李老师,杜老师,我总是觉得她们什么都会。

为了配合父母的时间,我在幼儿园里一直是去得早走得晚的那个人,好多次当别人都走光了我还得坐在小花坛上等,和门卫聊些有的没的,但绝大多数是我在说话。但也有好处,冬夏两季爸妈不会让我去幼儿园,他们把我送到爷爷家或姥姥那儿。就在那些时候,我发展了无拘无束的小脾气。我记得爷爷割兔草的时候会带上我,让我在坡里四处跑;我在比我小四岁的堂妹面前充大人,有一次试图把她从炕上抱下来结果俩人一块摔了;奶奶嫌我瘦逼我吃鸡蛋,结果有那么几年我闻不得鸡蛋的味道。我也记得在姥爷家里时常常跟表弟打架,俩小孩成天斗(基本上我体力上占上风但他嘴皮子上占上风最后我气哭了)但还常一块玩;那年冬天天很冷,偏偏母猪下崽了,我迷迷糊糊地就被塞被窝里几个凉东西,第二天才知道我救活了几只小猪;我记得当时邻居家那个比我大几个月论辈分却长我两辈的翠竹(?)来找我玩的时候手里一定拿一块沾了酱的馒头,我也一定会跟她攀伴。大舅结婚的时候,大家照相,我和表弟穿着同样的毛衣,但我明显沉稳的多,因为他在抠鼻子。

小姨送了我一件皮革的衣服,很好看,但是我不会穿,很快就划得伤痕累累了。对了,我当时最喜欢的衣服是有很多口袋的那种,不像现在,最喜欢的是口袋大的那种。

香港回归的时候到处都是一串红,我当时喜欢偷偷摘几朵舔下。七一放假妈妈带我去公园照相,我却闹起了别扭,结果那张照片上留下了很有情节的镜头。

九八年春晚应该是我有清楚印象的第一届春晚

虽然我总是身上摔得紫一块青一块的,虽然被大大卷倒了胃口从此再也不喜欢泡泡糖等东西了,小时候的生活还是如雏菊一般快乐单纯,留给我的是伴随我这么多年的芬芳。

九九年我上小学了。记得第一天上学时,我跟几个认识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兴奋地打量着自己的新同学。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又黑又高的女生,然后我发现她是个哑巴,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第二个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稍白一点稍矮一点的女生,然后她成了我最

好的朋友。前者是张文妍,后者是刘莹(刘蓉)。

小学生活的六年更是如水般轻轻松松地流过,在此只记几件比较重要的事。

一年级时,我刚换好的门牙崩了一块。因为当时我躺在拉住排球网的那根绳上,结果绳连着的铁钩从地里拔了出来,于是我后脑勺着地狠狠摔了一下,从此门牙就缺一块了。还有一件,我跟二年级的一个男生打架,赢了;又被五年级的一个男生给揍了。之所以打二年级的那个是因为我小时候很瘦而且比较白所以那家伙骂我白骨精,可事实上我不认识他,更令我不高兴的是他爸爸有一次听到他骂我还跟着笑了,于是我就找机会在放学路上揍了他。毕竟一年级的女生打二年级的男生当时是没有客观限制的。而那个五年级的家伙为什么会打我我至今都不清楚。最让我骄傲的是快放暑假的那次期末考试,我在临考前的晚上发烧了,可我坚持去考。快进场了,班主任张相芹老师看了看我说:“是不是长水痘了?”然后考完了两场(因为只有两场)后我就回家长痘去了。那次的成绩是郭珊去给我送的,她告诉我我考了双百,然后她回到家后也开始生水痘了。

二年级了。这一年我和郭珊开始名正言顺的走着上学。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我们有时会偷偷地爬铁路抄近道,但不敢让家长知道。有一次我们闹别扭没一起走,我先回了家,然后我就在路边的一个垃圾堆后看到了一个女人,死了的女人。天知道我为什么不害怕,我仔细看了她一番又继续走我的路。到现在当时夕阳下惨淡的光线,夏天垃圾堆独有的气味和飞虫,以及一个衣衫褴褛的死人的样子还是清晰如昨日。应该就是这一年,我淋巴结发炎发烧迷糊了很长时间,最后恨死了治好了我的病却让我反胃的红霉素。

这一年我的好朋友里又添上了王颖,她老家在东北但几乎从小住在高密,很可爱,跟我很像。

三年级时分了班,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进了所谓的“小班”。班主任刘金梅老师教数学,可我在第一节数学课就走神了,老师在讲第一页,我却在算很靠后的某页上的思考题,所以被点了名。但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喜欢上了学数学。开始学英语了,小舅送了我一个复读机。

这一年也搬了家,住进了靠近公园和妈妈所在初中的一个地方。和刘蓉的关系就是从此开始越来越好的。我们家离得也很近,于是一起上下学,周末的时候一起出去瞎晃,或者是跳房、踢毽子,或者是打游戏,总之就是臭味相投便称知己。最令我开心的是几个主要好朋友都跟我在一个班里。

五一去青岛玩,刚回来坐下,就接到了老家的电话,奶奶去世了。我茫然的被拽上车,回了老家。刚回去时我进门刚看了看躺着不动的奶奶(我感觉我叫一声她就会坐起来)就被大人赶了出去。妹妹在我旁边看着我哭,然后向小大人一样安慰我。我看见爷爷被他的兄弟们从屋里架了出来,不停地说着“我没事”。我趴到窗台上,望着那张憔悴的脸,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亲人的离去不是路边的尸体那样无关痛痒,我不敢回忆。

四年级好像没什么太有意思的事情,只是很正常的当着我的标准好学生。不过就是这一年刘蓉的爸爸第一次带我们去了游戏机厅玩了一下午。还有在这一年我的身高开始猛长了。嗯,还有一直与别班处于闭塞状态的班里终于从别的学校来了个新生王浩,很有意思的小孩,很快就跟我们混熟了。

这一年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大晚上的跑出来后不知道该去哪里,蹲在路边考虑是不是去刘蓉家里躲一会儿,然后爸爸找过来,把我揪回家了。

五年级的一天,我在操场上跳绳,一个体育老师看了看我觉得身高还行就把我带到排球场上,告诉我从此就跟着训练好了。可我当时并不喜欢打排球,斟酌着该怎样拒绝的时候,一直跟我比较熟的辛兵德老师(他负责训练排球)这样劝我:你看你嘴唇发黑吧,跟我打两年保证变红,而且还长个。于是我就老老实实地跟着去打排球了。在那之前,王姿懿和刘蓉都已经下手打球了。还有虽然不高但很敏捷的李伟,乒乓球打得好,排球打得也不错,他当时创造了对墙垫球的记录,虽然后来在假期训练时被我给破了。

这一年我们的班主任也换成了李淑霞,她至今都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她教课好,无所不聊。有一节课,她把所有的男生都赶到操场上,然后开始对女生传授生理知识,我记得当时张宇辰跑回来拿东西结果被女生轰出去了,很搞笑。

但令我难过的是从小玩到大的王志超出车祸了。这一段必须脱离大篇幅单说。那天只是以为他迟到了,却没想到这个小子会出事。他被车撞坏了腿,休学一年。等他再回学校时已经比我们矮一级了,在邻班的教室里静静地坐着,身体的不便使得个性也不如以前活泼。真的很让人难受,幼儿园里他是跟我最要好的男生,我第一个中队委的肩章是他扯坏的,考试成绩比我好时他还骄傲的大叫“我是你的克星!”„„虽然见面时还是打招呼,但疏离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了。高三上学期我中午在学校里休息,所以总在放学铃打过十几分钟后才去吃饭睡觉,因此有一次我又见到了他,那是小学毕业后第一次看见他,他已经很胖了明显是活动不足的原因(一想起这个我就联想到当年那个坐不住的小家伙),慢慢地往校门口走着。我当时很想哭,鬼使神差的往旁边一闪就跑掉了,这次说话的机会就这么没了。这也是一份记忆的终止吧。

六年级极度不平静,排球队的训练,新同学的加入,与音乐老师的矛盾,还有其他该有的不该有的烦恼都在这时涌来,这一年我还跟刘蓉吵架了,虽然和好的很快。时隔多年之后又一次参加运动会,我莫名其妙地被抓去跑八百米,然后跑了第六名,因为第七名弃权了。而且刘蓉跟我的情况完全一样,嘿嘿,不说了。下学期面临选择初中,我在这件事上受到的压力让我知道现在都不能原谅某些人,虽然我不愿想起他们,但我坚持认为他们把抓生源的事压在小学生身上实在是很过分。在此得谢谢妈妈跟李老师,关键时刻是她们在我崩溃前帮了我。但我跟刘蓉还是坚持到处溜达着玩,某个周末我们去了王浩家,当时陈勃滔也在,大家一起玩他家那只小狗,听说过了不到一个星期那小狗就死掉了。在此不得不多提一点,后来我跟刘蓉又到她的另一个同学家里玩,我们走后他们家的狗也死掉了。

我还过了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得到了一副羽毛球拍,至今都很好用。

进了初中后,我有了一个好朋友兼好竞争对手张双莹,因为家长是同事,我们也从小认识。虽然个性不同但她从小叫我“xx姐姐”我也一直叫她“hh”妹妹,我们在一个班里,一起做着所有的事情。我们合办的黑板报很成功,后来我干妹妹跟我说他们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回去表扬一个叫李海铭的男同学和一个教张双莹的女同学版的黑板报漂亮,听得她哈哈大笑。我还认识了兰一琳和田梦羽,我只好说我很喜欢她们,我喜欢跟她们散步聊天,非常开心。还有随时搞笑的栾启鹏,害羞的夏友宝,跟我一天生日却没我这么帅的任鹏,还有被地理老师念错名字的单提皓。

