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

| 美国项目管理师 |

【www.guakaob.com--美国项目管理师】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一
《关于男主诗》

一见容止误终身,春花秋月何时了。 《凤囚凰》《穿越之天雷一部》长留上仙白子画,一笑奈何肖大神。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云淡风轻话云峥,玉中之王乃孟珏。《绾青丝》《云中歌》慕夜之华夜华君,千年随炎秦之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暴君,我来自军情九处》无游天下萧祈然,楚挚离爱恋楚离。《潇然梦》《暴君,我来自军情九处》花容月貌段月容,秦中踏雪原非白。《木槿花西月锦绣》《木槿花西月锦绣》霞映绯珏原非珏,绯火流瞳杀阡陌。《木槿花西月锦绣》《仙侠奇缘之花千骨》气宇轩昂君北羽,楚天之下殇在心。《绾青丝》《绾青丝》梦忆西漠孟西漠,涵天之梦戴柯渐。《大漠谣》《博卿欢》深沉内敛何以琛,傲骨凌人夜天凌。《何以笙箫默》《醉玲珑》湛然风华夜天湛,梦萦子离刘子离。《醉玲珑》《蔓蔓青萝》众星捧玥诸葛玥,唯爱笙笙南宫笙。《11处特工王妃》《皇家幼儿园》君轻北顾君洛北,兰雅儒息黑丰息。《冰恋沉醉千年前》《且试天下》隐忍妖孽东临瑞,楚天之下我心殇。《满朝文武爱上我》《绾青丝》君陵天下刘弗陵,骠骑将军霍去病。《云中歌》《大漠谣》 冷面王爷胤禛也,温润如玉是胤禩。 各类清穿。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二
《古诗》

长歌行

qīng 青 zhāo 朝 yáng 阳 wàn 万

qīng 青 lù 露 chūn 春 wù 物

汉乐府

yuán 园 dài 待 bù 布 生 qiū 秋 huā 华 dōng 东 fù 复 bù 不 tú 徒

zhōng 中 rì 日 dé 德 光 jié 节 yè 叶 dào 到 xī 西 nǔ 努 shāng 伤

kuí 葵 xī 晞 zé 泽 huī 辉 zhì 至 shuāi 衰 hǎi 海 guī 归 lì 力 bēi 悲

, 。 , 。 , 。 , ? , 。

shēng guāng

cháng kǒng 常 kūn 焜 bǎi 百 hé 何 shào 少 lǎo 老

恐 huáng 黄 chuān 川 shí 时

zhuàng

壮 dà 大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敕 tiān 天 tiān 天 fēng 风

lè 勒 sì 似 cāng 苍 chuī 吹

chuān 川 qióng 穹 cāng 苍 cǎo 草

, lú 庐 , dī 低

yīn 阴

shān 山

xià 下 gài 盖

。 sì 四 , 。

yě 野

lǒng , yě 野 xiàn 见

máng máng 茫 niú 牛

茫 yáng 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七步诗

zhǔ 煮 lù 漉 qí 萁 dòu 豆 běn 本

dòu 豆 chǐ 豉 zài 在 zài 在 shì 是

燃 yǐ 以 fǔ 釜 fù 釜

曹 植

rán dòu 豆 wéi 为 xià 下 zhōng 中 gēn 根 tài 太

qí 萁 zhī 汁 rán 燃 qì 泣 shēng 生 jí 急

, 。 , 。 , 。

tóng 同 hé 何

xiāng jiān 相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三
《古诗词鉴赏》

一、古典文化中的两颗明珠:唐诗宋词

1 、流传千古的情感基础:

①共同的个性化心理和情感:

A 、乡情

有四种人格外思念故国:第一种是离开祖国后,在异国受到冷落、感到了孤独寂寞的人;第二种是国土沦丧之时有志向和理想的诗人,他们想的是收复国土;第三种是朝代更迭之际,忠于前朝的志节之士,他们想的是反新复旧;第四种是在自己手中断送了江山的懦弱君主,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悲叹。

