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怎么算?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闰月怎么算?篇一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怎么算?篇二
《农历的闰月是怎么计算的》

农历的闰月是怎么计算的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

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昨天在玄学版看到有人在询问闰月的紫薇该怎么算,以前也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八字闰月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 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29日的为小月, 30日为大月. 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 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 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 "闰四月", 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12个月, 日数为354或355日; 闰年13个月, 日数为383或384日.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 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 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從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农历的推算基础是以24节气为基础的,在传统的八字中也是用二十四节气之首的

立春作为新年的开始来推算的,如果以二十四节气为准,而不是以初一三十或二十九为月的交届点.换一句话说,不论你闰多少个月,还是闰哪个月,一切以节气轮回为准,因为节气一年永远是二十四个的,不会重复,也不会回头.比如二十四节气中芒种开始就是农历五月,历经夏至,到小暑为止,为真正命理学上五月的干支庚午.那么闰五月的干支是什么呢?也很简单,不论你什么时候开始闰,只要交了小暑,就是农历六月的开始,虽然日历上显示还是闰五月,但命理学上,其实已经暗里交了六月,也即是说,小暑一旦到,便是命理学上六月的开始,那么其月柱就是辛未,因为庚午的下一个柱就是辛未.比如今年公历7月7日辰时交小暑,也即农历闰五月十五交小暑.这样很清楚地就可以划分:闰五月初一至闰五月十五当天辰时仍是属于农历五月,因为还没有交小暑.而闰五月十五辰时开始直至立秋前就其实已经是命理学上的农历六月了.因此,很明显,闰月的干支并没有重复.只要将农历时间以二十四节气交节点压着数着轮下去,一定不会错,就什么都清楚明白了. 月份节气换算表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 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比如说出生时间是今年农历5月初十(公历6月2日)

查万年历可知是在立夏之后,芒种之前。

故算命依四月算(巳)。

闰月怎么算?篇三
《闰年闰月的来历与计算方法》

闰月怎么算?篇四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历来也是争议的一个热点。

遇到闰月怎么办?前人各有奇招,可归纳为六种:

1、依古法按下月算,这是斗数全书的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沿袭;

2、按当月算;

3、前15日算上月,后15日算下月;

4、按下月起身命二宫,而月系星曜仍以上月排定;

5、将当月和闰月加起来近60日后再分除;

6、依节气定其生月。

古人早就发现,一年二十四节气,与北斗及日月聚会有对应性的联系。每月,日月必相会一次,此为节,日月相会,斗再来会,则成一气,如当月北斗不与日月会,则节气均不能成立,成为闰月(见《中国医易学》)。 《张果星宗》有《月扶斗柄》(兰州大学出版社,第191页)一节:凡月建所在,则是斗柄魁星所指也,一年有十二候,斗杓随月建而转,至于闰月,则斗柄指于两辰之间,盖日月运行,与斗杓所指,相与经纬。

这两处,实际说明一个问题,闰月并非只由历法决定,相反,它是天地中的自然现象,在斗与日月的关系中,闰月是必然的衍生现象:此时斗不与日月会,斗柄指向“两辰之间”。

在有些万年历中,闰月的干支沿袭上月的干支。这等于是说,闰月按上月算了。可按下月算,也有道理,毕竟斗柄指向“两辰之间”,怎知只归上辰,不归下辰呢?到底如何?

清代《星历考原》引《汲冢周书》,指出:“中气以著时应,闰无中气(注:时宪历所规定),斗柄指两辰之间。故闰前之月,中气在晦(注:指阴历廿九或三十),闰后之月,中气在朔(注:指阴历初一或初二),当闰之月,节居月中(注:指闰月有节无气,其节必居于月中)。以前作前月用事,以后作后月用事,所以定四时成岁者,不越此乎?

