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的作用

| 电子商务师 |

【www.guakaob.com--电子商务师】

王竹的作用篇一
《对王竹博士论文的答复》

明确分歧所在,深化对话质量──对王竹博士论文的回应

蔡守秋

(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法学界开展的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是在中国开始进行“五

1型社会”建设等重大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一场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学术运动,这种对话的深入不仅会促进环境资源法学和民法学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促进中

23国整个法学研究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大众化。这是笔者热心于参与和推动这场对话的基本

愿望和动因。笔者认为,这场对话虽然名为“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但实际首先表现为环境资源法学内部或民法学内部的对话,然后才表现或扩大为“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甚至各相关法学二级学科之间的对话。例如,在环境资源法学界,据笔者了解,目前从事环境资源法教学与研究的老师大部分出自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专业,当他们在本专业内部进行有关问题争论时,有时表面上看属于环境资源法学内部的争论,但从法学知识源渊上看则属于民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的争论;当他们以环境资源法学教师或学者的身份参加与民法学的对话或争论时,有时名为“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但从法学知识源渊上看实际上属于民法学内部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法学知识和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环境资源法与民法的对话”,其涉及的问题和所取得的成就与效果,将绝不会停留在或局限于环境资源法学或民法学等一个法学学科之内。

为了推动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以解决中国法治建设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在2005年4月18日主办了一场报告会,杨立新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建立法律物格的设想”(以下简称杨讲稿,见本文附件一)的学术报告。不久,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将登载该报告的《资讯动态》(2005年第总12期,2005年4月18日刊登)寄给我,我看后觉得很有意义,并且基于杨立新教授在发言中所阐述的“学术研究讲究的是争鸣,准许不同的观点发言”的主张,酝酿撰写了《从对《德国民法典》第90a条的理解展开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以下简称蔡文,见本文附件二),此文的内容先后在几个大学法学院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介绍,后来发表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对于蔡文,杨立新教授未作回应,他的学生王竹博士撰写了《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曲解抑或对话?──与蔡守秋教授商榷》一文(简称王竹博士论文,见本文附件三),先在因特网上发表,后发表在《判解研究》2006年第5期上。我本来不想回答王竹博士论文所涉及的众多问题、特别是有关注释的细节问题,因为所他涉及的不少问题几乎在上述三篇文章(即附件一、二、三)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但是,王竹博士在这篇“与蔡守秋教授商榷”的论文中称,“希望能够通过本文澄清事实,并就若干问题求教于蔡守秋教授”。既然王竹博士认为他所提的问题属于“澄清事实”问题,且表示“求教于”我,若不回应,实属不敬。

本文为了保证有关“事实”问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是为了便于王竹博士和其他学界同仁能够对双方争论的问题即观点分歧所在进行鉴别与评价,特选定上述王竹博士自己提供的2篇论文和杨立新教授在自己个人网上列出的1篇论文,作为本文展开学术对话的主要资料(即本文的附件一、二和三)。4

王竹博士论文包括三个部分:一、关于基本问题的简要说明;二、“蔡文”对“杨讲稿”的歪曲与误解;三、套用对主流法理学的指责,简单化、绝对化、庸俗化民法学;四、期待

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协作与对话。本文拟对照上述四个方面,择其要者予以回应,有不当之处,敬请王竹博士和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对王竹博士论文“关于基本问题的简要说明”的回应

在这部分,我重点对王竹博士论文中的“关于注释”作出回应。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已经将上述三篇文章作为附件列在文后,且登在因特网上的论文的页码往往因版面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页码,所以在引用上述论文的内容时,没有列出其所在论文的具体位置即“未标出页码”,但读者可以用检索法“查找”出具体位置。显然,这并不妨碍王竹博士继续通过对“未标出页码的注释”的考证或通过重新标出页码,而发现我曲解他的观点的“关键”。

(一)王竹博士论文“将未标出页码的注释”视为蔡文“曲解” “杨讲稿”的“关键”,不仅毫无根据,而且显示了他企图将“环境法与民法的学术对话”引入技术、细节问题的心态

王竹博士论文专门分析了“蔡文的注释问题”,并认为蔡文在“在文中„„未标出页码的注释,恰恰是‘蔡文’曲解‘杨讲稿’的关键”。王竹的确不愧为博士,他竟然发现了我曲解“杨讲稿”的关键是“未标出页码的注释”。对王博士这种“见解”,我的回应是:(1)由于本文是与王博士商榷,既然王博士认为是否在注释中标出页码是一个“关键”,如果对他认为的“关键”问题,我不作回应,显然是缺乏礼貌的行为。所以本文不得不对有关注释中的页码问题稍费笔墨。(2)我暂不回答王博士说我即蔡文“曲解”了 “杨讲稿”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同仁和读者阅完本文及有关附件后,会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3)王博士将“未标出页码的注释”作为我曲解“杨讲稿”的关键,这是错误地理解了“关键”的含义,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指起主要、决定作用的因素。如果将一个注释标出页码,这显然具有便于读者查证原文等优点,而未标出页码则具有不便于读者查证原文等缺点;但是,注释未标出页码,不会改变所注释的原文的真实内容及其准确性,未标出页码的注释可能会给读者理解所注释的原文的论文制造一点小麻烦,但很难成为所注释的内容的准确性的关键因素。(4)退一步讲,按照王博士的意见,将“未标出页码的注释”统统加上或补充上页码,是否就能解决“蔡文”曲解“杨讲稿”的关键呢。我看未必,其实王博士本人与所有读者都未必如此认为。例如,王博士对 “蔡文”中的未标出页码的5个注释(请看王竹博士论文特别补充的参考文献6、7、8、9和14)补充了对应页码,但是上述注释如何成了“蔡文”曲解“杨讲稿”的关键,标出页码后如何解决了王博士所担心的关键问题,王博士除了给我扣上“曲解‘杨讲稿’的关键”这顶大帽子外,未作任何具有说明力的证论。

例如,王博士补充页码的蔡文中的参考文献6,蔡文主要介绍民法学者曾世雄有关民法中的财产、不属于财产的自然资源等生活资源的概念。王博士认为这个注释是“蔡文”曲解和误导“杨讲稿”的关键,所以特别增加补了页码,并且在其论文中专门作出了一个注释,现转引如下:

[1] 笔者之所以将若干注释精确到页,是因为‚蔡文‛引用文献出现若干歪曲和误导之处,如‚蔡文‛5页所谓‚放任自流的特定资源(如公海、荒山之兽)‛便是较为典型的一例:‚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之用语,乃曾氏之独有。曾世雄先生原文为‚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人人各凭本事取得之。‛(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公海‛与‚公海之鱼‛,真可谓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公海、荒山之兽‛可以作为整个自然资源的例子,而‚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顶多是野生动物的例子,切不可混同。对曾世雄先生其他几处文献的歪曲和误导,读者可根据页码自行查证对比。

