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兰花的句子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赞兰花的句子篇一
《赞兰花》

赞兰花

“淡泊、美好、高洁、贤德。”这五个词是在形容谁呢?那就是孔子笔下“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像君子一样的兰花。

中国是兰花大国,兰花在中国的品种就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就有清新的吊兰,高洁的蝴蝶兰,优美的紫罗兰,大气的君子兰,还有淡泊的报春兰等等,数不胜数的品种。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端庄素雅的风韵,历来为人们推崇和钟爱,与梅、菊、竹称为四君子。古往今来,描绘和赞赏兰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兰花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至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品种,已有二千多年培栽培历史。根据史记记载:最早的兰花栽培历史是在春秋时期。在古代还有成千上百的诗人、词人在字里行间中赞叹过兰花的美,如:《兰亭序》、《咏兰》„„其中有一句就是“气质美如兰”,借以形容人的高雅脱俗,而这一句也正说明了兰花气质的高贵。

兰花是一种极难种植的植物。要种兰花对土壤的要求是高上再高。种的时候还要有十足的把握,多一些,少一些,松一些,紧一些都会影响到兰花的生长。其次兰花还喜欢阴暗的地方,就像新生的婴儿般娇嫩,顶不了熊熊烈日。兰花作用繁多。可以食用,可以药用,还可以拿来清新空气„„除了这些这位“花中君子”在古代可是常常进产房呢!说到它为什么常常进产房还要说到它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催生。哈哈,想不到吧。据说妇女若遇到难产,医生就会去那一盆兰花放在妇女旁。产妇闻到了兰花的香气就像刚爬出地狱的虫子一样,奇迹生还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此钟爱兰花?原来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兰花的清香,而是从兰花身上找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你看,兰花并不起眼,但它却把幽香奉献给了人们,而当你注意到它时,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从来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献自己,这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像环卫工人,他们的职业非常普通,可是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是他们把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奉献给了人们。这不正是兰花精神的写照吗?我赞兰花,赞它那幽幽的清香,但我更赞它那不炫耀自己却把清香奉献给人们的精神。一阵花香从鼻尖飘过,它没有荷花的纯净,它没有玫瑰的娇艳,它没有百合的清香,但它在我的心中是最美的。它就是“淡泊、美好、高洁,贤德的花中君子”——兰花!

重庆江津区江津市第二中学初一:思想如同往昔

赞兰花的句子篇二
《赞美兰花》

赞美兰花

我天生喜爱绿色的竹和幽雅的兰这两种植物,兰是其中之一。我喜爱小小青苗样的兰花,也叫兰草花。她生长在山涧坡岭田园石逢,从不惧怕严寒酷暑,从不惧怕山高峻险,从不贪图富贵家庭,从不嫌弃贫穷潦倒,把她种在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开花赏悦于民,其品德是何等的高尚!胸怀是何等的宽广!我酷爱这微微淡紫色的兰草花,只要一想到这样的兰草花就好象闻到了扑鼻的淡香,只要一看到这样的兰草花,就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恨不能挖回家种满屋里院里赏其花闻其香,醉倒在兰草花的清香中,好不美哉!

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有花叶娇小细嫩、质朴纯真、素雅秀丽、幽香清醇、醉人心脾、益人神志的优良品质;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独处静山深谷不寂寞,不以无人不吐香;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身处富贵人家不娇贵,不以家贫人家藏芬芳;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那一尺多长的绿叶是那样的闲情逸致,温文尔雅、柔韧兼之;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那高贵淡紫的花瓣婀娜娇姿,飘逸洒脱、香气清雅;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如苏辙《种兰》诗中赞叹到:“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怜霜;根依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常见楚词章”极优秀的品质,世间赞美她的诗词数不胜数流传千秋,幽幽清香的兰草花是那样令人百看不厌诗画联篇。她是画家画笔中的神草神花!她是诗人墨香中的神医良药,人们一看见她就神清气爽!说到底,我酷爱兰草花,是酷爱兰草花有 “兰无人自香,人有兰自醉” 的高尚品格和独有的精神风貌,是兰草花有„香中王‟的独有魅力征服我倾心于她!我酷爱兰草花,还因为她清新寡欲,优雅高贵、朴素大方、细致微妙。正如元朝余同麓诗中所写:“手培兰蕊两三载,日暖风和次第天,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就是兰草花的品质、兰草花的气度和兰草花的风范,她永远不骄不燥含苞待放,她永远静悄悄的开静悄悄的香。