在初中参加过两次运动会,第一次又跑八百米,得了第四;第二次去跑四百米,得了第

二。这是始终令我郁闷,因为跑四百米的第一名在上次我跑八百米时也跑八百也是第一名,早知道上次我就跑四百了,因为曾经的头名被我们赶到第三了。

在小学里因为音乐老师的关系我一直讨厌跳舞,但现在有个我很喜欢的音乐老师找我去跳手语舞“感恩的心”,直到现在我都记得。

去柴沟军训时,我学的是电子电器,成天拿着电烙铁和焊锡点电路板特别过瘾。我们当时训练时有不少趣事,比如说周航宇会操表演时没收住脚,人家喊立定他冲出去了;再比如说陈勃滔晚上睡觉朝头顶扇了一巴掌,把跟自己对着头睡的同学给打醒了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李春蕊学泥塑,给我做了一只很奇怪的兔子,五颜六色的,于是我就收集我们没有点好的焊锡落在桌上凝成的珠子给她,做她的作品的眼睛。还有师傅李越鹏,我从没见过这么能干的女生,那段时间她表现得什么都会。

初二时有了一个逃出妈妈监视范围的机会——一中招收预科班,于是我理所当然地要参加,因为我的所有动向目前为止妈妈都比我自己还早掌握。几经准备与辛苦赶考,我成功地通过了五科竞赛和选拔考试,成为了高密一中预科班的一员。新生活要开始了。

高中生的作息时间真的是很苛刻的,刚进一中时,我实在是适应不了那种早出晚归的生活,最可恶的就是他三周才休一天。而且这里我认识的人很少,近三百人里我只认识不到十个人。但我运气也着实不错,因为我妹妹徐健雄就跟我在一个班里,而且我们同位,此外张双莹也在这个班里,在二班有王静,三班有刘蓉跟兰一琳。再加上我总是能在刚认识的人眼里表现得很老实,所以很快就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还在开学军训的时候我就笼络了潘林和熊猫李雪晴(看人家这名字,后来我看到过一首转应曲云“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不过很不好意思地说我记性虽然不错但记人的速度实在不怎么样,当时我后面坐的孙轶斌和綦晓,我一直都没记住名字和长相,知道有一次一张试卷发到綦晓的位上,我才疑惑的问徐健雄后面不是个男的吗怎么女生的卷子发在这里。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对不住綦大同志。不管怎么说,我又有了不少好朋友,佳怡,滕宇,王璐,薛原,王昭阳、綦大跟孙二等等。还有可爱的赵桂强老师,太欣赏他那句经典的话“我不是在批评你,虽然我正在批评你”,还有他脱口而出的“老宫”直接把宫思凯的黑脸给搞红了。范敏老师更搞,某次她点人回答问题,叫了几个女生之后,说了句“下个我找男同学回答——徐健雄”(因为我们班男女不同位,偏偏我们姊妹俩名字都很男性化),直接尴尬了两个人。

第一次见识学校的艺体节,还真是有趣极了。因为操场在整修,“体”就没了,剩下那个字还真是大有文章。我到跳蚤书市看书时发现一套《薛家将》,买回来之后才知道那竟然是薛原的;和徐健雄一起去帮刘伟琳支摊熬粥炸薯片,充分知道了那种痛苦,因为我们借的锅没有锅盖,一下午没熬出几锅粥来,勉强靠炸薯片维持着(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当时熬粥使用的水是我从洗手间提来的,不过当时我很小心的告诉已经喝过一杯粥的孙轶斌后,他表情很不自然于是我就放弃了);去参观摄影展,但是我走错了地方差点没赶上闭馆。

也许因为这里强者太多了吧,我的竞争欲终于有机会发展了,我希望有表现的机会。抱着这种想法,我参加了当年的辩论赛。虽然一直都很能说,但不管怎样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现自己很能说还是第一次,所以我极度紧张。我们班派出的是四个女生,一辩刘伟琳,三辩李佳怡,四辩王璐,第一个对手是三班,我听说他们是三个男生一个女生。没想到到了比赛那天,我看到的是一个男生三个女生。想想太尴尬了:我强笑着坐在二辩位置上看着对方,他们的二辩任勇我认识,跟我也是老仇家了,但剩下的三个人还真是一无所知,我悄悄问李佳怡怎么成三个女生了,有多尴尬我不清楚,但她的回答让我后悔当时没戴眼镜,因为她让我好好看清楚,人家的一辩明明是男的,只是长得比较清秀而已。现在再想起来还真是对不住王陆洋同志,但我不得不怪你眼睛长得那么亮干嘛,我一直认为只有女生的眼睛才会长得很好看的。那年稀里糊涂的连赢了三场比赛,稀里糊涂的拿了最佳辩手,反正稀里糊涂的一切顺利。

上了高一后,总算是在高中里有了自己的正式身份。四个班分成了六个班,俨然自成了一个小级部。在虎哥的领导下我们六个班神似一个大班级。我成功地又进入了四班(因为我似乎一直在一、三、四这几个数上徘徊),班主任是何宗德,教化学。可能因为分班时成绩很好,我又稀里糊涂地成了学习委员,不久又蒙唐同学相让成了班长。虽然徐健雄远走二班,但我却也获得了相当的补偿,李佳怡、李雪晴、滕宇都继续跟我统一战线,而且刘蓉也鬼使神差地来了四班,我这小日子过的。

记住新同学永远是我的弱项。刚开学大约一个星期后的一个课间,管亿民同志发数学作业,我看到他后下意识地问李佳怡(还是滕宇,记不清了)“这是咱班的吗?”估计他听到了,因为过了一会儿他走过来,比一张卷子给我,然后说“我是这班的。”我一阵不安,但是看到试卷之后我释然了,因为姓名上赫然是“滕宇”。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陈志超同志,她跟我在预科时都是拖楼道的,早晨经常头对头干活。

后来分组了,按座次依次是我和雪晴,刘华宇跟冯子成,郭丰华跟郭真继。我们组名曰“日不落”,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建立了一个日不落大帝国,因为我们组太强势,不管什么竞

争都处在鳌头。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五人对组长刘华宇的有力领导,让他不至于出什么问题。记得我们最辉煌的语文课战绩是语文老师手制的小红旗几乎全部落入我们手中,一大把拿起来及其过瘾。而后来我们组被迫拆散,我非常怀疑是有人出于妒忌,而这次重新分组必将令某些人心里窃喜。不过又分组之后我很快就感觉自己得到了补偿——这都是些什么人呢!先不说高居安偌大个个做第一排搞笑,然后还有郭凯旋,大可,郭慧敏,谭蛟,还有我们可爱的滕宇当我同位。印象极深的一次是大家商量寒假活动时高居安同志居然提议要和郭凯旋去蛟姐家相亲。

不过,这时有一点很让我不满。徐健雄同志太想念我(可能还有李佳怡),常常走到我们班后门门口,双手叉腰,大喝一声“你个死X李海铭/李佳怡快给我滚出来!”很有损我们的形象。

学校的艺体节终于在我们手里开幕了。高一一部齐上手抢到了开闭幕式承办。那半个月简直是累得我们要命。策划书,具体任务安排,无止休的开会,然后正式下手。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及某些较长的课间我们不得不拖着两条腿到处忙。由于和李佳怡、王陆洋负责器材及其他后勤准备,我们那些天走的路直逼济青高速公路。有的器材是学校负责买我们负责一遍一遍的催,有的(比如薛原设计的那只酷似篮球的鼓槌)得自己找人做,还有的得借因此我们跑了酒厂、小学、少年宫等一系列地方,so要命。那段时间受的委屈就像两个脚踝的肌肉疼痛一样与日俱增,和李佳怡一起强忍着,脚踝上贴着膏药知道闭幕式那天我们在看完男子3000米跑之后双双哭了。我跟刘蓉在终于闲下来的时候在校园里溜达,看到了康娜老师领着孩子走过来,我们去逗小孩的时候小朋友乖乖的叫了声“阿姨”,太长辈了。这也是我在高中的第二次与最后一次艺体节,因为高二的时候甲流,把计划打乱了。

文理分科时李雪晴去了文科,让我受伤不小。班里进了一些新同学,我又得花时间去记住名字和人。不过记乔俊杰是很容易的,因为他和他双胞胎哥哥曾在某天晚上放学回家时一前一后从我身边经过差点没把我吓死。

级部里当时有一支灭熊小分队,是各班壮男组起来收拾熊哥王凯的,不过我进场看到他们冲上去又被打回来。

预科一结束我就开始进行化学辅导,希望将来高考能有机会获得加分,而且我也确实喜欢这一学科。现在想想,那确实是我高中生活的一个亮点。我们一块去青岛,去济南,去潍坊学习,一块熬暑假、拼寒假,当别人还在优哉游哉的写学案时,我们已经快马加鞭的去狂补化学了,虽然累但真的很开心。在青岛的生活最让人难忘。当时不管是我们化学,还是物理、数学、生物都海大学习,白天去课堂,晚上,几乎没有住过校的我们开始狂聊,当然有时还去逛街。男生的宿舍在我们下面那层楼上,我跟李雨泽曾试图跟他们借几副扑克,不过刚走下楼就撞上了一个裸奔的变态,只听他“嗷”的一声,我们又吓回来了。当时宿舍楼附近还有一窝猫。有一天上完课回宿舍时发现男生宿舍门口蹲着两只,不就网上就有了照片出现,原来他们不仅门口有猫,屋里床上还睡着一只,那帮无聊的家伙对人家的睡相进行了全方位拍摄。我们还去海边逛了一趟,由于受到李佳怡这个容易被偷拍的人的拖累,我也有不少相当丢人的镜头,现在想起来就想揍人。

