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①

[唐]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3. 2分 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评分说明:对画面内容的描绘1分,对画面内容的概括1分。

4. 2分 “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

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评分说明:“惊坐起”内容阐述1分,效果中的“惊人”、“震动”、“悲痛”

答对任2点1分。

补充材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忆钱塘江(5分)

宋〃李觏 ①②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②③

参考答案:

13.(2分)黄昏(傍晚) 醉

14.(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 光。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二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1分)。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明写天寒,暗写心寒。(“天寒”“心寒”各0.5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寒既是指实写的天气寒冷,同时更指心中的寒冷,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心里寒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 ⑵C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分)

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答: 参考答案10.诗歌鉴赏。(4分)

(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其一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其二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前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丰乐亭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阅读上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 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怎样写好开头与结尾

(一) 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它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北京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山东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攥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铺垫。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 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江苏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三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诗人“垂死病中”已不能坐,却又“惊坐起”,一个“惊”体现出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写出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1分); 答:

2、试分析“残灯无焰影幢幢”描写对象的特点,并阐述在全诗中有何作用(6分)

答:首句描写了失去光焰的“残灯”的阴影变成幢幢不定,一切景物阴沉昏暗的景象(2分)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

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2分);“残灯无焰”说明诗人夜深不寐,枯思已久,有助于情感的抒发(1分);暗示了自己的“垂死病中”的孱弱如同残灯般飘摇。(1分)

3、分析“暗风吹雨入寒窗”中的情景关系,并赏析“暗”、“寒”两个字的艺术效果(6分) 答:此句中风“暗”而窗“寒”,哀情与

哀景相互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2分)。“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暗”移入了诗人的悲郁情感(1分),并照应“残灯”,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分)。“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寒”字表面写天气的寒

冷,实则烘托出了此刻的气氛的凄清和心情的悲凉(2分)

4、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明写天寒,暗写心寒。

各0.5分。) “心寒”(“天寒”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四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1)》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吴燕 审卷:黄荣发

(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言

①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②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③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

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④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

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

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⑤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

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

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

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

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的病态需求。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

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

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

圾。

⑥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

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

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

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

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

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

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⑦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

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

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

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

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

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

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

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

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

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⑧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

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

时也是救自己。

(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2010年12月4日)(有删节)

1.根据文意,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放下”一词的含义。(2分)

2.根据文意,简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3.根据文意,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4.根据文意,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第①段中作者引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

B.第②段中连续使用三个“比比皆是”,既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在欲望的驱

使下世风日下的现实,又表现出作者对这几类人的鄙视和痛恨。

C.无论是渔夫的老婆,还是那只不肯放下食物的猴子,最终都因欲望无限

扩大而收到了惩罚。

D.想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既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制自己的欲望,

也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加以约束。

5.第⑥⑦两段,都阐述了文学对于改变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角度不同,请

根据作者的阐述加以概括。(4分)

(1)文学肩负的责任是:

(2)文学传达的道理是:

6.文章结尾,作者深感文学对拯救人类的贪欲(尤其是一个国家的贪欲)力不

从心,但是仍抱有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举例谈谈你对文学改造

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静夜功课

张承志

(1)子夜清时,匀如池水的夜静谧地等待着,悄悄拍了拍,知道小女儿这

回真地睡熟了。

(2)蹑脚摸索,漆黑不见门壁。摸索着突然踢了椅子一下,轰隆砰然的炸

响惊得自己晕眩了刹那。屏息听听,暗幕中流响着母亲、女儿的细微鼾息——心

中松了一下。

(3)摸至椅子坐下,先静静停了一停。

(4)读书么?没有一个读的方向。

(5)写么?不。

(6)清冷四合。肌肤上滑着一丝触觉,清晰而神秘。我突然觉察到今夜的

心境,浮凸微明的窗棂上星光如霜粉。

(7)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8)黑暗中晃闪着的一星红点,仿佛是一个异外的谁。或者那才是我。窗

