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一
《人有亡鈇者+杯弓蛇影》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二
《5,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三
《阅读理解二 文言文阅读 学生用》

阅读理解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在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1、选文 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是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2、题型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理解篇章、把握主旨。具体如下:

第一题:解释加点词语。主要是诗词解释

第二题: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有的是给出4个选项,让考生选择正确的一项。

第三题:主观简答题——提问重点在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上,一般能够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

第四题:主观简答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就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提问。

二、对应题型解答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再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 注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做的是正确选择。

2 组词法

尝试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你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若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的时候,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子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做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使句子前后通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以后的新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题目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词,这些词通常是一些实词,它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而且,这些关键词也是阅卷老师评分的“分点”。翻译的时候对句子进行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语再“整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法,整后的句子要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加以下辅助性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它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需要将它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这类题答题要求分为两种:用文中的话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是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问题基本上不存在难度。

回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上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先看清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这一题通常选用课外阅读材料,大多为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进行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类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类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以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抓细节就是抓住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从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睿博练习

杀骆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 ① 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首不得出( ) 语之曰 ( ) 而复破瓮( )

2、翻译下列句子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3、这个人的做法为什么被人耻笑?

历年真题

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鈇者也。

1、解释词语

鈇 ( ) 俄而( ) 掘( )

2、翻译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鈇者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注释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 谷:山谷。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行为举止不像偷斧子的。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而: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走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

2、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

3、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代什么?

4、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欲取蝉: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5、你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请写出四个。

模拟练习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⑤戏耳:开玩笑罢了。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1、解释下列实词:

适: 止:

智: 欺:

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文章中曾子的言行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5)锤(chuí):槌子或棒子。(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7)遽(jù):立刻。(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1、解释文中的实词:

亡: 负:

恶: 悖:

2、翻译下列句子: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补充阅读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注释:①负:背。②薪:柴。③释:放下。④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⑤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⑥顾州纲纪: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纲纪:随从人员。⑦群下:部下,属员。⑧咸:都。⑨实:事实,真实的。⑩伏:通“服”,文中指趴在地上认罪。 遣:派,此处指打发。

译文: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补充:(1)同释重担息(下)树荫(2)惠令人置羊皮在席上

阐述道理:①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③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理解二 文言文阅读 教师用》

阅读理解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在内容上一般都比较浅显,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1、选文 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是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2、题型 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理解篇章、把握主旨。具体如下:

第一题:解释加点词语。主要是诗词解释

第二题: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有的是给出4个选项,让考生选择正确的一项。

第三题:主观简答题——提问重点在对语段内容的理解上,一般能够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

第四题:主观简答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就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提问。

二、对应题型解答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再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 注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把你认为最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以确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做的是正确选择。

2 组词法

尝试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你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若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的时候,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子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做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使句子前后通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以后的新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题目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词,这些词通常是一些实词,它们影响着句子的含义。而且,这些关键词也是阅卷老师评分的“分点”。翻译的时候对句子进行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语再“整合”成一句通顺的话。

整合不是简单的加法,整后的句子要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加以下辅助性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它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需要将它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第三题:内容理解题

这类题答题要求分为两种:用文中的话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是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问题基本上不存在难度。

回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上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先看清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述出来。

第四题:主旨理解题

这一题通常选用课外阅读材料,大多为短小又有含义的故事,这类故事的情节或人物都能给人以一定的启示,读者能从中领悟生活或人生的道理。这一题就是针对语段给人的启示或读者读后领悟的道理进行发问。

这一题要在读懂语段的基础上完成,与内容理解不同的是这一题的答案不能从文章中找到。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言文或写人或写事,有的还是寓意鲜明的寓言故事,这类文章涉及到的主题不外乎三种:为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科学哲理。

如何做这类题呢?除了读懂故事以外,在答题技巧上还要懂得抓细节。抓细节就是抓住故事的情节或人物的个性,从中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睿博练习

杀骆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 ① 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首不得出( ) 语之曰 ( ) 而复破瓮( )

2、翻译下列句子

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3、这个人的做法为什么被人耻笑?