忘不了化学辅导坎坷的征程。刚开始时教室里人满为患,但不久就人丁凋零了。坚持的较长的只有我,毛毛,F子,孙秩赋,唐汉X,郭老强迫,赵子皓,王建东(可这小子后来又逃了),陈志超(这丫头也逃了),修成正果的只有唐汉X,赵子皓。队伍虽然小,但每个人都是鲜明的性格,善良可爱的我就不用说了。毛毛就是个天生容易受欺负的家伙,而且特别喜欢找事(尤其是找我收拾她);傅麟是党的忠实信众,也是一个超级能瞎掰扯的人;继哥更能掰扯,说句话能把死人气活;孙二常常几句话说不过别人就提起一个凳子作势打人,有时可能还喊一句“跟我砸场子去”;赵耗子特别闷,而且只在外人面前闷,在熟人面前闷出句话来特别欠揍;还有唐汉庭,常一惊一乍的受不了他,难怪大家都喜欢收拾他。在这种

?人回??演篇二
《这些角色居然是同一个人演的,你受到了惊吓了吗?》

作为观剧狗,突然有一天发现两个相信反差极大的角色居然是同一个人演的!震惊了有木有?我赌5毛钱的辣条,你们绝对也想不到这两个角色居然是同一个人演的,我不能让自己一个人承受这么多的惊吓,一定也要让你们震惊一把!准备好接受这一波强过一波的惊吓吧!

一.李欣汝

《丑女无敌》里饰演林无敌

《宝莲灯前传》里饰演嫦娥!角色反差很强烈有木有?我看《宝莲灯前传》完全没想到她就是林无敌啊!

二.朱龙广

《西游记》里饰演如来佛祖

《武林外传》中饰演佟掌柜她爹!万万没想到啊,有木有?从来没想过佟掌柜他爹是如来佛主转世!

三.车晓彤

《西游记》里饰演金角大王

怎么样,有没有被吓到?如果你也被这些角色震惊了,那就拿一包5毛钱的辣条过来吧! 大众影评网

?人回??演篇三
《《回到爱》曝人物预告 仔仔演暗恋故事》

《回到爱》曝人物预告 仔仔演暗恋故事

新浪娱乐讯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即早些时候曝光“爱在这里,你在哪里”的“等爱”版前导预告,日前,推出了“懂爱”版人物预告,分别以周渝民[微博]、刘诗诗[微博]两人的视角,讲述男生、女生眼中的爱情的真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滇南美景串联出爱在旅途的林林种种与情愫暗结。

谈及男生女生版预告,导演林孝谦表示:“《回到爱开始的地方》讲述关于爱情的真相,不光有爱情需要等待,这一点上男生和女生都是一样的,同时,男生通过爱情懂得的与女生是不同的,而这些在影片里我们都有放入进去。这款预告正是想告诉大家,这部片子不是只给男生看或女生看,重要是给希望懂得何为爱情的人看的。”

经典暗恋故事再现大银幕

作为星美影业2013年诚意奉上的暑期压轴之作,《回到爱开始的地方》打动出品人覃宏和邱瓈宽的原因,正是导演林孝谦将经典的暗恋故事与新时代男生女生境遇相结合。暗恋故事一直是爱情片中最经典的类型之一,譬如岩井俊二[微博]的《情书》、《四月物语》,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周润发、钟楚红[微博]经典组合的《秋天的童话》,张艾嘉导演的《心动》„„等,都曾凭借暗恋故事风靡一时。跟大声说爱你相比,暗恋更含蓄、但更动人和美丽,所以选择把男生女生放在暗恋故事里,同时让他们经历一段美景的旅途,经历人生的蜕变和成长。正是这一久违的经典类型和当下协调的结合,给观众奉上一部久违的爱的感动。

在暗恋故事中,男生的表演压力往往很大,《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秋天的童话》中的周润发,《心动》中的金城武,《重庆森林》中的梁朝伟[微博]„„暗恋中男性的欲言又止与情愫爆棚,要恰到好处得诠释,才能打动观众、建立角色,也因此成就了许多男演员的职业生涯,而选择周渝民,导演林孝谦表示,他就是这个“既有情感脆弱的一面,又具有能吸引人靠近的光芒”角色不二人选。同时,周渝民身上纯粹、悲伤、温情都是今天演员中难得的。而在男生版预告片中,许念祖漫步街头、嬉猫无助、独餐泡面„„等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非常重要的情绪展现,都非常到位。周渝民展现了内敛、深沉的演出,据试映后观众的反馈,他的演出也赢得了一致好评。 制作所以将这两款预告片的主题定为“懂爱”,导演坦言有小私心:“都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看着爱情逻辑的不同,让身边很多朋友的爱情夭折,其实男生女生多理解一下对方就不会这么糟糕,爱情除了要等,也要懂、懂彼此,所以我让纪雅清说,要珍惜当下,爱情如同人在旅途,该享受眼前美景就要放下一切、只有珍惜当下、奋不顾身,爱情才有未来。“

刘诗诗成现代女生代言人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开始之初,导演林孝谦就锁定了女主角人选刘诗诗,“因为她身上的坚强、决绝、温柔、单良、纯粹就是我今天眼中的现代女生“,导演要讲述一个现代的经典暗恋故事,要选择最合适的现代女生代言人,亦刚亦柔的刘诗诗是最佳人选。希望通过本片,能塑造出一个如藤井树一样的经典角色。但是,纪雅清不是怯懦

或恐惧,导演说:”剧本里的主角色是一个勇敢寻找自己的女生,我认识的优秀的女生,都是一边坚强面对生活一边在爱里学着成长,所以我把这个放在了剧本里,只有诗诗是最合适的。“

与导演说法对应的,女生版预告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活泼、开朗、可爱的女生影响,她捉弄许念祖、顽皮得逗这个陪伴自己一路的男人,更陷入爱里。到了预告片后半程,尽管周围朋友都反对,尽管她也孤单无助、彷徨无措,但纪雅清依然选择勇敢面对,这正是今天的女生,她们可以温柔、可爱、善良、单纯,也同样可以坚持、顽强有底线,她们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选择坚守爱情。于是预告片的结尾,透过纪雅清的旁白,说着这个时代的女生的爱情宣言。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由星美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星美嘉映影业有限公司、柏和丽影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影星美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宽银幕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将在8月23日公映,而继“等爱“、”懂爱“预告之外,还将陆续公布其他”真爱系列“预告。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新浪娛樂訊 《回到愛開始的地方》即早些時候曝光“愛在這裡,你在哪裡”的“等愛”版前導預告,日前,推出瞭“懂愛”版人物預告,分別以周渝民[微博]、劉詩詩[微博]兩人的視角,講述男生、女生眼中的愛情的真諦。伴隨著舒緩的音樂,滇南美景串聯出愛在旅途的林林種種與情愫暗結。

談及男生女生版預告,導演林孝謙表示:“《回到愛開始的地方》講述關於愛情的真相,不光有愛情需要等待,這一點上男生和女生都是

一樣的,同時,男生通過愛情懂得的與女生是不同的,而這些在影片裡我們都有放入進去。這款預告正是想告訴大傢,這部片子不是隻給男生看或女生看,重要是給希望懂得何為愛情的人看的。”

經典暗戀故事再現大銀幕

作為星美影業2013年誠意奉上的暑期壓軸之作,《回到愛開始的地方》打動出品人覃宏和邱瓈寬的原因,正是導演林孝謙將經典的暗戀故事與新時代男生女生境遇相結合。暗戀故事一直是愛情片中最經典的類型之一,譬如巖井俊二[微博]的《情書》、《四月物語》,蒂姆·伯頓的《剪刀手愛德華》、周潤發、鐘楚紅[微博]經典組合的《秋天的童話》,張艾嘉導演的《心動》„„等,都曾憑借暗戀故事風靡一時。跟大聲說愛你相比,暗戀更含蓄、但更動人和美麗,所以選擇把男生女生放在暗戀故事裡,同時讓他們經歷一段美景的旅途,經歷人生的蛻變和成長。正是這一久違的經典類型和當下協調的結合,給觀眾奉上一部久違的愛的感動。

在暗戀故事中,男生的表演壓力往往很大,《剪刀手愛德華》中的約翰尼·德普,《秋天的童話》中的周潤發,《心動》中的金城武,《重慶森林》中的梁朝偉[微博]„„暗戀中男性的欲言又止與情愫爆棚,要恰到好處得詮釋,才能打動觀眾、建立角色,也因此成就瞭許多男演員的職業生涯,而選擇周渝民,導演林孝謙表示,他就是這個“既有情感脆弱的一面,又具有能吸引人靠近的光芒”角色不二人選。同時,周渝民身上純粹、悲傷、溫情都是今天演員中難得的。而在男生版預告片中,許念祖漫步街頭、嬉貓無助、獨餐泡面„„等看似輕描