外阴云,室内沉夜;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还是浓夜正

在 。其中那一点红灼是我的魂么,我觉得双目之下的自己的肉躯,已经

半溶在这暗寂中了。

(9)我觉得那红亮静止了,仿佛不愿扰乱此界的消溶。于是我坐得牢些,

不再去想书籍或纸笔。

(10)这样,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我惊奇一半、感叹一半地看

着,黑色在不透明的视野中撕絮般无声裂开,浪头泛潮般淹没。黑的粒子像溶了

但未溶匀的染料,趁夜深下着暗力染晕着。溶散有致,潮伏规矩,我看见这死寂

中的一种沉默的躁力,如一场无声无影的角斗。

(11)手痉挛了一下,触着的硬硬边缘是昨夜读着的书,高渐离的故事。

(12)远处窗外,遥遥有汽笛凄厉地撕裂黑布般的夜,绝叫着又隐入窗外沉

夜。高渐离的盲眼里,不知那永恒黑暗比这一个怎样;而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

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声呢。

(13)我视界中的黑暗慢慢涌来,在我注视中闭合着这一抹余空——若是王

侯根本不懂音乐呢——黑潮涨满了。思路断了。

(14)我在暗影里再辨不出来,满眼丰富变幻的黑色里,没有一支古雅的筑。

(15)那筑是凶器„„

(16)我决心这样任意遐想一回。应该有这样的夜:独自一人闭锁黑暗中思

索的夜。如墨终于染透了、晕匀了六合的纸,我觉得神清目明,四体休憩了。我

静静地顺从地等着,任墨般的黑夜一寸寸浸透我这一具肉躯。

(17)墨书者,我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

(18)但这夜阵中不见他,不见他的笔。渐离毁筑,先生失笔,黑夜把一切利器都吞掉了。是的,我睁大双眼辨了许久,黑色的形形色色中并不见那支笔,

只有墨,读不破的混沌溶墨。春秋王公显然是会欣赏音乐的,而到了民国官僚们

便读不懂鲁迅的墨书。古之士子奏雅乐而行刺,选的是一种美丽的武道;近之士

子咯热血而著书,上的是一种壮烈的文途——但毕竟是丈夫气弱了。

(19)因为乌云般的黑暗在浸漫淹没,路被黑夜掩蔽得毕竟窄了。

(20)我心中残存着一丝惊异,仍然默默坐在黑暗的闭室之中。黑暗温暖,

柔曼轻抚,如墨的清黑涤过心肺,渐渐淹上来,悄然地没了我的顶。

(21)近日爱读两部书,一是《史记·刺客列传》,一是《野草》。可能是因

为已经轻薄为文,又盼添一分正气弥补吧,读得很细。今夜暗里冥坐,好像在复

习功课。黑暗正中,只感到黑分十色,暗有三重,心中十分丰富。秦王毁人眼目,尚要夺人音乐,这不知怎么使我想着觉得战栗。高渐离举起灌铅的筑扑向秦王时,他两眼中的黑暗是怎样的呢?鲁迅一部《野草》,仿佛全是在黑影下写成,他沉

吟抒发时直面的黑暗,又是怎样的呢?

(22)这静夜中的功课,总是有始无终。

(23)慢慢地我习惯了这样黑夜悄坐。

(24)我觉得,我深深地喜爱这样。

(25)我爱这启示的黑暗。

(26)我宁静地坐着不动,心里不知为什么在久久地感动。

(27)黑暗依然温柔,涨满后的深夜再也没有远处闯来的汽笛声。我身心溶

尽,神随浪摇,这黑暗和我已经出现了一种深深的默许和友谊。

(28)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的围困了。此刻,这凌晨的黑暗正像一个忠实的

朋友,把我和我的明日默默地联系在一起。

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第(8)段中划线句的空格处。(填入符号)(2分)( ) “ 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还是浓夜正在 。”

