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康熙王朝吧篇一
《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
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在位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二,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三, 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四,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五,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六,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七,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八, 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我讲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康熙是很特殊的,他父亲是顺治,他祖母是孝庄太后,他爷爷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他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儿子是雍正,孙子又是乾隆。他在清朝前期这六个皇帝当中,从入关来说是第二个皇帝,从整个清朝来说,他就是第四个皇帝,他处在一个承上启下这么一个很特殊的地位,康熙这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就是削平三藩,巩固统一。康熙十二年,就是1673年,吴三桂等三个藩王发动叛乱,三藩叛乱的时候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下令讨伐,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就着手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明末清初之际,郑成功跨海远征驱逐了荷兰殖民者,不久郑成功病故,形势发生了变化,其子郑经继位后,着力推行反清抗清的政策,封锁海疆,从而中断了台湾与大陆的往来。面对这种分裂祖国的行为,康熙充分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从康熙2年到康熙20年,他多次晓之以大义,招抚台湾,不料郑氏后人却始终坚持分裂的立场,公然提出“如琉球,朝鲜例”,想将台湾变成属国关系,当18年的招抚均告失败后,康熙即下令用武力收复台湾。公元1683年6月,清军攻占澎湖36岛,7月郑氏家族见大势已去,只好顺应天意表示归降,1683年8月,台湾回归后,康熙决定在台湾开府设县,
康熙又明令宣布郑成功不是叛臣贼子,将郑氏父子的灵柩归葬故里,对郑氏后人及其各级将领妥善安置,封官赐宅,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从而上下心安,促进了台湾及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第三,反击侵略,签订条约。东北的黑龙江流域在康熙的祖父和曾祖父的时候,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候已经完全归附于清朝,由于清军入关八旗主力南下,沙皇俄国的军队借着这个机会就侵入了黑龙江流域。康熙统一台湾之后,决定反击沙俄的侵略,康熙派萨布素率领军队到了雅克萨,两次战争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完全的胜利。到康熙28年,就是1689年,康熙派使团到尼布楚和俄国的使团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了额尔古纳河、格尔比齐河和外兴安岭以南的土地完全归清朝,这里面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库页岛以南的广大地区。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端边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康熙这个时候划定的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北部版图的基础,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四,亲征朔漠,和善蒙古。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到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笼络的措施完全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换句话说,就是喀尔喀蒙古,整个的蒙古变成了清朝的坚强的无形的牢固的长城。中国从秦汉的匈奴,到明朝的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贡献。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令停止圈地,下令蠲免田赋,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前无古人的成就。
第六,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康熙的时候,修建了畅春园,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修建了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这样就把中国的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的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康熙重视文化,也重视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还有特别重要的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修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两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的精神财富。
康熙朝,这个时候的清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跟他们比有伟大和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中国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疆域最辽阔,国力最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自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我们要想一想,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我想重要的有五点,第一康熙对自己讲学习,第二康熙对朝政讲勤慎,第三康熙对臣民讲仁爱,第四康熙对西学讲吸纳,第五康熙对子孙讲教育。
康熙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对自己讲学习。康熙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我想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当中可能是空前绝后的,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时候不幸,也可以说他命运不好,8岁父亲死了,10岁母亲又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自己说,他母亲生病的时候,日夜守候在床边,滴水不进,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周岁才9岁的康熙,日夜啼哭,不思饮食,后来康熙自己说,说他在父母的膝下没有得到一天的欢娱。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康熙幼年的忧患生活,不幸的遭遇,砥砺着他更加勤奋的学习。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亲是汉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的三种血统。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祖母、他家庭说满语,他的师傅,满族的师傅教给他说满语,学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康熙他的文化来说,既受到满洲骑射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康熙的学习从五岁开始,虚岁五岁,周岁才四岁,到了上书房学习,就是到学校学习,每天早上入学,晚上很晚才回来,无论是严寒酷暑,没有一天中断。他自己说,早晚读书年无间日,累得咳血,吐血了,仍然坚持学习。他说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然后要背诵120遍,之后再画一段新的继续背,就这样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来。所以后来康熙对四书随便指出哪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对一个汉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对一个刚入关不久的满族少年是难能可贵。 康熙还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什么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呢?因为当时耶稣会士汤若望和一个汉族人叫杨光先关于天文历法问题发生争论了,朝廷会议讨论,大学士、尚书等等全不懂,康熙自己听着辩论也不懂,因为他不懂数学、不懂天文,他说我作为一个皇帝,我不懂天文、历法、数学我怎么来判断是非呢?所以他下定决心学自然,学天文、数学、历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医学、药学,甚至于学人体解剖学,他亲自动手解剖冬眠的熊。在皇宫里面有制药的实验室。 康熙学习科学技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了疟疾,太医院那些御医都没给他治好,一个耶稣会士叫洪若翰等等,给他进了一种药,叫金鸡纳霜也叫奎宁,他吃了这个药把疟疾治好了,他很高兴,他把这个药又介绍给别人,介绍给曹寅,就是曹雪芹的先祖,曹寅吃了这个药,疟疾也好了。康熙就开始相信西医,西药。当时有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就是天花,没有办法,康熙的父亲顺治就是得天花死的,上一讲我们讲过,康熙自己也得了天花呀,脸上长了麻子,很多蒙古王公贵族到北京来朝贡,一个很大的考虑就是怕进了长城之后传染上天花,康熙修承德避暑山庄,修木兰围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在那里接见王公贵族,免得他们到中原得了天花,就可以减少得天花的机会,这是原因之一。康熙学会了种痘,就是防治天花痘,大家不信,他先在他子女身上实验,又在皇宫的宫女身上实验,效果很好,后来他又推广到蒙古,让蒙古的王公贵族种痘,这个措施减少了很多人因为得天花死亡,或者没死而得麻子的这个病情。所以康熙是很善于学习的,在皇帝的西苑,就是现在中南海丰泽园,他搞了试验田,种水稻,培育新的稻种。他是终生学习,我说康熙可以算作一个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之所以做出很大的贡献,之所以他那个为君之道,其中的一个秘密就是他终生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得到新的动力,推动他继续往前发展。
第二,康熙对朝政勤慎,清朝是继承明朝,叫“清承明制”。明朝的皇帝绝大多数不亲政,太懒了。以万历皇帝来说吧,整天在宫里面和宫女太监私混,荒淫无
度。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啊,更有甚之,孟森先生说他,不止二十年,说他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就不做郊祀,不做庙的祭祀,也不上朝理政三十年。明朝的皇帝不务政到什么程度?碰到军国紧急大事要处理,皇帝不亲政,有的大臣在朝门外跪着请皇帝亲政,一跪十个小时,皇帝不予理睬。天启皇帝喜欢做木匠活,刀凿斧锯玩得很高兴,那个大太监魏忠贤就专等皇帝做木匠活做得高兴的时候才奏报,天启说你看着办吧,正玩着高兴,你看着办吧,魏忠贤就可以借机对军国大事假传圣旨。
清朝鉴于明朝灭亡的这一条重要教训,就是要亲政。康熙的亲政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他14岁就开始亲政,康熙亲政他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就是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就是记录,把做了重要决定和重要发言记录下来,后来就成了一本书,叫《康熙起居注册》。每天早上辰时开始,皇帝御门听政,在这会上讨论大臣的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每天御门听政是空前的,这是康熙勤政的“勤”,我讲的勤字。
底下我说一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康熙慎政。康熙这个人处理军国大事非常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拍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就是他重点要抓三件大事,第一是三藩,第二是河务,第三是漕运。河务和漕运实际上是一件事情,三藩他又平定了,实际上他重点就是一件事情,就是治河。他把水利这个事情写在他宫廷柱子上,我们平常说座右铭,他就变成柱右铭,每天提醒他,重视啊,康熙亲自派侍卫赴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就是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
任用能管,就是贤能的官员治河,那庸官他治不好河还贪污,他任用了两个重要的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严重分歧。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淤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继续治河。另一种意见是淤出的土地给当地的豪绅,给他们。第二个,黄河的河口地方,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把泥沙冲到海里。于成龙的意见不同意,说把黄河入海口的地方开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你那样的话,海水倒灌。靳辅说那不行,你河堤高的话,在河堤底下那河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的肚子里去了吗?康熙怎么办?让他们两个人御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己见,互相驳难,但是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 集思广益,就是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的地方的,你们每个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到康熙,康熙就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做了什么决定呢?就支持了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务,于成龙就任之后,就治理。
那他两个人发言到底谁的对?于成龙治了一段河之后,康熙视察,沿河视察,康熙经过实际调查看,于成龙还是用了靳辅的办法。把靳辅的官免了,康熙没有文过饰非,因为靳辅的官是我免的,我宣布给靳辅平反,恢复原职,治河就有很大的
成就。
从御前辩论到集思广益,到御前会议,到亲自下去视察,到自己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前前后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说是慎之又慎。我们讲了康熙的历史地位,和康熙的八个重大的历史贡献,又讲了康熙为君之道的两个法宝,就是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康熙王朝吧篇二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
第一节:
1、少年康熙去晨读途中:
先读书后进膳!这样才可以把学问消化了,种田苦?读书苦?种田的说种田苦,读书的说读书苦!我要是当了皇帝就叫读书的种地去,种地的读书去看他们还说谁苦!