以下转载,非本人观点 此段文字是笔者在浩瀚古籍中所找到的唯一一处与斗数闰月处理有关的文字,甚为珍贵,且

所言极合情理,它明确地提出了闰月的处理规则:闰月应以该月中气为标准,在前属前月,

在后则属后月。

但是,实践是检验的惟一标准,经笔者多年实践,发现上述观点都是与实际检验不符,笔者

的结论是:闰月应以当月算。

19年才有7个闰月,故闰月生人实在太少,笔者曾遇到过8——10个人,其中有3人是自己身边

的同事或朋友,比较熟悉,其余都是在网络上测算时遇到的,按当月算从无失误,因不熟悉,

在此不再例举(有的没有保留资料,在本论坛的性格热线就遇到两位,按当月算亦无差池)。

今将此三例罗举于下,供参考。

**********************************************************

例1:乾造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局 天秤座 │ │

│ │ 公历1957年10月11日 │ │

├──────┤ 阴历丁酉年闰八月十八午时 ├──────┤

│ 同 武杀│ 丁酉 庚戌 丙辰 甲午││

│ │││

│ 命身 │ │ │

├──────┼──────┬──────┼──────┤

│ ││ │ │

│ │ │ │ │

│ │ │ │ │

└──────┴──────┴──────┴──────┘

此人职业律师,笔者好友。

很小的时候就胖乎乎的,人送绰号”胖墩“(天同食神之故,一不消耗就积累脂肪),待人和气,一副笑脸,做事不愿意太认真,差不多多就行,也缺乏进取心(不愿入党,不愿当领导),喜欢听音乐(但唱歌跑调),非常喜欢看战争爱国片(流泪),曾一个人遍游贵州黄山一个月(爱游爱玩),六亲情深,妻子帮助很大(妻子是法官:)),喜欢别人帮助(至今我有时还要帮他忙),乏主见(在我的激励下才步入律师行业),曾二次遇到生命危险,一次掉入10米深的水井中,竟然毫发无伤,一次煤气中毒,在场三人,另外两人昏迷,他爬到窗边把窗打开,救了三条人命(天同食神制杀,不怕凶危,也必有凶危,否则天同无用,巧合的是两次生命危险均发生在14—25岁的七杀大限)。

试问:此等性情与经历,非天同何也?

例2:坤造

┌──────┬──────┬──────┬──────┐

│ │ │ │ 同梁 │

│ │ │ │ │

│ │ │ │ 命 │

├──────┼──────┴──────┼──────┤

│ │ │ │

│ │三局双子座│ │

│ │ 公历1963年6月3日 │ │

├──────┤ 阴历: ├──────┤

│ │癸卯年闰四月十二日酉时││

│ │││

│ │ 癸卯 丁巳 丁丑 己酉 │ │

├──────┼──────┬──────┼──────┤

│ 日巨 ││ │ │

│ │ │ │ │

│ 身 │ │ │ │

└──────┴──────┴──────┴──────┘

此人系多年前笔者一同事,相处一年有余。

脸一看就是太阳脸,脸盘又圆又大,皮肤白皙,戴眼镜(八字反映明显),举止大方,待人热情,心地善良,爱说爱笑,很能助人,有时不会拒绝别人,做事情比较细心认真,口才流利,

爱吃(均巨门特性),在单位里人缘非常好,也曾遭小人陷害,爱生气,与丈夫感情不太好。

以上性情及表现无不与日巨人的共同特征相符,试问:如按五月的廉破去看,可乎?

3、例3:乾造

┌──────┬──────┬──────┬──────┐

│ 武破 月│ │府同巨│ │

│ │ │ │ │

│ 身 │ │ 命 │ │

├──────┼──────┴──────┼──────┤

│ │ │ │

│ │ 四局巨蝎座 │ │

│ │ 公历1971年7月14日 │ │

├──────┤ 阴历: ├──────┤

│ │辛亥年闰五月廿三亥时││

│ │辛亥 乙未 庚子 丁亥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人系本人好友。

戴眼镜,人瘦(客星巨门),人极聪明,多学多能,好玩(天同性)学下象棋不久就能与我周旋(笔者半专业地学过象棋,曾赢过本市的冠军),好胜争强,喜欢驾御别人,有相当的感召力(有一次曾对我说:就是喜欢别人围绕在他的身边),能助人(曾多次帮助过我,此皆天府之表现),说话有时非常锐利直率(天府和巨门性),时常有惊人之语(例如曾自谓:性欲大于食欲),为人谨慎,这些年景况不佳,一直与朋友合作做这搞那,从不肯自己当老板,注重穿着,注意口碑,非常好面子,常与朋友争议,多是小事情(天府性)。

试问:此等秉性如何以六月的同梁论之?

