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基础知识

| 导游证考试 |

【www.guakaob.com--导游证考试】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一: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业简述

1.什么是旅游?其特点和本质是什么?

答:①概念: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到惯常环境以外的地方连续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②特点: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享受性。 ③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2.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划分?

答:①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 ②出游目的划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 ③组织形式划分(团队旅游、散客旅游)

3.现代旅游活动开展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②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及产品 ③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4.什么是旅游资源?

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5.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及分类?

答:特点:①审美性 ②地域性 ③易损性 ④时间性 ⑤不可转移性 ⑥综合性 分类:①自然旅游资源 ②人文旅游资源

6.旅游业一般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答:①三大支柱说:人们通常将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②五大部门说:即住宿接待部门、游览场所经营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旅行社部门

和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7.何谓旅行社?旅行社是如何分类的?

答:①旅行社是指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②国内旅行社根据经营范围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两大类; ③在国外,通常是按不同职能讲旅行社分为:经营批发业务为主的旅游批发商、批零兼有的旅游经营商和以零售为主的零售商。

8.旅行社的特点及作用各是什么?

答:特点:①旅行社出售的是一种以组织和服务为主的无形服务产品; ②旅行社是通过提供中介服务获取收益的企业; ③旅行社业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作用:①是旅游各项产品的组织销售者; ②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媒体协作者; ③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计划的执行者

9.旅游景点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①专用性 ②长久性 ③可控性 ;作用:①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②旅游景区是诱导人们外出旅游的先决条件 ③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支柱之一

10.旅游饭店的标准是如何划分的?

答:饭店按低、中、高档次划分,则为一星及其以下为低档,二至三星为中档,四星及其以上为高档

11.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旅游者阶层广泛 ②消费水平低 ③短程旅游比重大 ④旅游内容第一 ⑤旅游业前景广阔

12.我国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有哪几个层次?

答: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局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

1.华夏民族的主体和始祖是谁?

答:华夏民族的主体是炎黄部落,始祖是黄帝。

2.中国奴隶社会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建立了夏朝。从此禅让制被家天下传子制替代,标志着大同社会进入了私有制社会,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3.哪一个朝代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答:夏朝。

4.奴隶制国家的青铜器的用途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是什么?

答:用途:用于礼仪和生活。代表:司母戊鼎大方鼎

5.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标志和事件是什么?

答:标志: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事件:八国联军侵华

6.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①经历三代的王权制度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集权制 ③秦汉以后的皇帝君主专制集权制

7.皇帝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①宫廷与陵寝方面的制度 ②礼仪方面的制度 ③皇帝的谥号、徽号、年号 ④皇亲国戚的称为制度 ⑤宦官制度

8.中国有哪几种文化?分别在哪些区域?有哪些不同?P83——89

答:①中原文化,广义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甚至整个黄河流域。狭义的中原是指今天的河南一带为中心的地方。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被称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②鲁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鲁文化是指先秦齐国文化和鲁国文化的合称。广义的齐鲁文化以今天山东地区为主,以先秦齐鲁文化为核心,止于1840年以前的文化;③荆楚文化,分布在长江中游,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两湖以及河南南部、安徽、江西部分地区。先秦辉煌的楚国文化是荆楚文化的核心;④关中文化,分布在东起函谷关、西到陇中,南至秦岭、北抵贺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在今天陕西省的汉中、关中一带。关中文化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观念;⑤三晋文化,分布在今天的山西、河南中北部和河北中南部地区。法家思想是三晋文化的主体,三晋文化人杰地灵,有古建筑9000多座,居全国之首;⑥燕赵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境内。是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燕赵文化在历史上的另一特色就是放荡冶游以及胡汉文化杂糅;⑦吴越文化,分布在今天是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及江西的部分地区。水稻文化是吴越文化的重要标志,吴越园林之美,驰名中外;⑧巴蜀文化,分布在四川。是在四川盆地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且川酒无可争议地居全国第一。

9.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科学艺术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97——109 答:文化传统艺术:①先秦时期的主要文学成就有诗经、楚辞和散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历史散文有《左转》、《战国策》,诸子散文又称哲理散文有《孟子》、《庄子》; ②汉赋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把大赋的写作推到了高峰境界; ③唐代以诗为一代之文学。最能代表唐诗艺术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二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分别有诗仙和诗圣之称; ④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成为宋的文学标志。宋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 ⑤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元曲的剧本一般由唱词、对白、动作三个部分构成,一般分为四折; ⑥明清文学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词话》合称

明代四大奇书。《红楼梦》是清朝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代表了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科学艺术:四大发明为主要代表的艺术成就: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10.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及秦至清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有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最主要的人物和事件是什么?P55——63

第三章:中国的宗教文化

1.宗教的字面含义是什么?

答:①佛教以为,佛说我教,佛弟子说为宗,合称宗教。 ②以教祖对人的自我和宇宙的解释、主张去教化人。

2.原始宗教产生的时间是何时?

答: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泥安德特人”时代,距今约10几万年。

3.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界的沉重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4.自然宗教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

答:①大自然崇拜 ②动物崇拜 ③造物主崇拜——生殖崇拜 ④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⑤图腾崇拜 ⑥灵物崇拜和偶像崇拜

5.神学宗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答:条件:①阶级的出现 ②社会的分工 ③抽象思维的发展 决定因素:阶级的出现,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决定性因素。

6.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时间、地点、创始人、名称、经典)

答:①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由默罕默德创立,以《古兰经》为主要经典; ②佛教:公元前6~5世纪时由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以《三藏经》为主要经典; ③基督教: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人耶稣创立,以《圣经》为主要经典。

7.简述中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答:①中国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自由,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应互相尊重(自由) ②一切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国家保护一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宗教活动(合法) ③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各宗教应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平等) ④宗教和国家政权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分离(分离) ⑤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独立)

8.佛教在印度的演变分为哪几个时期?

答:①原始佛学时期,释迦创教起至死后一百年止 ②部派佛学时期,释迦去世百年起至公元1世纪 ③大乘佛学时期,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7世纪 ④密教佛学时期,大约在7世纪至12世纪。

9.佛教在中国的极盛时期是什么年代?其标志是什么?

答:隋唐两代为佛教在中国的极盛时期,其标志是:①寺院林立 ②僧侣众多 ③宗派涌现。

10.佛教的三藏,三宝,三毒.三学,四谛分别是指的什么?

答:①三藏:经过、律、论; ②三宝:佛、法、僧; ③三毒:贪、嗔、痴; ④三学:戒、定、慧; ⑤四谛:苦、集、灭、道

11.佛教的纵三世和横三世的含义是什么?