我酷爱兰草花,赞美兰草花,也顺便赞美有兰草花般气质风度的女人。 因为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情注心灵、思维敏捷、聚思成文、提笔成章;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气质不凡、高雅脱俗、胸襟宽广、悦人悦自;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有独特见解、心领神会、深刻感悟、清婉柔淑;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生活充满快乐、注入伤感、领悟生活、享受人生;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喜欢书的墨香、音乐旋律、天的湛蓝、心的宁静;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会收获爱情、色彩斑斓、依恋不舍、柔肠衷肝;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珍惜亲情、宽待友情、嘘寒问暖、情重谊长;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自强不息、逆境还生、自重自爱、寂寞无惧 ;总之,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象幽兰草一样清雅淡香、纯情如水、婉约如兰、韵味香醇。

啊,我酷爱兰草花,我赞美兰草花,同时也赞美如兰草花般的女人,学习兰草花般的女人。幽兰慧心是做女人的最高境界!清淡高雅是做女人的美丽永存!

表达了作者喜爱兰草花,更喜欢如兰花般的女人。

之所以喜爱,是因为兰草花有一种内在的气质:那种花中有草,草中有花的感觉清新淡雅。她的绿叶是那样的闲情逸致,温文尔雅.之所以喜爱,是因为兰草花有一种高贵的品质: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幽幽的独自吐露着芬芳,她永远静悄悄的开静悄悄的香。

作者更喜欢如兰花般的女人。如兰花的女人不一定漂亮,但清婉淑良 ,内敛于心。 如兰的女人不一定辉煌,却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和自身的感悟。她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兰心蕙质。如兰的女人 ,她会淡定地看待生活的挫折,享受生活的娴静。如兰的女人是充满爱心的女人。也有独特的气质。

我发现作者就是兰花般的女人。让作者的朋友你说呢?

我喜爱小小青苗样的兰花,也叫兰草花。她生长在山涧坡岭田园石逢,从不惧怕严寒酷暑,从不惧怕山高峻险,从不贪图富贵家庭,从不嫌弃贫穷潦倒,把她种在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开花赏悦于民,其品德是何等的高尚!胸怀是何等的宽广!我酷爱这微微淡紫色的兰草花,只要一想到这样的兰草花就好象闻到了扑鼻的淡香,只要一看到这样的兰草花,就目不暇接、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恨不能挖回家赏其花闻其香,醉倒在兰草花的清香中。

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有花叶娇小细嫩、质朴纯真、素雅秀丽、幽香清醇、醉人心脾、益人神志的优良品质;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独处静山深谷不寂寞,不以无人不吐香;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身处富贵人家不娇贵,不以家贫人家藏芬芳;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那一尺多长的绿叶是那样的闲情逸致,温文尔雅、柔韧兼之;我酷爱兰草花,是因为她那高贵淡紫的花瓣婀娜娇姿,香气清雅;我酷爱兰草花,

是因为她如苏辙《种兰》诗中赞叹到:“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怜霜;根依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常见楚词章”极优秀的品质,世间赞美她的诗词数不胜数流传千秋,幽幽清香的兰草花是那样令人百看不厌诗画联篇。她是画家画笔中的神草神花!她是诗人墨香中的神医良药,人们一看见她就神清气爽!说到底,我酷爱兰草花,是酷爱兰草花有 “兰无人自香,人有兰自醉” 的高尚品格和独有的精神风貌,是兰草花有‘香中王’的独有魅力征服我倾心于她!我酷爱兰草花,还因为她清新寡欲,优雅高贵、朴素大方、细致微妙。正如元朝余同麓诗中所写:“手培兰蕊两三载,日暖风和次第天,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就是兰草花的品质、兰草花的气度和兰草花的风范,她永远不骄不燥含苞待放,她永远静悄悄的开静悄悄的香。