以上三例,虽尚不可借此否定闰月节气说,但对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通说,至少可以证明其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另外,第一例已经过了节气,按闰月节气说应采用下月,但验证下来,还是按当月算非常符合。

本文的目的不在立而在破,因为一个理论的确定,在不能用演绎法来证明的情况下,必须以大量的实例来归纳证明,而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

紫微斗数与历法实例探讨

(本文为紫斗明灯原创,内容涉及历法领域的个人研究成果,声明保留一切权利)

一、历法概述

古今中外,历法众多,然归根结蒂,不外三种:一太阳历,二太阴历,三阴阳合历,此外中国还有另一套历法记载系统――干支(严格说起来,干支不是历法,而是一种时间的记载方法)。

太阳历是完全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现在通用的公历(格里高瑞历法)就是采用太阳历,太阳历完全不考虑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情况。

太阴历是按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或者说是月亮的圆缺规律)。在古代,人们总结了月亮的圆缺规律,把满月的这一天称为望日,而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这一天称为朔日,规定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或十六为望。由于月球公转一周为29.53天,因此要分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月初必朔,月中必望,并设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不设闰月,这就是纯粹的太阴历。由于它不考虑太阳黄道(地球公转)的情况,就会出现夏天会出现在11月、12月的情形,不利于农耕和其它社会活动。大约在夏代,一种协调太阴历与季节的新历法――阴阳合历出现了。

阴阳合历是既依月亮圆缺分月,又考虑设闰月平衡与回归年误差的历法,故实际上它是黄道(太阳周期)和白道(月亮周期)兼顾。阴阳合历以我国农历为代表,据说创于夏代,故也称“夏历”。自古迄今,农历都是成文历法,自 顼历开始,前后改历94次,现行的农历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农历,即清代颁行的时宪历。

时宪历是清朝顺治时期由德国人汤若望等人在明代《崇祯历书》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采用西方天文数据,但保留了中国传统历法形式,节气采用定气法,先后有《甲子元历》和《乙卯元历》两种版本,前者以康熙廿三年(1648甲子)为推算起点,采用第谷回归年数据(365.2421875日),后者以雍正元年(1723乙卯)为起点,采用牛顿回归年数据(365.2423日)。

时宪历与以往的历法比较,最突出两个的特点是:

一、首次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二、废明代大统历的一时百刻万分之法,借鉴西方的钟表制,规定半辰为一小时,一小时四刻,一辰八刻,一刻十五分,一日九十六刻即一千四百四十分,即现代通用的时分法。

时宪历的上述第二个特点则与铁板神数关系甚大,此不赘述,第一个特点,则与紫微斗数密切相关。

二、时宪历的闰月规则

1、十九年七闰规律:

农历平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共12个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日,12×29.53=354.36,故时宪历的平年为354或355天,而岁实(黄道一周)为365.2422天,两者相差约11天,以岁实365.2422和朔策(朔望月长度)29.53求最小公倍数,约为6939.6日,约19个太阳年,235个朔望月,235-19×12=7,故十九年中要设置七个闰月。这个规则最迟在中国春秋时期就确定下来。

2、闰月的设置: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一是平气法,(各节气的间距相等),二是定气法(交节气时太阳的位置固定不变),时宪历采用定气法。节气平均为30.44日,一朔望月长度为29.53日,其差值构成闰余,接近1天,故时宪历的节或气的日期每月都向后推迟1天,积累近15日,中气就会赶到月末,那么下个月必然没有中气,而只有一个节气,这个月就是闰月。

