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退烧

| 中医执业医师 |

【www.guakaob.com--中医执业医师】

感冒在中医来看只有两种治法
理中汤退烧 第一篇

感冒在中医来看只有两种治法,一种是实证,一种是虚证。实证感冒非常罕见,就是中医的麻黄汤证。这是身体壮实之人的治法。但现在的人,有哪个是身体壮实,经受得起麻黄汤的呢?估计一百个里都不一定有一个。所以各位网友掂量一下自己的身板,假如觉得自己不是壮实之人,就不用考虑麻黄汤了,直接看下一段吧。

99.99%的人得感冒都得吃桂枝汤,或者是桂枝汤的变种。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我本人每逢感冒,总是鼻涕清长,有点像关不住的水龙头。没有什么痰,也不会喉咙痛,总是怕冷全身不舒服。这时候我只要吃一副小青龙汤,吃完五分钟内必然见效,觉得鼻子畅通,鼻涕消失而且鼻腔干爽,同时头脑清醒,呼吸深沉。这小青龙汤关键是各味药包括细辛都要三钱以上,半夏尤其要多,4钱以上。如果你恰好咳嗽很厉害,甚至有喘,很多白稀痰,那你是中彩了,小青龙汤喝下去,5分钟内就止咳止痰。

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美国人曾经有一段时间用来减肥。因为它吃了后会呼吸深沉,肺活量大增,发汗十分厉害,发汗发得多,水分少了,人自然减肥。但现在被FDA禁用。原因在于前几年有个打美式足球的黑大哥,在闷热潮湿的天气里吃了超量的以麻黄为主的减肥药,结果吃了之后心脏不胜负荷,在球场上一命呜呼。麻黄本身对心脏的索取很大,所以【伤寒论】都以炙甘草来配伍使用,绝对不会单用一味麻黄的。美国人自己滥用中药,结果殃及池鱼,弄得现在美国禁止进口麻黄,很不方便。但是现在西药里仍然有一种感冒药是含有麻黄的,不需要医生处方,据说吃了对感冒有点用。当然有用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用小青龙汤其实是杀鸡用牛刀,我的身体没到用小青龙汤的地步。于是我就用桂枝汤,桂枝汤非常简单,就五味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但是用起来却非常有效,而且味道也很好。我用桂枝汤一般都是按照伤寒论的原量,就是说一两折算成15克。一升水相当于200毫升,用1400毫升的水来煎药。煎出600毫升,分三次喝。这就足够了,这原味桂枝汤一喝下去,原本好像水龙头一样漏水的鼻子马上就止,而且精神抖擞,甚至比生病前还要精神好。为什么呢?因为桂枝加炙甘草就是桂枝甘草汤,伤寒论里专门用来强心的药方。这样的量喝下去,心脏功能大大增强,精神不好就怪了。相比之下,西医用的一些压制感冒症状的药,吃了下去后人变得昏昏沉沉,总是打瞌睡,所以这些药都警告人吃了后不能操作机器,就是不能开车。西医就是压制症状而已,病的源头是无法处理的。

桂枝汤是用于身体虚的人,但是如果你的身体再虚一点怎么办?比如说,虚得心脏都有点怦怦乱跳,全身酸软无力。这时候,就要用到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把芍药加倍,然后再加麦芽糖。伤寒论里只有有限几个补养的药方,小建中汤是很重要的一个。传统上,这小建中汤被用来治疗营养不良身体瘦弱之人。当这些人感冒了,病情就会变得很凶险,就会出现前面说的心悸和身体无力的的感觉,这时候千万不要用什么祛风解表的药,比如说荆芥防风之类的,一定要先把虚补上来再说。这时候,补虚就是祛风,祛风就是补虚。我也试过这药方,一吃小建中汤,感冒马上好转,同样都是在三五分钟内。假如你自认肾比较虚,你也可以加一点附子,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感冒后,身体壮实的人就得驱邪解表,把病毒通过发汗排出去。麻黄就是第一选择。但是对其余99%的身体虚的人,就得用桂枝汤强心,或者用小建中汤补养,或者用小青龙汤强心祛痰止咳。因为对身体虚的人来说,补养就是祛邪,驱邪就要补养。

但是如果感冒时觉得稍微有点发烧,同时咽喉又有点痛,那怎么办?这就是另外一种感冒了,要用到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是伤寒论经方,只有四味药,但却是温病派的始祖方。伤寒论大多数药方都是用来治感受风寒的,这可以从张仲景频繁使用附子可以看出。所谓的风热感冒就比

较少涉及,其中麻杏甘石汤就是第一个药方。以后的银翘散,桑菊饮都是从这里衍生出来的,我个人觉得其中温病派治风热感冒会比麻杏甘石汤会更方便更有效。

我有个外甥,先天不足,自幼有哮喘,但是被美帝国主义的奶粉和激素药物喂养得牛高马大。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了。有一年夏天,突发哮喘,喘得自己要求上医院,我赶紧给他煎了个麻杏甘石汤,吃了后立马见效。银翘散和桑菊饮治风热感冒很好,不过如果有喘症,麻黄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再介绍一种居家常用的感冒常用方。一般人家里没有什么专门的药材备用,那感冒了怎么办?就用葱白。葱白这东西青色中间空,一看就知道有疏散风邪祛风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食物中的麻黄。感冒的时候,拿一大把青葱,至少6棵以上,把葱白切下,剁碎,然后配生姜红糖,或者配生姜红枣,煎约15 到20分钟,一喝下去,感冒也会马上好。我自己试过。

这葱白汤源自于中医的葱豉汤,原本应该是配和淡豆豉使用的。淡豆豉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豆豉,但是没有盐和油。两者配合使用最好。不过估计一般人家里不会常备这淡豆豉,所以就用这青葱就好了,不论是小青葱,还是大葱,都可以。

但是各位还是应该牢记虚实这两个字,如果感冒是出于虚证的。比如说,有些人沉溺于酒色,或者手淫过多,或者是吃激素伤了肾精,常常感冒的,这些人吃葱白生姜红枣就没用了,应该直接就补肾。这些人感冒只是表象,实质是肾虚。我的外甥因为吃西药过多,就是美名其曰中枢神经兴奋药,其实就是合法的毒品。肾变的很虚,一天到晚都感冒,像个玻璃人似的。尤其是每天下午5点钟起,总要喷嚏不停,鼻子稀里哗啦一两个小时才能消停。这时候我给他吃补肾药,效果就很好,吃葱豉汤就像泥牛入海,一点用都没有。

有些懂中医的朋友会说,哎,那个著名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你怎么不说?这个我知道,我也用过。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需要这么专业强悍的药方。一般的补肾时方就足够使用。我第一次用这药方的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原方原量(就是一两折算成15克)的开给自己家里人。结果又出事了,人吃了后整天小便。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这麻黄的作用就包括了利尿,附子补肾阳,细辛入少阴搜刮寒水,从小便而出。所以这药方吃了后不是发汗,而是利尿。外邪(病毒)从小便排出。张仲景祖师爷预估到内虚之人不宜发汗,所以就设计了这药方,不得不服。益叹中医之博大精深也。

说起这刮痧,这也要分阴阳虚实才行.正如网友所说的,对风热感冒会比较好,对虚证是万万不行.因为刮痧其实就是解表发散,而虚人是绝对不宜发散的.

有一天,我姐姐打电话来说自己很不舒服,觉得自己类似感冒的样子,全身无可名状的酸痛,因为当时比较晚,我就让她吃一些葱白生姜红糖水. 不料过了大半个小时后,我姐姐自己开车走过来敲门,说自己还是很不舒服.很虚很痛.我妈就建议给她刮痧,说着就要拉她去地下室.我对我姐比较了解,知道她体质最近几年比较差,生了三个娃,个个都不省心,老公也不顶用还帮倒忙那种.最近几年损耗的厉害. 我赶紧制止我妈说,不行,她这情况不能刮痧. 于是我赶紧给她配了一副药,是张锡纯的补阳升陷汤, 黄芪为君,7钱,然后,桂枝, 当归, 干姜,炙甘草.

一副药就症去七八,吃第二服药从此不再发.

为了让各位网友对感冒的病理和治疗更加清楚,我就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大家都知道中医有个三焦辩证,上焦指的是肺脏,胸膈以上的胸腔,中焦指的是脾胃,下焦指的是肾。感冒病毒(特指风寒)入侵人体,第一步先入侵上焦,作用在肺和皮毛肌肤腠理这一层次。如果身板壮实的人,免疫力足够强,就会把这感冒病毒阻截在上焦,不让它深入。并且在7天内结束。假如这人身板是差一点的,这感冒病毒就会继续深入到肠胃,形成肠胃型感冒,上吐下泻的那种。这种层次是能致命死人的。假如这人被某

种原因掏空了身子,肾很虚,也就是下焦很虚,或者说下盘很虚,那么这感冒病毒就会再深入到肾和心,那么就会很凶险了。轻则弄个急性肾炎,就是一觉醒来头面浮肿,小便不利。重则心肌炎,或者心脏病,或者肺炎,或者肺积水喘不过气来。

对应的治疗就是,第一层次的,用麻黄汤,葱白生姜大枣汤,葱豉汤。第二层次的治疗,用桂枝汤,小建中汤,小青龙汤,理中汤,桂枝人参汤。第三层次就比较复杂,急性肾炎就用越婢汤加白术茯苓,甚至加附子。

这个我用过,一个10岁小女孩,住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她妈妈在网上看到我博客,打电话给我,说女儿突然睡醒后脸肿。西医看了几次,没有结论。你看看加拿大全民保健也是没什么大用的。看病不是等老半天,就是查不出原因。

