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一
《郑州科技馆科技历史》

黄河科技馆

科技的历史,生活的足迹

学院:新闻与传播 班级:广告1101 组员:景佳丽(组长) 张明明 张薇 王富强 王军伟 朱琨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生活来源于科技,所以为了了解科技的足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最终,我们组决定选择郑州科技馆——人类科技发展史与各种领域的集结地。郑州市科技馆位于嵩山路和中原路交叉口,绿城广场的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它是由圆锥形和月牙形的建筑组成的,很是与众不同。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十五个常设展区200余件展品涵盖天地自然、声学、数学、航天、通信、光学、生命科学等26个门类的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学科,这些展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参与性。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们认为在科技馆可以亲身心的感受科技发展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到第一层的磁电展区。这里有一电磁树、法拉第笼、水力发电等各种各类的科技源头。生活就是建立在这种种的科技之上。而我们正巧碰上科技讲解员要讲解法拉第笼以及电磁的原理和历史。迈克尔·法拉第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在发现了电磁能使磁针进行转动后,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并不断变换磁线圈的圈数来观察指针变化的幅度。最终,在坚韧的毅力和不懈努力下发明了法拉第电磁感应。这也使得“静电”“电解”等名词的产生以及发电机的诞生。最重要的要数我们眼前的法拉第笼,这是利用法拉第这位奠基人的伟大发明来演示等势和屏蔽的这两种状态。法拉第笼是由笼体、高压电源、电压显示器和控制部分组成,笼体与高压电源连接并且与大地绝缘,表演过程虽然惊险但绝对安全.当显示器上显示电压为5×104V时,操作人员拿来一根长长的杆子,叫做接地杆或放电杆,杆子的前端有一段铁丝,铁丝连地线,她用这根杆子的前部去接触笼子进行放电演示,只见长长的蓝白色电火花连续闪出,并发出啪啪的响声,像闪电一样。但是笼内人员不仅不会触电,而且还可以体验到放电所产生的电子风的清凉感觉。这是由于整个笼体与人是一个等电势体,二者并不存在电势差,因此不会产生电压也就更不可能产生高复电流。

这项科技被我们广泛用于生活中,比如,高压带电作业操作员的防护服就是用金属丝制成,接触高压线时,防护服与人体形成等电位,人体不通过电流,起到保护作用;在一些精密仪器外面加一个金属罩,就能使之不受外界电场干扰;很多人知道飞机和汽车的整体可被视为一个类似法拉第笼的装置,能起到法拉第笼的作用,所以在发生雷击时,人在飞机和汽车内是相对安全的。这种原理给我

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铺就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对于二楼,是一些镜面、声、光等物理的一些科普知识。比如,伯努利悬球——是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的原理内容是: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

伯努利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主要应用于飞机起飞时的一种利用空气气流压力的原理。当机翼上下产生压力时,飞机就能利用这种压力的反作用力来是飞机起飞。这原理也许会成为我们未来汽车腾空驾驶的基础。 三楼则是生命科学以及航空航天科技成果模型展示。在这里有各种自然界的神奇创造。微生物——是在18世纪荷兰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干草剂时发现的。而我们在各种显微镜下面我们能很直观和详细的看到微生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这让我们想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有人类从胚胎到成型婴儿时期的各种标本,我们发现原来生命的孕育是多么的漫长多么的艰辛。也许那时的我们都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另外格外显眼的就是东方红一号、二号模型以及神舟一到七的模型。更吸引的是旁边还有返回舱的模型,这模型逼真的表现出了返回舱在经过大气层摩擦后的摸样,乌黑的金属感,那种炙热的火焰就好像在眼前一样。这是因为返回舱回落到大气层时产生大量的热,而外部是用了高分子材料和新型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高温时表面部分会融化、蒸发、升华或分解气化带走大量的热。这保证了宇航员的安全也使得外表温度达不到融化内部结构的温点。

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生活中有那么多我们不曾发现的科技,不论大小,它们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科技发展史可以说是人类生活变化的轨迹,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了解历史太重要了,这是对前辈们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生活更好阐释和演绎的开始。对于这次感受科技的历史和力量之旅,我们突然觉得: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整天钻进书里去学习,而是应该学着逐渐从课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转变。因为大学与社会需要时刻接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着思想等方面的准备,要有创新精神,要立足于所学的知识而不应该拘泥于所学的知识。现在的社会是非常注重创新型人才的,科技馆能让大学生了解目前世界上的尖端技术,能够大大激发我们的创新热情,从而使我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二
《科技馆解说词》

科技馆讲解词

欢迎各位来到合肥现代科技馆!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遥指交互式多媒体展示系统,它采用的是智能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手部动作或遥指触摸笔控制大屏幕的显示内容,实现虚拟触摸和手势控制功能,达到人机交互效果。另外,它也支持普通触摸操作,可直接用手指在屏幕表面点击,实现全部系统操作。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展区,我们科技馆共分为序厅、智能世界、能源世界、光学世界和神奇的材料五个展区。

大家请到这边来,这就是我们的序厅。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些在科学岛工作过的院士,有葛庭燧(1913年5月3日—2000年4月29日,出生于山东蓬莱,金属物理学家。葛庭燧主要从事固体内耗和光谱学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固体内耗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之一。)、霍裕平(1937年8月出生,湖北黄岗人,现在郑州大学工作,霍裕平院士深入研究了高温等离子体的物理过程,促使聚变—裂变混合堆纳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用光学方法快速处理图象的可能性,他还首次系统地解释了稀土离子对铁磁共振的影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潘垣(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我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近年,他调入华中科技大学,任电气学院名誉院长。)、刘颂豪(刘颂豪教授是我国著名光学和激光专家,在激光生物医学、光纤通信新技术、激光加工、纳米材料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和龚知本(1935.11.28— ,江苏省太仓市人,大气光学专家。现任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激光大气传输及其校正、激光大气探测和高分辨率大气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推进了大气光学学科的发展。)这边介绍的是我们科学岛几个研究所所做的有代表性的工作,有等离子所做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固体所做的纳米材料、等离子体所做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安光所的激光雷达。这边还介绍了科学岛的概况及科技馆的由来。我们科技馆是由原来为召开九大给毛泽东主席准备的一号别墅改建而成,并且保持了原来的外观风貌。

