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沙参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黄芩沙参篇一
《沙参为伞形科的珊瑚菜的根》

沙参为伞形科的珊瑚菜的根。

【性味与功效】

味甘,性凉。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传统应用】

主治肺虚有热,干咳少痰,或久咳带血;热病伤津,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桑叶、甘草,治疗燥伤肺阴,发热咳嗽;②益胃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汗出;③北沙参汤(《卫生易简方》):北沙参、麦冬、知母、川贝母、熟地、鳖甲、地骨皮,治疗咳嗽无痰,骨蒸劳热;④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生地、"-3归、枸杞子、川楝子,治疗肝肾阴虚、

胸脘胁痛。

【主要成分】

主要含香豆素类欧前胡素和多糖等成分。

1.香豆素类: 北沙参含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等l4种香豆素类成分和l种香豆素苷,主要含在根皮中。

2.其他:含大量黏多糖,丰富的磷脂;还含生物碱、挥发油等。果实含珊瑚菜素。

【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和祛痰、平喘

本品能较弱的解热、镇痛。带根皮有明显的祛痰功效。欧前胡素有平喘作用。尚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二)免疫抑制

北沙参多糖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T细胞和B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功效,并能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并且不引起中央免疫器官萎缩。对小鼠同种植皮排斥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三)抗溃疡

北沙参多糖对应激性和药物性胃溃疡有保护和抑制功效,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明显降低,大剂量对胃液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但对游离酸和氨基己糖则无明显影响。并能使胃液中PGE2的含量显著增高,表明北沙参多糖抗溃疡活性可能与其影响前列腺素代谢有关。

(四)抗突变

本品浸出液对二氨基芴诱导的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TA98、TAl00的回复突变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肺支气管炎症,经常咳嗽、痰多、气急、低热。

2.治疗免疫病肺间质性炎症,呼吸道过敏,如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结节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的阴虚内热型,慢性咳嗽,口咽干燥,有时咯血,舌红。

3.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有肝胃阴虚表现者。

4.治疗发热后、放疗后有口干、内热症状者。

5.治疗复发性口疮、白塞病口腔溃疡。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4.5~9g。

临床常用剂量:6~12g。

大剂量:1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

本品传统用为益肺养阴药,对慢性肺一支气管炎、结核、肿瘤引起的咳嗽、痰多、气急.辨证为肺阴不足和阴虚痰热之内伤咳嗽,北沙参为常用药。对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炎症辨证为肺热痰湿者也能使用。对感冒之咳嗽,辨证为外感咳嗽,表证未净者,则不宜使用。

本品传统为养胃生津药,含多量黏多糖成分,常用于胃阴不足,津液耗损之证,或病后养胃生津。《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案记载了一例“脉数,口渴有痰,乃胃阴未旺,药用麦冬、生白扁豆、白粳米、北沙参、川石斛”。该方与养胃汤意相同,药相似,养胃汤用南沙参,该例用的北沙参。都是养胃阴,说明在调理方面南北沙参是可以通用的。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在叶氏养胃汤(麦冬、生扁豆、玉竹、生甘草、桑叶、大沙参)基础上加天花粉一味药,名为沙参麦冬汤。叶天士是养胃生津理论的创建人,吴鞠通继承并发展了叶天士的理论。《温病条辨》中同类方剂尚有益胃汤、桑杏汤,方中均有沙参。吴氏上述三方原著写作“沙参”,没有写明南北,应为南北沙参都可以用。后来的一贯煎用的是北沙参,也属这一类的变化方。

现临床上对于阴虚型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北沙参是常用的并且是有效的中药。药理也证实了其有抗溃疡和抑制胃酸的作用,一般与吴茱萸、黄连、白芍、佛手等同用。 发热后内热、口干、舌红,北沙参可与石斛、麦冬等同用。

北沙参具有抑制免疫和抗变态反应功效。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以阴虚内热型为多,临床可用北沙参,既能抑制免疫,又能改善口干、咽痛、唾液减少、肺间质炎咳嗽咯痰气急及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并可配合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防治胃痛和胃溃疡的发生。 在免疫病治疗中,北沙参常与生地、黄芩等同用,剂量宜大些。 抗同种移植排异药,西药有骁悉等。中医有什么药?中医中药的研究尚不深入。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配合西药减毒增效,另一方面是研制新的中药方剂以渐渐地取代西药,尤其是抗排异药在将要产生副作用前,难以继续使用时,早些使用中药。在中药取得效果后,慢慢地将西药减量。这类中药有生地、黄芩、北沙参、山萸肉、金雀根等。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LD50:欧前胡素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373mg/kg。表明北沙参毒性很低。

(三)临床观察

北沙参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剂量过大,可能有胃不适和滑肠。对辨证为脾虚湿滞证的患者不宜使用。

黄芩沙参篇二
《南沙参、北沙参及防风研究概况》

南沙参、北沙参及防风研究概况

谭玲,周晓梅,夏厚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2)

E-mail:

摘 要:对南沙参、北沙参及防风的本草历史、药源调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情况进行了总结。为掌握三种中药相互联系及研究进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南沙参,北沙参,防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南、北沙参及防风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为常用中药,药用价值较高。对这三种中药的考证过程中发现,南、北沙参两种中药来源不同药效却相似,现在作为北沙参使用的珊瑚菜曾作为防风使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三种中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考证,现将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本草考证

南沙参(Radix Adenophorae)原名沙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1]。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和轮叶沙参(Adenophvra tetraphyila (Thunb.)Fiaeh.)的根[3]。《本草逢原》载:“北产者坚实性寒,南产者体虚力微”,虽将沙参分为南北两种,但并未在种类上区别[2]。说明了近千年来都认为沙参是一种分布较广的,确认为沙参属Adenophora Fisch 的植物,而以北方诸省的质量为佳。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la(Turcz.)Schschk.未抽花茎植株的干燥根

[3],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草部上品。《现代本草纲目》石防风项下阐述其历史时说:石防风始见于《本草纲目》列于防风项下。由此可见,这北沙参(Radix agalehniae)在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并无记载,1624年的《本草汇言》中才[32]里的石防风是防风的别种。《本草纲目》中把石防风又名珊瑚菜。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此种。 有记载[37]。《增订伪药条辩》中的北沙参即指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 珊瑚菜的植物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在论防风别种石防风时说:“江淮所产防风,多使石防风,俗称珊瑚菜……”。《本草纲目通释》[33]北沙参项下现代研究中指明其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中国药典2005版也规定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3],在《汉拉英中药材正名词典》[34]中北沙参项下药名考证下描述为:本品在日本称为滨防风,国内也有称洪防风的,《江淮杂记》名珊瑚菜。可见珊瑚菜的根是曾作为防风的别种-石防风的,后来却又作为北沙参使用了。

2. 药源调查

屠鹏飞等人鉴定处沙参属植物28种、7亚种、2变种,发现2新种、2新亚种、2新变种,分布全国各地。全国各地使用的南沙参除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杏叶沙参和轮叶沙参的根外,作为药用的南沙参还有:泡沙参、河南沙参、青龙山沙参、南京沙参、无柄沙参、石沙参、华东杏叶沙参、宽萼沙参、川藏沙参等。

北沙参产于山东、河北、内蒙、辽宁、福建等省区,山东省是主产地,以产量大、质量好闻名,主产于莱阳、莱西、栖霞、蓬莱、长岛、烟台等地,全为栽培品,野生品已濒临灭

绝,其中以山东莱阳为地道产地,故又名莱阳参。谭翠英等调查认为莱阳沙参在我国、美洲东海岸、日本、朝鲜等都有分布,我国主要是东部沿海的各省[1]。

药用防风[2]的种类很多河北、内蒙一带将绒果芹Eriocycla albescens (Frach) Wolff 作为防风用,习称怀安小防风;河南、山西和江西等地将宽萼岩防风Libanotis Laticalycina Shan et Sheh作为防风用,习称水防风;陕西渭南等地将华山前胡Peucedanum ledebourielloides K.T.Fu.作为防风用,又称防风或陕西水防风;四川等地将竹叶西风芹Seseli mairei wolff作为防风用,又称竹叶防风;云南将松叶西风芹 Seseli yunnanse Franch.作为防风用,又称云防风;等等。

3. 性味、功效、主治

3.1 南沙参

《神农本草经》中载“沙参,味苦,微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久服利人”。 《新编中药志》将南沙参的性味和功效描述为“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清肺、化痰生津功能。用于阴虚、肺热、燥咳痰粘、热病伤津、舌干口渴等症。用量10~15g。注意:反藜芦” [2]。

3.2 北沙参

《新编中药志》将北沙参的性味和功效描述为“味微甘,性微寒。有清肺、养阴止嗽的功效。用于阳虚肺热干咳、虚痨久咳、热病伤津、咽干口渴等症。用量5~10g” [2] 。《本草纲目拾遗》在南沙参项下,引张璐《本草逢原》云“北产者坚实性寒,南产者体虚力微”。赵学敏谓南沙参功同北沙参,而力稍逊。

可见从古至今,南北沙参都是作为一种药物使用的,只是北沙参的用量比南沙参较少,关于两者的功能主治并没有明显的区分。

3.3 防风

《神农本草经》中载“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新编中药志》将防风的性味和功效描述为“味甘、辛,性温。有发表、袪风、除湿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风湿痹痛、四肢拘孪、皮肤风湿搔痒、破伤风等症。用量4.5~9g” [2] 。