这小女孩是脸肿加眼睑肿,小便不利,用越婢汤加白术茯苓附子,5剂解决问题。其他的心脏方面的毛病就比较复杂,但是一般来说,离不开真武汤,五苓散之类的方剂。最好要找经验医师亲自看看。西医的做法一般是打强心针和利尿剂。强心针不如中药的附子桂枝,利尿剂不如五苓散,因为会伤阴,长期用利尿剂的人舌头会变得光面舌,一点舌苔都没有,伤害极大。更重要的是,西医还贼贵贼贵,病人家属整天得往医院跑,人仰马翻。

今年冬天我爸得了一次感冒。我说过,老人家年老体衰,一得感冒就会得最厉害最凶险那种,所以我爸得的是心脏衰竭的急症。憋气,呼吸难,无法入睡。我当时正在试药,正好煎了一剂四逆汤,就是生附子,炙甘草,干姜,原方原量。就是干姜7钱半,炙甘草一两,生附子约5钱。见到他老人家情况这么紧急,就让他吃了一部分四逆汤。结果他吃了后,连续大量小便若干次,总共拉了有2升之多。这就是中医的强心药,强心自然就能利水,心衰自然就会积水。

大家不要看感冒是小病,不要紧。伤寒论整整半个篇幅都是讲太阳病,也就是感冒的第一个层次。倪海厦先生有个宏论,说癌症是有感冒引起的。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因为中医有句名言:万病由风起。风就是感冒外邪。感冒没有治好的话,很多原先体内的隐患都会由此被引发,产生多种并发症。

我有个病人,葡萄牙裔老美,有胆石的毛病。已经预定好做手术切除胆囊。机缘巧合,做手术前三天来到我诊所。我一给他做眼诊,就发现他有胆石的毛病。这个发现让他震惊不已,因为他不明白怎么看看眼睛就知道他有胆石。于是就问我有什么中药可以把胆石消掉。我给他开了个小柴胡汤加四逆散,外加芒硝两钱,三剂药。到了第二剂药,胆石的症状就已经完全消失。手术也取消不做了。给他省下一个胆囊。这样相安无事过了半年,某天他突然发寒热,就是感冒,上吐下泻,他自己猛灌维他命水两天扛了过去。但是自此之后,他胆石的症状又开始慢慢浮现,最近又回来找我开了几服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感冒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感冒之后,很多陈年旧患就会冒出来秋后算帐。

小孩子发烧是最令家长犯愁的事情,但小孩子偏偏就经常会发烧,一烧起来就会让人紧张。一紧张就送医院,一送医院就吊针,一吊针就一万块钱人民币打水漂。但是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不用慌。第一,首先分虚实。凡是病都要分虚实,所以小孩子发烧也不例外。简单来说,低烧就是虚,高烧就是实。什么才是虚,虚就是空,空就是肠胃里没有宿便堵塞导致发炎。当然,肠胃里总是有粪便的,但是我这里指的是粪便多到堵塞而且引起炎症,这样的体质一烧起来就会烧很高。相反,如果肠胃里没有宿便,烧起来只会是低烧。

先说说高烧的处理. 小孩子是稚阴稚阳之体,通俗的说就是正处于发育期间, 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五行属木.木容易生火.所以小孩容易发烧是天性. 一般可以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发烧必须用大量的柴胡,8钱.这样一用下去,不愁烧不退.

小孩子又容易出现肠胃方面的毛病,就是大便不通.标准的治疗就是生石膏,一喝下去,很快就会退烧,不管是什么病毒什么细菌。喝下去后,过一会儿,小孩子就会要去大便,大便一通,烧就会退。这其实就是阳明经症。但是一般人家没有生石膏,可以用凉水代替,或者用Sparkling Water代替都可以,如果是夏天的话,用西瓜也会有效。

用中药退烧有个好处,就是不容易复发。我另外一个外甥以前特别容易发烧,他身体壮实,能吃能喝,属于阳明体质。经常口臭,唇红,大汗,大便难。有一次又发烧了,我姐姐要我开点药给他。我就给他开了个小柴胡汤加生石膏,两剂。吃了一剂后,还是有点烧,我姐姐打电话给我,说他烧得脸通红,怕会不会有事。中国人最怕就是小孩子发烧烧坏了脑子,这点我很明白。我说,再继续吃下去吧。结果吃完第二剂,小家伙连续拉了几泡屎,甚至拉到床上,弄得狼狈不堪,但是烧从此就退了,而且以后也没见过他发烧。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我小女儿身上,我小女儿也是属于身体壮实,能吃能喝的阳明体质。三个月前也是发烧,也是用小柴胡加石膏汤,大便一通,烧就退。一人省下一万块钱人民币。

我大女儿就有点不同,她也发过烧。但由于她自幼身体比较虚,我用的是白虎加人参汤,其中还以玄参代替知母,走的是甘寒温病派的路子。也是百发百中,一喝就把几天不通的大便排出来,大便一排出来,烧马上就退。又省下一万块钱人民币。所以有小孩的家长平时在家里常备一包生石膏还是很有必要的,反正便宜得很。气死医院。 低烧也好办,就是要补,简单的说就是桂枝汤,或者任何补中益气汤都行。或者不理会这个低烧,让小孩子吃多点有营养的东西也慢慢自己会好。

最好不要吃泰诺(Tylenol),泰诺会发汗得比较厉害。人体一发汗就会虚,虽然烧是退了,但是身体却弱了,人吃药的目的应该是恢复健康,而不是仅仅是退烧,不能为了退烧而伤了身体。而且对那些大便不通而发烧的小孩子更加不能吃泰诺发汗,这种情况,发了汗后就会暂时降一降体温,但很快就会回升,同时因为发汗而导致体液丧失,小孩子就会出现明显的白虎汤症,口渴猛喝水。

下面讲一个案例,是关于小孩子类癫痫症状. 西医会把病人的半边脑袋割掉,很野蛮粗暴.

一个10岁小孩由妈妈带着来看病,身材很瘦,坐在那里初看不起眼,但是过了不久后就开始间歇性的呻吟。不是那种有病痛的呻吟,而是那种强忍住不得不喊出来的那种好像很用力的呻吟,如果你不看他,你听着这声音就觉得像一个成年男子在搬一块重物时发出的闷哼声。事实上这小孩也差不多就是在搬重物,因为我发现他这闷哼声其实是伴随着他非常努力挣扎的身体动作而发出来的,这身体动作是如此的用力,以致他全身肌肉紧绷,头上青筋暴起。

这小孩具体由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怪病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他因为这不由自主的怪病而就读特殊学校,真是可惜了。因为除了这个间歇性的闷哼外,这小孩还是很正常的。

长话短说,总之治疗没有什么起色。开始的时候,按照肝风内动的思路治了几次,比如说钩藤之类的药,有点效果,学校老师也表扬他表现不错,后来却不甚了了,甚至反复的比较厉害。期间,小孩子妈妈述说他病情的时候,说他平时喝很多水也出很多汗,学校老师建议她给儿子准备多一两件衣服替换。又说她儿子是个直肠子,吃了东西很快就会拉出来(怪不得小孩子那么瘦,我想),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发现这小孩的舌头是比较红而且总是水汪汪的。

很可惜,当时这三点症状我都没有想通。结果这小孩子现在被迫吃西药再控制病情。 所幸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专研业务,那些治不好的病我都会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会

拿出来想一想。后来查经(翻查中医经典)时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孩子是属于水证。简单的说就是五苓散证。五苓散是用于体内蓄水的一个药方,病人会出现口渴和大汗的症状,还有小便不利,这小便不利有的人会说有,有的人会说没有,全在于个人感觉是否敏锐。人体内蓄积的水可以到处走动,走到中焦胃部,病人会呕吐,走到肠间,病人会腹泻严重,走到上焦头部,病人会出现上冲和癫痫!俗语说,人往高走,水往下流。人体内的蓄水,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往低处流,反而逆向往上走的话,病人就会觉得很难受,拼命想压制下去但又压不下,所以就会发出很努力的闷哼声。

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很可惜,现在这小孩正在吃西药控制,又一个小孩子落入西医的魔爪。。。

高血压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疾病,其实也不一定是现代社会才比较普遍,估计以前也不少。但是以前中医都不把它当作一个单独的病来处理,而是作为其他的病的其中一个症状而已。现在高血压药一吃就好像签了卖身契一样,下半辈子都不能停药,所以西药厂对这种病非常重视,你懂得是什么原因的。

高血压和其他病一样,也分虚和实两种。虚证高血压的特征就是脉沉,表明体内积水。因为水性趋下,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对待这种虚证高血压的方剂就是真武汤,或者是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或者用大剂量的黄芪,黄芪少量用升血压,大剂量用就降血压。大剂量用的时候你会发现排尿很多,就是强心利尿。

实证高血压的特征就是脉弦或硬。弦和硬的意思就是有阻力,这阻力可能是粪便堵着,也可能是血管硬化,也就是西医说的血管堵塞。因为有阻力,所以心脏就必须加大压力把血液泵出去,造成高血压。那么解决办法就是要把堵塞的东西去掉,如果是大便不通就要通大便,如果是血管堵塞就要通血管。

通大便的药有很多了,比如说大黄厚朴枳实这几样东西,但也不仅仅限于这几种,我只是给出一个提示,能够用的中药太多了。大家不要以为自己每天有大便就没有便秘的问题,很多人其实自己便秘自己还不知道。因为很多人的大便都很细很少,这其实是肠壁里积着很多宿便,中间只有一个狭窄的通道容许每天的新鲜粪便排出来,所以大便就显得很细。

堵塞血管的东西有可能是痰,也就是西医说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之类的东西,也有可能是淤血。西医就会给降胆固醇药或降三酸甘油酯的药如Statin,还有稀释血液药如coumadin之类的毒鼠药。Statin降胆固醇的药非常大副作用,会造成肌肉衰弱,全身无力。但是中药就不会,大家可以选择资生丸或瓜蒌仁远志之类的东西,很快就可以降下来。如果是淤血,那也十分容易,用一味丹参就可以达到目的。用山楂也可以,而且它还可以既清淤血又可以降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西人也知道山楂这个用处,有很多的西人保健品就是山楂。不过山楂有个毛病就是吃多了就会造成牙齿发酸发软,消得比较厉害,所以不建议多吃。

但是有一个家常食物对降血压更加简单有效,就是醋。醋可以消食软坚,对软化血管非常有效。有个病人自己尝试用食疗降血压,没有喝醋前,血压是190多,喝了醋之后血压140多。大家觉得有没有效呢?