(评:小小孩童便知换位思考,思想超远,有成大气之兆)
2、魏承莫严师出高徒:
业,精于勤,毁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情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在庙堂,只有师生,没有父子。
3、顺治探病-董鄂妃喜忧参半,:
嫔妃知道自己的命不多了,可臣妾下辈子还想为皇上梳头,只想做一根头发紧紧的挨着皇上,可是如今拍是挨不上了,臣妾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为皇上生个皇子,因而嫔妾虽然受到您的垂爱,可每日每夜,每时每刻都向是偷来的,一不留神就会灰飞湮灭!
(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母以子贵!)
4、顺治殿试众阿哥门语: 你们幸福啊,朕还是你们那么大的时候就不得不登上皇位,从此以后啊!表面上是管理天下,可实际上呢?确是被天下管制的!不像你们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皇阿哥门是天上的星星地上的龙脉。寻常百姓不好好读书,只坏他一个;皇阿哥不好好读书就坏了一方天下啊!你们要记住这取天下靠的是弓马骑射,但是治天下确要靠文教科举!咱们满人的金戈铁马虽然能灭掉前明的水路三军,但是灭不掉汉人的千年文字,灭不掉诗词曲赋,灭不掉圣人之言士子之心哪!怎么办呢?学!咱们满人要向汉人学习。朕希望你们不光在读书写字上比汉人强,在弓马骑射上也要比汉人强!
第二节;
1、行僧劝帝入佛
顺治:我本西方一纳子,为何落入帝王家;这皇宫与佛门令朕左右牵扯,这入世与出家,令朕进退两难啊! 行僧:皇上外有佛缘,内有禅心;虽然君临天下,但仍然是一个梦中僧人。只是常在半梦半醒中罢了。人生如残烛越烧越短,尘世如汤药越熬越苦! (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悟的深才是三寸不乱之舌啊!)
2、索尼斥偻赫预觐见
索尼:老臣随先帝爷纵马天下的时候,你爹还只是我府上的一介家奴呢!
偻赫:先父是恩公的奴才,但恩公也是皇上的奴才;(指着尸体)这些都是闯宫进谏的大臣,都是大清的忠义,偻赫虽然敬重他们,却还是杀了他们;今日无论何人闯宫,偻赫心中有义,刀下无情!
3、顺治弃子看鄂妃
孝庄:佟妃啊,你说对了。他最疼爱的不是我这个母后,也不是玄烨,更不是你。他的命根子是那个黄花半老,樵夫再嫁的鄂妃!
(评:不爱江山爱美人,弃子终将被子弃!)
4、索尼劝帝理政
顺治:索尼呀,你也是有妻有子之臣;朕也是有妻有子之君!朕的爱妃与阿哥生死存亡之际,朕五内如焚啊!你们就不可见谅吗?就不准朕休朝几日吗?退下! (评: 家,国?熟重!有国才有家, 家和万事兴,国强民安)
5、孝庄语佟妃言
佟妃啊!你入宫多年了,现在你已经高居贵妃之尊,你有今天也不容易。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这我
知道,可是你呀,不能为了得到皇上的恩宠,总是跟内宫里的嫔妃们争强斗胜的吧!你斗到哪天是个头啊!是吧,你听我说一句,这女人哪,昨日风情万种,明日人老色衰,我看你呀,还是做一个温良贤惠的妃子,那才是唯一的福寿之道啊(评:只足常乐,平平安安就是福! )
第三节
1、孝庄奉先殿垂训顺治:
孝庄:要不了多少年,我的像就要挂上去了;你的像早晚也会挂上去。在这个殿里每个御像灵牌,都是爱新觉罗的血脉;生死相依,荣辱与共。我问你,你为何执意如此?我再问你,你要我将来怎么向后人交待?我还要问你,你真的想把这祖业就这样毁于一旦吗?
荒唐!不就是个鄂妃吗!她这一死你居然万念俱灰,连皇位都不要了;天下的女人多得是,难道就是她花容月貌吗?难道她比大清的江山社稷还要重要是吗?你回答我;那佟妃不是你的亲人吗?那阿哥们不是你的亲人吗?那我不是你的亲人吗?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顺治:至于佟妃她还不是想当皇后,至于阿哥们,哪个不是一生下来就叫奶娘太监们抱走了。儿臣刚刚睁开眼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只知道奶娘不知道亲娘!母后您从来没有抱过儿一天,儿也从来没有吃过你一口奶。儿臣六岁登基,天下烽烟骤起,宫中杀机四伏。母后您为了保全咱俩的身家性命,不得不跟随权臣多尔衮。 。 。可那是什么日子啊!咱母子俩被权臣逼迫,活的像牢犯一样,一年里甚至见不着两次面!儿臣亲政后做的第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就是把多尔衮从坟墓里扒出来,将他鞭尸泄恨挫骨扬灰。可然后?儿臣还是要把他高高地供入奉先殿!母后你不觉得这神圣的大殿里暗藏着荒唐吗? (荒唐?什么叫荒唐-孝庄)如果他他是儿臣的皇父,那岂不等于说咱们母子两个,既杀了所谓的皇父,又杀了你所谓的亲夫吗?额娘,这神殿里暗藏着多少荒唐,这帝位上下聚集着多少冤孽;这宫规国法如水火不容私情啊!
(评:伴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母子二人也是充满了无奈!难,难,难!)
第四节:
1、两和尚论道:
老和尚:行僧,我等普度天下生灵,是让天下世人俱成正果为他们消灾免难,祈祷平安但绝不是让他们来当和尚。我且问你假如天下人都成了和尚,那么谁来奉养和尚?我且问你在百姓看来是皇帝大呀还是佛祖大?实际上是皇权是实的,佛祖是虚无缥缈的!从来都是朝廷命官掌管天下,佛祖只能有一袭青烟超度人生。佛门仅能用精神教化尘世之人。行森啊古往今来不能与皇权相抗争不可越轨行事啊!