4. 化学成分

4.1南沙参

沙参根中含有乙酸环阿尔廷醇酯(Cycloartenylacetate)、羽扇豆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O-β-D-呋喃葡萄糖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6’-O-棕榈酰酯、白花前胡素、3’-当归酰-4’-异戊酰(3’s,4’s)-顺式克莱酮。此外尚含有呋喃香豆素精类:花椒毒素(Xanthotoxin或Ammoidin,为8-甲基补骨脂素)[2]。江佩芬等人[4]从杏叶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中分离得到:胡萝卜苷、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二十八碳酸。 羽扇豆烯酮是沙参类药材的主要成分[2]。巢建国等人通过对两种沙参进行品质评价,认为轮叶沙参和沙参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前者总皂苷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后者[39]。

4.2 北沙参

关于北沙参的化学成分[2],已知含欧芹酚-7-O-β-龙胆二糖苷、补骨脂素(Psoralen)、

香柠檬烯、花椒毒素、花椒毒酚、欧前胡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蛇床素、别前胡素、佛手素、佛手柑内酯等香豆素类[4]、香豆素苷[5]及聚炔 [6、7]和脂肪酸[8]类成分。许益明[36通过实验得出北沙参还含有磷脂类成分,并且含量是南沙参的三倍左右。原忠等人[9]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法卡林二醇(falcalindiol)、(8E)十七碳-1,8-二烯-4,6-二炔-3,1O-二醇[(8E)-18-heptadecadiene-4,6-diyne-3,10-diol]、佛手柑内酯(bergapten,Ⅲ)、蛇床克尼狄林(cnidil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水杨酸(salicyl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 )。许德成等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北沙参中的18种微量元素,同时发现其中所含磷、钾明显高于其它所测元素[31]。

4.3 防风

4.3.1 香豆素

由防风中得到的香豆素类成分包括:香柑内酯(bergapten)、欧前胡素(umperatorin)、补骨脂内酯(psoraler)、珊瑚菜素(phellopter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石防风素(dehoin)、东莨菪素(scopoletin)、川白芷内酯(anomalin)、异紫花前胡内酯(marmesin)、紫花前胡苷元

(nodakenetin)、异紫花前胡苷(marmeinen) [2]。

4.3.2 色原酮

由防风根中共分离到9种色原酮化合物[10],5种毗喃色原酮力4种呋喃色原酮。分别为:

(1)吡喃色原酮:亥茅酚(hamaudo1),乙酰亥茅酚(3-0-acetyl-hamaudol), 当归酰亥茅酚

(3-0-angleoyl-hamaudo1), ledebouriello1,亥茅酚甙(sec-O-glucosylhamaudo1)(2)呋喃色原酮: 升麻素(cimifugin),升麻甙(prim-O-glucosyl-cin-mifugin),5-O-甲基维斯阿米醇

(5-O-methylvisammino1),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4-O-β-D-glucosyl-5-O-methylvisammino1)。

4.3.3 聚乙炔类

防风根中已经分离出3种聚乙炔类化合物:(9z)-1,9二烯-4,6-二炔-十七碳二醇-3,8(falcarindio1)、(8z)-1,8二烯-4,6-二炔-十七碳二醇-3,10和(9z)-1,9二烯-4,6-二炔-十七碳醇-3(panaxyno1)[10] 。

4.3.4 有机酸类

防风中已知的有机酸类主要有:木蜡酸(1ignocerinacid) [11]、香草酸(P-coumaricacid) [12]、丁烯二酸(2-butenediacid)和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roxy-3-methoxybenzoicacid) [13]等。

4.3.5 其他成分

防风中主要有防风多糖Saponikovan A,B,C和酸性杂多糖XC-1,XC-2[14]。近来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与气相色谱一红外光谱联用法由防风根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2O种成分[15]。防风中还含有汉黄芩素、腺苷等[2]。

5. 药理作用

5.1 南沙参

5.1.1 袪痰

轮叶沙参煎剂对家兔有袪痰作用[2]。

5.1.2 强心

l%沙参浸剂对离体蟾昧心脏有明显的增强作用.7/9离体心脏挺幅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可增高50%,作用持续5分钟[2]。

5.1.3 对血液流变性的改善

30%南沙参煎剂能明显改善老年鼠血液易凝倾向,可使红细胞解聚,有明显活血作用。

5.1.4 免疫调节

沙参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以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

5.1.5 其他药理作用

近年来有关于南沙参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的比较多,主要有:南沙参多糖的辐射防护作用[16];南沙参多糖对大鼠的辐射防护作用[17]南沙参多糖对小鼠肺癌病变引起的SOD含量减少、GSH-Ⅲ活性降低有明显的保护和恢复作用。并使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MDA含量下降,减少其损伤。说明南沙参多糖的抗肺癌效应可能与清腙氧自由基、保护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物有关[18]。南沙参多糖具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其作用与影响鼠脑中神经递质及血糖

有改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其作用与影响鼠脑中自由基有关[20]。南沙参多糖10 g/kg 有关[19];

可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提高其性活动能力,增加交配频率,说明南沙参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21];南沙参多糖对亚慢性受照小鼠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22、23]。

5.2 北沙参

5.2.1 抗促癌、抗突变、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

北沙参的正己烷、乙醚和乙酸乙醋提取物,均能够抑制佛波酯引起的无机磷(32Pi)渗入HeLa细胞的磷酯中,并且证明,在体内具有抗促癌作用。对活性部位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活性成分为线型峡喃香豆素,其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浓度为0.050mg/ml)的抑制活性最强[24]。

北沙参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对三种致突变剂2-氨基芴、2, 7-二氨基芴、叠氮钠诱导的突变株回复突变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表明北沙参中含有抗突变成分[25]。

北沙参乙醇提取物对EB病毒(致癌病毒,即Epstein-barr病毒)阳性有抑制活性。进一步分离提取,得到聚炔类成分法卡林二醇(falcarindiol), 对EB病毒阳性的抑制活性也增强10倍(以测定人血清中的EBV抗体为指标)[26]。

刘咏梅[35]等人研究表明,北沙参粗多糖提取物对阴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无明显影响,对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无明显促进作用。提示北沙参对阴虚症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中多糖成分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有关。

5.2.2.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北沙参中所含的香豆素及聚炔类的最低抗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以及花椒毒素等香豆素类成分,在0.4mg/ml浓度以下无抑菌活性。聚炔类成分falcarindiol具有很强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MIC:2.5-25.0µg/ml); 而另两种聚炔

类成分(9Z)-十七碳-1,9 -二烯-4,6 一二炔-3,8 ,1 1三醇和(10E)-十七碳-1, 10-二烯-4, 6-二炔-3, 8, 9-三醇的抑菌活性很弱(MIC:200-400µg /mg)[6]。

5.2.3 镇痛和镇静作用

近年来,奥山等研究了产于日本的北沙参的镇痛和镇静作用[7],结果表明北沙参的甲醇提取物经口服给药,能够延长戊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酷萃取部分在剂量为lg/kg体重时对小鼠有镇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

其中的聚炔类成分,如panaxynol,法卡林二醇,以及香豆素类化合物,东莨菪素(scopoletin )、欧前胡素(imperatorin ).异欧前胡素(isoimperatorin )、花椒毒素(xanthotoxin )、补骨脂素(psoralen)和佛手柑内酯(bergapten)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5.2.5 解热作用

北沙参根的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家兔体温轻度下降,对伤寒菌引起的发热家兔有降温作用[38]。

5.2.6 其他药理作用

水浸出液在低浓度时对离体蟾蜍心脏能加强收缩,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依然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在体蟾蜍心脏作用相似。对麻醉兔静脉注射,血压稍有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此作用依然有[30]。

可见,有关于南北沙参的药理作用虽然很多,但是紧紧结合其中药功效的药理实验研究却很少。此外,既然二者的功效和主治相似,但关于二者的功效对比研究的也很少,以至于在临床用药上存在着乱用的情况。

5.3 防风

5.3.1 解热作用

防风煎剂或醇浸剂2g/kg,给兔灌胃或大鼠腹腔注射,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发热半小时即有中等解热作用,可持续2.5~4h,对小鼠亦有相同的作用,均强于安乃近。

5.3.2 镇痛作用

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及皮下注射防风煎剂及醇浸剂,对电刺激鼠尾法、鼠尾温浴法(52℃)及醋酸扭体反应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小、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纳络酮可拮抗吗啡或防风的镇痛作用,说明防风主要是中枢镇痛作用。挥发油部分也有镇痛作用。

5.3.3 降低血液黏度

灌胃正丁醇提取物可使大鼠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球压积及全血还原黏度均能明显降低。

5.3.4 其他药理作用

防风具有较为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也有明显得抗炎作用[40]。防风还免疫具有和抗菌作用。

可见,北沙参与防风均具有解热镇痛等药理作用,但关于二者的功效对比研究的也很少,以至于在历史上曾采用相同药源。

黄芩沙参篇三
《中药鉴定之_黄芩-木香》

黄芩沙参篇四
《沙参麦冬饮皮肤科新用》

沙参麦冬饮皮肤科新用

马建国,张向峰

(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曲阜273100)

关键词:玫瑰糠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手足皲裂;剥脱性皮炎

沙参麦冬饮出自《温病条辨》,由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生扁豆、生甘 

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中取其新用,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收效显著,介绍如下。1玫瑰糠疹

赵某,男,23岁,2004年9月12日初诊。躯干、双上肢近端、臀部、双大腿处起较密集的钱币大小红色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上覆糠秕状鳞屑,痒月余。经病毒唑注射,外用派瑞松、炉甘石洗剂,皮疹消退不显,且有新疹不断再现,自觉皮肤有干燥热感,述其口渴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断:玫瑰糠疹。辨证:阴津不足,肌肤失养,感受风袭所发。治则:养阴清热润肤,祛风止痒。沙参麦冬饮加减:沙参159,麦冬159,玉竹129,天花粉129,生扁豆lOg,生地209,知母lOg,地骨皮lOg,白蒺藜lOg,防风lOg,白鲜皮129,蛇