A.升起 B.笼罩 C. 降临 D.漾出

9.根据文意,指出第(18)段中划线句“黑夜把一切利器都吞掉了”的含义。(2

分)

10.根据文章第(26)段,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久久地感动”。(3

分)

11.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6分)( )

A. 第(12)段中,“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

声呢”,这汽笛声与筑声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们都要撕裂那墨般的黑暗。

B. 具有象征意义的“黑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高渐离和鲁迅是两

个身处黑暗社会却勇敢抗击恶势力的典范。

C. 作者独自一人静坐于黑夜之中,虽目无所见,但心眼洞开,在静思中获

得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

D. 通过静夜沉思,作者体悟到用生命与热血同“黑暗”进行搏杀,无论“武

道”与“文途”,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其行为都是可敬的。

E.作者在静夜中想到了高渐离和鲁迅,只是因为作者最近细心阅读了《史

记·刺客列传》和《野草》。

F.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张承志却说“有

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他们都是深刻感知生命的思想者。

12.请联系全文内容,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3)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转朱阁, ,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8. 请赏析文章第(2)段划线句。(3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五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十二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吴燕 审卷:黄荣发

(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言

①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②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人二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③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

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④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

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

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⑤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

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

就是日益先进的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

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

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的病态需求。我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

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

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

圾。

⑥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

类的责任,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

和权势的富贵者们,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

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

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

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

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⑦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

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

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

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

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

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

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

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

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

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⑧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

观的,尽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

时也是救自己。

(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2010年12月4日)(有删节)

1.根据文意,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放下”一词的含义。(2分)

2.根据文意,简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3.根据文意,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4.根据文意,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第①段中作者引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

B.第②段中连续使用三个“比比皆是”,既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在欲望的驱

使下世风日下的现实,又表现出作者对这几类人的鄙视和痛恨。

C.无论是渔夫的老婆,还是那只不肯放下食物的猴子,最终都因欲望无限

扩大而收到了惩罚。

D.想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既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制自己的欲望,

也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加以约束。

5.第⑥⑦两段,都阐述了文学对于改变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角度不同,请

根据作者的阐述加以概括。(4分)

(1)文学肩负的责任是:

(2)文学传达的道理是:

6.文章结尾,作者深感文学对拯救人类的贪欲(尤其是一个国家的贪欲)力不

从心,但是仍抱有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举例谈谈你对文学改造

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的认识。(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静夜功课

张承志

(1)子夜清时,匀如池水的夜静谧地等待着,悄悄拍了拍,知道小女儿这

回真地睡熟了。

(2)蹑脚摸索,漆黑不见门壁。摸索着突然踢了椅子一下,轰隆砰然的炸

响惊得自己晕眩了刹那。屏息听听,暗幕中流响着母亲、女儿的细微鼾息——心

中松了一下。

(3)摸至椅子坐下,先静静停了一停。

(4)读书么?没有一个读的方向。

(5)写么?不。

(6)清冷四合。肌肤上滑着一丝触觉,清晰而神秘。我突然觉察到今夜的

心境,浮凸微明的窗棂上星光如霜粉。

(7)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8)黑暗中晃闪着的一星红点,仿佛是一个异外的谁。或者那才是我。窗