其实醋降血压的原理和山楂是一样的,所有能够消食的食物应该都可以。比如说腐乳,神粬,日本的纳豆等等。

还有一个中成药降血压也很有效,就是杞菊地黄丸。其原理就是养肝补肾泻水。我的一个老外病人吃了这药后告诉我,她每次发现血压高就吃这药丸,过了半小时后,血

古今名医经方一剂退热案
理中汤退烧 第二篇

古今名医经方一剂退热案

收藏人:永恒的记意 2015-02-16 | 阅:1 转:3 | 来源

| 分享

古人治病,常有“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的记载,难道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列举古今中外名医经方验案,向读者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以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体系,尤其在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的推崇,更是因此被誉为“方书之袓”。经方退热疗效神速,古今中外历代名医都有验案为证,但可惜的是现在使用中药退热的临床中医越来越少,老百姓也不知道感冒发热完全可以吃中药一剂退热,其实西医也不了解中医在治疗此病上的特色,而大多数中医也退居慢性病的调理之中,不敢接诊急危重症。 本文特此摘录古今名医使用经方一剂退热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许叔微医案

身疼痛发热体重

宋代医家许叔微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藏象学说发展也颇有影响。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伤寒九十论》)

万密斋医案

小儿惊风后热不退

万密斋又名万全,明代著名医家,在诊治妇儿科疾病方面享有盛誉。

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余曰:大惊之后,脾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幼科发挥》卷二)

范文甫医案

伤寒发热 身痛作喘

范文甫为近代浙江名医,在伤寒温病方面皆有很深造诣。

陈师母,发热恶风,身疼腰痛,病从风得。太阳经为寒邪所伤,则经气流行不畅,故骨节疼痛而脉浮紧邪束于表则肤实无汗,内壅于肺则喘大作矣。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服药1剂,汗出热解。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

丁甘仁医案

喉痧

丁甘仁为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擅于经方时方并用。

顾左,年三十余岁,在沪南开设水果行。患喉痧七天,寒热无汗,痧麻布而隐约,咽喉肿痛,牙关拘紧甚则梦语如谵。诊其脉郁数不扬,视舌色薄腻而黄。余曰:此疫邪将欲内陷,失表之症也。急进麻杏石甘汤得畅汗,痧麻满布,热解神清,咽喉肿红亦退,数日而安。

(《喉痧症治概要?治案十一则》)

蒲辅周医案

婴儿腺病毒肺炎

蒲辅周为现代中医学家,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

初某,男,3个月。1961年2月27日初诊。主诉:发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两次。1961年2月24住院。入院后检查:体温39.4℃,脉搏10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右肺叩诊稍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罗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为著。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2。胸透视:右肺上下野斑片状阴影,肺纹理模糊。诊断:腺病毒肺炎。入院前,用退热消炎止咳中药罔效,入院后,症见高热无汗,烦躁哭闹,惊惕不安。先用土霉素、红霉素等西药,并投大剂寒凉撤热之麻杏石甘汤,复进银翘散加味,证势依然,停西药邀蒲辅周老会诊。刻诊:体温40℃,无汗咳喘,膈动足凉,胸腹满,色青黄,口周色青,唇舌质淡,苔灰白,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

蒲辅周老指出:本为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误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宜调和卫,透邪出表。处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桂枝1.5克,厚朴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白芍1.8克,杏仁10粒,僵蚕3克,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微汗出,热渐退,精神佳,膈动、吃奶、口周及指纹青均好转,唯喉间水鸣声,便溏日5次,滑不数,舌淡苔秽白。营卫虽和,肺气仍闭,湿痰阻滞。法当温宣降逆化痰。处方:射干麻黄汤。射干1.克,麻黄1.5克,紫菀1.5克,前胡1.5克,炙甘草1.5克,细辛0.9克,法半夏3克,炒苏子3克,五味子7粒,生姜2片,大枣2枚。

服1剂体温降至36.4℃,精神好转,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减,二便如前,面青白,右肺水泡音较多左肺较少,脉沉滑,舌淡苔退。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治仿朴姜夏草人参汤加味。处方:西洋参1.5克,炙甘草1.5克,橘红1.5克,法半夏3克,川厚朴1.1克,生姜2片。

服2剂,咳减至微,呼吸正常,纳增,大便日1~2次,成形,小便多,两肺呼吸音粗,少量干湿罗音舌正常无苔,脉沉细滑。续以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调肺胃,化痰湿。服2剂后,乳食调养。胸透示右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临床痊愈出院。

(《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

刘渡舟医案

感冒嗜睡

刘渡舟为当代伤寒大家,临床善抓主症,善用经方治病。

唐叟,古稀之年,偶患外感,头痛发热,流清涕,周身为之不适。自服银翘解毒丸无效。诊脉时侧头睡,脉不浮而反沉。此少阴之伤寒证。为疏:附子四钱,炙甘草二钱,麻黄二钱。服一剂汗出表解,转以保元汤进退获安。

(《伤寒挈要》)

胡希恕医案

发热头痛便秘

胡希恕为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其学术思想目前已成经方界的一面旗帜。

刘某,女,27岁,1965年6月4日初诊。发热头痛一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三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经方传真》)

门纯德医案

小儿病毒性肺炎

门纯德为山西著名中医,擅于用阴阳学说来指导临床制方遣药。

王某,女,2岁。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已十余日,住某医院诊断为小儿病毒性肺炎。曾大量

抗生素,并输血输氧,体温一直在39.5℃~41℃,病情危重,邀余会诊。诊见:患儿高热,面色苍白,面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识朦胧,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舌质淡,苔少,脉沉细,指纹青紫。此为寒邪闭郁于表而发热,寒邪闭肺而咳喘,入里而伤于阳。治以兴阳解表,温经发汗。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之。处方:麻黄3克,细辛1克,附子3克。一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手足转温,头身微汗出,热势退却,体温降至37℃,喘促渐平。此阳气已复,表邪已解,肺气未复。再服以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一剂,继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一剂,病愈出院。 (《方广用》)

矢数道明医案

大叶性肺炎

矢数道明为日本汉方学家。

49岁妇女,体温高达40℃,持续数日,因脑症发谵语狂乱之状。根据患者主诉,胸苦,由胸正中线至乳下苦闷,咳嗽,咯铁锈色痰,舌苔褐而厚,尚有津液,脉沉迟。腹诊右季肋、心下有抵抗,压之苦闷,诱发咳嗽。右胸遍及浊音与大小水泡音,诊为大叶性肺炎。柴胡桂枝汤、桃核承气汤小量兼服,未能好转。翌日出诊,口渴,水一刻亦不离口,喘急并有呼气性困难。呼气有如呼噜呼噜奇异之声,处于烦躁闷乱状态。颜面潮红,无因由而胸烦苦闷。体温39℃。

因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急迫之状”,根据大塚敬节氏建议,与子甘草豉汤。服后时余,黏痰排出,奇异呼吸音消失,热解,食欲增进,咳嗽亦显著好转,数日痊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荒木性次医案

感冒高热 无汗烦躁

荒木性次为日本汉方学家。

一妇人因感风寒,发热数日不解,服2~3种西药不效,发热近40℃,头痛如刀割,咽干,欲饮水,苦闷夜间不寐,时时恶寒,如欲死状,坐卧不安。其主症为不汗出而烦躁,故与大青龙汤。服后大汗出,诸症霍然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尤虎 苏克雷)

感冒发烧常用方对证用法
理中汤退烧 第三篇

家庭常备中药方及感冒发烧常用方对证用法

家庭常备中药方

夜晚孩子感冒、发烧等一些常见问题的紧急处理,由于抓中药的限制,可在自己家里长期备上一些,每剂药备上2剂,写好名称备注,以供紧急情况下用!以下方剂,基本上可以解决家庭的常见之急!

1. 桂枝汤 (发热汗出、鼻流清涕、鼻塞)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5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证+咳嗽)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 杏仁3 厚朴5 大枣2枚 炙甘草5

3. 桂枝二陈汤(桂枝汤证+咳嗽、痰多、浊鼻涕多)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 陈皮5 半夏5 茯苓5 大枣2枚 炙甘草5

4. 桂枝二麻黄一汤 (受风初起,怕冷、清涕、无汗、咳嗽)

桂枝6 白芍6 麻黄3 杏仁3 生姜2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5. 桂枝二越婢一汤(受风初起,怕冷、清涕、咽干、痛,咳嗽 黄白痰、口干等)

桂枝6 白芍6 麻黄5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5

6. 小青龙汤(外感风寒,咳喘、流清涕、喷嚏、痰液清稀)

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

7.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证+口干、烦躁)

麻黄4 杏仁3 桂枝6 白芍6 干姜5 细辛2 五味子3 半夏5 炙甘草6生石膏15

8. 大青龙汤(外感寒邪初起,发热高烧、怕冷、无汗、唇红、烦躁,服后汗出后,即停,出汗后不可重复再用)

麻黄6 桂枝6 杏仁6 生石膏15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9. 柴胡桂枝汤(发热、汗出、头痛、关节痛、呕恶、心烦、咽干等)

柴胡9 黄芩6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 大枣2枚 炙甘草6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素体阳虚,或有过敏鼻炎,怕冷、流清涕、喷嚏、不发热、乏力、嗜睡等)

麻黄6 黑附片6 细辛2 炙甘草8水煎服,

处方中用药针对2--8岁的年龄,成人可多喝一些,更小的可少喝一些,量不变,!