按:玫瑰糠疹病因不明,西医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用抗病毒西药皮损消退较慢。本例除皮疹外,皮肤有热及干燥不适感,并具口渴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症状表现。证属阴津不足,肌肤失润,感受风侵所致。以沙参麦冬饮加减,取沙参、麦冬、生扁豆、玉竹、天花粉、生地、知母、地骨皮滋阴润肤清热;白蒺藜、防风、白鲜皮、蛇床子疏风止痒,使皮损消退。

2银屑病

刘某,女,51岁,2005年5月3日初诊。头皮、躯干、四肢起较多的1~2平方厘米大红色皮损,上覆较厚的干燥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后见出血现象,稍痒6个月余。曾服复方青黛丸、迪银片,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哈西奈德乳膏、哈西奈德溶液多次,皮损消退不明显。查见上述部位皮损基底潮红,触之有灼热感,口渴咽干,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断:银屑病。辨证:阴液不足,肤失润养,复受风侵,而致上述症状。治则:滋阴清热,润肤疏风止痒。沙参麦冬饮加减:沙参309,麦冬159,生地309,玄参159,生扁豆lOg,玉竹129,天花粉129,丹皮lOg,黄芩

床子lOg,甘草69,水煎服,每13蛴0。二诊:

服药8剂后肌肤觉有明显润感,痒感大减,部分皮疹消退,口渴咽燥症状皆轻,上方去知母,生地、麦冬、玉竹减为lOg,白蒺藜、防风减为69,续服6剂后,皮疹全消,肌肤正常而瘥。

万方数据

109,大黄99(后入),竹叶69,蝉蜕109,浮萍109,甘草99,水煎服,每13蛴0。二诊:服药6剂后,皮损鳞屑略有变薄,疹色转淡红,口渴咽干症状大减,二便正常。原方中去大黄、竹叶,沙参、生地易为209,麦冬易为129,续服12剂。3诊:多数皮损处鳞屑明显减少,部分皮疹开始消退,口渴咽干症状消失,基本不痒。方中去丹皮、玉竹、天花粉,蝉湿敷患处,55Y钟更换1次,或感痒即敷,敷后搽皮炎霜(白鲜皮粉109,地肤子粉109,蛇床子粉109,冰片59,香霜1509,调匀)。并忌食腥辣之物。二诊:服药9剂后口渴咽干,五心烦热症状皆轻,小便正常,患处触之灼热感明显减轻,肤色由红褐变淡,痒感大减,皮损变薄开始消退,原方去竹叶、木通,续服10剂,外用药同上。3疹:口渴咽干,五心烦热,皮蜕、浮萍减为69,续服10N。4诊:双上肢、躯干部位皮损消退,惟双小腿处仍有部分皮疹未消,但已明显变薄,上方加牛膝109,赤芍109,以增其引药下行之力,复服8剂后皮损全消,留有淡白斑治愈。

按:本例用中西药内服外治皮损未消,据其疹色潮红,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状。辨属阴液不足,肤失润养,兼感风袭所致。以沙参麦冬饮加减,取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生地、玄

参、黄芩、丹皮滋阴清热润肤;大黄、竹叶导 

热下行;蝉蜕、浮萍止痒疏风,而收全功。3神经性皮炎

靳某,男,46岁,2005年9月12日初诊。颈部双侧、双上肢伸侧、肘部、骶尾部、双小腿正侧、踝部,发生大小不等片状红褐色皮疹,上覆少许鳞屑,伴抓痕、血痂,部分呈苔藓样变,边缘不清,阵发性痒剧5个月余。经服激素、钙剂、抗组织胺药物,外用派瑞松、皮炎平软膏、哈西奈德乳膏、肤疾宁贴膏等,当时痒感见轻,过后仍痒如故,并总觉皮损处有灼热不适感,得凉则痒感减轻。时常五心烦热,口渴咽干,溲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诊断:神经性皮炎。辨证:阴液不足,虚热内生,熏蒸肌肤,感受风侵所发。治则:滋阴清热,疏风止痒。沙参麦冬饮加减,处方:沙参209,麦冬159,玉竹129,天花粉129,生地209,知母109,地骨皮109,竹叶69,木通39,黄柏log,白鲜皮159,白蒺藜109,蛇床子109,僵蚕99,甘草99,水煎服,每13蛴0。嘱其第3煎待凉用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为度,

万方数据

109,续服5剂后,诸症治愈。

孔某,女,52岁,2006年5月17日初诊。损灼热不适症状已除,皮肤趋于变平,基本不痒,舌质转淡红,上方去生地、知母、天花粉、僵蚕、白鲜皮,沙参、麦冬、玉竹减为按:本例经用数种激素类霜、膏外搽敷贴,但皮损未消仍痒难忍,皮损除有鳞屑、搔痕,血痂外,且有灼热不适感,脉症合参辨为阴液不足,虚热内生,蒸灼肌肤,夏受风侵而呈现上述一系列症状。故用沙参麦冬饮加减,取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知母、黄柏、地骨皮等滋阴清热润肤;木通、竹叶导热下行;白鲜皮、蛇床子、白蒺藜、僵蚕祛风止痒,因药症相符,使皮损消退,痒感消失。4手足皲裂

双手掌、足心、足跟皲裂疼痛,裂隙深浅不一,皮肤粗糙不平半年余。其间经注射维生素B12、内服维生素AD胶丸、维生素E,及中成药(不详),获效不著。查见患处除干燥皲裂外,肌肤色红,触之有灼热感,自觉每13下午及晚问手掌、足跖热感加重,现仍口渴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断:手足皲裂。辨证:阴津不足,虚热内生,掌跖肌肤失润,而呈皲裂。治则:滋阴清热,润肤止裂。处方:沙参309,麦冬159,玉竹159,天花粉129,生地309,玄参209,知母129,黄精109,甘草99,水煎服,每日1剂。嘱其第3煎浸泡患处,每次l小时,泡后用30%白芨膏涂抹皲裂处。二诊:服药12齐lJ后,口渴咽干症状明显减轻,皲裂处皮肤灼热感觉已轻大半,肤色已转淡红,裂隙开始变浅,稍后有柔软润感。上方沙参、、

生地减为209,玄参减为159,玉竹、天花粉、地骨皮易为lOg,续服12剂。外用药同上。三诊:手足部灼热的感觉完全消失,皲裂症状基本愈合,肤色正常,治愈。嘱其近期内勿用碱性洗涤物,以免影响疗效。

按:本例手足皲裂,始用中西药物疗效不显,据其皮损触之灼热,肤色发红,及口渴咽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据症详辨为阴津不足,虚热内生,蒸灼肌肤,失其润养,而呈皲裂。故以沙参麦冬饮加减,取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玄参、知母、地骨皮等滋阴清热润肌;白芨敛口;甘草调和诸药;生扁豆不仅滋阴,且可健脾防久服滋腻之弊。诸药互用使阴液充,虚热得清,肌肤得润,皲裂症状愈合。5剥脱性皮炎

李某,女,68岁,2006年7月1513初诊。15天前腹部、腰部、臀部、双小腿因被蚊虫叮咬

后皮肤发痒,便自用雄黄酒、全蝎酒、风油精 

外搽,从而使皮损更加潮红,扩展蔓延,现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潮红皮疹,上覆细薄糠秕状鳞屑,痒感剧烈,触之皮损处有灼热感。口渴,小便黄少,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诊断:剥脱性皮炎。辨证:外中药毒,人里化热,伤阴化燥所发。治则:滋阴清热润肤,解毒止痒。沙参麦冬饮加减:沙参209,麦冬159,玉竹129,天花粉129,生地209,知母lOg,扁豆lOg,丹皮lOg,黄芩lOg,大黄69,竹叶69,白鲜皮129,蝉蜕lOg,忍冬藤309,甘草69,水煎服,每13l剂。外用:紫草309,白鲜皮309,生地509,芝麻油5009,上药入油中浸泡213后,炸枯滤渣待凉,每日3次涂搽于皮损处。二诊:服药6剂后,皮疹由潮红转淡,细薄鳞屑明显减少,皮肤已显光滑,口渴症状减轻,二便正常。方中去大黄、竹叶,沙参、生地减为159,天花粉减为99,续服12剂,外用药同上。三诊:皮疹全消,肌肤正常,无任何症状,治愈。

按: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症,本例是因

万方数据

蚊虫叮咬后乱用药外搽,结果使皮肤更加潮红,灼热痒剧。病机为外中药毒,入里化热,伤阴化燥所致。故取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知母等清热滋阴润肤;大黄、竹叶导热下行;白鲜皮、蝉蜕止痒;忍冬藤解毒,配合药油外搽,内服外用相结合,本例病程较短,治疗及时,使皮疹较快消退。

作者简介:

马建国,男,53岁,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收稿日期:2007—06—15

黄芩沙参篇五
《中药鉴定之 黄芩-木香》

黄芩沙参篇六
《第三章根类第二节(十三)当归~(十八)黄芩》

黄芩沙参篇七
《中医妇科学简易辩证》

月经病 月经先期

1 气虚 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芪 炙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2 血热 实热 阳盛血热 清经散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肝郁血热 丹栀逍遥散丹皮 炒栀子 当归 芍药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虚热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月经后期