答案:

1、头 说 又

2、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耻笑。 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3、他白白杀死了骆驼,结果还是要打破瓮才能取出粮食,不加思考的听信别人的话,结果白白损失东西还未达到目的,所以会被人耻笑。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他白白杀死了骆驼结果还是要打破瓮才能取出粮食,不加思考的听信别人的话,结果白白损失了东西还未达到目的,所以会被人耻笑。

历年真题

人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鈇者也。

1、解释词语

鈇 ( ) 俄而( ) 掘( )

2、翻译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鈇者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注释人有亡斧者:有个丢掉斧子的人。 亡:丢掉,丢失。

意:同"臆",估计,怀疑。 谷:山谷。

其:指代邻人之子。 窃:偷盗。

颜色:此指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窃斧也:没有(一样)行为举止不像偷斧子的。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俄而:一会儿,不久。 视:看 皆:都 行:走

译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

不久,(他)挖掘那山谷(土地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第二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随便猜疑别人。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补全成语:螳螂捕蝉,

2、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

3、选段中的“其”分别指代什么?

4、解释句中画线的词。

欲取蝉: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

5、你还知道哪些八字成语,请写出四个。

模拟练习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注释①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

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②彘(zhì):猪。③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④特:不过,只是。⑤戏耳:开玩笑罢了。⑥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他:孩子⑦待:依赖。⑧子:你,对对方的尊称。⑨而:则,就。⑩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⑾烹(pēng):煮。

1、解释下列实词:

适: 止:

智: 欺:

2、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文章中曾子的言行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译文: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反思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注释:(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3)则:但是(4)负:用背驮东西。(5)锤(chuí):槌子或棒子。(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7)遽(jù):立刻。(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1、解释文中的实词:

亡: 负:

恶: 悖:

2、翻译下列句子: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五
《高二语文试题》

三峡高中、枝江一中、宜都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学校:三峡高中 命题人:颜方明 审题人:田榕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l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浣.huàn纱 揩.kāi干 倨.jù傲 繁文缛.rù节 B. 嫡.dí亲 棕榈.lǘ 舆.yú马 揾.wân英雄泪 C. 刹.chà那 驽.nú钝 专横.hâng 功名未遂.suí D. 罪愆.qiān 篡.cuàn夺 淆.xiáo乱 玉簪螺髻.j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晦气 混帐 鳏寡孤独 愁兴阑珊 B. 枢纽 敲诈 良晨好景 料峭春风 C. 贿赂 萧瑟 衔冤负曲 运筹帷幄 D. 国粹 憔悴 冠冕堂皇 战栗失色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 的重要性, 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弗洛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A. 几乎 依赖 休戚相关 而 B. 总是 依从 息息相关 但 C. 几乎 依从 息息相关 而 D. 总是 依赖 休戚相关 但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希望,媒体在报道一些非常敏感的事件的时候,要尊重当事人的原话来进行理解,而不要添枝加叶,蓄意造成一些紧张的气氛。

B.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持续出现雾霾天气。从几十元的活性炭口罩,到几千元的空气净化器纷纷成为消费者抢购对象。一店家称平均每天至少要卖出5000多个活性炭口罩。 C.马云率领他的阿里巴巴团队汇聚了来自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注册网商,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

D.前三轮投票过后,美国职业篮球东西部对抗赛全明星阵容中十名首发球员的名单已基本确定。唯一不能确定的就是西部全明星阵容中除科比以外的另外一个后卫名额,林书豪和保罗谁最后胜出还是未知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愁家恨,词风凄恻哀婉。《声声慢》写于早年,《醉花阴》写于晚年。 B. 辛弃疾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他在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誓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

近,世称“苏辛”。

C.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D. 克劳狄斯利用为父报仇的雷欧提斯,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置哈姆莱特于死地,决斗中哈、雷二人都中了毒剑,克劳狄斯也被哈姆莱特刺死;哈姆莱特的复仇终于经过动摇不决而冲破忧郁付之于行动。

二、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

北极涛动:极寒的最大推手?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大气和环境研究”机构负责季节预测的专家认为,近期亚欧大陆出现的极寒天气与北极地区气压高于往年平均气压有关,因为10月份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使北极急速气流改道,产生的能量进入大气同温层,使北极气温上升,这反过来促使喷射气流向低纬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更广泛地区。这一历程被称作“负位相的北极涛动”。