行森:当然是佛祖大啊!天下人只看见皇上拜释迦牟利,从不见释迦牟利拜皇上啊。
(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信则有,不信则无!)
2、顺治剃度前-教子:
玄烨啊,朕是个失败的皇帝,你要学列祖列宗。玄烨啊,做皇帝要忍受孤独寂寞,割舍人间冷暖,提放阴谋诡计,看破忠奸善恶,这皇位上有这么多危险,你还敢做吗?咱们大清啊,虽然雄踞天下,但是,北漠南蛮,干戈不止,京城内外杀机四伏,朝廷上下忠奸难分,这种皇帝,你还敢做吗? (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敢于挑战!既要有雄心,也要有胸胆啊!)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个人整理中。 。 。个人点评,个人兴趣爱好及整理,请禁止转载(QQ743404571)
第五节:
1、:孝庄语佟妃言
如今呢,我是太皇太后 你呢是太后。你想想看,咱们博尔吉济特氏家族那是占尽了天下的凤光啊。可是又有谁知道,这风光的后面有多少酸甜苦辣啊!我孝庄苦命啊!不过咱大清国非得这么磨才成啊。 (班布尔善求见) 孝庄:你今后啊不管对什么人,你都得琢磨。在他把你看透之前,你得先把他看透。 (评: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知己知彼,才可以百战百胜啊)
2、孝庄/四大辅佐大臣
我孝庄呢,这辈子拉扯两个皇帝。一个是六岁登基,一个八岁登基;为了他们顺顺当当的我什么苦都肯吃,什么罪都肯受,如今呢,我是快近半百的人了,可是有偏偏眼不花耳不聋,这忠奸二字,我可是分的清清楚楚。你们可听好了,这皇上呢是我立的,这孙子呢是我的命根子,今后啊谁要是和我们孤儿寡母过不去,上有佛祖,必有报应! (评:可怜天下父母心.话语柔中带刚,杀人于无形中!)
第六节
1. 康熙质问鳌拜
康熙:什么?你们放肆!先帝爷多年的侍卫,朕的近侍,你们说杀就杀了.真是胆大包天! 鳌拜具实上奏. 偻赫究竟是何罪? 难道朕连问都问不得吗?
鳌拜:皇上尚未亲政,当依先皇遗训,由臣等辅理朝政, 偻赫之事,臣叩请皇上不必问得太多.依祖制皇上在为亲政时是不该问的!
2. 鳌拜力荐换帝师
鳌拜:魏乘谟多次扬言,说要卸官去职,回家养老.
孝庄: 他这是气话,那是文人的骨气,他呀当了皇上几年的师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那也有些疲劳!临了呢,朝廷也得赏他点什么东西.让那些臣子们都看一看.皇上尊师重教,为天下表率…….他呀,还可以当奴才用用,身子骨还行,人呢矫情,你越让他养老.他就越老的快.就象我,我就不想糊糊涂涂地过早地老.
鳌拜:是,太皇太后说到根儿上了。就连臣也怕养老呢!
孝庄:这个魏乘谟他不是二品京官嘛.给他个从一品,把他弄到外省去,当个巡抚什么的.不就得了嘛!当然啦,我从来不干涉朝政.我只是个建议行不行哪还请你们四个商量着办!.. 鳌拜啊,老姐姐还有个提议这魏乘谟外放巡抚的事最好由你提出来.可别说是我孝庄的意思.这样以来呢,朝廷内外就都会认为你鳌拜以恩抱怨,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他魏乘谟只不过得了个巡抚,而你得到的是人心!你说哪个多,哪个少哇!
(评:高手过招虽话不过三,却已血腥满天飞孝庄厉害啊!无形中保存了自己的实力,高!
3.济世”师”康熙
康熙: 济世朕不愿学这些,假惺惺的东西,朕喜欢读那些野记杂闻.
济世:皇上贵为天子,应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万万不可沦入邪道哇!.....
康熙:朕要撒尿..
济世:是了,老臣的话多,皇上的尿多,但老臣请皇上记着,无论皇上有多少尿, 老臣的话永远比皇上的尿多三分.
(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4.索尼父子堂中会.
索额图:(看着画讲)足踏千峰头顶一日风云万里我自不动…
索尼: 魏乘谟走了, 济世来了. 鳌拜终日忙碌,太皇太后冷眼旁观呢. 索额图哇,此时此刻,你要牢记两个字啊(什么) .. 糊涂! (糊涂). .对,糊涂.哪个人心里最聪明哪个人看上去也最糊涂哇.你想啊,太皇太后,此时此刻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皇上)..是安安稳稳地让皇上亲政.在这种时候哇她不希望朝廷添任何麻烦出任何乱子天大的事儿,他都要等到皇上亲政之后再说所以她才对鳌拜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可皇上呢.唉!少年气盛啊.(可当前内乱当际,咋们就这么退避三舍吗?)..太皇太后不吱声咱也不吱声,太皇太后不得罪鳌拜, 咱也就不得罪鳌拜你呢老老实实地上朝规规矩矩地听政,不该你管的一点别碰啊.该你管的也就管个三四分.宁肯让人瞧不起也别出人头地呀…..什么都不做那就是有所作为!!
(评:老奸的很啊,不愧是老狐狸!人的两面性.永远给自己2条路.
5.康熙诉严师
康熙;上有先皇,下有严师,孙儿两头受制,时时刻刻都得战战兢兢.(还有呢,济世时时对孙儿耳提面命,动不动就下跪进柬,孙儿如果不纳柬他就不起来逼着孙儿听他的话.)
孝庄:这招挺利害的,亏的济世想得出来.(咱们的皇上终于让人给治住了.)…….罢了,玄烨呀,皇祖母开头哇,对这个济世也不太信任.可是听了你这一肚子的苦水.我倒觉得济世是个了不起的人,你想啊,给皇上当老师,这不容易呀,伴君如伴虎,费力不讨好,帝师!叫我说呀这帝师.在这世界上是最难的差事. 不然的话有多少饱学之士他们宁肯避官免职也不情愿碰这个差使.可是还有许多饱学之士,他们呢削尖了脑袋往朝中上书房里钻. 济世就是这种人.我看这个人可不简单.此人不惧皇威不计恩宠耳提面命严格施教就这一点上,你应该细细地体谅才是,他书教得怎么样且不论但是我看得出来这个人对先皇忠心耿耿对你那是刚正不阿,这也是值的你尊敬的是不是.你心胸太浅.你的性子有这么躁我看你呀应该多经历人生的坎坷和磨难..玄烨你干脆把这个济世当作一块磨刀石.你磨他他磨你. 不磨不成器呀. 做个圣君玄烨你这才刚刚开始.今后的磨难还多着呢.爱新觉罗氏家族没有趟不过去的难关.谁如果趟不过去,谁就不配君临天下懂吗?至于你说他是鳌拜的耳目,这我不信,就算是那又怎么样你连鳌拜的耳目都对付不了,那还能对付鳌拜吗?我决不会罢免济世,我不但不免还要重重的赏他.他连命都不怕,怕的是你不成器.
(评:姜还是老的辣!透彻,如雷贯耳!.
康熙王朝经典台词个人整理中。 。 。个人点评,个人兴趣爱好及整理,请禁止转载(QQ743404571)
第七节
1.孝庄对苏麻言:
苏麻呀,你知道你是什么人吗?你陪皇上博览全书,又陪他排忧解难,陪他朝朝暮暮,又何况你是他的异姓姐姐,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呢,是不是.丫头哇,你要帮助我辅佐皇上,不仅要鼓励和敦促他好好好好读书,要紧的是让他忍受,千般苦才能够冲过万重灾呀.不然的话,他怎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天子呢! (评:语重心肠, 只希望他的命根子快快长大啊!