有着大一统思想传统的国度,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的诗人,面对那残缺不全的江山,心里自然是不好受的。跟那些悲调的诗歌作品不同,岳飞的《满江红》表现的是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自信: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词中表现出的复国决心、信心和气势都反映了他对失去的国土的感情是深挚的。世间所传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遒劲有力,也可以看出他这种复国决心和急切的心情。亡国之君多有才,南唐李后主堪称才艺最为出色者,他有几首词表现了对败亡在他自己手里的故国的无限怀念。如: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无限。故国梦重归,觉来泪双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菩萨蛮》 )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浪淘沙》 )

李煜词之成大家,跟他有这种深沉的亡国之痛分不开。作为一位君主失去江山,这种遭遇是一般词人诗人没有的;再者,李煜在作词方面确实具有超人的天赋。两者结合,作品自然客观。苏东坡有言:‚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东坡志林》卷四) 照这个说法,李煜虽然失去了王国宝座,但是得到了江山风月,从王国朝廷的主人变成了江山风月的主人。只是这种得失的交换,不是普通人所能够接受的,李煜本人也不例外,所以他的故国之思就格外的沉痛感人。

人在他乡,又逢秋天,诗人们思乡之心每每不加遮拦地表现在作品中。如: 为客愁多在九秋,况复沦流更千里。 ( 佚名:《秋夜闻风水》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

晚唐诗人温庭筠描写旅途思乡的名作《商山早行》,虽然没有点明季节,

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到也是凄清的深秋或初冬时节:

晨起动征铮,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写道路之辛苦见于言外 (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的名诗,正是以道路的早行辛苦、住宿简陋、气候寒冷、景色萧杀等,烘托人在旅途的思乡悲愁。

关于明月,乡思,不能不提到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两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如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先生所言,‚露无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但心在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因为自己心在故乡,他乡的明月仿佛都暗淡了,这种合情不合理的主观判断,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乡思的惆怅。

B 、亲情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诗词里表现的感情世界是不很健全的。诗言志,基本上被用于表达志向抱负;词言情,大部分是表现男女之爱的;这样一来,人间最为普遍的血缘亲情反倒几乎成了诗词表现的盲区。有些诗人还是忍不住要打破惯例,把笔触伸向血缘亲情这一世间感情的大宗,并且留下了一些生动可喜的亲情诗。

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杜甫是当得起这个光荣称号的。在唐代诗人中,论及诗歌中表现友情、亲情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无人可以跟杜甫相比。杜甫盛年遭逢安史之乱,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艰难考验真情,在这流离艰辛之中,杜甫的诗歌中表现了真挚而深刻的对于妻子儿女的爱、对兄弟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春望》 ) ,只这句就写尽了杜甫在战乱期间对于家人的一往情深。这里举几首他的诗歌,以管窥杜甫对亲人的感情。先请看《月夜》:

今夜并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这首诗时杜甫正为安史乱军所俘,沦陷长安。诗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表面上只是悬想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和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心已驰神到彼‛(浦起龙:《读杜心解》),是很深沉的。

论诗歌表现兄弟之情,苏轼堪称模范。年轻的时候,苏轼没有别的朋友,整天跟弟弟苏辙在一起,形影不离。苏轼二十二岁时作的一首诗里有‚我年二十无一朋,当时四海一子由‛两句(《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副赴阙》),可为证明。苏轼与其弟弟苏辙从小志趣相投,苏轼有《沁园春》一词下阙描写二人早年到京城时的情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年少。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自比西晋陆机、陆云兄弟,不但博学能文,而且都有与杜甫相近的远大政治理想,同时也做好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语出《论语〃述而篇》)的准备,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兄弟二人也可以一同退隐,过一种饮酒取乐、悠闲度日的生活。兄弟二人皆是宋代诗文兼擅的著名作家,两人又同在官场,载沉载浮,天各一方,离别机会多,因此两人唱和、赠别、怀念的诗词中,苏轼表现了对兄弟的深情关爱和思念。

西晋左思大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不加掩饰地表现自己对女儿喜爱之情的诗人,他的《娇女诗》堪称古今父亲疼爱女儿的经典: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彻明 。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其姊字惠芳,面目慧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左思之女在他的笔下确是如此的活泼可爱、生动百出。父女的和谐,亲情的美好,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晋书》本传说左思‚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可见左思是一个性格沉静内向的人,这大概也是关注亲情并且写出《娇女诗》的重要原因。

