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句子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佛教的句子篇一
《佛教经典语句100》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

伤天地之和。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

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81. 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3.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84. 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 " 差 " )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86.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87.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88.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89.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9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92. 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94. 凡夫志量

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识病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 95. 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96.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华。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98.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槃。 99. 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100.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佛教的句子篇二
《十大佛教经典语句的解释》

十大佛教经典语句的解释

十大佛教经典语句的解释 十大佛教经典语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幻。《金刚经》

本意是:凡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是佛性的妙用,没有佛性,也就没有五蕴,好比人咽了气,哪还来的五蕴?所以又有:“一切诸相,惟心所现,惟识所变”。这个心就是佛性。

2、不可说

出自《拈花一笑》典故,全在领悟其中奥妙,是不可说。出口便成因果,即为业。

又出自《大般涅盘经》,曰: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是常说的《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为相;空,为寂。色空无异,为佛性。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为偈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原文为: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华严经》奥义为:一多相容,大小无。所以一粒沙砾可见三千大世界……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哪位佛也没说过这句话?纯粹是文人墨客的感伤之言而已。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佛经里没这句,或许的哪位大师的偈语吧。此悲,为慈悲。此悟,为大悟,即大智慧。此笑,为真笑,为真潇洒。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自《大般涅盘经梵行品》。这句听的多了,不难理解。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坛经》中一则禅宗典故,为一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是异曲同工啊。

10、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

此为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的句子篇三
《最新佛教经典语录150句》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

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佛教的句子篇四
《佛家佛教经典哲理语句》

佛家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7.每一次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0.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佛教的句子篇五
《佛教经典语句》

佛教经典语句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0、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6、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28、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0、为了赞美而去修行,(经典语句

3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2、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3、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4、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5、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6、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37、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38、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39、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0、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4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4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44、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45、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46、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47、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48、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49、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0、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51、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2、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3、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54、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5、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7、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8、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59、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0、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教的句子篇六
《佛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佛教名言格言大全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八大人觉经》

2.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

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八大人觉经》

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佛说十善业道经》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佛说十善业道经》

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佛说十善业道经》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佛说十善业道经》

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佛说十善业道经》

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佛说十善业道经》

1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佛说十善业道经》

1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3.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4.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5.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6.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六祖法宝坛经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 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佛教的句子篇七
《佛教诗句》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7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 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

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牛仙客沼寺诗)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诗)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诗)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蝇子透窗诗)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

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何振贷铁塔诗)53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曼殊本事诗)54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退谷云诗)55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牧牛颂诗)56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57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58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59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佛鉴勤禅师诗)60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61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62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苏渊雷题西禅寺诗)63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怀海沩山牯牛诗)64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诗)65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人人谂鱼鼓颂诗)66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王安石和诗赠女)67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契此播秧诗)68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可止精舍遇雨诗)69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70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志芒千峰顶上诗)71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诗)72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慧寂诗)73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桦源岳禅师诗)74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白居易僧院花诗)75溪声便是广

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轼赠东林揔长老诗)76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无名禅师诗)77草堂名刹岁年深,三藏谈经事莫寻。唯有千章云木在,风来犹作海潮音。(溥光题草堂诗)78是风是幡君莫疑,百草丛中信步归。王道太平列忌讳,戏蝶流茑绕树飞。(自得晕禅师诗)79海门瘦月远无斜,潮退虚声吼白沙。短袖闲叉无事乎,荆山野寺看梅花。(吕留良悟空寺观梅花)80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漫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何山守珣开悟诗)81一榻萧然傍翠阴,画扃松户冷沉沉。懒融得到平常地,百鸟街花无处寻。(祖印明禅师诗)82黄梅席上数如麻,句里呈机事可嗟。真是本来无一物,青天白日被云遮。(西塔禅师诗)83麻砖作镜不为难,忽地生光照大千。堪笑坐禅求佛者,至今牛上更加鞭。(佛印元禅师诗)84卢陵米价播诸方,高唱轻酬力未当。觌面不干升斗事,悠悠南北谩猜量。(长灵卓禅师诗)85语路分明在,凭君仔细看。和雨西风急,近火转加寒。(道吾真禅师诗)86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丹霞淳禅师诗)87炉熏细细烧禅房,竹日晖晖映短墙。安得买邻珙岁晚,钵盂分饭共绳床。(李彭荅友赠诗)88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深。(曼殊迟友诗)89云树高低迷古墟,问津何处觅长沮。渔郎行人深林处,轻叩扉门问起居。(曼殊本事诗)90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曼殊本事诗)91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曼殊本事诗)92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93春看湖烟腻,晴摇野水光。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唐庚栖禅暮归书所见诗)94窗外芭蕉要半庵,心番一炷静中参。云霞幻灭寻常事,禅定莫如是钵悬。(亦苇禅定诗)95言从天竺诗,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片云驻灵石,一鸟荅松篁。 檐下花仍在,禅心但坐忘。(俞明震于竺诗)96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来。(道济诗)97负郭幽居一林清,残花寂寂水泠泠。夜深宴坐无灯火,卷土疏帘月满庭。(李光新年杂诗)98春雪满空来,触处是花开。不知园里树,哪个是真梅。(讷堂思禅师诗)99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器,纵有欢肠已似冰。(曼殊诗)100清风楼上赴官斋,此日平生眼豁开。方信普通年事远,不从葱岭带将来。(越山师开悟诗)

佛教的句子篇八
《关于佛教箴言100句》

佛教箴言100句

佛教中有人生真谛,佛教中蕴含着数亿人沉淀下来的无穷智慧。对人的修养和素质有着直接的帮助。它不仅仅是信仰,它是佛陀的教育,涵盖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从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它是智慧的、觉悟的。当下很多人不信佛教,排斥它,你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尊重它。在此摘编佛教箴言100条,只要你记住并身体力行,那么你就会脱胎换骨,天天快乐!

1、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是最高明的人。

2、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

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5、放大心胸看事,立定脚跟做人。

6、真正智慧的人生,必定有真诚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7、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8、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和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过失。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根源。

9、每个人最大的弱点,在于他自以为自己是聪明的。

10、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11、从物质的爱欲中挣扎出来,少欲无贪,自然天广地阔,无限丰饶。

12、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13、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14、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心量有很大关系。念念都是为一切大众,决定成功;念念只想到自己、名闻利养,凡事损人利已,就注定失败。

15、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

16、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17、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18、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19、不要让今日的无知,变成明日的后悔。

20、不要诽谤人,也不轻易赞叹人,看到别人的过失要涵容,古人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喜欢说别人过失,的确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毛病。

21、人若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永远无法根治。

22、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2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5、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6、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7、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8、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9、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1、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32、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4、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5、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6、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37、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8、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39、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0、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41、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2、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43、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4、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45、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4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7、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48、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4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68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