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智能时代”展厅。“智能时代”厅的展示主题是:现代的人工智能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它们的交叉、融合和应用。这个是我们的“虚拟漫游科学岛”放映厅,这套系统是智能计算机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的生动应用,它还结合了多通道环幕投影(注:本系统为两通道即两台投影仪、90度环形柱幕)和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在屏幕上逼真、全方位的展现我们科学岛和合肥研究院的全景,详细介绍了几个院属研究所的主要学科方向和研究内容,带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观看五到十分钟)

另外,由于观看整个放映过程要四十分钟左右,而现在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这种视觉临场感带给我们的冲击力,所以请大家随我去参观智能厅的其他展品。

这是智能时代厅中参与性很强的一个展厅。我们预先设置好这个机器人的臂力,你可以和它扳手腕,一分高下。(让两三个人参与一下)这边是我们的数字跑道,是合肥智能所为2008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的项目成果之一,是智能所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数字化跑道,你走或者跑在上边,它就可以把你每一步的长度(步长)、行走的快慢(步频)、用力情况等等数据全都测量记录下来。它已经在国家体育局田径训练中心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馆等铺设使用,可以让教练员根据这些精确的数据来矫正运动员的动作,提高他们的成绩。(有两三个人参与即可)后面还有很多精彩的展品,请大家跟上来。

这边的机器人手爪可不是用来扳手腕的了,它主要是帮助我们在人员不方便到达的地方,如有毒气的环境或外太空抓取搬运东西,灵巧的机器人手爪还可以进行一些维修工作。这个数字铅球和铁饼也是由我们智能所研制的,它们可以获取运动员在投掷过程中的用力、

速度和出手的角度,目前正在申请专利。(这是一个真实的训练用的赛艇,它运用了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系统。它也是合肥智能所为2008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的重要成果,我国女子四人双桨在08年奥运会中取得历史性的金牌,该系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目前该系统已在国家赛艇队各项目中作为科技支撑平台使用。展品已移走)

这是机器人队列表演厅,所展现的机器人是我们智能所研发的编程机器人。黑色的机器人有21个自由度,可表演太极拳和打架子鼓,金色的机器人有17个自由度,可表演千手观音、体操、街舞等精彩有趣的节目,他们动作非常灵活优美。

下面请大家跟我到“能源世界”展厅去参观,我们等离子体所做的各种能源模型也是非常精巧漂亮。(在长廊)这个天井我们打算建一个月球表面的模拟场景,并把月球车放过来,希望大家下次来参观可以看到。

能源问题是现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能源厅利用模型给我们展示了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原理,这也是目前人类获取能量的几种主要途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为“人工树叶”,它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一样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合能,又转化为电能。它的转换效率现在为百分之十左右,最好的可达到百分之十二。不过它的造价成本比较低,所以便于开发。目前已在安徽巢湖投入生产。旁边这个是硅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把太阳能转换为光能。家庭用电池板在标准照射下效率为百分之十三到十八,实验上可达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但在生产多晶硅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四氯化硅,对环境造成污染。对面的这个是利用风能进行发电的模型。不过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要受到自然界的很大限制,它们的利用率现在还比较低。我们所用的电主要来源于煤炭发电,利用煤炭燃烧提供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这是一个模拟煤炭发电的装置。这里煤炭是我们做的效果模型,用的是电提供的热。

这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模型,是按照1:8的比例做出来的。核聚变是指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经剧烈碰撞,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中子和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聚变能。在地球上可以实现的核聚变是氘氚聚变,这是所有核聚变中最容易实现的。核聚变能是一种清洁的、无限的能源,是未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战略性能源。所有的恒星,包括太阳,都在源源不断地发生着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所以,未来的核聚变反应堆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人造太阳”。我们现在看到的EAST装置(或者说模型),是一种用于核聚变研究的实验装置。由于聚变反应需要上亿度高温的条件,所以我们用环形的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内来进行加热。托卡马克这个词来自于俄语,它的本意也就是“磁线圈环形真空室”。我们等离子所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即EAST装置采用了先进的非圆截面技术,可使等离子稳定运行的时间达到16分钟以上,获得一亿度以上的高温,在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工程技术和物理基础研究方面将有重大意义。目前等离子体放电时间可达100秒,最高温度可达4000万度。

这边是水力发电模型,它主要是利用两边的水位差不同,用水轮机来带动发电机发电的。但这个堤坝式水力发电只可以单向发电,这边的潮汐发电却可以是双向发电,即别管是涨潮还是落潮,只要是两边有水位差就可以发电。希望大家以后多关注这些新型的清洁能源。

下面大家随我去参观一下“光学世界”展厅,里面展品非常丰富。从广义上来说,光是指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及X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光学是关于电磁辐射的发生、传播、接收、显示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我们的光学世界分为演示区和动手区两个部分。这边是我们的演示区,主要是用来展示光学特性的一些实验。一会儿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

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现在先来听我介绍一下我们安光所提供的几个重量级的展品。一个就是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来探测目标物的位置和速度等。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风速、风向、气体中微小粒子的含量和尺寸等等,从而可以预报天气、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当然,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这边这个是大气成分差分吸收光谱监测系统,它又简称为DOAS系统,通过污染气体的特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实时在线监控。2008年6月到9月,安光所在北京及周边建立了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为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污染进行预报预警,用科学数据检验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中对“绿色奥运”的空气质量承诺。

