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的意义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www.guakaob.com--中西医助理医师】

团结的意义篇一
《团结的意义》

“团结的意义” 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团结的意义

二.班会主持:黄文笛 老师

三.班会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游戏

四.班会主持地点:高一(10)班教室

五.班会目的:

1. 体验“我”是集体的一份子,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力量大,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多为别人着想、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2. 体会团结、友爱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确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活准则,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集体意识,让学生懂得在集体中约束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团结、谦让,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持集体的荣誉,办好事情。

六.班会过程

1. 引入

(1)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一根竹筷子容易折断,那三十根一起容易折断不?

通过这两个故事引入,并叫同学们讨论,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团结的意义”。

2. 游戏

(1)众志成城

每组四个成员必须占到制定区域,支撑点不能落在区域外,维持时间唱的为胜出者。

(2)句子接龙

每组的同学句子接龙,哪组用的时间最短并最清者为胜。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依此类推„„

(3)智慧闯关

让同学们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道智慧题解决出来。

要求:怎样用四条线把九个点连起来,并且这四条线不中断。

3. 讨论

同学们讨论团结取过的成功,不足和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

团结的意义篇二
《民族团结意义》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通过这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各民族人民之间和平共处、社会稳定繁荣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中国的稳定来之不易 。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经历百年战争,换来了民族独立,政局稳定,国际环境的基本安宁。改革开放30年艰苦奋斗,换来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发展。这来之不易的稳定不仅是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更是今后发展的保证。

然而在09年7月5日,新疆突然爆发了打砸抢烧恶劣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

造成重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破坏了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快速发展的稳定环境。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十分复杂深刻的政治背景,是西方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的总积累。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同我们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惟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民族团结。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其次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物质基础;再次要落实民族优惠政策,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最后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乡村创建活动。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国际上因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社会动荡的事,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妥善处置民族问题。

和谐与稳定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与维护稳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之中,都希望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人民富裕起来,都希望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那么,人人应该为和谐稳定尽责,为和谐稳定出力。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各方协力,和衷共济,团结稳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的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我们的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就在不远处!

团结的意义篇三
《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

中国自古以来即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民族地域的行政管理向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生长的不屈衡,形成了皇权统治下独具特色的中黎民族地域多元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不光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的基本内核,而且也成为新型行政管理制度转换的出发点。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行政管理制度文化与民族地域行政管理的相互讨论与有机团结,不光有助于承袭生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民族地域行政管理体制的革新和民主法制的配置。

从而得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是何等艰巨与重要的。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才有希望和前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民族团结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保证。

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人心思稳,人心思定,民族团结面临的形势很好,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不少,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我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以及境外敌对势力始终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民族分裂,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等,影响民族团结的诸多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

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

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国政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统一推行了全方面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的加强。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我们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政绩,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同样是政绩;检验一名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GDP的增长情况,更要看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情况。

坚持以人为本。就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工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民族工作无小事,时刻把民族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多为民族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党

的这些民族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最好的民族政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

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民族团结面临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够的问题,最终必须通过推进发展来解决。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化地使少数民族同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少数民族群众安居乐业。加大改革力度,将民族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立足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三个转变”,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树立全方位开放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参与民族地区建设,以大开放推动民族地区大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关键性重大项目,着力缓解“瓶颈”制约。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益性项目,不断优化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抓好民族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要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认同56个民族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相处,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民族地区

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大力搞好民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科学素质和干部的思想文化水平,使其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维护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团结。

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的适时创新。一是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现阶段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但也有的属于对抗性矛盾(如“三股势力”)。因此,要注意严格区分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各族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二是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不管是哪个民族,都要依法处理,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三是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事发当地。四是坚持教育疏导。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要坚持说服教育,切实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决避免因工作简单化而激化矛盾。五要走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广大干部群众。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之中,与本民族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处理民族问题和

团结的意义篇四
《民主团结的重要意义》

民主团结的重要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团结的意义篇五
《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的重大时代意义》

2007年第6期

(总第105期)黑龙江社会科学  No.6,2007General.No.105

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的重大时代意义

高 鸣,王 萍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 要:党的团结是马列主义政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关系到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团结

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一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动上的一致。党的

团结意识、团结过程和团结状态内在统一于党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维护和加强党

的团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党的团结;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7)06-0016-03

党的团结是马列主义政党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和源泉。江泽民指出,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生产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珍惜团结,加强团结,这是每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和遵守的政治品格与政治纪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在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更复杂,肩负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源于自身强有力的团结和统一,同时又能把亿万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是近代旧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民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而团结的政治领导核心,没有一个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共同奋斗的崇高目标,国家就会分崩离析,就不可能实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是共产党把广大人民团结起来,充分尊重民意,深入体察民情,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挥,进而为实现共同利益、共同事业、共同理想而共同奋斗。

党的团结是关系到党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党要生存下来,不断走向成熟并发展壮大,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靠自身的团结和统一。党只有钢铁般的团结,并依靠党的团结搞好全国人民的团结,才能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团结、中央的团结高于一切。破坏党的团结就是违反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帮助敌人来危害党的生命。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增强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全党的意志、思想不统一,党的团结遭到破坏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和损失。因此,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继承和发扬了马列主义政党的原则和传统,一贯重视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并且把党的团结这一光荣传统发展成一种政治优势,保证了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团结,是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一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收稿日期:2007-11-10