淡寫,實則非常重要的情緒展現,都非常到位。周渝民展現瞭內斂、深沉的演出,據試映後觀眾的反饋,他的演出也贏得瞭一致好評。 制作所以將這兩款預告片的主題定為“懂愛”,導演坦言有小私心:“都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我看著愛情邏輯的不同,讓身邊很多朋友的愛情夭折,其實男生女生多理解一下對方就不會這麼糟糕,愛情除瞭要等,也要懂、懂彼此,所以我讓紀雅清說,要珍惜當下,愛情如同人在旅途,該享受眼前美景就要放下一切、隻有珍惜當下、奮不顧身,愛情才有未來。“

劉詩詩成現代女生代言人

《回到愛開始的地方》開始之初,導演林孝謙就鎖定瞭女主角人選劉詩詩,“因為她身上的堅強、決絕、溫柔、單良、純粹就是我今天眼中的現代女生“,導演要講述一個現代的經典暗戀故事,要選擇最合適的現代女生代言人,亦剛亦柔的劉詩詩是最佳人選。希望通過本片,能塑造出一個如藤井樹一樣的經典角色。但是,紀雅清不是怯懦或恐懼,導演說:”劇本裡的主角色是一個勇敢尋找自己的女生,我認識的優秀的女生,都是一邊堅強面對生活一邊在愛裡學著成長,所以我把這個放在瞭劇本裡,隻有詩詩是最合適的。“

與導演說法對應的,女生版預告一開始,就展現瞭一個活潑、開朗、可愛的女生影響,她捉弄許念祖、頑皮得逗這個陪伴自己一路的男人,更陷入愛裡。到瞭預告片後半程,盡管周圍朋友都反對,盡管她也孤單無助、彷徨無措,但紀雅清依然選擇勇敢面對,這正是今天的女生,她們可以溫柔、可愛、善良、單純,也同樣可以堅持、頑強有底線,

?人回??演篇四
《陈意涵被问演格格却是港台腔 机智回应让人无言以对》

追剧、追星尽在影视头条官网 陈意涵被问演格格却是港台腔 机智回应让人无

言以对

陈意涵出席记者会

据台湾媒体报道,艺人陈意涵出道至今约10年,因长相甜美、个性活泼深受粉丝喜爱,和杨祐宁一起拍摄电影版《新步步惊心》引起两岸三地热烈关注,却因为在片中讲的是“地道台湾腔”,6日赴内地出席记者会遭到记者质问,她则是回呛反击:“不然要讲什么腔?”

陈意涵5日在大陆出席电影《新步步惊心》的首映会,个性大剌剌的她和杨祐宁一搭一唱不断搞笑,增添现场不少活泼气息,不过却有记者质问“说台湾腔演古代格格”一事,一旁的杨祐宁面露尴尬,她则是顿了几秒,随即微皱眉毛头露出古灵精怪的笑容回应:“不然格格要讲什么腔?我不太懂你的意思。”

被陈意涵反问后,发问记者又解释“就是台湾腔啊…”不过话还没讲完就马上被陈意涵打断反击:“那她能讲什么腔你觉得这?”女记者似乎被问得哑口无言,语气渐弱表示应该要讲普通话,她则是不客气再度回话:“我讲得也是普通话啊。”此时台下响起零星拍手声,她更机智地回应毕竟电影是穿越剧,也不能规定人从哪里穿越来,最后不忘自嘲“卷舌音不太好”化解尴尬气氛,不做作的举动引发网友热烈狂赞。

更多影视影视资讯尽在影视头条:

?人回??演篇五
《团结起来让权力回归人民,让悲剧不再从演》

团结起来让权力回归人民,让悲剧不再从演——观强拆有感国家是我们大家的, 让权力回归人民。请我们大家都来努力。政权本属民众,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可如今贪腐,不作为,甚至公然违反法如强拆,如刑拘上访人员。。。。。。如此种种公开的欺压民众的违法乱纪行为越演越烈。对此我们普通大众却没有办法发出反对的声音来,进而提出反制的措施更是难上难。这究竟是为什么?是我们的政府的政策不好吗?不是。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就是人民的党,共产党历来主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共中央这几十年来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我认为关键是缺欠从下至上的有效监督机制,(官方的机构在这时无用,上访被拘,上诉法院不受理,或被拖延,被乱审。找人民代表提议更是难)如果有一种平台,它不受地方政府限制性由中央直主导,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可被其它任一个大众收到并讨论,而且可以轻松的统计出可信的可记录的可复查的结果来,进而将其向上反映,如人民代表大会,或直接主官上级,从而可以保证群策群力让不合理行政得于合情合理合法的被制止。贪腐,不作为及时被发现,人才不会成敌人。我提议天涯社区成立这样的平台可不可以?大家也提一提议嘛。大家快行动起来吧,别像阿Q一样至死不争。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不是任草木的羊,不要让我们的家人朋友成为祥林嫂至死找不到反抗的途径,只能去信鬼神,,,,,,,,,,我先指出几点:  1.限制政府行政权,政令须得大多数人的许可才可执行。  2.在大多数人的提请下,任何官员都可更换。(需要适当的平台,让任何人都可随时发出提议。并可易于投票。现在的网络可否?如QQ,天涯。。。。)  3.法院审理应许可录音或录像,任何人都可旁听并录音,让审判被大众充分监督。  4,立法提出人可以是任何人,并被大多数人同意就可实施展。  5,大众应有拥有武器的权力。有武器我们大众才可以保护我们的权利。如强拆强奸黑社会,外敌入侵。。。。。。

?人回??演篇六
《人类表演学》

有时候我想我应该早已作古了,因为当有个机构以你的名字来命名的时候,感觉像是这个人已经谢世很久了,希望我们运气都好,我还会健康地生活很久。现在我要勾画人类表演学的大致轮廓,分三个部分来讲。第一,人类表演学究竟是什么?第二,人类表演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缘起和发展。第三,我会试着对人类表演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一些建议。前两部分我很自信,第三部分我只能说可能和建议,因为最终人类表演学在中国如何发展并不取决于谢克纳,而取决于在座的各位。

事实上,人类表演学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有了,先是在美国,然后是欧洲。从1945年到现在的这几十年,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时代,从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各方面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文化背景是一个美国男性。人类表演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世界上并不存在确定的真理,不管是谁讲的,他所讲的只是他创造了一个现实。著名电影《罗生门》讲了个杀人的故事,但是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出来的。人类表演学好像是学科的《罗生门》。我们经历了长期的冷战和热战,比如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无论从战争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化的角度,这个世界已完全不一样。人类表演学认为,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要从人们怎样表演这个角度来认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政府官员、大众娱乐、拍电影和电视的人、各种各样的伊妹儿或手机等,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会呈现出同一个事件的完全不同版本。假设我们这个剧场发生了什么事,如炸弹爆炸,过后一定会有一个官方版本、电视新闻版本,还有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通过伊妹儿、手机发给亲戚朋友的各种版本。如果用学者的语汇来说的话,人类表演学研究的是认识论的相对论。这要比一个单纯的真理复杂得多。所以,人类表演学对于官方和权威的关系总是有点不太顺畅。我说的权威不仅是政府的,也包括宗教的、家庭中父母亲的权威,研究人类表演学的人对权威总是持怀疑态度。我个人碰到的一个悖论就是我现在年纪大了,很多人把我当成权威。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会对我所说的话持怀疑态度。事实上我一直和我最好的学生在争论此事,这是最有趣的。人类表演学分析并且质疑一种表演制度,而这种体制会决定我们的现实。表演出来的现实是什么意思呢?回到我刚才所讲过的,每当一个事件发生或者还没有发生,权威常常会有一个说法来解释事情的合理性。这个“叙事”和现实是会有距离的,试图用叙事的方式来控制现实就是我所谓的表演性。人类表演学作为一种研究的学科,教育或训练人们既要学会利用表演性的行为,又要学会质疑表演性的行为。表演性的行为包括经常会重叠的五大门类:审美表演、社会表演、大众表演、仪式表演、游戏表演。

传统的戏剧研究一般只研究审美的艺术表演。人类表演学并不反对研究舞蹈音乐戏剧,只是把这种研究扩大到另外四大类。我们来看看这五大类型,以及他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审美的表演可以分成传统的、经典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经典的其实也是传统的一部分。为什么叫经典呢?因为权威人士认为它们是优秀的。之所以传统表演中的某部分会得到特殊的保护,是因为它是经典的。日本的歌舞伎既是传统的又是歌舞的。其实歌舞伎在当时根本不是经典的,当时的权威人士瞧不起它。最初歌舞伎是在京都旁边的河滩上跳舞,由女人担纲,可是当局认为这些女人是妓女,以跳舞来卖身,所以就禁止她们。那以后就由男人来演女人了,这就是歌舞伎男旦的起源。说明传统的表演有时可以是被压制的,后来又可以变成被保护的经典。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研究具体门类的历史才能弄清楚。传统还包括其他所有的大众传媒方式。比如有一次我在广州,正值中国农历新年,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包括狮子舞、放焰火等,我看都是传统的。曹路生曾带我去贵州看的地戏,我想也是传统的,但未必被认为是经典的。现代这一类非常有趣。从世界历史来看,现代表演和现代艺术与殖民主义很有关系,在很多地方是西方人强加给殖民地的文化。日本的新剧和中国的话剧都是

