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深谷的情怀是什么意思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高岸深谷的情怀是什么意思篇一
《朱仕琇《溪音序》译文》

溪音序

朱仕琇

译文:

杨林的溪水出自百丈岭。百丈岭位于南丰、建宁二城之间。溪水发源时,只是一线小小的泉水。向南蜿蜒流出十里,汇合众流之后,又被夹岸巨石所阻,便日夜轰鸣不已,有时发出震雷般的巨响。人站在溪岸上,总不免心惊胆颤。溪水渐渐向南,逐渐平缓下来,靠近溪边居住的人也更多了。离杨林还有几里地,水就已经没有声响了。然而水路却更加曲折,走了很多弯道,当地人称之为“巧洋”。建宁方言称曲折水流为“洋”。杨林便在“巧洋”南边三里的地方,溪水从三面环抱着小村,像一个大环。筠园先生(朱仕玠)就世代居住在这里。村子里有很多杨树,所以叫杨林。加之溪上游的群山中,有很多松树、槠树,还夹杂着其他花果树木,远远看去一片葱郁。夜里风雨四起时,水流声与风雨声相激荡,悲壮高亢,其中又杂夹着细微天籁,便有了若钟鼓曲终,又奏起管弦丝竹的韵味。有时晨露未干,村民们还没起床,就可以听到新笋拔节,顶破沙土的声音,宁静细微,若有若无。沿着溪水独自漫游,听到的一切就转为宁静。至于春秋朝夕之间,虫叫鸟鸣;平林幽涧之间,樵夫砍柴的声音;村巷中的歌吟答话;搯米织布的声响;鸡鸣狗叫的响动,都或远或近,断断续续,随着风儿飘荡开来。一切让人欣喜、让人惊讶的音响都汇到了溪水中。

筠园先生家在溪水边,在溪水西侧的草堂里教徒授课,常在溪边

来往,就听着溪上的声音,有感触了就写下来,就这样他的诗越来越多。筠园刚步入壮年时,以诗传名天下。曾在太学中游学,观览京师的宏大富丽。他走过黄河、长江,那浩荡汹涌,让人耳震心惊,足以激发出诗的情怀。然而他终究因为不得志,身处困境便回到了家乡。年纪将近五十了,每日在溪上来往,他真的喜欢吗?昔日的学艺之人担心自己用心不专,就远窜到杳无人烟的地方,以求专心致志;一旦学有所成了,就能役使他物以达成自己的志向。如今溪水边的幽僻环境,却被筠园先生所喜爱,他的心意和昔日学艺的人又哪有什么差别啊!

我曾经为《筠园诗》作序,以为已经明了高山深谷所蕴含的道理。现在读到他所补的琴曲、古歌,越发幽远深邃了,正音奇声兼备。可以比之于陶渊明的诗篇,就觉得无怀氏、葛天氏的上古遗风,还存留(在这诗乐之中)。他涉世更深,一天天消去了曾经的志趣,追随着古人古风而行,大概将迈向不可知的境界了。他的深远、淡泊与自甘寂寞,也多得益于这溪水的帮助吧。昔日孔子教导人学诗的要旨,在于明白兴、观、群、怨,又最终不忘学识知识。筠园先生的诗篇更多了,却并不以此张扬自己,而是归功于这溪水。诗集已然完成了,便以这溪水为名,所以要在这里祥细说明其诗集名字的来由原委。

个人翻译,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

附原文及注释供参考:

杨林溪水出百丈岭[1]。岭界于南丰、建宁二邑[2]。水初出,小泉也。南迤十里[3],合众流,溪石阨之[4],水始怒,轰豗日夜[5],或作霹雳声。人立溪上,恒惴憟。稍南益夷[6],临溪居人亦益众。未至杨林数里许,水遂无声。然溪道益回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

宁方言呼水曲曰洋。——杨林在巧洋南三里,溪水三面抱村如环。筠园世居其地。村多杨木,故曰杨林。而溪上群山,多松槠 [7],杂他果卉,弥望郁然[8]。中夜风雨四至,水潦声与群木声相乱,悲壮激越,中杂希微,如钟鼓既阕而奏筦(同“管”)弦丝竹之音[10]。时或晨雾淅沥,居人未起,箨陨沙颓[11],萧屑有无[12]。缘溪独游,其听转静。至于春秋朝夕,虫鸟之号;平林幽涧,樵采之响;里巷讴吟和答;舂抭机杼[13];鸡犬之鸣吠,远近断续,随风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会于溪。

筠园家溪上,授徒溪西之草堂,往来溪侧,辄闻溪音,感而写之,于是其诗愈富。筠园方壮时,以诗名天下。尝游太学,观京师之巨丽。所涉黄河、长江,瀚漫汹涌[14],骇耳荡心,足以震发诗之意气。顾以不得志,困而归。年几五十,回翔溪上,其诚有所乐耶?昔之学艺者患志不精,乃窜之无人之地,以求其所为寂寞专一者;一旦得之,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溪之幽僻,而筠园乐之,意岂异此耶!