1 血寒 温经汤人参 当归 川芎 白芍 桂心 莪术 丹皮 甘草 牛膝

2 虚寒 艾附暖宫丸艾叶 香附 当归 续断 吴茱萸 川芎 白芍 黄芪 生地黄 肉桂

3 血虚 大补元煎人参 山药 熟地 杜仲 当归 山茱萸 枸杞 炙甘草

4 气滞 乌药散乌药 香附 木香 当归 甘草 月经先后不定期

1 肝郁 逍遥散柴胡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甘草 薄荷 煨姜

2 肾虚 固阴煎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菟丝子 远志 五味子 炙甘草 月经过多

1 气虚 举元煎人参 黄芪 白术 升麻 炙甘草

2 血热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山药 续断 甘草

3 血瘀 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蒲黄 五灵脂 月经过少

1 血虚 滋血汤人参 山药 黄芪 白茯苓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2 肾虚 归肾丸菟丝子 杜仲 枸杞 山茱萸 当归 熟地 山药 茯苓

3 血瘀 桃红四物汤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4 痰湿 苍附导痰丸茯苓 法半夏 陈皮 甘草 苍术 香附 胆南星 枳壳 生姜 神曲 经期延长

1 血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蒲黄 五灵脂 2 阴虚血热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女贞子 旱莲草 痛经

1 气滞血瘀 膈下逐淤汤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延胡索 五灵脂 丹皮 乌药 香附 甘草 2 寒凝胞中 阳虚内寒 温经汤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生姜 麦门冬 半夏 牡丹皮 阿胶 甘草 寒湿凝滞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3 湿热下注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4 气血虚弱 圣愈散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黄 生地黄

5 肝肾虚损 调肝汤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 阿胶 山药 甘草 经间期出血

1 肾阴虚 两地汤合二至丸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女贞子 旱莲草

2 湿热 清肝止淋汤当归 白芍 生地 丹皮 黄柏 牛膝 制香附 黑豆

3 血瘀 逐瘀止血汤生地 大黄 赤芍 丹皮 归尾 枳壳 桃仁 龟板 闭经

1 肝肾不足 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菟丝子 杜仲 枸杞 山茱萸 当归 熟地 山药 茯苓

2 气血虚弱 人参养荣汤人参 黄芪 煨白术 茯苓 远志 陈皮 五味子 当归 白芍 熟地 桂心 3 阴虚血燥 加减一阴煎加黄精、丹参、枳壳生地 熟地 白芍 麦冬 知母 地骨皮 炙甘草 4 气滞血瘀 血府逐瘀汤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5 痰湿阻滞 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茯苓 法半夏 陈皮 甘草 苍术 香附 胆南星 枳壳 生姜 神曲 当归 川芎

崩漏

1 血热 虚热证 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山药 续断 甘草 实热证 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黄芩 焦栀子 生地 地骨皮 地榆 阿胶 生藕节 陈棕炭 炙龟板 牡蛎粉 生甘草 2 肾虚 偏肾阳虚证 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制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当归 杜仲 偏肾阴虚证 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3 脾虚 固本止崩汤人参 黄芪 白术 熟地 当归 黑姜

4 血瘀 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蒲黄 五灵脂 经行乳房胀痛

1 肝气郁结 柴胡疏肝散加茯苓柴胡 枳壳 炙甘草 赤芍 川芎 香附 陈皮

2 肝肾阴虚 一贯煎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川楝子 枸杞子 经行发热

1 血热内盛 清经散加益母草丹皮 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2 肝肾阴虚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3 气血虚弱 补中益气汤人参 黄芪 炙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4 瘀热壅阻 血府逐瘀汤加丹皮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经性头痛

1 血虚 八珍汤加枸杞、首乌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2 肝火 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枸杞 菊花 3 血瘀 通窍活血汤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葱 麝香 生姜 红枣 经行身痛

1 血虚 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山茱萸黄芪 当归

2 血瘀 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当归 黄芪 白术 炙草 桂心 独活 牛膝 生姜 薤白

经行泄泻

1 脾虚 参苓白术散人参 白术 扁豆 茯苓 甘草 山药 莲肉 桔梗 薏苡仁 砂仁 2 肾虚 键固丸党参 白术 茯苓 薏仁 巴戟 补骨脂 吴茱萸 肉豆蔻 五味子 经行吐衄

1 肝经郁火 清肝引经汤当归 生地 白芍 丹皮 栀子 黄芩 川楝子 茜草 牛膝 白茅根 甘草 2 肺肾阴虚 顺经汤加牛膝当归 熟地 沙参 白芍 茯苓 黑芥穗 丹皮 经行口糜

1 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汤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2 胃热熏蒸 凉隔散大黄 朴硝 甘草 山栀子,薄荷 黄芩 连翘 竹叶 经行风疹块

1 血虚 当归饮子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防风 荆芥 黄芪 甘草 白蒺藜 何首乌 2 风热 消风散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炒苍术 蝉蜕 木通 胡麻仁 生知母 煅石膏 生甘草 牛蒡子 经行眩晕

1 血虚 归脾汤加枸杞、首乌人参 炒白术 炒黄芪 园肉 茯神 当归 远志 炒酸枣仁 木香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2 阴虚阳亢 天麻钩藤饮天麻 钩藤 山栀子 黄芩 杜仲 生石决明 川牛膝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硃茯神 3 脾虚夹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 白术 天麻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蔓荆子 生姜 大枣 经行浮肿

1 脾肾阳虚 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2 气滞血瘀 八物汤加泽兰、茯苓皮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延胡索 川楝子 炒木香 槟榔 经行情志异常

1 肝气郁结 逍遥散柴胡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甘草 薄荷 煨姜

2 痰火上扰 生铁落饮天冬 麦冬 贝母 胆星 橘红 远志 连翘 茯苓 茯神 玄参 钩藤 丹参 辰砂 石菖蒲 生落铁

绝经前后诸证

1 肾阴虚 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茯苓 炙甘草 2 肾阳虚 右归饮合理中丸制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 菟丝子 鹿角胶 当归 杜仲 党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带下病

1 脾虚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车前子 2 肾虚 肾阳虚 内补丸鹿茸 菟丝子 潼蒺藜 肉苁蓉 制附子 白蒺藜 紫菀茸 肾阴虚 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3 湿热 湿热 止带方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热毒 五味消毒饮蒲公英 金银花 野菊花 紫地丁 天癸子

妊娠病 妊娠恶阻

1 脾胃虚弱 香砂六君子汤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木香 砂仁 生姜 大枣 2 肝胃不和 苏叶黄连汤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苏叶 黄连 妊娠腹痛

1 血虚 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当归 白芍 川芎 茯苓 白术 泽泻 2 气郁 逍遥散加苏梗、栀子、黄芩柴胡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甘草 薄荷 煨姜 3 虚寒 胶艾汤加巴戟、杜仲、补骨脂阿胶 艾叶 当归 川芎 白芍 干地黄 甘草 胎漏、胎动不安

1 肾虚 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续断 阿胶

2 气血虚弱 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人参 当归 杜仲 白芍 熟地 白术 陈皮 炙甘草 3 血热 保阴煎加宁麻根生地 熟地 黄芩 黄柏 白芍 山药 续断 甘草

黄芩沙参篇八
《生药学试题库》

生药学试题库

一、A型单选题

即最佳选择题。其结构是由一个题干和五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五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选择,其余四个为干扰答案。以肯定为表达形式的A型题为Al型多选题。

1.在我国生药就是D

A.中药 B.中草药 C.中药饮片 D.药材 E.生物药材

2.完全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B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本草纲目拾遗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3.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C

A.草本 B.草药 C.本草 D.本草经 E.本草全书

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性著作是D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5.在我国,下列哪项不属于生药范围A

A,生物制品 B.中药材 C.植物药材 D.动物药材 E.矿物药材

6.下列哪个生药不是根据性状命名的E

A.人参 B.黄连 C.甘草 D.细辛 E.夏枯草

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没有药图B

A.新修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图经本草

8.除„„外,均为生药学的具体任务D

A.生药品质鉴定 D.生药本草考证 C.生药资源调查 D.生药制品研究 E.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9.根和根茎类生药一般在„„采收D

A.春夏之交 B.春季 C秋季 D.秋后春前 E.植株生长全盛期

10.烘干法干燥生药的温度一般是A

A.50~60℃ B.25℃左右 C.16~35℃ D.35℃ E.70~90℃

11.黄柏、秦皮、杜仲等皮类生药宜在„„采收B

A.春季 B.春夏之交 C.秋季 D.夏末秋初 E.秋后春前

12.防止生药霉变的重要措施是C

A.用杀虫剂 B.避光法 C.充分干燥 D.对抗贮藏 E.蒸或煮

13.中药炮制拌衣法中常用的辅料是D

A.麦麸 B.土粉 C.蛤粉 D.朱砂 E.滑石粉 14.下面哪种生药,需要用密闭煅的方法制成炭A A.灯心草 B.蒲黄 C.大蓟 D.小蓟 E.侧柏叶 15.大多数果实种子类生药,在调配处方时应该注意D A.去毛 B.去皮 C.去核 D.捣碎 E.揉搓 16.用米泔水炙药取„„淘米水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E.第五次 17.止血药常用何法炮制E A.炒法 B.蒸法 C.煮法 D婵法 E.炭法 18.下面哪种生药炮制时需切成粗丝E A.厚朴 B.黄柏 C.秦皮 D.陈皮 E.荷叶 19.矿物药常用何法炮制D A.炒法 B.蒸法 C.煮法 D.煅法 E.煨法 20.发芽法的炮制目的是C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产生新药效 D.易于贮藏 E.便于制剂 21.炒黄需用A A.文火 B.武火 C.先武火后文火 D.先文火后武火 E.中火 22.发酵法炮制目的是B A.缓和药性 B.改变药性 C.降低毒性 D.增强疗效 E.易于调配 23.炒焦需用C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中火 24.原植(动)物鉴定的目的是C A.确定其生药名称 B.确定其药用部分 C.确定其生物种学名 D.确定其生药拉丁名 E.确定其中医处方用名 25.要确定木化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B A.间苯三酚 B.间苯三酚与浓盐酸 C.苏丹Ⅲ试液 D.碘试液 E.氯化锌碘试液 26.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装片后,可观察E A.淀粉粒 B.糊粉粒 C.多糖颗粒 D.菊糖 E.草酸钙结晶 27.制成解离组织片的主要目的是C A.使淀粉粒溶解 B.使草酸钙结晶溶解 C.使细胞壁中间层溶解 D.使色素物质溶解 E.使脂肪油溶解 28.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态装片方法是D A.乙醇装片 B.水分氯醛透化装片 C.稀碘液装片 D.蒸馏水装片 E.5%NaOH装片 29.适合用甲苯法进行水分测定的是B