我酷爱兰草花,赞美兰草花,也顺便赞美有兰草花般气质风度的女人。 因为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情注心灵、思维敏捷、聚思成文、提笔成章;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气质不凡、高雅脱俗、胸襟宽广、悦人悦自;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有独特见解、心领神会、深刻感悟、清婉柔淑;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生活充满快乐、注入伤感、

领悟生活、享受人生;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喜欢书的墨香、音乐旋律、天的湛蓝、心的宁静;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会收获爱情、色彩斑斓、依恋不舍、柔肠衷肝;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珍惜亲情、宽待友情、嘘寒问暖、情重谊长; 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是自强不息、逆境还生、自重自爱、寂寞无惧 ;总之,兰草花般的女人,她一定象幽兰草一样清雅淡香、纯情如水、婉约如兰、韵味香醇。 啊,我酷爱兰草花,我赞美兰草花,同时也赞美如兰草花般的女人,学习兰草花般的女人。幽兰慧心是做女人的最高境界!清淡高雅是做女人的美丽永存!

看兰草照片有情而发

终于看到了兰草的照片,我心情无比喜悦。让我看她照片,说明珍惜这份友谊,原本不答应,可我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她,语言淋湿了她眼睛,她暗自疼我、爱我、恋我,又怕我,心里很矛盾,最后心一狠朝我这边走来,亮出了埋在心底的二张照片。此刻我的心里想蜜一样甜。

我端详照片很久很久。金发、匀称的身子,喜笑颜开,站起来亭亭玉立, 很像朝鲜的美女。照片上的兰草远远注视别豹子的一颦一簇、一举一动,眼睛里好像在说:“豹子,我爱很久了,你怎们没反应呢,快来碰我,想死你拉。”兰草在不是我心目中的人模草样,而是人模人样。我再也不模糊身影,以后还能听到温柔的声音。我自信,哈哈哈哈哈。

赞兰花的句子篇三
《14班 兰花赞》

兰花赞

高一14班 张晓丹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

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别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篱圃蕙非吾藕,付

与骚人定等差。” ——宋·杨万里《兰》

兰花实在是值得人们喜爱的花,我赞美兰花。

兰花生于山野溪谷之间,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在无人问津的地方,

兰花静静的绽放 ,静静的调零。偶尔与友人相约,到那深山老林中

游赏,面对那郁郁葱葱的树木,流水潺潺的美景,会令人心旷神怡。

轻轻闭上双眼,忽闻一阵幽香飘来,浓郁却不浓烈,醉人却不袭人,

是沁人心脾的香,让你有更清新的感觉——是兰花!在万绿丛中惊奇

的发现一株兰花,幽悬兰草,在如此孤僻的境地还有这样的尤物,给

人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兰花是隐士,孔夫子说过:“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

子修道之德,不为贫穷而改节”。兰花确实是不平凡的花,是值得人

们喜爱的花。

兰花终年常绿,多而不乱,仰俯自如,姿态端秀。那飘逸俊芳,

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

的香味自古受人喜爱。特别是它的香气,被人誉为“王者之香”。所

以,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陶冶

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这就是兰花,它没有逃离的美颜娇容,却有着清雅脱俗之美。它

是值得人们喜爱的一种花,我赞美它。

兰花,还有“德花”之美誉,人们都说,养德就得养兰,养兰更

能养德。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有民族上的深远意义,在中国传统四

君子梅、兰、竹、菊中,与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

花被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高尚品质。好的文章被称为

“兰章”,杰出的人物去世说“兰催玉折”„„兰花还是友谊的象征,

朋友结义称为“金兰结义”,真挚的友谊称为“兰谊”。孔子曰:“与

人善交,如入藏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其俱化”。千百年来,

多少名人雅士对兰情有独钟,孔子借兰喻事,,王维颂兰,郑板桥画

兰;革命老将朱德,董必武等人也十分钟爱兰花。张学良将军爱兰,

与夫人一起在家中侍弄了近百盆,他曾对记者说“兰是花中君子,其

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兰的意境高远,我喜欢它„„”

我爱兰花的外形,兰花的品性,更爱它的象征意义!兰花确实是

一种值得人们喜欢的花,我赞美兰花!