只要比较一下上述王博士注释和蔡文的原文就可发现,蔡文及其这个未标出页码的注释不仅没有歪曲和误导曾世雄的观点,而且也不构成“蔡文”曲解“杨讲稿”的关键。蔡文总结曾世雄的观点,不是简单地引用他的原文即没有采用引号“”,而是通过总览曾世雄先生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的内容概述根据曾世雄先生有关民法中生活资源的观点。蔡文中表述是,‚曾世雄先生在《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指出,民法以生活资源为本位(权利仅仅是生活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仅仅是法律规定的部分内容),生活资源主要包括权利、法益和自由资源,权利是民法提供完整保护的资源,法益是民法提供局部保护的资源,自由资源是纳入民法范畴但却不为民法所保护或民法对其放任自流的特定资源(如公海、荒山之兽等)。‛在这里,蔡文认为,曾世雄先生所谓的“自由资源是纳入民法范畴但却不为民法所保护或民法对其放任自流的特定资源(如公海、荒山之兽等)。”而王博士却认为,上述蔡文是歪曲曾世雄的观点,只有将上述文字改写成“自由资源是纳入民法范畴但却不为民法所保护或民法对其放任自流的特定资源(如“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才算没有歪曲曾世雄的观点。然后,王博士振振有词地指责蔡文,认为曾世雄先生原文为“‘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人人各凭本事取得之’,‘公海’与‘公海之鱼’,真可谓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公海、荒山之兽’可以作为整个自然资源的例子,而‘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顶多是野生动物的例子,切不可混同‛。然后据此得出结论,这是蔡文对曾世雄先生几处文献的歪曲和误导。明眼人一看便知,蔡文与王博士论文的分歧的关键是对曾世雄先生“特定资源(如公海、荒山之兽等)”的理解!蔡文认为,曾世雄先生的“特定资源包括公海、荒山之兽等,这个“等”字不仅没有排除王博士所说的“公海之鱼”,而且包括了“公海之鱼”等其他特定资源;熟悉曾世雄先生观点的人都知道,曾先生在《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认可的“特定资源”即“自由资源”,包括公海、公海之鱼、荒山之兽、大气等其他可以放任自流的其他特定资源,而不仅仅指王博士所强调的“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王博士的确没有犯将公海与公海之鱼混同的错误或误解,但却犯了将曾世雄先生的特定资源或自由资源等同于“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的错误或误解,因为曾世雄先生的特定资源或自由资源的范围大于“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蔡文既没有将曾世雄先生著作中的公海与公海之鱼混同,也没有将曾世雄先生著作中的特定资源与“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等同。蔡文是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不是采用引号的简单复述)曾世雄先生著作中有关特定资源或自由资源的观念,而王博士在没有掌握蔡文和曾世雄先生著作的内容的情况下,就以“公海”不是“公海之鱼”为理由对蔡文扣上了曲解、歪曲“杨讲稿”和曾世雄先生著作的“大帽子”。其实,不是蔡文,恰恰是王竹博士论文曲解、歪曲了曾世雄先生著作,王博士将曾世雄先生著作中的自由资源仅仅局限于“公海之鱼或荒山之兽”。

又如,王博士补充页码的蔡文中的参考文献8,蔡文主要介绍范式概念的基本的涵义和作用,考虑到目前有关范式的著作和论文,我在注释中主要介绍了最早提出范式概念的美国学者库恩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该书也是中国出版最早、影响较大的书,这符合注释的一般要求。王博士给这个注释增加了许多内容,列举了其他的3本书;并声明是根据他的查证,而且在其论文中专门作出了一个注释,现转引如下:

[2] 有趣的是,关于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同一观点的总结性引用,从2003年到2006年,蔡守秋教授在四篇不同的文章中,作出了四种不同的注释版本,且注释位臵、内容均有变化:在2003年出版的《调整论》中标注了3个注释,涉及的5个文献均标注了页码(参见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825-826页);同年发表在《法商研究》上的论文同一文献的涉及的注释就变成了4个,但涉及的文献减少为4个,仍然有页码(参见蔡守秋:《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以环境资源法学为视角》,《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到2005年,同一文献的注释就只剩下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个,仍然保留了页码(蔡守秋:《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学理论》,《现代法学》2005年第6期);到2006年‚蔡文‛发表时,只剩下一个注释,并省去了所有的页码(参见蔡守秋:《从对<德国民法典>第90a条的理解展开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从学术规范的角度看,这似乎也是需要解释的问题。

关于上述内容是否属于学术规范规定需要解释的问题,我请读者们判断。但是,既然王博士认为这是按学术规范需要解释的问题,我不妨解释如下:在我2003年初次介绍有关研

究范式的理论时,环境资源法学界许多人对研究范式缺乏了解,加之专著的篇幅较大,所以我多引用了有关范式的几本书。随着有关研究范式知识的推广,我在之后介绍研究范式时,根据杂志编辑对论文篇幅的限制,往往仅介绍甚至不介绍有关范式理论的出处。在上述几篇论文中如何注释、如何引用原文、是否标出页码,主要是作者本人依据论文的目的和有关出版单位对文后引文的意见决定。王博士从这些变化中,发现了我曲解“杨讲稿”的关键,真是独具匠心。我想请王博士解释一下,这个未标页码的注释,如何成了我曲解“杨讲稿”的关键。王博士这种将未标出页码的注释上纲为“曲解某人的关键”的手段和作风,使我想起了某个时期盛行的大批判,如果按照王博士的论证,那些在注释中未标出页码的论文和著作,很容易成为像王博士这种高手视为“曲解某人的关键”。

(二)王竹博士论文对文后参考文献注释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拚凑“通行的学术规范”用于贬损蔡文,另一方面又公然违反国家标准规定的“学术规范”

王竹博士论文明确提出:‚根据通行的学术规范,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应标记涉及文献的页码;直接引用的,应标明引号中文献所在页码‛。其实,学界或出版界并不存在王博士所说的对“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一律都要“标出页码”的“通行的学术规范”,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也没有制定或发布这种所谓的“通行的学术规范”。学界不少专家认为,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是否标出页码,应该根据下述不同情况具体情况确定:①用双引号“”或双括号引用原文时,宜标出页码。②在不用双引号“”或双括号引用原文时,即引用者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被引用文献的总结性观点或内容时,可以视不同情况标出页码也可以不标出页码:如果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内容明确出现在被引用文献文中的某个位置,宜标出页码;如果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内容出贯穿于被引用文献的全文或在该文献中多处出现,则不要求标出页码;如果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内容出现在期刊中的某篇论文中,并且这篇论文仅有一个页码,也不必标出页码。总之,学界并不存在“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一律要标出页码的“通行的学术规范”。

据笔者所知,我国有关部门曾制定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这些标准确实对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作了规定,但不仅仅是“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的规定。例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就“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规定,文章后面所引用的书或专著应该标出其著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引用期刊(连续出版物) 应标出著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也就是说,该标准明确规定文章后面所引用的书或专著和期刊(连续出版物)都要标出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而不仅仅局限于王博士所说的“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