再往里面是我们的动手区。这里主要是一些基础的光学原理实验,很多大家都可以参与。像这边的小孔成像,它就反应了光的直线传播。这边是激光测距,它可以准确测量到很远目标离我们的距离。这个比较漂亮的是导光水柱,它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激光以一定的夹角入射到水中时,它不会再被折射到空气中,而是全部被反射回水中。这样激光就好像被束缚到水中一样,随着水流了下来。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也是采用的这个原理,光纤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大家可以看一下其他的展品,在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操作。

下面我们去看“神奇的材料”展厅。走廊两边介绍的是一些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及我们科学岛上的一些风景。这边就是我们的材料展厅,主要包括葛摆、电镜及一些泡沫材料、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这个就是葛庭燧老先生发明的葛摆。一根金属丝在真空中扭转的时候,即使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它也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金属有内耗。葛摆就是用来测金属内耗的。如果有两个同样的条件下的振动的金属,那么先停下来的那种金属它的内耗就比较大,另一种内耗就比较小。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如希望乐器声音悠扬,就选择较小内耗的金属,希望噪音振动很快停止,我们就选择较大内耗的金属。内耗还和振动的频率有关,在某一频率下,金属振动达到最大值,我们称为内耗峰。另外通过测金属内耗,还可以检测出金属内部是否有缺陷。

这边这个房间里摆的是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0.1个纳米,通过它可以观测到纳米材料的神奇结构。这个显示屏可以实时看到我们固体所实验室做实验的情况。下面我们去看一下纳米材料及泡沫材料。

这个是一个触摸屏,你可以通过触摸点击来了解你所感兴趣的纳米知识。纳米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材料,而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1纳米是10的负9次方米,也就是10亿分之一米。

这个演示的是吸声隧道,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但进入我们吸声隧道以后声音就特别的小。这些隧道挡板就是用泡沫铝做成的,因为中间有很多的小空隙,可以达到吸声的效果。这边柜台上摆放的也是泡沫铝,不过它是仿照海绵做的,空隙比较大,可以用来除去空气中的灰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这边是一个普通的领带和一个表面有纳米材料的领带,我们称为纳米领带。大家可以看到普通领带水就渗入领带内部,而纳米领带水是呈水珠状滚下来的,所以具有防水功能。这边这个是导电塑料,普通塑料是不导电的,但通过纳米技术处理以后的塑料导电性能发生了变化。

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纳米屋,(桌上摆放的是一些实验得到的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将溶液倒入过滤网,大家可以看到,蓝色的溶液变清澈了。所以一些纳米材料可以起到净化作用,在污水治理上有很广阔的前景。这个玻璃柜里的小房子也采用了纳米技术,当它检测到一定的有毒气体后,会发出警报。)墙壁上悬挂的这些漂亮的画,有的像水母,有点像山丘,其实是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图片,只不过做了一下颜色处理。这边的银镜和普通镜子相比,优点就在于成像清晰,而且可以不沾水雾。

这个演示的是吸声隧道,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但进入我们吸声隧道以后声音就特别的小。这些隧道挡板就是用泡沫铝做成的,因为中间有很多的小空隙,可以达到吸声的效果。这边柜台上摆放的也是泡沫铝,不过它是仿照海绵做的,空隙比较大,

可以用来除去空气中的灰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这边是一个普通的领带和一个表面有纳米材料的领带,我们称为纳米领带。大家可以看到普通领带水就渗入领带内部,而纳米领带水是呈水珠状滚下来的,所以具有防水功能。这边这个是导电塑料,普通塑料是不导电的,但通过纳米技术处理以后的塑料导电性能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参观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收获多多,欢乐多多,并期待你们再次光临我们科普馆。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三
《科技馆》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四
《科技馆参观汇报》

参观陕西省科学技术馆汇报

我是滦镇街道中心小学的教师王红珍,负责我校的科技活动室及

科技活动兴趣小组,鉴于此,学校指派我与11月30日去陕西省科学技术馆进行了参观与学习,下面我就这次的参观向各位老师做个简单的汇报:

陕西科技馆位于西安市新城广场东南角,是一所面向社会开展科

普教育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科普教育设施,被评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我省目前唯一一座以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场所。

科技馆以常设科普展厅展出和“科普大篷车”巡回展览为主要手段,以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科普影视、科普橱窗、科学试验等活动内容为辅助形式,实施丰富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展览教育是现代科技馆的基本功能和特征,馆内常设科普展厅位

于大楼主体1至4层,展览内容涵盖了航空航天、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数学、机械、人体科学、材料学、多媒体技术展示、科技动手园、网上科技馆等学科成就的290余件展品。展品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鼓励观众动手制作,总体采用启发式教育的学习形式。能为广大公众创造一个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技实践环境,使他们在娱乐中能够主动地

了解科学原理、掌握科学规律、学到科学知识。展览在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机联系中,突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应用和趋势,做到了科学与技术兼顾,着眼于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将中华民族对科学技术在历史和当代的贡献渗透其中,对公众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的教育。

科普大篷车是展览教育功能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陕西科技馆以

科技馆为阵地,将科普工作向全省辐射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普大篷车工作队,利用大篷车及随车科普展品、展板宣传资料及影像设备深入全省广大乡村开展“科普大篷车三秦行”活动,可打电话预约进各个学

校展览,时间为每次半天,一般为下午,预约电话为:

下面是一些科技展示图片及说明

图为一名小朋友在科技馆体验“互动游戏”。

图为一名学生在科技馆体验飞行模拟器。

科技馆里设置有虚拟人体漫游、地面互动游戏、飞行模拟器„„多媒体互动体验元素等等,让参观着有了身临其境的独特体验。 多媒体营造“数码世界”