评语:行文流畅,文采飞扬,兰幽,人纯。(王传玲)

赞兰花的句子篇四
《写兰花的诗句》

描写兰花的诗句

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幽悬兰草 遇净土而生 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咏 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描写兰花的诗句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

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赞兰花的句子篇五
《有关兰花的诗句》

有关兰花的诗句

(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 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

赞兰花的句子篇六
《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

文件来源于 管理资料下载网

描写兰花的诗句大全

(宋·苏轼)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兰》

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雾无门不可通。

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无中。

《蕙》

丛丛蕙草水之涯,绿叶阴深半欲遮。

最是清风披拂处,一茎嫩玉九枝花

兰花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

元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兰花

明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二首

明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画兰

清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唐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 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 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陈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糇粮。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唐 温庭均《观兰作》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各言艺幽深,彼美沓素茎。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易地无赤株,涌土亦同荣。赏际林壑近,泛余烟露清。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真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 孙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的皪添幽兴,芊绵动远情。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为感生成惠,心同葵藿倾。

唐 郑谷《投所知》

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阴。却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 唐 无可 《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宋 杨万里 《兰诗》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江蓠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赞兰花的句子篇七
《兰花赞歌》

赞兰花

五3 覃斯慧

兰花,

你是一位美丽的少女。‘

娇小的花朵吐出芬芳,

细长的叶子舒展腰身。

兰花,

你是一个谦谦君子。

不与其他花争奇斗艳,

只在一旁默默地吐芬芳。

兰花,

你是圣洁的天使。

古代,

好文章被称为兰章,

情谊深厚的好友成为兰友, 因此,

你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兰花,

你如此美丽,

如此高贵圣洁,

我们是多么喜爱你呀!

美丽的兰花

五3 覃斯慧

兰花,

你小小的花瓣,

娇小玲珑,

散发阵阵清香。

长长的叶子,

碧如翡翠,

尽显婀娜。

兰花,

你是多么美,

多么美。

花儿似白玉,

叶子似翡翠。

你那优雅的身姿

会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永远也不会被忘记。

咏 兰

三年(3)班 梁恩爔

兰,像优雅高贵的女士。 兰,如坚强勇敢的勇士。 犹如清新脱俗的书本, 好比谦虚低调的学者。

不与百花争奇斗艳, 无畏寒冬风霜雨露。 兰,真是花中真君子!

咏兰 五2 罗逸琪 众花之中, 吾独爱兰。

具王者之香, 而不畏严寒。 备端庄花容, 且甘于寂寞。

无人亦自芳, 久居山崖旁。 素洁亦坚贞, 不争艳夺光。

魅力无比, 品质高尚。 高洁兰花, 世间花仙。。

兰品 五2班 罗逸琪 兰正兰纯, 兰质惠心。

红黄蓝白紫, 色彩多奇丽。 叶立含正气, 艰困不改节。 将毕生奉献, 幽香共百草。 既独具四清, 美貌予众人。

性情真宽厚, 和顺又自然, 为花中君子。

赞兰花的句子篇八
《试论兰花的品格》

试论兰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学意义

◇洪淳生◇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铸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社会越发达,文化的分类就越细。兰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兰文化起源较早,据兰花专家吴应祥同志在《中国兰花》一书中介绍,兰花在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几千年的兰文化历史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纪事、绘画作品多如恒河沙数,积淀深厚。开展对兰花和兰文化的研究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的审美观,激发我们对养兰的兴趣。下面,我们就兰花的品格、形象及美学意义,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兰文化自然属性中升华出来的几种主要品格

松树有松树的品格,梅花有梅花的品格,兰花也有自己的品格。它的品格是: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幽香清逸,甘于寂寞;孤傲独标,品位高雅。