在左思的影响下,后代也有一些诗人在诗歌里描写女儿的种种可爱。杜甫的《北征》就是一例,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女儿: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C、友情

‚诗圣‛杜甫是一个非常重视友情的人,同时代的许多诗人都跟他有过交往,不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杜甫引为知交的就有:郑虔、李白、苏源明、高适、元结、王维、岑参等。由于杜甫喜欢结交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人,‚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因而日后看着朋友一个个仙逝,杜甫就一一为他们写下悼亡诗歌。杜甫对待朋友有一个特点:从不吝惜赞美之辞。

作为比李白年轻11岁的朋友,相识之初,杜甫对于李白的诗歌才华和飘逸个性十分欣赏。在《八仙歌》中,他对李白作了如下生动的描绘: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历史上对诗人李白最早、最令人难忘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杜甫描写的非凡本领,特别是对李白的欣赏之情和友谊的真诚。杜甫对李白诗才的赞赏是没有保留的,作于公元747年的《春日忆李白》进一步评价了李白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李白的思念: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D、爱情

中国的诗词,历来以表现郁闷、悲伤为主流,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寄挂,是惆怅,是忧伤。请看苏轼《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只是一次闻声未必见人的邂逅,多情的人儿已经坠入情网,很是懊恼了一阵子。这种连回眸凝望的机会都没有的、与想象中的佳人擦身而过的经历、其间的怅惘失落,大约也是人所共有的。瞬间失去与佳人的刹那之缘,从感情上说,不啻是人类一种莫大的遗憾,令人产生绝望般的孤独。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面之缘可以让人牵挂,一面之后还要继续惆怅低回不已。情之所至,一往而深。

辛弃疾《青玉案》写的则是一种经漫长的寻觅、追求,才找到称心人的情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脸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不管是一拍即合,还是历尽艰辛,总之是两颗心跳到了一起,爱情从此进入妙趣横生的阶段。

2、令人叹惋的审美意趣:

A、自然景物

中国诗歌虽然很早就倾向于抒情了,但是对景物也从来不隔膜。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写景的优秀作品,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东方特点的审美体系,再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世界,从而提供给我们无限美的享受。在历代写景名句中,随便拈出一两句,都可以让我们陶醉其中。喜欢雄壮阔大的有: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谢灵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等;欣赏空灵精致的有:池塘生春草(谢灵运),夜雨滴空阶(何逊),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等;穷形尽相,风格各异,千古奇语,佳句如云,美不胜收,尽可以各取所需,各陶所醉。

移景入诗,谈何容易。首先得具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笔补造化天无功‛(李贺:《高轩过》),‚文字觑天巧‛(韩愈:《赠东野》),都是语言运用的理想境界。其次要具有画家那样善于摄取景物的能力。中外都有‚诗如画‛的说法,古希腊诗人西蒙德斯说‚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苏轼讲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应该能够将这两者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才能写出‚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类并非实有的‚诗家之景‛‚景外之景‛(司空图:《与极浦书》),才能以简洁的文字写形图貌皆得其精神,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中国诗歌写景有自己一套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理念。例如讲究含蓄蕴籍,讲究兴象玲珑,讲究意为神韵;崇尚自然清新,反对人工雕琢,崇尚淡远,反对浓艳;创作态度上,肯定创造翻新,反对蹈袭犯古。所有这些,一方面提高了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品位,同时也加大了诗歌写作的难度。

中国古代诗词写景往往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情景交融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诗词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谓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举的例子如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亭留别》)

有我无我的不同无非就是,一是情在景先,一是景在情先,发生顺序不同,而结果都是一样:情景交融。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代诗人,不可能不对山水怀有特殊的敬意。道家崇尚自然,提倡隐遁,满足于乡村山林生活的清贫简朴,有足够的时间、兴致欣赏山水美景。比如,老子对于水的美就有非常高的评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尽‛(《老子》上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下篇)。后来道教也是在深山老林里讲修炼成仙,对于山林烟霞有细致的观察和特殊的情感。东汉末年以来,佛教传入中国,六朝隋唐时期大行于世,不少知识分子热衷于参禅悟道,自然把禅理渗透进山水观赏中。总之,儒、道、释都对诗歌山水的欣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请看谢脁和李白的作品: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常回溪。