北极涛动在北极及以外地区对天气具有很大影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北极气候和天气变化专家塞瑞兹说,“当北极涛动在正位相,这使我们中纬度地区的急流往往偏向北方”,这意味着,在正位相的北极涛动,造成冬季暴风雪也转向北方,使美国大部分地区比往年同期暖和少雨。

日本筑波大学大气环境研究室对近50年的北极涛动指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从这些数据分析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涛动指数的正值不断加强,在1989年最为显著。在那一年,日本的冬季异常温暖。类似这样高值的北极涛动指数正值还相继发生在1990、1993、2000、2002、2005、2007、2008年的冬季,而这些年份的冬天也全部是暖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的暖冬甚至造成了日本樱花的异常开放。关东地区原本在入学典礼期间(4月初)盛开的吉野樱,这一年却提前了3个星期开放。这种异常景象可以说是北极涛动的正位相作用极为有力的证明。

1993年,许久未见的北极涛动指数负值出现了,并由此带来了北半球1998、2001、2003、2004、2006年的寒冬。这其中尤以2006年的日本暴雪最具代表性。此次暴雪从2005年12月持续到2006年2月,成为日本战后继1963年暴雪之后的第二大自然灾害。此次历史性的低温和暴雪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极涛动指数由正转负,高压取代低压控制北极极地中心,使得冷空气直驱南下,越过西伯利亚高压脊一路蛇行到日本海附近,给日本群岛注入一股强大的寒流,形成强雨雪和低温天气。 实际上,热带对流活动的加强也是北极涛动的结果。经过几年的缓和,北极涛动的“冰冷一面”再次发作。2009年,铺天盖地的事件和报道,使极端严寒天气再度成为世界性的共同话题。包括亚洲北部、美国东部、欧洲等北半球各地遭遇历史性严寒。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数据显示,2009年底,北极涛动指数已由2008年的正值转为负值,且这一负值是自1979年以来的最大值,我们由此可以判断北极冷空气的超常强度。这股冷空气急速膨胀,并迅速向高纬地区扩散,在乌拉尔山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护下,一路南下侵袭欧洲及中国、韩国和日本。此时,大气环流形势正好也有利于西太平洋水汽向日本海一带输送,因此其与北方强盛的冷空气汇合后便形成了暴雪。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是不攻自破的公认谎言,但关于地球气候走向趋势至

少是科学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生活在极寒天气里的人们来说“小冰河期”似乎是一个比气候变暖更为符合经验的结论。

人们还记得,2012年年初亚欧大陆北部也经受过极寒天气侵袭,媒体更是冠之以“千年极寒”这样的称呼。据美国世界新闻网当时的报道,一些国际气候专家根据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甚至宣称“小冰河期来临”。

然而,更多专家认同从北极涛动变化来解释近期和近年来出现的极寒现象,认为正是全球气候变暖使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北极涛动异常而造成的冷空气活跃,北半球冬季酷寒正是一种反常现象,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发生的表现。而世界气象组织报告也支持这一观点,据该组织的报告统计,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人类正处于极端天气的适应期,除了严寒,还会遭遇炎热的酷暑、狂暴的飓风、滔滔的洪水等。

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原本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完全相反,这也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也更需要科学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气候变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而指责其背后是否有阴谋对解决问题无益。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12月31日 )

6、下列关于“北极涛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北极涛动”指北极地区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压形势差别的变化。 B.“北极涛动”代表北极地区大气环流的重要气候指数,可分为正位相和负位相。

C.北极涛动与西伯利亚地区的强降雪密切相关,喷射气流向低纬移动,将冷空气带向北半球更广泛地区。

D.北极涛动对热带对流活动的加强也有影响。 7、下列说法,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2006年日本暴雪完全是由于北极涛动指数由正转负,高压取代低压控制北极极地中心导致的。

B.亚欧大陆生活在极寒天气里的人们的实际经验证明地球气候走向趋势将进入“小冰河期”的结论是可靠的。

C.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支持北极涛动使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这一观点。