余尝序《筠园诗》,以为得高岸深谷之理。 今读所补琴操、古歌,益渊邃, 正变备具。 至效陶诸什, 则无怀、葛天之遗风, 犹有存者。其更世益深, 日息其志,迈迹于古,殆将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萧瑟,抑亦得于谿之所助者多也。昔孔子教人学诗之旨,审于兴观群怨,而末不遗夫名物,筠园诗益富,不自名,归功于谿。集既成, 以是名篇,故合得详其原委云。

注释:

[1]百丈岭:在福建建宁县北三十里。

[2]南丰:在今江西省。

[3]迤:延伸。

[4]溪口:地名,在建宁县北。阨:通“扼”,阻挡。

[5]轰豗(huī):巨大的流水声。

[6]夷:平坦。

[7]槠(zhū):木质坚硬的常绿乔木。

[8]弥望:远望。

[9]希微:指极为稀薄的、似有若无的细微音响。《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10]阕(què):乐曲终止。

[11]箨(tuò):新笋壳。

[12]萧屑:寂寞细微。

[13]舂抭(tāo):同“舀" ,指舂米、舀米的声音。机杼(zhù):指织布机织布的声音。

[14]湠(tàn)漫:水广阔的样子。

[15]高岸深谷:喻雄浑深厚。

[16]琴操:琴曲。

[17]渊邃:喻幽深。

[18]正变:旧时说《诗》者把《诗经》分成正风、变风、正雅、变雅。“正”是指周王朝兴盛时期的诗歌,“变”是指周王朝政治衰败时期的作品。

[19]效陶:仿效陶渊明的作品。朱仕玠有《和陶集》。

[20]无怀、葛天:无怀氏、葛天氏,为传说中远古时期的两个部族名。在那里风俗纯朴,人民安乐。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1]更世:经历世事。

[22]涵澹:涵养淡泊。萧瑟:寂寞凄凉。这里指不慕名利,自甘寂寞。

[23]审:明白。

[24]“昔孔子”三句:《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物:名称与物色,指“鸟兽草木”。

谿音序(溪音序)

朱仕琇

楊林谿水(谿=溪)出百丈嶺, 嶺界於南豐(位於江西省)、建寧(位於福建省)二 邑,水初出,小泉也;南迤(|ˇ曲折連綿的樣子)十里, 合眾流,谿石阨之,始怒,轟豗(ㄏㄨㄟ;發出喧鬧聲)日夜,或作霹靂聲。 人立谿上,恒惴慄(恐懼的樣子)。稍南益夷(平), 臨谿居人益眾。未至楊林數里許,水遂無聲。然道益迴,多曲,里人名之曰「巧洋」。建寧方言呼水 曲曰「洋」。楊林在巧洋南三里,谿水三面抱村如環,筠園(作者之兄,朱仕玠,號筠園)世 居其地。村多楊木,故曰楊林。而谿谷群山,多松樹櫧(ㄓㄨ;植物名。 殼斗科青剛櫟屬,常綠喬木。),雜他果卉,彌望鬱然。中夜風雨四至,水潦聲與群木聲相亂, 悲壯激越(形容 聲音激揚高亢),中雜希微(極輕 微),如鐘鼓既闋(ㄑㄩㄝˋ;曲終),而奏筦絃絲竹之意, 時或晨露淅瀝(水滴流聲),居人未起, 籜(ㄊㄨㄛˋ;竹皮、筍殼)隕沙頹, 簫屑(音淒厲而煩碎)有無(若有若無)。 緣谿獨遊,其聽轉靜。至於春秋朝夕,蟲鳥之號;平林幽澗, 樵采之響;里巷謳吟和答;舂抭(ㄔㄨㄥ |ㄡˊ;搗粟抒臼)機杼; 雞犬之鳴吠,遠近斷續,隨風高下;一切可喜可愕之音,咸會於谿。

筠園家谿上,授徒谿西之草堂。往來谿側,輒聞谿音,感而寫之, 於是其詩愈富。筠園方壯時,以詩名天下。嘗遊太學, 觀京師之鉅麗。所涉黃河、長江,瀚漫洶湧, 駴(ㄒ|ㄝˋ;如疾雷般擊鼓)耳盪心, 足以震發詩之意氣。顧以不得志,困而歸。年幾五十, 回翔谿上,其誠有所樂耶?昔之學藝者,患志不精, 乃竄之無人之地,以求其所為寂寞專一者;一旦得之, 遂能役物以明其志。今谿之幽僻,而筠園樂之,意豈異此耶!

余嘗序《筠園詩》,以為得高岸深谷之理。 今讀所補琴操(琴曲)、古歌,益淵邃, 正變(詩有正風、變風、正雅、變雅)備具。 至效陶(陶潛)諸什(諸篇), 則無懷、葛天(太古二皇)之遺風, 猶有存者。其更世(經歷世事)益深, 日息其志,邁跡於古,殆將往而不可知也。其涵澹蕭瑟,抑亦得於谿 之所助者多也。昔孔子教人學詩之旨,審(明白)於 興觀群怨,而末不遺夫名物,筠園詩益富,不自名,歸功於谿。集既成, 以是名篇,故合得詳其原委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39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