外阴云,室内沉夜;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还是浓夜正

在 。其中那一点红灼是我的魂么,我觉得双目之下的自己的肉躯,已经

半溶在这暗寂中了。

(9)我觉得那红亮静止了,仿佛不愿扰乱此界的消溶。于是我坐得牢些,

不再去想书籍或纸笔。

(10)这样,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我惊奇一半、感叹一半地看

着,黑色在不透明的视野中撕絮般无声裂开,浪头泛潮般淹没。黑的粒子像溶了

但未溶匀的染料,趁夜深下着暗力染晕着。溶散有致,潮伏规矩,我看见这死寂

中的一种沉默的躁力,如一场无声无影的角斗。

(11)手痉挛了一下,触着的硬硬边缘是昨夜读着的书,高渐离的故事。

(12)远处窗外,遥遥有汽笛凄厉地撕裂黑布般的夜,绝叫着又隐入窗外沉

夜。高渐离的盲眼里,不知那永恒黑暗比这一个怎样;而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

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声呢。

(13)我视界中的黑暗慢慢涌来,在我注视中闭合着这一抹余空——若是王

侯根本不懂音乐呢——黑潮涨满了。思路断了。

(14)我在暗影里再辨不出来,满眼丰富变幻的黑色里,没有一支古雅的筑。

(15)那筑是凶器„„

(16)我决心这样任意遐想一回。应该有这样的夜:独自一人闭锁黑暗中思

索的夜。如墨终于染透了、晕匀了六合的纸,我觉得神清目明,四体休憩了。我

静静地顺从地等着,任墨般的黑夜一寸寸浸透我这一具肉躯。

(17)墨书者,我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

(18)但这夜阵中不见他,不见他的笔。渐离毁筑,先生失笔,黑夜把一切利器都吞掉了。是的,我睁大双眼辨了许久,黑色的形形色色中并不见那支笔,只有墨,读不破的混沌溶墨。春秋王公显然是会欣赏音乐的,而到了民国官僚们

便读不懂鲁迅的墨书。古之士子奏雅乐而行刺,选的是一种美丽的武道;近之士

子咯热血而著书,上的是一种壮烈的文途——但毕竟是丈夫气弱了。

(19)因为乌云般的黑暗在浸漫淹没,路被黑夜掩蔽得毕竟窄了。

(20)我心中残存着一丝惊异,仍然默默坐在黑暗的闭室之中。黑暗温暖,

柔曼轻抚,如墨的清黑涤过心肺,渐渐淹上来,悄然地没了我的顶。

(21)近日爱读两部书,一是《史记·刺客列传》,一是《野草》。可能是因

为已经轻薄为文,又盼添一分正气弥补吧,读得很细。今夜暗里冥坐,好像在复

习功课。黑暗正中,只感到黑分十色,暗有三重,心中十分丰富。秦王毁人眼目,尚要夺人音乐,这不知怎么使我想着觉得战栗。高渐离举起灌铅的筑扑向秦王时,他两眼中的黑暗是怎样的呢?鲁迅一部《野草》,仿佛全是在黑影下写成,他沉

吟抒发时直面的黑暗,又是怎样的呢?

(22)这静夜中的功课,总是有始无终。

(23)慢慢地我习惯了这样黑夜悄坐。

(24)我觉得,我深深地喜爱这样。

(25)我爱这启示的黑暗。

(26)我宁静地坐着不动,心里不知为什么在久久地感动。

(27)黑暗依然温柔,涨满后的深夜再也没有远处闯来的汽笛声。我身心溶

尽,神随浪摇,这黑暗和我已经出现了一种深深的默许和友谊。

(28)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封闭的围困了。此刻,这凌晨的黑暗正像一个忠实的

朋友,把我和我的明日默默地联系在一起。

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第(8)段中划线句的空格处。(填入符号)(2分)( ) “ 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浸入,还是浓夜正在 。”

A.升起 B.笼罩 C. 降临 D.漾出

9.根据文意,指出第(18)段中划线句“黑夜把一切利器都吞掉了”的含义。(2

分)

10.根据文章第(26)段,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久久地感动”。(3

分)

11.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6分)( )

A. 第(12)段中,“那杀人呼救似的汽笛嘶叫,为什么竟像是高渐离的筑

声呢”,这汽笛声与筑声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们都要撕裂那墨般的黑暗。

B. 具有象征意义的“黑夜”,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高渐离和鲁迅是两

个身处黑暗社会却勇敢抗击恶势力的典范。

C. 作者独自一人静坐于黑夜之中,虽目无所见,但心眼洞开,在静思中获

得精神上的慰藉与激励。

D. 通过静夜沉思,作者体悟到用生命与热血同“黑暗”进行搏杀,无论“武

道”与“文途”,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其行为都是可敬的。

E.作者在静夜中想到了高渐离和鲁迅,只是因为作者最近细心阅读了《史

记·刺客列传》和《野草》。

F.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张承志却说“有

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他们都是深刻感知生命的思想者。

12.请联系全文内容,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内涵。(4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3)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转朱阁, ,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8. 请赏析文章第(2)段划线句。(3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六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 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