现代的形式,都是学了西方的现代形式才出现的。当然我并不认为这些文化形式现在还应该被看成是西方的形式。现代的要比传统的、经典的短得多,大部分在十八、十九世纪后才开始,现代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跟人口和信息的流动联系在一起的。后现代这个概念我认为不应该被称为后现代,而应该被称为高度超级现代,或者说现代的加倍。在后现代的背后是这样一种动机和想法:各种各样的形式混到一起,不管它是经典的还是传统的,也不管它原来具体的文化前景怎样,反正都给揉起来。举一个例子,纽约有一个后现代表演团体叫伍斯特剧团,他们的演出中可以有日本歌舞伎演员,同时也可以出现多媒体、电影投影,文本可以是契诃夫的。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后现代的表演门类叫舞踏,就揉进了一些日本传统形式,同时有德国的表现主义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非常现代的艺术思想。人类表演学者会把这些表演形式放在他们具体的历史文化前景当中来分析,同时也会试图找出他们背后的表演理论。

第二大门类就是社会表演,社会表演可以就是日常生活的表演,比如说半个多小时前,我在佛西楼平台上谢克纳中心揭幕仪式中扮演的角色。我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因为该中心是由我的名字命名的,所以我要讲几句话。在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要扮演,那个仪式是为我们而作的,同时也是为媒体而作的,最好的位置属于那台摄像机。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举行一个仪式没有任何记者来,没有摄像机,也没有人拍,最后一点记录也没有留下,大家会认为这个仪式很失败。其实这个理论跟首演一部戏时没有一个观众是一样的。因为在社会生活当中,一种仪式的举行是为了给人看的。在大众媒体出现之前,以什么来证明仪式发生过呢?人们写信,讲故事,但一旦大众媒体出现之后,一定要有照片,要有图像,没有这些东西,就好像没有发生过,就没法证明。这些社会表演要求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设计自己的形象、服装,规定的行为方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好几个生活圈中,我们生活在谋生的生活圈中,还生存在家庭圈中,还生活在社交圈中。每一个这样的圈都会对你提出特定的社会要求。我们有生活当中的角色:父亲、母亲、女儿或者朋友。我们还有职业的角色:博士、医生、教师,或者清洁工;还有一些很惨的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你自己选择的,你不得不接受,如住在集中营里的人,或者乞丐。对于一般人来说,每天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一个人被迫只能扮演一种角色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有的人在外人看来非常风光,比方说,国王、王后。但他们自己觉得很惨,因为他们被迫只能扮演一种角色,不能有自己的选择。莎士比亚经常运用的剧作技巧,就是让他的角色放弃他本人应该扮演的角色,来扮演别人想象不到的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我们作为观众也特别喜欢看这种场面。这是莎士比亚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特别是在他的喜剧里。悲剧人物常常没有办法逃脱他们的悲剧命运,悲剧是完成命运注定要你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表演与艺术表演之间的不同关系。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所说的那句著名台词:戏剧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是对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说,生活也是艺术的一面镜子,它们相互反映。就像好的演员、舞蹈家、音乐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好多社会表演家也是训练出来的。在英语中,当母亲对孩子说:“actright”。就是要他做正确的事。其实act就是表演,这些大家都知道,不知中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说法。如果没有,我们来创造一个吧!现在,人类表演学者已经开始来培训医学、法律及管理的专业人士,教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我知道孙惠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研究如何把社会表演学与工商企业管理、干部培训这些行业结合起来。我知道在美国,医生是要得到这方面的训练的。由此他们可以学到如何跟病人更好地交流。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表演,权威人土利用开会、集合、游行来表达他们的力量,甚至恐怖主义者的行为也可以被称为表演。回到我刚才说的那个观点,有的人把他标为恐怖主义者,其他人则称他为烈士。恐怖主义者的行为,事实上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与象征性的影响比较起来,差别非常大。有时只抓了几个人,但在媒体上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这个差别就使得这个行为超越了它实际具有的内容,变成了一种表演性的行为。至于对力量的展示,除了权威人士做的,还有老百姓

做的。老百姓做的也有两大类:一大类是狂欢节,在街上玩,还有一种就是示威游行。 现在讲第三大门类,大众表演,包括电视电影、流行音乐、体育运动。现在手机也变成了一种大众表演,手机的短信也是一种表演形式,对年轻人特别有影响。我看这里每个人都有手机,短信联系也非常普遍。另外,体育从参加体育运动到看体育运动,从奥林匹克到各种各样的比赛都是很重要的表演形式。

第四种是仪式,仪式和游戏是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可以说这两大类是所有表演门类的基础,涵盖所有艺术的和社会大众的表演成分。其实仪式最基本的定义就是一种经常重复的活动,这活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仪式,每天怎么起床刷牙,还包括见到别人怎么打招呼,怎么吃饭,如果每天的仪式被打破的话,人们就觉得很不舒服。这几个词:常规、习惯、仪式是很难区分的,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解释可以选择不同的词。其实三者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公共仪式领域当中有两大类,一种是宗教的,神圣的;一种是世俗的。很多权威人士试图压制宗教,都失败了。人们会奇怪地问:为什么宗教会存在,最简单地回答是因为上帝,但是,哪怕无政府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也会有宗教,为什么呢?因为宗教的仪式能把人和特定的社会组织联系起来,这个组织有它的历史传统,也能向参加者预示未来。尽管人们可以不承认有上帝,但这个组织可以创造上帝,宗教组织常常与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不协调,他们常常可以说比政府更高,有时也可以说比政府更低,他们有自己的方法来把人们联系起来。宗教可以把人和更上界的存在联系起来,人们喜欢这样的联系,不需要经过世俗的政府。世俗的仪式就好像是没有上帝的宗教,在美国很多世俗的仪式与政府有关,如总统就职典礼,独立节的游行和焰火表演。中国也有同样的情况,这些仪式是为了政府的权威,给政府以力量。人类表演学者研究仪式可从四个角度进行:宗教、世俗、日常、个人私密的。

最后一个是游戏。从某种角度来说,游戏正好与仪式相反。如果说仪式是建立秩序,把人组织起来,那么游戏就是打破这种秩序。在英文中,体育比赛、下棋、打牌都是game,都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仪式的成分。但是在玩的时候,人可以想办法绕过这个规则,或者利用这个规则来得分。英语里有个说法叫游戏式情绪,这种情绪常常意味着颠覆和搞笑。

接下来讲讲这个学科的历史以及在中国的前景。人类表演学有不同的学派,我着重讲一讲事实上是由我开创的一个学派,即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还有一个学派在芝加哥西北大学,那边也有一个人类表演学系。纽约大学这个学派主要由戏剧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几个领域的学者创造的。它从1950年代开始萌芽,好几个重要的学者做了贡献,绝大多数都已去世。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提出社会戏剧的概念,还有一个非常难译的概念—边际性。从1960年代到1983年他去世为止,他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还有一位欧文-高夫曼,被很多人误以为社会学家,其实是人类学家,他不喜欢人们把他当成社会学家。高夫曼写了很多书,最重要的一本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还有一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了一个观点叫文化文本,即所谓表演是人们告诉他们自己,用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方式。人类学家兼心理学家格莱格雷-贝曾的一个理论是关于仪式,游戏和表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人的书都非常重要,希望你们去读一下,格尔茨还活着,他最重要的著作从197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前期都有。贝曾最早,去世也早。他从1930年代到1950年代写了一些很重要的书,他是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丈夫,他们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做了很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我很荣幸认识所有这些学者。我跟贝曾第一次见面是在巴厘岛上的一个小村庄里,我们交流了好几天。我和人类学家格尔茨有过好几次交流。我跟高夫曼也谈过很多次,但他很年轻就去世了,特纳和我是最好的朋友,在他最后的八年里,我们共同合作组织了各种学术会议,正式形成了人类表演学。这些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只有我认识了

这些人,应该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年纪比我大很多,但是我好像是一个合成器,把他们这些想法合起来。在上世纪60—70年代,我开始形成一种观念,我称它为人类表演理论。到了80年代就变成了人类表演学。当前从事这一重要工作的还包括孙惠柱、费春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和孙惠柱合作在我主编的TDR《戏剧评论》上发表过一些文章,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如芭芭拉-克欣卜莱-金卜莱,她曾是孙惠柱读博士时的系主任、人类学家。佩姬-菲伦是该系出来的一位女教授,现在斯垣福大学。还有一位非洲来的现在去了加州大学。还有一位菲利浦-奥斯兰德,是乔治亚理工学院很重要的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贡献。这些学者经常为我的刊物写稿。在西方世界,只要提到TDR,即《戏剧评论》,学术界都知道。实际上该刊物已经远远超过了戏剧评论的范围。凯萝-马丁教授是这个刊物的书评编辑,孙惠柱也是特约编辑。在座的钟明德、曹路生和发来贺信的蒋维国都曾在纽约大学人类表演系学习,现在又回到各自的文化当中,从事这方面的重要工作。我们这个系有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努力争取更多非美国的学生来学习,但是这事越来越困难,因为那个很愚蠢的、压迫性的政府,我都不好意思把它称为自己的政府。但我们仍然有很多学生来自非洲、拉丁美洲、亚洲、欧洲。