煎服法:水煎服,水开后煎20分钟,早中晚各一次,一日一剂

如果不能辩证,调理会员请咨询孙老师!

附:

三七生先生所著《感冒患者须知》主要是针对体较实者的三阳病和三阴病“始得之”病证,《小儿感冒误治恶果及救治方法》是针对经误治者。临证常见平素屡用退热剂、抗菌素或市面上常见的寒凉类中成药或体弱之患者,感冒发烧不论一起病是否经误治,多表现为少阳病或三阴证。为了方便患家患病求己,求索就证用方,特著此文。

1、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感冒发烧,口干而不欲饮水或饮水不多,口苦口臭口粘,颈肩背部酸痛,恶风畏寒,腰酸,纳呆,可兼往来寒热或胁肋部不适疼痛、头晕目眩,平素大便溏或食凉则腹泻者。

柴胡9克,桂枝8克,干姜8克,炙甘草5克,菟丝子6克,黄芩4克,天花粉4克,生牡蛎3克。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二三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次。

小儿量:上方一煎分二至三次服或用小剂量。婴幼儿干姜易炮姜,减辛辣味便于喂服,每服药二至四汤匙。

加减法:口干饮水多、咽喉红肿,黄芩、天花粉均用9克,干姜易炮姜;颈背部酸痛或恶风畏寒证不显,桂枝减至3克。

如在炎热夏季或患者当下恶风畏寒无汗症不显或有热汗或形瘦体弱、体温不甚高者,可用小剂量: 柴胡4克,桂枝3克,干姜2克,炙甘草2克,菟丝子2克,黄芩2克,天花粉2克,生牡蛎2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

注:⑴、此证型为少阳病,类象于湿煤燃烧后冒出的黑烟在狭小不通风的空间里弥漫。正治一方面开窗通风,一方面添材旺炉火。

⑵、此方不效可易以当归四逆理中汤。【理中汤退烧】

2、附子理中汤(丸)证:感冒发烧,昏睡喜卧,两眼乏神。头晕心慌,恶心欲呕或呕吐,小便频少,便溏次多而里急。恶水怕触水。舌苔腻。

党参5克,生白术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黑附子3~6克或用丁桂儿脐帖外敷肚脐,一日一换。

煎法同前,三餐前各服一煎或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小儿一煎分两或三次服。

加减法:痛则欲便、便后痛减或额热足冷加肉桂3~6克;腹泻次多量多,加肉桂10克,兼口干饮水多、有轻度脱水者党参白术用10克,加生淮山10克;浑身酸痛畏寒恶风者加桂枝8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

注:⑴、此证型为少阴病的寒水证,类象于阴雨天的烂泥地。正治一方面给予睛天,一方面筑渠排水。

⑵、此方有成药可替代。加肉桂者在南方名为桂附理中丸,北方名为参桂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产,参为人参,药效显)。大人一次服一至二丸,小儿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丸,或以丸煎汤饮。

3、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感冒发烧,疲软嗜睡,两眼乏神。浑身酸痛或恶风畏寒,患者自觉外有寒邪包裹,不得舒张,耐寒能力下降或夏季较平常不畏热。无汗或少汗,胸闷。体温不甚高。一般无面颊红烫。 白术5克,党参5克,炙甘草5克,干姜5克,黑附子3~6克,当归7克,桂枝8克,白芍3克,细辛3克,通草2克,大枣2枚(掰开)

煎法同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服药前先用药之热气熏脸。

加减法:腰酸者加菟丝子6克,枸杞3克,黑附子用3克;年高体弱者不用黑附子,用小儿量;黄芪体质平素多汗易汗表现为此汤证之当下虽少汗或不易汗出,可调整药量:桂芍等量,去通草,细辛减量或予小儿量。

小儿量:白术3克,党参3,炙甘草3,干姜3,菟丝子3克,枸杞3克,当归2,桂枝3,白芍2,细辛1,通草2,大枣2枚(掰开)

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经寒证兼脏寒。类象于穿着不透气的紧身衣,憋闷头晕,汗出不畅快。正治一方面去衣透气排汗,一方面饮热稀粥以助汗源。

⑵、方药对证,见有汗、尿、疹为排寒之象。如见汗,汗出由多转少或身由热转凉时应及时更衣,以防病复。

⑶、年高体弱者者,主诉证缓解当及时停药或易方,继以静养,饮食调理,否则过犹不及。

⑷、当归四逆理中汤证体质患者,因外感或内伤杂病所现病症大多可以之为应急之需首选。事实上,不少患者依我之嘱家中常备当归四逆理中汤,在秋冬季和初春,孩子或自已有不适,自行煎服,不效时再就医。

⑸、秋冬季和初春当归四逆理中汤证最为常见。季春、夏季慎用当归四逆理中汤,确为此证者,用小儿量,中病即止。

⑹、女性经期受寒感冒、发烧、咳嗽、腹痛、痛经等或迁延至经期仍不解者,多见此方证。

4、四逆汤加味证:感冒发烧,疲软嗜卧,两眼乏神,浅睡易醒,时烦躁者。体温高低不限,但上午高于下午,傍晚略降,晚九时后复升。面颊红烫或自觉烫而不红,唇干喜舔。口干口淡并存,口干饮水多少均可,但未至大量饮水或喜凉者。无恶风畏寒,反畏热,手足身热或额热手温足冷。可伴热汗,汗出热不退。舌质淡、胖、嫩。

炙甘草10克,干姜5克,黑附子6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

煎法同前。隔二至四小时服一煎,体温渐降延长服药间隔时间。

小儿量:炙甘草5克,炮姜4克,黑附子3克,菟丝子6克,生龙骨4克,生牡蛎4克。煎服法同前,婴幼儿可减量至一煎分两至三次服。

加减法:额热足冷温差大或手足身热却口淡不欲饮水者,加肉桂3至6克或丁桂儿脐帖外敷右足底涌泉穴或热水泡脚二十分钟;春夏季以加肉桂为妥,秋冬季不加肉桂为宜。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的虚寒证,类象于夏天的防空洞或农村的地瓜窖,里寒(凉)外热。正治当将被格拒在外的热量收归入内,以恢复里热外凉或温的常态格局。

⑵、此证型如方药对证,服药后体温会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或逐步下降、脸颊红烫减轻或消失。

⑶、如服用未加肉桂的四逆汤加味方,体温未如愿下降反升得更高,且患者未出现口干饮水较服药前加重或仍口淡,为潜降收降之力不足,应及时加肉桂或将丁桂儿脐帖外敷右足底涌泉穴或热水泡脚十至二十分钟,至额或背见汗。

5、大衍方证:感冒发烧,疲软嗜卧,两眼乏神,浅睡易醒,睡不踏实,多梦(话),烦躁者。头脑昏沉,反应较迟钝。体温高低不限,上下午和昼夜无明显波动。晨起或睡醒时两颊红烫或烫而不红。口干饮水多,喜凉饮。热汗,汗出热更高。畏热不畏寒,可伴恶风。喜揭被去衣近凉,手足身热。腰酸。

炙甘草10克,干姜或炮姜5克,党参9克,麦冬4克,菟丝子6克,黑附子1克,山茱萸8克,酸枣仁2克(杵)。

冷水煎开后改用小火煎十分钟,加盖焖五六分钟。一剂煎二至三次,早七时、晚五时和晚睡前各服一次或隔三四小时服一煎。口干饮水多者可增加煎水量以之代茶,少量多次饮。

加减法:口干热汗明显者或夏季气候炎热时,党参、麦冬易为麦冬9克、五味子4克(杵);腰酸明显者,菟丝子易为熟地。

注:⑴、此证型为厥阴病的精虚证,类象于开水瓶的瓶盖打开后,热气外冒了,不仅能量藏不住,而且瓶中的水也渐少了。正治一边将瓶盖塞紧,一边适量加水不让水汽外冒。

⑵、北方冬季室内供暖,要调低室温至200C以下。无法调节者,在另一屋开窗通风降低室温。夏季不可因患者喊热而开空调,可开窗通风降室温。

⑶、此证型如方药对证,服药后体温会在较短时间内明显下降、口干汗出明显减轻。

6、上述五证型症缓烧退后调理方:原则上服药至便溏或便溏腹泻者转为大便成形或一日未排便时,大多兼口中津液上承、味甘喜吞咽或口干转不干时,应及时换理中汤:

党参、干姜或炮姜、白术、炙甘草各2至5克。三餐前各泡服一次。日一剂。连服三至五剂以善后。

注:此文是针对现今少明医慧眼识机,使得众多患者未得正治,转投西医或伪中医屡受戕伐而作,以期患家得一简便之法自医,同时补三七生先生所列治感冒发烧诸方证未及之处。得正治,非排陈寒者大多一至二剂缓症,三剂就需更方收功。但医道非简单至此,故如有不效者应及时就近找明医以得正治。