交藤荒且蔓,枝耸复低。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窗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谢脁:《游敬亭山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有了谢脁、李白等诗人歌咏的敬亭山,虽然不敢说名声真的就跟五岳相当了,但是跟与它规模、景致相当的小山丘相比,它是有魅力得多了。山原本蕴涵着灵性,但是需要诗人的神来之笔点醒,否则将永远沉睡。

B、人文景象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四
《古诗园地(练习)》

古诗园地(积累与运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或‘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1、老师的话语像春雨一样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甫的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人们常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句告诫我们从小勤奋学习,不要到老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13.当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崭露头角时,我们会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

14.写一句赞美春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诗人袁枚在《所见》中用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而另一位诗人胡令能则用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形象地描写了小儿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在爱国诗人辛弃疾的笔下,还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进入六年级,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18、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9、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而一般用“形影不离”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

20、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22、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 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23、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4、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用“粉身碎骨全不怕。”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25、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26、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赞美他们。

27、《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来形容。

29、苏轼名词《明月几时有》中富有哲理的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0、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3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3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3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呀!

3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3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7、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3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4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五
《古诗 诗韵》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六
《课后五首古诗1》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对比,对偶)

冰霜正惨凄,松枝常端正。

岂不罹【遭受】凝寒,松柏有本性。(议论)

主旨:赞美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作者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环境描写,拟人、对偶)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出外做官】人。(叙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邻】。(议论)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叙事)

主旨:惜别之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遗憾)

念天地之悠悠【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独怆然【悲伤的样子】而涕下。

主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孤独寂寞。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安家】南山陲【边缘,旁边】

兴来每独往,胜事【美好的事。】空自知。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行到绝处,不绝望,等待希望2、希望总会来的) 偶然值林叟【老翁】,谈笑无还期。

主旨:悠然自得,超然物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 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飘逸豪放的性质】壮思飞,欲上 青天览【通“揽”,摘取】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喻,叠词,苦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主旨: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和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七
《必读古诗精选》

长歌行

汉乐府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第1 页/ 共74页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

曹 植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第2 页/ 共74页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敕勒歌 北朝民歌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第3 页/ 共74页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咏 鹅 骆宾王

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名句赏析

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第4 页/ 共74页

回乡偶书

贺知章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咏 柳 贺知章

第5 页/ 共74页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八
《形容男子、女子美貌的描写(含诗词)》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九
《古诗鉴赏》

会考课内诗词赏析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从前两联中任选一联,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首联:以风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诗人悲伤,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以巫峡的景象,阴森气氛,骇浪滔天,阴云匝地,写出了时局的不安动荡及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凄伤。

(3)题目“秋兴”,即“因秋托兴”。试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答:诗的首联写出夔地露冷风丹,万物萧森的景象。颈联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巫山。巫峡里面波浪滔天,巫山上空的乌云,像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一幅悲壮,萧森的画面,暗示安史之乱后的社会黑暗,流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愁。

(4)赏析最后一联,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诗的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而凄苦之情,思想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5)《秋兴》(其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诗歌以夔州秋景为寄托,抒写漂泊流离之苦和心忆长安的故国之思。

(6)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融为一体。试举一联,加以简要说明。

答:首联:枫叶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极度伤悲;

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

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的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

颈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藉托“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来生动地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

园心”。

尾联:透过苍凉的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到仿佛就是诗人阴沉苍凉的心情。

(7)在第三联中,诗人忧国思乡的心情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答:“丛菊两开”与“故园心”突出了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情。

(8)杜甫的诗歌往往意境开阔,声色俱全,请分析这首诗中首句“色彩”的作用。

答:以玉的白色与枫叶的红色搭配,在萧索中见富丽景象,格调刚健。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上片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上片即景生情(触景生情),由“大江浪淘”引出“千古人物”,由“故垒西边”引出“三国周郎”,由“江山如画”引出“一时豪杰”,为下片描写和赞美周瑜埋下伏笔。