1、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兰花是素洁的,她长在深山,远离尘嚣,不受污染,不被浸染,即使偶尔有点微尘,也会很快乐被雨水、露水洗濯而去。因此,她能经常保持素雅纯洁。正如刘克庄在《咏兰》一诗中所说的那样:“萧艾荣枯各有意,深藏芳洁欲奚为?世间鼻孔无凭证,且伴幽窗说楚词。”诗人在诗中特别强调深藏芳洁。正如鲁迅先生讲的那样:“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由此,我们可是以看出一个人澄清纯洁却是最宝贵的东西。 兰花是素洁的,但她更是坚贞的。兰花品性坚贞,不怕飞雪亚霜,任凭环境多么恶劣,她们不改其油油的绿意,坚持她那舒展纤细的造型。韩愈在《猗兰操》一诗中说过:“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刘克在《兰》一诗中也说过:“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兰花虽遭贸贸雪霜之欺凌打击,仍能保持荠麦茂盛之状,且始终保持自己清幽的贞洁。春秋一贯,寒暑一色,这在其他花是根本做不到的。有些草木植物是霜未至而叶先落,雪未降而身已枯,很难像兰花一样,保持自己的坚贞。

2、幽香清逸,甘于寂寞。兰花造型别致,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芬芳。孔子称她有王者之香,颜师古在《幽兰赋》一文中称她为国香。张衡在《怨篇》一诗中写道:“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花。虽日幽深,厥美弥嘉。”王淑之《兰菊铭》中说:“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薰百草,色艳群英。熟是芳质,在幽愈馨。”兰花之香,品位高远。她有着淡淡的清香,轻轻袭人,沁人肺腑,一丝一缕,令人心旷神怡,忘怀不得。多少人足迹遍山隅,为的是寻访芳踪,追求那无以言传,只可意会神受,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让人有飘飘然的感觉。兰花之香不像其他花那样浓香扑鼻,而在于一个清淡的“幽”字。兰花之香,借助山间天然之风,递送远芳。苏辙《答琳长老寄幽兰》一诗说:“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这诗倒是写出了文人追逐兰花芬芳的心迹。

3、孤傲独标,品位高雅。兰花品位高。她稀少而孤傲,不像白居易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杂草易生长,更容易衰败,相比于其他野花,兰花真可以称得上有些傲慢了。有诗人这样写道:“幽兰不共群芳处。”兰花长在深山,她是不喜欢和其他花卉在一起凑热闹的。兰花品类珍。兰花品类繁多,有珍品,精品,极品。有的兰花,价值连城。一株名兰在手,令人把玩这已,赞叹不已。兰花虽可驯养,移植,但毕竟天生野养,,更值得弥足珍贵,不像杂草繁多而低贱。兰花种植要求高。她不像其他花可以随便种养,她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无论是空气、湿度、水分、,还是阳光、泥土、肥料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物以稀为贵。兰花正因为稀少,她才见得珍贵,又因为她的品性及由此形成的兰文化,因而更显出她的高雅。

二、兰花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和兰文化的发展

1、兰花形象

其实兰花只有简单的几种造型,无所谓自己的形象,只是历代文人通过兰花来抒写心中的情绪,借兰花之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因而塑造出几类不同的兰花形象。一是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表现隐士形象这一类诗最突出的当推郑板桥。郑板桥在许多诗中都透露了要隐居深山,企图逃避纷繁复杂的社会纷争喧嚣,尔虞我诈,真正过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日子。如他在《题兰竹石图轴》一诗中说:“高崖峻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便以乾坤为巨室,与君高枕卧其间。”“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画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郑板桥

在经历宦海沉浮后,他看破红尘,很想遁入深山,返归大自然,过一种餐霞吸露,潇洒落拓,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他凭借自己的诗笔与画笔表达了自己这一美好理想。二是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形象。郑板桥想当隐士,只是看不惯当时社会的肮脏无耻,他只有看破后的澹泊宁静,而无失意后的牢骚怪话。而真正被人称为圣人的孔子倒是很有感叹,深感失意。如古代《猗兰操》一文中就写了孔子见兰起意,大发失意后的感叹:“孔子历聘诸候,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芗(同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这是孔子在周朝末年,想恢复奴隶制而不能,奔走各诸侯国之间,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诸候国所采纳,内心深感痛苦,郁郁然不得志,因而发生如此深沉的感叹。孔子满肚子学问,由于不合时宜,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发此无可奈何的感叹,真是空有经邦济世之才,枉怀治国治家之学。三是坚贞不屈的斗士形象。古代诗人屈原在饱受打击之后,仍心志不移,通过兰花表达了自己的爱憎情怀。屈原在《离骚》、《九歌》中这样写道:“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兰芷变而不芬兮,荃蕙化而为茅。”“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对比孔子、郑板桥,屈原的精神境界应该是最高贵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他仍不改自己的斗志,做到“虽九死其犹未悔”,还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2、兰花的象征意义