3、闰年的现象

有了闰月,该年就成为闰年。农历闰年有25个节气,其中有两个立春节,年初一个,年尾一个,称为“两头春”,而闰年的下一年必然没有立春,而只有23个节气,称为“隔头春”。

公元1915-2009年时宪历闰年统计表

年干支 闰月 年干支 闰月年干支 闰月 年干支 闰月 年干支 闰月

1 1915乙卯 1934甲戌 1953癸巳 1972壬子 1991辛未

2 1916丙辰 1935乙亥 1954甲午 1973癸丑 1992壬申 3 1917丁巳 闰二月 1936丙子 闰三月 1955乙未 闰三月1974甲寅 闰四月1993癸酉 闰三月

4 1918戊午 1937丁丑 1956丙申 1975乙卯 1994甲戌 5 1919己未 闰七月 1938戊寅 闰七月 1957丁酉 闰八月1976丙辰 闰八月1995乙亥 闰八月

6 1920庚申 1939己卯 1958戊戌 1977丁巳 1996丙子 7 1921辛酉 1940庚辰 1959己亥 1978戊午 1997丁丑 8 1922壬戌 闰五月 1941辛巳 闰六月 1960庚子 闰六月1979己未 闰六月1998戊寅 闰五月

9 1923癸亥 1942壬午 1961辛丑 1980庚申 1999己卯 10 1924甲子 1943癸未 1962壬寅 1981辛酉 2000庚辰

闰月怎么算?篇五
《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

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如何计算闰月?2006-02-27 12:53ipopo | 分类:民俗传统 | 浏览33515次 | 该问题已经合并到>>提问者采纳2006-02-27 12:54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一、 推算年干支口诀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

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在确定旬开始以后,以该年尾数四为起点,从下支开始挨位顺推,其公历年尾数分别是5,6,8,9,0,1,2,3,而后又是下旬的开始。“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将甲子年定为1984年,按口诀可知1994年为甲戌,2004年为甲申,2014年为甲午等。确定每旬开始的公历年数后,可根据需要顺推任何一年的干支,虽意性很大,可推千年万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时干支口诀 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同样,癸日子时吧的天干,因戊癸合干,以五为主,序数为5,从5开始数到壬,癸日子时为壬子时。 二、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

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如1998年,按上述方法可编成《井》和《坎》两卦,而今年闰5月为小月,上半年月卦符号为“: 。 : 。 。 : ”,下半年的月卦符号为“ = 丨 = = 丨 = ”,上半年卦第5、6爻间伏一阳爻,可知今年润五月为29天。 四、推算日干支口诀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历和农历两种方法推算。 ⑴ 农历日干支推算口诀: 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记心间,正一干支起根源。”农历的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固定不变。要推农历曰干支,先要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推算之年编上两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时运。除此之外,还要记住农历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础。“大后干同地支冲,小后干支退一天。”农历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循环2.5次。根据这一规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应在干同支冲的情况下,干支各减一位,则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为己卯,这个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为己酉。如果这个月是小月,则下月初一干支应在己酉退一位后确定,即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两句是在确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将这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规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将该日天干隔一位顺推,而地支不变。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为甲子,则十三日干支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为戊子。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根据所推之日属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这天的干支了。 ⑵公历日干支推算