(2)下片塑造周瑜形象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笔下的周瑜英姿勃发,才华横溢,从容娴雅,指挥若定。词人用年轻有为建立赫赫功勋的周瑜衬托自己,年岁渐老,事业无成。抒发词人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出了“赤壁”的什么特点?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出了“赤壁”景色雄伟壮观的特点。这三句词不仅写出

烈的战斗场面,为英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英雄人物的气概和精神,同时,还表现了作者苏轼博大的胸襟。

(4)概括下片中周瑜形象的特点,简析作者描写周瑜的手法,说说作者写周瑜的目的。

答:下片中塑造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年轻有为的英雄形象。作者把周瑜放在赤壁大战的背景下,通过肖像装束描写(羽扇纶巾)、衬托(美女衬英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和夸张(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变形的艺术手法,塑造这一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和作者自己进行对比,写出自己老大无成的现实处境和内心的感慨。

(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写赤壁景色和周瑜的英雄气概,借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事业无成的感慨。

(6)品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中动词的韵味。

答:作者用“穿”“拍”“卷”三字,描摹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该词中的名句,请从内容及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答:要点:描形、摹声、状色。运用比喻、夸张。写出了赤壁山势险峻、巨浪惊险、江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他们的功业 ,借以对当权者进行讽刺与劝诫。

(2)下片追述 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 ,表现出作者对当权者轻举妄动必将误国的担忧,强调了把握时机的重要,词的最后一句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 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却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3)这首怀古词一共“怀”了几个古人,都是谁?词人对他们各自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答:三个古人:孙权、刘裕、刘义隆;前两个,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由衷地肯定赞扬,因为他们都有所作为,或积极进取、成就帝业,或兴师北伐、收复失地,是作者敬仰的历史上的英雄。后一个,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否定、批评和讽刺,因为他好大喜功、志大才疏,是个十足的草包。

作者“怀古”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坚持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二是借古讽今,批评当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三是警告当权者韩侂胄,让他吸取历史教训,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

(4)词人在下阕中用了“封狼居胥”和“廉颇老矣”两个典故,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回答。

答:“封狼居胥”:主要是提醒警告韩侂胄不要好大喜功、轻率冒进。这里有忧患,有提醒,也有讽刺。 “廉颇老矣”: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情怀和不受重用尴尬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情。

(5)请分析鉴赏词的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含义。

答:这是词人以廉颇自比。词人此时虽年事已高,但仍希望北伐抗敌,为国效力,但自己的情况竟然不及当年的廉颇,这不能不让词人感到惋惜、忧虑和气愤。作者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词的主旨。

赞美男士才华的古诗篇十
《诗经》

《诗经》中的男性之美

学生姓名:曾玉红 指导教师:罗立桂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男子形象的群体展现,诗中塑造了许多处于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社会地位的男子形象,其中对男子美德进行赞颂的诗篇也很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处事情怀以及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态度。本文试通过探究《诗经》中的男子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男子的美德: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对家国的崇高感情,以及自身的才情品格。《诗经》时代对男子的审美认知,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关键词】诗经;男子;美德

《诗经》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然而,一部《诗经》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早期灿烂多姿的原始生活画卷。在当时,远古先民们已经有了人性善恶之分、美丑之辨。“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①在《诗经》中,美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刚毅的,男性之美不仅是指孔武有力的外表,而且体现在自身的美好品质,他们都是人类共同的审美需求。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相继进行了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生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仅是要求衣食住行的满足,现在更加注重精神的追求。这也反映在他们对爱情的态度,男女双方在择偶时,不单单是为了过日子,而是更加注重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统一。这种在当时逐形成的男性审美标准,对男性之美的总结,不仅仅是从自身审美角度出发,更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不断完善展示着审美取向的转变。尽管每首诗的主题都不尽相同,但不论是何种内心状态,都代表了情感与道德的统一,也是外在审美与内在审美的和谐统一。通过这种统一的男子形象,士人从对外貌、体格上的更多描绘,转向内心情感的阐释、道德修养的塑造,将男性的真善美更加完备的展示出来。