现在我来谈谈谢克纳中心能做些什么。大概有五个方面:艺术、研究、出版、教学、国际会议交流。当然并不是五个方面同时开始。如果我们五个手指都同时工作的话,这只手不会非常有力。在艺术这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具体的计划。台北“国立”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这三个非常出色的学院将会共同制作由我导演的《哈姆雷特》,演员也会来自这三个地方,演出也会在上海、香港、台湾三地进行。曹路生会作为演出的文学顾问来帮助我。我们正在讨论办纽约《戏剧评论》的中文版,《戏剧评论》发表的文章可以几乎是同步译成中文,用中文出版。我们也在讨论发表更多中文写成的人类表演学论文和出版更多的人类表演学书籍。还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互访。互访可以在上海戏剧学院、台北艺大、香港演艺学院、纽约大学或者其他大学中进行,因为我在这个领域里认识的人很多,可以帮助实现更多的互访。去年这时候我在台北艺大戏剧学院教了两门课。马丁教授也在香港演艺学院教过课。教学这部分已经开始了。希望以后有时间到这儿来正式讲课。同时,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南京大学的学者也可以共同发展另一个研究领域,就是民俗表演的研究,这将是十几年前曹路生和我一起在贵州所做的傩戏和地戏研究的继续,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把传统的表演形式,包括地戏、傩戏、昆剧、京剧等与现代的话剧结合起来的话,一定很有意思。很多年以前梅兰芳试过,几十年前中国的样板戏也试过。根据目前情况,我觉得这个领域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把人类表演学的国际会议拿到中国来开。在这个会上,世界各地的人类表演学家都可以来交流经验。国际人类表演学会曾经在美国、德国、新加坡召开过会议,我相信中国也会把这件事情放在议程上。目前我们可以从小做起,中国学者、美国学者或欧洲其他国家的学者一对一交流,逐渐扩大。总结一下,人类表演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并没有冻结,还很年轻、很活泼,还有很多的可能,对二十一世纪来说非常合适。因此,在上海这样一个重要的城市,上海戏剧学院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校,建立这么一个中心,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我简单说了一下人类表演学是怎么回事,人类表演学的历史是怎样的,在中国的前途怎样,谢谢大家!

问题一:根据你的演讲,似乎随时随地都存在表演,那么什么时候表演不存在呢?

谢克纳:你大概知道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表演分成两种不同的运作,一种是“是表演”,一种是“作为表演”。我先讲“作为表演”。人类表演学认为这个学科可以是一种用来认识人的行动的办法,物理学是一种办法,数学也是一种办法。这本笔记本可以当成物理学来研究,也可以当成文学来研究。所以可以说,你可以把任何行动都当作表演来研究。当

你要问的问题是:身体形象是怎么塑造的?这种行动到底是不是先准备的,他是怎么准备的?怎么排练的?穿什么样的服装?做了一些什么动作等等问题的话,你问的就是与人类表演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到任何行动上。你这么做的话,你就把它当成了表演。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表演。被当成表演的行为未必一定“是表演”。要发现什么东西是表演有两种方法。一个办法是要看在特定的文化中,特定的时间地点,什么东西被认为是表演的。过去在饭桌上的举止并不被认为是表演,自从高夫曼的书1950年代出版之后,自从我写了不少书和论文以后,现在很多人已经认为,饭桌上的举止就是表演,所以是不是表演是个相对的说法。每一个特定的文化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什么是什么不是,有特别的定义。是不是表演也可以用理论,用抽象的概念来定义,这就用到一个概念:表演性。这个行动是不是想要表现什么?是不是要做什么,有没有一个动机想要完成什么,是不是要给人特定的印象,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很可能是表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行动就会遵循一系列的事先确定、策划好的一个程序,包括场景、布景、动作的先后、具体的做法。现在我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表演,你没有办法用抽象的语言来说是不是表演,你必须把它放在具体的环境当中,但是,任何东西又都可以被视为表演,你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人类表演学就是这样一种学科工具。它教给你一种方法,让你以表演的角度来研究任何东西。

问题二:在职业表演的社会训练过程中,传统的戏剧表演训练方式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谢克纳:如果要我以中国或上海的情况来回答的话,我很犹豫。如果要以美国社会为中心的话,某些部分我还可以回答一些。有一个现象常常会使得公众人物的公众形象受到损害,那就是怯场。大家都知道,坐在这样的会场对公众讲话,人难免会有点激动。但是如果我怯场,我就没办法完成这个任务。在演员训练中是有办法帮助演员克服怯场的,比方说,明确建立这个角色的具体行动,掌握你的节奏,然后是剧本的分析,文本台词的分析。这一系列办法可以帮助演员消除怯场问题。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公众人物克服怯场的毛病。我和我的同事们还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跟传统的斯坦尼的方法不一样,它可以用来帮助医生、律师、商人如何更好地解决他们和病人的关系、和当事人的关系、和谈判对手的关系。我的方法是从印度美学经典上发展出来的,中文译成“味”,直译为“味匣子”。这个方法讲到有八种最基本的情绪,根据古代的梵文经典里所说,我们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训练演员,也可以训练普通人,如何来表达或控制或者玩玩某一特定的情绪。我写了一篇论文《味美学》,已经翻译成中文,在《戏剧艺术》上发表了。如果你去读这篇论文的话,你就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了。

?人回??演篇七
《浅析人格的演变及其最终的回归》

浅析人格的演变及其最终的回归张晓薇

一 人格的演变

(一)身份法意义上的人格3

在罗马法中使用拉丁文“caput”,“个体”。由此我们可,尽管这种说明是带有歧视色彩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都该是平等的homo”表示,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拉丁文“persona,最初是指演戏时使用的面具,并引申出“角色”的含义。“当它被用来指人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区分人的类别的,直到古典法时期,盖尤斯还在说:

〔1〕‘毫无疑问,‘人’这个词涵盖男人和女人。’”

“在后来的发展中,拉丁文persona和caput在使用上逐渐趋同,均被用来指拥有某种身份或社会地位的人,它们与另一个拉丁文status(身份、地位)产生了密切的联系,都具

〔2〕有或派生出‘人格’的含义”,但我们后来更常用的是persona。依据罗马社会中自由人

身份与地位的不同,罗马法的人格大体有三种内容:自由权(statuslibertatis);市民权(sta2tuscivitatis);家族权(statusfamilias)。“上述三种权利完全具备,始具有完全人格;只具有其中一种或两种身份的人就是不具有充分人格的人。三种权利均不享有者,则无人格

〔3〕可言,故也不能成为民事权利的主体”。

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上的人格起到了表征身份的作用,并且承认了人格的伦理性基础(从caput得出的推论)。但在今天看来,它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歧视奴隶,视其非人;其次公私不分,“三种不同的身份决定一个人格的现实,证明了罗马人公私不分,诸法合

〔4〕一的意识形态”。即便是承认人格有公私两种不同的划分形态,也实难苟同罗马法的

3张晓薇,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100088)。

〔1〕见D.50,16,152。《民法大全选译・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转引自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2〕前引〔1〕,黄风书,第79页。

〔3〕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3页。

〔4〕徐国栋:《寻找丢失的人格》,《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98・

浅析人格的演变及其最终的回归

公私划分标准;再次,罗马法对人格可以实行减等和限制〔5〕,这显然不同于现代法意义上的人格。

(二)自然法意义上的人格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的壮大,斯多噶学派自然法理论思想的广泛、深入和罗马法的复兴,人们开始了对教会的、政治的、家庭的、行会的以及身份集团的传统封

〔6〕建权威的批判和对个人的解放,要求确立完全、平等、独立而完整的个人人格”。

《人权宣言》第一条所规定的“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社会的差别只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便明确宣布了这一原理,革命时期的立法在私法领域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而《法国民法典》第8条明确地阐述到:“所有法国人均享有私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法国民法典》没有关于人格的规定,但这并不等于人格在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就不再重要,相反“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等自然法的观念深入人心。或许正如学者所说的那样:“,倡导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自由的人。因此,在《法国民法典》人格’的概

〔7〕念。”

而且《法国民法典》,。或许有诸多原因,但是天:“在现代法中,一群人可以构成区别于并,但对于罗马法学家来说,这样一种群体只不过是一定数量。只有自然人才拥有权利,法律上的人也必然是自然〔8〕人”。

《法国民法典》和最初的理论学说没有“人格”二字的规定,自然法的理念使然。法典的三编制:人、财产、取得财产的方法,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人的主体地位根深蒂固,无需再进一步宣誓。该自然法思想的人格理念可能是通过宣传人由神创造,由基督教拯救、因而在神面前的人是平等的说教潜移默化的,而最终确立这种理念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近代自然法论。经济上的发展对其在实证法上体现该理念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一经进行自己的自身经营,便会自然地……取得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这是一

〔9〕项法则。”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人身依赖关系束缚的冲破,使人开始了外部对物的关系,呼吁主体地位在实证法层面的确认。可以说这时候“人格”的主体地位———即人作为权利义务的归属已初步确定,并且由于自然法思想的秉彻使其成为不言自明的东西。而人做为天赋人权的尊贵动物开始了对自由领域的狂热扩张,人类挖掘人格非常重要的表征———财产,它几乎占据了人格的大部分。因此也导致了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所有权

关于“人格减等”和“人格限制”,参见前引〔3〕,江平、米健书,第54页以下。

刘成伟:《民事主体演变的历史逻辑与法人本质的解说》,

〔7〕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期。

〔8〕[意]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9〕[法]埃利希:《权利能力论》,[日]川岛武宜等译,改译版,日本岩波书店,昭和50年,第65页。转引自[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载《民法总则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83页。〔5〕〔6〕

・99・

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6期(总第70期)神圣,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的确立。只是那时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伦理学层面的人格认识还稍嫌不足,所以导致实证法的伦理学味道不浓。

(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在《德国民法典》上,即没有关于人格的直接描述,也没有人格权的表述,而罗马法