2.康熙问济世自己学问多少.
济世;皇上的天下是祖宗给的,皇上的学问却要靠自己来修…
(评:人生就是一张空白的白纸,怎么绘画绚丽的风景就看你的造化!
第八节:
1.群臣会鳌拜
鳌拜:列位大人列位同仁,我鳌拜在朝中做事难啊!你们别看太皇太后年老,她可是又老又辣;你们也别看皇上年幼,他可是个小孙悟空啊!四个辅政大臣呢,最少也分成了三党。虽然我效忠大清,但也架不住他们明里暗里地整我啊!
(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别不知天高地厚,世间一物降一物!
2.伍次友/回店小二
伍次友:在下这份考卷呢,要么独占鳌头,要么粉身碎骨。 (小二)别别。 。咱们情愿不占鳌头也别粉身碎骨啊!我的题目是论圈地乱国!我泼出这腔热血,也要骂他个痛快!我就不信满朝文武都是他的同党,天下学子都短小如鼠,我也不信太皇太后和皇上会坐视不顾!言官和御史都装聋作哑!我今天啊,只是放以把火,且看朝廷这么收拾!
权臣矫旨圈地,表面上是图谋私利实质上是结党擅权。长此以往则党争日盛皇权日衰朝政丧乱君臣易位。天理不可违,民心不可失啊。 (评:热血青年;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豪情在人间.满腔热血泼九州!
第九节;
1.鳌拜辩圈地:
鳌拜:皇上,老臣忍辱负重这是老臣的命;老臣效忠皇上这是老臣的职;但是老臣实在是不愿意看到皇上被奸臣所误!不愿意看到朝中小人谗言乱政啊!
康熙:鳌中堂多虑了,朕不会被奸臣所误,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
(评:话中有话,要用实力说话啊,快快长大!
2.鳌拜向孝庄请罪:
孝庄:我年纪越来越大了可是我眼不花耳不聋。想过几年太平日子。你们以为我治不了你们吗?哼,你们以为我们孤儿寡母的那么好欺负!鳌拜你自己打量打量自己你是不是觉得你自个的脖子比皇上的腰还粗哇!
(评:女强人啊,怪不得群臣语一个孝庄就抵千军万马啊!强..
3.康熙与孝庄:
康熙:皇祖母,您为何不下旨杀鳌拜?却要杀苏克沙哈?他是孙儿的忠臣啊!皇祖母您这是枉杀忠终良啊!你要孙儿做个昏君吗?
孝庄:我刚才说过他,他鳌拜的脖子比咱们的腰还粗,咱们眼下杀不动他,我知道苏克沙哈是忠臣,鳌拜是奸贼,可是目前奸臣的势力比忠臣的势力大,所以我们只能牺牲忠臣依着奸贼,如果我们不杀苏克沙哈,他鳌拜就不会放心。
我在告诉你我要用苏克沙哈的人头换天下几个月的太平。孙儿,当年我为了顺治皇位委曲求全划敌为夫。在那样一个漫长的岁月当中,我们母子俩忍哪忍哪!一直忍到顺治亲政之后。那是何等残酷的日子,你今日之辱比起我们当年来你差远了!
(评:玩权臣之术.两边平衡,贯技! 此一时彼一时!伴君如伴虎!
康熙王朝吧篇三
《《康熙王朝》中经典台词》
这几天重新看了遍康熙王朝,实在是太喜欢里边的背景音乐了,在网上搜了半天,总算找到,现在截取一部分经典片段,随着荡气回肠的嘎达梅林再看一次这位伟大君王。
1、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七个人 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 ,又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总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 。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 这四个字,是朕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
2、你们的胆子太大了!
3、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得而邦本固,而边境自安,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得而邦本固,而边境自安,所谓“众志成“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长城,长城是个梦,是空的,是个无用之物!顶多是个摆设!长城啊长城,自秦始皇开创长城,仅两世就垮了。大明朝,怎么样呢?他们用了百年之功,万人之力,没有挡住我大清入关,江山易主!诏知后世,凡大清国君,当持王道,取民心,练兵马,永不筑长城!
4、小孩子是可爱的,你们小时侯都这么可爱过,朕个个都抱过,那时朕就在想啊,你们永远长不大,那该多好啊。朕的老师叫魏承谟,朕小的时候,他给朕讲过一个典故,叫“停尸不顾,束甲相攻”,意思是说,皇帝死了,他的儿子们,放着他的尸体不管,却为了皇位打了起来,那时朕确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但是,现在朕相信这种事一定会发生在朕的身上,你们现在这样对待自己的弟弟,朕问你们,将来,你们会怎样对待朕?
5、在千叟宴上,康熙皇帝说:
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啊,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唉,可惜啊,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 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康熙,如此的令人动容、难忘。
我每每沉醉于剧中康熙沉思的神情,我想那是他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厚积而勃发,深思之而后动。
当容妃死后的内心独白响起,我的泪水不能自禁。
“容妃听旨,朕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传旨张廷玉,我要他为容妃撰写本纪,让他把孝慈仁皇后的孝行、德操、坚贞传之后世。十八年来,容妃与朕心心相印,水乳交融。容妃啊,从此你与朕千古相随了。”
这难道不是生活中夫妻情深的体现吗。
当蓝齐儿拒婚、远嫁、探亲等几场戏的矛盾冲突中,则更是把一个父亲的内心演绎得出神入化。当他弯身一片一片的拾起蓝齐儿摔碎的玉兔时,我分明记得他额头暴起的青筋,极度伤心、自责、无奈的复杂神情。记得一句话是父爱如山,这应该是最佳的概括吧。
康熙王朝吧篇四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
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所以只能看过《康熙王朝》,我去抒发一下个人观点。 《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对其中漏洞百出的历史问题感到愤慨。举个例子:第二集中,孝庄对索尼说了一句:“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懂点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孝庄”是大玉儿死后,康熙封她的谥号。一个人活着时,如何称自己的谥号呢?