据介绍,“科技馆里,四层展厅很多都是我们能够体验、参与和动手的,还有很多的多媒体3D技术,非常有趣”。配音室里可体验给喜洋洋和灰太狼配音的乐趣。

四层的定位是“数码世界”,与现有的二层“磁电世界”、三层的“物理数学”互为补充,形成了陕西科技馆小而精的特色展品。“数码世界”运用了空间位置捕捉技术、3D运动平台等,共设置了“互动舞台”等十余个体验项目,让市民与多媒体形成互动,一方面通过景物的真实还原,体验真实感,另一方面通过亲身参与互动,体验多媒体技术的趣味性。

四层融入了更多的多媒体元素,一层也运用了多媒体大屏幕的展

示。其中迎宾机器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展厅讲解员介绍,迎宾机器人是集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运动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展品,该机器人为仿人型,身高、体型、表情等十分逼真,观众可通过语言直接与机器人进行对话,并且机器人还有极强的表演能力,舞蹈、武术样样在行,让市民体验到科技乐趣。

当然,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3D技术高仿真飞行模拟器

长空蓝天白云、广阔的原野、高仿真的驾驶机舱,让正在体验飞行模拟器的老师神情紧张,他双手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体验着在高空驾机的感觉。“挺刺激的,随着机舱的左摇右摆,真有在云层中穿梭的感觉”,据体验者说。

据介绍,飞行模拟器是运用3D运动平台,使大屏幕和机舱运动台相匹配,模拟出飞行的真实场景,机舱内的装置也是仿真设计,把飞行中的刺激与紧张带给体验者。体验者能领略到战斗机的常规操纵方式,大大增加了体验真实感。

有兴趣的老师可到省科技馆去亲身体验。据了解,省科技馆实行所有教师及一米二以下孩子免费开放,每日上午9时起开放,下午3时售票结束,节假日一般也开放 。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一起来观看我在科技馆拍摄的一些图片,由于拍摄时时间紧促,当然也因为我个人的拍摄水平不太好,所以部分图片可能有些模糊,还请大家见谅。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五
《魅力无穷的科技馆》

魅力无穷的科技馆

嫩江一小:宋禹霏

指导教师:安欣

是什么,让无数的不可能变成现实,让人们圆梦,是科技。2015年10月12日是不寻常的一天,因为我们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去参观体验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在参观中,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的魅力。

中国流动科技馆以“体验科学”为主题,设置了声光体验、电磁体验、运动旋律、数学魅力、健康生活、安全生活、数学生活七个主题展区,50件互动作品与科学表演、科学实验及科普读物影视相结合,让到场的同学应接不暇,兴奋不已。

一进屋,我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球幕影院,他在科技馆中十分醒目,是一个黑色的大球,同学们都对这个球体很热衷。马上就到我们进去了,我们满怀好奇陆续从有弹力的窄门走了进去,球体里什么也看不见,里面黑洞洞的,忽然,球里亮了起来,原来是在放映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恐龙灭绝之谜》,我们看见了长翅膀的翼龙,凶猛的霸王龙,高大的马门溪龙、、、、、、因为是球幕影院,所以我们被屏幕包围,仿佛和恐龙生活在一起,当海浪向你袭来的时候,同学们竟然惊叫起来。

我还喜欢画五角星的游戏。就是有一个星形的凹槽,拿一支笔沿着凹槽画,但是不能碰到槽壁,不然就扣一分。开

始,我拿笔的手总是颤抖,但后来就好些了,我咬牙画完了五角星,成功的感觉好极了。

玩着玩着,我忽然想到科技馆里要有一个这样的仪器就好了,那就是友情配对测试仪,只要把两个人的手放在机器上,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知道这个朋友适不适合你,这样就不会交到不好的朋友喽。

我们无法改变眼睛的大小,但我们可以增加视野的宽度。科技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在科技的天空里越飞越远。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六
《中国科技馆》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七
《科技馆中的现代物理知识》

科技馆中的现代物理知识艾全生我国现代科技馆是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科普教育 设施,它以生动活泼的展示形式,先进的展览技术, 丰富多样的、观众可动手参与的展品,使观众在一 种完全开放和娱乐的气氛中体验科学,因此现代科 技馆很快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普设施。按照中国科协 网上公布的资料,我国的科技馆数量已近 300 座, 在这些科技馆中以物理学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科学的 展示内容占有较大的份量,这是由于科技馆发展历 史和物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陈晓明观众的反映不断改进。 以上三个馆可以集中反映现代科技馆从产生, 到发展、变化,直至最后形成的过程,以上三馆也 是世界上公认的现代科技馆的先驱。物理学与“STS 教育”理念现代科技馆不以实物收藏为重,而着力反映当 代科学技术,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在展示 手段上以动态展示为主,展品重在观众的参与,遵 循的是“STS 教育”理念,即:科学、技术、社会 这三者是密切联系、共同发展的。而物理学作为基 础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对基础科学中的化学、 生物学、天文学、地学和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而且对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通过三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 力,促进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第一次和第二 次技术革命, 1600 年英国皇家医生吉尔伯特开始 从 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起,在伽利略倡导下,物理学 采用近代的系统实验方法,发现许多新的现象和规 律,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物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即经典物理学,包括经典力学、声学、热力学、分 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光学、电磁场论等,标志着 人类对物理世界认识的巨大飞跃,有力地推动了以 蒸汽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力的 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两次技术革命大 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两次技术革命的产生,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 进步很自然地促使了作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形态的 科技馆的诞生,由于现代科技馆的形成和发展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所以把科学发展和技术 革命的成果作为其主要内容就不足为奇了,而作为 一种较为完整、成熟的经典物理学也就顺其自然地 成为了其展示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 点: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 遍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可以说涉及物 质世界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如:力学、电现代物理知识历史的回眸现代科技馆是从博物馆,尤其或者更准确的说 是工业技术博物馆发展演变而来,其详细过程与本 文无关,就不详细说明,但有“三个人”和“三个 馆”起了关键的创建作用,第一个是 1934 年米勒创 立的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又称德意志工业 精品与技术博物馆。他将馆内的静态展品装上电动 机和按钮变为动态的展品,打破了当时博物馆的静 态展示形式,他改造了展览的理念——让展品动起 来,并且展品的操作要简明,便于观众操作;得出 结果的时间要短(1~3 分钟) ;现象要明确和连续; 文字叙述不要太多,突出操作说明,这些原则一直 到现在都成为科技馆展示的基本原则。 1937 年,法国巴黎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让·巴 普蒂斯特·佩兰(192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创立了巴黎发现宫,它是现代科技馆的首创,它的 特点一是遵循了德意志博物馆米勒尽量使展品动起 来的原则,为此把大学的一些实验装置经过改造搬 进发现宫,成为观众可操作的展品;二是将大学实 验室中的演示实验,通过艺术化的再创作变成有趣 的科学表演,摆脱了当时工业和技术博物馆只注重 实物展品的呆板展示。在深受观众欢迎的众多展品 中以物理学的展品居多,尤其是力学、电磁学、光 学、声学等方面的展品。一直到现在,巴黎发现宫 仍然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馆。 1969 年,美国原科罗拉多大学实验物理学家弗 兰克·奥本海默教授创立了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他 的办馆特点是: 馆内工作人员自己设计和创作展品; 展品着重让观众参与并领悟科学的原理;展品通过·12·