没有感觉感情的兰花,一经文人之笔,便塑造成有血有肉的隐士、斗士和失意文人的形象。兰花之所以能塑造成各类有关形象,关键是兰花与文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着天然的暗合。比如兰花的香气高贵稀少,正可象征文人的才学,兰花所遭受的风雪霜露,正可象征文人的政治上所受的打击,兰花长在深山幽谷,正可象征文人的深山隐居,与世无争。正因为古代文化开了借兰花以表现自己的志向、胸怀、情绪、经历、爱憎的先河后,兰花就成为后世文人寄寓自己情怀的对象。他们或者失意,或者隐居,或者遭受打击后,只要说到这有关兰花的诗文,便可从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找到精神上的寄托。

一般地说,文人都受到儒家道统教育,都跟自己的老祖宗孔子一样,想把自己满肚子学问,贡献给皇上,贡献给社会,用在治国经邦上,也就是入世,一旦遭到打击,遭受挫折,就会受到自身弱点的约束,想隐退,发牢骚,想遁入空门或隐居深山,采取消极避世的做法。这时,他们往往容易接受老子庄子的无为思想,甚至佛家的出世思想。文人往往总在入世出世之间摇摆,就连范仲淹这么有作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都多少受到这两种思想的影响。

3、兰文化的不断积累与发展

任何社会现象实际上也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总是经历着一个从发生、发展到不断积累的过程,有的文化现象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有的文化现象还正朝着朝气蓬勃的方向向前发展,兰文化就是后一种文化现象。从目前见诸文字的材料看,屈原写作《离骚》、《九歌》的历史时期是兰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屈原的爱兰诗文对后世影响较大,后代文人在诗词中都经常讲到这一点,他们或引用屈原诗歌的原文,如李纲的《幽兰赋》,或借用屈原诗赋《离骚》、《九歌》的典故,如梅尧臣《兰》诗中“楚泽多兰人未辨”,苏轼诗《题次公蕙》中有“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词中。”苏轼的另一首《题杨次公春兰》诗中写道:“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吴师道《题子昂兰竹图》一诗曾有“湘娥清泪未曾消,楚客芳魂不可招。”李东阳《观画兰有感》:“杏坛尼父去已远,湘江屈原空独沉。”这些诗句对推动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句,朱德、陈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咏兰诗对开创新一代兰诗也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纵观几千年的兰诗,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写实的,较少感情色彩,只从自己的审美情趣出发,如朱德的《咏兰》诗:“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陈毅《兰诗》:“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另一类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如杜牧的《和令狐侍御赏蕙诗》:“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李白《古风》云:“孤兰出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这些诗都是诗人们自己心路历程的曲折反映,明写兰花,实写自己的情绪怀抱,理

想志向。第三类是面对兰花,直接抒发感叹,如《猗兰操》中的孔子的感叹,这类作品往往比诗中的借兰抒写更直接,开门见山,直抒胸意。但不如第二类含蓄,更有艺术性。如果从兰文化这个大范畴来讲,表现的手法还很多,此处恕不一一表述。

三、兰花和兰文化的美学意义

兰花是具有美感的,兰文化则更具美感,让人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快感和审美愉悦。

1、从兰花的直观审美到兰文化的审美过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移情的过程。兰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花就是兰花,实实在在的兰花,本无所谓好与坏,她没有感情,没有思想,只是因为写兰花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移到了兰花身上,所以,赋予了兰花有人的性灵气质。文学创作中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句子就是这样的道理。花是不会讲话、流泪的,是因为人忧愁伤心。人用忧愁伤心的心情去看花,仿佛花也同自己一样,也会伤心流泪。存世的大量兰花诗正是在这种移情心理的作用下,才使兰花有了思想、感情、感觉和意志。在诗人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之下,兰花成了诗人心中的美人与朋友,使诗人产生了审美的共鸣。移情是审美欣赏的艺术创造中确实存在的事实。它的可取之处是重视审美心理在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中的积极作用。