当然,这些都是跟我的主题不相关的旁支。就本次的主题,我总归该讲点隐喻、象征之类的东西。康熙——年少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裁撤三藩,三征葛尔丹,收复台湾。这样一个光照列祖列宗的皇帝,小时候也是一样的与众不同。
开片就是小时候的玄烨在太监们的伺候下,在湖面上滑冰,看上去很开心,也很“春风得意”,呼喝着奴才们。可是,联系康熙亲政后一系列的大动作,不难知道,康熙的帝王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开片的场景,或许我们可以理解成,这象征着康熙的“如履薄冰”——在他的前半段帝王生涯中,一路征战,小心翼翼地应付内忧外患。 紧接着,我们的“孝庄”太后出现了,伴随着孝庄的出现,让我感觉到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人是怎样的魅力与魄力。孝庄一边修剪着花花草草,一边对着佟妃说:“你呀,别看这些花开得茂盛,那
也是盛极初衰啊。”又说:“你看,那盆花多好看啊,今儿好看,明儿好看,今儿比明儿好看,一天比一天好看。”这盛极初衰的“花”想必就是在暗示董鄂妃命不久矣。染上天花的董鄂妃果真熬不过病魔,撒手归去,也带走了顺治。而这盆“一天比一天好看”的“花”,或许是指佟妃,也或许是说孝庄自己。因为随着顺治的皈依佛门,玄烨的登基,佟妃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太后。没执掌到凤印,当个皇太后也不错。而孝庄也因辅助玄烨,开启了康熙盛世,流芳百世。作为一个古代的女人,能做到这个份上,确属不易。孝庄,她修剪的是花草,又不仅仅是花草。在这个王朝,顺治管理着朝廷,孝庄“修剪”着后宫。她明里暗里地对这些后宫中的“花花草草”提点、打压着,她修剪得越来越顺手。
廷试——试出了玄烨的才华,试出了顺治的储君人选,更试出了玄烨的未来。睡在龙椅上,并且让龙椅因他而动。这是自前明皇帝起就未移动过的龙椅,却为了玄烨,打破了这个规矩。或许,是“天之神器”的威力;或许,是“天上星星、地上龙脉”的灵力,总之,这样做,暗示得不能再明显了,玄烨——就是大清王朝第三代接班人。
玄烨说,汉人的文化也是天言。这无疑让顺治帝很恼火,可是,玄烨说的难道真的就没有道理,显然不是。恰恰相反,正因为玄烨的话掷地有声,玄烨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行森刮目相看,也让顺治下了立储之心。“满汉”,这是一对矛盾又共生的存在。如何才能处理好?我想,玄烨在这里已经思考着,唯有满汉文化的交融,才能真正让人民享受到安定与幸福。这也是康熙生涯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本西方一衲子,奈何落入帝王家”。这是顺治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最后踏入佛门的根源。行森大师说:“皇上只因尘缘未了„„”好一句“尘缘未了”,这唯一的尘缘就是暗指董鄂妃吧。而随着董鄂妃的仙逝,果然,顺治帝了绝尘缘,皈依佛门了。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天子是“天之神器”,是神的代表,他的权力就是天在行驶权力。顺治帝说自己“前世真的是一名僧人”,那他就真的是了。他就可以借由这点,不管整个大清王朝,遁入佛门。有人质疑,可是没有人敢真的做出什么。这是“神意”,更是“圣意”。
虽说,这部剧中有太多历史的硬伤,可是仍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成为大众喜爱的对象。想必,除了演员的演技外,剧情的设置也是有其一定的吸引力。
康熙王朝吧篇五
《一个王朝的背影——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表演赏析》
一个王朝的背影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表演赏析
文/荞麦花开 优雅于形优越于心
目录
两个王朝
千古一帝
陈氏康熙
青年康熙
泪戏 泪希
电影入剧
戏剧入剧
道具设置 独步天下
肢体语言设计
细节动作 拟狮化表演 注重细部
龙公子与紫云
正大光明殿
台词
工笔细绘与写意大气
第十四剑
一个王朝的背影
两个王朝
2001年岁末,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在央视8套每晚黄金时间全国首播,击败同时段登陆央视1套的历史大戏《孙中山》(赵文暄主演),最高收视率超过百分之六十,不但盖过了当年的热播大戏《长征》(唐国强、陈道明主演)、《大宅门》(陈宝国主演)、《黑冰》(王志文主演)等,而且创造了近年来已颇为繁荣颇为饱和的国内电视剧市场的收视神话。
央视于1999年推出的《雍正王朝》,唐国强深刻地塑造了一个艰忍而勤政的雍正皇帝。他收起了诸葛亮的丰神飘逸,用隐忍的眼神刻画出了雍正复杂的内心世界。唐国强刻画入微的表演是《雍正王朝》可看的第一亮点。
《雍正王朝》中的另一大亮色是焦晃塑造的康熙,同样于无形处见真功。他的晚年康熙沉稳、雍容,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却不动声色。焦晃把晚年康熙雄霸强悍而又焦虑凄凉的复杂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剧王子”的肢体语言内涵极为丰富,表现力极强,声音、台词尤其是他的优势。记得有场戏,两位阿哥因事争执在殿外扭打起来,康熙得悉后疾步而出,边流星大步边高喝一声:“那你又是什么东西?!”隔着几重大殿的空地,声如洪钟,厚重宏亮,充满磁性,显示出一位话剧演员的非凡功力。这是《雍正王朝》的第二大看点。单以表演而论,可以说主要是唐国强焦晃二人合力托起一部好剧。
《康熙王朝》中,康熙与雍正同样是带有压抑色彩的皇帝,本身气质偏于收束的陈道明的出演使康熙的压抑色彩更为浓厚。只是雍正的压抑是命运的基调,是从即位开始就注定了的,他一生都在这样的重压下挣扎不得翻身,直把他逼得有了“阿其那”“塞司黑”的记载,吐血而终。而康熙舍我其谁的胸怀气度、文治武功、英伟不羁注定比雍正强势,他永远驾驭着压抑迎难而上,把苦痛和艰难视为己任,饮下苦酒却能甘之如饴。如果说,片头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酣畅地表现了康熙舍我其谁的气势,片尾曲《大男人》就道尽了这种强悍压下的种种苦痛与艰难。把两首主题曲合起来听就更能深刻地感受剧中康熙不为人诉的内心世界。从角色上来讲,康熙比雍正有更丰富的发挥和表现空间,更能全方位的展示一位演员细腻入微和大开大阖的表演功力。角色本身的强势使陈道明在参演之初就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从剧情上说,《康》剧漏洞却颇多,不及《雍》的严谨。从历史剧本身的厚重、深刻、发人深省而论,《康》亦不及《雍》。不过本文只着眼于赏析陈道明个人的表演,剧本本身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史实乃至编剧导演的历史观等问题,一概略去不表)。
千古一帝
与他的儿子雍正相比,康熙皇帝为有清一朝最为杰出的皇帝,后世更誉为“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世所共见为世所罕见,此不赘。从个人修为来说,其国学造诣之渊深博大,几乎涵盖中华文化的各个枝节,堪称中国有史以来最为博学的皇帝;更为令人吃惊的是,这位满族出身的帝王不但于汉人文化倾心终身,其对包括欧氏几何、生理、物理等等所谓“西学”率先采取的开放接纳为我所用的先进姿态以及好学不倦由此取得的极大成就更使其仅在此一项上就足以无愧“千古一帝”之誉,其“西学”令后世睥睨天下者即如毛蒋也难以望其项背;而其个人的勇武强悍,则可由纵马驰猎弯弓射雕不逊于成吉思汗得以明证。下面引一段康熙的自述,为其1719年自木兰围场行猎后返回避暑山庄时对御前侍卫的谕示,读者
于其勇悍可见一斑:
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只,猎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陈氏康熙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对康熙评价极高。余秋雨认为,康熙皇帝,撇去他的文治武功,国学西学,也撇去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不说,首先在人格上他是一个特别强健的人。这种人格上的强健使他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极其复杂的蒙古与西藏事务,有足够的精力来稳步打点他脚下的万里江山。