D.事实上,北极涛动对北半球气候尤其是冬季气候的变化影响深远,它可能带给部分地区强雨雪和低温天气,但地球上一些地区也可能会因之变得更加温暖。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过去数十年针对北极涛动的研究表明,东亚、欧洲、北美三个地区受其影响最大,其他地区未见受其影响。

B.正常年份,北极极地中心气压态势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如果偏离了,就会发生异常,进而造成其他地区气候的异常。

C.气候变化问题具有复杂性特点,气候问题涉及众多学科,对诸多学科的分析概念和研究范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D.气候变化可能威胁人类,气候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艰巨性,使指责气候变化是阴谋论显得毫无意义,世界各国携手积极研究气候变化才更加可取。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7小题,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9分)

去尤①

世之听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与因人所恶。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人有亡鈇②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邾③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邾君以为然,曰: “将何所以得组也?”公息忌对曰:“上用之则民为之矣。”邾君曰:“善。” 下令,令官为甲必以组。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人有伤之者曰: “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邾君不说,于是复下令,令官为甲无以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为甲以组而便,公息忌虽多为组,何伤也?以组不便,公息忌虽无为组,亦何益也?为组与不为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用组之心,不可不察也。

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庄子》曰:“以瓦殶④者翔,以钩殶者战,以黄金殶者殆。其技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盖内掘。”鲁人可谓外有重矣。

注:①尤,通“囿”,意即“局限”②鈇,斧子③邾,古国名④殶,音zhù,投注。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有所尤,则听必悖.矣 悖:谬误 B. 颜色..,窃鈇也 颜色:表情,神色 C. 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说 累:拖累,损害 D. 以黄金殶者殆. 殆:通“怠”,懈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都能表现“尤者必悖”的一组是( )

①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②上用之则民为之矣 ③令官为甲无以组 ④公息忌知说之行也,因令其家皆为组 ⑤商咄不若吾子矣 ⑥以黄金殶者殆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的认识所受的局限是多方面的,其关键原因是个人好恶引发的主观偏见。 B. 丢斧子的人怀疑邻人之子是因为他对邻人之子存有偏见,而邾国的国君放弃公息忌的主张则是因为他察觉了公息忌的用组之心。

C. 作者引用《庄子》中赌徒赌技一样,但因为所下赌注不一样而表现差异很大的事例,说明对外物有所偏重是人受局限的重要原因。

D. 作者认为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考察,没有偏爱,是去除局限的重要途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3分)

②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组者,其家多为组也。(4分)

③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3分)

13.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3分,限断6处)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 鸪 天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1)从“莫放”“倒著”“付与”三个词中任选两个,简析它们在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上的作用。(4分)

(2)诗中两次提到“黄菊”“黄花”,简要分析这个意象两次出现作用有何不同。(4分)

15.默写填空(任选六题,填在相应的横线上)(6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④ ,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 ⑥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⑦ ,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⑧楚天千里清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

一个人的雪天

孙君飞

(1)我一回头,看见我的雪人,忧伤地朝着我微笑,表情多么像我。我奔过去,用额头抵着它的额头,又马上移开,去轻拍她的肩头,自言自语说了许多话。我知道,雪人在倾听,每一字都能够听得懂。

(2)风漫卷过来,我还在说。天地阒然苍茫,我还在说。烟囱里的炊烟渐渐无影无踪,我还在说。雪人一直在听,她的耳朵比谁的耳朵都有耐心,它还有一颗玲珑宽容的心。况且,她需要一个人来给她说话。虽然她是在我们欢欣鼓舞的时候被邀请到房后空地上的,但它比谁都孤独和寂寞。

(3)雍容闲愁的芦花鸡从我和雪人之间的空隙里穿过,留下细微小巧的爪印,我呆呆地看着,雪人的纯白的目光仿佛也洒落下来。白鹅不知道为什么“鹅鹅鹅”的叫起来,麦垛上的积雪突然掉落下来,发出噗噗的声响,我于是瞬间嗅到一种气息,躺在被窝里看到一篇写雪、写冬天的故事的气息,我于是轻声轻气地对表情多么像我的雪人说:雪人,我爱你。雪人激动得似乎矮了一点儿,用那灼灼的眼神望着我。