王竹博士根据“通行的学术规范”专门就“关于注释”写出一段文章,将注释不标出页码拔高为“关键”,给读者留下了王博士遵守学术规范的“深刻”印象。但是,细心的读者看完王竹博士论文后很快就发现:王博士仅仅要求别人遵守他所拼凑的“通行的学术规范”,而他自己却一方面将蔡文中不属于“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随意定性为“总结性引用”,例如他“不辞辛劳”地将“蔡文”中的参考文献14补充了页码(其实参考文献14引用的并不是总结性引用,而是具体引用);另一方面又公然不顾国家已经规定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心安理得地在自己的著作和论文做出许多未标出页码的注释,例如,在王竹博士论文中就有许多未标出页码的注释,如注释[7]、[8]、[9] 、[10]、[13]、[14] 、

[15] 、[16]、[19]、[27]、[33]、 [34]、[38]、[39]、[46]、 [48]、[55]、[58]、[61]、

[72]、[74]、[75]、[77]、 [79]、[83]、[90] 、[92] 、[94]、[98]、[99] 、[100]等注释。如果有人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将上述未标出页码的注释视为王博士论文曲解蔡文的“关键”,不知王博士持何心态。

二、对“‘蔡文’对‘杨讲稿’的歪曲与误解”的回应

在王竹博士论文的第二部分,列出了蔡文歪曲与误解“杨讲稿”的4个方面,对此笔者

5择其要者回应如下:

(一)王竹博士认为,“蔡文”对“杨讲稿”构成歪曲与误解的主要表现是:一是蔡文以“杨讲稿”作为唯一评论对象;二是蔡文“不对这一系列‘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的相关论文和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学术探讨,反而单独以对‘杨讲稿’为批判对象。

我认为,王竹博士难以容忍别人对其导师进行批判(这里的批判是指学术批评)和注重维护其导师的学术成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王博士提出的上述两个方面,不但不能说明“蔡文”对“杨讲稿”的歪曲与误解,恰恰证明了王博士论文对蔡文的歪曲与误解。

“杨讲稿”不是蔡文的唯一评论对象,王竹博士论文说蔡文以“杨讲稿”作为唯一评论对象,这是王博士对蔡文的歪曲与误解

第一,蔡文的题目是《从对《德国民法典》第90a条的理解展开环境资源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读者从蔡文中不难发现,蔡文进行评论的主要对象是以笛卡尔、培根和牛顿为代表的“主、客二分法”,是传统民法理论中“主、客二分法”;蔡文评论的对象涉及国外的笛卡尔、培根和牛顿以及中国的马俊駒、徐国栋、杨立新等知名学者。如果说蔡文评论的主要代表是杨立新教授,这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我在前面谈到,我之所以撰写了“蔡文”,是因为杨立新教授在清华大学的学术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建立法律物格的设想”(附件一)的学术报告,我看后觉得很有意义,是基于杨立新教授在发言中所阐述的“学术研究讲究的是争鸣,准许不同的观点发言”的主张而撰文,而且杨立新教授对法学中“主、客二分”的认识并不是他特有的思想,而是他对以往民法学者有关观点的“总结性引用”(当然王竹博士绝不会对他的导师提出如下要求:“根据通行的学术规范,对引用文献的总结性引用,应标记涉及文献的页码”)。 无论是从蔡文的标题看,还是从蔡文的三个部分看,蔡文都没有将“杨讲稿”作为唯一评论对象。至于王竹博士论文将蔡文中批评的某些不是杨立新教授所说的观点,也认为是对杨立新教授的批判,这只能归之于王竹博士自己没有看清蔡文。众所周知,“唯一对象”与“主要对象”是有区别的,王竹博士论文将“主要评论对象”视为“唯一评论对象”,完全是对蔡文的歪曲与误解。

王竹博士论文提出,认为杨立新教授是在‚环境法论坛‛上提出的这一思想,并以‚杨讲稿‛作为唯一评论对象,可能就有一定的问题。其实读者很清楚,既然蔡文没有以“杨讲稿”作为唯一评论对象,当然也就不存在王竹博士论文中所认定的问题。

第二,王竹博士论文提出,作为一名当代著名环境法学者,蔡守秋教授很难有理由说没有看到《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蔡文‛不对这一系列‚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的相关论文和教材上的观点进行学术探讨,反而单独以对‚杨讲稿‛为批判对象,值得商榷。我认为,蔡文的目的主要是对“杨讲稿”中的与蔡文有分歧的观点进行商榷和评论,而不是重复或宣传杨立新教授中众多正确的观点和主张,更不是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杨立新教授的如何研究提出“民法法律物格制度”的历史,蔡文没有必要对其认为正确的或不存在分歧的观点进行学术探讨,否则就失去了学术争论的意义。另外,蔡文对“杨讲稿”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评论或批判,这丝毫不意味着对杨立新教授的所有观点都进行否定;正如蔡文评论或批判以笛卡尔、培根和牛顿为代表的“主、客二分法”一样。蔡文不是批判或否定笛卡尔、培根和牛顿的所有观点,无论我如何评论或批判笛卡尔、培根和牛顿的“主、客二分法“,但是我始终认为,笛卡尔、培根和牛顿都位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序列。

(二)王竹博士论文认为,“蔡文”对杨立新教授的观点进行“无中生有的引用”,其主要理由是“资讯动态”不是合适的学术引用对象

王竹的作用篇二
《王竹:硕士学位论文写作的技巧与规范》

王竹的作用篇三
《营养学作业》

抗性淀粉的营养特性及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

摘 要: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膳食纤维—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健康人体小肠中不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进入后肠可发酵产生多种短链脂肪。近来研究表明,抗性淀粉可调节血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血中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浓度,提高矿物质的吸收等功能。本文就RS对人体的营养特性及保健功能作一综述。

关键词:抗性淀粉;短链脂肪酸;营养特性;保健功能

据报道,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存在营养过剩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病理性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成为普遍现象,罹患糖尿病、肥胖症、肠道疾病及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口迅速增长。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注重食用高营养、低热量的功能性或保健性食物,这对“富贵病”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抗性淀粉作为一种新型健康膳食纤维走人人们的眼线[1]。在1985年被发现后,英国生理学家Hans Englyst等[2]首先将其定义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英文缩写为RS,继而欧洲抗性淀粉协会EURESTA(European Flair Concerted Action on Resistant Starch)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将抗性淀粉定义为:不被健康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淀粉及其分解物的总称[3]。RS不能在小肠消化吸收和提供葡萄糖,可直接进入大肠被生理性细菌发酵,产生多种短链脂肪酸和气体。近年来,研究表明抗性淀粉可降低糖尿病、结直肠癌、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的含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RS的分类、营养特性和保健功能作一介绍。

1 抗性淀粉的分类

根据最新营养学分类,淀粉可分为快速消化淀粉(RDS)、缓慢消化淀粉(SDS)和具有抗消化性的抗性淀粉(RS)。由于抗性淀粉并不是一类完全相同的物质,其来源,形态和加工方式各有不同,所以RS目前尚无化学上的精确分类,但大多数的研究者根据淀粉的来源和抗酶解性的不同,将抗性淀粉分为4类[4]:

1) RS1(物理包埋淀粉,Physically Trapped Starch),由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或蛋白

质的包埋而不能被淀粉酶水解的一类淀粉。RS1的含量受加工方式的影响比较大,加工时的粉碎,碾磨,加热处理均可改变它在淀粉中的含量,这类淀粉主要存在于部分碾磨的谷物和豆类中。