A.马钱子 B.丁香 C.牛黄 D.甘草 E.麦冬

30.测定生药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B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稀醋酸 E.苯甲酸

31.浸出物测定用于哪类生药的质量控制E

A.有效成分已清楚 B.挥发油含量高C.水分含量高 D.易吸湿回温 E.有效成分尚不清楚

32.生药狗脊的原植物是C

A.紫萁 B.狗脊蕨 C.金毛狗脊 D.单芽狗脊蕨 E.粗茎鳞毛蕨

33.牛膝横切面可见小型维管束排列为B

A.1~2圈 B.2~4圈 C.3~8圈 D.6~9圈 E.9~12圈

34.大黄的泻下成分是B

A.蒽醌 B.葸醌苷 C.大黄酸 D.大黄素 E.土大黄苷

35.外形如鸡爪的黄连是A

A.味连 B.雅连 C.云连 D.上黄连 E.胡黄连

36.黄连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是C

A.黄连碱 B.药根碱 C.小檗碱 D.甲基黄连碱 E.木兰花碱

37.甘草的解毒成分是E

A.甘草苷 B.新甘草苷 C.异甘草苷 D.甘草萜醇 E.甘草甜素

38.生药川乌的原植物是E

A.乌头 B.北乌头 C.华乌头 D.黄花乌头 E.卡氏乌头

39.可以与附子同用的是C

A.半夏 B.白及 C.干姜 D.川贝母 E.天花粉

40.人参的果实为D

A.浆果 B.瘦果 C.梨果 D.核果 E.双悬果

41.生晒山参须根上有明显的D

A.星点 B.油点 C.筋脉点 D.珍珠点 E.朱砂点

42.参丁指人参的E

A.根茎 B.主根 C.支根 D.须根 E.根茎上不定根

43.人参主根横切面有D

A.油室 B.油管 C.乳管 D.树脂道 E.粘液细胞

44.“剪口”指三七的D

A.主根 B.支根 C.须根 D.根茎 E.茎

45.当归油室周围分泌细胞为D

A.2~4个 B.4~6个 C.6—9个 D.9~12个 E.无数个

46.“疙瘩丁”为白芷的A

A.皮孔 B.支根 C.支根痕 D.须根痕 E.茎痕

47.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的生药是 A.当归 B.独活 C.防风 D.白芷 E.北沙参 48.黄芩遇水或受潮后断面呈C A.黄色 B.棕色 C.黄绿色 D.红棕色 E.红褐色 49.党参的石细胞位于A A.木栓层 B.皮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E.髓部 50.黄芩的抗菌成分是B A.黄芩素 B.黄芩苷 C.黄芩酶 D.汉黄芩素 E.汉黄芩苷 51.木香的初生木质部为C A.二原型 B.三原型 C.四原型 D.五原型 E.多原型 52.具有“起霜”现象的生药是D A.白芷 B.白术 C北苍术 D.南苍术 E.关苍术 53.天花粉的入药部位是A A.根 B.根茎 C块茎 D.花粉 E.果实 54.南苍术折断后析出白色结晶,此结晶为A A.苍术醇 B.苍术酮 C.草酸钙 D.碳酸钙 E.牡丹酚 55.山药的入药部位是C A.根 B.鳞茎 C.块茎 D.块根 E.球茎 56.半夏的入药部位是C A.根 B.块根 C.块茎 D.鳞叶 E.鳞茎 57.麦冬内皮层外侧一列石细胞,细胞壁呈C A.均匀增厚 B.带状增厚 C.U型增厚 D.角隅处增厚 E.不增厚58.有“怀中抱月”特点的是A A.松贝 B.青贝 C.炉贝 D.大贝 E.珠贝 59.麦冬块根内皮层细胞壁通常呈D A.薄壁细胞 B.带状增厚,木质化 C.带状增厚,非木化 D.均匀增厚,木质化 E.均匀增厚,非木化 60.“鹦哥嘴”为天麻的D A.芦头 B.根茎 C.茎基 D.芽苞 E.蓿萼 61.天麻能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还能A A.祛风通络 B.补肝益肾 C.健脾和胃 D.清肝明目 E.利水渗湿 62.天麻块茎中维管束为B A.外韧型 B.周韧型 C.双韧型 D.周木型 E.辐射型 63.天麻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可产生B A.白色沉淀 B.黄色沉淀 C.红色沉淀 D.蓝色沉淀 E.黑色沉淀 64.关木通粉末中含有草酸钙E

A.砂晶 B.方晶 C.柱晶 D.针晶 E.簇晶

65.生药降香主产于E

A.东北 B.山东 C.甘肃 D.云南 E.海南

66.关木通的石细胞存在于B

A.木栓层 B.中柱鞘 C.韧皮部 D.木质部 E.髓部

67.药典规定,沉香的醇浸出物不得低于C

A.5% B.10% C.15% D.25% E.30%

68.具有平肝熄风作用的生药是D

A.降香 B.沉香 C.苏木 D.钩藤 E.关木通

69.钩藤正确煎煮的时间是A

A.15~20分钟 B.21~25分钟 C.26~30分钟 D.31~35分钟 E.36分钟以上

70.苏木的热水浸液加酸后显B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红棕色

71.关木通横断面直观特征描写不妥的是E

A.皮部黄白,薄如软木 B.木部黄色,质硬宽广 C.导管孔洞呈轮状排列 D.射线类白色放射状 E.髓部占1/4

72.皮类生药通常指木本植物茎枝、根的C

A.周皮部分 B.栓皮部分 C.形成层以外部分 D.皮层以外部分 E.落皮层部分

73.牡丹皮的来源于B

A.石竹科植物的茎皮 B.毛茛科植物的根皮 C.木兰科植物的茎皮 D.木兰科植物的根皮 E.蔷薇科植物的根皮

74.组织中含有石细胞群的皮,断面常呈E

A.平坦 B.纤维性 C.层片状 D.粉性 E.颗粒性

75.黄柏原植物属于D

A.毛茛科 B.小檗科 C.豆科 D.芸香科 E.木兰科

76.水浸液,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的是A

A.秦皮 B.核桃秋皮 C.地骨皮 D.白鲜皮 E.牡丹皮

77.肉桂射线细胞中草酸钙晶体为B

A.砂晶 B.针晶 C.方晶 D.柱晶 E.簇晶

78.肉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A

A.桂皮醛 B.桂皮醇 C.桂皮酚 D.桂皮酮 E.桂皮酯

79.厚朴近根部的干皮称C

A.茎朴 B.简朴C.靴朴 D.根朴 E.耳朴

80.秦皮产生荧光的主要成分是B

A.七叶树素 B.七叶树苷 C.秦皮素 D.秦皮苷 E.鞣质 81.厚朴的功效是E A.补肝肾、强筋骨 B.祛风湿强筋骨 C.清热燥湿、明目 D.清热燥湿、祛风 E.化湿、消胀、下气 82.组织中有晶鞘纤维的是D A.肉桂 B.厚朴 C.杜仲 D.黄柏 E.秦皮 83.香加皮来源于C A.五加科 B.芸香科 C.萝摩科 D.茄科 E.伞形科 84.叶类生药的显微鉴别,下列描述哪项正确A A.一般不含淀粉粒 B.一般不具油室 C.一般没有纤维 D.一般没有草酸钙结晶 E.一般没有腺毛 85.紫苏叶叶片性状描述下列哪项不符C A.两面紫色 B.上面绿色,下面紫色 C.上面紫色,下面绿色 D.疏生灰白色毛 E.有多数凹点状腺鳞 86.番泻叶横切面结构哪项描述错误B A.表皮细胞含有粘液 B.叶肉组织分布有乳管 C.等面型叶 D.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 E.有晶鞘纤维 87.狭叶番泻叶与尖叶番泻叶描述正确的是C A.狭叶番泻叶按全叶、碎叶分别包装 B.尖叶番泻叶按大小分级包装 C.尖叶番泻叶叶基明显不对称 D.尖叶番泻叶有压叠线纹 E.狭叶番泻叶质地较薄脆 88.正常叶组织构造可分为D A.表皮、皮层、叶肉 B.皮层、主脉、叶肉 C.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D.表皮、叶肉、叶脉 E.表皮、气孔、毛茸 89.等面叶是指C A.叶两面均有表皮 B.叶两面均有气孔 C.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 D.下表皮均有叶绿体 E.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 90.侧柏叶的主要性状是A A.枝扁平,叶鳞片状,交互对生 B.枝扁平,叶鳞片状,互生 C.枝下垂,叶针束状,交互对生 D.枝下垂,叶针状,族生 E.枝扁平,叶披针形,互生 91.叶类生药的来源是D A.单子叶植物的茎叶 B.双子叶植物的叶 C.裸子植物的带叶嫩枝 D.B和C E.A和B 92.丁香以产于„„的质量最佳B A.马来西亚 B.坦桑尼亚 C.中国广东 D.印度尼西亚 E.东非沿岸国