本主题由 孙海亮晶晶 于 2010-9-27 12:21 置顶

解析近期儿童发烧增多根源及中医对证调理方法

解析近期儿童发烧增多根源及中医对证调理方法

发表于 2010-3-8

“大寒后,各医院、门诊、大医养生网、三七网等儿童发烧情况明显增多,“冬至一阳生”冬至以后,人体的阳气生发,肾水左旋而化乙木,也就是初之气,厥阴风木主令之时,人体之阳气开始向上向外升发,婴幼儿中出现诸多发烧者不少,究其原因,或伤饮食、或湿寒邪阻、或外感风寒、或情志不畅,阻滞一阳气的升发,阳气遇到寒邪时,极易邪正相拒而发热,或低烧、或高烧,阳气邪气俱充足可发高烧,成年人,或莫名的耳鸣、血压突然升高,失眠、烦燥等,比比皆是,《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为发陈之时,也就是人体阳气发陈寒湿毒,所以此阶段的发烧,大多如此。

应对:

首先各位家长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是不能见烧而退烧,西医抗生素、退烧药、中医苦寒之品,否则一派寒凉药,伤及这一阳气升发之根,对整个四季的养生是非常不利的,对身体的伤害也是最大的,因伤及阳气种子使然也。

此时调理当以疏导、顺其生发之性为治,当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治之!柴胡本经称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正合人体发陈之治,小柴胡汤以复正气,疏解少阳之郁,解决木气升发之滞,桂枝汤调和营卫表里,以解阳气由里向表之路,把升发之路的障碍扫除,阳气能正常升降出入,烧可退、病可除,所以脾胃平素不好的人,初期其无咳嗽、咽喉症状,常伴食欲不振、腹痛、胀、呕恶、头晕、痛、排便不畅等症状,平素肺气弱,易有咳嗽、发烧、或咽喉不适问题, 发烧伴有消化系统问题,发烧、食欲不振、呕恶、腹胀、或头晕、头痛、不大便等,

柴胡桂枝加陈皮茯苓汤治之

柴胡9 黄芩6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姜3片 大枣3枚 炙甘草6陈皮8茯苓6

水煎服,水开后煎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剂

发烧伴有呼吸系统问题:发烧、咳嗽、喘、咽干或痛、口干渴【理中汤退烧】

柴胡桂枝汤合麻杏石甘汤治之

柴胡9 黄芩6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麻黄5 杏仁5 生石膏15 生姜3片 大枣3枚 炙甘草6

水煎服,水开后煎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剂

轻症:以上问题表现为轻者,或稍感苗头者,单柴胡桂枝汤调理之

柴胡7 黄芩5 党参5 半夏5 桂枝6 白芍6 生姜2片 大枣2枚 炙甘草5

水煎服,水开后煎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剂

简易饮食方:

生姜3片 生山楂4枚 陈皮5 水煮15分钟,早中晚各一次, 一日一剂

厥阴风木一阳生发,实乃已土左旋,脾之能升,胃之能降,方为枢纽,上三味可以代茶饮用!

附《黄帝内经》春三月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服药期间各种反映说明
理中汤退烧 第四篇

服药期间各种反映说明

( 1 )、忽然胸中烦躁不安,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张目喘促不眠,类似实火 (尤其是用于病危的患者,但凌晨3点或下午5点必会减轻或消除)。极个别的患者会出现昏迷几个小时的情况 (人事不知或个别头脑清醒,但不能言语),或出鼻血,或舌尖、嘴唇上火起泡 (但火泡中间有丝丝凉意),或喉咙又干又痛 (甚至夜间被干疼而醒),或眼睛干燥红痛 (但早晨醒来时会发现眼屎很多),或耳内疼痛,或面部发红发热。

这些情况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开始鼓动,部分阴邪被化开,从上窍发出的具体表现,决不是吃错药后上火的情况。因为祛寒邪必须用比之更强大的热量才能将寒邪驱逐。气机鼓动起来以后,邪正相争,破除胸中郁滞之气,所以就会出现胸中烦躁,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炎症”。“炎症”是邪气泛出的表现,此时千万不可以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清热解毒乃至滋阴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当病邪被发出后,症状会自然消除,而且,自然不想喝凉水,不想吃冷饮了。

昏迷属于“心肾交泰”的现象,应提醒患者在起身时应动作缓慢。出鼻血、上火、喉咙眼睛干痛,属于以往由于情志不遂而淤滞的气血被阳气化开而泛出的表现。肾开窍于耳,肾邪外出,就会耳内疼痛。凡脏腑有病邪,所开窍之处,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胸中烦躁不安,而且,总是呕却又吐不出来,这就是阴经中的邪气将要化入阳经,正处于“半表半里”的状态,服用一两剂小柴胡汤 (或小柴胡颗粒冲剂),症状即可消除。 ( 2 )、忽然干咳或痰多,日夜不停,像患肺结核一样。

如果去医院检查,就是急性肺炎。这是肺、胃里面的寒邪在回阳药物的作用下,将寒邪通过肺部从气管、咽喉发出的表现。此时切不可停药,同时千万不要吃消炎药,更不可以吃养阴清肺的中药。否则,阴邪又会被敛回体内,前功尽弃。当寒邪被发出后,症状和炎症就会自然消除。因为此类症状属于“阴盛阳虚”证,所以,必然午后和夜间咳嗽加剧。由于寒邪困肺,必然会咳嗽、痰多(多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初始阶段必然干咳,后来才会出现痰多的现象),所以必然会有炎症(甚至是急性肺炎),而后炎症会从肺部逐渐转移到气管、咽喉乃至鼻腔,直至痊愈。 这就好比武汉的长江水质被污染,在江水的推动下,污染的江水逐渐会流到南京的江面,对这两座大城市也造成污染,如果使江水继续流动,污染不久就会消除,假如对污染的水质进行拦截,污染将永远留在内陆。【理中汤退烧】

所谓急性肺炎,就是寒邪在发出途中的必然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冷饮,或房事过多而引入的寒邪,想再舒舒服服地发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因果报应”。如果伴有发烧的症状,可以服2~5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待发烧症状消除后,应继续服用白通汤 或四逆汤 。一般来说,干咳无痰时可以服用白通汤 或四逆汤 倍甘草,(转变为)痰多咳嗽以及虚性发烧时可以改服附子理中汤 。

【注意】:不论如何剧烈咳嗽,一定要挺过这一关,千万千万不要改服其它药物,尤其是那些清热止咳化痰的药物。《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在寒邪祛尽的瞬间,咳嗽的症状会立刻终止,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 3 )、有时忽然眼睑、面部、小腿和脚面局部浮肿,乃至全身浮肿,甚至会有排尿困难的情况;或者全身出汗;或者全身及面部出现片片红斑或丘疹,可能异常痛痒。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气机鼓动,阴寒湿邪被化开,将要从皮肤、经络发出的具体表现。浮肿就是湿邪壅滞于体表,由于“太阳主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必然受到外出邪气的制约,所以就会暂时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基本不用消肿、利湿、利尿、止痒,只需继续服四逆汤 或改服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即可,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恢复的时间视患者病情的轻重而定,不必在意。而且,饭量会逐渐增加,不会肥胖,只会强壮。如果患者的“足太阳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桂枝汤 ;如果患者的“足阳明经证”的表现非常突出,患者较为痛苦,此时应及时服用葛根汤 ,病去药止。至于腰部酸痛如折如裂,属于肾中的寒湿之邪被真阳驱赶外出的表现,因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都从腰间发出,属于正常情况,其症状在一两天就会消失。

( 4 )、忽然腹中异常疼痛,放屁拉稀或水泄以后,痛感就会消除 (有人在1天中会泄5~10次,可能会泄十几天,但与拉痢疾不同,不会有疲劳感);或出现不爱吃饭或恶心呕吐的现象;或腰部酸痛如折;或浑身酸懒无力,特别困,总要睡觉 (会睡得很香);或一段时间内出现健忘脱发;若有生殖系统疾病,龟头或阴蒂会有灼痛感;或在屁股、面部等处生长出大疙瘩;出现这些情况后只需继续服药,一般半个月便会消失。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行,腑内阴邪被化开,也就是从前呆滞的肠胃开始苏醒并强烈蠕动,将经脉和腑壁中的阴邪化动并从下窍排出的具体表现。如果出现拉稀的现象,属于极为正常的情况,因为按常人的逻辑,服热药应该出现便秘才对,其实不然,这是腹内寒湿之邪被打下来的表现。泄水是由于郁闷生气所造成的瘀血被化开并排出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不论拉稀泄水时间的长短,千万不要刻意去止泄,只需继续服药,一旦寒湿之邪被祛尽,脏腑功能得到恢复,拉稀泄水的现象自然消除。所以,不用消炎止痛止泄,只需继续服用回阳药物,顺其自然即可,不必多虑。

由于阴邪化动,由脏入腑,由阳明经脉而出,阴邪暂时困住脾胃脏器,胃降功能被抑制,所以出现暂时不爱吃饭,或出现恶心呕吐现象。不想吃饭就不用吃,决不会对身体有所损害,喝一些粥就可以了,这些症状会在几天或十几天内自然消退。一般来说,上部有病会呕吐,下部有病会泄泻。

异常困倦,这是“阳归阴生”的表现,也就是真阴上升,脑中的虚阳下降归元,大脑没有了虚阳的躁扰,从而失去了往日的兴奋刺激,于是就会感到困倦、眩晕或健忘、脱发,中枢神经不再持续刺激肌肉,外浮的虚阳归元,在上或在外的元气就会不足,就会出现以上症状,好比一个人连续日夜工作几天,必然会非常困乏一样。所以,此时想睡就睡,千万不可硬挺,千万不可停药,一般三五天就会恢复,这是老天爷在安排患者休养生息。

生殖系统的痛感属于阴邪郁滞之气通过足厥阴肝经向外发出的表现,继续服药即可。

( 5 )、忽然大量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甚至后头痛,极像外感 (在变换大节气的时候,这些表现极为突出,感冒症状会非常严重),但是,一般不发烧 (或只是有些低烧)、不怕冷 (只是内里感到有些冷,不怕风吹造成的冷,找个人朝患者后背吹口气就知道了)。

这是素有虚痨、肺病、咽炎以及哮喘的患者会出现的情况,而肺病的根源在于肾精亏损,阴寒之邪过盛。由于回阳药物鼓舞,使气机发动,化开体内的阴邪,迫使阴邪趋于体表,由于“肺主皮毛”,肺又居于上焦,于是造成上焦阴邪更盛,上焦真阳不足,肺的功能被抑制,肺气不足,暂时不能统摄津液。所以,才会鼻塞并大量流鼻涕。打喷嚏是肾阳发动的表现。此时一定要坚持服药,使真元更加振奋,待上下交通后,症状自除,体内的一大块病邪就会随之消除。所以说,这是内寒发出的表现,千万不可当成外感来治,否则,阴邪又会被寒凉药物敛回体内,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有外感时后背才会怕冷。由于服用四逆汤 而引发的“感冒”,有时会显得非常严重,这是体内的寒邪即将除尽的表现,与外感症状是不同的。此时一定要挺住,第二天早晨,症状就会消除。后头及后背痛表明病邪已经进入膀胱经,也就是已经到了人体“防卫系统”的最外层,此时应改服白通汤 或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果在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所循行的部位出现痛痒异常的斑疹,服用桂枝汤 、葛根汤 效果会更好,基本痊愈后改服附子理中汤 收功。 记住,千万要挺住!千万不要服用感冒药!