2) RS2(抗性淀粉,Retograded Starch),天然具有抗酶解性质的一类淀粉。RS2

的抗酶解特性是由于其特殊的B型构象晶体结构对淀粉酶有抗性形成的。这类淀粉通常存在于生的薯类,香蕉和高直链玉米中。

3) RS3(回生淀粉,Retrograded Starch),指老化淀粉,是凝沉的淀粉聚合物,由

糊化淀粉冷却后形成。这类抗性淀粉分为RS3a和RS3b两部分,其中RS3a为凝沉的支链淀粉,RS3b为凝沉的直链淀粉。RS3b的抗酶解性最强,而RS3a可经过再加热而被淀粉酶降解。目前对于RS3的抗酶解机理存在2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是由于直链淀粉晶体的形成阻止淀粉酶靠近结晶区域的葡萄糖苷键,并阻止淀粉酶活性基团中的结合部位与淀粉分子结合,因而使RS3产生抗酶解特性;另一种认为RS3之所以能抵抗酶的水解,是由于形成直链淀粉晶体的双螺旋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及范德华力,使得RS3的分子结构非常牢固,热稳定性强,因而在人体的胃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RS3是最主要的抗性淀粉,国内外对此类淀粉研究较多。

4) RS4(化学改性淀粉,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为化学改性淀粉,是指经过

物理或化学变性后,由于淀粉分子结构的改变以及一些化学官能团的引入而产生的抗酶解淀粉部分,如羧甲基淀粉、交联淀粉等。同时,也指种植过程中,基因改造引起淀粉分子结构变化,如基因改造或化学方法引起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抗酶解部分[5]。

2 抗性淀粉的营养学特性

抗性淀粉大部分是通过间接影响对人体产生营养作用的,其主要通过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代谢,以及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的次级产物得到发挥。

2.1影响能值

RS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到达大肠后,在大肠细菌的帮助下,一般能够全部发酵,产生可被吸收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进入血液后到达肝脏合成葡萄糖等物质供给机体利用,但是这部分能量值一般较低,这可能与饲料中RS含量相对较少,短链脂肪酸的吸收也不完全有关。在小肠内RS具有和不溶性非淀

粉多糖(NSP)相似的功能,抑制葡萄糖的释放。RS能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率,从而RS对饲料的能值有较大影响,这表明RS含量高的饲粮能量在小肠流失较大,尽管RS到达大肠发酵为短链脂肪酸而增加代谢能。RS能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如蛋白质、脂肪、淀粉、葡萄糖等。

2.2消化吸收

抗性淀粉不能在小肠被消化吸收和提供能量,但可直接进入大肠被生理性细菌发酵,是刺激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的最好底物,增加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6]。SCFA主要包括乙酸、 丙酸和丁酸等,研究发现RS是产生丁酸的重要基质[7] 。体外和体内(动物和人)研究表明RS发酵比非淀粉多糖产生相对更多的丁酸和丙酸[8],降低盲肠内容物和粪便的Ph[9]。在结肠可发酵物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低聚寡糖合成物等)和蛋白质,其中抗性蛋白占全部发酵物总量5%-35%。

3 保健功能

3.1控制餐后血糖,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RS作为一种特殊新型膳食纤维,对防治Ⅱ型糖尿病的重要价值逐渐被医学界所认识。RS的首要功能就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Robertson等[10]研究发现,食用高RS可明显降低餐后血糖。戴求仲等[11]研究表明,抗性淀粉组对猪血液中的葡萄糖,胰岛素等有影响,能够保持血液中葡萄糖,胰岛素等稳定。Yamada[12]发现食用含RS的面包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而食用不含RS的面包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有明显升高,认为富含RS的面包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食疗方法。樊镇棣[13]通过对正常大鼠饲喂或灌胃原淀粉、普通熟化淀粉、不同RS含量的增抗淀粉,验证了RS膳食对动物餐后血糖值有明显的削峰填谷的作用;利用糖尿病大鼠模型和正常大鼠的RS饲喂试验,证明适量RS可明显缓解II型糖尿病血糖升高、体重下降等症状。丁玉琴等[14]也得到相似的结论。RS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减少餐后胰岛素反应,这对于改善Ⅱ型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良好的作用,对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3.2可平抑体重,防止肥胖症

大量的研究证实,RS对防治肥胖症有显著功效。RS的最大特征就是在小肠中不能被淀粉酶水解转化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因此几乎不含热量。RS在结肠中可完全发酵,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被人体吸收,有的可通过糖异生作用再转化为葡萄糖,但能量低,这有利于减少葡萄糖转化,控制体重。Park等[15]研究发现RS可有效控制健康超重者(超过标准体重120%者)的血糖。

3.3改善肠道环境、降低肠体疾病发生率

抗性淀粉是肠道有益微生物的良好底物,能够促进有益菌在肠道内的增殖,这对于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和机能是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发酵抗性淀粉产生一系列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降低了肠道的pH值,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肠道pH值下降0.5 g可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同时,pH值的下降抑制了蛋白腐生菌的生长,降低了肠道内氨、酚等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了肠道的吸收,有利于预防结肠癌[16,17]。而氧化偶氮甲烷可以诱发大鼠大肠癌变,抗性淀粉对其有抑制作用 [18]。

3.4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脑管疾病

HAN KH[19]和LOPEZ HW20]的研究发现抗性淀粉能降低肝脏和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HAN KH实验证实给大鼠喂养抗性淀粉的豆类能降低其血浆胆固醇的浓度,该实验是将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浆胆固醇VLDL+中间密度胆固醇+LDL-胆固醇、HDL胆固醇水平明显地比对照组低。LOPEZ HW动物实验同样证实了实验大鼠给予抗性淀粉饮食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其实验是通过设立对照给予观察大鼠盲肠肥大和短链脂肪酸的积聚证实抗性淀粉能有效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作用。国内丁玉琴等[21]报道,发现抗性淀粉能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张文青等人[22,23]通过增加肝脏中与胆固醇代谢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证明了RS抗性淀粉降低了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浓度。于淼等人通过对不同组大鼠进行不同饲料的喂养,证明了甘薯抗性淀粉非高脂饲料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24]。

3.5促进矿物质吸收,均衡营养

近年来研究表明,RS能增强肠道对多种矿物质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学效价。王竹等[25]研究,通过3组Wistar大鼠分别用基础饲料、高糖淀粉饲料及高糖抗性

淀粉饲料喂养12 w,收集尿样,血样、肝脏、胰脏、肾脏等样品,测得不同类型的抗性淀粉通过在大肠内发酵,降低pH值,促使钙镁等矿物质变成可溶性离子,而被机体吸收。Lina等[26]研究了抗性淀粉对大鼠体内锌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饲喂一段时间抗性淀粉后,股骨中锌离子水平和其他矿物质利用度明显增加。而锌与机体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缺锌可引起动物或人体免疫缺陷。Lopez等[27]报道,在小鼠的日粮中添加20 g/100 g(日粮/体重比)的生土豆RS,会使盲肠体积随SCFA的积累而增大,进而增强酸性环境,提高矿质元素的酸解,其中Ca、Mg和P在盲肠中的吸收量可达到正常小麦淀粉为日粮的小鼠的3~5倍,矿物质保持的水平也显著得到增强(Ca:+39%;P:+30%;Mg:+32%;Zn:+47%;Fe:+27%;Mn:+5%;Cu:+37%)。

4 抗性淀粉的应用前景

抗性淀粉在肠道代谢、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健康作用,并能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这使国内外学者兴起了抗性淀粉研究开发的热潮。将RS应用也糖尿病食品和减肥食品中,增加其保健功能。RS作为低热量、高膳食纤维含量功能食品成分。具有重要的产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然而,人们对RS的认识尚浅,特别是国内对其分类、结构、生理功能、生产以及分析测定方法等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境一般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新型健康食品添加剂-抗性淀粉[J].食品发酵与工业.