学、热力学、光学、声学等,为其科学普及提供了 丰富的内容。 2.长期以来,物理学家在揭示客观世界的过程 中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 及他们对科学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为证实客观真 理的实验手段, 这些都成为创作物理学展品的源泉。 3.绝大部分非定量的物理学实验装置,其实验 操作较为简单,实验结果也较为快捷,比较符合现 代科技馆对展品的要求。 4.物理学中的声、光、电,能直接作用于观众 的听觉、视觉,这两者是人类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主 要渠道,因此参观者易于接受这些信息。同时,各 种声、光、电现象也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由于以上原因,以经典物理学为主要原理的展 品很自然地成为科技馆的重要内容,在展品中占据 较大的比重。出现了许多量子理论的科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物 理学奖获得者。 现代物理学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对物质结构和 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所得的普遍规律和结论,带动了 其他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科 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 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开辟了道路。 现代物理学与电子技术一起, 成为 20 世纪科学 技术的带头学科。按照“STS 教育”的理念,在我 国科技馆开展现代物理学的普及已迫在眉睫。展 区 设 计据资料显示,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曾经做过一件 “黑体辐射”的展品,可算是量子论的代表展品, 他们还编排过关于电磁力和弱力统一的小展区。在 国内,虽然科技馆界多年来已有不少人在探讨现代 物理学的展示内容,但是直到 2005 年左右,上海科 技馆的二期内容才出现了相对论剧场、量子论剧场 和模拟回旋加速等展项。 上海科技馆的相对论剧场对相对论作了比较直 观的解释。根据相对论原理,随着速度的增加,时 间会放慢脚步。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去太空旅行 6 天,回来却发现弟弟已经老态龙钟,这就是有名 的时光旅行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很精彩,展现的手 法也非常神奇。似隐似无的剧中人物,让人仿佛置 身于时间隧道中,又或者在奇妙的梦幻里。这个剧 中的双胞胎兄弟是由管理员真人演出的,而其他人 物则是通过多层幻影成像技术实现的。 2005 年底,作者之一曾有幸受聘到厦门科技馆 帮助建立新馆,在做总体策划时,作者建议在该馆 的探索发现展区设立现代物理展示内容。根据国内 外现代物理学的展示情况和作者对现代物理的 了 解,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展示内容和相关的展品的建 议。当初的指导思想一是不求多,要求精;二是按 照现代科技馆对展品的要求,尽量做成观众可参与 的展品;三是配合每件展品增加多媒体的解说,力 求全面表达现代物理学的内容和原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依次 设计了各种展品: 现代物理学的三个重要理论 1.相对论,2.量子 论(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 ; 三个重大的科学发现 1.X 射 线 , 2.电 子 ,·问题的提出上述物理学的普及都集中在经典物理学上,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经过世界各国科技馆的 不断创新和努力,已经形成了以力学、声学、光学、 电学、磁学、热力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形式多样 的展品,然而量子论等代表的现代物理学内容的展 品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一是现代物理学形成和发 展的时间较晚,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末仅 100 年 左右的时间; 二是现代物理学集中在物质微观领域, 其原理不易表达,实验也较为复杂,结果不好表现。 现代物理学通常是指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 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论等,是物理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论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两 大支柱。 现代物理学是 19 世纪末在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上脱颖而出的, 当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趋于完善,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已结束。但不断发 现的新的实验事实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最典 型的是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 迈克耳逊-莫雷试验的 结果动摇了以太的观念以及黑体辐射的实验事实, 它们与经典理论的预言严重不符。这些事实彻底否 定了经典物理学关于世界由绝对不可分的原子和绝 对静止的以太两种“原始物质”构成的观点,使物理 学又一次经历了深刻的革命,诞生了现代物理学, 并进而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 谁都未曾预料到, 从此量子理论发展异常迅猛,21 卷第 6 期 (总 126 期)13·