( 6 )、忽然发高烧 38 ℃ 左右,一般 24 小时内就会退烧 (只是上半身发热,下半身的温度应在37℃以下)。或周身肌肉、骨节疼痛难忍;或牙龈痛。

这都是阴邪陷于体内,得回阳药物运化而向外化解的表现,应继续服药。发烧属于人体气机发动,寒邪被驱逐至最外层的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之气被鼓动起来,膀胱经在申时当令,所以一般会在15:00~17:00退烧。如果患者阴寒较为严重,一天之内没有退烧,也可改服麻黄附子细辛汤 (尺沉寸浮)或桂枝汤 加附子10g(三脉俱浮但无力),最多两三剂即愈。然后应继续服药,以收全功。

肾主“藏精、纳气”,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真阳发动来祛除寒邪,其表现就是发热,服用四逆汤 可以帮助(而不是代替)真阳去邪,不必担心出现“过火”的情况,一旦寒邪被逐出体外,肾的正常功能就立刻会发挥出来,就会立即止热(退烧),因为真阳具有藏而不泄的功能,即使继续服用回阳药物,决不会出现继续发烧的情况。《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以上所述属于内伤发热,必须服用回阳救逆的药物。如果是外感发热,也应该用“助阳解表”的方法治疗,如桂枝汤 、麻黄汤 之类的药物。倘若明白了真阳的功能,医生和患者就不会轻易使用诸如银翘散 之类清热解毒的药物了。

由于元气虚弱,血不荣筋(血液中营养不足),就会造成韧带和关节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硬化。服药以后,生机发动,会出现肌肉、骨节、牙根疼痛的症状,这是回阳药物的作用,是对韧带组织进行去邪换新的必然反映,也是脏中的寒邪通过经脉传入腑中的表现。

( 7 )、忽然头痛难忍,或后头痛、或偏头痛、或头顶痛,或前额痛,或出现遗精(白浊)现象。

这都是回阳药物发挥作用,驱赶肝胆所积聚的邪气循经脉上头而发出的表现。属火属热的邪气必然向上向外发作,属湿属寒的邪气主要向下向外发泄。比如:常有遗精(白浊)的患者,服用回阳药物以后,会出现一次遗精现象(或白浊现象暂时加剧),而后继续服药就可以止住遗精(或白浊)。这是因为回阳药物将患者因淫念而淤住的败精向外排出的表现,后来的真精会因服

用回阳药物而被固摄住,就不会频繁出现遗精(白浊)现象了。由于人体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邪气,所以,真阳鼓动起来,就一定会把积累在体内的邪气驱赶出来,也就必然会出现符合经脉、脏腑规律的症状。头痛也是同样的道理。

《内经》上说:“巅顶之上,惟风可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头顶痛属于肝精不足、虚阳上亢的表现,服用几剂吴茱萸汤 或附子理中汤 加阿胶即可化解; 后头痛属于肾寒从膀胱经发出的表现,服两剂桂枝汤 或针刺委中穴,症状可以很快化解; 偏头痛属于少阳火生发,阴邪从阴经转入阳经、即将从脏入腑的表现,服用几剂小柴胡汤 (或3包冲剂、10粒胶囊)就可化解。

前额痛属于脾的功能开始健运,湿气正被阳气驱赶外泛的必然表现,服用几剂术附汤 化湿即可。

待疼痛解除后应继续服用回阳药物。

( 8 )、妇女因寒邪过重而月经不调,或崩漏,或淋漓不止,服用此药后可能停经 1 个月,次月即通,停经时不必惊慌,下次就会使月经恢复正常;或月经提前几天甚至十几天,次月就会正常;排血量可能会多于往常,但身体不会感到像往常那样疲倦;后几个月会排出大血块,经血呈酱油色。虚寒型不孕症患者可以因此而怀孕。卵巢囊肿会发生轻微破裂出血,而后痊愈并恢复正常。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尿血、尿道炎和阴道炎等症状。

这是由于回阳药物运行,真阳发动,使生殖系统机能恢复正常,停经者自然会复来;而崩漏是由于精亏血少、子宫瘀血而造成的,待真阳发动,将以往不能统摄经血的功能恢复,故暂时停经,待生理机能恢复,月经就会正常,活血化瘀的药物完全可以不用。患子宫瘀血郁热症状的妇女,真阳很快就会发动,将邪热破除,迫使月经提前而将邪热排出,经血颜色会较为鲜红。卵巢囊肿属于寒邪凝滞,气机不畅,一旦真阳发动,会开凝消滞,就会有破裂出血的情况,这与痔疮发作而后萎缩痊愈的原理是一致的。

尿血属于瘀血从膀胱排出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在寒邪被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寒邪循经脉络阴器,会暂时造成病菌滋生的温床,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炎症,纯属自然现象,应该继续服药并增加药量。

四逆汤 可以祛寒振阳,真阳发动,就可以化瘀,一举两得。而活血化瘀的药物不得真阳推动,不可能收到全功,而且,会很快复发。所以,必须首先恢复真阳元气,而后才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否则将是徒劳无功的。

如果一个人有瘀血,瘀血处就会有针刺一样的痛感,这就是自身真阳正在化瘀的表现,倘若真阳元气不足,瘀血就不能被破除,而且,还会长期刺激真阳元气来破瘀,这就是所谓的“暗耗肾精”。应该服用回阳药物,增强自身破瘀功能,邪去而正自复。从中可悟“阴阳、邪正”至理。

( 9 )、曾经患有 (或正在患有)便秘的患者,服用阳药后,有的暂时会不排便,但不会难受,继续服药,五六天即通,便秘即可彻底痊愈;另外,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的情况。

便秘是由于命门火衰,不能化动下焦阴邪,真阳元气不能化施运行之力,由阴寒造成的虚火使大肠所主“津”的功能过旺,致使大肠内所应该留存的正常体液不足,于是就会产生便秘。 一般患者都只服用含有大黄、麻仁等滋阴药物,只能暂时用清虚火的方法通便,停止服药后

依然还会便秘。因为造成患者便秘的寒邪没有消除,甚至使患者的寒邪更盛、元气更加虚弱,不久就使得虚火更强。况且,正常人服用大黄就会拉稀。所以,服用一般的通便药物,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治愈疾病。只不过是“扬汤止沸”而已。而服用回阳药物,可以补命门火衰,真火能生真阴,大肠所主“津”的正常功能得以恢复,才能真正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

一般来说,有尿频症状的患者服用四逆汤 后可以得到治愈,这是真阳发动,增强了收摄作用。而服药前没有尿频的患者,由于真阳鼓动,增强了人体的活力,需要将体内清除出来的垃圾及时排出体外,而这些垃圾在尿液中的浓度会比往常高,于是就会暂时出现尿频的反应,以便及时排除垃圾,一旦垃圾被清除了,尿频的症状自然也就消除了。此时属于生理的自然反应,不属于病态。

( 10 )、患高血压的病人服药后血压会暂时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尿糖、血糖指标会升高,尿液中的泡沫也会增多,指标较高的患者最好接受重灸治疗,方能治愈。

这都是回阳药物在体内运化,元气鼓动的必然表现。

应该这样想:自己的血压原本就应该升到这么高,只是由于自己的元气不足,鼓动无力,才只能使血压处于偏高的状态,服用四逆汤 以后,才有力量使血压升到此时符合生理所需的高压力。虽然大血管的血压暂时升高,但毛细血管的血压却是正常的,这样才有可能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维持由毛细血管所主管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若患者不觉难受,完全可以逐渐停服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被西医的尿糖、血糖指标所吓倒,指标上升是由于潜藏很深的阴邪被化动返回血管和脾肾脏器时的必然表现,应继续服药,将阴邪依经脉规律逐次向外排出,直至元气逐步恢复,西医的检验指标自然就会降低直至消除。虽然暂时一段时间指标升高,但患者不会疲劳,更不会消瘦,生活质量很高,而且,决不会出现服用西医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试想,200年前西医的化验技术还没有出现时,传统中医是如何将“消渴”治愈的呢?另外,糖尿病患者不必惧怕四逆汤 中的甘草,虽然甘草很甜,却不含蔗糖(就像糖精比蔗糖还要甜,却不含蔗糖一样),并有助于恢复脾(胰)的功能。