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

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

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 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 雨过山村 唐 ·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 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 宿甘露寺 宋 ·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 淮中晚泊犊头 宋 ·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所以这一景

的特点是 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情是 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 鄂州南楼书事 宋 ·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

9.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 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七
《贵州省江口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3月21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期训练二

语序不当

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⑦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二)状语位置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④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⑤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⑦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三)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天气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他还是坚持到体校去锻炼。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③他如果再犯类似的错误,学校就有开除他的危险。

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的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⑤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四)主客倒置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政治对我不感兴趣。

②这是一个偏远的小车站,对于他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 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④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⑤平时的发愤苦读,与他获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五)并列词语排列顺序不当 1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2009年全国卷Ⅱ)

②警方已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分析、勘查取证,基本确定犯罪嫌疑人系该公司内部人员。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卷)

④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应该完善和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照章执行。

⑤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存储、获得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六)“语序不当”综合练习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 B.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C.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D.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B.所谓调配色彩主要指斟酌所用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在语体上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在感情上有褒和贬的不同。 C.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罪犯对少女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害。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贯彻实施《教师法》,县教育局于教师节前已兑现了拖欠教师的所有工资。 B.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C.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之处。 D.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B.近年来,在成都高新区,拔地而起的新会展中心、环球中心等一大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C.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D.不少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文对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作了较为公正的评价,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比较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能起促进作用。

B.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C.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D.“小虎队”这个组合对现在的中学生可能是陌生的,可对3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翻 译 古 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高二下期分推训练二

2.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附近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蕴藏着的无穷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里面陈列着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④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⑤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 ⑥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180多家”应放“单位”前面。) ⑦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新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的”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二)状语位置不当

2.练习:请调整下列句中的语序。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 “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已经”与“累计”应该换位置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

⑦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工作,就可能会出问题。 “不”应修饰“趁”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八
《2012年高淳语文一模卷及答案》

2011~2012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答卷纸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本答卷纸上,不能写在

试卷上。

一(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桃花源记》中“ ▲ , ▲ ”一句是我国当前新农

村老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干涸 (hé) 瞥(piě)见 风雪载途(zài) ...

B. 惘(wǎnɡ)然 慰藉(jiè) 浮光掠(lüè)影 ..

C. 猝(cù)然 嗤(chī)笑 言简意赅(hài) ...

D. 竣(jùn)工 发窘(qiǒnɡ) 相形见绌(chù) ..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臆测 惬意 不容置疑

B. 澄澈 暄嚷 张皇失措

C. 玷污 侧隐 好高鹜远

D. 琐屑 甜腻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要费大约49万元左右。

B.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收集、分享、评议资料来感受与他人讨论、

探究的乐趣,扩大自己的学习成果。

C.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环保、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控制此类事件不再频繁发生。

D. 我国应该尽快减少自身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出台与国

际接轨的国家标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某班开展了一次“激发阅读兴趣 拓

宽阅读途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A组对某小学儿童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做了跟踪调查。下面是数据统计。

5(2

分)

B组在百度的“百科名片”中,查阅到了“网络阅读”相关表述:

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

展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特别是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

约资源。图书保存于网络,一点即可阅读,不用案头堆积如山,耗费巨大木材资源,是一种低碳的阅读方式。

6. 请你根据这段话,用和“随性自由”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网络阅读的优势。(2

分)

较之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 随性自由 ,更 ▲ ,更 ▲ 。

C组在中国知网“创建中小学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注册)页面,看到有如

下四条说明:

①根据您(或孩子)的学习、教学阶段,可自由浏览、阅读高中、初中、小学、及职

业培训等教与学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和知识。

②您可按需选配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对应的主题知

识馆。

③所选配课程知识馆的学习教学资料、辅导材料等将每天自动推送到您的个人馆中供

阅读。

④适合读者:高中、初中、小学、职高等基础教育相关的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

7.(1)根据以上说明,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个人馆拟一句宣传标语:(1分)

个人数字图书馆 ▲

(2)根据说明②和说明③,你成功注册后,怎样在个人馆中进行初三语文的学习?