中国历史上就有“四大美女”:杨贵妃、王昭君、西施、貂蝉。她们是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然而却没有“四大美男”与之齐名。似乎男子不存在着审美的情趣,人们的眼光更多的聚焦在女性美上,男子的美德还并未受到重视。其实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男子的典型形象:美如潘安,俊美帅气;美如王衍,气质脱俗。他们几乎成为了女子择偶的完美标准。《诗经》中对男子形象的描绘亦是不乏笔墨,他们的形象也很多样化,有外形出众的男子,有风流倜傥的男子,有痴情执着的男子,有志向高洁的男子,他们都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对于男性美的解说,早在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了细致的划分:

一、外貌俊美。男子的外在美一种是阴柔型,即高雅的仪态修养,白皙光洁的姿容,高挑俊秀的身材,这是评判男性之美的直观感受。男子有了俊美的外貌,才能更好的吸引女子的注意,因此外表也成为了男子的感性之美。另一种是阳刚型,拥有健硕高大的体魄,才更有男子汉气概,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才能更好地承担沉重的农业耕作。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体现了强健的外表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

《郑风·丰》:“子之丰兮?侯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俊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这首诗描述了女子后悔没有和未婚夫结婚,希望能与他重修旧好,说明在这个女子心中这位未婚夫的形象很美好。诗中的“丰”指脸部丰满美好,“昌”指身体壮实。表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和健壮之躯,女子想象着心上人的美好,对他的爱慕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女子想起她的爱人姣好的容貌,健壮魁伟的体格,心中充满了无法驱散的悔恨之情,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陈风·泽陂》是一首表达朦胧爱恋的诗:“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郑玄说,诗中之蒲喻男子之性,而荷则喻女之容体。②诗中的女子对一男子一见钟情,继而对爱慕之人充满了幻想。全诗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哀婉痴缠的感情活动,她将无限的情思寄寓于蒲,表达了坚韧的希望之情。诗中女子在一次偶然的相逢中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在她眼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有无限的魅力。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直观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偶的具体条件。女子思念中的男子,与她心目中的爱人是如此相像,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了男子。然而,此刻女子还不清楚男子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感情。因此,她辗转反侧,睡不安宁,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同时又充满了期盼与等待。通过细节的描述,把女子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如此强烈!这种深沉的情思,透过女主人公的自白,刻画出了一种朦胧的男性之美。

《魏风·汾沮洳》写的是女子思慕情人。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表。描写男子的美貌:“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仪表的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气度的赞颂。这就更加凸显了“彼其之子”美的形象,诗中的“美”更侧重于男子五官的俊美,将女子的痴情之状描绘的栩栩如生。这首诗主要通过女主人之口,赞美了心目中美男子的无限魅力。

二、才华出众。周代以礼乐为上的社会状态,使得男子的才华也受到了重视。《诗经》中所反映的周人的审美意识更强,审美水平也有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与

西周统治者重人的思想,尤其是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诗经》中不乏对男子才艺的描写,有高超的本领、出众的才能,同样会受到女子的亲睐。男子有一技在身,善长射猎或能歌善舞,都会赢得女子的芳心。用自身所特有的才情魅力,才能更好地征服女子,真正体现美的价值。

《郑风·叔于田》就赞美了善射善骑的青年猎人。《毛诗正义》说到“此皆悦叔之辞”。 诗中的叔“洵美且仁”,“洵美且好”,“洵美且武”,他仁爱谦逊、和气英武,百姓十分赞赏他。当时人们不仅看到男性的外表的美,而且还注意到了需要有内在的美,即美容与美德的并重。全诗以夸张、三咏三叹的手法,把大叔段的美写到了极致,从侧面颂扬了青年的豪迈与威武。在每节的末尾更直接赞颂大叔高超的技艺和谦逊的态度。将他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使美变得更加立体。 这些诗句突出了男子的内在美德,也为后世文学塑造男性人物形象树立了美的标准。

《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侖,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程俊英《诗经注译》认为“这是一位女子观看舞师表演万舞,并对他产生感情的诗。”③本诗描写了一场在公庭举行的盛大的舞蹈,诗里的舞师身材高大魁梧,身体强壮如猛虎,在宗庙前表演着万舞。手执缰绳孔武有力,非常有男子汉气概和无所畏惧的气势。这位美男子不仅仅是外表美,而且还有内在的气质,在女人眼里又是玉树临风,仪态庄重,威武雄壮很有技艺,完全符合女子倾慕对象的标准,这也正是那个时代男性必须具有的品质。