口诀: 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 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为根源,大小二月记心间。”推算公历日干支,首先要记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时,还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数。公历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变的,唯独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哪年二月为29天,那年二月为28天。“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公历小月为30天,按农历大月推算口诀,我们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与下月初一干支则是天干相同地支相冲。公历大月为31天,在小月干地相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加一位数,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为闰,干同支冲退一天。”经过研究,发现凡地支为申、子、辰的年为公历闰年,二月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时,可按农历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冲的基础上,干支各减一位,则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冲退二天。”除地干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冲规律,干支各减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与农历日干干诀后两句相同。 五.实例:推算1998年农历6月初10日午时的干支。 ⒈先按《农历大小月卦口诀》,将98年农历大小月,排上两卦,并标出闰月。同时,记住正月初一日和元旦日干支。 ⒉推算1998年的干支。我们按《推算年干支口诀》在手掌上将地支子位定为甲子,为1984年,并将大拇指按在地支子位上。按“隔位逆推十年正”,大拇指从甲戌94年开始顺推,即94年为甲戌,95年为乙亥,96为丙子,97年为丁丑,98年干支则为戊寅。 ⒊推算农历6月份干支。确定1998年戊寅干支以后,按《定月时干支诀》,戊干与癸干合以戊为主,戊的序数为5,将大拇指固定在戊位上。“年干隔位配寅月”,从戊位开始,将大拇指顺数,隔过天干,已,庚,辛,壬、癸五干到甲,便是98年正月的天干,即正月干支为甲寅,再从寅支开始,按甲,己,丙,丁,戊6月干支为己未。 ⒋推算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干支。 ⑴推算农历日干支。如前所述,98年大小月卦为《井》和《坎》。因为闰5月为29天,为阳爻,伏在《井》卦第5、6爻问,卦形为 =丨= 丨丨= 。 因为要推算的是农历98年正月初一日干支为己亥,先用大拇指在手掌亥支上定位,然后按《农历日干支推算诀》中的“大后干同地支

冲,小后干支退一天”的规定,逐月推算初1日的干支。正月为大,干同支冲,大拇指跳到巳位上,2月初1日干支为已巳;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亥位后,再减1位,3月初1日干支为甲戌;3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辰支后退1位,4月初1日为癸卯;4月为大,干同支冲,大姆指跳到酉干,5月初1日为癸酉;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卯支再退1位,闰5月 初1日为壬寅。闰5月为小,干同支冲各减1,大拇指跳到申支后再退一位,六月初一干支为辛未。知道6月初1日的干支后,从此位顺推初10曰的干支为庚辰。 ⑵、推算公历8月1曰干支。 98年干支为戊寅,年支不属于申子辰,故98年2月为28天。按《曰公历干支推算口诀》中“小月干同地支冲,大月上句加一天------,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冲退两天”的规律,逐月推算。98年干支戊申,大拇指定在申位上。1月为大,干同支冲加一天,大拇指由申位到跳到寅,加1支到卯,2月1日为己卯,2月28天,干同干冲退二天,大拇指跳到酉位退二支,3月1日为丁未;3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丑进一位4月1日干支为戊寅;4月为小,干同干冲,大拇指跳到申位,5月1日干支为戊申;5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酉位,7月1日干支为己酉;7月为大,干同支冲加1天,大拇指跳到卯进1位到辰,8月1日干支为庚辰。 ⒌推算农历6月初10(公历8月1日),该日干支为庚辰。我们按《定日时干支诀》知道,该日干庚与己相合,按“天干五合前为主”,以天干己来推算,己的序数为2,将大拇指定在天干己的位置上。“日干定时本身数”,大拇指从第二位到丙,可知庚辰日子时为丙子。将大拇指从丙子顺推到午年时,天干为壬,午时干支为壬午。 经过在掌上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可知98年农历6月初10日(公历8月1日)午时干支,分别为戊寅年己未月庚辰日壬午时。 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⒈要在理解《冯氏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的基础上,将巧记口诀和在掌上定位推算结合起来,并经常对照万年历进行推算,才可能达到熟练生巧,运用自如。 ⒉再运用此法时,应先制定一种表格,并随身携带,供推算年干支时使用。 此表格如下: 年序号 本年大小月卦(闰) 立春月日时 正月初一日干支 元旦日干 支 1988 :丨:丨丨::丨::丨: 正月初八庚子日辰时 己亥 戊申 1999 丨丨:丨丨:丨:::丨: 腊月十九丁亥日未时 甲子 癸丑 在推算逐日干支时,一定要注意大小月,分清干同支冲和干同干支冲加减的区别。 掌上巧推年月日时干支法(附录) 一、 逐年推算元旦