[2]Englyst H.N.,Andersen V.,Cummings J.H.Starch and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in some cereal food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83,34(12):1434-1440.

[3]EURESTA.European Flair Concerted Action on Resistant Starch.New letter,September.Human Nutrition Department,Wagenongen Agriculture University,Wageningen,The Netherlands,1993.

[4]Haralampu,S.G.Resistant starch—a review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impact of RS3[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0,41:285–292.

[5] HARALAMPU S G. Resistant starch a review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biological impact of RS3 [ J].Carbohyd polym, 2000, 41: 285-292.

[6] Baghurst P A,Baghurst K J,Record S J.Dietary fibre,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and resistant starch-A[J],Curr issiues intest microbial,2000,1(1):25-37

[7] Topping D L.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s in the large bowel:is there a need to recognize fibre equivalents?[J].Asia Pacific J Clin Nutr,1999,8 Suppl:S22-S26

[8] Brouns F,Kettlitz B,Arrigoni E.Resistant starch and the butyrate revolution[J].Trends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13(8):251-261

王竹的作用篇四
《生态与景观视野下的杭州西溪湿地研究_王竹》

ACDEMIC ARTICAL ISSUE 生态与景观视野下的杭州西溪湿地研究

THE PROTECTION OF HANGZHOU XIXI-WETLAND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VIEW

王竹1张艳来2李勇祥3Wang Zhu, Zhang Yanlai, Li Yongxiang

摘要/ 从生态和景观的视角入手,运用到网格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在定量解析西溪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基础上,提出建立恰当的生态保护格局—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构想,同时建立了景观形态设计模型。

关键词/ 杭州西溪湿地景观空间格局湿地自然保护区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Xixi-wetland is a nature - social - ecology project, which is difficult to b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with data. Based on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view, this paper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with data and grid chart, then advise to build a Xixi-wetland Natural Protection Region. And founded the landscape form model.

KEY WORDS/ Hangzhou Xixi-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 wetland Natural Protective Region.

1  杭州西溪湿地简介杭州西溪湿地1)位于杭州城西,与西湖流域间仅有一丘陵带为

分隔,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稀有的城市湿地,享有“城市之肾”

的美誉。本研究的湿地范围东起紫金港路绿化带,南至老和山山

麓,西接绕城公路绿化带,北至余杭塘河,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

两块湿地水网区域,面积约为76.96km2[1]。其核心区域是占地1万

多亩的沼泽地(图1)。

西溪湿地内水网交错,河塘重叠,芦苇茂密。湿地内河港、池

塘、湖漾、沼泽等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其中滩地20

余处;6条河流流经湿地,总长110多km;大小鱼塘2770多个,

重叠交错呈“鱼鳞状”。图2为西溪湿地航拍图,清晰地展示西溪

湿地独特的肌理特征。

“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的西溪湿地经过人类1600

多年来的干预和利用,已成为典型的次生湿地。先人们在湿地上开

荒种地,围塘养鱼,沿塘种树,已经改变了湿地原生的地形地貌,

形成了新的次生湿地生态系统。次生湿地上人类干扰从未间断过

(表1)。

这样的生态系统不像原生生态系统那样完全排斥人的介入,在

合理的限度内人的活动不仅不会干扰次生湿地的生态系统,反而是

实现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人地共生”的途径[2]。

2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受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城市扩张的影响,西溪湿地的生态

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先完整的湿地自然地貌的面积日渐萎缩(由

原来的50多km2,缩减到现在的10.08km2)。图3反映了从1980

年至2003年西溪湿地上“人进水退”的状况。

在西溪湿地上,不恰当的人为干扰是引起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

最主要原因。居民在湿地上随处倾倒垃圾;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无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0178062)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00)

2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3 杭州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收稿时期:2008-12-25序排放;自建民居侵占水域;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穿越湿地,成为景观和生态流的阻碍……(图4、5)。为了保护杭州的“城市之肾”,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已经启动。2005年2月2日—第9个世界湿地日,杭州西溪湿地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2)。公园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公园所在湿地的生态、景观、环境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图6)。然而,西溪湿地公园的建设并不仅仅是西溪湿地保护的全部内容。公园以外的湿地环境还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来全面保护湿地的生境。表1 西溪湿地上存在的干扰类型列表干扰类型旅游湿地公园品柿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控制原则农业生产生态农业鸭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居住配套流能量流畅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水岸人家,细腻、充足,物质稻鱼稻绿色住居观鸟、效益类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利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A 明水斑块B 村落斑块C 农田斑块D 河流廊道1 西溪湿地区位2 西溪湿地肌理特征

建筑学报

3

5

王竹的作用篇五
《王竹:“相应的”侵权责任与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

王竹的作用篇六
《抗 性 淀 粉》

王竹的作用篇七
《AGC功能与技术分析》

水电站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功能及调试分析

王竹

(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四川 广元628003)

摘 要:介绍了水电站AGC工作的基本原理、宝珠寺电站AGC基本功能配置及其实现原则,以及AGC现场调试的目的、措施、步骤和一些问题的处理情况。

关键词:AGC;负荷分配;控制;调试;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1前言

AGC即为水电站自动发电控制,是指按预定条件和要求,以迅速、经济的方式自动控制水电厂有功功率来满足系统需要的技术,它是在水轮发电机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全厂自动化的一种方式。AGC要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机组运行工况等因素,以安全经济运行为原则,确定全厂机组开停机台数、机组组合、负荷分配等。电站主设备运行稳定,自动控制装置动作可靠是AGC正常投入运行的前提条件。从目前AGC在国内水电站的投运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处在探索和逐步成熟阶段,加之AGC技术本身又和各电网及电厂实际情况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有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很难进行统一。

宝珠寺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0万 kW(4×175 MW),年设计发电量为23亿 kW·h,电站共设4回出线,升压站采用双母线带旁路刀闸的主接线方式,电站承担四川省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重任。宝珠寺水力发电厂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以及创国电公司一流水电厂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深入开展了计算机监控系统AGC功能的开发调试工作。笔者结合本厂AGC的技术性能及调试手段进行分析和论述。