答:①纵三世:过去迦叶诸佛、现在释迦摩尼佛、未来弥勒诸佛; ②横三世:阿弥陀

佛、释迦佛、药师佛

12.道教的定义是什么?

答: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奉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根据《道德经》的道为主要信仰。

13.道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①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道教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③道教追求的理想境地 ④道教乐生、重生和贵术 ⑤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⑥万物有灵,道教是多神教。

14.谁创立了道教?

答:东汉张陵在四川大邑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也就是道教的前身。

15.为什么说道教在中国的隋、唐、北宋时期有更大的发展?

答:唐朝统治者自称老子的后裔 ②道士名人辈出 ③宋朝皇帝亦多有崇道者

16.《道藏》的三洞,四辅,三玄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①三洞:洞真经(12部)、洞玄经(12部)、洞神经(12部); ②三玄:《老子》、《庄子》、《易经》; ③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

17.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

答:尊奉安拉为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真主,信仰者通过顺从、忍耐、行善、施舍来体现对教义的认同和奉行,排斥其他神的存在。

18.穆斯林的六信是什么?

答:①信安拉 ②信天使 ③信使者 ④信古兰经 ⑤信前定 ⑥信后世

19..列举国内外著名的清真寺6个?

答:①国外著名的清真寺有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克尔伯清真寺;麦地那的先知清真寺 ②国内著名的清真寺有北京东四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

20.简述基督教的仪式是什么?

答:诞生后的洗礼,坚持祷告增强信仰,想神甫倾吐自己的罪作忏悔,领食圣饼以示耶稣之恩,临终前获圣灵赦生前之罪,举行仪式敬重传教士,信仰者相互为他人的婚姻等祝福。

21.列举世界著名的天主教堂有哪些?

答:巴黎圣母大堂、米兰大堂、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上海佘山圣母教堂、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天津老西开教堂、广州圣心教堂

22.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那几座?

答:①四川的峨眉山(普贤道场) ②山西的五台山(文殊道场) ③浙江的普陀山(观音道场) ④安徽的九华山(地藏道场)

23.基督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

答:基督教信徒历来尊奉摩西十戒:①信仰上帝 ②守安息(星期日) ③孝敬父母 ④不杀不淫 ⑤不盗不贪 ⑥不作伪证等。

24.穆斯林的五功指的是什么?

答:①念功 ②斋功 ③朝功 ④课功 ⑤拜功

25.简述伊斯兰教的习俗?

答:穆斯林生活习俗最重要一事是过斋月,斋月是伊斯兰教历第九月的月名,是颁降《古兰经》之月,因而是吉祥高贵的月份,穆斯林在斋月每天天亮之后,日落之前都要禁止餐饮,直到见到新月后过开斋节,斋月方告结束。一轮弯弯的新月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标记。

26.简述基督教的节日有哪些?

答:①复活节:传说耶稣在死后第三天复活。公历每年的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 ②圣诞节:耶稣诞辰,传说耶稣是上帝之子。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

27.简述基督教的教义是什么?

答:①在基督教中,上帝与耶稣是一体的,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万物; ②耶稣是上帝之子,他是人世间的救世主,为人类赎罪; ③人类获罪是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造成原罪,人类必须忍受种种苦难与灾难,顺从上帝的惩罚,依靠救世主为自己赎罪; ④宣扬上帝仁慈爱人,人与人要互爱。

28.佛教在印度衰落的成因是什么?

答:①一是佛教的非暴力理论已经不适应封建小国的彼此争夺的历史现状; ②二是由于阶级状况在封建制度下的新变化; ③三是伊斯兰教诸王的侵入,加速了佛教的最后溃灭。

第四章:中国民俗与民族概述

1.中国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哪些?人数较少的有哪些?

答:①较多的民族:蒙古、回、侗、瑶、白、土家和哈尼族 ②较少的民族:保安、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和俄罗斯

2.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格局是怎么样的?

答: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汉族多居住在东南,少数民族多居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3.民俗的定义是什么?

答: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4.影响民俗的因素有哪些?

答:民俗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经济、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影响和决定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其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

5.列举传统民俗的内容有哪些? 10个

答:①衣着打扮习俗 ②居住、饮食习俗 ③生产、旅行习俗 ④交易习俗 ⑤婚姻丧葬习俗 ⑥姓名、称谓习俗 ⑦岁时、节日习俗 ⑧信仰、迷信习俗 ⑨礼仪习俗 ⑩财产分配、继承习俗

6.简述民俗的基本特点?

答:集体性和社会性,集体性和社会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 ②地域性和民族性,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民俗 ③传承性和传播性,民俗一旦形成便会世代相袭,不会因为改朝换代社会的变革而中断 ④稳定性和变异性,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固定下来,并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⑤类型性或者模式性,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集体行为模式。

7.汉族的起源是什么?

答:汉族的起源有两大主源和三大支源。主源: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东夷集团又是汉族的另一个主源;支源:苗蛮集团是汉族的一个支源,百越集团是汉族的第二个支源,戎狄集团是汉族的第三个支源。

8.论述汉族的形成是怎样的?

答:(1)汉族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从部落到民族的发展过程,又经历了夏、商、周、楚、越等族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成华夏民族的阶段,最后形成于汉代漫长而复杂的三个历史阶段。①夏商周楚越等诸族的相继崛起。 ②公元前22至23世纪左右,禹划九州,标志着厦民族的形成; (2)华夏民族在大融合中铸成:①夏商周三族之间,蛮夷戎狄之间,所有这些融合在一起,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民族就诞生了。②为统一的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是汉族形成的第二阶段; (3)汉族在大一统中形成:①秦王朝建立后,统一和稳定了华夏民族。②汉承秦制,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儒学发展成了经学,取得占统治地位的优势,成了正在形成的汉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血肉部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二:楚辞基本知识

解题(概述):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辞”或“辞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

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一、楚辞含义及成书过程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称形成于西汉初年。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它已具有三重涵义:

第一,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

第二,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

第三,书名。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自战国至东汉,历三、四百年,共分五个阶段:

1、先秦时期,包含《离骚》《九辩》两篇,纂辑者可能是宋玉。此为《楚辞》雏形。

2、西汉武帝时(前140前后)。增辑作品七篇:《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增辑者为淮南王宾

客淮南小山,或即淮南王刘安本人。以上九篇作品的合集,是淮南王刘安以后、刘向以前的《楚辞》通行本。

3、西汉元帝、成帝时(前48~前8年间),增辑作品四篇:《招魂》《九怀》《七谏 》《九叹》,增辑者为刘向。

4、班固以后、王逸以前(100年前后),增辑作品三篇:《哀时命》《惜誓》《大招》,增辑者已不可考,既不出于一人之手,也不在一个时期,而是在较长的时期里由不同的人一篇一篇地陆续增辑而成。以上十六篇作品的合集,就是王逸作《楚辞章句》时所据的十六卷《楚辞》本。