3.放射线; 人类探索物质的科学方法及其过程 (从大到小) 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加速器 整个展览力求通过所设展品向观众展示现代物 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粒子性。 1.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现象是相同波长的 光波相迭加产生明暗交替的条纹(单色光)或彩色 相间的条纹(白光) 。为使发生干涉的两束光波长完 全相同,常将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当这两 束光在空间经不同路程再次汇聚时,就会产生干涉 现象。当干涉条纹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 相间的同心圆环,称牛顿环(图 3) 。光的干涉现象 说明了光的波动性。展品及原理光子号飞船 该展品主要是用来解释爱因斯 坦的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原理难以用实验 装置进行展示,只能由观众操作后进入光子号观看 多媒体展示资料来了解(图 1) 。图3牛顿环演示实验图1光子号飞船传统的牛顿环实验装置如图 4 所示。这里采用 的产生彩色干涉环的装置是一凹面镜,是用特殊材 料的薄板压制而成,紧贴其表面附一层聚脂薄膜, 薄膜靠凹面镜一面镀铝,另一面用粗细适宜的砂纸 轻轻研磨,形成散射反射面。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 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在 光的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脱出的现象叫作光电 效应。光电效应说明光必定是由与波长有关的确定 的能量单位(即光子或光量子)所组成。这种解释为 爱因斯坦所提出(图 2) 。图4牛顿环装置示意图图2光电效应演示实验将点光源置于凹面镜前,从点光源发出的光射 向凹面镜, 光分别从膜层表面及底层镀铝反射回来, 因从不同层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存在光程差,反射回 来的光会在凹面镜轴线的垂直平面内形成同心的彩 色光环(图 5) 。 2.光的粒子性 根据量子理论, 光子具有动量。 光子的动量 (P) 等于光子的能量 (E) 除以光速 (c) ,现代物理知识该展品采用模拟手段让观众通过操作,了解光 的粒子性,了解电子在光的作用下逸出与光的强度 无关,而与光的频率有关,从而证明能量的传递不 是连续的。 波粒二象性·通过两个实验演示光的波动性14·

即 P 动 =E/c。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并被反射时,会对 物体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 。光压是光的粒子性 的典型表现。图5光的干涉现象产生的条纹 图7 产生光压的实验装置关于光有压力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 1619 年开普勒的猜想可以作为第一个涉及光压领 域的论述,后来有众多实验物理学家试图以实验证 明光具有压力。 例如 1873 年威廉· 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就设计了辐射计(图 6) 。(a) 展品图6辐射计在一个半真 空的容器内 有这样的四 片金属 叶 片,它们都是一面涂黑,另外一面涂白,然后放置 于针尖上。用光源照射它就会使它们开始旋转,克 鲁克斯由此认为发现了光压。但实际上,这是空气 分子的压力导致。 1899 年 , 俄 国 一 个 名 叫 彼 得 ·尼 古 拉 耶 维 奇·列别捷夫的科学家所做的一项划时代的实验证 明了光的确能产生压力。图 7 是他的实验装置。列 别捷夫的光压实验结果成为光量子学说的基础。 图 8 是利用现代手段重现列别捷夫经典光压实 验的展品。观众按动电钮产生强光作用于金属小翼 上,小翼受光压的作用发生转动,亲眼目睹光压的 存在,从而证明光的粒子性这一科学原理(图 8) 。21 卷第 6 期 (总 126 期)图8 (b) 示意图 验证光压的实验展品X 射线的发现伦琴于 1895 年发现了 X 射线,并为此获得 1900 年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后来,X 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 等领域。 对于促进 20 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 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该展品通过模拟的手段让观众看到 X 射线下的 图像(图 9) ,从而了解到 X 射线的重要特性——穿 透性。·15·

自然界的自然状态下不断地进行核衰变,在衰变过 程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和有放射性特点的隋 性气体氡气。图9X 射线模拟展品电子的发现1897 年汤姆生通过发现电子获(a) 实验展品得诺贝尔物理奖。他从事的研究对物理学的发展有 重要影响。例如:研究阴极射线导致了电子的发现, 研究正(离子)射线,导致了质谱仪的发明和同位 素的研究;研究原子模型,为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和 玻尔发展原子理论开辟了道路。 该展品展示 了阴极射线 的磁效应和 机械效 应 (图 10) 。示磁效应演示了阴极射线在磁场内发生 偏转的现象,说明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发射出的带电 微粒流。示机械效应演示了阴极射线使物体发生机 械运动的现象,说明阴极射线具有动量和能量。展 品在演示时, 圆片电极发射阴极射线, 投射到涂有荧 光物质的翼轮上, 翼轮受阴极射线照射的一面便发出 荧光, 小翼轮顺着阴极射线运动的方向滚动, 到达另 一极时阴极射线改变运动方向, 翼轮的运动方向也随 之改变。 这说明阴极射线是一束微粒流, 具有一定的 动量和能量,并能把它传递给受照射的物体。 展品针对物理学内容的阴极射线磁效应和机械 效应,合二者为一体,制作成一件展品,使观众在 动手操作展品的时候,通过观察和对比,了解到阴 极射线的产生、在磁场内发生偏转以及具有的动量 和能量,从而掌握相应的物理学知识。 放射线的发现 1895 年 X 射线的发现,1896 年放射性的发现和 1897 年电子的发现,被并称 19 世纪末物理实验的“三大发现” ,标志着现代物理学 的开端。 众所周知,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一切自 然物质,实际上都是由 103 种天然元素(不包括人 造元素)组成的。在 103 种天然元素中,有一族元 素具有放射性特点,被称为“放射性元素族” ,所谓 “放射性元素” ,是指这些元素的原子核不稳定,在·(b) 实验示意图 图 10 “阴极射线”演示实验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成分 中始终存在着天然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元素被广 泛利用在许多方面(原子核电站、空间技术、医疗 技术、同位素技术等)为人类服务。展品通过实物 射线探测仪对不同的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探测观 察 (图 11) ,揭示地球上的一切自然物质中都含有不 同数量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使观众认识到自然界本 来存在的放射性辐射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正确 地认识它和科学的应用它,就绝不会危害人类的身 心健康。 现代物理学展区 整个展区包含了人类探索 物质的科学方法及其发展过程,即:放大镜——显 微镜——电子显微镜——加速器(图 12) 。 物质的构成之谜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探索的过程是曲折复杂而且艰难的。这一课题成果 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科学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得 益于实验方法的改进和突破。展示探索物质构成之 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的演变过程,不仅可以向观众现代物理知识16·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八
《科技馆参观总结》