( 11 )、会有许多患者的经脉穴位出现跳动或轻微的疼痛,或出现暂时口渴的症状。

这是阳气发动,经脉里的邪气将要发出的表现。比如,患者的腋下或乳房外测疼痛,并沿臂内测向肘部延伸,这是心经和心包经中的邪气沿经脉外溢的表现,这是很好的情况,说明病情正在减轻。但是,经脉循行,必须由精通“经脉学说”的医生来掌握,一般患者是不会清楚的。有个规律,患者必须记住:凡是疼痛的部位向四肢末端移动,就是病情减轻,就是好事;凡是向身体中部移动,就是病情加重。

由于阳气(生机)发动,排除体内“垃圾”的功能增强了,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水来作为载体将体内的垃圾带走。就像洗脏衣服一样,衣服越脏,所需要用来清洗的水也就越多。又好比人喝了一杯海水,就必须喝两三杯淡水用来排出所摄入的盐分一样。而且,平日里饭菜中的盐放多了,人吃了也会出现燥渴而需要喝大量的水。这是很必然和自然的现象。

热论篇
理中汤退烧 第五篇

热论篇

王正龙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一句话教材上经常讲,但是后边的文字,几乎就没人看/没人讲,看不懂/讲不通。这一篇文章要是读懂了,则对于元气学说和其它门派的差别,对错,也就明白了。

--只要是热病,都是伤寒(真阳元气被寒邪所伤) 但是并非西医所认为的伤寒杆菌引起的病疟疾霍乱瘟疫等病,而是人体被寒邪所伤造成的气血凝滞/闭塞而不行,此即为寒。但是并非一定要着凉或被凉风吹着了。冬天受寒,夏天不受寒,绝对没有这种事。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无故发热,这是因为人体真阳元气的特点是:藏德不止,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只要寒邪阻碍真阳元气在体内运行/在体内对于它来将属于异物的东西,人体就会振奋起真阳元气来破除驱赶这个异物,在这个过程中真阳元气发出来就表现为发热。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热气,这个热是不能随便乱清除的。我们只能帮助热气而不能帮助寒气。

人体被寒邪所伤,它就是敌人,敌人才伤我们,这个时候是帮自己还是帮自己呢?本来寒邪伤你你还帮着寒邪伤害自己,把自己买了还帮别人数钱,人傻不傻,这叫释邪攻正。

-“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就从这儿引出伤寒论,何谓伤寒?就从这儿开始讲。张仲景写伤寒论,就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黄帝内经的内容太多,他写的少了一些,简单一些,容易一些让人易学难忘。“或愈或死”-这个病或者能够痊愈,或者加重死亡。死亡就是因为元气亏虚的原因;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为什么要想活必须十日以上,十二日十三日(六经,,一乘以六等于六天,一阳来复就是七天,二乘以六等于十二天,二阳来复就是十三天)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伤寒论之前,先要把一二三四五六日搞清楚,按经脉来讲: (太阳一日--阳明二日-----少阳三日——太阴四日----少阴五日---厥阴六日)。

六经对无病的健康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研究它的前提必须是病人,和阴阳五行一样,这儿的“日”就是代表这些经脉的代名词。而且它的循行规律和疾病的传变规律,一般都是1-2-3-4-5-6这样来循行传变,但是这里面又有虚实正邪的对比变化,并不是从一次序传到六这么简单。或是太阳一日-----少阳三日---厥阴六日,或是太阳一日-----少阳三日——少阴五日,或是少阳三日少阴五日,或是少阴五日-----少阳三日,就这么来回的变,这个就是上中学学过的排列组合,在这儿怎么讲呢?足太阳和足少阴相表里如果太阳受邪,受了大伤一下子就表现为少阴证,这个就不按经逐日传变了,一下子直中少阴;阳明受邪一下子直中太阴; 少阳受邪一下子直中厥阴;经过正确治疗后,病情恢复时:厥阴一下子转入少阳,不必非到少阴太阴; 少阴一下子转入太阳;太阴一下子转入阳明;特点就是如果说开始没有大病时。气是:三阳经为表为寸口。主运作表现为脏腑真阴的作用;三阴经为里为人迎,主收藏阴主收纳,如同仓库,表现为真阳元气丹田的作用一步步地讲厥阴存的元气量最大,少阴次之,太阴更次之从里到表逐渐减少越来越浅。但是你不能说太阳的气最虚。虽然太阳受邪使之变虚了,但是后劲很足,后边五经的气很足全力支持太阳抗御外邪内患,只是在太阳经这儿表现。到了第二天应该传到阳明经,但是没传到了第七天以后就好了,为什么?太阳经受邪以后,后边的五经没有受邪,而且气很足,在未来的六天之内他还在运化,而且气越来越足就将邪气从太阳经顶出去,这就叫“不了了之”,没有用药物去治疗,疾病就好了。所以经常说感冒以后,吃药物/不吃药物,基本上都是六七天痊愈。这说明你元气尚足,身体素质还算可以。在这

个年头里你要是感冒了找不到精通传统中医的医生,你什么药都别吃,熬过六七天就好了。如果你一吃药,一下子把一个太阳病,变成了阳明/少阳病,如果用药再狠一点一下子直中少阴。病情越来越严重都是庸医给造成的。

外邪入侵太阳经与内寒被驱赶到太阳经所表现闹⒑蚨际且谎?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但是现在你很少见到这种情况,只有青春期以前的元气比较充足的儿童可以见到。只要是元气虚弱的体弱多病的有性生活的元气消耗极大的人几乎就见不到经典的太阳病的表现了。何故?因为用药物把内寒驱赶入太阳经后通过发热发出去的过程中,里边还是空虚的呢!就不可能像元气充足时,太阳受邪时候的表现:高烧。这个时候即使发烧也是上半身比下半身热,有一个病人电话中说:发烧了T38。5度上半身比下半身热,我说还接着吃四逆汤吧!把内寒继续往外赶吧。但是如果一身手足尽热时,就要按照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然而内寒往外赶的时候用“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的机会很小,这是因为里边很虚的时候你就不能用发汗解表的方法,只能是继续巩固里边,这是伤寒论的最基本的要点,这也是元气从表到里治疗的特点。这个“里”即是三阴经,是后勤保障。前边三阳经在浴血奋战,后边的三阴经后勤保障有力能给三阳经提供充足的弹药,那么胜利指日可待。如果三阴经虚了,就要吃败仗。前线虽然有人,但是你没有弹药粮草,你再落井下石给一日3—5次地用寒凉药,前沿阵地的仅存士兵都得死翘翘。大片国土沦丧是必然的。

为什么是十日以上呢?这一下子走过来就是六天,到了第七天就是一阳来复;从这儿运行一周回来就是一阳来复。一阳来复,阳气比较弱。再走一圈,就是二阳来复;又走一圈,就是三阳开泰,到二阳三阳时的阳气比较足,这个病就向愈,即快好了。热论篇先给你说这么个宗旨。而且疾病痊愈就是这个原理。它只要能走一周(一周就是东南西北中)运化,而且还要吃饭,元气日增病邪日退。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巨阳,就是足太阳/督脉,而且这个经脉是合并在一起走的;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风府(风,生发),生发之地。巨阳,就是要生发,故提及风府。一般元气充足的人感冒了扎一针风府,阳气就生发起来后,感冒就好了。但是元气虚弱,身体差的人,你不论怎么扎都白费劲。(气,生发生长属阳)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人之伤于寒--三阳经有病,发热再剧烈,也不会死人,因为它还有三阴经做后盾。故发热时,如果是表被邪气所困,就用开太阳之法“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邪去热退,《灵枢经》云:“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热虽甚不死”—所以元气比较充足的小孩发烧,你就是不治让他躺到那儿7天左右就退烧了。若果你去医院一用消炎/清热的药物退烧,越退烧,烧越高一直到将本次派到前线作战的元气消灭光为止,这孩子的烧也就退了但是人也就傻瓜了,虽然这儿写着“热虽甚不死”,但是众多医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鲜活的生命,毫不吝啬地进行严酷的摧残,一见发烧就清热/退热,乐此不疲,结果使病人两感于寒,病情危重。 (两感于寒,既三阳经和三阴经,两类经脉同时受到寒邪所伤。)为什么两感于寒一定是用阴寒药退热所致呢?而不是病人自己本身病情恶化继续往里边加重呢?绝对不会的!因为“热虽甚不死”就凭借这一句话就行啦。作为医生只要你不给发烧病人乱用寒凉药,他的病情就不会加重。否则一定两感于寒,把寒邪由阳经引入阴经了。你要是不管他,用捏脊/刮沙都行,绝对不要用寒凉药物就行。

“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那么一下子伤寒两感于寒,快要死啦。有的病人元

气消损的还有一点时,药物用对了还能活;如果用不对继续用寒凉药老办法治疗下去,你一看,越治越烧,越烧就越用寒凉,那么病人一定不免一死(旧上海中医儿科专家徐小圃的几个儿子都死于发烧误用寒凉两感于寒) “热虽甚不死”,这句话非常关键,把它背诵下来,是论文的论点/论句。

帝曰:愿闻其状。---这六日每个经的病有什么症状呢?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这不是第一天怎么样,伤寒先伤到第一层/第一日/巨阳,但是并非一日一受病,太阳受病则“故头项痛,腰脊强。”因为太阳经循行于此,所以头部项部很疼痛,腰椎甚至整个脊椎的活动都很不灵活僵硬而且很疼痛。(所以说学习伤寒论必须先学习黄帝内经,否则如同在腾云驾雾。黄帝内经精通到位了,伤寒论才能学通)