5、东汉后期(100~150年左右),增辑作品一篇:《九思》,增辑者为王逸。王逸撰《楚辞章句》,并附入自己的作品《九思》,成十七卷,即后世流传的十七卷本《楚辞》。

逮及宋代,因其篇第混併,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第,这就是宋代以后通行的《楚辞》版本。而《楚辞》一书的纂辑过程与篇目内容,也透露了“楚辞”二字的意义:即屈原辞赋以及宋玉以下汉人的伤悼屈原、

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或骚体赋)。

二、楚辞的特点

楚辞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风格、情调和表现方法上。楚辞的风格和情调奠定了南楚文学那种缠绵、迷茫、惆怅的艺术风格。 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以其奇幻的想象、崇高的思想、激越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第一座高峰。楚辞本身特点看:

1、作楚声(念出来的是楚国的方言)

楚辞中楚国的方言本来就很少。汉代王逸说有21个,郭沫若说有24个,游国恩说有31个,杨白桦说有30个,也有人说有64个或66个。周校长主编了一本《楚辞学通典》,结果一共找到217多个,而楚辞本身的字数是很多的。这足以证明楚国的方言在楚辞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

我们知道孔子之《论语》用的是“雅言”,孔子用的是中原当时地区流行的普通话。我们可以说,“屈子亦雅言”。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用当时通行的语言,只有极少数词语用得是楚国的方言。所以,我们通过简要

的统计学的方法就很能说明问题。

2、关于楚辞中的“兮”

第二个标志就是有人说楚国方言中有一个重要的具有特征性的字——“兮”,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这个字了。以往的许多楚辞学者认为,“兮”是楚辞的一个重要的南方特征,是楚辞地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然而,经过学者们研究发现,“兮”并不是楚辞专用的词汇。

据清代一个学者统计,《诗经》用“兮”285次,《国风》用“兮”258次,《小雅》27次,经过发展,《离骚》用“兮”186次,《九章》用了338次,《九歌》用了262次,《九辩》用了143次。

后来人们又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兮”字的运用非常流行,非常频繁,比如,荆轲刺秦王临行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地处现在河北省的古燕国是典型的北方国家,但这两句诗绝对有楚辞的情调,可见当时“兮”字不仅流行在南部楚国,而且也流行在北方,因此也不能说“兮”字就是南方楚文学的基本特征,屈原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三:中国文化基础知识大全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XXXXX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XXXXX】《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

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址、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

【相声八德】李德钖、玉德隆、焦德海、张德全、周德山、马德禄、刘德治、李德祥

【昭陵六骏】什伐赤、青骓、特勤骠、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

【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元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

【中国历史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

【隋唐名将】〖四猛〗罗世信·来忽尔·尚师徒·辛文礼、〖八大锤〗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士泰、〖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武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杨义臣·秦用·梁士泰·秦琼+尉迟恭

【名将十哲】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李靖〖唐初〗、李勣〖唐初〗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屏山、乌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盘山三胜】松、泉、石

【晋祠三绝】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西江小三峡】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岷江小三峡】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四:常识基础知识

文化长廊

一、远古文化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年,从1936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3.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C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二、商周文化

1.中原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最耀眼的是体现礼法制度的青铜器。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国之重宝有:

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2.楚文化

从商周时期到两汉,长江中游的楚地发展出相当发达的一支文明,楚文化以凤为图腾,其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丝毫不亚于中原文化。

代表楚文化的国宝:

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商)。

江西新干出土的四羊方尊(商)。

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铜编钟、曾侯乙青铜尊盘以及铜冰鉴等。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土震惊世界。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包括大量精美漆器,仅49克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比《黄帝内经》还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最古老版本的《老子》竹简,还有我国唯一的保存两千多年不腐的女尸——辛追夫人。

3.蜀文化

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和21世纪初发现的金沙遗址把一个不为人知的古蜀国展现在世人面前,但蜀文化的神秘与独特至今给世人留下很多的谜团。

三星堆遗址: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古老的青铜王国,其神秘的青铜雕塑一经发现就震惊了全世界。三星堆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遗址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发掘出土了:与中原青铜器风格截然不同的青铜雕塑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又称太阳树)、青铜太阳轮等器物反映了古蜀文化独特的太阳崇拜;凸目人面具等表现人“眼睛”的奇特文物反映了古蜀国的古代神话。

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之后又一处非同凡响的重要考古发现。金沙遗址距今3000多年,于2001年被发现。目前只发掘了金沙遗址的一小部分,已经出土了精美程度极高的金器、青铜器、玉器和大量的象牙。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和黄金面具展现了与三星堆一脉相传的古蜀风格,而太阳神鸟金箔是金沙遗址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体现了古蜀先民的太阳崇拜。

三、秦——清文化

(一)绘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两汉:汉代壁画和帛画成就较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 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周昉《簪花仕女图》。

五代:董源《潇湘图》、《溪山行旅图》。

宋:宋徽宗赵佶代表作《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范宽《雪景寒林图》。

元: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代表作《秋郊饮马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

清:清初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郑板桥代表作《兰石图》、《竹石图》。

(二)文字和书法

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

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元:赵孟頫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雕塑

青铜艺术(见商周文明)。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两汉瑰宝:

汉阳陵(汉景帝墓),出土上万件举世无双的陶俑,以仕女俑最为著名。

河北满城的西汉中山靖王陵,出土了三件国宝级文物:长信宫灯、博山炉和金缕玉衣。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国之重宝。

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十分兴盛。

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北宋:重庆大足石刻在佛教造像中加入大量表现民间生活的内容。

(四)手工艺

中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瓷器、纺织品、漆器、玉器等方面。

1.瓷器

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南青”指越窑的青瓷,“北白”指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彩陶俑。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景德镇瓷器:发达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2.纺织品中国先古传说:嫘祖养蚕冶丝。现存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出土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遗址。

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建筑

中国古建筑特点是:木结构建筑为主,在造型上,人字屋顶和飞檐斗拱是最典型的东方风格。

保留至今的杰出古代建筑典范:

皇家建筑: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

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墓,罕见的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寝);

明清皇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宗教建筑:嵩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 防御工事:长城、藏羌碉楼。

民居建筑:水墨徽州皖南民居:西递、宏村、棠樾、胡氏宗祠;