闰月怎么算?篇六
《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闰月的推算 (转载) 2011-01-30 23:27:35| 分类: 算理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如何根据公历推算农历?公历每年是365天零5个多小时,集时以润年,所以每四年一润。农历每年是354天少一天或多一天,所以公历与农历之间大约相差11天,每4年润掉1月之后还有14天。公历二月只有28天,润年时有29天。实际的公历与农历一年的差距是大约10.4天,4年润日,3年润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12年润月润日之后还有大约4.8天,需要大约6.33个12年才能以一个月而全部润尽,也就是说公历与农历此时重合,重合的周期是6.33*12=76年。上一次重合的时间是1977年,再往前是1901年。知道这些就可以理解以下由公历推农历的计算公式了。公式1:N=4Q+R(N是所求年与1901或1977之差,将其分解为4的倍数与余数,所以它与Q、R都是自然数);公式2:[14Q+10.6*(1+R)+M]/29.5........X(M为年内日期序数,即所求日距元旦日的所有天数,X为总数除以29.5之后的余数,即为所求农历,X取整数部分)。例:今天是2005年4月12日,求农历数:2005-1977=4*7+0,即R=0,Q=7;M=31+28+31+30+12=132,由公式2可知有:[14*7+10.6*(1+0)]/29.5=8........4.6,即X=4.6,取整数部分为4,即农历为3月初4<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闰月怎么算?篇七
《闰年闰月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闰月“与“闰年”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

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

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

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

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

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1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

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

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农历干支的推算 Writen By 易通(QQ:17793047)

一. 简单的历法知识

干支的推算和历法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大家首先应该对历法有所了解,若已具备相关知识,可跳过此部分。历法是以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在运行时间上的关系,制定时间顺序的法则。现行的历法大致分为三类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历,

1.“太阳历”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是以“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侧重点制定历法,首先规定一个“回归年”为一年,为365天,然后规定每年有12个月,1,3,5,7,8,10,12月为大月31天,其余月为30天,由于“回归年”的准确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四年则与实际回归年差一天,因此每四年设一个“润年”366天。

2.“太阴历”并非我们所说的农历,他是以“朔望月”(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侧重点,首先规定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一个月,然后规定12个月为一年,一个“朔望月”大约为29.5306日,因此设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12个太阴历的月是354天,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3.“阴阳历”才是我们常说的农历,之所以叫“阴阳历”是因为他兼顾了“回归年”和“朔望月”两个时间特点,他同样是首先规定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一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29天,但农历的大小月由推算决定,以“朔”(月亮不出现的日子)为每个月的初一,并使用“闰月”的办法解决太阴历的不足。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设置“润月”的目的是为了使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即

m×365.2422=n×29.5306 (1)

这样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也因此得名“阴阳历”。

再看,由式(1)有 m / n=29.5306 / 365.2422 则m、n之比为1/12、2/15„„19/235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最后一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235 - 12*19)。请看下列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 = 235×29.5306 =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至于如何在19年里安放这7个润月,则要根据节气。现在置闰

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为什末有的月会没有“中气”呢?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依春分起算,奇数称朔气,偶数称中气。所谓朔气在前(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中气在后(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因为农历是阴阳历,他的阳历部分就是二十四节气,而阴历月的天数,十二个月只有354天,所以用闰月的方法来调节,而这个框架,就是用二十四节气,如发生某个阴历月没有中气,就把这个月定为闰月,沿用上个月的名称.一般19年7闰.

阴阳历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却使回归年,朔望月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自夏商代一直流传至今,“阴阳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历”、“殷历”,而“阴历”则一般指“太阴历”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二. 干支的推算

有了历法知识推算干支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几句话就可以解决。(以下所说日期均为农历日期)