(4)我跟雪人再见,不必忧伤的再见,我想见她时,丢下书,丢下玩具,丢下茶杯,丢下火炉,转过两个屋角,就可以来看她。

(5)在看不到雪人时,我望见了山,寒山失翠,黑白相间,是一个远没有堆好的雪人,没有表情,没有耳朵,我不够喜欢。

(6)我的童年里有雪人相伴,在没有上课铃声、没有考试、没有戒尺的寒假里,下雪后,我和伙伴们在屋后堆起一个硕大的雪人。我独自拥有这个雪人,直到她化成水后消逝,等来年冬天再如约出现在我家屋后。

(7)我带着黄狗在雪野里奔跑。

(8)我十分喜欢身后的脚印,深深浅浅,曲曲折折,跌跌宕宕,是用奔跑谱出来的白色的曲子,是用双脚刻画出来的版画,是刚才消逝的那段时光所踩踏出来的诗歌。跑过树林,跑过土包,跑过田塍,我望见从来没有去过的村庄,朦胧的灰,恬淡的黑,经年的青,飘忽的人影,松软的声音……

(9)黄狗后腿的肌肉那么结实饱满,拔脚时带出的雪沫只能朝身后飞溅。我不跟黄狗比,只跟雪野里的凛冽的清风比,只跟我豪迈好胜的少年之心比。我觉得自己在奔跑时是俊美过驯鹿的,是迅猛过无脚的风的,是跑得过自己的心的。我一个人笑出声来,那时候我还对着大风唱歌,对着大雪作诗,大风就是我的听众,大雪就是我的读者,我笑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唱歌和作诗。黄狗摆摆耳朵,晃晃身子,终于回头看我兴奋得是不是有些癫狂?

我哈出腹中的热气,滚滚如浪,黄狗有点儿害怕,“呜呜”的轻吠着。我弯着腰,笑得流出眼泪,趁黄狗不注意时,犹如利箭一般射出去。

(10)不奔跑的时候,我习惯到雪野里徜徉、徘徊,踽踽独行。

(11)我离开老屋和老家的同时,也意味着我距离一个人的雪天越来越远。

(12)背着简单的行李,我来到县城的高中读书。冬天的小城,也下雪,却不够白,也不够厚,无法堆出一个大一些的雪人。我们也没有跟雪人对话的心情。在雪花飘落的时候,我们低着头,闷声不响地走过甬道,来到教室小声读着那些散发着潮湿木头气息的文字,跺着脚,搓着手,眼睛有点儿惺忪红肿。

(13)读着,读着,我哭了,我猛然醒悟过来:我再也走不进那种雪天了,一个人的雪天被稀释掉了……只会在梦里,天空在刹那间将所有的雪花降完铺开,收走所有的道路,我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我站立在茫茫雪地里,回想一个能够听懂童言和诗歌的雪人。

(14)人在长大后,在离开老家后,再走近一片雪花、一滴水珠、一株花草、一只黄狗的道路可能更加遥远,没有谁会例外,没有谁会真正保持一颗年少童心。飞扬的雪花里,属于自己的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单薄,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过去。

(15)有一天深夜,我怀抱着书包相互取暖,看见一个如我一样大小的男生躲在电话亭里给谁打电话,亭外飞雪如絮,灯光模糊,夜色氤氲。男生在用话语温暖自己和电话线另一端的人,也许是他深爱眷恋着的一个女生吧?他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出口的话冒着热气,像深夜的雪花一样繁盛细密。

(16)看到他,我忽然产生想跟陌生人拥抱一下的冲动,在这雪花此起彼伏的小城深夜里……

(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雪人写成了“我”童年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小伙伴。

B.第(2)段中“我”一直在对雪人诉说,是因为“我”心中雪人比谁都孤独和寂寞。

C.第(3)段中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人周围环境的宁静。 D.文中“我”不跟黄狗而与凛冽的清风比奔跑,是因“我”自知根本跑不过黄狗。 E.本文融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一炉,行文自然流畅,语言亲切而感人。

17.⑴第(13)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 (2分) ⑵第(5)段中写到失翠的寒山,其意图是 (2分) 18.请赏析第(8)段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4分)

答:

19.联系全文,请从结构和主旨两方面去探究题目“一个人的雪天”的妙处。(6分)

答:

五、语言运用(共3小题,12分)

20.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出下联,要求内容与所学作品相关。

橘子洲 浔阳江 大观园 兰亭 蜀道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原因,不超过20字。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是该片走红的“秘诀”,也是每个文化创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众多网友的评论都证明了这一点。网友“绿格子Cherrie”说:“《舌尖上的中国》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什么华丽的菜肴,讲的其实都是最传统的食物,却到处可见劳动人民质朴的笑容、满足的神情,全片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是对食材的生产者和采集者、菜肴的烹制者们最高的赞美,也讲述了人与自然之间最原始和谐的生存关系。向此片的制作者们致敬!”网友“晓县”说:“《舌尖上的中国》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多种的美食,而是其中一个个最真诚的笑容,毫无造作,不是演员镜头前的虚假,不是寒暄的刻意微笑,那样的微笑一下子就令我泪流满面!”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让观众获得这种真情实感,用制作者们自己的话说,是因为他们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老者、浩瀚大海上一无所获的渔夫……摄影师镜头里一个个平凡的人,才是美食的创造者;他们的艰辛劳动和一个个家庭厨房里的温情,成就了美食文化。大味必简,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是有权有势还是暂时拮据,夜深人静时体察内心深处最期待的,不过只是那一口。在这样快速流动的时代,人们逐渐形成漂的感觉,在漂的过程中也渐渐忘记

了自己的根在何处。而《舌尖上的中国》恰恰运用平实的情感,展示了生活中最原始最真

实的东西,从而让大家想起妈妈和故乡,想起了传统和国家,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根基。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原因是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

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请为正方拟写一段辩论词。(不超过60字)

六、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只玻璃杯子,如果装了牛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如果装了茶水,人们会说这是一杯茶水。不管装什么,人们都会说这是一杯什么。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杯子,你又将作何感想呢?请据此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不超出材料寓意范围,不要写成诗歌。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六
《知识点巩固练习一》

知识点巩固练习一——庖丁解牛 (满分100分,时间20分钟)

一、基础知识。(8分)

1.《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

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36分,字音1分,解释2分)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良庖岁更刀,割也()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5)膝之所踦( ) (6)新发于硎( ) (7)奏刀騞( )然 (8) 砉( )然向( )然 (9)批大卻( ) (10)导大窾( ) (11)肯綮( )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6分) ①A.良疱岁更刀 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援玉抱兮击鸣鼓 鸣:响,形容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 ②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乐: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6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4)良庖岁更刀 (5)族庖月更刀 (6)虽然,每至于族

(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5.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6.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2分) 7.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6分) (1)第一阶

段: 。 (2)第二阶

段: 。

(3)第三阶

段: 。 8.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0分)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3)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三、阅读下文,完成8~13题。

人有亡鈇者(鈇,通“斧”),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hú)其谷(山间低地)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

9.“颜色,窃鈇也”句中的“颜色”是指( )。 (2分)

A.衣服的颜色 B.脸上化妆的色彩 C.身体的肤色 D.脸上的神色

10.“抇其谷”的“抇”字的意思同于( )。(2分)

A.捏 B.播 C.掘 D.耕

11.“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这句是说邻家孩子的动作、态度( )。(2分) A.没有斧头好偷了 B.就像偷斧头的人 C.不像偷斧头的人 D.不再偷斧头了 12.“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是说亡鈇者( )。 (2分)

A.做贼心虚 B.察言观色 C.自作自受 D.无往不利

13.在这则故事中,邻居的孩子( )。 (2分)

A.根本和失斧头的事无关

B.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终于协助失主在山谷找回了失去的斧头

C.确实偷了斧头,难怪看起来像偷了斧头的样子

D.终于自首认错,自动把埋在山谷的斧头找出还给失主。

14.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

是 。 (4分) 附参考答案:

1.庄子 战国 老子 道家

2. (1) zhòng合乎(2) gēng更换(3) jiàn空隙(4)chù紧张、害怕

(5)yǐ支撑,接触(6)xíng磨刀石 (7)huò象声词(8)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9)xì通“隙”,空隙(10)kuǎn空 (11)结合处3.①D ②D