小桥流水江南民居: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

山陕民居:陕西党家村;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独特的圆形民居:福建土楼;

乡村中的中西合璧华侨文化代表:开平碉楼。

江南园林: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园林。

最为古老的木建筑:唐朝仅存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古刹佛光寺和南禅寺; 千年木塔——山西应县木塔(辽代)。

古老的砖石建筑: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开封铁塔。 名家名篇

(1)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五: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要

一、远古时代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北京猿人(距今70-2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有简单的语言 北京山顶洞人(距今1.8万年):进入氏族公社阶段,制造石器和骨器,学会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公社(距今5000-6000年)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 西安半坡遗址 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彩陶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稻种(目前世界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 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父系氏族公社(距今四五千年)

代表: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特征:父权确立,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

远古人物

巢氏“构木为巢”

燧人氏“钻木取火”

女娲、伏羲“蛇首人身”—龙的传人的源头

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原始畜牧业的产生。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

神农氏(炎帝)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

轩辕氏(黄帝)制作兵器,建造宫室、舟车。誉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时代开始

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

尧、舜、禹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禅让制)担任首领

二、夏商周

夏:第一个王朝 建立者大禹 世袭制 桀

商:中期迁都盘庚至殷,又称殷商 商后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是周朝宗法制的重要基础 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分封制 制定礼和邢维护贵族内部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西周后期“国人暴动”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

东周前半期称“春秋”,因鲁国史书《春秋》得名。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春秋第一霸。春秋晚期吴国(阖闾)、越国(勾践)先后在南方称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楚庄王)

东周后半期称“战国”,因列国混战不休的形势而得名。“田氏伐齐”和“三家分晋”形成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三、秦汉

秦: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王朝,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体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长城驰道

汉:初年“休养生息” 武帝鼎盛:击匈奴、保河西,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派张骞出西域、通中亚丝绸之路,控西域(新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

西汉后期,王莽篡权为“新”。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黄巾大起义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东晋灭,南朝四国:宋、齐、梁、陈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史称“北朝”

五、隋唐五代

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南北大运河(改变中国水运体系南北不通的历史)

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改唐建周、开元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安史之乱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南方的前蜀、吴、吴越、荆南(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

六、宋辽金元

辽(契丹):燕云十六州

西夏(党项):河西走廊

金(女真):松花江流域 金灭北宋,俘虏徽宗、钦宗,靖康之变

七、明清

明:朱元璋废丞相、建厂卫、八股取士、设三司。永乐全盛,戚继光抗倭,嘉靖时期张居正改革 清: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北击沙俄;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加强对西藏管辖。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一、文字与书法

汉字萌芽:6000年前半坡遗址刻画符号

殷商甲骨文:最早有系统记录汉语的文字,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文字,今天的汉字由它演变而来。甲骨文体现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金文:铸于青铜器上,又叫“钟鼎文”、“铭文”。代表作:《毛公鼎》、《散氏盘》

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石鼓文”。

①小篆:最初的规范汉字。李斯《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会稽刻石》,

标志着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了新阶段。

②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蚕头燕尾”、波磔分明,装饰趣味。

代表作:《衡方碑》《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石门颂》

③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始于汉。汉张芝“草圣”,唐张旭、怀素“张颠素狂”, 张旭《古诗四帖》、“草圣”之誉

④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东汉末年钟繇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合称“钟王”。

盛于唐,以“唐楷”称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⑤行书: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与儿王献之称“二王”。 “宋四家”: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二、绘画

中国画又称“国画”。题材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技法上:工笔画、写意画; 款式:立轴、手卷、扇面、斗方、册页

中国画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中国绘画艺术基本原则: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

①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

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三国吴国曹不兴

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主张:东晋顾恺之(专擅人物画),《女史箴》、《洛神赋》 ②隋唐

突出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蜚声中外艺术大师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中唐吴道子:“疏体”,“吴带当风”之誉,“画圣”,《天王送子图》

张萱、周昉开创仕女图

隋唐山水画独立:王维水墨山水(倡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画始祖)

展子虔设色山水(《游春图》),李思训金碧山水,王洽泼墨山水。

五代:西蜀和南唐设有“图画院”,是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画院的开端。

南唐顾闳中擅画人物,《韩熙载夜宴图》

③北宋

中国历史上宫廷画最兴盛时期,“画学”被正式列入科举。

山水画:李成、范宽;花鸟画:黄荃、崔白

北宋民俗画高潮: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徽宗赵佶擅长工笔山水和花鸟。

米芾、米友仁善于运用水墨横点,以表现烟雨迷蒙的景象,“米点山水”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④元

文人画盛行。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

⑤明

浙派:戴进 吴派:沈周、文徵明 松江派:董其昌、陈继儒

花鸟画:徐渭、陈淳“水墨写意派”;周之冕“钩花点叶派”

人物画:陈洪绶《西厢记》木刻插画

⑥清

早期画坛主体:“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江南遗民画家:石涛、朱耷(号八大山人)

中期:扬州八怪(金农、郑燮)文人画派,追求个性、力主创新,对近现代绘画影响极大

三、文学

先秦: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共305篇。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屈原,“楚辞体”诗歌,《离骚》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哲理散文,以理论为主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汉:“赋”和“乐府”。

赋最盛行,咏物、叙事、抒情的长篇韵文。名家:贾谊、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乐府是由官府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乐府诗集》汉武帝,《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诗

魏晋南北朝:诗歌。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孔融)、“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现实主义精神、社会风貌和苍凉刚劲的风格、“建安风骨”。东晋陶渊明第一个用诗歌形式反映田园生活、田园诗、田园诗人。谢灵运、山水诗。

唐:产生传奇小说,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和宋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五代、宋:词。南唐后主李煜

元:散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

明清:小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水浒传》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西游记》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

清:曹雪芹《红楼梦》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高峰。蒲松龄《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四、史学

西周《尚书》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史书体裁:以时间为中心、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和典章制度、纪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纪事本末体。

鲁国史书《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左传》)

西汉司马迁《史记》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东汉班固《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后世“正史”楷模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流变大体:周代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

(一)诸子百家

春秋:孔丘、儒家、《论语》,李耳、道家、《老子》,墨翟、墨家、《墨子》,孙武、兵家、《孙子兵法》 战国:韩非、法家、《韩非子》

道家:辩证思想,对中国人生哲学影响甚大。战国、庄子

墨家:“兼爱”、“非攻”、“尚同”,自然科学

法家:政治哲学,被融进统治术中

兵家:当今经济领域释放其价值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学说是思想文化主干,传统文化的主导,东亚文化圈的共同思想基础。

先秦:

孔子主张德政,礼、仁。其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广最深

孟子“性善论”,仁政、强调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西汉:

董仲舒尊崇儒术,兼容百家,改造儒学,奠定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两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程朱理学”

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天文历算

①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天象观测、仪器制作、编订历法

天象观测:

《诗经》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76年一次,中国是唯一每一次都有记录的国家 《汉书·五行志》有世界公认的较早的黑子记录

战国,《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记载了120颗恒星的位置

唐,和尚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 仪器制作:

圭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用来度量日影长短

东汉,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写有《浑天仪图注》、《漏水转运浑天仪》,奠定了我国天文仪器制造的基础

元,郭守敬先后创造和改进10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

编订历法:

远古时代,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历法《黄帝历》

夏,以农历正月为岁首的《夏历》,现代农历的起源

商周,阴阳合历,设置闰月以调整历差

元,郭守敬《授时历》,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最精确的历法

②算数

中国数学萌芽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战国《尸子》,形状概念

商甲骨文的自然数已经使用十进制,先秦的八卦学说是古老的二进制

两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算学著作和学者,标志着中国算学的正式形成。保持领先1000年。两汉《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有分数运算和开平方方法,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三国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最早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早于欧洲1000多年 13世纪元朝,世界最早的简便易学的手动计算器—珠算

二、农学

中国是水稻、小麦、大豆、苎麻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树原产地之一,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南稻北栗”农业局面

春秋战国,确立耕作与时令关系,有整套田间灌溉系统(都江堰)

汉,南方有双季稻,推广轮作制、牛耕技术,龙骨水车是较先进的灌溉和排水机械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

唐,陆龟蒙《耒耜经》介绍常用农具。陆羽(茶圣)《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集古代农学之大成

三、医学

(一)中医理论体系

核心:整体、综合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生病是整体失调所致;精神状况,“惊伤心、怒伤肝”。中医强调“治病须治人”,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即“天人合一”,“气”“百病生于气”

对疾病要辨证论治。战国扁鹊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治疗方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饮食、意疗法

(二)中华名医与名著

西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医学史上占有最高的指导地位,中医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著作

东汉,《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医疗学基础。华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全身麻醉施行腹腔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造“五禽戏”

西晋,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唐太宗首办世界上第一座医校,早欧洲200年。唐政府《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早欧洲800多年。孙思邈(药王)《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

两宋,北宋医学家王惟一监制针灸铜人,作针灸教学考试之用。南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早欧洲300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四、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果

(一)造纸术

西汉,丝絮制成薄片的“絮纸”,标志着我国造纸术的萌芽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至晋,纸张成为我国主要书写工具

魏晋,纸代替竹简、绢帛,为人们普遍使用。隋唐造纸手工业遍及全国,唐宣纸

(二)印刷术

印刷术—人类“文明之母”。古代印刷术发明发展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两大阶段

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古代刻石和印章基础上。刻印于(唐)868年的《金刚经》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其数量、质量达到了高峰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

(三)火药

唐,孙思邈在他书中提出将硫黄、硝石、木炭制成药粉用以发火炼丹的配方,说明最迟在唐初就已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在军事上运用

宋,出现“霹雳炮”、“震天炮”等火器。曾公亮《武经总要》记载了最早的火药兵器。南宋时发明射击性的管形火器,突火枪,是现代枪炮的前身

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六: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之文化试题

公考中国文化常识试题(请熟记)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 A ) A、绘画B、农具C、扇子D、筷子

2、上层文化传承的媒体是 ( A ) A、文字典籍B、民间传唱C、口头传承D、物质产品

3、底层文化传承的媒体是 ( A ) A、口头传承B、物质产品C、精神产品D、文字典籍

4、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逐渐从 ( A ) A、西北向东南移动B、东南向西北移动 C、东北向西南移动D、西南向东北移动

5、法家文化源于 ( A ) A、三晋B、齐鲁C、南楚D、西楚

6、儒家文化源于 ( A ) A、齐鲁B、关中C、三晋D、南楚

7、道家文化源于 ( ) (B)

A、齐鲁B、南楚C、三晋D、东北

8、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 ( A ) A、文化传统B、文化思潮C、文化现象D、文化内涵

9、划分国别文化的社会依据是 ( C ) A、民族B、宗教C、国家D、地域

10、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 D ) A、信B、义C、礼D、仁

11、科举制度的创立始于 ( C )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12、“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 C ) A、夏B、商C、西周D、秦

13、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的是 ( A ) A、宋代的张载B、唐代的刘禹锡C、汉代的董仲舒D、战国时代的荀子

14、提出“中庸”这一价值原则的思想家是 ( A )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15、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 B ) A、《诗经》的编成B、楚辞的出现C、汉赋的形成D、唐诗的盛行

16、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 B ) A、以砖结构为主B、以木结构为主C、以石结构为主D、以前后对称为主

17、在两汉选官的察举制中,注重德行的科目是 ( A ) A、孝廉B、茂才C、贤良方正D、明经

18、在两汉选官的察举方式中,注重才能的科目是 ( A ) A、茂才B、孝廉C、明法D、治剧

19、在两汉选官的察举方式中,注重学问的科目是 ( A ) A、贤良方正B、茂才C、孝廉D、明法

20、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木匠、石匠、泥匠行的祖师是 ( A )

A、鲁班B、李耳C、黄帝D、伏羲

21、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铁匠行的祖师是 ( A ) A、老君李耳B、唐明皇C、鲁班D、黄帝

2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厨师行的祖师是 ( A ) A、灶君B、伏羲C、炎帝D、黄帝

23、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24、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纺织匠行的祖师是 ( A ) A、嫘祖B、夏娃C、鲁班D、伏羲

25、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纺织匠行的祖师是 ( A ) A、黄道婆B、夏娃C、鲁班D、伏羲

26、传说我国车的发明者是 ( A ) A、黄帝B、伏羲C、鲁班D、高辛

27、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历法是 ( A ) A、公历B、阴历C、回历D、四分历

2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 B )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A、笔试B、面试C、察举D、征辟

30、冠礼是我国古代的 ( A ) A、成人礼B、诞生礼C、婚礼D、册封礼

31、诞生礼的最后一道仪式是 ( A ) A、“周岁”礼B、“洗三”礼C、“百岁”礼D、“满月”礼

32、我国民间春节前贴门神的习俗来自 ( A ) A、道教B、佛教C、天主教D、伊斯兰教

33、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A ) A、仁、义、礼B、孝、悌、忠C、恕、恭、敬D、信、刚、直

34、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最终阶段是 ( A ) A、平天下B、修身C、齐家D、治国