我对余先生这个看法极其欣赏,深有共鸣。康熙在个体人格上异乎寻常的强健,使他的六十九岁人生始终张扬着一往无前的激情,诚如片头曲所唱“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这几句,不少人批评词中封建帝王思想浓厚;但从表现“个体人格的强健”来看,实在堪称佳作。词曲既谱得好,唱更是唱得中气十足,令听者只觉酣畅淋漓,怎一个痛快了得!我每次在MP3中放出这几句之时,不论在何地,脑中立马浮现出陈氏康熙挥斥庙堂、立马北国的雄姿,胸中立时热血沸腾,不可遏止。千古文人侠客梦,千古少年英雄梦,文人少年梦中的侠客英雄,此时就化而为一,化为身着明黄战袍的康熙皇帝。北国大草原的风恣肆地吹着他颌下已有霜色的胡须,他猛一掉头,睥睨天下的目光一道电闪,马鞭挥处,一声大喝“踏平准葛尔,剿灭葛尔丹!”,遂纵马于大清千万铁骑之前,朝向铁木真子孙生息的地方扬鞭驰去。身后山呼海啸一般涌来“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看旌旗猎猎,听铁蹄铮铮,金戈铁马翻腾,气吞万里如虎。
《康熙王朝》全剧最主要的魅力,就在于五十集的浩瀚,都在围绕一个光芒四射的男人来展现。当然,《康熙王朝》不只是陈道明的戏,该剧大大小小的主次角色几乎都演得好;其中,容妃、明珠、姚启圣、索额图几人演得尤其好。花团锦簇的赏心悦目的表演是全剧吸引人的最大原因(因其剧情上颇有些问题)。但众星捧月,光华最盛的还是那轮明月。在剧中,陈道明自第15集出场,便以其光华夺目的精湛演技挑起了全剧的主梁,从青年演到老年,使全剧始终光芒四射。
青年康熙
陈道明拍康熙时已是“奔五”的人了,但由于长期坚持打篮球,生活有节制,少放纵,故身材与面容保持较好。他表演平吴三桂时期的青年康熙,扮相并不是太大问题。剧中很明显的作了两点处理:一是将其声音做了技术加工,减弱浑厚的成分,而辅之以鼻音,所以听起来比较高亢清俊。二是脸部化妆修饰。恍然之间,时光回流20年,我看到了1984年《末代皇帝》中的溥仪,那青涩时代的陈道明。《少年包青天》中,陈道明扮演的八贤王也是清俊的造型,但他两道比较弯比较淡的眉毛画成了浓浓的剑眉,向两边挑着,斜插入鬓,这样人俊逸帅气一些(有时候还觉得有点妖);青年康熙未对眉毛作处理,私以为这样的陈道明要霸气一些。
陈道明塑造青年康熙,把此一时期的性格特点抓得极准。此时的康熙,解决了鳌拜,雄才大略初露端倪,然血气方刚而又未曾经受大的磨难,故谋略有欠老练,冲动有余而沉稳不足。这点在康熙与太皇太后的二人戏之中表现最突出。如康熙若是有喜讯告诉皇祖母,是一溜小跑,再加之三蹦两跳。与老祖宗说话,甚至偶尔露出调皮少年与祖母撒娇时的表情动作。这就是少年心性,就是血气未定。这些表演显然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但妙就妙在陈道明能够将精心设计流露成自然之态而不显生硬做作。这之中,火候就非常关键。五十岁的男人演二十岁的少年向祖母撒娇,稍有不慎就令人皱眉捧腹,荧屏上这种令人作呕的表演时有可见;但你从二十岁的康熙身上绝对看不到五十岁的陈道明。
泪戏 泪稀
青年康熙平吴三桂这段,康熙与皇祖母在是否逼吴撤藩一事上产生重大分歧。康熙少年气盛,料事过易,坚信自己严旨之下,吴三桂必会屈服。但太皇太后力主“用时间换空间”,暂时稳住他,先耗住自己拖住他,待吴三桂老死云南再作计较。康熙则生平首度对祖母坚持己见,并立下军令状:若吴在撤藩严旨之下抗逆作反,自己甘愿引咎退位。结果,吴反,云南巡抚朱国治自尽,叛军一时声势浩大,朝廷措手不及。康熙此时如梦初醒,追悔莫及,跪在皇祖母之前,声泪俱下,请求退位。当此存亡之际,一个皇帝最要紧的不是追悔,不是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平叛重担,稳定朝廷内外之心。康熙前过于大意,后又失于轻率,确是少年天子,不体国事之重,不识国事之艰。陈道明这里为康熙安排了一场泪。整个五十集的剧集,康熙一生“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不知有过多少心如刀割,但只此一场落泪(安抚王辅臣之子王吉贞时,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假意坠了一场泪)。其一他是少年天子,其二这是他于皇祖母之前出于力争而铸成的过失,故而情动
于中而发于外。因为于帝王,流泪本是血气未定者所为。待到年事渐长,胸中可藏千般苦痛,千般眼泪都只默默流在心中,默默留在心中。如迫不得已将爱女下嫁葛尔丹时蓝齐儿痛哭着跑开,他一个人痛苦地拾起满地的玉兔碎片,父亲的无奈与大清皇帝的耻辱全部凝聚在那深锁的眉头与艰难的弯腰之中。如听闻大阿哥曾被葛尔丹俘虏过,先是狠狠抽了他一巴掌,继而又恨恨地抽了自己一巴掌。但都不曾坠泪。
我发现,陈道明的眼泪是他在表演中最无声息的东西。待你发觉他的表情有些异样时,多半泪已经滑落到唇边。他流泪没有通常的鼻翼收翕或是嘴唇抽搐等准备动作,情绪一到就下来了。量还很少,未及滴落便流到尽头,只在脸颊留下一道浅浅痕迹。
他的泪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笑时半行泪”。让人在猝不及防之上再加一层心酸。让我益加佩服的是,他还可以一只眼流下泪来,同时另一只眼却泪盈满眶,或递次而落或根本就不掉下来(想到《霸王别姬》中的小小豆子和张国荣,两个右眼单行泪)。
《中国式离婚》中,最后老宋在病床上对娟子说出“想来想去,我最在乎的人,还是林小枫”。此刻他包着白色医布纱巾的头迅速扭往另一边,显是不想让娟子“这个孩子”看到自己在经历婚姻的那多磨难之后对林小枫的深情如故。然而就在此时,右眼一滴泪(注意看,左眼没坠泪!)飞速滑落,而嘴角一点抽动都没有(真是要包裹住满心满腔的悔恨和爱,还是没能守住所有关隘)!此时背靠在病房外墙壁上静静听着他们谈话的林小枫不禁默默双泪流(蒋雯丽也是泪戏高手,她与陈道明恰好相反,流泪之时,脸上每一条纹路的细腻变化,配合泪水和抽泣声,堪称层次丰富。当年赴京考表演系,考官要求考生们现场表演一段伤感的戏,别人忙着呼天抢地,她却一个人静静坐在那,只默默的坠泪。遂被录取),只是这悔恨交加、百感交集的妻子,却是没有看到丈夫深情如故的那一条泪线了……全剧中陈道明就坠过这一道泪,如同唯一一次酒吧崩迪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唯一一次跪在妻子面前灵魂如同脊髓被抽离躯壳,印象太深刻了!《康熙王朝》中他在正大光明殿的廷斥群臣如狮子吼一般震撼灵魂,《中国式离婚》里面几个唯一出现的无声细节如针一般扎到观众心坎坎上,有声无声,俱能入木三分、透骨九寸,中国演员中唯此一人。
《女巡按》中,和两位夫人赶回客栈的刘非看到文大人横死当场,悲痛袭来,然
康熙王朝吧篇六
《康熙王朝》
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呀!
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敬给今天赴宴的老同年们。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保国平安,你们俯首农桑,致使大清的百业兴旺,君、臣、民三者同德呀!没有你们,记着,便没有今日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
这第三碗酒啊,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哦,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他们造就了朕哪,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得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康熙王朝吧篇七
《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背景音乐听后
最近在网上又重新搜搜索观看了《康熙王朝》,很喜欢电视里的这段背景音乐,我找了好久,今天终于找到了,得以仔细品味。
小号中音“哆--拉(低音)----”绵长起始,然后同样旋律迅速柔和升至高八度,阴柔跌宕,小号结束时郧续尾音。这段乐音并不复杂,同样旋律紧接着是箫,然后是琵琶,最后有一小段是合奏,主旋律是大提琴浑厚的倾诉再次反复这段音乐。
就这样,小号、箫、琵琶、大提琴反复循环,乐句之间的音符过渡衔接得十分圆柔,因了节拍的延长,旋律的跌宕,乐音回肠荡气在广漠的草原上,缠绵深情萦绕在宫廷里角角落落,更在人性康熙那淡淡的眉宇间和自信的谈笑间...... 这一段背景音乐贯穿剧情的始终,也就是这段音乐吸引我观看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场面:
野外。
蓝齐儿和儿子在垒葛尔丹的坟。
“我是你的皇阿玛,我是你的皇阿玛.....”康熙有些咆哮了。
“16岁那年,你要我嫁给葛尔丹,要我为大清作贡献。我不愿意,我不愿意,是你,是你逼我来了,我来了。后来,我爱上了葛尔丹,为他生了儿子,你却杀了他,尸首分离....你还是我的皇阿玛吗?.....”公主伤心的哭诉着.