这种审美观念,一方面体现了对男子阳刚之美的崇尚,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在周代社会,由于男子所从事的主要是战争与体力劳动,需要有强健、勇武的体魄,正是这一社会生活方式与历史原因,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对男性美的观念,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还有《周南·兔罝》是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恢宏的气势,无不具有着阳刚之美。《考槃》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一女子梦见野外有壮美的男子扣盘而歌,从而令她心驰神往。说明了男子在漂亮的外表下,更要有自身的才气。

三、忠君爱国。《诗经》时代,周王室逐渐衰微。周厉王对百姓实行高压政策,周幽王宠溺褒姒、烽火戏诸侯。当时又有外族入侵,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样的危难局势,一些士人忧心忡忡,他们或劝谏或讽刺,写出了许多对国家未来、百姓命运忧虑的诗歌,表达了他们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忠君爱国的高尚品质。朱东润在谈到《诗经》时也说:“大抵言乐者少而言忧者多,欢愉之趣易穷而忧伤之情无极,此其作者必内有所不得中而后发于外者如此。”④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是士人的理想抱负与悲惨现实的强烈反差而形成的。时人对自己的国家怀有崇高的感情,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男人们毅然选择为祖国尽忠,慷慨从军,报效国家。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中的“伯”是一位威武雄壮并受到君王重用的勇士,女主人公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感到很骄傲,赞美了出征丈夫的勇武之风,并且一直在期盼丈夫的凯旋归来。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之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也间接的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她们为丈夫报效国家而自豪,一切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全诗感情激昂,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创作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战歌。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积极奋战的战斗热情。“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表现了大敌当前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精神,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秦风·无衣》正是表现了这种誓死抵抗外敌、英勇卫国的精神。《诗经》中的这类诗篇,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许多孝行的好榜样。《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如果能以孝为道德准则,遵守伦理纲常,就能够为父慈、为子孝、为兄友、为弟恭。孝是以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感情基础的,由父母对子女的爱,衍生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孝心也是男子重要的美德之一。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毛诗序》:“《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⑤诗中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意象设喻贴切,用平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后二句反覆叠唱,突出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小雅·蓼莪》的作者是普通士兵,他一直在外行役,为没能终养父母而深

感哀愧,因此写了这首发自肺腑的“孝”之歌,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写得至真至切。方玉润称之为“孝子痛不得终养也”、“千古孝思之作,尽人能识”⑥《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首诗通过反复“永歌”的手法,尽情倾诉了自己思念父母的痛楚心情,连用九个“我”字,情真意切,将哀痛之情抒发到了极致,把父母之爱和孝子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朱熹《诗集传》评:“言父母之恩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知所以为报也。”⑦

五、积极进取。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一个人所具有精神状态十分重要,在华丽的外表下,还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乐观奋发的心态,这样才更能体现男子的智慧之美。

《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三章诗开首都以“扬之水”起兴,以“激扬之水,鲜明的石”象征政变的危急,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描写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其中有担忧,也有恐惧。诗歌里的“君子”就是深得民心的曲沃桓叔。诗人把激扬欢腾的流水,比做自己见到桓叔后的喜悦心情,热切盼望桓叔早日成为诸侯,自己也能够有所建树。所谓“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面对混乱的局势,诗人盼望能够效忠于明主,为百姓的安危积极奋进。

《邶风·北门》也描写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现状,希望能够有所作为。《毛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尽管他背负沉重的压力,身不由己,但仍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依然具有冲动和激情,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

《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这是一首成王自己诵唱的祭祀歌,他在歌中表示自己不敢懈怠,不敢追求安乐,希望天下太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在短小的诗篇中,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创建、巩固王朝所作出的不同贡献,同时又宣扬了成王为完成父辈事业所作出的努力,他不断进取,居安思危,志在兼济天下。

六、爱情忠贞。早在《诗经》时代,时人对爱情的态度就十分坚贞,为了心爱的女子矢志不渝。在爱情面前,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愿意分享自己的另一半。在女性独特的视角下,男子的美德还体现在对爱情的态度上,只有忠贞不二的男子,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美。

《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0975.html

    上一篇:身上酸痛嘴苦的感冒

    下一篇:酒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