请用一句话说明。(2分)

8.D组调查了人们对经典名著的熟悉情况,发现其中的人物经常被引用。下列所引

用的名著人物与表达的内容不匹配的一项是( ▲ )(3分)

A.生铁制成钢,只有靠一种途径——炼!丁晓辉上校就是像保尔·柯察金一样,.....

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当作了人生的炼炉。

B. 出租车司机曾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小康”阶层,然而随着经济趋势下行,

油价地不断攀升,许多的哥不堪重负,自嘲自己快成骆驼祥子了。 ....

C.近年,先强大起来的部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跨国并购之路,做起现代宋江,让..

国外企业“招安”,在并购中迅速壮大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D.这一类有着同一种模式的网络谣言犹如打不死的白骨精,隔三岔五换壳再生,...

居然也忽悠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

二 (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6分)

【古诗阅读】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

刹那间的反应。(1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古文阅读】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

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

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

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

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

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

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 (2)数十幅立就( ▲ ) (3)盈纸肮脏( ▲ )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B. 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

C. 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

D. 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

13.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一18题。(14分)

蓝瓦松 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

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

遥远。

⑨ 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

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我的那些蓝

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 岁月无情人有情。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 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由早先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

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

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15.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3分)

(1)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2)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17.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含义: ▲ (2分)

作用: ▲ (2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九
《诗歌赏析+答案》

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叙事抒情 、顺叙 、倒叙 、插叙、 卒章显志 、想象 、反衬、 托

物起兴、 美景

衬哀情、 渲染、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写作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

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

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②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

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

入寒窗。

【注释】①元稹,唐代诗人。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互相唱和,世以“元白”并称。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同年白居①

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②幢幢(chuánɡ):这里指灯影摇动。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在这个夜晚,我听说你被贬官到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地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答案篇十
《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

A.滑稽(jī ) 鳞次栉( zhì )比 B、陨 (yùn)落 顶礼膜 (mó )拜 .....

C.玷 (zhān )污 恃才放旷 (kuàng ) D、窒( zhì )息 头晕目眩( xuàn ) ....

2.、阅读《水浒》选段,完成题目。(3分)

话说 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欲要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曳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回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 ,没个挣扎得起。 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 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1)选段横线上应填写的是同一个人物,该人物是(1) ( )

A.吴用 B、杨志 C、白胜 D、虞候

(2)根据描写,在方框中填入表示心理特征的词,完成所填入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图。(2分)

绝望 → 醒悟 →

3.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9)流落缅甸67年而始终不肯加入缅甸国籍的抗战老并赵雷,在异国他乡,看到孤舟漂泊于河湖之中,孤雁飞翔在天空之际,含泪0咏起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 , ”的名句来。

4.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

庄子曰:“修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

(1)是: (2)固: (3)全:

5.在下面的空格中仿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与上下句结构一致,内容相关。(2分)

生命茁壮成长的嫩绿,载负着我美好的憧憬;追随阳光,□ □ □ □,绽放花蕾,□ □ □ □, 回报天地。

6.下面是弘毅中学于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对该校初一学生消费观念及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表,请你根据调查数据为该校校刊构思一则新闻,你只需将新闻的标题写在下面的空格中,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答:

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

(一)(3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7.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

答:

(二)(11分)

赈 灾 (节选)

钱泳

(清)嘉庆十有九年,江南大旱,地势视无锡为高,被灾尤剧。邑侯齐彦槐尝以事赴乡,.窃见赤地数千里,民间无米炊,爨(cuān )无薪,汲无水,恻然忧之。夫官发常平仓谷。..