幽怨悠扬低沉的音乐在原野又响起 。
“我是你的皇阿玛,我是,我对不起你,兰齐儿....”康熙说着捂着左胸一下倒下去了.
康熙和他心爱的女儿相拥而泣。
......
小号----箫----琵琶----大提琴
深情。
深远。
深厚。
深悠。
一韵三叠,叠叠透心;不,我觉得还不够,它有一种苍茫辽远的忧伤,它可以把你的筋骨磨硬,心肠磨软 。
此时非彼时,此地非彼地。
窗外,寂寞的黑继续明天的梦。
第47集《康熙王朝》此刻早已剧终。
小号响起“哆-拉(低音)-----
对于这段音乐背景音乐时长不过3分种,可它是常常击穿心灵,我会不自主的随着音乐哼唱甚至手拍击长调而颤抖,更多的时候回想康熙或者高兴得意或者忧郁惆怅时的情景;有时候也自己根据音乐设计一些陶醉的画面沉浸其中。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段音乐为什么不用马头琴呢?那应该是草原的象征或者说是草原的符号之一。马头琴,是否因为太忧伤了,以至于有些沉沦,这或许是原因之一吧。作为帝王的康熙,在道义与情感上一定是后者服从前者,他要有帝王的大气和决断;作为男人的康熙,作为慈爱父亲的康熙,又作为人性的康熙,他
同样具有普通人的情感,所以这段音乐必定要符合人物个性和场景,选用小号、箫、琵琶、大提琴造成回环起伏宕跌扣人心弦的效果,尤其是草原长调的韵,白云是蓝天的浪漫,骏马是草原的浪漫,长调是心灵的浪漫。还有人说:如果以美学命题取代诗性的文学描述,“长调是心灵的自由”,因此我们听到的草原音乐它都有一种绵长的悠远。
长调,既然是心灵的自由,那么,这段不足3分种的音乐完全可以抒放人性康熙慈爱柔情男人的一面,所以,这段音乐贯穿全剧,高兴得意飞扬时起落;失意惆怅忧伤时起落。
或许这就是草原长调感人的魅力所在吧。
康熙王朝吧篇八
《康熙王朝》
长城啊长城,她是空的——————传喻后世子孙,行王道决不修长城”。 千叟宴中,他三碗敬酒的独白,是怎样的深沉、豪迈、真情, “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敬给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 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敬给今天赴宴的 老同年们!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保国平安,你们俯首农桑,致使大清的百业兴旺。君、臣、民,三者同德呀,啊!没有你们,记着便没有今日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了。 这第三碗酒啊,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嘿!郑经,噶尔丹,噢,还有那个朱三太子,啊?嘿,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呀,啊,他们造就了朕那!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朕恨他们,也敬他们。哎,可惜呀,他们都死了,朕寂莫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康熙,如此的令人动容、难忘。 我每每沉醉于剧中康熙沉思的神情,我想那是他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厚积而勃发,深思之而后动。 当容妃死后的内心独白响起,我的泪水不能自禁。 “容妃听旨,朕封你为孝慈仁皇后。传旨张廷玉,我要他为容妃撰写本纪,让他把孝慈仁皇后的孝行、德操、坚贞传之后世。十八年来,容妃与朕心心相印,水乳交融。容妃啊,从此你与朕千古相随了。” 这难道不是生活中夫妻情深的体现吗。 当蓝齐儿拒婚、远嫁、探亲等几场戏的矛盾冲突中,则更是把一个父亲的内心演绎得出神入化。当他弯身一片一片的拾起蓝齐儿摔碎的玉兔时,我分明记得他额头暴起的青筋,极度伤心、自责、无奈的复杂神情。记得一句话是父爱如山,这应该是最佳的概括吧。 《康熙王朝》中最经典的一段台词,对于目前中国也腐败问题也有很大的警醒和现实作用: 康熙: 宣旨! 太子: 嗻!众臣听旨,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明珠纠结大学士余国柱、大学士勒德洪、大学士李支芳、户部尚书绋伦、吏部尚书科尔坤、工部尚书熊一肖等,朋比为奸,欺君枉法,贪赃受贿,误国害民,朕再三警醒,尔等却终然不改,俱为罪无可赦,着尽数革职,抄没家产,永不录用,钦此! 康熙: 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班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
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有的人,比这七个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鏊拜,灭了鏊拜,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台湾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啊,朕收了台湾,葛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还站在皇宫后边,天天的盯着你们呢!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老想着和大伙说些什么,可是话,总得有个头啊。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匾升起]这四个字,说说容易啊,身体力行又何其难?这四个字,朕是从心里刨出来的,从血海里挖出来的。记着,从今日起,此殿改为正大光明殿!好好看看……哦,你们都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想想自己,给朕看半个时辰。康熙8岁第一次上朝时,孝庄太后对他说:“孙儿!从此以后,这天有你来撑!这地有你来踏!这全天下的人都是你的子民!你放心吧!” 在皇祖母的鼓励之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君王之路.这条路是艰险的,但是他一路走过来了,走的还很辉煌.但是谁能体察他在途中留下的辛酸和无奈呢? 康熙帝英明天纵,睿远神武,小小年纪却目光如炬,烛照古今。他拜考子伍次友为师,讨教为皇之道;借魏东亭、汉裤布和吴六一除掉了鳌拜.那个时候,他刚刚16岁.当打开宫门踏着血路上朝的时候,他知道更大的艰险在等着他,那就是吴三桂. 青年康熙就认定了:一定要平吴三桂!但是他与皇祖母在是否逼吴撤藩一事上产生重大分歧。康熙少年气盛,料事过易,坚信自己严旨之下,吴三桂必会屈服。但太皇太后力主“用时间换空间”,暂时稳住他,先耗住自己拖住他,待吴三桂老死云南再作计较。他生平首度对祖母坚持己见,并立下军令状:若吴在撤藩严旨之下抗逆作反,自己甘愿引咎退位。 结果,吴三桂造反,云南巡抚朱国治自尽.叛军一时声势浩大,朝廷措手不及。康熙此时如梦初醒,追悔莫及,跪在皇祖母之前,声泪俱下,请求退位