93.含氯原酸,异氯原酸的生药是E

A.洋金花 B.菊花 C.番红花 D.红花 E.金银花

94.含芦丁的生药是A

A.槐花 B.菊花 C.辛夷 D.芫花 E.洋金花

95.芫花有毒,常用剂量为C

A.0.1—0.3g B.0.5—1g C.1.5~3g D.5一10g E.小于0.1g

96.辛夷花的形状为C

A.喇叭状 B.棒槌状 C.毛笔头状 D.盘状 E.鼓棰状

97.番红花入药部位是B

A.花粉粒 B.柱头 C.花冠 D.花蕾 E.花序

98.头状花序入药的是D

A.红花 B.金银花 C.番红花 D.款冬花 E.芫花

99.芫花的来源是A

A.瑞香料植物的花蕾 B.瑞香科植物的开放的花 C.桃金娘科植物的花序 D.蔷薇科植物的花瓣 E.伞形科植物的开放的花

100.槐花所含芸香苷是A

A.以含苞待放时最高 B.以含苞待放时最低 C.开花后含量最高

D.从花蕾到开花几无变化 E.阴干或长期存放含量几无变化

101.具有麻醉止痛作用的是E

A.芫花 B.辛夷 C.款冬花 D.忍冬藤 E.洋金花

102.洋金花剂量为B

A.0.1~0.3g B.0.3~0.6g C.0.6~1g D.1~1.5g E.1.5—3g

103.生药为生晒品,不规则球形,直径1.5~2cm,瓣密长而狭,白色,花心小,浅黄色为 A

A.亳菊 B.滁菊 C.贡菊 D.杭菊 E.怀菊

104.火麻仁来源于C

A.桑科植物的种子 B.麻黄科植物的种仁 C.桑科植物的果实

D.荨麻科植物的种仁 E.荨麻科植物的果皮

105.马兜铃成熟后,从果柄起沿腹缝线裂成„„瓣E

A.2 B.3 C.4 D.5 E.6

106.马兜铃表面有纵棱线„„条D

A.3 B.6 C.9 D.12 E.15

107.五味子种皮有„„层石细胞C

A.1~5 B.2~6 C.3~7 D.4~8 E.5~9

108.陈皮中果皮有大型油室A

A.1~2列 B.2~3列 C.3~4列 D.4~5列 E.5~6列 109.吴茱萸从顶面观呈C A.三角形 B.四方形 C.五角形 D.六边形 E.3~6边形 110.陈皮薄壁细胞有D A.CaC2O4方晶,菊糖结晶 B.CaCO3结晶,菊糖结晶 C.CaC2O4针晶,菊糖结晶 D.CaC2O4方晶,橙皮苷结晶 E.CaCO3结晶,硅质块 111.鸦胆子气味A A.极苦而持久 B.酸 C.酸涩 D.淡 E.辛辣麻舌 112.胖大海吸水膨胀,体积可达原体积的D A.2倍 B.3倍 C.5倍 D.8倍 E.10倍 113.使君子驱蛔的有效成分是D A.胡卢巴碱 B.使君子碱 C.使君子油 D使君子氨酸及钾盐 E.A、B两种 114.胖大海吸水膨胀,缘于C A.果皮 B.外层种皮 C.中层种皮 D.内层种皮 E.子叶 115.小茴香的镶嵌细胞存在于C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内果皮 D.外种皮 E.内种皮 116.小茴香一分果横切面可见油管B A.3~5个 B.4—6个 C.5~7个 D.6~8个 E.7~9个 117.大腹皮的药用部位为A A.果皮 B.种皮 C.外果皮 D.内果皮 E.中果皮 118.新鲜的山茱萸表面呈A A.紫红色 B.紫黑色 C.淡棕色 D.棕黄色 E.黄白色 119.确定种子粉末生药的主要特征是C A.淀粉粒 B.花粉粒 C.糊粉粒 D.果皮碎片 E.种皮碎片 120.马钱子有大毒,一般剂量为C A.0.1g B.0.25g C.0.5g D.0.75g E.1.0g 121.莲须的药用部位为D A.须根 B.花丝 C.柱头 D.雄蕊 E.雌蕊 122.下列哪组药均具有错入组织B A.豆蔻 槟榔 B.肉豆蔻 槟榔 C.草蔻 豆蔻 D.草蔻 肉豆蔻 E.红豆蔻 肉豆蔻 123.枸杞子质量是B A.宁夏枸杞>土枸杞>沣枸杞 B.宁夏枸杞>沣枸杞>土枸杞 C.土枸杞>沣枸杞>宁夏枸杞 D.沣枸杞>宁夏枸杞>土枸杞

E.川枸杞>宁夏枸杞>沣枸杞

124.莲心的入药部位是E

A.果皮 B.种皮 C.胚乳 D.柱头 E.以上都不是

125.槟榔的入药部位为C

A.成熟果皮 B.未成熟果皮 C.成熟种子 D.未成熟种子 E.以上都不是

126.能够治疗鼻部疾病的主要生药应首选C

A.白平子 B.木瓜 C.辛夷 D.砂仁 E.使君子

127.麻黄的药用部分是D

A.全草 B.带根全草 C.地上部分 D.草质茎 E.地上茎128.麻黄主产地是E

A.四川、湖北 B.山东、河南 C.江苏、浙江 D.广西、广东 E.山西、内蒙

129.麻黄的原植物属于B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E.孢子植物 130.细辛的原植物属C

A.小檗科 B.伞形科 C.马兜铃科 D.毛茛科 E.报春花科 131.穿心莲有效成分的类别是B

A.黄酮类 B.内酯类 C.挥发油类 D.生物碱类 E.有机酸类 132.耳环石斛的原植物是D

A.环草石斛 B.马鞭石斛 C.黄草石斛 D.铁皮石斛 E.金钗石斛 133.绵茵陈的药用部分是E

A.叶 B.全草 C.地上部分 D.茎、叶 E.幼苗

134.广藿香与藿香是B

A.同科同属植物 B.同科不同属植物 C.不同科植物 D.同种植物不同商品 E.同种植物产地不同

135.薄荷的气味是A

A.气芳香,味辛凉 B.气芳香,味辛苦 C.气芳香,味甜辛 D.气芳香,味甜苦 E.气微香,味辛凉

136.中麻黄横切面观应有维管束D

A.5~7个 B.6~8个 C.8~10个 D.12~15个 E.16个以上 137.茵陈的功效是D

A.清热利胆,排石 B.清热利尿,活血 C.清热祛暑,利尿

D.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E.调经活血,利尿

138.细辛的药用剂量应在B

A.lg以下 B.1~3g C.6~9g D.9~12g E.15g以上

139.昆布主要功能是C A.活血散瘀 B.消食化积 C.软坚散结 D.止咳化痰 E.清热化湿 140.茯苓的显微观察有C A.草酸钙簇晶 B.草酸钙方晶 C.菌丝极多 D.淀粉粒少见 E.见糊粉粒 141.冬虫夏草的功能是D A.扶正祛邪 B.助火滋阴 C.补血养血 D.补肺滋肾 E.补益脾气 142.没药与水共研呈现的乳状液颜色是 C A.红棕色 B.红黑色 C.黄色 D.棕黄色 E.乳白色 143.冰片微量升华后镜检其结晶呈A A.棒状或多角形 B.针状或颗粒状 C.羽毛状或多角形 D.方形或多面体 E.砂粒状或锥形 144.乳香的药用部位E A.茎木 B.根茎 C.嫩叶 D.幼果 E.以上都不是 145.药材“泛油”的防止可采用E A.干燥通风措施 B.勤翻、勤晒措施 C.消毒杀酶措施 D.控制湿度、光照措施 E.冷藏避光措施 146.全蝎所含蝎毒素主要存在部位是D A.头部 B.腹部 C.背部 D.尾部 E.四肢 147.麝香具特殊香气的成分是D A.雄甾烷 B.麝吡啶 C.卵磷脂 D.麝香酮 E.胆甾-4-烯-3-酮 148.具“挂甲”现象的药材是A A.牛黄 B.蟾酥 C麝香 D.血竭 E.五灵脂 149.蟾酥断面沾水呈„隆起C A.灰色 B.乳黄色 C.乳白色 D.黄色 E.红棕色 150.石决明是属于E A.矿物类药材 B.种子类药材 C.蕨类药材 D.其他类药材 E.动物类药材 151.阿胶以产于„者为佳B A.四川 B.山东 C.山西 D.河南 E.河北 152.天然牛黄断面可见C A.车轮纹 B.菊花纹 C.同心层纹 D.放射条纹 E.异心环纹 153.鹿茸的药用部位是D A.雌鹿未骨化的幼角 B.鹿未骨化的幼角 C.雌鹿骨化的角 D.雄鹿未骨化的角 E.雄鹿骨化的角 154.有“通天眼”这一特征的药材是A

黄芩沙参篇九
《北沙参 南沙参 - 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导航》

黄芩沙参篇十
《不同种源黄芩生长发育特性初步观察》

糖、粗多糖、总糖、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最高,与。因另外两个品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此白条参(绿叶柄)的质量较好。欧前胡素含量以大红袍(紫叶柄)最高,与另外两个品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欧前胡素(&’()*+,-*./)与临床药效密切相关。

粉性足,耐干旱,产量高;白条!"#大红袍根粗大,参根细长,白色、粉性足,产量次于大红袍,最适宜加工出口。从多种成分比较,两个品种各有特色,用于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抑制0、1细胞的增生作用,以白条参效果较好;用于镇静、解痉、平喘等作用则以大红袍入药更加科学。

但几!"!莱阳沙参在教科书和药典中不分品种,百年的栽培,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栽培品系。对这些栽培品种的种质资源考察、鉴定、质量评价、药理药