“二日阳明受之”---第一日太阳病治坏了引邪侵入第二层阳明如果这个人很壮实,病就不会到阳明。只有元气大伤,才会使邪气进入第二层阳明;“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所以)身热(阳明主肌肉)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即言第二条经脉受病;由于阳明主一身肌肉,故浑身发热,这个热是实热,此为阳明实证; 不得卧也--这个是太阴病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此时可以借助三阴经的后劲,发一下汗,将阳气从三阴经的仓库中调出来振奋一下,将邪气从三阳经发出去,发出去就停止,既可汗而已,病去药止,别发个不停,那样人受的了吗?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腹部胀满,是太阴病的主证 ;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所以太阴病一般口不渴,腹部胀满,湿气重,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少阴病,口渴而燥,舌干,用四逆汤,口渴与否一般用于太阴。少阴鉴别诊断中。有夹杂证则,另当别论。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厥阴主生发,生发运行不起来时,就一定满。真精不足全是热,就烦,虚阳外越了!满,并非-腹部胀满,而是全身都满憋胀,疏理不开,但是烦满不是气足,因为还有囊缩(最起码也阳痿了)

附):所主病,就是那一个脏腑的病;所生病,病从那儿生/从那儿生将阳气生发起来驱邪外出。首先要知道源头,如何判断呢?“神客在门”正气和邪气足同一条路。正气邪气在那儿,没病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一旦生病,阴阳五行六淫六气一下就显出来了。出现那一个症状就是那一条经的病,非常准确。按照这个去治疗就行,作为医生你没有道生的功夫,最起码要有背书的功夫。你把这些书全部背下来,然后去一对一地临床,这样一来什么都明白了。主证清楚了,这个是什么证?从哪儿来?根源在那儿?标本中气都是什么?只要把这些问题全部弄清楚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没有治不好的病,除非他生机全无,元气殆尽,将要死亡,甚至将要死亡的还能救活几个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伤寒一日,头项强痛,痛既是热;二日阳明受之,身热;三日少阳受之,胁胀痛,寒热往来,亦发热。但是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因为只是三阳受病,未入脏故也; 四日太阴受之,因为不运

行故满,太阴脾精不足,所以胃就发出燥火即热;五日少阴受之,口燥,舌干而渴亦即热;六日厥阴受之,烦满即热;所以“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寒,气闭塞而不行也。荣卫不行,五脏不通何故?气闭塞而不行也。寒邪凝滞,并不是冰冷,伤于寒也。那瘤子是最严重的。瘤子被消灭完了一下子精也就没有了也没有力量了。只有精气足元气才足,少阴才足储藏足了厥阴才能生发;太阳主表,“表”并非表面,乃疏通之意,为阳,就是它行通走的力量最大这就叫太阳主“表”表=热。但是不是说一定在表面上运做运行。如果喝了凉水使胃里边凉了身体就通过产生热量使水变热为37度+/-,这儿就体现了太阳的作用。所以这个太阳主表,此“表”是指阳热走的最快,通行力量最大。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七日,一阳来复,第六日,到了厥阴,第七日,重新走到太阳经。病势就弱了,衰少了;八日阳明病衰(疾病减轻了),身热少愈(热退了);九日少阳病衰(疾病减轻了),耳聋微闻—病人能微微听到声音,所以治疗幻听耳聋重听等耳并就用恢复元气的方法,因为这些病都是元气衰少所致使,别都让他门去耳鼻喉科去;十日太阴病衰(疾病减轻了),腹减如故(-腹部胀满减轻/消失),则思饮食(想吃饭了),腹部不胀,则思饮食,所以说,许多疾病看起来,好象是加重了,但是病人想吃饭了这就是比前期好了一步,其他症状不管,想吃饭就行。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不口渴不胀满了不憋的慌不难受了),舌干已而嚏(吃一段时间的四逆汤,就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接着吃附子由50克加到100克,重病人治疗过程中开始能打喷嚏,说明元气开始恢复,已经能力发丹田了,说明病人有劲了;病危的人连打喷嚏的力气都没有了),,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病邪逐渐衰减。大气淤滞最深的令人恐惧的巨大的寒邪。也就是最深层次的病,就像剥洋白菜一样,一层一层地剥掉,即使最后剩一点也很容易剥掉,而且到了厥阴,病邪去净,生机也就恢复起来了。否则,病不去,生机不起。。真正地全好了再往下就到了太阳经(第十三天)。所以前面的问题“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这儿就回答了

帝曰:治之奈何?(黄帝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岐伯回答说:就用药物激发元气,先把闭塞的经脉通畅,经脉通畅后,气血就能调和,气血就调和后借助自身元气的力量来驱邪外出。所以咱们不是用药驱邪外出而是先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了之后因为“神客在门”所以正气就能裹挟着邪气外出“神气出入之会”。治疗疾病时你不要去管别的,就老老实实地经脉通畅。调和气血就行。就冲着这个“治之各通其脏脉”所以你。治疗疾病时就不治脏腑“心肝脾肺肾”;而是治“东”“南”“西”“北”“中”。你一说脏例如心脏肝脏这是什么东西:而你一讲“东方”,那就是肝脏及其所主的一系列所有相关东西的问题,东方所主的全都有,包含在里边就这么治疗疾病。“治之各通其脏脉就行。经脉是包罗万象的她所主经脉的作用是什么?就治疗这一类病;千万不要治疗什么疾病,就用什么药,没有那种便宜事,西医它把人看简单了,以为是给机器人看病。如果说人就这么六经,一分类后就是这么六种病,然后你就用六种药就行了,实际它还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气血津液邪气正气呢?怎么可能只用六种药就行了呢!)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一二三少阳含少阳以前此时,三阴经未受邪,,三阳经受邪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就算做清热吧,但是它也没有银翘解毒丸散类的东西,传统中医所用之药都是把经脉通畅后让邪气往外走;你用银翘解毒丸散类的药物,这是什么东西,它把经脉堵住让里边的邪气出不来,把人体由元气变化产生的驱邪气的热量给它清掉,助纣为虐,残害百姓,将表证变成里证。这不能说是你把病治疗痊愈了,只是说你把这个势头压下去了,我们呼吸科的问题已经圆满解决,剩下的是心脏内科和内分泌科的我管不了,这不是缺德

吗!)

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驱除寒邪服用四逆汤之后,开始拉稀了,但是不许你用巴豆/大黄/芒硝等泻药。这儿的意思是,三阴病可以用泻泄的方法治疗,三阳经受邪就可以用发汗的方法治疗,泄,并非用巴豆/大黄/芒硝等泻药。所以说“寒之”“凉之”是用恢复元气的方法疏通经脉,而不是用寒凉药,不要以为就那么简单,觉得寒就是冬天冰冷寒凉人得了寒症了,这跟小学生有什么区别呢?头脑就太简单了。寒,也用四逆汤一类的热药,因为肾主寒,北方热则寒之,此“寒”是指用北方的力量作用去治疗这个病就这么个意思,而不是用寒凉药。临床上惯用寒凉药有几个病人是彻底治愈了,自己想一想: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病人的脉象恢复了没有?体质好转了没有?造成其它病症没有?病人一去不复返,是治愈了不复返,还是去了酆都城十八大殿不复返?要是能返回来,说明你下的药还不狠,不错!五十步笑一百步嘛!)

帝曰(黄帝说):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大病去了但是还有小病经常不断,临床上常见:大病愈后精神好转,但是一会发热感冒;明天身体不舒服后天这儿又起个疙瘩那儿又起个包),何也?(为什么呢?)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用的药太猛了,一下子将病赶出去了,而不是慢慢地来治疗,慢慢地治疗是什么?如:桂枝300克白芍200克谁敢用?张仲景就敢用,如何用?煮好后分三次服用。一服未解,继续二服,二服仍未解,继续三服,就是这样的他一点一点来,但是他是针对病情来的。不像咱们有些人,也是针对病情来的,附子3克小病去不掉,大病继续熬着。你要处方药量都用对了才行。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的这个量不大不小,一步一步来,病去药止)故有所遗也(所以就有所遗病)。

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 (为什么?疾病一下子去掉了,人也就衰弱了,脏腑功能还没有恢复起来,元气还没有鼓动起来对吧!那么你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地方气不够用,那儿的经络道路就必然还有所堵塞,这又新生出一点堵塞即寒,这一来身体又要产生一点热来去寒,只要发热就是因为寒邪闭塞) 故有所遗也。(有所遗漏的意思,后边慢慢治疗不就很好办嘛!) 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分别阴阳五行六经辩清虚实逆从,分别调治)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就是治疗疾病期间的禁忌,犯了这个禁忌就会如何如何?。。(岐伯就举例子说吃肉类食品营养价值高就能使身体很快复原,但是吃肉类太多,就会使胃肠的负担过重,此时大病初愈,元气不足吃的好东西太多,超过病人的消化能力,这又不是造病吗?用文盲都知道的事情吃饭来打比喻,浅显易懂,又又十分恰当,圣人多么仁慈呀!真的要很虚的话,就会食不下,食则吐蛔,拿素饼给他吃一点点就行了。有点动静就行。经脉篇“灸则强食生肉,缓带披发,大杖重履而步”灸完以后是否强壮了,马上就可以多吃了?当然不是。灸完一定还是虚,因为陷下则灸之。陷下即是大伤大虚经脉不通。这个时候吃下去药物胃肠都吸收不了。那也就谈不上通经脉了。此时只能用灸法:直接用艾柱烧关元中脘膏肓肺腧大椎之类的穴位,用艾火的热量直接强行通经脉,经脉通了,那才是疾病痊愈的基础呀!吃药治疗疾病,欲以微针都是干什么呀?都是通畅经脉,调和气血,没有别的作用。这药治头。那药治脚,全是胡扯;你就是牙痛打青霉素也要全身运行嘛!这个药物能专门治疗什么病的逻辑就完全是错误的,极其荒谬,没有的东西你硬说有,那就害命坑人,就这么个道理)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相比较怎么样呢?) 岐伯曰:两感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yiyaoleikaoshi/77932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