。当此存亡之际,皇上最要紧的不是追悔,不是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平叛重担,稳定朝廷内外之心。可是他前过于大意,后又失于轻率,确是少年天子,不体国事之重,不识国事之艰。 陈道明这里特意为自己安排了一场泪。整个五十集的剧集,康熙一生经历不知多少艰难险阻,心历不知多少心如刀割之事,但只此一场落泪.其一他是少年天子,其二这是他于皇祖母之前出于力争而铸成的过失,故而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待到年事渐长,胸中可藏千般苦痛,千般眼泪都只默默留于心中,默默流在心中. 不过康熙很快就缓过神来,开始从容应对.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无疑就是周培公了!早在撤藩初期, 他就提出了撤藩的三步走.在危难时候,又是他将王公贵族的兵勇、家奴、差役、佣工组成了一支虎狼之师,屡战屡胜,扭转了局势.但是因周培功威望、势力过大,满族官员纷纷对他猜忌.为了稳定人心,康熙只好要他交出兵权回宫。不久,吴三桂大败,临死宣布即皇帝位。图海率兵攻破吴的大营,将他斩杀。至此,三藩之乱结束.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南方又起了战事,盘踞台湾的郑经派施琅攻陷金门、厦门,南方告急。这个时候,康熙又想到了被贬的周培公.他到盛京去看垂死的周培公,可惜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盛京恶劣的气候和生活条件让这个文弱书生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君臣之间坦诚相对:"对朕来说,八旗将士的团结比你一个周培公重要得多啊!"而周培公表明自己从来没有怪过他.虽然被贬到边疆地区,他却仍然花了十年心血画出了当时最完整的中国疆域图。康熙沉吟片刻,说:“明修长城,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何曾能阻我先帝龙兴关外,革鼎中原!修长城又有何用?不足取。人心即是无形的长城,只要人民安居乐业,天下一心,便是万古不废之长城!"这种见解,确实非凡人所能及的根据周培公的遗言和自己的见解,准噶尔大汗噶尔丹也是康熙的心腹之患.这个时候,噶尔丹使者格隆也带领人马来到北京,意外的,噶尔丹看上了蓝齐儿。噶尔丹遣部将格隆,带着厚礼再次来京,这次是向康熙提出要娶蓝齐儿为妻。 为了赢得时间,康熙不得不让蓝齐儿下嫁葛尔丹.蓝齐儿不愿意,她把康熙送给她十六岁生日礼物 ——玉兔,扔在地上,然后痛哭着跑开。康熙默默地一个人一片片捡起碎片,太监要帮忙他立刻阻止,亲手把碎片交到太监手里,命令他们让手下的人修好,不准少一片……父亲的无奈与大清皇帝的耻辱全部凝聚在那深锁的眉头与艰难的弯腰之中。 在时机成熟之后,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可惜在前线,他染上了寒热病,眼看岌岌可危.多亏容妃冒
死试药,才挽救了他.初征未果,只能暂时收兵.这个时候,王朝内部的腐化问题日益严重.他让李光地彻查. 这个康熙后期举足轻重的汉族官员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在做人方面很厉害,对敌人决不心慈手软。我最喜欢他说得一句话:“臣有罪,但臣无悔。”将自己的一切坏的行径都掩埋在了“无悔”之中,这样的人才能深受帝王的喜爱,所以他比周培公要幸运得多。康熙宽慰李光地说:"死后,在京郊西面的乱葬岗,朕赐你3尺黄土,葬你李光地."有了康熙的保证,于是就有了后面,李光地弹劾明珠、索额图,解决结党营私. 尼布楚条约顺利签订,索额图立了一功,康熙暂未动他,而把矛头指向了明珠.就在明珠50大寿的第二天,张廷玉带人抄了明府,明珠锒铛入狱。康熙宣布对明珠和他的死党尽数革职,永不录用,并在大殿上高悬“正大光明”匾,以明心迹。 接着,康熙再度出征噶尔丹,明珠也披枷戴锁同行。这次远征,适逢大雪飘飘,有人建议暂时撤兵,被康熙否决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女亲家在背后捅了他一刀:索额图派天音和葛礼焚毁了康熙30万担粮草.幸运的是宝日龙梅不仅找到了新的粮食来源, 而且寻到了噶尔丹踪迹,康熙下令进击噶尔丹.两军对阵,蓝齐儿母女抱在一起,容妃和蓝齐儿叫“不要打了”,可惜战火依然轰鸣.胤礽追上了重伤的噶尔丹,不管蓝齐儿怎样请求,他还是杀死了噶尔丹,割下了他的首级。 葛尔丹临死时,只是对蓝齐儿说了句"我爱你."蓝齐儿也许当时真的很恨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哥哥. 康熙给蓝齐儿请罪,要带她回家,我们知道这是徒劳的.在任命噶尔丹的儿子阿密达为新的准噶尔王后,他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 天音、葛礼最后一搏,率众劫康熙大营,大败丧生。而经此一役,索额图的阴谋也被康熙察觉.在迎接康熙凯旋进城的路上,他被张廷玉逮捕,下了大牢。康熙回来了,他终于知道了皇祖母和苏麻已死.他心中大恸,亲自守灵。在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同时离开了他,那一刻,也许一切都变得空荡荡的.那些胜利的辉煌如今仿佛都变得那么无关紧要了. 之后的打击更是一个接着一个.首先,他没有想到索额图真的想杀他: 康熙: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的第一罪人呐!还有,李光地, 张廷玉 ,你们~~你们长的是猪脑子啊?你们想都不想,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篡政谋逆 夜袭皇架,这些能提吗? 李光地:"皇上,此款大案,已审明查实,索额图认了…… " 康熙: "他认,朕不能认啊!一个跟了本朝40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啊!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大
清的体统何在!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你们听着,这27款罪……朕都准奏,即使这样……索额图他就是长了一万个脑袋,也不够朕砍的!还是那句话,朕不能杀他,把他关进大牢,颐养天年吧……" 随即,他又问明胤礽确曾有过弑君篡逆之想.他伤心欲绝,,以前两次想费,终究心里不忍,这次还是当众废了他的名分,交宗人府圈禁。 为了太子,容妃数次进言而被贬.一个人一生无论求什么,有一样东西他必须求——就是一个随时随地能说知心话的人。康熙的那个人就是容妃,最后,也是为了整个大清,他牺牲了这个知己。 讽刺的是碰巧蓝齐儿回来探亲,康熙当然很开心了,他从柜子里拿出藏了很久的音乐盒给自己的女儿.容妃也很开心,她第一次以为有了希望.但是李德全去找容妃,他告诉她一切只是演戏.容妃换上贵妃衣,李德全让她“只许笑,不许哭”.容妃在回头,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她知道原来一切只是泡影,剩下的依然是痴痴地等...... 终究纸包不住火,蓝齐儿跟踪马桶车,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在刷马桶.母女相见,抱头痛苦,惟有泪千行.蓝齐儿伤心地把父亲送给她的心形八音盒扔在地上,还扬言要叫自己的儿子来攻打大清.那一幕, 康熙那种震撼,无奈,又痛心的眼神现在依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最后的打击也来了.随后,长子胤褆竟然向康熙提出杀掉自己的兄弟,康熙对这个表面忠顺,心如虎狼的儿子也绝望了,终于派李光地抄了他的家.竟然又在他家里发现了诅咒太子和自己的罪证,康熙只能无奈地把第二个儿子也放到宗人府里圈禁。 联想到康熙凄凉的一生:八岁丧父,十岁丧母,一生又多事端,年老了,还为这么儿子受罪. 为一个皇帝,但是又作为一个男人,他所受的痛苦是一个平常人无法感受的。 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既要有皇帝的气派,又要有作为一个男人的感情。容妃说过一句话:“他首先是一个皇上,然后才是一个父亲。”君王与男人的痛苦,我想他是真的全部体味到了. 康熙六十年,张廷玉建议摆下“千叟宴”,请一千名各族老人与康熙共庆新春,康熙欣然同意。“ 千叟宴”上来了1200位老人,声势格外浩大,有魏东亭,连罪臣明珠、索额图也参加了。康熙格外兴奋,连喝三大碗酒,一敬孝庄太皇太后和列祖列宗;二敬各位大臣和天下子民;三敬自己的敌人, "这碗酒,朕敬给朕的死敌们,鏊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那个朱三太子,他们各个都是英雄豪杰呀,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绩,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世再与朕为敌吧。" 他年近七十,君临天下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