临沂科技馆参观总结

临沂市第二十五中物理组实践性教学活动 物理组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激发我校广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科技知识水平,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临沂市第二十五中物理组组织了同学们走进科技馆,学习科技的活动。

一走进科技馆,学生们立刻被这些奇妙的展品所吸引,纷纷讨论其中的科学奥秘。一楼大厅的“数字星球”和神奇的机械墙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围观。在二楼探索与发现展厅,有倾斜小屋、汽车模拟、磁力玩具、光学迷宫、宇宙飞船、时光隧道、机器人表演、神舟飞船发射演示等等科技知识的模拟展示。每一个展示点都吸引大批学生的围观讨论,奇妙的科技知识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一路观看,一路讨论,一路记录。参观结束后,科技馆还安排学生观看了4D电影,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高科技带来的神奇之旅。徜徉在科技的海洋里,同学们兴高采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本次活动,让学生们与科技亲密接触,在参观娱乐的同时获取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习探究的热情。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并体验到了科技的神奇力量。

一、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4日

二、活动地点:临沂市科技馆

三、活动人物:临沂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一学生

四、活动过程:

2011年10月14日8点,由临沂市第二十五中教导处和物理组共同组织人员率队奔赴临沂市科技馆,对科技馆展开了持续近三个小时的深入学习。

在科技馆里同学们看到了许多稀奇古怪,很有科技含量高的科技产品,在场同学们无不叹为观止。临沂市科技馆共有各类互动展品110余件。临时展厅承接中国科技馆、各地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以当前社会热点及群众关心的话题为展示内容;常设展厅分为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两大展区,由知识魅力、人体奥秘、自然奇趣、新能源、航空航天、信息技术长廊等六个主题组成;儿童科学乐园针对3-8岁的儿童,分为奇幻地带、科学城堡、生命乐园和欢乐竞技四个主题区;4D影院通过立体电影放映及特效配合,使观众感受到高科技视听的震撼效果。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主要针对9-12岁的青少年,设小小机械室、模型培训室、能工巧匠屋、科普阅览室等,让青少年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参观过程中,众多涉及力学、光学、电磁学、数学等多种基础学科知识的新奇科技展品和科普挂图,在科技展览馆相关技术人员和我校物理专任教师的演示解说下,让学生们品尝到一顿丰盛的科技大餐。丰富的科普手段和形式,众多的科普展品,很多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让难得进科技馆的同学们在娱乐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感受科技的神奇,遨游于科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这些展品、展览资料和先进的传媒手段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和科学生活方法,还向同学们大力宣传科学精神和理念,使他们学会用科学方法去思考问题、用科学理念去分析问题、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总结:

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学生们一直认真仔细,激情昂扬。此次参观证明我校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很高。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必将极大的促进我校的教学和学习。

一、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技意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

热情进一步高涨。

二、通过实物展示,辅导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手把手的宣传讲解和指导,使学生们听得清楚、看得明白、易于掌握。

三、农村孩子受经济条件、家长意识、校方安全等因素影响,参观科技展品、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特别少,此次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了普遍受科普教育的机会。

总的来说,此次活动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能够紧扣科技这一主题,展现了当代学生对科技的追求,活动主题鲜明。此次活动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等:李尧春 姜良才 李洪杰 刘广余 刘树佩 沈如燕 李悦 周胜娇 韩瑞田 谢松阳王刚姚晓李庆芳郑浩东李相东陈志萍张同房瑶瑶李玉婷白玉娇柳水彬丁飞徐子辰孙晓兴赵志豪袁青丽管西英康健权尤菊隋荣霞潘宜凯钟成果王兴迎王丽萍刘晓霞

二等:刘庆霜 张立凯 朱孟乾 周慧超 周千惠 肖振勇 王茹 于雪 康健权崔莹莹杨静刘琳陈晓艺何素萍刘振兴刘沅鑫褚富君彭丽宇高霞赵欣欣杨秀娟朱孟鹏王丽萍董西月冠建英陈萧洁上官修民孙恩晓白应媛刘树达李再权朱孟帅刘兴亮励选仲相运龙

三等:孙桂英 周萍 王静 潘颖 马兴露 王璐瑶 徐勤迪 张鹏程 许金秋王金铜葛瑞雪徐丽媛王怀杰周云艳张兰玉蔡永政陈文雨徐贵斌王乙程冯启娟田传萌何旭虎张旭张芬胡惠萍李增辉马秀丽巩明明何相娟石亭周倩杜林郭建启

附照片: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九
《参观科技馆》

参观科技馆巡展

这个星期一,我们五、六年级全体师生来到了硒都民族实验小学的“中国流动科技馆湖北恩施巡展”参观、学习。

这天上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五、六年级师生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八个大字。接着,我们进入了这所小学,只见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上有雕像;一栋栋教学楼、操场、升旗台„„我不由得发出感叹:这座学校真大呀。

我们陆续进入科技馆巡展厅。这里有: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数学魅力、健康生活、科学实验表演六大块儿。我首先来到勾股定理的展区。展区上,巧妙地运用了转盘、正方形、长方形及液体,把它们与勾股定理相结合,使我们一目了然。接着,我又来到窥视无穷的展区。它是由两面镜子与一朵花组成,花放在两面镜子中间。按下启动按钮,镜子旁亮起了灯,神奇的是,画面里出现了无数镜子、花朵,一直循环下去,宛如一条长廊。这正是运用了镜子反射的原理。最有趣的要属手眼协调了。手眼协调:一条蜿蜒曲折的铁杠,套上一个铁环,手握铁环,从起点绕到终点,尽量不让铁环碰到铁杠。这得需要手和眼的协调性,这项游戏既有趣,又惊险。还有记忆合金表演。一个智能机器人:小优。它能说话、唱歌、背唐诗、讲故事。你摸摸它的脖子,它还会说:“别挠我,摸得我都痒痒了!”多神奇啊!