〔10〕上用来表现人法律主体资格的人格一词,视为被权利能力一词取代”。《德国民法典》

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康德理论的影响,所以它并不认为天赋人权。康德认为:“只有

〔11〕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康德是在这个伦理学角度上得出了人人平等

的结论的,同《法国民法典》从天赋权利的角度得出人人平等的结论是殊途同归。可以说法国人的“人格”的理念是激情四射的,而德国人的“人格”的理念却是深刻而理性。鉴于人格平等,这两部民法典都没有明文规定人格。但《德国民法典》为什么承认法人的主体资格,并且规定了权利能力呢?(从对罗马法的人格追溯来看,“caput”一词有“头颅”的

〔12〕意思,作为罗马法上的人格确有将“格位”归属于有意志之人的味道,只是缺乏平等的

基础,人为地将奴隶排除在人格之外,并且在市民中也实行等级身份制,)。的标签,而其最初的涵义显然是不涵盖法人的。“有学

者正确地分析道:《德国民法典》人格’这一义的概念替换了人格的表达,’,可以同时

〔,,是一种模式,一种方式,

〔14〕”李永军教授精辟地总结到:对于自然

之所以用权利能力一词而不是人格,可以想见它们的不同,法人是没有人格的。《德国民法典》创造了高度技术化的权利能力来取代主体资格并赋予了法人这种资格正是立法政策作用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赋予法人权利能力,仅在于使法人获得有限的从事民

〔15〕事交易和与民事交易密切相关的活动的资格,而非使之成为象自然人一样的存在”。

创制了权利能力一词并将法人收入民法典之中可谓《德国民法典》的创举。我未曾考证《德国民法典》制订者在收编“法人”时是否受到法国19世纪两位学者(AubryetRau—奥布里和罗)有关广义财产的论述的影响。“他们关于广义财产与人格的关系描

〔16〕述,为阐释财产(广义)为人格的构成要素之命题提供了重要思路”。但我宁愿相信,

他们是出于对人的关怀,所以确认了法人的交易主体资格的地位,因为最终财产的归属仍然是人。对于同样基于时代的进步带来的人格权问题,《德国民法典》未与规定,我认

〔17〕为这不是《德国民法典》“物文主义”的表现,而恰恰是尊重人的理念使然。下面我在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50页。这是笔者为更清晰地说明“人格”的定义而杜撰的一个词(详见本文第二部分),虽是杜撰却也不是凭空,因为基督有“位格”这个词用以说明人的地位。

〔13〕尹田:《论法人人格权》,摘自其2004年5月20日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座。

〔14〕[葡]卡罗斯(CarlosAlerrtodaMotaPinto):《民法总论》,澳门法律翻译办公室译,澳门大学法学院1999年版,第100页。

〔15〕刘立斌:《法学上人格含义之辨析》,《研究生法学》2005年第2期。

〔16〕尹田:《再论〈无财产即无人格〉》,《法学》2000年第2期。

〔17〕徐国栋教授的发明,在此引用。〔10〕〔11〕〔12〕

・100・

浅析人格的演变及其最终的回归

“从财产性人格到人格性人格的回归中”对此有自己的论述。还有一点能说明德国人对“人格”伦理性内容的丰满。那就是《德国民法典》是五编结构,不仅在逻辑上更加完美,而且多了人的身份法。即便如此,梅迪库斯还曾慨叹“民

〔18〕法典中的人法仅仅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人格的

思考也在前进,对于人之为人所享有的权利在进一步的扩张。

二 揭开人格的“面纱”

罗马法的人格是一种等级身份的表征,它初步领会到了人格的内涵,却人为地强加给了它不平等的外衣,待到《法国民法典》时人格得到了自然法赋予的本来面目,就是“人之为人”的一个资格,而这样的资格在“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下是不需要赘述的(前已论证)。《德国民法典》在不同的理念支撑下也是赞同这一点的,否则不会技术性地规定了权利能力一词而避开法人。或许,在现代社会,,人格仍然会在幕后过着隐居生活。那么人格是什么?哲学那里去寻找答案。

(一)人格的伦理性———精神理念

如上看人格的流变,。何谓人格,就字面意义讲,“格位”里面的东西又是什么呢?

:1、作为这个人,我在各方面(内部任性、冲动、)都是完全被规定和有限的,没有这一规定便谈不上什么人格,但是当主体被具体规定而对自身具有纯粹一般的自我意识时,人格并未开始。2、作为这个人,我只是纯粹的和唯一的自我关系,因此在有限性中我知道了自己是某种无限的普遍的和自由的东西。正是在反思中,主体对自身(即作为完全抽象的自我)具有了自我意

〔19〕识,即有了人格”。可见人的意识(在康德那里是意志)是如此的重要,无论意识和意

志的内涵有多么不同,都说明一点:人格乃人所特有的东西。对于人格,康德也有过精彩的论述:“从Wille中产生出法则,从Willkur中产生出准则。后者对人来说就构成自由意志(Willkur);Wille则仅仅指单纯的法则,既不能说它是自由的,也不能说它是不自由的,因为它与行为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为行为的准则提供法则,因而它就是实践理性自身,它

〔20〕是绝对必然的能力,自身不受任何强制。只有Willkur才可以被称为是自由的”。

“Wille立法,Willkur执法,前者为后者完成‘自我规定’,这种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能力是

〔21〕意志自由的精髓”。前者是自主决定,后者是自己负责,而这两大原则构成近代民法

典的两大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所谓人格,康德认为就是自己做个理性的人,道德法则的深刻根源就存在于理性中。人既生活在现象界,也生活在本体界,人具有理性,既包括理论理性,也包括实践理性,即识别道德要求并根据道德要求行为的能力,能够为自己建立道德法则,‘人的尊严就在于这个能够作普遍律的立法者的资格’,它

〔18〕

〔19〕

〔20〕

〔21〕[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78页。[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5页。李梅:《权利与正义:康德政治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以下。前引〔20〕,李梅书,第132页以下。

・101・

研究生法学2006年第6期(总第70期)证明人是自由的。正是在人的尊严之意义上,他进一步提出:人是目的,永远不可把人用

〔22〕做手段。所谓人是目的,就是要把人当作精神性存在加以尊重”。

由此可以看出,人格的确有其丰富的伦理内涵:在黑格尔那里,人格代表“意识”,有人是万物之灵长的意味,人是智慧的动物,他在自我意识中获取自由,于是具备了人格。到了康德那里,人格代表“意志之定在”,人有天生的道德好恶感,在人的这种感觉里人规定了自己的行为,所以人是有理性的。因其是理性的存在物,所以人又应该是受尊重的。

星野英一教授曾总结到“人虽是肉体的存在,但其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

〔23〕具备理性和意思的,可谓是伦理的存在”。或许从康德那里我们还要给人格的内涵加

上人的尊严。

(二)人格的抽象性———制度意义

尽管在法典制定的背后的人格精神是伦理性,然而在真正制定出法典时,这样的理念在形式上发生了异化,毕竟“理论的逻辑不等于法典的逻辑,法典毕竟有其技术的规范

〔24〕和要求”。这要从法典制定的一般意义上取得说明。“给了一定的社会主体后,通常而言,、收益和处分各项利益的自由……该利益的完全排他性的产权。总体上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避免彼此的互相攻击,就必须首先

〔25〕。”所以法在以保护人

,意即保护他们的自由意志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同时,必须对他们的自由予以控制,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安定。为达到这一目的,法律采取了人格抽象化处理,既不让某些人的自由膨胀,又要鼓励自由发育不完善的人开拓自己的自由领域。

用京特・雅科布斯的话说就是“为了能够评价一个实际的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能够评价通过身体的相互交往,更准确地说为了评价其时服务于群体利益的交往,完全是相

〔26〕应地构造了人格体这一概念”。人格完全成了挂在民法圣殿上的一副画像,这样整齐

划一的给人一个标签并将其贴在不同的人身上,成了一个权利义务归属资格的象征。而最终对现实中理性不同程度发展的人的区分是通过行为能力完成的,如监护、代理等,使即便现实中理性不同程度发展的人的权利归属完满。总之这时的人格是抽象意义的人

〔27〕的“格位”。“代表人格的‘persona’既用于天使也用于人”。民法体系的完满设置力图

使每一个人的“格位”的权利都塞的满满的,以体现人格背后的伦理精神———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由此,民法展开了自己的体系,以人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物权、债权、亲属、继承,受潘德克顿影响颇深的《德国民法典》还创制了法律行为,使总则更具规范性,整个法典更具逻辑性。岂止《德国民法典》,如果不将人格抽象化,现代意义的民法典都

朱振、都本有:《人格权的伦理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3期。

前引〔9〕,星野英一文,第276页。

前引〔22〕,朱振、都本有文。

李道军:《法律的应然与实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以下。

[德]京特・雅科布斯:《规范・人格体・社会》,冯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上),日本判例时报第佩・约普特:《作为日本宪法解释问题的“个人尊严”和“人类尊严”》