1. 日干支的推算

日干支的推算首先要知道要推算年,正月初一的干支,由正月初一的干支推算出相关月的初一,最后再加上相应的日期数,即可得到该日干支。例如:计算2002年7月12日的干支,(1)首先要知道02年正月初一的干支是“辛亥”,“辛亥”在六十甲子的序数是48。(2)然后推算7月初一的干支:7月是单月,正月初一的干支数不加30,还是48。在7月前有三月、五月两个小月,则将正月初一的干支数减2变为46,此时的干支序数46即为7月初一的干支-----己酉(3)最后加上11即为7月12日的干支-----庚申(46+11=57)。因此如果知道每年的正月初一的干支和该年何月为小月,即可推出该年任何一日的干支。

为什末这样算能得到日的干支呢?下面我来解释一下:日干支的推算最关键的步骤是求每月的初一的干支。我们知道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则由此可知两个大月一共有60天,正好是六十甲子的个数,即:如果第一个大月的初一如果是“甲子”的话,第二个大月的三十日一定是“癸亥”,第三个月的初一则一定还是“甲子”。若是一个大月一个小月(不妨设第二个月为小月)一共有59天,比六十甲子的个数少一个,即:如果第一个月的初一如果是“甲子”的话,第二个月的二十九日一定是“壬戌”(第二个月的初一是“甲午”,因为是前面是30天,30个甲子),第三个月的初一则一定是“癸亥”,因为是59,少了一个。由此我们则可以知道推算的原理,若想求某个月初一的干支,则只需将本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减去所求日期前面的小月里缺的那些天即可,有几个小月减几天。但还要注意单双月的问题,双数月求初一干支的时候要在正月初一的干支数上加上30,单数月则不用加,原因很简单双数月的初一正好处在60甲子的中间(30),如前面说第二个月的初一是“甲午”,因为是前面是30天。2002年7月是单数月因此不加30,下面再举一个双数月的例子:

例一:2005 年4月15日

(1) 05年正月初一的干支是“甲子”,序数是1

(2) 计算4月初一的干支:

(a) 4月双数月,要在正月初一上加30,变为31(1+30),

(b) 4月前面有正月、三月两个小月,要从31中减去2,变为29,此29即为4月初一的干支序数,4月初一的干支--------壬辰

(3) 知道了4月初一的干支,只要再加上14天即为4月15日的干支数43-----丙午。 例二:2005年5月12日(计算过程中最好带着数字算)

(1) 05年正月初一的干支是“甲子”,序数是1

(2) 计算5月初一的干支:

(a) 5月是单月,正月初一的干支数不加30,还是1

(b) 5月前面有正月、三月两个小月,要从1中减去2,变为 –1

(3) 知道了5月初一的干支数,只要再加上11天即为5月12日的干支数10------癸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润月,其实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也是看润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这里就不具体叙述了。以上推断需要对六十甲子的序数有所了解,最好能背下来。如果背不下来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由于天干地支是10配12,因此干支序数的个位必为对应的天干,干支序数除以12的余数必对应地支。例如前面43,个位是3,因此天干是“丙”。43除12余7,因此地支是“午”,为丙午。

总结:只要知道某年正月初一的干支和该年何月为小月,即可推出该年任何一日的干支。例如知道05年正月初一的干支,知道05年小月为“正三五八 十腊”,就可计算出今年的日干支。 运用以上原理同样可以由阳历推出干支,只是稍有不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总结。

2. 月干支的推算

月的推算要比日的推算要简单的多,根据《卜筮正宗》年上起月法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位从庚上,

丁壬壬位顺行流,

戊癸之年何方法,

甲寅之上好追求。

例如今年是乙酉年,根据口诀“乙庚之岁戊为头”,则今年开头为“戊寅”月,由此可继续往下推任意一月的干支。

3. 时干支的推算

首先知道日的干支,根据 日上起时法 口诀: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

壬子是顺行.

例如今日是乙亥日,则由口诀“乙庚丙作初”,因此今日从“丙子”时起。

干支的推算从根本上说是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推算方法也可能有很多。以上只是我使用的方法,算是抛砖引玉。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不严密、不周全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指出。

依春分起算,奇数称朔气,偶数称中气。所谓朔气在前(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中气在后(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因为农历是阴阳历,他的阳历部分就是二十四节气,而阴历月的天数,十二个月只有354天,所以用闰月的方法来调节,而这个框架,就是用二十四节气,如发生某个阴历月没有中气,就把这个月定为闰月,沿用上个月的名称.一般19年7闰.