我们还观看了电影。。我们坐在一个充气式球幕影院里,观看4D微电影《恐龙灭绝之旅》。仿佛身临其境,自己置身于恐龙地带。有

时仿佛自己要被吃掉了;有时仿佛自己飞翔在天空中;又有时仿佛自己一落入水中。虽然电影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这些科技馆巡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紧相联。例如:健康误区、用电知识、消防闯关、地震避险、交通安全员、吸烟与健康、尖端放电、未来生活、食物金字塔等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突发状况,我们在科技馆巡展里所学习的知识,都能运用进去,避免危险的发生。

通过这一次参观科技馆巡展,我感受到了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科技知识,用科学去武装我们的大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让中国变得更加富强!

郑州科技馆电磁表演篇十
《探索与发现-走进科技馆教案》

课题:探索与发现

——走进科技馆

一、基地环境分析

(一)基地基本情况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48000平方米,建筑规模102000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围绕人类科学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及内容,把反映宇观探索的宇宙和微观探索的物质,反映对身边自然现象探索的运动、声音、光和电,反映对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类探索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数学等科学内容串联起来,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观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享受探索与发现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本主题展厅分为A、B两厅,展览面积5000平方米,共设置8个主题展区。宇宙之奇、物质之妙、运动之律、声音之韵、光影之绚、电磁之秘、物质之妙、数学之魅。

(二)基地环境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初中物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运动、声光现象、力和电磁这五部分内容,物理的特点决定我们要从实验现象入手,但有些实验例如超导等一系列实验在中学实验室是很难完成的。科技馆的现有资源正是学生观察这些实验现象和收集这方面资料的很好途径之一。

科技馆中“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介绍了许多和初中物理相关的知识,物质之妙中介绍了物质的构成结构与学生刚刚学过的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相联系,通过仿真的实物模型再与书上的知识相联系更易于理解。学生们在探索物质的元素性质、结构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物质世界的美妙,领悟科学家在物质探索与发现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过程。

②对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有大体的了解。

③通过小组内部进一步的研究,对某些知识进行较深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技馆的学习过程,体会利用社会大课堂学习的过程。 ②通过对一些科学实验的学习,尝试再现科技馆内的某些实验。 ③通过交流与汇报,体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参观活动,激发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小组活动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识。初步领略物理学的神奇。

②通过小组之间不同学习内容的交流,学会将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共享。 ③通过整个活动,培养学生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 踩点

在活动之前,教师提前踩点,考察环境,研究并记录科技馆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物理问题,制定组织计划,安排活动内容,研究指导策略。

老师们在踩点中记录和整理的科技馆内学生将要了解的主要的物理内容:

2

、集体动员

向学生交待我们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的目的。 3、分组

初二一个班级,按座位分成六个小组,每组6-7人,组长由自愿报名和小组推荐产生。 4、选题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并认领本组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并根据小组要研究的内容分为:光学小组、电磁小组、运动和压强小组、科技与生活小组、新材料小组、能源小组

5、小组内的分工

组长负责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包括:摄像、照相、记录(记录现象和文字材料等)、查阅和整理资料、幻灯片制作、展板制作、汇报演讲者等。

6、学校支持

学校领导帮助落实交通工具和活动摄像师。安排班主任和辅导教师随队前往。

(二)活动当天安排

1、出发前

活动时间是2011年10月13日周四上午8:00开始,到上午12:20。在这段时间内要完成

出发、科技馆内学习、返回学校。

(1)8:00班级动员,板书小组要研究的内容。教师提出目的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要有

时间意识、公民素养等,并做好安全提示。

(2)8:10上车

(3)8:20出发

车上抓拍学生们的镜头,老师跟学生进行交流。 (4)9:00到达科技馆 2、场馆内部活动安排:

总体时间安排为9:10---11:50

第一时间段9:10---9:50:本小组负责区域

第二时间段10:00---10:15:观看电磁表演。地点:电磁表演区 第三时间段10:15---11:00:参观其他小组内容

第四时间段11:00---11:15:观看液氮冷冻金鱼演示。地点:能源实验室 第五时间段11:15---11:30:大气压强实验。地点:电磁表演台 第六时间段11:30---11:50:自由参观,小组合影

场馆内讲解员、老师和学生互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手里拿着活动流程,上面有时间安排和小组内活动计划。组长全面负责组内活动。

(三)后续活动

1、小组课题研究

学生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负责的部分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时间为一个星期。课题小组长随时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进展。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内容进行研究:

①将科技馆内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②在实验室中再现某些有趣实验。 ③就某些话题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探讨。

④就科技馆内展出的一些新科技产品,从生活中去寻找,并说明其应用原理。 2、展板评比

各小组将整理好的资料、图片等制作成展板,时间为一个星期。制好的展板在教室墙壁上粘贴一周后,将在学校一楼大厅展出一个星期。并进行评比。

3、参观活动之后的汇报课

在参观科技馆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各小组将整理好的资料作成幻灯片。一个星期后将进行全校公开课《社会大课堂之科技馆活动汇报》。实施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

①选主持人

②成果汇报方式:幻灯片汇报、实验演示、实物展示

(2)实施过程中的监控: ①各小组制定计划。

②小组内部资源收集整理。 ③小组内部成果展示。 ④教师检查落实情况 (3)课堂成果交流

①课堂成果展示方式:幻灯片讲解、实验演示、实物展示。 ②评定奖项:各小组讲解结束后,现场发放选票评选。 ③物理教师对整个活动作简要概括。

④随队班主任从德育的角度对整个活动作简要概括

四、活动掠影、教学效果和反思

(一)参观活动掠影

通过触摸屏学习 这么大的游标卡尺!我们来测一测!

瞧,怒发冲冠! 把这个实验录下来

物理老师在讲解 讲解员在讲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0475.html

    上一篇:送别故人的诗词

    下一篇:说给家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