2AGC技术及功能分析

2.1AGC基本原理和控制依据

从一般意义上讲,AGC(自动发电控制)的原理是:(1)针对无调节库容的径流电站,最大限度地利用上游来水量,以不弃水或少弃水为原则,尽可能地保证电厂在较高水头下运行;(2)在网调统一调度下,[KG*2]按给定的发电负荷曲线或实时给定的电站总有功,完成计划性或随机性的发电任务;(3)根据系统的频率瞬时偏差或频率偏差的积分,确定电厂的总出力,直接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 AGC在功率控制方式下,分配的有功PAGC是根据负荷曲线值或全厂有功给定进行设定:

 PAGC=PSET-PNAGC

AGC在调频控制方式下,分配的有功PAGC是根据系统频率偏差进行设定:

 PAGC=PAGT+KfΔf-PNAGC

式中PAGT为全厂实发总有功;Kf为系统调频系数;Δf为系统频率偏差;PNAGC为不参加AGC机组的实发有功之和;PSET为全厂有功设定。

AGC按如下原则进行负荷分配:

(1)与容量成正比例进行分配的原则。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负荷分配原则,当水轮机组的某些特性曲线不全或不够精确时,采用该原则是合理的;

(2)按等微增率进行分配的原则。此方式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耗水量。 我们知道机组单位时间消耗的能源与发出有功功率的关系(即机组耗量特性)是一条下凹单调递增曲线,见图1。

图1中纵座标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水量W(m\+3/s),横座标则为机组输出的有功功率P(MW)。

机组耗量微增率在图1中可看作特性曲线上任意点切线的斜率,其物理意义为机组单位时间耗水量的增量与输出有功的增量之比值(λ=ΔW/ΔP)。 根据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电站总有功(P1)给定时,为使全站总耗水量最小,应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各发电机组间分配负荷。以上结论为数学分析结果,AGC实际进行负荷分配时还必须考虑机组出力限制(最小出力P1min;最大出力P1max)、机组运行时的振动区、气蚀区以及设备定期切换等约束条件。

2.2我厂AGC投入运行的必要条件[KMB]

计算机监控系统将AGC进程建立后并不一定真正执行上述功能,只有满足以下全部条件,AGC才进行负荷分配和开停机操作,否则进程将空转。

(1)厂AGC在“投入”;

(2)全厂在“自动”方式运行:单机PID在投,联机状态处于在线状态;

(3)AGC进程运行在“主控”机上;

(4)选择功率控制或频率方式;

(5)系统频率在网调规定的恶化频率范围之外;

(6)本厂处于“遥调”控制方式(远方控制方式下)或处于“现地”控制方式下;

(7)网调~本厂通信“正常”。

上述7项条件均具备时本厂AGC受网调控制,且“本地AGC”功能无效,系统只执行网调下达的单机开、停机,单机及全厂负荷调节命令。当(6)、(7)有任意一条不具备时,则AGC处于本厂现地控制方式,拒绝执行“遥调”指令。

2.3AGC对机组的判别

AGC对机组的控制分为“单机”和“成组调节”两种方式。“单机”方式只在“遥调”控制方式下有效,此时网调可通过远方AGC对本厂单机进行开停机操作。“成组调节”(全厂)方式在“本地”和“遥调”两种方式下均有效。 AGC判别“成组可调”的标准是:(1)机组处于“备用”或“发电”状态;

(2)机组处于AGC方式;(3)调速器处于“自动”方式;(4)联机状态处于“在线”状态;(5)机组无事故。

AGC判别“单机”的标准是:上述(2)改为省调设“单机”方式。本厂该机组未参与AGC,其他条件相同。

2.4AGC基本功能及其实现原则

由于AGC与电网结构以及调度模式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出于对系统安全和经济利益的考虑,现在投运的AGC均以“功率控制”为其基本功能,“频率控制”功能的实际投入较少,以下重点讨论“功率控制”的实现方法和流程。

AGC在“功率控制”方式下,有两种运行模式:全厂功率给定方式和负荷曲线方式。这两种方式均可按需求进行人为设定。

选择全厂给定方式时运行人员可随时给定全厂总有功,AGC按给定值调控并将其中成组总有功PAGC在参与AGC调节的机组(成组可调机组)间进行优化分配,如运行人员不再给出新的全厂总有功负荷,AGC将定时跟踪,维持全厂总有功负荷不变。

当选择负荷曲线方式时,AGC自动定时按当日实时时段的负荷曲线值调控,并将其中的成组总有功PAGC在成组可调机组间优化分配。负荷曲线值以每15 min为一个时段,并要求在选择“负荷曲线”方式前输出。当功率控制方式由“全厂给定”改为“负荷曲线”方式时,AGC将随时按当时对应的负荷曲线值分配一次,而不按原设计的各运行周期进行。

当计算机监控系统对调速器的控制处于“脉冲”方式时,AGC将对机组进行闭环控制。首先,AGC计算出某台机组的最优负荷分配值(目标值PO),然后AGC按等时间间隙(6 s)向调速器发出一持续开关导叶的脉冲(脉冲宽度为2 s),直到机组出力达到PO,这种方式相当于操作人员在调速器机械柜旁按值长命令,手动操作增减负荷把手调整机组负荷。当计算机监控系统对调速器的控制处于“通讯”方式时,AGC对机组实施的控制是一种“相对闭环控制”。这时,AGC将计算所得的单台机组的负荷分配值(PO)以通讯方式送到调速器的控制装置,接下来调速器根据其自身调节原理将机组出力调整至目标值(PO),在调速器完成其调节目标的过程中,AGC对机组的控制处于相对开环状态。实际调试表明,上述两种调节模式在个别情况下都会引起全厂总有功的大范围波动。

当“闭环调节”功能投入时,AGC将根据最优原则对机组进行负荷分配。这种模式下,当计算结果要对某些机组进行开停机操作时,AGC只是弹出相应的“开停机指导”并不直接对机组实施开停机操作。当“闭环控制”功能投入时,AGC除了对参与成组调节的机组实施负荷分配外,还将根据分配结果对机组实施开停机操作。这两种功能的设置可增强AGC运行的灵活性,同时为AGC调试提供了一定方便。

在“闭环控制”功能投入时,AGC对机组的开停操作将按系统预先设置的机组开停机优先权进行顺序组合,以判断机组开停机的顺序。当未指定优先权时,

AGC将把机组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在AGC控制下)作为判断机组开停机顺序的决定因素。

AGC对故障的处理原则:(1)LCU故障,对应机组自动退出AGC;(2)调速器故障切手动,对应机组退出AGC;(3)机组开机并网超时,该机组退出AGC;

(4)机组其他机械、电气事故出口。

2.5AGC其他功能及其实现原则

如前所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水电站运行中的AGC大都只投入了“功率控制”功能,但真正意义上的AGC功能却远非这一项,而“自动频率控制”就是它的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下面简要介绍AGC“频率控制”功能的原则和主要流程。

当电力系统实时频率f和频率目标值f\-o的偏差绝对值|Δf|>所设“调频启动死区值(fr~bd)”时,AGC按所设定“紧急调频率系数(ΔP/0.01 Hz)”和|Δf|增减全厂总有功,并将其中的成组总有功在参与AGC的机组间优化分配。