平粜(tiào )于民,便矣。然远在数千里之外者,不能为升斗之米来也。故官平粜,但能惠近民,不能惠远民。殷富之家,以其余米平粜于其乡,远近咸便矣。然无升斗之资者,不..

能籴(dí )也。故民平粜,但能惠次贫,不能惠极贫。以此,定图赈之法。至今岁三月,计捐钱十有二晚四千余缗(mín )矣。而殷富之家,好行其德,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城乡设.

厂十余处,计所捐又不下万数千缗,饥民赖以全活者无算。呜呼,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嘉庆十有九年 (2)窃见赤地数千里 ..

(3)爨(cuān )无薪 (4)远近咸便矣 ...

9.下列句中的“以”与“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

C、扶苏以数谏故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被灾尤剧。(1分)

译文: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译文:

1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齐彦槐具有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简要回答。(2分)

答:

(三)(6分)

高 粱

高粱又称红粱、蜀黍,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按其性质分,有粳性和糯性两种,粒质分为硬质和软质。我的家乡种植的高粱主要是粳性的,也就是不粘的。后来我在别处曾经吃过粘高粱米,我才知道高粱还有粘性的。高粱米乁高粱碾去皮层后的颗粒状成品粮。高粱虽然产量不高,大使高粱米营养丰富,粗纤维多,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国的名酒如茅苔、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都以红高粱为主要原谅。后来我曾经特意查过资料,更透彻地了解高粱的特性。高粱米的主要营养成分,按占干物质计,粗蛋白质9%,粗脂肪3.3%,碳水化合物85%,粗纤维1%,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族。其中,蛋白质以醇溶性蛋白质为多。色氨酸、赖氨酸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较少,是一种不完全的蛋白质,人体不易吸收。如将其它粮食混合食用,则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历史上高粱米是东北城乡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可以做米饭,也可以磨粉和制作各种面食。...

那时我记得一个是玉米,一个是高粱,曾经是我以及我那个艰苦年代里的人小时候的主要口粮。是它们养育了我们的童年,养大了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12.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3.文中加点的“历史上”能否去掉?为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你饿理解。(2分) 答:

14.结尾句“养大了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米怎样的感情?(2分) 答:

(四)学会如何待人

(1)与人格完善的人相比,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那是一种无以言传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于一个勤勉于修身的人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体谅及鼓励。

(2)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其脆弱的一面,从而待人温和宽容,是很多优秀的人的相同品质。这也就是以待己之心待人。

(3)做到待人如己并不容易,生活中人们的双重标准随处可见。这种双重标准往往体现在:对自己宽容而对他人严苛;无法原谅他人的冒犯而轻易遗忘自己对他人的伤害;无视对方的心情处境而把自己的观念情绪强加于人;把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安理得与体谅视作理所当然„„„„是的,我们常常希望他人纯粹,而忽略了自我反省一修正。双重标准来源于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所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及以恶相向,追根溯源,多来自与双重标准,那种不愿反省不懂得自制的人格。

(4)其实,以自私的言行伤害原本想要真诚地亲近我们的人,只能使我们孤单,失落。我们要反省,我们要慢慢学会设身处地,扪心自问:学会放低自我,善待他人。

(5)对自我不完善的攻克及对美善言行的学习,是一生必修的功课。而以待己之心待人,是克服双重标准的秘诀。我们借此铲除那些不善良的“杂草”,平复脑海中贪婪的念头。这些努力在日后会见成效:我们的内心被注入了一股真正的力量,那种无需他人认可也能平静充盈地生活的力量。

1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6.文章第(3)自然段列举生活中双重标准的现象有何作用?(2分)

答:

17.你对画线句中“是一生必修的功课”如何理解?(2分)

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