35、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忠烈正义的是 ( A ) 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36、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阴险狡诈的是 ( A ) A、白色B、红色C、黑色D、紫色

3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 ( A ) A、黑色B、白色C、红色D、紫色

38、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刚正稳健的是 ( A ) A、 紫色B、白色C、黑色D、红色

39、明清时期中国戏曲发展成果辉煌,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其中南昆流行于 ( A )

A、江浙一带B、新疆一带C、昆明一带D、昆仑山一带

40、明清时期中国戏曲发展成果辉煌,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其中东梆流行于 ( A )

A、山东B、广东C、辽东D、关东

4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42、唐代的舞蹈盛极一时,名称达100多个,其中最为盛行的是健舞和 ( A ) A、软舞B、字舞C、花舞D、马舞

43、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 ( D ) A、黄帝发明车B、神农尝百草C、伏羲制渔网D、鲁班传说

44、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大画家是 ( A ) A、曹不兴B、顾恺之C、吴道子D、阎立本 4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的 ( A ) A、张择端B、赵孟頫C、黄公望D、吴镇

46、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著名的识字课本 ( A ) A、《三字经》B、《千字文》C、《百家姓》D、《急就章》

47、出现于北宋初年的著名识字课本是 ( A ) A、《百家姓》B、《千字文》C、《三字经》D、《急就章》

48、唐代最著名的大型舞蹈是 ( A ) A、《霓裳羽衣舞》B、《凉州》C、《绿腰》D、《兰陵王》

49、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 D ) A、亲亲B、尊尊C、长长D、孝悌

50、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 C )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51、在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中,最主要的悼亡节是 ( B ) A、春节B、清明C、中元D、十月朔

52、我国古代祭祀天神的时间在 ( A ) A、冬至日B、夏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

53、我国古代祭祀地神的时间在 ( B ) A、冬至日B、夏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

54、我国古人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55、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 ( A ) A、市B、墟C、集D、会

56、我国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 ( B ) A、市B、墟C、集D、会

57、我国北方把贸易的场所称为 ( C ) A、市B、墟C、集D、会

58、我国古代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是 ( A ) A、市声B、商幌C、牌匾D、字号

59、我国古代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是 ( B ) A、市声B、商幌C、牌匾D、字号

时事政治复习题(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为有效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到2006年7月,我国建立起工资保证金制度

的省份有

C

A.20个 B。22个 C.24个 D。26个

3、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桥塔是 A A.苏通大桥主塔 B。杭州湾大桥塔 C.南京长江二桥塔 D。黄河大桥塔

4、2006年11月17日,铁道部宣布,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将再次正式大面积提

速,这次大提速是 C

A.第四次 B。第五次 C.第六次 D.。第七次 5.十七大代表选举中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不少于15%,差额比例比十六大时增加了 C A.3个百分点 B。4个百分点 C.5个百分点 D。6个百分点

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D

A.提高粮食产量 B。增加农民收入 C.提高综合能力 D。建设现代农业 7.20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选举出的世卫组织新任总干事是 A A.陈冯富珍 B。范徐丽泰 C.梁爱诗 D。史美伦

8.2006年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全体会议,与会的192个会员国代表

通过决议,正式任命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他是 A

A.潘基文 B。安南 C.帕素猜 D。加利 9.2006年11月7日,世贸组织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上同意吸收的第150个成员国是 B A.柬埔寨 B。越南 C.缅甸 D。俄罗斯 10.2006年9月22日——23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举行的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代号是 A A.“协作——2006” B。“天山——2006” C.“确山——2006” D。“友谊——2006”

11.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的

矮行星是 A

A.冥王星 B。天王星 C.海王星 D。土星

12.2006年9月3日,格林尼治时间当日5时42分22秒,成功击中月球表面的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A

A.智能1号 B。月球1号 C.猎兔犬2号 D。奔月1号 13.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抗震C

A.20周年纪念日 B。25周年纪念日

C.30周年纪念日 D。35周年纪念日

14.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海拔达到B A.180米 B。185米 C.170米 D。160米

15.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点是D A.古田 B。遵义 C.井冈山 D。瑞金 16.2006年5月9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选举出新建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47个。在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未参与竞选的国家是B A.英 B。美 C.法 D。俄

17.2006年5月15日,美国决定从“支持恐怖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并与其全面恢复外交关系的国家是A

A.利比亚 B。叙利亚 C.伊拉克 D.黎巴嫩

1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 (C) A.时代背景 B。现实依据 C.历史根据 D。理论基础 1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B) A.科学 B。发展 C.改革 D。协调

20.从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B)

A.50% B。一倍 C.150% D。两倍

21.2006年12月11日——18日中国和巴基斯坦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代号是 (A) A.“友谊——2006” B。“协作——2006” C.“天山——2006” D。“确山——2006”

22.2007年2月,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的病毒名称是 (A) A.熊猫烧香 B。灰鸽子 C.魔鬼波 D。征途木马 23.2007年“3。15”的主题是 (A) A.消费和谐 B。理性消费 C.安全消费 D。健康消费

24.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是 (A) A.民心向背 B。能力强弱 C.业绩高低 D。规模大小 2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D)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制度

26.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是 (C) A.诚实守信 B。艰苦奋斗 C。为人民服务 D。改革创新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 (B)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七: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

2013年甘肃省选拔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

文化事业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诗经》 B.《陌上桑》

C.《离骚》 D.《九歌》

2.东汉班固所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的是(

A.《后汉书》 B.《汉书》

C.《史记》 D.《通鉴纪事本末》

3.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是( )

A.《春秋》 B.《左传》

C.《资治通鉴》 D.《宋略》

4.中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著作是( )

A.《典记》 B.《礼》

C.《通典》 D.《四库全书》

5.刘知几所撰写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

A.《读史句编》 B.《文献通考》

C.《艺文志》 D.《史通》

6.《蜀道难》的作者是( )

A.白居易 B.李白

C.贺知章 D.杜甫 ) )

7.群众文化的基本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 )

A.社会主义服务 B.共产主义服务

C.国际主义服务 D.民主主义服务

8.汉字“廿”表示的是( )

A.十 B.二十

C.三十 D.四十

9.“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典故的主人公是( )

A.项羽 B.刘邦

C.韩信 D.张良

10.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家是( )

A.顾炎武 B.梁启超

C.屈原 D.孔尚任

11.中国革命喜剧的奠基人是( )

A.闻一多 B.田汉

C.郭沫若 D.叶圣陶

12.“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下列对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阻断了中国的独立发展和社会进步

B.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C.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D.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斗争

13.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中国作家是( )