2、兰花和兰文化审美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是审美主体,在直接观照审美对象兰花的基础上,人们调动了过去的关于兰花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审美对象,以及透过兰花表象深入到兰文化深层次本质上,从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人们在兰文化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直接感受对象时,总是积极地在调动和改造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下再现出过去记忆中的表象,按照主体的审美理想,进行新的结合,从而充实和丰富审美对象,或创造新的审美对象。如屈原写过咏兰诗句,对后人影响较大。后人往往直接间接写到屈原的故事或屈原咏兰遗事,把它溶入自己的诗作,最后写出自己的新诗,表达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审美理想,写成新的咏兰诗作。这类审美现象在屈原之后的大量咏兰诗作中都可以找到。在兰花的审美和咏兰诗文的创作过程中,人们还受到生活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观、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

3、兰花、兰文化审美过程中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我们在兰花及兰文化的审美过程中常常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自己的审美判断,会就这株兰花的造型、叶片、花瓣、花蕾美或者不美,这首诗或这幅绘兰作品的构图运笔,题诗题词的寓意、气势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不同于科学、实用的判断,她常常对兰花形象的判断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兰花欣赏时,常常受欣赏主体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情绪心境等方面的影响。因为审美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一定的审美理想,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对审美对象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此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文学艺术家创作过程也就是常常把自己的这一审美判断融化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自己带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

在兰花和兰文化审美判断中,经常受到人们审美理想的影响和制约。审美理想是人们向往追求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的全部社会活动,就是不断地认识现实、产生理想,并实现理想的过程。人的审美理想就是产生于这个过程之中。为什么人们一提起兰花或兰画、兰诗、画文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郑板桥的兰诗兰画呢?这也是人们在兰花、兰文化审美当中,人们的审美理想在起作用。或者说是人们的审美理想受到郑板桥审美理想的影响。郑板桥在兰花绘画作品上题诗道:“峤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也为何?”本是画兰或顺便题首诗上去,为何又借题发挥,讲些题外话呢?这实际上是郑板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反过来反映到审美理想上,通过绘画作品和题诗反映出来,形成了与别的画家诗人风格迥异的具有个性特征的作品。由此可以知道审美理想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美学命题。 当然,经常从事兰花、兰文化欣赏的人总会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培育自己的审美理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国际间的兰花和兰文化交流,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美的追求是世界共同的事业。虽然国度不同,地区不同,思想文化有差异,所属阶层有差别,人们除去审美个性差别之外,一定能找到审美的共性东西。这既是过去历史的事实,也是当代人和未来人们追求的共同理想。

赞兰花的句子篇九
《兰草阅读答案》

《兰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题。

兰 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娴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二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秉(bíng)性:性格〗;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日俱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小时候)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中的“竟”,表露了作者发现兰花时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里画浪线的句子中用了“顽强拼搏”一词,本段中能具体表现这种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有两个层次。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答:①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②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草。

7.第④段未画横线部分有A、B、C三个分句,请你根据本段的内容,给C句的空缺处补写2——4个短句,与A、B两个分句构成排比。

答: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请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咒)骂;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具有超强生命力(生命力极强、顽强拼搏,或其它相同意思的表达);想见(兰草);肃然起敬。

3、反衬或衬托(或对比)。

4、惊喜、敬佩。

5、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6、①描写或描绘、绘;②赞(美、颂等)。

7、本题难度较大,评分应从激励出发,不必苛求能否构成排比,只要所写的短句中又恰当的,一句给1分,给满2分为止。若其中出现有创意的某个短句即可高给满分。(原句: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仅供参考。)

8、揭示(表现、突出等)主旨(中心、主题等);含义理解要点:①两者同样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或顽强拼搏的精神;②战胜灾害(困难),重建家园(美好生活)。

9、本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论选句是否恰当,只要言之成理都应给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2338.html

    上一篇:高兴喝酒的诗句?

    下一篇:路过的说说

    【赞兰花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