中国历法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闰月怎么算?篇八
《中国农历如何计算》

网络趣读:中国农历如何计算?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即将到来的春节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四条规则: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的时刻的计算以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为准。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

2.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3.每年的冬至总是落在这年的十一月中。从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称为一岁。如一岁中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这一岁为闰岁,要加入一个闰月。

4.闰岁中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一岁中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闰岁中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不过若已知当年的阴历,则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估算出下一年春节的日期。这种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年份。找到当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的阳历日期,将月数减十而日期数加九再减掉月数,如果得出的日期在下一年的阳历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十九日之间,则春节就是那天,误差不超过前后一天。例如2002年阴历十一月一日对应阳历的12月4日,则按此方法预测的2003年春节的日期为2月1日,与实际日期相同。

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点却是固定的?

这个不一定,大致有一天的误差(往前一天或错后一天)(摘自百度知道)

2、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移动360°,从冬至起,每隔30°为一中气。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气节和十二个中气,其中中气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

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中气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名词。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小寒 大寒

闰月怎么算?篇九
《农历怎么计算的》

农历怎么计算的.

标签:农历 阳历 阴历 年历

回答:2 浏览:14300 提问时间:2007-04-20 12:59

农历年历是如何计算的?为什么也会有平年闰年之分?一般是多少年出现一次闰年.

补充问题

我所说的农历在我们这里指的就是阴历,而不是阳历

.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

揪错 ┆ 评论

蓝月

[学妹

]

农历是古时候按太阳得运行总结出来得一套计算日子得方法。

一般得每四年都会有一个闰年,就是每四年就会多一天。

关于农历的知识

农历(夏历,殷历,古历,黄历,旧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当然说1月2日也是对的。

农历的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在公元纪年的1月20日后至2月底之前。如农历的正月初一可能是1月21日,也可能是2月20日;反之,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元纪年的1月20日至2月底前。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推算方法:此诀是为了掌握某年农历大小月的排列顺序和有否闰月而编的。“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在

正常情况下,农历每年为十二个月。我们可以将一至六月编为前卦,七至十二月编为后卦,几一年编为两卦,并以一月为前卦的处爻,七月为后卦的初爻。“阴大阳小编上卦,遇有闰月年十三”,我们将大月规定用用阴爻表示,小月用阳爻表示,按大小顺序用阴阳爻将一年编为两卦。遇到有闰月的年份就多出一个月,一年为十三个月。“闰年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在出现有闰月的年份时,按闰月大小用阴阳爻表现出来,并标在

闰月的前后两月的爻位中间的左侧,如同伏卦一样,一看便知到闰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同时,提醒您农历年、的确定,不是按万年历编出的月份确定的,而是按节气确定的。如1998年,按上述方法可编成《井》和《坎》两卦,而今年闰5月为小月,上半年月卦符号为“:

。 : 。 。 : ”,下半年的月卦符号为“ = 丨 = = 丨 =

”,上半年卦第5、6爻间伏一阳爻,可知今年润五月为29天。

如何判断闰年?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回答:2007-04-20 13:07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

共4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天外客

[大师

]

你的问题如下:为什么四年一闰,每隔四年添一天?为什么第一百年又少闰一天?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化作分数就是

10463

365————

43200

展开连分数,就得到:

1/4,7/29,8/33,31/128,163/673, 10463/43200

这说明,四年加一天是初步的最好的逼近,但29年加7天更精密些;33年加8天又精密些(也就是99年

加24天,我们现在是100年加24天);128年加31天更精密(也就是说,头三个33年加8天,后一个29年加7天,共128年加31天。在四百年内,有三个128年,四个4年,所以四百年加97天,这与现在的算法相同);等等。

资料来源:华罗庚《高等数学引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1943.html

    上一篇:长白山的诗

    下一篇:赞扬老师的诗

    【闰月怎么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