A.鲁迅 B.莫言

C.贾平凹 D.王朔

14.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A.杨沫 B.曲波

C.罗广斌 D.柳青

15.奠定了中国新诗运动基础的第一部诗歌作品是( )

A.《女神》 B.《神话》

C.《幻灭》 D.《稻草人》

16.中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是刘勰的作品( )

A.《文心雕龙》 B.《世说新语》

C.《饮酒》 D.《后汉书》

17.有“一代词宗”之称的中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

A.李清照 B.秋瑾

C.武则天 D.苏小妹

18.中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

A.《天地论》 B.《天人论》

C.《天演论》 D.《地演论》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歌德

C.列夫•托尔斯泰 D.普希金

20.中国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是( )

A.《春秋》 B.《晏子春秋》

C.《天木兰诗》 D.《孔雀东南飞》

21.中国第一部由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

A.《聊斋志异》 B.《搜神记》

C.《醉醒石》 D.《西湖二集》 )

22.中国第一部字典是( )

A.《康熙词典》 B.《 小雅 》

C.《说文解字》 D.《山海经》

23.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

A.韩愈 B.杜牧

C.苏轼 D.白居易

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 B.新中国成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

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 )

A.1962年 B.1963年

C.1964年 D.1965年

26.下列不属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双城记》

C.《麦克白》 D.《奥赛罗》

27.国画四君子是指( )

A.梅.兰.竹.菊 B.笔.墨.纸.砚

C.花.鸟.鱼.虫 D.唐伯虎.周文宾.张大千.齐白石

28.书法四体是指( )

A.正.草.隶.篆 B.行.草.隶.篆

C.宋体.仿宋.黑体.楷体 D.宋体.仿宋.黑体.篆书

29.楚辞的代表作是屈原的( )

A.《九章》 B.《天问》

C.《九歌》 D.《离骚》

30.汉字中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又叫( )

A.指事字 B.象形字

C.独体字 D.合体字

31.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方法是( )

A.学科分类法 B.语言分类法

C.四部分类法 D.五部分类法

32.篆刻是雕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一般采用(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宋体

33.中国雕塑艺术可追溯到( )

A.商 B.周

C.夏 D.原始氏族社会

34.被称为“万园之园”的是( )

A.沙丘苑台 B.避暑山庄

C.圆明园 D.苏州留园

35.一下诸子散文中,法家思想的代表作是(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36.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压卷之作是( )

A.《子夜歌》 B.《子夜四时歌》

C.《读曲歌》 D.《木兰诗》

37.提出相对论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八:基础知识

•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 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

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

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

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10.现在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行政单位

第三章 历史发展

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特点是: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渔猎发展到农业;由氏族分化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4. 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5. 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

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7.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

(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8. 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

9.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

(1) 西方的华夏集团;

(2) 东方的东夷集团;

(3) 南方的苗蛮集团。

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11. 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

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3. 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4. 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5. 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6. 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

17.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

18.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9. 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

20. 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

魏:曹丕,以洛阳为都;

蜀:刘备,以成都为都;

吴:孙权,以建业为都。

21.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2.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

23. 南朝均以(建康)为都。

24.(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

25.(元)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26.(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7.(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

28.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29.《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30.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31.《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

32.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第四章 姓氏和名、字、号

1.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 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1) 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 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4. 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5. 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6. 姓氏最初的区别:

(1)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 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7. 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

8. 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

9. 姓氏的主要来源:

(1) 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

(2) 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

(3) 国名:齐、鲁、燕、韩等;

(4) 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

(5) 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

(6) 职业:屠、陶、乐、卜等;

(7) 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

(8) 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

(9) 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

(10) 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

(11) 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

10. 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

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以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

11.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

12.姓氏混杂的原因:

(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

(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

(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

13.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

14.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王)和(张)。

15.“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

(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

(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

(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

(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16. 名和字的关系:

(1) 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

(2) 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

(3) 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

(4) 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

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

(5) 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

(6) 取于古语或成语

17. 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第五章 汉字

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2.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3. 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

4. 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5. 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6.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7. 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仓颉篇》)。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9. 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

六书 含义 例子

象形 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 日、月、龙、门等

指事 指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 上、下、本、甘等

会意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 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 旅、聂、安等

形声 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 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

右形左声:期、朔、鸠、鸽等

上形下声:空、穹、笔、篆等

下形上声:基、垄、悲、愁等

内形外声:闷、圆、闽、唐等

外形内声:街、裹、序、固等

转注 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互相注释;条件:部首相同或字义相同。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 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

假借 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令、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九: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一) 茶的起源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茶与人的精神生活就密切相关,留下了大量的茶文化资料。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品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茶文化”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大学教材,专门论述茶文化的书也出版了很多种。可以说是出现了“茶文化热”,主要是因为:

一、茶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茶是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茶对人体身心健康有极好的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饮茶文化已滲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层次,人们对茶文化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茶艺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和载体,非常值得在社会和家庭中大力推广应用,茶艺走进千家万户,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茶艺之道在于一个“和”字,它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弘扬茶文化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党的发展先进文化的方针和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茶文化事业综合利用开发的进展,有愈来愈多的行业参与茶文化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茶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这里只是根据国家茶艺师职业考评标准规定需要掌握的内容,简要地介

绍一下茶的起源、饮茶的发展过程、饮茶方法的演变,以及中外茶俗,最后再讲讲茶文化精神。

一、 茶的起源

茶文化的载体是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我们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起源的中心,指的是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至今有6000万--7000万年的历史了。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至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曾经有人说印度是茶的故乡,也有人说中国和印度和其它国家几个产茶大国都是茶的故乡,这些都是错误的,有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企图动摇中国是茶树宗主国的地位,否定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上对全人类的贡献。当代茶圣吴觉农早在1921年他24岁时就写出《茶树原产地考》的重要文章予以批驳。这篇2万余字的论文于1923年发表在当时的《中华农学会报》上,其详实的考证,严谨的学风至今在茶学界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下面分几点论证一下。

1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说到茶的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茶是“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即炎帝,“炎黄子孙”中的炎。炎帝就是传说中的农业神。在距今4千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育繁衍,野兽

肉和水果不够吃了,人类处于危难时期,这时候炎帝诞生了。炎帝长大后,教人们播种五谷,又发明农具,使人们不在受饥荒之苦了,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神农.饥饿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疾病又在人类中蔓延.为了给人们治病,神农开始寻找草药.他亲自去采摘各种野草,并一一品尝,传说神农的肚子是透明的,吃下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吃下一种树叶,看它在肠胃里走来走去的,把五脏六腑洗涤得干干净净,于是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查”(茶)。一天神农尝了一百多种草药。其中有七十多种是有毒的,他倒下后,让人们采摘茶叶吃下去就好了。这个传说,记载在世界最早的一部医书《神农本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不仅发现茶能解毒,而且生津止渴,健脑提神。这就是茶的药用价值。这个传说虽然神话,但是能够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人们对茶已有了解。最早也是作为药物来进入人们的生活。所以说饮茶之始,是“食药同源”。