AGC在“频率控制”方式下的负荷分配以及相应开停机原则与“功率控制”方式下相似。

3AGC现场调试分析

3.1现场调试目的

AGC现场调试目的是通过人为设定AGC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机组各种运行及组合工况),检验AGC在各种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找出软件设计流程中与现场实际不相适应的Bug。调试的主要重点应放在检验单机AGC功能、成组AGC功能、AGC投入或故障退出时全厂有功波动、“功率给定”方式与“负荷曲线”方式转换时全厂有功波动情况。

3.2调试前期的准备工作

正如前言中所述,投入AGC是对全厂机电设备的一次彻底检验。如果没有良好的设备健康水平为基础,很难想象AGC的投入有何意义。进行AGC调试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搞好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重点检查全厂励磁系统、调速器系统以及机组自动开停机回路的完好和可靠;

——各台机组的调速器的调节性能(比如导叶全行程动作时间等)应尽量调整一致;

——保证带厂用电机组运行可靠,并设为禁停机组;

——与网调联系,系统做好调频准备;

——调试人员到位,并做好事故预想。

3.3调试基本步骤

由于AGC功能调试涉及到的工况很多,所以必须事先制定出详细的调试方案。方案中应按调试目的明确调试步骤,这样做既可做到调试时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使测试更加完备,同时也可以优化试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停机。我厂AGC功能(仅限功率控制方式)测试的主要步骤分述如下。

3.3.1开环调节方式下AGC功能测试

该方式下主要投入单机AGC进行测试,检查单机在全厂有功给定下AGC负荷分配值是否正常。

3.3.2功率给定方式时AGC基本功能测试

(1)单机投入AGC时基本功能测试:

——投入试验机组的单机PID、单机AGC,选择“功率控制方式”,投入全厂AGC观察机组负荷分配值是否正常;

——继续投入AGC闭环调节功能,设定全厂有功给定,观察单机AGC负荷分配及调节是否正常;

——退出AGC,观察正常与否。

(2)成组方式下AGC基本功能测试:

——任意投入两台机的AGC基本功能测试:

①负荷调整试验。全厂有功给定按:60 MW、140 MW、250 MW、140 MW、60 MW顺序设定,测试负荷分配情况及AGC开停机指导情况是否正常;

②负荷波动试验。先退出全厂AGC,两台参与试验的机组出力分别设为175 MW和0 MW,然后分两种情况投入全厂AGC:一种情况是当机组稳定运行时投入全厂AGC;另一种情况是待机组稳定后,先设定全厂总有功给定(250 MW),再投入全厂AGC。观察两种情况下机组间的负荷波动:

——投入任意3台机组的AGC基本功能测试。其步骤与两台机组类似; ——投入任意4台机组的AGC基本功能测试。其步骤与两台机组类似。

3.3.3负荷曲线方式下的闭环调节试验

(1)4台机均投入单机PID单机、AGC;

(2)选择“功率控制方式”,AGC设为“负荷曲线方式”;

(3)投入全厂AGC,观察投入AGC的机组负荷分配是否正常;

(4)投入AGC闭环调节,设定全厂负荷曲线,观察机组负荷分配情况以及AGC开停机指导是否正常。

3.3.4测试4台机组AGC成组调节

在选择AGC“闭环控制”方式时,改变全厂有功给定,观察记录机组负荷分配以及开停机操作是否正常。

从功率给定方式切换至负荷曲线方式,观察机组负荷分配情况。

3.4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

AGC实际调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的问题,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AGC功能本身设计上的缺陷和外围设备问题。外围设备问题主要有:调速器性能(负荷调整速率)不一致,导致AGC分配负荷时全厂总有功有较大波动,甚至AGC退出;系统测频回路不稳定导致全厂AGC退出等。处理方法是停机对单机接力器全行程(全关、全开)时间进行调整,以及更换相应回路的变送器等。 AGC功能本身缺陷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

(1)单机PID连续3次退出,AGC自动停机。

进行单机AGC试验时,由于有功测量发生异常波动,导致单机AGC退出,人为投入后又再次退出,共3次,AGC自动停机。此现象表明设计流程中存在与现场不相适应的地方。运行单位并不希望仅仅因为AGC自身的问题而随意将机组停下来;

(2)AGC自动停机过程中,负荷大幅度转移,造成不必要的负荷波动。 在AGC按曲线或定值方式运行涉及停机时,出现了机组间负荷来回倒来倒去的现象:AGC首先将预停机组加负荷,其他机组减负荷,然后再将这台机组负荷降为0 MW,停机,其他机组再作负荷调整,这个过程使全厂有功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针对这种情况的分析结论是:AGC负荷调整模块和停机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电站生产实际流程不相适应,同时,AGC在负荷分配的过程中实际处于一种相对开环的控制状态。现场实际运行时完全可以直接将预停机组的负荷

王竹的作用篇八
《食疗2》

14.玉 竹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2.滋阴: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3.养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主要成分】玉竹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玉竹多糖、甾体皂苷、甾醇、挥发油,还含有淀粉、蛋白质、生物碱、维生素、鞣质、粘质和二肽成分等。

【药理研究】1、滋阴补气,生津止咳 玉竹具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效,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

2、延缓衰老 玉竹多糖能提高老鼠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对机体组织的损伤以延缓衰老。

3、增强免疫功能 玉竹多糖能够显著增加小鼠的脾指数,提高其免疫功能,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

4、抑制肿瘤,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据研究,玉竹提取物具有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5、对糖尿病、心脏病、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 玉竹的甲醇提取物有连贯的降低血糖作用,玉竹正丁醇提取部分有降血糖效果。玉竹的甲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葡萄糖水平,并有改善糖耐量的倾向。玉竹多糖能抑制T源性淋巴瘤(CEM)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CEM细胞凋亡,但对人类T淋巴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用量用法】 10~15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食用案例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15克,麦冬15克,沙参10克,生甘草5克。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15克,麦门冬25克,冰糖5克,细生地25克,玉竹7.5克(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10`15k2,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5~7.5k2,东白禳2.5~5克,淡豆豉15`20克,苏薄荷5~7.5克,炙草2.5克,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⑤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200克(切),萎蕤50克(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15克,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25克,丹参12.5克。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200克。为粗末,每服5克,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治虚咳:玉竹25~50克。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⑾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⑿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3]

⒃冠心病:玉竹12克。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心血管疾患,尤其是冠心病。 ⒄心律失常:玉竹30克,红参5克,炙甘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老年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者。

⒅中风半身不遂:玉竹6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天花粉10克,丹参15克,地龙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属气阴两虚者多获良效。单用王竹30~60克,最大用到90克,水煎,常服。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良好的作用。

⒆慢性支气管炎:玉竹10克,川贝母10克,知母、批把叶各9克。水煎服,每日l剂。对表现为干咳无疾者有良效。

16.白芷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脾经。

【功效应用】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主要成分】白芷的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挥发油,微量元素中,含钙、铜、铁、锌、锰、镍、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钠、镁、铁、钙、磷含量较高。