作者简介:高鸣(1956-),女,江苏无锡人,副教授,从事党史党建研究;王萍(1979-),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行动上的一致,是高度的觉悟和组织纪律的统一形成的合力。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思想统一,是党团结统一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保证党内团结,保证党的工作集中化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思想统一,还不足以克服党内的小团体习气和分散状态,不能形成无产阶级的整体力量。因此,组织统一同样是重要的,它通过正式规定的党章,通过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使党形成有统一领导的、各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从而保证和巩固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的劳动者团结为工人阶级的大军。特别要指出,党的团结是一种合力、一种和谐,但不是鸦雀无声和死水一潭。党的团结不是无原则的团结,也不是形式的、表面的和虚假的团结,而是建立在思想统一基础上的真正团结。统一思想是实现党的团结的重要途径,但统一思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完全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每一个党员都没有任何意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盲从的团结是表面的团结,没有不同声音的团结是形式上的团结。

党的团结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团结意识和团结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统一的执政党,共产党员总体上有团结意识,即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紧密合作。二是指团结过程,包括团结行为和为达到团结而做出的种种努力,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增强全党同志间的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三是指团结状态或团结程度,是团结意识的落实、团结精神的体现及团结行为和团结努力达到的结果,比如讲“党的力量在于党的团结”、“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等等,就是指这样的结果产生的效能和力量。党的团结意识、团结过程和团结状态内在统一于党的团结。[1]

团结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团结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英勇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全国解放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牢记“两个务必”,更加注重自身的团结,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高举团结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今天,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浪潮推动下,无论是团结的政治基础、内涵、范围和意义都体现了时代特征,打上了时代烙印。

第一,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坚持全党在马列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终其毕生的心血和经验,最能理解和体会团结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所具有的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2]535,并说党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团结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只要我们能团结,这个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2]535。在《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讲到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的团结,一种是党与人民的团结,这些都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紧密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罪恶,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被我们战胜的。在我国的人民革命胜利以后,又是依靠什么战胜巨大的困难和重重的障碍,迅速地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迅速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迅速地进行并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呢?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党不是团结的,我们就决不可能领导人民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现在我们党已经在国家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起着领导作用,我们党的状况对于国家的生活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广泛、更直接的影响。[3]

第二,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邓小平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掉”。全国稳定的关键在于执政党内部的团结,党的团结是保证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先决条件,党内不团结,社会稳定便是一句空话。因此,党的团结高于一切。党的团结是全国人民团结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加强和维护党的团结,党才能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完全巩固,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尤其是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党所肩负的任务更艰巨,面临的情况更复杂,更需要加强党内团结,更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所以,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发展全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第三,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其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维护和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在新时期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要求。

江泽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组织严密、更加行动一致、更加朝气蓬勃”[4]1。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与高度统一,没有一个团结的党,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而没有一个高度统一的党,同样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与高度统一,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三个代表”,践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客观上要求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反过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必须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团结,也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通过深刻思考、不懈探索、英勇献身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第四,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站在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我们党和我国人民经历了艰难曲折,积累了丰富经验,愈益成熟起来”。党的团结是党长期执政、执好政、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4]574-575。这说明党的团结对于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

[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淑华〕

团结的意义篇六
《民族统一团结的必要性》

民族统一团结的必要性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我们伟大祖国,是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共同体。从历史上看。虽然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汇聚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员。正是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以及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把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历史好现实反复证明一个道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民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55个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没有各民族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弘扬发展,就没有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没有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伟大祖国前进的美一步,都留下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定足迹;伟大祖国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祖国的发展强大,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

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够动摇众志成城的中华儿女建设强大祖国的坚定信念,都不能够阻挡紧密团结的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步伐。

只有坚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团结,才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地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高二(2)班

九告

团结的意义篇七
《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也是如此。工作中我们身在团队,互相团结、积极向前发展,而对于罗欣来讲各个领导班子也是一样,一个班子犹如一个团队,如果没有更好的氛围,没有团结的力量,企业的整体进步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如果在一个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 甚至搞“窝里斗”的企业里,是没有生机与活力可言的,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企业团队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象征,是一个领导班子良好的整体形象的标志。“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员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高层的表率作用胜于耳提面命式的说教。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中高层、各级管理层的齐心协力,有利于推动公司工作作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的形成,有利于带领全体员工步调一致的完成各项工作,因此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领导艺术,大事有原则,小事显风格。原则、感情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维系一个企业团队的纽带,少了那一条都不行。放弃原则,迁就个别,虽然满足了个别人的利益需要,但却起到误导作用,由此必然导致人心涣散,从而失去了凝聚力。

总而言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领一席之地,必须发扬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的一员,让我们身体力行、义无返顾的践行团结协作,投身到团结协作的行动之中去,我们将不惜代价捍卫团结协作的硕果,更要为团结协作精神高唱赞歌! 因为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团队生存的动力和灵魂,我们都是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展翅高翔!

——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24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