最近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在《长江流域茶文化》中,采用科学考证方法,利用前贤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将人们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推到了1万年以前至6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如果得到学术界广泛的认可,那么将改写中华茶文化具有几千年历史之说。

2 .野生茶树的发现

说中国不是茶树原产地的人主要依据是两个英国人在1923年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转年在印度东北阿萨姆又发现了野生茶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茶学界的轩然大波,有人就以此认为印度是茶的原产地。但是,事实上中国早已有茶的记载,历史悠久。印度也是在18世

纪80年代以后才从中国输入茶叶的。说中国不是茶的原产地也说不过去,于是又有了中国和印度都是茶的原产地之说。后来甚至有人提出“多元说”,认为凡是自然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地区都是原产地。具体包括中国、印度、缅甸、泰国等等,这是很荒唐可笑的。

那么中国究竟有没有野生茶树呢?

早在三国时期(220-280年)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据《华阳国志》)。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后者指的应该就是野生大茶树。19世纪末,在四川中北部发现了类似野生茶树。1939年在贵州发现7米多高的一棵茶树。转年又在海拔1400米处发现了十余棵大茶树,有六多高。1957年在贵州发现了高达12米的大茶树。最有价值的是1958年在云南勐海县境内发现的一棵大茶树,树龄800年以上。1961年发现一棵32米多的大茶树,树围2.9米,树龄17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茶树。

根据这些发现,结合地质变迁,考古论证,我国和世界上许多科学工作者确定,中国是茶的故乡,云贵地区是茶的原产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树都是从中国传播的。

3 .“茶”名的演变

茶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植物,但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茶的生长阶段不同,叫法也有很多,有槚、荈、荼、茶、茗等。例如如诗经中的“谁谓茶苦”,这是最早出现“荼”字。还有茗,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唐代人们开始把“荼”字减去一横,单独分出来个“茶”字。这是因为“荼”字的涵义

很多,使用频率高,为区分,避免混淆,分化出“茶”字来。这是从文字学角度,文字发展规律的结果。像李白等唐代诗人的诗歌里就出现过茶字。李白有一首诗题目是《答族侄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陆羽的《茶经》是在“茶”、“荼”并存使用的时代,最早一律使用“茶”字来著述的茶书。世界各国语言中的“茶”,都是从广东、福建地区的方言“茶”的音译转变而来的,因为广东、福建在当时是茶叶出口的港口所在地.

二、饮茶的发展过程

1 .饮茶的初始阶段

茶为人们所利用,最初是蔬食与药用并行,“食药同源”。由于粮食不足,利用野菜、野果、树叶,包括茶和稻米一起煮粥。经常是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南方流行。茶作为饮料,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西汉开始,距今2000多年。在此之前的,都是后人所说,没有当时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可以考证。种植和饮茶先是在四川(古巴蜀一带),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交通条件逐渐东移,江南成为主要产茶区,如江苏、浙江等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代饮茶初期的情况,再讲讲经常在茶书中引用的五个典故。

王褒僮约

中国饮茶有史可查的是从西汉时开始,而且是在四川(古巴蜀一带)。这一说法的依据就是王褒的《僮约》。

楚文化基础知识篇十:历史基础知识(重要)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主要有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距今80万年的蓝田猿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猿人和1.8万年的“山顶洞人”。

(二)氏族公社

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

(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五)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进化观。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和《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韩非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一)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

(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年至316年中国再次统一。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420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外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科学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是我国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28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

(七)思想文化

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

三、隋唐、两宋

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780年,唐德宗颁行“两税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元和明前期,经久不衰。“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棉纺织业崛起于南宋后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北宋金属矿藏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宋朝是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东京郊外建有最早的码头。

随着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集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对外关系

从隋朝到唐朝,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70多个。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唐朝和天竺的交往也很多,玄奘西天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代表。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天竺,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传入我国。两宋时期,我国同亚洲5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船直接通达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

(三)科学技术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最早发明了火药。

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创制先进、合理的历法“十二气历”,著有《梦溪笔谈》。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指定的药典。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出现罗盘。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四)思想文化

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批判了天能赏功罚过的宗教迷信。刘禹锡提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胜天。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成为官学。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宋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四、元、明、清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

(二)元代的行省制度

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作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

(三)对外交流

元大都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是元时来我国的著名人物,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从1405年起,明成祖派遣郑和前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利马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他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科学技术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元朝时建立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长城堪称世界奇迹。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明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与其同时代的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

(五)思想文化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主要的代表有:明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自然唯物论哲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出“通经致用”的人才观。

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明以前古迹七八千种,近23000卷。乾隆年间组织编著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六)文学艺术

戏剧:在宋金戏曲的基础上,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在徽班、汉调和昆曲等剧种融合的基础上,清朝中后期在北京初步形成了京剧。 绘画和书法: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有“神品”美誉。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派”。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七)农民起义

元末农民大起义,主要是白莲教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群众,掀起了红巾军大起义。明朝末年,农民战争首先在陕北爆发,很快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支起义军。

中国近代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一)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以鸦片作为侵略中国的手段。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虎门销烟标志着禁烟运动取得胜利。英国政府

以保护通商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战败告终。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条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列强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两国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沙俄趁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中国领土140多万平方公里。

1894年8月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它使刚刚崛起的日本通过掠地、赔款获得了巨大利益,为日后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打下了基础,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德等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帝国主义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全面控制了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虽然形式上保持着独立,实际上已经成为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颁布了以土地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由于起义领袖的内部分裂,为中外反动势力所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四)洋务运动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最早出现于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企业中。清政府中以奕忻、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以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军事装备和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年代为“自强”阶段,重点兴办军事工业。70~90年代为“求富”阶段,重点兴办民用工业。由于洋务运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不能挽救清王朝,但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侵略的扩大以及洋务运动的刺激,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工业,但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痕迹。甲午战败和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极大地刺痛了民族资本家。从1895年开始的四年间,新创办的民族企业超过了战前30年的总和,民族资本有了初步的发展。

(五)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迅速传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1895年5月2日,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即“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政治运动的起点。

在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全国建立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国家,即“百日维新”。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存、富国求强的社会变革运动,是一次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独立主权的爱国政治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2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