4. (1)天道,自然规律(2)天然的生理结构(3)本来的样子(4)每年(5)一般的(6)(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7)通“缮”,这里是擦拭之意(8)(说得)好

5. D 6.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7. (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8. (1)目无全牛(2)官止神行(3)批郁导簌(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

9. D 10. C 11. C 12. B 13. A

14.从主观意志出发,看人看事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容易颠倒黑白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七
《知识点巩固练习一》

知识点巩固练习一——庖丁解牛

一、基础知识。(8分)

1.《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

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 )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36分,字音1分,解释2分)

(1

(2

3

(4

(5

(6

(7

)然

(8) 砉然向( )然

(9

(10

(11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6分)

①A.良疱岁更刀 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援玉桴兮击鸣鼓 鸣:响,形容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 ②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乐: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

言,得养生焉。”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6分)

(1

(2

(3

(4

(5

(6

(7

(8

5.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6.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2分)

7.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6分

3)第三阶2)第二阶)(1)第一阶: : :

8.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所衍生出来的成语: (10分)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三、阅读下文,完成8~13题。

人有亡鈇者阅读答案篇八
《《庖丁解牛》达标检测》

《庖丁解牛》节节过关达标检测

班级 小组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庖丁解牛》节选自《 》,该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世学者的著作。庄周, 时期著名思想家,与 并称“老庄”,是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给划线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2)良庖岁更刀,割也( )

(3)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5)膝之所踦( ) (6)新发于硎( )

(7)奏刀騞( )然 (8)砉( )然向( )然

(9)批大卻( ) (10)导大窾( )

(11)肯綮( )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A.良疱岁更刀 岁: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动词使动用法词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羞愧,形容词做名词

②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乐: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厚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

容词用作名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

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 _______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__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4)良庖岁更刀 ____

(5)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 (6)虽然,每至于族

(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6、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7、庖丁解牛要经过三个阶段,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

段:

(2)第二阶

段:

(3)第三阶

段:

8、根据课文中的话,写出所演变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技经肯綮之未尝( )

(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5)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三、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人有亡鈇者(鈇,通“斧”),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

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hú)其谷(山间低地)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列子·说符》)

9、“颜色,窃鈇也”句中的“颜色”是指( )

A.衣服的颜色 B.脸上化妆的色彩 C.身体的肤色 D.脸上的神色

10、“抇其谷”的“抇”字的意思同于( )

A.捏 B.播种 C.挖掘 D.耕种

11、“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这句是说邻家孩子的动作、态度( )

A.没有斧头好偷了 B.就像偷斧头的人 C.不像偷斧头的人 D.不再偷斧头了

12、“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是说亡鈇者( )

A.做贼心虚 B.察言观色 C.自作自受 D.无往不利

13、在这则故事中,邻居的孩子( )

A.根本和失斧头的事无关

B.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终于协助失主在山谷找回了失去的斧头

C.确实偷了斧头,难怪看起来像偷了斧头的样子

D.终于自首认错,自动把埋在山谷的斧头找出还给失主。

14、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庄子 战国 老子 道家

2.(1) zhîng合乎(2) gēng更换(3) jiàn空隙(4)chù紧张、害怕(5)yǐ支撑,接触(6)xíng磨刀石 (7)huî象声词(8)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9)xì通“隙”,空隙(10)kuǎn空 (11)结合处

3.① D ② D

4.(1)天道,自然规律(2)天然的生理结构(3)本来的样子(4)每年(5)一般的

(6)(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7)通“缮”,这里是擦拭之意(8)(说得)好

5. D

6.吾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7.(1)所见无非牛者(2)未尝见全牛也(3)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8.(1)目无全牛(2)切中肯綮(3)螳臂当车(4)游刃有余(5)踌躇满志

你不知道那车辙中的螳螂吧?愤怒地举起双臂来阻挡车轮前进。它不知道它力不胜任,还自以为自己有两条强劲的巨臂。小心啊!谨慎啊!自以为自己有才华和美德,去触犯那个暴君,就与“螳臂当车”差不多了。”

9.D

10.C

11.C

12.B

13.A

14.从主观意志出发,看人看事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容易颠倒黑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2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