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古话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中国经典古话篇一
《中国经典古语大荟萃》

中国经典古语大荟萃

b开头古语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开头古语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开头古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开头古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开头古语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经多世事心长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中国经典古话篇二
《经典古语》

1、首孝悌,次见闻

孝 弟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ì),谨而信,泛(fàn)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3、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4、无违

没有违背;不要违背。

5、“父母唯其疾之忧。”

让父母操心好像在割父母心上的肉一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不让父母操心烦恼,才是尽孝。

6、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指现在的所谓的孝子,只是能养老罢了,至于狗,马这类畜生都能赡养父母,如果不尊敬,人和畜生又有什么区别呢?

7、有深爱才有和气,有和气才有愉色,有愉色才有婉容。

8、一个人心在哪里,时间才能在那里

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10、在佛法中,经常说“报四重恩”:其一,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其二,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其三,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其四、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我们感念众生旷劫供我所需之恩,感念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花草树木供我赏悦。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总有健康的心态。

四重恩:父母恩、师生恩、国土恩、众生恩

1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个名,就是为的意思。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用成住坏灭四大物质存在方式来形容。天地万物始于无,成于有。这个都是造化的安排运作。

12、百善孝为先,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中国经典古话篇三
《经典古语欣赏》

经典古语欣赏

行道中庸 方是懿德

[原文]

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译文]

清廉纯洁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当机立断,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刚直而又不矫枉过正。这种道理就像蜜饯虽然浸在糖里却不过分的甜,海产的鱼虾虽然腌在缸里却不过分的咸,一个人要能把持住这种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为人处事的美德。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

[原文]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养德,亦可以远害。

[译文]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所犯下的轻微过失,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过失或旧仇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

辟众善路 以弭恶源

[原文]

反已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译文]

一个经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他日常不论接触任何事物,都会变成修身戒恶的良药;一个经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矛一样带来杀气指向别人。可见自我反省是使一个人通往行善的途径,而怨天尤人却是走向各种奸邪罪恶的源泉,两者之间真是有天壤之别。 人心一真 金石可镂

[原文]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译文]

一个人的精神修养功夫如果能做到至诚地步,就可以感动上天,变不可能为可能,如邹衍受了委屈感动了上天,竟在盛夏降霜为他打抱不平,而杞植的妻子由于悲痛丈夫的战死竟然哭倒了城墙,甚至就连最坚固的金石也会由于真诚的精神力量把它凿穿。反之,一个人如果心存虚伪邪恶的念头,那他只不过是空有人的形体架势而已,肉体虽存,其实灵魂早已经死亡,由于心术不正,与人相处,也会使人觉得面目可憎而惹人讨厌。一个人独处时,会忽然良心发现,不由得面对自己的影子也会觉得万分羞愧。

——摘自《菜根谭》

经典古语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

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经典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中国经典古话篇四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1上善若水 处下不争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2大智若愚 勿恃聪明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3淡泊恬适 明心立志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4滴水穿石 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5厚积薄发 以柔克刚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6海纳百川 包容涵藏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

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7戒骄祛躁 平等待人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8涵养心性 静定归真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9心诚则灵 唯德感天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10大道至简 淳朴自然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国经典古话篇五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

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

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国经典古话篇六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

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

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

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基本情况】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

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之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大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发展壮大,迅速崛起。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在“开发大西北”、“建立战略后方”的战略目标指引下,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肩负起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985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使学校的学科更加齐全,综合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办学历史长、办学实力强、办学成绩突出,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20,081人,研究生10,821人。在职教职工4,296人,有专任教师2,057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7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1人,研究生导师1,283人,两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1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2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校现有91个本科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2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兰州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同时广泛开展应用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贴近国家目标,立足西北特色,大力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均大幅提高。已先后获得国家、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编辑出版各种专著、教材、译著1,000余部,2012年

当年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据SCI统计,兰州大学是中国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引用率较高的大学之一。近年来,学校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居全国高校前24位,科技论文被SCI期刊引用数居全国高校前16位。

兰州大学积极发展国际及对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近五年来(2009年至2013年),接待来校访学交流外宾及港澳台地区客人7,300余人次,教工因公出国及赴港澳台参加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等各类活动计3,300余人次,派出近2,500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招收培养1,700余名留学生。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

【发展定位和目标】

学校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内涵提升,创新驱动,质量优先,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增强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队”意识,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发展道路,始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把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国际合作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进入质量提高、创新主导、结构优化、总体协调的新阶段,使学校成为国家特别是西部高层次人才汇聚中更加重要的人才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海华 青州市副市长 13455663108 诸城相州 高崇臻 诸城技校校长 13721988278

林飞 诸城市桃林镇党委书记 15763682266 孙海森

齐延伟

高维义

诸城市舜王街办主任 13780883333 潍坊人社局副局长 13906365366

中国经典古话篇七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中国古语中的十大智慧

在中国国学文化中,经典的名句比比皆是;这些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品质和内涵的一种代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这十句最具智慧的国学精语。

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解释: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宋朝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一天,他看见小吏从府库慌张出来,头巾下藏着一文钱。下令拷打。小吏不服:"一文钱算什么!你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大怒:"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斩首。

5、厚积薄发,以柔克刚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苏轼尝在《稼说送张琥》中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

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6、海纳百川,包容涵藏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四川大学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校训。 7、戒骄祛躁,平等待人

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是孔子“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的态度,同时也是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思想。在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是指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争宅基时,张英不偏不袒,互判三尺,同等对待。

8、涵养心性,静定归真

这种返璞归真的态度,是一种道教教义。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

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他们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是近于“道”的本性的。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若进一步嗜欲无止,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此背道而驰。而学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的状态。

9、心诚则灵,唯德感天

心诚则灵,关键是要做到“心”、“诚”两点。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10、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大道至简,是中华道家哲学。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大道至简即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

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3948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