377号,昭和54年,第15页。转引自前引〔23〕,星野英一文。〔22〕〔23〕〔24〕〔25〕〔26〕〔27〕

・102・

?人回??演篇八
《一个人演出的相聚和离别》

16岁的时候,你心痛过吗?   慕尹荷痛过。   她喜欢班里一脸清凉、才思横溢的顾轩。   顾轩,高高的个儿,套一件纯白T恤。他走过慕尹荷的身边,轻轻的,带过细凉的风,慕尹荷会脸红;上体育课,顾轩站在操场上,偶尔朝慕尹荷的方向望去,慕尹荷的心跳会加速——青葱岁月中,那么多难      言的快乐、悲喜,还有温温的心痛,慕尹荷知道,那都是因为顾轩。   高中的慕尹荷,脑后一把马尾辫,细碎的花裙裹着她发育不良的身体,她就像棵青涩豆苗。她的好友,白天鹅一样美丽的萧芳芳,会弹钢琴、跳伦巴。慕尹荷喜欢萧芳芳,如同喜爱自己。   萧芳芳是慕尹荷理想中的自己。   而且,萧芳芳也喜欢顾轩。   慕尹荷想,顾轩大概不会喜欢她吧?她那么小,甩在人堆里小得就成一粒尘埃,没人注意她。可,慕尹荷的心暗涌如潮。她在自己的日记里,一遍又一遍写上他的名字:顾轩,顾轩,顾轩……   这两个清凉的字让她看得心痛。   校园文化节。慕尹荷坐在学校的剧院里,舞台上的萧芳芳美若宝石,她白色的长裙,乌浓的秀发,弹奏一曲荡气回肠的《勇敢的心》。   顾轩,站在萧芳芳的旁边,吹一支爱尔兰风笛。清凉的笛声,和着钢琴明澈的旋律,慕尹荷的心醉了。   慕尹荷想,她或许一辈子都走不到顾轩的身边吧?而且可以那样近——她永远只是顾轩眼中人群中的人。但萧芳芳能替她实现这一切,不是吗?掌声响起,它们洪水般淹过慕尹荷的头顶,慕尹荷在拥挤的人堆里,突然泪流满面。   顾轩拉着萧芳芳的手,在舞台上谢幕。灯火下一对璧人,绮丽而甜蜜。慕尹荷的内心起起伏伏,既欢喜又悲凉。   两年后,慕尹荷去了杭州上大学。   所有的秘密,她知道,只与顾轩有关。   顾轩的志愿中,填的全是杭州的学校,好像杭州是他贪恋的女人,而慕尹荷贪恋顾轩,她抱着一只旧皮箱,于那个初秋,坐火车南下。   杭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听说,一个叫白素贞的妖精,仅以一把纸伞,就与许仙在西湖系住半世尘缘。慕尹荷不美,没法术,她只在这里偷偷发短信给顾轩。   ——你认识我吗?我认识你!老久了!   ——你今天在路上走,像极一株木棉树。   ——你真的不想问,我是谁么?   ……   从来都没有过回复。   慕尹荷就像在一出自编自演的独角戏中,唱做念打,爱恨嗔痴,与心底的那个影子纠缠欢恋。她给顾轩的手机打电话,是黄昏。顾轩在那端一声高过一声追问:谁?是谁?说话啊!慕尹荷慌忙挂了电话,站

在那里心神不定。   她像是一个在做错事的小孩。   木棉花开的时候,慕尹荷在操场上见到顾轩。   他的旁边,是位穿宝姿红裙的女孩,拥着顾轩在人群中灿烂而过。   慕尹荷在碎阳中,淡漠的表情。这次,顾轩跟慕尹荷打了招呼,声音温沉:“你好!慕尹荷!”慕尹荷没想到顾轩会叫她,她茫然无措,抬眼只凝视着两人——那女孩搽了兰蔻口红的唇,钻石般刺痛着慕尹荷的眼,这是一个与慕尹荷、萧芳芳都不同的女子,风情如水,是这座城市滋生的大朵牡丹花啊。   慕尹荷点头,仓促逃走。   慕尹荷知道,她只要在顾轩身边再多呆一会,她就会哭出声。宿舍楼下,金红色的花一树树开得浓烈。慕尹荷拿着饭盆,突然蹲下身,掩面啜泣起来。   在知味观的那晚,湛蓝的天宇挂了轮红月亮。   萧芳芳从上海赶来——慕尹荷说:“我的生日,萧芳芳,你一定要来!”   慕尹荷是下定决心。天知道,紧张从她微凉的指尖泻到了她的脚趾。顾轩进来的时候,慕尹荷正细细给萧芳芳观手相。慕尹荷说:“萧芳芳,你的爱情要来了,恭喜!”   慕尹荷波澜不惊,添茶布菜。   后来,三人都喝着酒。顾轩说:“三年同学,我们以前竟都不说话?”萧芳芳说:“顾轩,说这话得罚酒!”顾轩笑得一脸温柔。   慕尹荷的心,不知怎的,微微一痛。   她看着顾轩从萧芳芳手中抢过酒,是慕尹荷的生日酒,他一饮而尽,可他,却对着萧芳芳笑:“够意思吧。”慕尹荷吃着一碟酸菜鱼,眼泪“吧嗒”掉落碟中,她拿起纸巾,笑说:“红辣椒太多。”   外面突然下起雨。细细密密,纠缠不清。   三人的生日宴成了两人的追忆。顾轩与萧芳芳说到校园文化节,萧芳芳说:“我特喜欢法国的苏菲·玛索,完美如玉。当时看电影《勇敢的心》,才明白男女之爱,原可悲壮到倾城。”顾轩说:“里面的风笛幽凉、纯粹,我特喜欢人生中这种感觉……”   慕尹荷正含着半块酸菜鱼。   她望了望窗外的街市,微皱着眉,起身,笑说:“我去一趟洗手间,你们等我。”霎时,她触到顾轩那绵长的眼神,温润如玉,如风中的清凉木棉。慕尹荷的心“轰”的一下。可是,顾轩,他那么温润又如何?即使在今晚——她的生日,也都不属于她。 慕尹荷匆匆离席。转背,热泪滚滚。   慕尹荷没再回去。   冒着雨,她踉跄走回宿舍。接下来,慕尹荷生了一星期的病。那些黯淡日月,她总能忆起那晚写在洗手间门后的“顾轩”二字,那是她用剪刀刻上的。慕尹荷想,那晚,自己把顾轩吃进了肚里,从

此,有关顾轩的秘密,就只能烂在里面了吧?   公元2006年。秋。   慕尼黑的阳光爬过丝帘,落在床间萧芳芳的脸上。海藻一样的大波浪盖住萧芳芳的眼、眉、唇,看不清她的悲喜。   可,萧芳芳昨晚哭过了。   细碎的泪迹栖在唇角,尚依稀。她被楼下的鸽子声吵醒。她依然半躬着身,没起床。不用跑出去,她就知,油亮的餐桌上放了一罐酸奶、一碟三文鱼和面包。   顾轩向来如此,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和健康。   在沙发角落,摊有雪片般的电报。慕尹荷在里面说:“亲爱的,这周六,我将飞越欧亚大陆看你们!”   萧芳芳的心,无故折了一下。   昨晚,顾轩开车出去,替萧芳芳去了市场,买了慕尹荷爱吃的田鸡沙拉、香蕉船,还有慕尼黑啤酒。慕尼黑产酒,在这儿生活,喝醉倒平常,人为什么要活得那么明白呢?   萧芳芳也明白。   顾轩接回慕尹荷。   慕尹荷没想到萧芳芳会在床上迎她。到底三年不见,两个女人拥抱,透着生疏。慕尹荷觉得,萧芳芳还是那样美,生着病,依如圣洁的白天鹅,如此女子,生来便是让男人疼的吧?   慕尹荷问:“萧芳芳,过得还好吧?”   萧芳芳答:“凑合吧。”她紧盯慕尹荷的眼,幽然地说:“这星期我做了流产,孩子不是顾轩的。”   慕尹荷蓦地收回目光,散到窗外。慢慢的,她的心凉如薄雾。她知道,她不该说那句话,可她还是对萧芳芳说:“萧芳芳,你不应该!”   下半句,被她和泪咽回肚中。慕尹荷真正想说,萧芳芳,你不应该辜负我。   不是吗?   顾轩和萧芳芳,他们的今天,完全是当年慕尹荷的成全。慕尹荷想,自己不能拥有顾轩,但她愿意让萧芳芳与顾轩相恋——慕尹荷觉得,这也是她的理想。而那一年,她的生日宴,没人知道,是她为顾轩和萧芳芳精心安排的。   慕尹荷悲壮赴宴。   7年的含辛茹苦,如此一朝覆灭?   德国的秋,幽冷而深邃。   顾轩举着啤酒,在酒吧对慕尹荷说:“为你我干一杯!为他妈的生活干一杯!”   慕尹荷没想到醉酒的顾轩那么疯狂,爬上台,一件一件脱衣服。   不断有人在下面起哄。慕尹荷也爬到了上面,抱住顾轩,她的心被灯火刺得很痛。她哄着顾轩:“乖,我们回家!我都知道了!”顾轩突然捏住慕尹荷的手,一个劲追问:“你爱不爱我?你爱不爱我?”不等慕尹荷回答,顾轩跌倒在慕尹荷怀中,像个孩子般啜泣:“慕尹荷,你知道吗?我一直都爱你,可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凉!”   那一瞬,慕尹荷觉得她的心都碎了。   10年的付出啊

,在这晚,终于有了答案。可,这迟到的爱,慕尹荷只觉得凄索,因为,无论如何,谁都追回不到那些个风清月白的时月,不是吗?   慕尹荷不辞而别。   那时,餐厅的桌上正摆着她为顾轩、萧芳芳做的早餐。提着淡黄皮箱,她走在铺满枯叶的街头,只听见稀落的靴子声。   会是新的一天。   回首,慕尹荷的内心清凉静谧。   再见了,慕尼黑。   再见了,顾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45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