效分析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注:本研究为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2232423#534#)之一

$#!%&

考文献

谭允育,等$沙参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6)5222,44782

石俊英,等$山东地产药材北沙参多糖含量测定$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4)4##4,467582

屠鹏飞,等$中药沙参类研究(!)镇咳祛痰药理作用比较$中草药,(5)522%,46744

王健$薄层层析3紫外分光法测定北沙参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中药通报,(54)529:,5478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7附录68

(4##4;#<;5#收稿)

!"#$%&’"()*)+,"-.-"%/)"0))’1#+"-.,")$2,3-)"-)4,’$5#,+-"%&6*,$-78+)(’-,)

=>.?@/A./B,C>+/BD-/BE./B,F.1+-B@-,F@D+/,G@H+.(./B

(0*+I.,.-/+JH>./)K)!>+*’+L)@,.L+JH-JJ)B),=>+/I-/BM/.N)*K.,A-O0*+I.,.-/+JH>./)K)G)I.L./),?./+/4%##5<)9/4"3,:"

PQR)L,.N):0-K,@IA,>)*)J+,.-/Q),S))/I.OO)*)/,L@J,.N+,)IN+*.),.)K+/IE@+J.,A-OT+I.UVJ)>/.+)$G),>-IK:!-JAK+LL>+*.I),

.’()*+,-*./+/I)U,*+L,.N)K./I.OO)*)/,N+*.),.)KS)*)I),)L,)I+LL-*I./B,-I-L@’)/,+/IH>./)K)!>+*’+L-().+$T)K@J,K:W+L>L-/,)/,-OK-J@3QJ)L+*Q->AI*+,),*-@B>(-JAK+LL>+*.I),,-,+JL+*Q->AI*+,),S+,)*)U,*+L,.N)K+/I+JL->-J)U,*+L,.N)K./1+.,.+-.KK.B/.O.L+/,JA>.B>)*,>+/,>+,./(!"#$#%)(!"#$#%)-,>)*,S-N+*.),.)K$0>)L-/,)/,-O.’()*+,-*./.K>.B>)K,./X+>-/B(+-$H-/LJ@K.-/:&,.K’-*))OO)L,.N)O-*1+.,.+-,-*)3L)JJ.’’@/.,A+/I,>)-N)*B*-S,>-O0+/I1L)JJK$X+>-/B(+-.KI-’./+/,+KK)I+,.N),K(+K’-JA,.L+/I+/,.3+K,>’+,.L$K,*+./>@’-*.’’@/.,A,

;)%0&3$4T+I.UVJ)>/.+);H@J,.N+,)IN+*.),A;!-JAK+LL>+*.I);&’()*+,-*./;Y@+J.,A

不同种源黄芩生长发育特性初步观察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5###2<)陈

摘要据。

关键词

黄芩

生长发育

观察

君杨世林程惠珍

对收集的不同种源黄芩在北京地区同样条件下栽培,发现不同种源黄芩在始花期、株高、分枝数及地上

部鲜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黄芩种内生长发育特性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黄芩的良种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提供依

黄芩!"#$%&&’()’*’)"’&%+,),V)-*B.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作用,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甘肃、宁夏等省区。随着黄芩用量的加大,野生资源锐减,人工栽培已成为我国黄芩药源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地栽培黄芩多来自当地野生种或从其它地区引种。据调查不同地区黄芩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不一。本试验在广泛收集不同地区黄芩种源的基础并定期观察生长发育特上,于4##5年在北京种植,

中药材第4%卷第55期4##4年55月

性,以期为黄芩良种选育积累资料。$

材料与方法

陕西、山西、河北$"$种源在黄芩主产区山东、

等地实地采集的黄芩种质54份。

$"#种植试验地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材原种场(北京)。早春土壤解冻后亩施腐熟积肥5###ZB,深翻<#[%#L’,作长5#’宽5’的畦,播种前%天浇一次透水,整细耙平,播种时间为4##5年<月2日。每份种子播5畦,在畦面纵向开4[8L’的沟,每畦播8行,将黄芩种子均匀撒入

・:::・

沟内,覆土,稍加镇压。

出苗、始花、盛花!"#观察方法记录黄芩播种、时间,分枝、地上鲜重。!"月底测定株高、$

结果与分析观察结果见表!。

表!种子来源山东莒县山东蒙阴!山东蒙阴&山东平邑河北怀来!河北怀来&山西新绛陕西凤翔陕西蒲城宁夏红寺堡山东蒙山宁夏银川

不同种源黄芩物候及性状

始花期(日)月)盛花期(日)月)

$)#%)$!%)#&’)#&")#&")#&’)#&’)#&’)#!%)#%)$&%)#

%)$-)0&-)$!$)$%)$!$)$&-)$!$)$!$)$!$)$-)0&")$

花色紫、粉紫、粉紫紫、粉紫紫、粉紫、粉紫、粉紫、粉、白紫、粉紫紫

$"!物候始花期最早的是引自山东莒县的黄

最晚的是山东蒙阴!号,为$月%芩,为#月$日,

日,二者始花期相差!个月。其它种源黄芩始花期结果期均在#月!%日至#月&’日之间。盛花期、与始花期存在同样的时间差异。

(播种地点:北京;播种时间:&""!年(月%日)

株高(*+)平均株高(*+)-#.’&#$.%"(".#0(-.0#-#.’&(0.$"-&.’"(&.#"-".’(-".’"(’.$$-".(’

(’/!$%/"’’/0#&/!(!/’’0/’(-/-’!/-’"/&(&/-’’/--%/’

分枝数!-/"&#/%!(/(!(/0!(/!%/$!’/$0/’!-/0%/&$/’#/"

地上鲜重(,)

-!/"!!!/--’/-0%/#-#/’’!/"(’/!-$/"&-/-&(/#0&/%-0/#

注:表内数据为!"株的统计数

其中有$"$花色!&份黄芩中绝大多数开紫花,

来自陕西蒲城的黄芩中0份群体中出现少数粉花,

还有!株开白花。两种花色黄芩经本所标本馆林寿全研究员鉴定为正品黄芩。

不同$"#地上部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显示,

种源黄芩株高、分枝及生物产量有所不同。株高最高、分枝最多、且生物产量最高的是山东蒙阴!号,平均株高为$%*+,平均分枝&#/%个、平均地上鲜重为!!!/-,。株高最矮、分枝最少的是宁夏银川样本,平均株高为-%*+,与最高者相差("*+。地上鲜重最少的为宁夏红寺堡样本,平均地上鲜重为&(/#仅最高者五分之一。,,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年生黄芩在始花期、株高、分枝数及地上部鲜重皆存在差异,以山东

蒙阴!号较为显著:花期最晚,株高、分枝数及地上部鲜重明显优于其它地区黄芩种源。这一现象可能因黄芩在我国分布广,受不同地区生长环境等多因素的长期作用及人工栽培选择的结果。据报道不同

〔!〕

产地的知母植株形态也存差异。至于种内这些差

异与黄芩产量及质量是否有对应关系?是否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注:本项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考文献

陈万生,等/知母的种内变异/中药材,(#)&""",&-1-!!

(&""&2"’2"0收稿)

!!!!!!!!!!!!!!!!!!!!!!!!!!!!!!!!!!!!!!!!!!!!!!!

书讯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书第一册(常用贵重药材和进口药材)共收载了0#个主要品种,连同其非正品、伪制品等彩色图片!"("余幅。定价!$"元(含邮资)。第二册(常用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收载了!--个品种,连同所涉及的正品、0!0种,

非正品、伪制品等,共计约#""种,彩色图片%%"余幅。定价!0"元(含邮资)。第三册(常用种子果实及皮类药材)共收载了!’’个品种,连同所涉及的正品、非正品、伪制品等,共计约(""种,彩色图片%0"余幅。定价!$"元(含邮资)。第四册(常用花叶、全草、动矿物及其它药材)共收载了!((个品种,连同所涉及的正品、非正品、伪制品共计约(&"余种,彩色图片%""余幅。定价(含邮资)。汇款至广州市中山二路&(号中粤大厦十一楼《中药材》编辑部购买。!$"元・$$0・

中药材第&’卷第!!期&""&年!!月

不同种源黄芩生长发育特性初步观察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陈君, 杨世林, 程惠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中药材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02,25(11)14次

参考文献(1条)

1.陈万生 知母的种内变异[期刊论文]-中药材 200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王峰伟.马延康.李思锋.秋晓东.杨群力.Wang Fengwei.Ma Yankang.Li Sifeng.Qiu Xiaodong.YangQunli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6)

通过对黄芩采用室外盆栽控水,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黄芩的耗水量、地上、地下部分的质量变化以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试验设三个处理.分别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30%,50%,80%.结果表明黄芩的耗水量在开花前营养生长阶段耗水量最大;土壤相对含水量30%和80%的处理都不利于黄芩的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量50%的处理黄芩产量最高,并且有效成分含量达到13.6%,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2.期刊论文 张红瑞.王文全.唐晓敏.游佩进.张学文.宁翠玲.Zhang Hongrui.Wang Wenquan.Tang Xiaomin.YouPeijin.Zhang Xuewen.Ning Cuiling 一年生黄芩生长发育动态初步研究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3)

采用人工栽培方法,对一年生黄芩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一年生黄芩生物量增长最快时期在8月初~9月初,全株生物量累积表现为"慢-快-慢"增长.一年生黄芩的生长表现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伴进行,整个生长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在生物量生殖分配过程中,根茎叶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并且存在第二次营养生长期.