【药理研究】1、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 白芷煎液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川白芷也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其镇痛抗炎的有效成分是脂溶性部位,滇白芷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白芷对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芷能破坏菌体的细胞结构,对许多霉菌具高效杀抑作用,且性能稳定,低毒,优于其它防霉剂。

3、对皮肤的作用 白芷酊外用加小剂量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DNC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芷-黑光疗法治疗银屑病机理之—可能是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DNA合成,使迅速增殖的银屑病表皮细胞回复正常的增殖率。

4、对心血管与血液的作用 比克白芷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白芷和杭白芷的醚溶性成分对离体免耳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而白芷的水溶性成分有血管收缩作用,毛细管法试验表明白芷的水溶性成分有明显止血作用,白芷无抗凝作用。

5、对平滑肌的作用 白芷及其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解痉止痛作用。

6、对脂肪代谢的作用 白芷香豆精能够增加交感神经递质的活性,因而具拮

抗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7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白芷有中枢兴奋作用,白芷毒素在小量时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和脊髓,使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并引起流涎,大量时可致间歇性惊厥,继而导致麻痹。

8、其他作用 对动物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白芷提取物,对钙通道阻滞剂受体和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及肝药物代谢酶有抑制作用。具抗癌作用等。

【用量用法】 5~15克。

【用药忌宜】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食用案例

①治头痛及目睛痛:白芷20克,生乌头5克。上为末,每服10克,茶调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验医方》白芷散) ②治诸风眩晕,妇人产前产后乍伤风邪,头目昏重及血风头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伤寒头目昏晕等证:香白芷(用沸汤泡洗四、五遍)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百一选方》都梁丸)

③治半边头痛:白芷、细辛、石膏、乳香、没药(去油)。上各味等分,为细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种福堂公选良方》白芷细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10克。(《丹溪心法》)

⑤治鼻渊:辛夷、防风、白芷各4克,苍耳子5.1克,川芎2.5克,北细辛

3.5克,甘草1.5克。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⑥治肠风:香白芷为细末,米坎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10克,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疮肿痛: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本草衍义》)

⑩治肿毒热痛: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痈疽赤肿: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10克。(《经验方》) ⑿治刀箭伤疮:香白芷嚼烂涂之。(《濒湖集简方》)

17.白果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功效应用】 1.敛肺平喘: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2.收涩止带: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

【主要成分】白果果仁含有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氢化白果亚酸、氢化白果酸、五碳多糖等成分。银杏外种皮中则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单糖、多糖、黄酮类、甙类二酚类、有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

【药理研究】1、抗菌作用 白果肉、白果汁、白果酚,尤其是白果酸体外试验时对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白果的水浸液(1:2)在体外对

堇色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星形奴犬氏菌等7种皮肤真菌表现为抑菌作用。白果果肉的抗菌力较果皮强。

2、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白果乙醇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呼吸道酚红排泌增加,似有祛痰作用。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表现有微弱的松弛作用。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白果二酚500mg/kg对兔有短暂的降压作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以豚鼠最为明显,其次是大鼠和兔,大鼠下肢灌流实验表明,白果二酚有组胺释放作用、引起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此作用又为扑尔敏所对抗。

4、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银杏外种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在有氧存在下黄嘌呤氧化酶系统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抑制化学发光;老年小鼠口服12天后,能阻止脾脏组织的老年色素颗粒形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使已形成的色素颗粒变得分散,数量减少。

5、其他作用 新鲜白果中提出的白果酚甲,对离休兔肠有麻痹作用,使离体子宫收缩,对蛙心无影响。白果种仁含无氮的中性成分,给小鼠皮下注射

6mg/13g,半小时后可致惊厥,延髓麻痹,随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旧说其中含氢氰酸,能镇咳并致中毒,但未能检得氢氰酸的存在;也有说不能证明白果中含有对小鼠引起惊厥的物质。白果肉尚有收敛作用。

【用量用法】 5~10克。

【用药忌宜】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食用案例

银杏豆浆

原料:银杏、豆浆。

做法:

1、将银杏去壳,炒熟,捣成粉末,备用。

2、将豆浆放人锅内,大火烧沸,兑入锻杏末、白糖,再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1剂,连服10一15天。

功效:适宜于带下病初起,白带增多的患者,银杏有一定毒性,一是要炖熟,二是不宜长期服用。

20.龙眼肉

【性味归经】 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 补心脾益气血: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

【主要成分】龙眼肉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为总糖,还原糖,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视黄醇,视黄素,尼克酸,硫胺素。

【药理研究】1、抗应激 桂圆肉提取液进行了小鼠耐氧、耐低温、耐高温、增重、免疫等试验,结果表明桂圆肉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能增加正常小鼠体重,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有非常显著的对抗作用,提示桂圆肉提取液对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有益。此外,它尚能增加小鼠脾重,提高小鼠对静脉注射

炭粒的廓清指数,表明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

2、抗衰老 该提取液在试管内可抑制小鼠肝匀浆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体内试验中,高浓度试验组动物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胸腺及淋巴结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测定显示,该组动物的细胞检出率显著升高。证明龙眼肉提取液有一定的抗自由基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龙眼多糖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但抑制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呈双相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龙眼剂量的增加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当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反而减弱,直至恢复到与对照组没有差别。

3、抗焦虑 龙眼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焦虑活性。

4、影响内分泌 龙眼肉的乙醇提取物无论剂量大小均可明显降低雌性大鼠血清中催乳素的含量,而对雌二醇和睾丸酮只在大剂量时才显著减少,但是可明显增加孕酮和促卵胞刺激素的含量,而对促黄体生成素无影响。这为临床产妇产后食用较大剂量龙眼肉时乳汁明显减少,而且子宫恢复不好、失血较多提供了理论依据。

【用量用法】 9 ~15克。

【用药忌宜】 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食用案例:

龙眼蒸鸡(养血安神)

方法:将鸡洗净去内脏后,放入沸水中过一下捞出,置入蒸锅,加入30克龙眼以及料酒、葱、姜、盐等调料,加适量清水,蒸1小时左右。

功效: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健脑益智,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健忘之人食之效果甚佳。

龙眼酒(养血安神)

方法:取200克龙眼肉,放进容器中,加入600毫升的高粱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可取用。

功效: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健脑益智。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健忘之人饮之效果甚佳。

21.决明子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2.平肝潜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润肠通便:热结或肠燥便秘症

【主要成分】蒽醌类、萘类、吡酮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糖类、微量元素,决明子还含有脂肪酸类(主要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 小决明油中还有少量锦葵酸、萍婆酸等)、甾醇(决明中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 而小决明则不含后者)、十六烷到三十一烷、维生素A类物质如β- 胡萝卜素等。

【药理研究】1、 降血脂作用 决明子乙醇、乙醚、水提取物均可降低总胆固醇和降低、降低LDL,同时升高HDL- C。对复方草决明(血脂散)不同部位提取物的调脂作用研究, 发现复方草决明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 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内TC、TG、LDL- C含量, 且正丁醇提取物降血脂作用优于水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

王竹的作用篇九
《王竹:《侵权责任法》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理解与适用》

王竹的作用篇十
《侵权法第3单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zigeleikaoshi/148048.html

    【王竹的作用】相关推荐