3.学位论文 李欣 药用黄芩结构和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芩苷积累动态研究 2008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百)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前人对黄芩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主要包括对其化学成分的确定和药理作用的临床探究,有关黄芩的解剖学研究多见于对其干燥根即药材黄芩的显微观察研究,本论文在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植物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芩根、茎、叶的发生发育规律,黄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解剖结构,黄酮类物质在黄芩营养器官中的组织化学定位以及黄芩苷和总黄酮的积累动态变化,包括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以及不同生长年限。以期进一步了解黄芩的结构发育过程,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和黄芩苷积累规律,为黄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黄芩各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各营养器官的发生发育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似,根的发育可分成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4个阶段,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两年生、三年生黄芩主根中出现木间木栓和木栓环组织。

2.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黄芩的各营养器官中都含有黄酮类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各营养器官的薄壁细胞内;黄芩根从幼嫩时期就有黄酮类物质的积累。

3.黄芩各器官的总黄酮和黄芩苷的分布差异较大,总黄酮含量叶>花>根>茎>种子;黄芩苷含量根>花>种子>叶>茎,根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器官。

4.黄芩苷和总黄酮的积累规律也存在很大差异。除营养生长期外各时期中根部黄芩苷含量均为三年生>两年生>一年生,根中黄芩苷的积累在营养生长期和枯萎期为两个明显高峰,且营养生长期更高。各时期根中黄芩苷含量都远大于茎和叶,说明根始终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各器官中总黄酮含量在盛花期达到最高,枯萎期达到最低;同一生长期根中总黄酮含量三年生>两年生>一年生,且各时期都是叶>根>茎,说明叶是总黄酮物质主要贮存部位。 5.黄芩苷和总黄酮的积累呈现出此消彼涨的变化规律。根中黄芩苷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和枯萎期存在两个高峰期,在盛花期最低;而总黄酮含量在盛花期最高,枯萎期最低;茎和叶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地上和地下部分比较也有相似规律,地下部分黄芩苷和地上部分总黄酮存在相似的变化曲线,地下部分总黄酮和地上部分黄芩苷也是如此。根据这种规律,可以考虑同时采收茎、叶,以便有效地利用黄芩植物资源。

6.结合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根中维管组织占整个根组织比例较大,其中的薄壁细胞又占主要地位,其黄芩苷含量最高;茎、叶中维管组织比例较小,相应其黄芩苷含量也很低;可见,黄芩各器官中黄芩苷含量与其结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进一步表明植物结构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和积累密切相关

4.期刊论文 苏淑欣.李世.尚文艳.吴金平.崔海明.刘翠珍 黄芩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1)

目的:研究黄芩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试验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和温度;田间观察叶、茎等的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与结论:黄芩种子必须足墒及20 ℃时出苗;第15叶后增加磷钾养分,适量施氮肥特有利于根系种子的产量的形成,8月上旬后种子成熟;应在苗期追施氮肥,8月上旬适量追施氮磷钾肥,以提高黄芩产量.本研究为家种黄芩的商户,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

5.期刊论文 王峰伟.李思锋.马延康.房丽君.祁桦.陈昊.WANG Feng-wei.LI Si-feng.MA Yan-kang.FANG Li-jun.QI Hua.CHEN Hao 陕西耀州产黄芩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4)

通过观测陕西耀州产1年生和2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物候期及2年生植株生长的动态变化,对黄芩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黄芩的各物候期均晚于2年生黄芩,其生育天数和生长天数均较短;2年生黄芩的地上部分和根系均有2个较快的生长时期,分别出现在生殖生长期前后;地上部分的干质量和鲜质量都有2个生长高峰,均出现在7月20日和9月20日,而根系的干质量和鲜质量则持续增长;2年生黄芩的根冠比在10月20日达最大值(0.50);2年生植株的株高、根直径及根系的干质量和鲜质量等均优于1年生植株.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黄芩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6.学位论文 刘红丹 黄芩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 2008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根入药,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黄芩药材需求量逐年加大,野生资源锐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栽培黄芩自然已成为我国黄芩药材的主要来源,但是有关黄芩栽培及生理特性研究较少,关于黄芩在逆境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未见报道。因此,开展对黄芩在逆境条件下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对指导黄芩栽培和实现药材原料的安全供应与质量的稳定可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试验材料,研究黄芩保护酶(SOD、CAT、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阐明水分、光照、土壤等生态因子对中药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在逆境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规律,黄芩适应环境能力的机制,确定黄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黄芩人工栽培种植和优质药材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黄芩试验期间定期取样,常规方法测定黄芩保护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主要结果如下:

在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中,通过对黄芩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种子千粒重不同,洮南黄芩种子千粒重大,但其对黄芩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三地黄芩种子发芽率变化趋势一致,发芽率相差微小;种子贮存时间长,发芽率降低,贮存2年以上的种

子不宜做生产用种;黄芩浸种时的适宜水温为40-50℃,浸种时间6h-12h,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在无光环境黄芩发芽率显著提高。

黄芩种子发芽期保护酶活性测定试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黄芩种子发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黄芩种子发芽过程中,几种保护酶活性均是当年新种子>1年种子>2年种子,保护酶活性与黄芩种子抗逆性关系密切,黄芩种子随贮存年限增加,种子抗逆性降低。

在环境条件对栽培黄芩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中,通过对黄芩叶片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强光照可以增加黄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水量与水分频次试验说明适度的干旱可以提高1年生黄芩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而2年生黄芩,保护酶活性及其相关生理指标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在土壤试验中,洮南土壤处理的SOD、CAT和POD活性最高,长春土壤处理次之,临江土壤处理最低。

栽培黄芩不同时期生理特性试验表明,1、2年生黄芩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小, CAT合POD活性在生育初期稍高,中间较平缓变化,后期高,MDA含量变化与POD活性变化呈负相关。1年生黄芩不同叶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由上到下依次减少,2年生黄芩可溶性蛋白含量是下部叶片最高,上部次之,中部最低。1、2年生黄芩不同叶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一致,下部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上部最低。就整株而言,1年生黄芩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2年生黄芩。

不同生态区黄芩生理特性试验表明,洮南生态区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长春生态区次之,临江生态区最低。

7.期刊论文 李欣.魏朔南.Li Xin.Wei Shuonan 黄芩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6)

药用黄芩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cutell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我们对其原植物黄芩的种质资源、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黄芩药材的解剖学研究和显微鉴定等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总结,可为深入进行原植物黄芩的生物学研究及药用黄芩的真伪鉴别和提高药用部分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依据和资料.

8.学位论文 张良 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3

该研究,首先对膝关节和颞下颌关节软骨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以期找出两种关节软骨在组织学特征的异同点;其次,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膝关节软骨和颞下颌关节软骨中的氨基酸、氨基己糖和水分的含量,拟找出它们细胞或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差异,为进一步确定二者的组织学特征提供实验依据.最后,我们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修饰素和双糖素在颞下颌关节与膝关节软骨中的分布进行研究,为深入探讨颞下颌关节与膝关节软骨重建修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结论:1、颞下颌关节和膝关节软骨都属透明软骨,颞下颌关节软骨周围有一层较厚的软骨膜,膝关节软骨的软骨膜较薄.在5周龄和7月龄大白兔关节软骨组织染色观察中,没有发现性别之间的差异.2、软骨基质中主要生物大分子成分在颞下颌关节和膝关节软骨中没有明显的差异.颞下颌关节软骨完全具备和膝关节透明软骨相同的生物化学特征.3、修饰素和双糖素在颞下颌关节与膝关节软骨中的分布差异,可能与成年大白兔颞下颌关节和膝关节软骨的生长发育,修复重建差异有关.

9.期刊论文 谢小群.高山林 黄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1)

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同工酶电泳分析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芩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一致,但后者的着色程度大于前者,二年生黄芩叶子在快速区Rf为0.494和0.512处出现新的谱带.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谱带存在明显差异:根和叶中谱带数最多,花其次,种子最少;试管苗谱带数先减少后增加,并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出现特征性谱带C.各组织器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差异明显,顶芽最高,叶子次之,花最低.黄芩一年生和二年生各个多倍体株系叶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叶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试管苗生长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总活力的变化与生长趋势一致,表明该酶与植株生长发育紧密相关.

10.期刊论文 韦红霞 黄芩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甘肃农业2009,""(12)

岷县地处甘南高原东麓、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区,海拔2040m~3574m,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年均气温5.7℃,无霜期120d左右,属典型的高寒阴湿农业区,境内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各类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素有"千年药乡"之称.

引证文献(14条)

1.王志芬.单成钢.苏学合.隋春青.闫树林 黄芩根型特征与分布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3)

2.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9(3)

3.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不同生境条件下黄芩光合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9(3)

4.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刘红丹.杨利民 不同供水量处理黄芩WUE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期刊论文]-灌溉排水学报 2007(3)

5.王兰珍.刘勇 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2)6.邵玺文.韩梅.杨利民 我国黄芩野生驯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6(7)

7.崔璐.谷红霞.路俊仙.林慧彬.林建群.林建强 黄芩种质资源与栽培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 2010(1)8.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不同施水量对黄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2006(5)

9.李康.张东向.张磊.陈贺 均匀设计法优化黄芩愈伤组织培养基[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6(6)

10.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6(10)11.邵玺文.韩梅.韩忠明.孔伟伟.杨利民 水分供给量对黄芩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6(10)12.张寿文 江西道地药材车前规范化栽培技术(GAP)及其优质高产的生理特性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3.李欣.黄璐琦.邵爱娟.林淑芳.郑鑫 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3(6)14.王峰伟.马延康.李思锋.秋晓东.杨群力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芩生长发育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0(6)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山西中医学院(sxzyxyip),授权号:05884410-31df-405a-82d9-9dec009c4363

下载时间:2010年9月9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